资本的故事第一季

记录片大陆2013

主演:内详

导演:刘志军

 剧照

更新时间:2023-08-12 23:07

详细剧情

  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系列微纪录片《资本的故事》于近期开始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  《资本的故事》以故事为载体,以四百多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为背景,以当下的视角剖析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资本的故事》是中央电视台专业财经短片的一次有益尝试,它以“播出季”的方式滚动制作和播出。第一播出季为20集,每集八分钟。讲述了从股票的诞生到次贷危机四百年间的20个精彩的资本故事。

 长篇影评

 1 ) 资本的故事第一季

啦啦啦写的故事梗概,全程剧透(๑•ૅૄ•๑)纪录片写下来会更有助于学习记忆,还没写完有时间把剩下的更完 ~

第一集 股份的力量

为了香料,欧洲人跨越重洋。荷兰人凭借股票后来居上,开启称霸海洋时代。胡椒产于亚洲,在四百年前的欧洲,却像黄金一样珍贵。1597年8月,荷兰第一次远航亚洲的船队返航荷兰,带回大量香辣,相继各大城市纷纷组建远洋公司,香料贸易如火如荼。香料贸易竞争使价格下跌,而香料的成本居高不下,远洋贸易船毁人亡的风险时时存在,同时面临英国,西班牙船队的竞争。于是荷兰成立一家联合公司,为了防止阿姆斯特丹人垄断公司,向居民发放股票。东印度公司决定十年分一次红,凭借股份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公司。

第二集 泡沫的诱惑

《郁金香狂热》记载了荷兰17世纪发生在荷兰的一场拍卖会。1637年,荷兰一个酒吧老板去世,留下了99朵郁金香进行拍卖以赡养孩子。郁金香在荷兰皇室备受追捧。1593年第一支郁金香被引入荷兰,被当做财富和地位的象征。郁金香供不应求,导致大量商人加入郁金香买卖生意,大交易市场的繁荣,让人们相信欧洲的财富都会汇聚于欧洲。商人们为追求利益,甚至把还没长好的郁金香球茎拿来交易。这场拍卖会,99株郁金香以九万荷兰盾成交,九万荷兰盾是一个普通家庭三百年的收入,这场拍卖会被认为是资本泡沫的顶峰。拍卖会第二天,有一池塘郁金香球茎报价1250荷兰盾,没有人买入。大家意识到自己手中的郁金香可能没有人买入,恐慌情绪散开,大家纷纷抛售郁金香,郁金香价格猛跌,很多人倾家荡产。

当投机资本遇到人性的贪婪,他会让人一夕暴富,也会让财富瞬间消失。

第三集 南海骗局

一家自称前景不错的公司提出了股票换国债的计划,这个貌似天才的计划,背后却是精心设计的骗局。

英国伦敦塔,300多年前是英国著名的监狱,关押着贵族和高官,其中包括曾任英国财政大臣的约翰艾斯拉比。1719年12月,英国政府收到一份题为《南海方案》的提案,南海公司将用自己的股票置换价值为3160万英镑的国债,并承诺将国债利率从7%将至4%。再额外支付给英国政府760万英镑。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该公司拥有着英国在南美的交易权。南海公司宣称在南美发现了大量金矿。1718年英国和西班牙的战争已经切断了南美贸易的通道,南海公司用股票行贿,让英国国会通过了南海方案,使国会通过了南海方案。南海公司股价飞涨,大家纷纷买入南海公司股票。同时很多公司模仿南海公司,编概念发行股票。这些皮包公司大大侵犯了南海公司的利益。南海公司操纵议会通过了《泡沫法案》,规定任何公司发行股票必须通过议会同意,皮包公司资金链断裂,股东们去南美寻找资产,发现南美完全没有金矿,南海骗局破裂。

英国此后100年间再没有发行过股票,英国约克郡的股票投机家们来到纽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英国的南海骗局,催生了美国的华尔街。

第四集 汉密尔顿的旋转门

百老汇大街,200年前纽约是美国的临时首都,当时这条大街不属于艺术家,而属于政客。杰弗逊和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这里聚集,讨论美国如何偿还在独立战争中欠下的5400多万美元巨额债务。汉密尔顿看来,化解美国财务危机的关键是统一财政,统一货币,强化国家信用。联邦政府成立前,美国有13个独立的殖民地州,州政府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货币未统一。汉密尔顿的想法遭到独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逊的反对,杰弗逊认为州政府在经济政治上独立。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公共信用报告》,国会授权财政部发行新货币和新国债,联邦政府信用将取代各州政府信用,统一货币统一财政,联邦政府信用将取代各州政府信用。这一方案被后人称之为旋转门。杰弗逊的反对让国会一再否决这个提案,汉密尔顿只好请求华盛顿。最终国会通过了旋转门计划,美国政府迁都费城。旋转门计划第一年,美国就还清了大部分欠债,到1793年,美国的国债在欧洲债券市场上成为信用等级最高的债权。

当国债不仅仅是债务,而且是一种可以自由流通的商品,它就能通过债券市场将国家信用直接转化为社会财富,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第五集 梧桐树下的承诺

两百年前,股票买卖都是私下进行。威廉杜尔在美国财政部呆了半年就没干了,做起了股票交易买卖。1791年一天,威廉杜尔得到一条消息,美国第一银行将收购纽约银行变为自己在纽约的分行。当时汉密尔顿的旋转门计划正在实施,政府急需资金,这催生了银行热,股市中银行股交易空前火热,于是杜尔开始大量收购纽约银行股票,并以月息4%四处借钱,最后完全控制了纽约银行股,让资金不断从银行流入股市。银行资金不断流入股市威胁了汉密尔顿的旋转门计划,于是下令银行不得给股票投资者任何贷款。股票投资需要大量资金,这时杜尔却借不到钱,借新债还旧债的游戏到此结束,杜尔锒铛入狱。股价暴跌,市值瞬间蒸发500万美元,股市一片恐慌。华尔街68号门前的梧桐树非常醒目,人们常常在那聚会讨论股票交易。1792年5月17日,24位股票经纪人在这棵梧桐树下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确定24个经纪人建立同盟成为行业准入门槛,相互之间享有股票交易优先权约定了场内交易,统一佣金标准防止行业竞争。梧桐树协议成为了纽约交易所的起点。最后经数次搬迁,纽约股票交易所落座于现在的地方。

第六集 给风险定价

谷物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巨大风险,为了规避风险,芝加哥商人发明了期货,从此资本可以通过期货交易,规避时间包含的风险,发掘时间蕴含的价值。

1848年4月3日83个谷物交易商同时来到芝加哥南水街105号,聚在一起商讨一个解决谷物市场交易混乱局面的方案。芝加哥是美国中部重要的金融城市,19世纪初是美国中西部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当时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供求关系难以稳定。于是一些商人与农民事先签订合约约定农产品的价格,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合约就是期货的雏形。为了给自发的交易制定规则以防违约引起的市场混乱,83个谷物交易商聚集在一起,经过讨论,一芝加哥商会诞生。芝加哥商会制定了期货交易准则和惩罚机制,确定南水街为固定的期货交易场所,规定每日开市时间为上午10点到11点。随着交易的日益正规化,芝加哥商会更名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83个创始人中值得一提的是戈登哈伯德,他提出由资深人士组成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交易双方的行为,这就是最早的市场监督机制,后来成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信誉支柱,同时还催生了期货保证金交易机制。期货合约是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甲乙双方完成资金与货物的交割。在交割日之前,交易双方需要各缴纳一份资金作为履约担保由第三方监管,这就是保证金甲乙。保证金通常按合约交易金额的百分比计算,通常是百分之五到八。保证金交易制度大大增强了期货市场的活力,但由于早期的期货合约五花八门,这对期货合约本身的交易极为不便。为了提高期货合约交易效率,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谷物交易的标准化合约合约规定一年中几个固定的交割期限,对交易的品种,交易的数量和计价单位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交易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自行选择,从而大大提升了交易的效率和规模。

保证金交易和标准化合约是芝加哥加交易所的两大发明,也是全球期货交易市场的两大基石,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最终发展为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中心。

第七集 注水的股票

纽约州法院1863年一个关于股票的诉讼案改变了当时美国股票的交易规则。上诉方范德比尔特,华尔街著名投机商。被诉的一方丹尼尔德鲁,伊利铁路公司大股东。范德比尔特起诉德鲁在自己收购伊利铁路公司股票的过程中用卑鄙的手段骗取他的钱财。作为当时美国最长的铁路,伊利铁路建造历时19年,预算也从最初1000万美元飙升至2350万美元。伊利铁路开发商想尽办法融资,其中可转换公司债券最受投资者欢迎。丹尼尔德鲁发明的伊利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可以在股票和债券之间随意转换,进可投机退可生息。丹尼尔德鲁作为伊利铁路最大股东,不关心公司经营情况,只是反复炒作股票价格。

当时美国经济正在进入铁路时代,美国人正在打造世界上最密集的铁路网。由于铁路公司各自为政,铁路之间互不相通,铁路货运需要多次装卸效率极低。范德比尔特希望把铁路连成网,所以必须取得伊利铁路的控制权。他选择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市场上直接收购伊利铁路的股票。范德比尔特收买了一位法官,禁止伊利铁路公司继续颁发新股,同时以每股80美元的价格买入20万股伊利铁路股票。市场上总共25万股的伊利公司股票被范德比尔特不断买入,然而被发现股票数量还是源源不断,远不止25万股。原来德鲁在发现范德比尔特准备收购伊利公司股票的时候,他也收买了一位法官,宣布董事会只要批准,伊利铁路公司可以随时发行股票。此外他将手中持有的可转化债券不断转换为股票,到印刷厂不断印发新股抛向市场。消息传开伊利公司股票大跌,范德比尔特控制伊利公司股票的计划泡汤。于是范德比尔特将德鲁告上法庭,由于没有相关法律,只好私下协商,达成如下协议:德鲁负责把股价拉回到范德比尔特的买入价,让他卖出10万股减少损失,但范德比尔特必须吞下其余的注水股票。由此范德比尔特吞下40%的注水股票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德鲁净赚700万美元离开伊利铁路公司。

伊利铁路公司暴露了股票市场的问题。由于没有流通股的限制,大股东一旦控制了公司就可以随意印刷股票。此后华尔街修订了规则,有效地遏制了滥发股票,在1933年被写入美国证券法。

第八集 巨人的诞生 JP摩根,华尔街无冕之王,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产超过十亿美元的公司,巨人时代由此到来。 摩根凭借着与美国财政部的深厚关系和敏锐的洞察力,掌握着全美33%的金融资产,并垄断了美国的债券市场。在1913年美联储成立之前,摩根几乎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查尔斯施瓦布是当时美国最大钢铁公司的董事长,他认为要保持美国全球第一钢铁强国的地位,钢铁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整合。此时摩根收购了伊利诺公司等多家企业,正试图整合美国的钢铁业。摩根组成了美国第二大钢铁企业,联邦钢铁公司,并用4.8亿美元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1901年3月3日,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诞生,总资产高达14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首家资产突破10亿美元的公司。这家公司控制了美国70%的钢铁产能,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摩根凭借着自己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从此美国进入大公司时代。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一旦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让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巅峰。

第九集 镀金的美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镀金的美元给二战后的全球贸易带来了全蓬勃的发展,也为固定汇率汇率制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1944年夏天诺曼底登陆刚刚成功不久,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聚焦在硝烟弥漫的欧洲战场之中。此时来自45个国家,总计730位代表聚集在布雷顿森林华盛顿饭店,共同商讨如何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货币金融体系,此场会议成为了美国政府经济学家怀特与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之间的争论。凯恩斯认为应该创造一种超主权的国际货币来承担这种功能,他起名为班科。而怀特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美元可以直接承担这个功能。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只要和美元挂钩即可。此时的美国有2/3的黄金储备,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怀特方案的背景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最终经济实力决定一切,怀的方案胜出。1944年7月布林布雷顿森林体系协议出台,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年度汇率波动不得超过10%。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以随时以35美元一盎司的官方汇率。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是著名的双挂钩。

布雷顿森林体系带来了货币和商品金融体系稳定,保证了跨国商品和资本的流动。1948~1976年间全球贸易稳步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8%。美元霸权大大强化了美国在全球经济霸主中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美元危机的阴影。20世纪60年代,德国和日本经济崛起,美国经济相对疲软,国际收支急剧恶化,为了刺激经济美国的印钞机,加速美元货币量增长,导致美元贬值,但美元汇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汇率并没有改变。于是,各国政府将外汇储备中的持有的美元兑换为黄金,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大下降。1961年10月第1次美元危机爆发,国际市场上出现了抛售美元产黄金的浪潮。 美元危机导致轻微上涨,市场汇率迅速飙升到每盎司40美元之上。1971年夏天国际市场再次掀起抢购黄金的狂潮,法国政府甚至直接用存款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新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美元与黄金脱钩,史称尼克松冲击。此后各国纷纷放弃了货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改用浮动汇率制。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金价暴涨,美元和黄金彻底决裂,双挂钩的国际货币基金基金体系,在走完27年的历程之后黯然解体。

第十集 风险的价值 1946年一位名叫乔治多里奥特的哈佛大学教授,创建的美国研发公司在未来半个多世纪内,让许多创业者成为亿万富翁。美国的研发公司接触的业务是帮助新创企业提供启动资金,这就是最早的风险投资公司。乔治多里奥特早期经营的公司多数都打了水漂。真正让商业社会对他另眼相看的是他对美国数据设备公司的投资。人的天性是规避风险,而多里奥特却主动追寻风险。尤其是对那种未来收益极不确定的高科技产业,它情有独钟。1957年8月奥尔森的美国数据设备公司成立,简称DEC。DEC的第一批电脑问世,轰动市场,当年净利润80万美元,此后公司盈利逐年上涨。奥尔森的成功让他名声大噪,并被后人尊称为风险投资之父。风险投资人的职业就是投融资,他们一手募集资金,一手寻找机会,通过专业研究去发现有成长潜力的公司,再通过股权公司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让被投资企业克服资金瓶颈,迅速实现成长。投资的职业化让美国风险投资产业迅速崛起,1971年专注于为高成长企业的融资的纳斯达克市场终于正式开盘了。和纽约股票交易所相比,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条件极为宽松,因此风险投资成为了一条从进入到退出的产业链,纳斯达克市场也成为风险投资的最主要退出平台。

第十一集 日本泡沫 快速升值的日元带来了股市和楼市的飞涨。为了追逐虚拟财富资本套利和实体经济,留给日本经济的只有失去的十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位于纽约市曼哈顿第五大道的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三菱公司收购,1987年3月在伦敦拍卖会上,日本企业将近以4000万美元猜测这幅名画刷新了梵高作品的拍卖记录。1985~1990年间,许多世界名画的拍卖都被价格刷新了,买主基本都是日本人。日本居民和企业大幅收购外海外资产,导致日元升值。1985年9月22,时任日本大藏大臣的竹下登前往纽约广场饭店参与会议,此次会议参会者还有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的财政部长。会议上我国台上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最重要的就是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贬值,会议被称作广场协议。

在广场协议签订之前,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增长,经济总量约全球第二。当时的日本依靠廉价的资源和高超的工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美元大量流入日本,日本的外汇储备大量投资债券,到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的外贸赤字也却在不断的扩大,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强产品的出口力,并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在广场协议签订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日元仿佛坐上了火箭,从一美元二十百五十日元飙升到一美元一百二十日元。当时的日本已经完成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日本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日元对外升值本土货币宽松,直接驱动了日本海外内外投资的风潮。在海外大量收购资产,在本土投资股市楼市,股市日经指数从1万多点冲到4万点以上。楼市更是一片喧嚣,在最疯狂的时候,仅东京一个城市的土地价格值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价值。日本经济在资产泡沫和城市化的喧嚣中,再次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而代表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大臣竹下登也在1987年荣登内阁首相的宝座。1989~1991年间,日本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日本央行连续5次提高利率并收紧银根抑制通胀,两大泡应声而破,股市楼市暴跌超过70%,日本经济从此进入了告别了高增长时代。1995年由于经营不善,当年收购的洛克菲勒中心又被半价卖回了美国人。当年日本人收购的很多名画,许多还没有开箱,就被送回了拍卖场。1990年前后被称为日本经济增长的拐点,此后日本形成了一个低增长、高负债的模式,被称之为颓废的十年。因为当年日元升值而大量购入的海外资产,却成为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所以今天有了两个日本的说法,一个是长期低迷的日本本土经济,另一个是日本国民的海外资产不断向本土汇回收入。时至今日,日本国民拥有的海外资产,其汇回收入仍然高居世界第一。

第十二集 八佰伴倒闭 上海第一八佰伴,他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其外资股东曾经是日本八佰伴国际集团。1995年12月20日第一八佰伴试营业,当天共有107万消费者进场参观购物,刷新了第一吉尼斯世界纪录。日本电视剧连续剧《阿信》在80年代被引入中国,曾经引起轰动,阿信的原型就是800万的创始人和田加津,和田加津的儿子和田一夫将八佰伴发展为一个商业零售零售连锁企业。1986年8月半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此时正值日本经济膨胀泡沫经济膨胀,股市楼市大幅飙升。和田一夫敏锐地抓住了时机,通过举债扩张的经营模式在日本零售界异军突起,并利用作为上市公司的优势发行可转换债券。1990年5月,和田一夫将八佰伴的总部从日本迁往香港。一年半的时间内,八佰伴在香港连开五家分店。和田一夫一次性投入13亿港元买下了八佰伴第一项不动产香港汇景广场。只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和田一夫想试图通过海外市场扩张弥补国内市场萎缩。在举债扩张的路上越走越远。由于日本股市崩盘,债券到期的时候八佰伴股价大跌,只是没有人愿意把债券转换为股票,要求八佰伴履行还钱,同时1995年八佰伴集团又首次出现经营亏损。为了挽救危机,1994年八佰伴不得不将早期买入的不动产变现还债,任然入不敷出。1997年9月18日,八佰伴破产,涉案金额1613亿日元。 资本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却无法改变人性的缺陷,资本市场上任何成功的经验,都可能埋下失败的因子。

第13集门口的野蛮人

1987年10月19日,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最黑暗的一天,史称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创下了单日最大跌幅的记录,一天之内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总市值蒸发了5000多亿,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雷诺兹纳贝斯克当时美国最大的烟草和食品公司,当天股价从65美元狂跌到45美元。尽管公司总裁约翰逊动用2亿美元资金回购股票,但股票价一蹶不振,一度跌破40美元,几周之内公司的市值蒸发了40%。实际上纳贝斯克的业绩非常稳定,是家公认的好公司。股价突然暴跌让一直暗中盯了他两年之久的华尔街最有实力的股权投资基金KKR集团喜出望外。KKR集团的创始人克拉维斯,给约翰逊告诉纳贝斯的价值应该在100美元左右,现在严重低估,如果管理层有兴趣的话,KKR集团愿意与约翰逊一起收购纳贝斯克。约翰逊当时并没有表态,因为他有内部打算。约翰逊请到美国运通和索罗门兄弟两大金融机构,经他们设计收购方案并提供资金支持,双方一拍即合。几周以后约翰逊代表管理层公开报价,每股75美元发现收购,克拉维斯当即立断出价,每股90美元直接叫板纳贝斯克公司,一场被称为世界大规模的股权争夺战就此拉开帷幕。双方你来我往,轮番抬价,这样约翰逊压力倍增,疲于奔命。经过长达6周的价格拉锯战,KKR集团最终以每股109美元价格收购了纳贝斯克,交易规模高达250亿美元,是当时全球最大一笔收购案。

那克拉维斯哪来那些钱呢?答案就是垃圾债券。垃圾债券是80年代华尔街最大的金融创新之一,他以少量自有资金,外加拟收购目标的资产为抵押。KKR集团靠垃圾债券收购了很多公司,屡次得手,因此在华尔街获得了收购之王的称号。

各路资本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却在争夺自身利益的同时提升了公司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公司不仅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同时是可以交易的商品,公司的价值被资本发掘的淋漓尽致。

第14集 英镑狙击战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银行,也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直到1992年9月16日黑色星期三。上午开盘前,原来银行的交易员们表情肃穆,严阵以待,他们今天的任务是捍卫英镑,而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是英国最高财政财经长官,财政大臣莱蒙。

当时的英国正准备加入筹建中的欧盟,而加入欧盟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加入欧盟汇率机制,该机制要求成员国的汇率盯住德国马克有限浮动,而当时的英国必须把英镑对马克的汇率稳定在1:2.7780之上。1992年年初以来,英镑对马克的汇率从1:2.95一路下滑,到9月15日纽约外汇交汇市场,英镑收盘价报出1:2.7782,距离英格兰银行承诺的汇率浮动底线仅毫厘之差。当日7:30,交易员们执行买入20亿英镑的指令,英镑汇率纹丝不动,没有脱离危险区。8:30财政大臣莱蒙紧急调动国家外汇储备,买入55亿英镑,英镑汇率依然没有上升,11点应该来银行宣布将利率提高到12%,收紧银根以稳定外汇市场,但英镑继续下探底线。

下午1:30纽约外汇市场开盘,这才是狙击英镑的主战场。全世界都在卖出英镑,而买方只有一家英格兰银行,片刻间英镑对马克的底线被毫不留情地击破了。下午2:15,英格兰银行再次将利率提到15%,一天之内两次提高利率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然而英镑对德国马克的汇率仍然在1:2.7780的水下挣扎。17点纽约外汇市场收盘,英镑对马克的汇率定格在一点2.703,大大低于英国对欧盟汇率机制承诺的底线,此时英镑已大势已去,英格兰银行无计可施。19:30莱蒙出现在媒体面前,宣布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英格兰银行认输了。

究竟是谁在和英格兰银行作对?这是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刚刚浮出水面的一股力量,其代表人物是乔治索罗斯。索罗斯是美国华尔街的一名犹太投资人,他擅长于在外汇市场上投机,刚刚在日元升值中大赚了一票。索罗斯很早就盯上了英镑,在他看来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是一个决策失误,英德两国经济实力悬殊,和如日中天的德国相比,英国的经济难以支撑英镑对马克的固定汇率。于是他大胆决策做空英镑挑战英格兰银行。9月当英镑不断的逼近底线时,索罗斯出手了,他几乎孤注一掷,用自有资金加信用杠杆,投资总额据说超过100亿美元。布局完成之后,索罗斯开始在各大媒体发表对英镑汇率的评价,他的看法逐渐影响了其他投资基金经理的决策,此次在英格兰银行已陷入成为这项困扰中,他面对是投资界的主流判断,英镑对于必须对马克贬值。

一个国家的货币一旦成为全球化市场中的商品,该国的货币政策就同时处于全球资本的监督之下,就像索罗斯说的所说的那样,在这个市场上没有道德,只有规则,资本流动从此超出了国界,成为各国经济角色不可忽略的力量。

第15集破碎的梦之队

麦利威瑟是华尔街的神童,他是一个数学天才,学生时代就曾报过全美荣誉学生奖,毕业后任职所得门兄弟公司,凭借其优秀的数学才能他设计出量化模型,在债券市场上进行套利交易。所谓债券套利就是买入低估的债券,同时卖出高价的债券,通过交易差价不断缩小获取利润,年纪轻轻就以债券之父的名声享誉华尔街。

1994年麦利威瑟离开索罗门公司自立门户,创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他带走了他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交易团队,而且还聘请了前美联储前副主席大卫莫里斯,还有两位是天才数理经济学家莫顿和斯科尔斯,在华尔街举起了量化投资的旗帜。

麦利威瑟升级了他的债券交易模型,并建立了电脑自动交易系统。当市场出现套利机会的时候,该系统会自动发行指令并执行交易,由于债券套利价通常非常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用放大杠杆率的方法,进行一种高杠杆量化投资模式。

1996年。他们认为德国的利率债券利率将上升,而丹麦意大利和希腊的利债券利率将下降,他们用量化投资模型,锁定了两类利率之差。事实表现与他们预测的惊人的一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客户和公司的天才明星们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一时间仿佛全球金融市场都在几位天才数学家的掌控之中。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成立以后,三年以来年平均回报率高达40%,并有惊无险的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莫顿和斯科尔斯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从此被称为华尔街的梦之队。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模型预测,发展中国家的债券利率加下降,欧美发达国家的债券利率将上升,但两者差距在逐渐缩。,他们再次抓住机会,这一次他们的规模扩大到不可思议的3250亿美元,这是用几十亿美元的自有资金,撬动了3250亿美元的资债券资产。然后到了8月份,由于国际油价暴跌,俄罗斯经济极度困难,俄罗斯政府突然宣布卢布贬值,一度关闭了债券市场,货币贬值和政府违约。资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时发达国家的债券利率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债券利率上升,这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模型的预测完全相反。150天内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产净值暴跌90%,出现了43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几乎等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全部资产。1998年9月23日通过美国联邦储备局的斡旋,美林和摩根出资接管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华尔街梦之队黯然谢幕,然后他们开创的量化投资模式就是华尔街传承下来,时至今日,量化投资模式已经成为证券投资基金产业的主流投资方式之一。

第16集 创新的温床

1968年在硅谷成立了这一家名叫英特尔的半导体芯片公司,两个创始人,一个名叫诺伊斯,另一个就是摩尔定律的发明人,哥德姆摩尔。两个人共同出资49万美元,还有另一人出了1万,区区50万美元就是英特尔资金的全部启动资金。也在这一年远在千里的美国东海岸,一个名为全球证券交易商协会的组织,通过了一项计划,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自动报价系统,以规范当时混乱不堪的场外股票交易市场。

1971年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芯片在英特尔公司诞生,他将打开一个全新的数字智能时代。就在此时英特尔公司遇到了创业者,最大的难题,他们迫切需要资金。企业融资最直接的路径就是上市,但当时的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上市门槛对英特尔来说高不可攀,最刚性的条件之一是持续年三年盈利,且每年盈利不得低于500万美元,正在英特尔公司一筹莫展的时候,同年2月8日一个星期,企业融资市场出现了,它为不符合纽约股票市场交易所的上市的公司开了一扇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股权股票自动报价交易系统简称纳斯达克。和纽约股票交易所相比,纳斯达克的上市门槛很低,甚至没有任何能盈利能力的公司也能在纳斯达克上市。1971年10月13日,英特尔成功登陆纳斯达克,首次融资820万美元,一举扫平了英特尔腾飞的障碍,让英特尔生产的芯片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伴随着股票价格的上涨,英特尔公司的市值高达1100多亿美元。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挂牌不到一小时,460万股被抢购一空,当日收盘每股29美元,包括创始人乔布斯在内一天之内就为苹果生产了4名亿万富翁,还40多名员工身价超过了百万美元。成就纳斯达克伟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

90年代初。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迅速扩展到各行各业,一时间成立了上万家互联网公司。其中许多公司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这印证了纳斯达克市场当年的一句口号,任何公司都能在这里上市,时间会证明一切。宽松的上市条件,松散的监管制度,使纳斯达克成为互联网公司鱼目混珠的天堂,巨大的泡沫迅速堆积起来,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上了5048点的巅峰,然而这一历史高点成为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起点。2000年3月13日的星期一,纳斯达克市场晴空霹雳突然掀起了抛售科技股的狂潮,苹果,雅虎,微软等明星公司无一幸免,纳斯达克市场的世纪大崩盘从此拉开序幕。2000年年底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有500多家公司破产,近40%公司退市,80%的股市跌幅超过80%。蒸发市场市值超过3万多亿美元,一场雪崩直到2002年10月10日才停止,但是纳斯达克指数回到1108点。这场崩盘让纳斯达克大部分商人几乎一蹶不振,直接导致了纳斯达克转制升级为交易所。

伟大的公司如沙里淘金想穿透疾风暴雨的海燕一样博弈长空展翅飞翔,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以3000多亿美元的市值,超越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纳斯达克市场凤凰涅盘再次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的翘楚。纳斯达克打破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对企业融资市场的垄断,为创新的高科技公司打开了一扇市场融资之门,而纳斯达克成功的基石是资本对超额利润的渴望,驱动着企业对创新成长的追逐。

 2 ) 剧集简介

「16-创新的温床」 英特尔公司的困难,纳斯达克的规定统一报价 当时,企业融资的唯一路径就是上市。相较于纽交所严格的上市标准,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准则更加简易, 新的企业融资市场成立——纳斯达克(世界上第一个股票自动报价交易系统) 纳斯达克,打破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对企业融资市场的垄断,为创新的高科技企业打开了一扇市场融资大门。而纳斯达克成功的基石,正是资本对超额利润的渴望驱动着企业对创新成长的追逐。 「17-峭壁边缘的华尔街」 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政府为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在过去数年间推行了“居者有其屋”的政策,鼓励居民买房,即使是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也能够获得住房抵押贷款,而这些贷款被称之为“次贷”。由于买房者增加,美国楼市空前繁荣,房价不断上涨,又由于房价不断上涨,银行并不担心贷款人的还贷能力,不过为了分散风险,银行把这些贷款集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证券打包卖出,这就是“资产证券化”。 证券化资产的承销商是投资银行,他们把这些资产推销给合格的机构和个人。有些银行还在买入这些次贷后,进一步加工成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而这一类理财产品由于收益率较高,所以很受投资者的欢迎。 从2006年下半年起,购房者减少,房价下降,许多贷款购房者违约,金融业的资金链开始断裂,由此引发“次贷危机”。 【有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却把现有的也失掉了。——伊索 古希腊寓言家】 「18-华尔街的3A游戏」 2007年之前美国奉行低利率政策,为刺激经济,美国政府鼓励民众贷款买房,甚至很多没有固定工作的低收入家庭也都贷款买上了房子,这类信用等级较低的贷款,就被成为“次级贷款”。由于次贷风险较高,贷款利率也相应较高,而雷曼兄弟从中看到了机会。 在债券市场,人们用3A、2A、3B、2B来评价不同资产的信用等级,雷曼兄弟发现,当穷人和富人购买同类房产时,资产都是3A级,贷款利率却有两种,银行发给穷人的远高于发给富人的,由此雷曼兄弟设计了一个精巧的游戏:以两种贷款利率之差为基础,推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高的高达30%,低的却只有3%-4%,却都贴着3A级的金字招牌。 华尔街把把美国穷人贷款买房的高风险转嫁到全球化理财产品市场中,这就是固定收益产品的3A级游戏。 在现代市场经济,资本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但这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资本游戏犹如沙上建塔,无论宝塔的结构如何精美也无济于事。 【错误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错误已经显而易见了却还不去修正。——索罗斯】 「19-麦道夫骗局」 2009年6月29日,一场号称世纪骗局的金融大案在纽约曼哈顿联邦法庭宣判,被告是伯纳德·麦道夫,面临着高达70亿美元的资金赎回。麦道夫的骗术说到底就是借新债还旧债债债不还,即用新投资人的资金支付老投资人的收益,本质上并没进行任何投资。 1918年,一个名叫庞兹的意大利人移民美国后就是利用这种手法在短短一年间骗了1500多万美元,由此这种骗术被称为是“庞氏骗局”。 「20-股神的午餐」 “神的午餐”是一项慈善活动,拍卖所得将用于帮助穷人。 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资格。 赵丹阳被称为中国私募基金教父。 股市中的巴菲特效应。 而股票市场中并没有法力无边的神,但是对于神的崇拜却永远存在,投资人的群体冲动,往往会让股票价格形成非理性的涨跌。 【不用盲目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罗素】

 3 ) 资本故事

01 第一集 针线街的老妇人 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中央银行的诞生。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背景:战争需要钱) 威廉·佩特森 1694年7月27日英格兰银行成立 发行债券,管理资金 1928年《通货与银行印钞法》 中央银行,迎来维多利亚时代

第二集 纸币的狂欢 一次失败的币制改革,引发了一场投机泡沫,却也成为现代信用货币的源头。 《论货币与贸易》约翰·劳 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 1718年法国西方公司,密西西比计划 1718年12月法兰西国家银行成立,发行纸币 1720年纸币改革失败

第三集 金色的道钉 资本催生了第一条横跨大洲的铁路,也创造了一个人类工业史上的奇迹。 1869年5月10日李兰斯坦福 1826年太平洋铁路法 1863年太平洋铁路开工

第四集 黄金阴谋 一个用期货杠杆撬动货币贬值的精密计划。 1869年24日,杰伊古尔德,南北战争,废除金本位 伊利铁路公司 用黄金期货市场推动纸币贬值 在实业和期货市场牟利

第五集 垄断时代 洛克菲勒用资本创造出一个庞大的石油帝国,改变了企业的生态。 洛克菲勒中心,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1863年成立炼油企业 1870年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雏形 1882年石油托拉斯公司 1886年迁址百老汇,更名美孚石油 1890年,反垄断法成立

第六集 瓶装的财富 可口可乐的财富故事。 1888年阿萨坎德勒 1899年7月21日特许经营权雏形 罗伯特伍德罗夫,可口可乐之父 无形的品牌资本与有幸的产业资本结合

第七集 超级工厂亨利·福特, 用资本,把整个世界装在了汽车轮子上。 亨利福特,福特车 1916年12月3日,状告福特(道奇兄弟起诉) 公司的完全控股 1919年7月福特汽车由福特家族掌控 红河工厂为中心,底特律为汽车之城

第八集 火柴的熄灭 世界火柴大王,成败皆因资本。 瑞典是火柴的诞生地 克鲁格,有价证券 1917年瑞典火柴公司成立 1923年美国国籍火柴公司 一战结束,贷款换垄断计划(波兰最先) 1929年成立庞大的火柴王国 19229年10月24日道琼斯暴跌

第九集 米奇的新家园 当米老鼠从电影屏幕上走到现实当中,财富也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 1923年华特·迪士尼(米老鼠) 1937年想建乐园 二战开始 1953年美国广播公司 1955年7月17日加州迪士尼乐园开园

第十集 口袋里的银行 一张小小的卡片,附着了资本的魔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1958年9月加利福尼亚 信用卡

第十一集 拯救宝马 德国企业家最成功的一次资本运作。

第十二集 24小时的承诺 风险投资的经典案例。 第十三集 苹果红了 资本把苹果从一粒种子,灌溉成参天大树。 第十四集 方寸间的胜利 5000亿美元的市值,是资本对技术领先的最好赞美。第十五集 惊天的赌局 一个人的贪婪,毁掉了一家200多年历史的银行。 第十六集 云端的竞争 并购,永远是一个企业扭转不利局面的利器。 第十七集 世通的资本游戏 没有实际业绩支撑的并购,只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十八集 世纪大并购 有史以来最大金额的收购,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第十九集 星空之战 用资本堆砌的传媒帝国。 第二十集 雅虎保卫战 资本, 把企业变成商品,从而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收购战。

 4 ) ep10人生要不是大胆的冒险 便是一无所获 by海伦凯勒

ep10人生要不是大胆的冒险 便是一无所获

多利奥特 最早的风投 投资数据设备 1971纳斯达克市场开盘 比纽交所宽松

ep11泡沫只有在破灭后才知道是泡沫

廉价的日元和高超的工艺让日本制造的产品畅销全球 1985 日本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 通货膨胀 1989-1992股市楼市暴跌;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增强美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ep12为增长而增长 乃癌细胞生存之道

八佰伴在日本经济泡沫期间 甩开银行 发行可转债 过度负债毁灭

ep13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垃圾债权 降低收购方的资金压力 各路资争夺公司控制权增加自身利益同时提升了公司的价值 公司已不仅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也是可交易的商品-公司的价值被资本发掘得淋漓尽致

ep14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 就会全功尽弃

索罗斯 华尔街犹太投资人 做空英镑 英格兰银行陷入重围 资本的流动超越国界

ep16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纳斯达克:为不符合纽交所上市条件的公司打开了一扇门 第一个股票自动报价交易系统

英特尔 苹果 互联网科技

ep17有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 却把现有的也失掉了

美国政府为了扩大消费刺激经济,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鼓励居民买房 即使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也能获得住房抵押贷款,这些贷款被称之为次贷(信用等级较低的贷款)

ep18错误并不可耻 可耻的是错误已经显而易见了却还不去修正

原本违约率较高的次级贷款成为了高收益理财产品华尔街把美国穷人贷款买房的高风险转嫁到全球化的理财产品市场中

2007下半年美国房地产降温房价大幅下跌 越来越多的贷款人违约 切断了3A理财产品的现金流 引发了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

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资本游戏如同沙上建塔

ep19常识是人类的守护神

2008 一个长达20年的骗局大白于天下 旁氏骗局的主角麦道夫 他们管理的基金从没进行过任何投资 一直用新客户的钱为老客户支付收益

ep20不盲目崇拜任何权威 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神的午餐是一项慈善活动 拍卖所得用于帮助穷人和无家可归者 每年六月通过5天的网上竞拍 出价最高者将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

ep21

1688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和海洋霸权

ep22

法国国债 币制改革

ep23

1869美国太平洋铁路 第一条横跨大洲的铁路-开启美国经济全面腾飞 斯坦福 资本的力量

ep24

1869年的美国黄金就是货币 铁路巨头自私贪婪的商业计划 通过黄金期货市场 推动纸币贬值 进而在实业和期货市场上牟利

 5 ) 笔记

EP03 南海骗局

英国伦敦塔原是监狱,专门关贵族和高级官员,曾经关过财务大臣,原因就是收受南海公司股票贿赂,配合该公司操纵议会,以国债换南海公司股票,后又增发股票,而因南海公司将故事炒概念特意吸收公众资金,后被戳破诡计,股价断崖式下跌,全英国民众亏损严重,甚至牛顿也亏损了2万英镑。

关键词:伦敦塔 概念股 牛顿

警言:我能够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牛顿

EP05 梧桐树下的协议

杜尔因获取了内部消息而大量购入纽约银行的股票,成为纽约银行的最大股东,同时购入股票需要大量资金周转。而时任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为保证自己旋转门计划实施,以及保证银行的资金能正常运转,下令银行不得向股票投资者提供贷款,到此杜尔借新债还旧债的游戏结束,市场恐慌,股价大跌,市值瞬间蒸发了5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纽约房地产总值),是华尔街第一次股灾。为稳定市场情绪,24个股票经纪人聚到华尔街68号门前的梧桐树下形成了简单的协议,1 规定不能有私下交易,交易只能在这24个经纪人之间进行 2 交易中互惠互利 3 交易中的佣金不低于千分之三。后演变成纽约股票交易所。

关键词:梧桐树 杜尔 纽约股票交易所

 6 ) 边看边写

第一集,讲述了股份公司的开端,虽说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而且也是股份制,但是由于股票不可以交易,所以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才是第一个可交易股份的股份公司,不过威尼斯,热那亚那时候没有嘛?有机会了解一下。

第二集,泡沫的诱惑(炒作郁金香),跟中国曾经炒作兰花一样,荷兰17世纪也炒作过郁金香。

 短评

故事跌宕起伏,确实很过瘾。但是这主持人完全没有出现的必要啊,尤其这手指,您就不能别指指点点 ?8

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牛顿也买了股票然后血赔一波 可以证明牛顿不是外星人啦!

10分钟前
  • 鱼罐头
  • 推荐

为增长而增长,乃癌细胞生存之道。——爱德华·艾比

11分钟前
  • 闸北陆小轰
  • 力荐

二十集里从郁金香泡沫谈到次贷危机。最喜欢的还是kkr和纳贝斯克叫板还是因为纳贝斯克不讲武德,受到kkr启发yijio踢开,找来运通和所罗门自己搞管理层收购。最后卡拉维斯用109刀收购纳贝斯克,但是用的还是垃圾债券,不愧是门口的野蛮人

13分钟前
  • 君惜凉
  • 力荐

非常涨知识的纪录片。

15分钟前
  • 嘻嘻不说话
  • 力荐

资本的力量,扰乱人的心智,经常让人感觉无所适从……

20分钟前
  • 老韩
  • 力荐

简短而有趣的故事。

25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飞回来的飞机上看的, 很不错!

27分钟前
  • 少年阿尔弗雷德
  • 力荐

说科普吧,通俗性差了点,说深度,又只是把一些事件和现象简介了一下,文案不错。

30分钟前
  • 忌自满
  • 还行

真不错,一口气看完,搞资本的人脑子都好好使,胆子还大,因此创造了不少奇迹,但是也有跟头。是天使,也是恶魔。

34分钟前
  • 锦衣暮夜行
  • 力荐

郁金香事件、南海泡沫事件、金字塔投资欺诈和得克萨斯银行事件等经济狂热一样。

39分钟前
  • 傻白甜 🎀
  • 力荐

短小精悍,气势磅礴👍

41分钟前
  • 双冰
  • 力荐

①康美药业,联合制作方,《国乐大典》再度出现,一道思考题。②片头陈辞宜置片尾再看。

45分钟前
  • 希声
  • 还行

快速了解金融历史

50分钟前
  • 我啥也不知道
  • 推荐

解说人弱爆了

54分钟前
  • 皮皮牙子
  • 推荐

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部短纪录片,一个课间番长短的纪录片,每集才8分钟,看得我津津有味。尽管我大学主修金融,但对于近现代史中资本的运作是不太熟悉的,所以这些我或多或少听过或没听过的关于资本的故事显得很是有意思。资本市场透露着人性的阴暗,值得警惕。

56分钟前
  • Claudia
  • 力荐

听的音频,蛮精彩。

59分钟前
  • 鹿鸣
  • 力荐

很有激情,不太像央视纪录片的格调,但是蛮好看的,干货满满

1小时前
  • Waterlily
  • 力荐

每个话题讲得很清楚

1小时前
  • 一日千里
  • 力荐

金融史大事记,提供了一个索引目录,想了解的可以去按图索骥去了解。看评论都在吐嘈主持人,他们大概都没看后面两季。

1小时前
  • 雲水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