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记录片大陆2020

主演:贾换荣,王秋生

导演:路广华

 剧照

这一年 剧照 NO.1这一年 剧照 NO.2这一年 剧照 NO.3这一年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4-04-15 05:24

详细剧情

  山西省岢岚县,有91个贫困村、贫困户4580户、贫困人口10181人,按照岢岚县脱贫攻坚的整体部署,政府计划将115个整自然村易地搬迁。电影《这一年》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用镜头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几个特困家庭在搬迁中的矛盾纠葛,以及在新生活中重获希望的过程。

 长篇影评

 1 ) 纪实摄影,对真实的崇敬

《这一年》讲述的是脱贫攻坚的故事,创作者选取了大山深处的两户人家,拍摄他们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所展现的反应和变化,展示了这场宏大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影响、对时代的影响,是在大的环境背景下对小人物的关照,以小见大。这类观照现实的题材,使用纪实的手法进行拍摄,以纪录片的形式进行呈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真实,因为真实就是力量,因为真实最能打动人心,因为真实会带来更多思考。

真实如何呈现,需要纪实感强烈的镜头。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手持拍摄,如开篇中贾换荣挑水,第一个镜头是固定的,摄影师还有时间架好机器进行拍摄,但第二个镜头,跟拍贾换荣挑水,就没有时间再使用三脚架等辅助设备,而是采用手持跟拍,因为所有的发生都是一次性的,都是不可复制的,过了就过了,也就是纪录片拍摄中的“不能喊停”或者“再来一遍”。虽然这个跟拍镜头稳定性差,但是导演并没有回避,反而这样的镜头更能表现出当地生存环境的恶劣,通过摇晃的镜头、主人公缓慢的脚步、不时溢出的水,一个镜头就自然的交代了当地生存环境是何等的恶劣。通过这个细节,让观众能够快速进入情景,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貌,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在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的山庄窝铺里,连吃水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需要付出如此的艰辛。

影片的另一个拍摄手法是固定镜头下不间断、不干扰的长时间纪录,这种以旁观者的视角,尽可能多的不打扰拍摄对象的纪录方式,极具真实感,更能让被拍摄对象最大限度的忽略摄影机的存在,让生活更加生动自然、无所顾及、毫无顾虑的真实发生,给观众极大的真实享受。影片中此类案例比比皆是,例如:贾换荣的家庭会议。在这个场景中,一台摄影机始终以全景的固定机位进行拍摄,画框中每个人的动作表情都在其中,除了贾焕荣的母亲在剪辑中有个别几个小全镜头,绝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所有人物都在画框内的大全景,导演没有刻意给某一个人物特写镜头,即便是交锋中的贾换荣和他的哥哥,这种克制对一个纪录片导演来说一种极具个人的表达,是一部片子外在的导演的主观意识。这样的拍摄和处理手法,表现出导演始终作为一个旁观者在如实纪录,丝毫没有在影片内部做主观意识的表达,没有偏向偏袒任何一方,而观众在看到这一幕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观察人物中的任何一个,可以有自己的任何思考,且思考的空间更大、范围更广,没有受到镜头和剪辑带来的思想上的限制。

 2 ) 给明天一个努力

看过很多题材的纪录片,关于讲述脱贫攻坚的很少,带着怀疑和新奇的心态看完了这部电影,让人眼前一亮,可圈可点的内容不少。

首先,这部电影是一部走心的电影,起码我是被它打动了,让我捡起了很多记忆中的碎片,再一次拼接起来,已是而立之年,我更加懂得珍惜了,有所热爱,并有所期待。

其中有几个镜头,意味深长,像是诉说着什么。贾换容的老母亲站在山腰上回头一望,那可能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离开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脚下的路是一条他们从来没有走过的路。还有一个镜头是一个下雨天,贾换容靠着门窗思考,成年人的世界里,连崩溃都是无声的。接踵而来的困难,让他开始沉思、质疑他的选择,搬出来对不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让他的每一步都很艰难。

影片也有让我觉得不给力的地方,王秋生夫妇在搬迁前的处境其实是更吸引我眼球的,很想知道他们来到城里会有什么故事,但之后的记录缺乏一点力量,还没过瘾,就潦草的结束了。

其实这个影片,方方面面有很多感受,但更多的是给了我一些思考,这可能就是纪录片最大的魅力了吧,你能从中汲取营养,也能从中感受力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纪录片了,因为它不仅仅是给了你视觉盛宴,还直击你的内心。

还有摄制组把岢岚这个穷山沟拍的也太美了吧,害得我都想去走一走了。

最后这部影片,我打8.5分吧,因为我对他们还有一份期待。

 3 ) 《这一年》—— 总有人生活在泥沼深处.

昨天看的这部电影看的我很心痛,这部电影讲述的问题太现实了,贫困总是让人难以度日,贫困总是让人日子过不下去,贫困后人们的生活也变得很困难很困难,我看着这些人物住在贫困的地方,看着这些人住在艰难的地方,看着这些人风餐露宿,吃着不好吃的食物,过着残酷的日子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痛苦。

我不能感同身受,因为我没有身处其中,但是我还是觉得说...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艰难。纪录片嘛,我之前看纪录片的时候就看的想哭,现在看到的时候,我也很想哭,看的很难过很难过。

这一年的生活异常艰难,但是幸好最后住上了平房,住到了很好的地方去。

“生命就是如此吧,但还是苟延残喘着.”

电影里面有两个主角,一个是换荣,另外一个是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小孙子。

Part 01.

换荣:一个人实实在在,辛辛苦苦---

我看到换荣的时候,就好像是看到了我自己的父亲一样。因为换荣是一个很实在的人,舍弃自己,造福别人。换荣也是如此的,换荣辛辛苦苦养了那么多的羊,纯天然的,而且这些羊是换荣没日没夜地放牧养出来的,其实是很辛苦的。

但是卖羊的时候,换荣没有据理力争,把那么多的羊卖了一个很低的价钱,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说换荣很可怜,但是如果要说的话,这些都是他自己个性里面的东西,他就是一个爱吃亏的人吧,这是他命里面应该吃的苦,明眼人一看换荣就是在吃亏,但是又能够如何呢?

换荣是一个很实在的男人,虽然是纪录片,但是还是希望最后的时候换荣真的能够和那个女人在一起,那个女人能对换荣的儿子好,对换荣的母亲好。

千不该万不该,分房子给了三万块钱还分给自己的大哥一半的钱,这部分真的让我觉得很生气。你说换荣还养着自己的母亲,大哥什么都不管,但是还要占着自己家里面的位置,这真的是让人很生气的一件事情啦。

这大哥不养父亲还这样做,我很生气;你拿着这个钱,心里面不忐忑吗?

Part 02.

两个老人:辛辛苦苦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

两个老人真的是很辛苦了,还要带着孙子孙女,出门了什么工作也做不了,不仅如此,什么活也都干不了,这些都让人很生气。

两个人去超市逛街,看到大葱,看到土豆,看到南瓜,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的时候,就说---这些东西都是不需要买的,这些东西都是不需要花钱的,可是到了城里面之后,连饭都吃不上了,这真的是让人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搬迁是村子里面的大事件,穷苦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穷苦的事情也太让人难过了,所以说,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很难过很难过,天地之下身处泥沼之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什么都不能做。

生命辛苦,人生就是如此吧。

希望天下大同,我们拥有更好的未来,更加美好的时光。

 4 ) 真实最感人

影片真实记录了老百姓扶贫搬迁的过程,虽然故土难离,但是为了每一位百姓的生活计,为了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能上学,影片很真实,很感人!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到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从电影中看到的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决绝之心,立下扶贫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扶贫攻坚是大事件,是伟大民族奋进的缩影,这样的电影难得!!!为用心点赞!!!

 5 ) 当纪录电影遇上龙标和主旋律

这是一部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有龙标的纪录电影。

因为涉及到脱贫攻坚的内容,不免为其插上了主旋律的标签。当纪录电影、龙标、主旋律这三个概念摆到一起,不免感到新奇,这该是部什么样的怪胎?

沉闷、平缓、碎片化通常是一部纪录电影必须有的特质,对于这部影片居然能够一口气看完,丝毫没有以上症状,而且品到了点故事片的意思,算是这次观影的第一感受。

影片毫不隐晦的揭示了贫困山区的老百姓的生活现状,敢于用纪录电影少有的特写镜头去表达生活的苦难与窘态。中近景的长镜头运用,颇有地下电影的风格,尤其用了大量的篇幅对乡镇干部的畏难情绪,思想斗争,和碰壁受挫充分展现,将矛盾毫不掩饰的摆到台面,真怀疑,龙标是怎么拿到的。

虽然也是碎片化的素材段落,但是能看出导演努力按照最简单的故事逻辑,进行了梳理,没有过多依靠剪辑的技巧去进行故事拼接,紧扣“这一年”主题的时间脉络,将两个贫困家庭的搬迁故事次第展开,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将一个村里的各种人物,各种情绪纷纷呈现出来……从而将一部纪录电影本应引发的思考更加多元化。

1、乡镇干部在落实国家政策和反映群众意见这两者间该如何站位?

2、片中不断强调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与传统观念“贫贱不能移”是否矛盾?

3、勤劳致富到底是不是鸡汤?

4、知足常乐与不怕穷,哪个是中华民族的优点?

这部影片带来的思考实在太多了,为什么会如此,可能就是镜头的真实。虚妄只能让人沉迷,只有真实才会触动人类最柔软的内心。

影片没有先入为主的采访设计,这一点就觉得比《二十二》高级,纪录片一旦有了主观性的采访对话侵入,纪录电影本身的客观性,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纪录电影的艺术性恰恰体现于此。

平稳的纪实的碎片段落,导演按照模糊的叙事逻辑,依靠观众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最终完成各自故事的建构。这正是纪录电影的魅力所在。所以这部纪录电影虽然有了龙标,也是主旋律题材,但他从头到尾还不能称之为一部完整的作品,只有加上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解读,他就会呈现出每个观众所赋予的色彩。

蛇足:搬迁后的后半篇,有些戏份完全多余,令观众的联想受到限制,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拿龙标缘故。

 6 ) 他们终于遇到了未来

太苦了,山顶上找信号苦,土炕上光着脚的老太太苦,挖土机扬起的漫天灰苦,小口抿的白酒苦,树干上抠紧的手指苦,超市里蜷缩的小心翼翼苦,上坟时候穿的假装体面点起烟说生活的好的时候真的太苦了,从舌根苦到心底,压都压不住,人能心无旁骛的活着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我的悲观不是来自于他们生活得多艰苦,我只是在想,带着被麻痹的思想生存该是多么地残忍,而带着这种命定生存的人在中国占比又是如此之多。“贫穷本是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一代又一代的贫穷,让他们陷入了“我本该如此”的心态。他们不会再为拥有的少而感到不安,不再会去争取什么,自然更不会去思变了。贫富本就不是可以用拥有多少金钱来一念概之的,长期的贫困已经使他们从单纯的经济拮据逐渐成了精神世界的荒芜,就像片中的贾换荣,在卖掉羊搬到城里之后,他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只好继续向政府求助,他的精神已经逐渐支撑不起健全的身体。

世事皆有滋味,这份压抑使人成长。很感谢能有这样的纪录片,感谢几年的时间更替了这样一个时代,感谢有人能在这个空虚的年代用这种方式冲击你索然的灵魂,感谢有人用自己的竭尽全力来讲述了人性的力量。

 短评

满满的主旋律正能量……只是男主的线还真蛮触动我的†_†

5分钟前
  • 冷月寒塘渡
  • 还行

整个片子叙事很完整,镜头克制,收音良好,但有些过于工整。拍摄团队用心了[抱拳]

10分钟前
  • 破骨草
  • 推荐

普遍意义的贫困是物质的匮乏,而在中国这部片土地上思想上匮乏的地区才更是绝大多数;希望所有的脱贫攻坚不是领导者的一厢情愿,不是用消除差异将贫困者从一个深渊推向另一个深渊;另外闲扯一句,既然村里那么穷了就不要用纸杯了,墙上贴还那么多标语招贴,还有电视机 ,还有电子的LED灯……!这个片子不禁让我联想到前阶段山东强行拆村的事件…

14分钟前
  • 阿拉蕾爱做梦
  • 还行

在我看来,好的纪录片,就是我看到它之前,对它所讲述的事情好奇却不了解,在看过之后,让我获得了远超以往的认识。在往上一层,便是在“看到”的基础上,给我带来延伸的思考。而最好的状态,就即便观看前我对影片所讲述的故事缺乏兴趣且不甚了解,看过后都会转变成认为这件事值得每个人去了解,这部影片值得更多人看到。「这一年」就是做到了以上三层的一部纪录片,不要因为它讲述“脱贫攻坚”就望而却步,这是一部能让你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国家都有新的理解的影片。

15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推荐

不是富丽堂皇纸醉金迷的北上广,即使是宣传,这样的纪录片也更能是广大的中国视角。“在这股力量下,一个个家庭在兴奋、喜悦、迟疑、惶恐中踏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既是时代召唤,难免身不由己,过活得尚且不知尚且“无奈”尚且“无能”,都是政策推进,这倒也是自上而下的好处了。多年以后回顾,都是时代车轮在推着大伙前进,自觉幸福就好。

1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真实感人。那些以土地为生的贫困户,在过着最最艰苦的生活。但生命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其无论境遇如何,仍然拥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22分钟前
  • 承泽明
  • 还行

很多东西都是批评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比登天都难。

26分钟前
  • 未见如醉
  • 推荐

对应着《山海情》看,更有感触。希望所有脱贫脱困的农民,都能跟贾换荣一样,过上好日子。2023.01.19

27分钟前
  • Enjoy_時光機。
  • 推荐

难得真实而感人的扶贫纪录片,谁说正能量宣传摆脱不了假大空?移民搬迁是好政策,只不过早行了10-20年。有家有业才稳得住,只有家,没有业,为搬而搬,自然矛盾重重。如果说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为什么人们不愿搬离?面上的原因有:1.进城后面临处处花钱的窘境,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撒泡尿也要花钱。2.土地等营生都在村里,没有办法挣钱。3.故土难舍、祖坟难弃。底下其他可能存在的原因,比如分到的新房给了儿孙,自己本来想在村里凑合一下,没想到真的要拆迁,进城又没法和孩子一起住。其他如复垦指标交易、移民搬迁社区建设购买等存在的猫腻,不可说不可说。7

28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大包大揽的政策,难,但什么都是难的,不管不做才是简单的

30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基层干部真的是夹心人。越到后面“设计感”越强烈。

32分钟前
  • m89
  • 还行

电影还可以,记录了水峪贯乡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看到贾换荣为了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发愁,为啥不申请助学贷款呢?

34分钟前
  • 繁花将尽
  • 还行

真实且感人,有一种希望带来的力量让人感动。希望有人可以因此而鼓舞

35分钟前
  • 沅芷
  • 推荐

工整,走心。

36分钟前
  • 可樂咖啡君
  • 推荐

贵在真实;既有向上的希望,也有向上的压力

38分钟前
  • 天广地阔
  • 推荐

扶贫是一件太难的事。农民被改变的是根基,城市生活带来的是一连串的生存问题。干部尽了所能,然而个人面对的难关则是一个时代下每个个体可能都无解的答案。朴实本分的农民,远离土地的农民。

40分钟前
  • 圆山中庸
  • 推荐

政府扶贫记录

43分钟前
  • 闷骚大丸子
  • 还行

主旋律纪录片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明白了农民们为什么住脏兮兮的窑洞也不想搬到城里。城里什么都要花钱而且工作不好找啊。

47分钟前
  • dikseg
  • 推荐

扶贫,搬迁。

50分钟前
  • 非了
  • 还行

故土难离

51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