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少年

综艺大陆2022

主演:宋亚轩,唐九洲,何运晨,沈腾,贾玲,章子怡,白敬亭,谭松韵,张天爱,刘敏涛,范丞丞,黄明昊,杨迪

导演:吴彤

 剧照

三个少年 剧照 NO.1三个少年 剧照 NO.2三个少年 剧照 NO.3三个少年 剧照 NO.4三个少年 剧照 NO.5三个少年 剧照 NO.6三个少年 剧照 NO.13三个少年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4-02-23 04:30

详细剧情

  浙江卫视互动暖综《三个少年》将于3月31日晚播出,宋亚轩、唐九洲、何运晨担任固定嘉宾。

 长篇影评

 1 ) 讨论的内容非常贴切现代社会,发现宝藏综艺。

不要让坏情绪麻烦自己,把事情想得简单一点然后放声大笑放声大哭。摘一筐焦虑抛在脑后,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又是美好的一天,又是无尽的冒险的一天。 ——宋亚轩 我觉得放下恐惧和顾虑才可以更好地前进,与其在自恋自怜的小世界里一味放大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如去大胆前进放松心情。 ——唐九洲 我觉得焦虑的本质就是想的太多但做的太少,很多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发现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席瑞

月亮永远是旧的,但是日子永远是新的。

 2 ) 在《三个少年》,看大千世界

如今的综艺节目,呈现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深夜档,正在逆袭传统的黄金档。

越来越多非黄时段播出的综艺节目受到了大量观众的青睐,呈现出流量与口碑俱佳的表现。这种逆袭的背后,凸显出观众对于综艺内容新的诉求——

通过陪伴感的获得,去抵御孤独。

最近于浙江卫视收官、定位为互动演绎暖情聊天节目的《三个少年》,正是其中的代表。每周四晚22点开播,时长仅四十分钟,但「少年研究院院长」沈涛与时代少年团-宋亚轩、唐九洲、何运晨等「少年研究员」在每期节目里都会围绕一个少年群体所关心的话题进行真诚的交流分享,在闲聊里为观众答疑解惑、治愈心灵。

就像一位豆瓣用户所评论的那样:「我挺喜欢这个节目。时长不长,轻轻松松,有笑点又不纯搞笑,聚焦话题又不深入探讨,缓解一定的焦虑」。

与此同时,《三个少年》又像是一面镜子:在这里,我们既透过少年的视角看到了少年眼中的新奇世界,也在这种洞察过程中,认识了新时代里少年们的真实模样。

以最「少年」的方式

在第一期节目里,《三个少年》介绍了节目名字的由来:因为宋亚轩、唐九洲、何运晨就是三位少年。

理由如此简单,并非存在出乎意料,只不过是率性而为。

但这种率性透露出《三个少年》的独特之处:它给予了三位少年充分的决定权,以至于取名都任由他们来定义。

「在节目提出初期我们也怀疑过,这样的『放权』会不会有些太冒险,毕竟小宋刚刚18岁,小唐和小何也才20几岁,他们的『问题』会不会太年轻了」。在采访中节目总导演吴彤向1号坦诚了节目组在策划之初时的担忧。

但在最后,节目组决定赋权

「不做预设,不设限制,让他们试图自己面对当下的困惑和亟待解决,在这样一个话语场域里,不同个性、职业、理想的年轻人和嘉宾一起让当期话题具有更多方向和可能性,引发与年轻观众更多的思考,问题是否解决并没有那么重要,直面和思考才是我们想要的。」

因此,在1号看来,正是这种大胆的赋权,让《三个少年》存在着一种天然与众不同的气场——

少年氛围感。

这种氛围感,总是能够让少年们呈现出最放松、最自在的状态。

在《三个少年》里,许多嘉宾的一举一动都让观众找到了发笑的嗨点。譬如第二期节目的飞行嘉宾白敬亭,可能是由于节目过于属实,他坐姿的改变成功引起观众的注意。有网友评论道:「小白的坐姿肉眼可见地越来越躺,把懒人沙发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同样也激发出了嘉宾们的幽默「恶趣味」。最典型的莫过于宋亚轩。在《三个少年》里他不仅能够接得住梗,还成为了「恶搞达人」。在第九期节目里他为每个嘉宾分享了「毫无违和感」的搞笑口罩,成功引发弹幕里「哈哈哈哈哈」的刷屏。

所有的嘉宾在《三个少年》里都卸下了光环,没有任何包袱。这种真实带来的亲切感与自然而然生发出的幽默感,恰恰是当下观众非常需要和看重的。

此外,这种氛围感非常洞悉少年的互动方式与兴趣爱好。

譬如在第九期节目里,当唐九洲谈到自己是「满减达人」后,顺势为所有人准备了一道关于电商平台满减优惠的算术题。看着现场嘉宾绞尽脑汁也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样子,像极了我们面对各类平台复杂的优惠活动时状况的模样。其实,这种所谓的「突袭检查」,也正是时下年轻人在与同辈群体互动时所常常热衷的形式。

同样新颖的形式是在多期节目的开头设置了「课题小剧场」环节,少年研究员与助演们一道完成了多个令人捧腹大笑的sketch喜剧。尽管少年研究员们并非专业喜剧人出身,但在他们的参与下,喜剧内容的完成度意外地超出预期,不仅笑点密集,还让观众真正在欢笑声中,随着节目一道共同沉浸式思考「社牛与社恐」、「内卷or躺平」等社会现象。

视觉包装上,《三个少年》同样注重少年氛围感的烘托。如果说每期节目的议题讨论犹如一次课题研究,那么每期结尾时的「归档」动作,则将这种学习讨论的仪式感拉满。

在1号看来,节目组可谓非常懂年轻人,仅仅四十分钟体量的《三个少年》真正做到了以最「少年」的形式,来呈现少年。

在深度与温度之间,寻找平衡

用一句话来概括《三个少年》的模式,1号会这样定义:有议题的闲聊。

肯定有人会如此争议:既然是闲聊,怎么会有议题?有议题的聊天,还能叫闲聊吗?

但看似是两组矛盾的概念,叠加在一起却并不违和。

议题,回应的是群体关切。

在社会学领域,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叫做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指的是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转变过程。而少年,则是个体完成社会化的一个关键阶段。有学者指出,如今的年轻人在高度资本化的文化领域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意义的缺失和社群的碎片化。

不妨简单罗列《三个少年》每期讨论的主题,1号发现,10期的话题所涉及的恰恰是个体社会化进程里的两个关键部分:自我认知层面与社会交往层面。

自我认知,涉及的是少年对自我的评价、判定以及选择。认知不论是「卷or躺平」还是关于「焦虑」的讨论,不论是涉及对「完美」的认识还是对「代沟」的理解,自我认知维度下的议题,所直面的便是「意义的缺失」这一社会症结。

而社会交往关注的是少年对他人乃至对世界的认识与相处方式。因此,社交、朋友相处、生活中的盲盒与踩雷时刻以及与人交往时是否应该持有「讨好型人格」等等关注的,是少年该如何去了解和认识周遭的生活世界。

可见,《三个少年》从社会化的视角出发,从自我认知与社会交往两个维度出发,创造了一个年轻人高度关切且有一定深度的话题空间。

而闲聊,依凭的是个人的经验视角。

相信很多观众与1号有着相似的观感,即在《三个少年》,说教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真诚的分享。所以,节目里嘉宾之间的闲聊是真正的开放式表达与观点的碰撞。

例如在第四期节目里,针对焦虑,嘉宾们分享了自己的焦虑点:宋亚轩面对安检会焦虑,唐九洲分享了艺人的隐私焦虑,席瑞会因为吵架没吵好在深夜反思,而张天爱会因为记不住别人的名字焦虑。北大心理学硕士、青年心理学家短毛桃则表示,放松一下自己的身体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等,会让人从内在变得快乐。

可见,即使是来源于个体的经验分享,《三个少年》也尝试从不同的嘉宾出发,让分享本身变得多元化。既有让网友表示「是我本人没错了」的共鸣感,又有能够帮助自己缓解焦虑的实用性小妙招。

同时,在每期节目最后,都会有「少年真心talk」,这里的分享同样真诚动人。

对于焦虑,唐九洲告诉大家:「我觉得放下恐惧和顾虑才可以更好地前进,与其在自恋自怜的小世界里一味放大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如去大胆前进,放松心情」。

针对「完美小孩」话题,宋亚轩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想努力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想拥有很多能力,所以我要更努力地去生活」。

不论是节目里的闲聊,还是能够引发广泛共鸣的「少年真心talk」,这些来源于个人经验的分享充盈着人文关怀的温度。

所以,在短短的40分钟里,《三个少年》巧妙地达至了一种平衡——沉浸其中的观众既能感受到话题的深度,亦能感悟到分享的温度。

新时代「少年」的多元面孔

《三个少年》所展现的不仅是「少年们」眼中的世界模样,它同时也向大众展现了这个时代少年们的所思所想。实际上,通过节目,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少年的多元面孔。

即便抛开任何粉丝滤镜,宋亚轩在《三个少年》里所贡献的惊喜也足以让「路人」侧目。

在谈论「卷or躺平」的话题时,节目组设置了一个关于「可不可以不勇敢」的投票环节。令人意外的是,年仅18岁的宋亚轩他选择了「不可以不勇敢」。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此选择的解释:「因为自己现在年纪还小,要面对的东西还很多,勇敢可以让我得到磨炼、成长的机会,这些机会能够让自己进步。所以想让自己变得更勇敢一些」。

正如主持人沈涛在听完后的感慨:「我没想到他说勇敢的其中一个角度是,勇敢肯定会让我遭受更多的挫折和挑战,但我就是想要这种勇敢,因为我还年轻。既然这些东西我回避不掉,我不如去直面应对。」

显然,对这个答案感到意外并感动的,又何止沈涛老师一人。

这样的感动瞬间,不至于发生在宋亚轩一人身上。当唐九洲表示「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便已经足够有成就感」;当何运晨说道要适时与自己和解,「理解自己,不钻牛角尖」;当席瑞强调「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理解我要用自身的需求包装以为你好之名去凌驾你的价值判断」时,他们都给屏幕前的我们开启了思考的大门。

节目里的众多素人,也为我们诠释了不同的少年形象。

拥有「全国最美大学生称号」、「连续四年综合成绩第一」、「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主持国家级课题」、「发明专利」、「参与发表SCI论文五篇」等众多标签的黄君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衡量「内卷」,要基于自己的目标和规划而定,不同标准下对「内卷」与否会有不同的答案。

第二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蒋应成在聊到会不会主动迎合他人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会把他人的想法放在第一位,去考虑到他人的处境。

在他们身上,热爱、智慧、勇敢等等都无疑是呈现他们个人特质的最佳形容词。

但不论是哪副面孔,更清醒的自我认识,与更积极地面对世界,是这群少年所汇聚而成的集体印象。在吴彤看来,这便是他对于「少年感」的独特理解——

孤勇感。

「少年感就是一腔孤勇,什么都敢尝试,敢拼敢闯,不怕输,节目中的三个少年有着毋庸置疑的满满的少年感。例如小宋,工作间隙都在做题,工作时又有超越年龄的专业和尽职;小唐是211大学毕业却选择了大相径庭的职业,从头开始;小何除了做好本职的律师工作外,也在为理想不断努力和试错,这些孩子永远保有一股子闯劲和重新出发的能力,这也是我理解的少年感」。

从少年眼里看世界,从世界百态里回看少年,《三个少年》的美好立意,在1号看来恰恰是浙江卫视「美好中国」全新战略开启以来对「美好」内涵挖掘的又一次深化。

在浙江卫视「美好中国」全新战略里,「文化」一直牢牢占据着C位,并依循着文化逻辑搭建了「浙系文化」节目带。实际上,文化不仅仅与特定的地域相关,它同样与特殊的群体相连。而《三个少年》的推出,让我们看到浙江卫视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外延——从群体的维度,丰富对美好的价值理解。

1号结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写下了震烁古今的《少年中国说》,激励人心的不仅仅是其中的句子,而是他把国家比做少年。

显然,《三个少年》作为一档短小精悍的综艺节目,并没有去书写新时代「少年中国说」的野心,但在它诚恳的外表下,我们能够捕捉到它试图传递的内核:它希望自己的角色是一把理解的钥匙,尝试建构一个让少年与世界彼此互动的场域。如同吴彤所说,《三个少年》的策划初衷,是「三个少年和年轻观众自发形成一个『少年话语带』」。

对少年的同龄人而言,这个「话语带」提供的是反思与认同;

而对于其它代际的群体而言,他们从这个「话语带」收获的是对「少年」的理解和尊重。

在1号看来,这便是《三个少年》这档「小而美」综艺最大的价值所在。

 3 ) 《三个少年

1.第二期播出了 才想起来自己第一期影评还没写 我蛮喜欢第一期的主题的 立意也很不错 就我自己本身而言,我是可社牛也可社恐者 环境需要我时我可以毫不尴尬的去调节气氛 不需要我时 我能闭麦做自己的事情 但平心而论 我是喜欢作为后者的角色的 我不喜欢说话 懒得说话 太长的话别人听不清我也不想说第二遍 说话声音不大 因为大声说话对我而言很累 大概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我的肺活量不怎么好 但我也不会对社交产生恐惧 今天看到第二期的主题是内卷和躺平 还没看 但就标题而言 我也很喜欢这个主题 我总感觉这会给我的备考生活带来一些动力也可能是心理舒缓 很期待 希望自己周末能抽个时间看 2.426更新 没记错的话好像更新到第四期 学习之余累了 决定来update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第二期躺平和内卷的话题和生活很贴切 我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躺平的人 我觉得卷这个话题是跟别人比的 卷好像总是会遭到同伴谴责的 但是这期 我突然get到了内卷的真正含义 只有在事情本身对自身无意义的情况下还去做 才叫内卷 我突然对内卷这个话题释怀了 同时 我也开始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了 你做这件事情 有意义吗 意义在哪里 比如说 我在学习间隙写影评这件事 有意义吗 意义在哪里 如果有意义 我才会去做这件事情 第三期的盲盒人生 这个话题印象不是很深刻 我不是一个盲盒人生 我总是有目的有目标有规划的去生活的 偶尔会遇到一些盲盒问题 但无伤大雅 第四期 焦虑和焦虑传递这件事 先说后者 我本身不喜欢焦虑传递 无论是被传递还是去传递 我都不喜欢和容易焦虑的人做朋友 因为不喜欢导致焦虑时候的我会第一时间去解决焦虑 会去排解焦虑 很喜欢那个心理专家说的话 缓解焦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做那件让你焦虑的事 确实是这样的 以上 真的在节目里学到了很多捏 我又要继续去学习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啦

 4 ) 三个少年

《第一期》社恐

真实的自己才能吸引到你真正喜欢的人 你不用放大你的优点,也不用藏你的缺点 一个社恐的人突然社牛就不是真实的自己。 接纳自己的社恐,才能让自己快乐。社恐是克服不了的

《第二期》内卷 生活只有十分之一是快乐的,所以你要知道自己快乐的来源是什么,用那十分之一去度过剩下的十分之九。 无论是工作学习,你要去享受,享受它带来给你的反馈,这样就会有积极性,主动性去做。不是为了做而去做,或别人强加给你去做。

可以不勇敢 很多时候是可以不勇敢的,他是没有办法去靠意志跨越的,理解自己,不钻牛角尖。 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用去追求自己能力还达不到的事情。

要勇敢 现在还小,勇敢可以让我得到更多的机会。 如果这些东西回避不掉,我们就要勇敢面对。

《第三期》

。。。。。。

 5 ) 关于三个少年

看到了一些短评,忍不住想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这个综艺开播前就说了,做这个节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初成长中的三位少年针对当下年轻人的热点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去探讨对世界的好奇,三个少年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成长阅历不同,对世界的看法也不一样。

所以那些认为这个节目没有深度的,我觉得是不是没有了解这个节目的方向和主题呢?

如果你开始就是想看一些深刻的访谈节目,那为何不去选择《十三邀》《圆桌派》等访谈节目呢?而要来看一个关于少年人对世界看法的互动暖综呢?

然后,也看到了好几个短评在说宋亚轩这个小孩的,好几个评论给我一种恶意满满的感觉。看完后我忍不住想说说我对这个小孩的看法。

他是三个少年中年纪最小的那个,现在也才刚满18岁。我想知道的是,难道大家在18岁的时候对世界就有很多特别深入的看法了吗?

他自己也说了,参加这个节目是因为对世界有很多困惑,所以想来和各位前辈进行学习。

况且我并不觉得这个小孩特别的无知,看完这两期节目后,我觉得这个小孩他很真诚。

虽然他不像其他两位少年和其他前辈一样那么游刃有余,能够很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没有刻意的去藏拙。

在第一期刚开始的时候,看的出来他有些紧张,被突然cue到的时候,他虽然没办法快速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他也没有因为紧张而失去思考的能力导致说话颠三倒四,表达不清。

他在自己无法组织好语言的时候,会慌乱的摆摆手,向其他嘉宾说“sorry”,对自己的慌乱表示歉意,接着说让我组织一下语言,最后再一字一句清楚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这让我觉得特别的鲜活和真实。怎么说呢,给我一种笨拙的真诚的感觉。是一种能够打动到我的力量。我觉得这应该是节目组邀请了三位少年的意义,那就是多样性。

难道只有侃侃而谈的人才被大家所接受吗?

难道我慢一些,需要组织一下语言,鼓起勇气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不被接受吗?

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又能够做到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呢?大多数的我们不都是那个需要组织一下语言,再鼓起勇气才能发表自己看法的人吗?

越到后面呢,这个小孩他也在慢慢的放松,也越来越能够自然的表达自己。甚至还能冒出一两个金句让人觉得好玩。这个小孩的发言,也让我了解到了他更多的想法,知道了他更多的方面。

在第一期社恐主题下,他说“这个世界上有不同这个的人,只要是真诚善良的人,不管是‘社牛’还是‘社恐’,都会交到朋友。”

第二期的“内卷”主题,他认为“卷不是无休止的“躺”也不是放弃努力,我觉得人就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在第二期这个小孩有一个让我很惊讶的地方是在最后投票“可不可以不勇敢”的时候。

我以为这个小孩会选择“可以不勇敢”的,我觉得这也是大部分人会选择的吧,哪有人会一直勇敢呢,偶尔也要让允许自己不勇敢。

但这个小孩选了“不可以不勇敢”。

而更触动我的地方,是他选择的原因。

他说,因为自己现在年纪还小,要面对的东西还很多,勇敢可以让他得到磨炼、成长的机会,这些机会能够让自己进步。所以想让自己变得更勇敢一些。

正如沈涛老师听到他的观点后说的:“我没想到他说勇敢的其中一个角度是,勇敢肯定会让我遭受更多的挫折和挑战,但我就是想要这种勇敢,因为我还年轻。既然这些东西我回避不掉,我不如去直面应对。”

从这我就觉得这个小孩其实内心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就像他这个关于勇敢的看法,完全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思考角度。这不就是节目组为什么要邀请三位少年来制作这档综艺的目的吗?

所以那些认为这个小孩上节目什么也不知道,给不了任何有用信息的人,你真的认真看节目了吗?你是不是对这个小孩恶意太大了。

而说他没梗接不住梗的。我们看的真的是同一个节目吗?他明明在节目中有制造出让人觉得好玩的地方,前辈抛出的梗就算他做不到接的有多完美,但他也不会让前辈感到尴尬。难道大家是觉得一个节目从头到尾都是梗,让大家一直笑的才是好的节目吗?

几个人安安静静、简简单单的坐在一起聊聊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可能我们还不是很熟悉,但我们都能很融洽的各抒己见就是尬聊,就是无趣了吗?

如果你喜欢玩游戏的,出去玩的,都是笑点的综艺,为什么不去选择看那种类型的综艺呢?而要要求一个定位是坐在一起简单聊天的节目变成其他的类型。我想,我们要允许多样性的存在。

还有说这个小孩只会愣笑的,一个节目,有全程控场的人,有能抛出各种梗的人,有能完美接住各种梗的人,是不是也要有认真倾听,做出真实反应,偶尔输出观点的人呢?

这档节目在晚上十点播出,如果都是能言善道的人,我觉得大家看的也会很累吧,要一直去接收各种各样的观点。

不知不觉就写了那么多,可能还有很多没有写到的地方,写这些也不是想要反驳一切说这个小孩不好的观点。

我只是觉得,他纵使有许多不足,需要进步的地方,他的有些观点可能也没有那么成熟。但这个节目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成长经历的少年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吗?

这个小孩来到这个节目不就是希望可以向各位前辈学到更多的知识吗?

那些把矛头指向他身上的人又是何必呢?

忙碌之后,晚上十点安安静静的看一档只有四十多分钟,大家只是简简单单坐在一起聊天的节目,听他们对我们熟悉的热点问题的想法和理解,有些能说到自己心坎上,引起共鸣,偶尔还能逗笑自己,放松一下,乐呵一下,我觉得就够了。不用再去有那么多的恶意和吐槽。

当然,若一个节目当真是做的不好,批评和指正是应该的。我觉得目前这个节目虽不完美,但不至于是糟糕的。

他的确带给了部分人治愈,理解和欢笑。

——————————

好喜欢蔡明老师,感觉分享的东西让我受益匪浅,三个少年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和父母的代沟,而蔡明老师是从父母的角度来看。真的有感觉到蔡明老师一直在学习呀~

三个少年的分享也真的和自己的经历很像了哈哈哈。另外,真的好喜欢看他们三个人一下子get到彼此的点,然后互相夺笋,一起大笑呀~让我也忍不住笑起来了。越来越感慨节目太短啦!45分钟一下就过去了,感觉真的很适合在睡前看,很轻松,很好玩的氛围!

——————————

三个少年结束啦~

忙碌到现在才有时间来写一些东西

越看到后面真的越心软软 好神奇呀

三个年龄 经历 职业 性格都不一样的少年

相处的好融洽好温暖

他们三个熟的真的很快耶

第二期的时候就感觉形成了独特的相处氛围

好喜欢看他们三个一下子get到彼此的点

然后互相调侃对方 接着就一起大笑啊

小宋 JOJO 席瑞 小何

其实是四位少年啦 哈哈哈

小三少里

没有令人尴尬的相处 没有针锋相对的争吵

有的只是几个人坐在一起简简单单的聊天

每个人都可以抒发自己的观点 想法

就算你的想法不成熟也没关系

就算我们观点不一也没关系

因为我们就是为了探讨这些问题

为了发现更多可能而聚集在一起的

来的每位嘉宾我也觉着好温柔呀

感觉大家来小三少 真的可以放松下来

嘿嘿 懒人沙发一瘫 整个人都舒服了

有户外互动综艺 有深刻访谈综艺

有一起玩游戏的综艺 我们的选择很多

小三少就是一档透过少年人的视角 探寻少年人眼中世界 接受不同观点的互动暖情综艺

他有不足有缺点 有需要进步的地方

可是在忙碌一周后 睡觉前看小三少

给我带来了满满的温暖与治愈

谢谢我们小三少

 短评

这可是真难看,毫无内容的虚假访谈节目,三个人还能一脸尴尬地表演尴尬桥段,你们自己就一点没觉得是自己演得本身尴尬而不是情节尴尬么

6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其实第一集刚开始打“社恐”这个点我还蛮惊喜的,后面整个节奏太黏糊。

10分钟前
  • 是为了不是为了
  • 还行

看了第二期,剪辑和剧本安排都挺一般的

11分钟前
  • L
  • 较差

有趣的,很喜欢九洲和小何。单集质量跟嘉宾直接挂钩。主题都还不错,可惜wt不行,主持人的水平也很成问题。

14分钟前
  • 血浆爱好者
  • 还行

对人生的意义,我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坚持每一个自我,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15分钟前
  • 木秋
  • 推荐

我竟然追完了,偶尔也看到一些触动我的观点。

20分钟前
  • junejasmine
  • 还行

小宋成长记

24分钟前
  • 你这是什么雅
  • 推荐

不出意外,我永远无法喜欢比我小很多(00后们)的男孩子。而且我甚至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家喜欢看小孩唱唱跳跳🙊🙊🙊哪怕当年我还小我也无法get到我的同龄boys

27分钟前
  • sheldon
  • 很差

一个嘉宾都是乱凑的边角料节目…只看了何par在的集数

30分钟前
  • 🧸
  • 较差

非常无聊的节目,内容很空泛,虽然我很喜欢嘉宾,但是我不能对不起我的良心

31分钟前
  • 吃个桃桃好凉凉
  • 很差

希望吴彤知道,自己的节目火是因为贾玲沈腾杨迪,不是因为你自己。希望宋亚轩等明星知道,趁年轻好好学习多读点书,不要上节目啥也不知道,愣笑,不仅没梗接不住梗,而且给不了任何有用信息。多像其余几位学习学习,那才是腹有诗书的样子。搞笑节目都做不好,还做访谈节目

34分钟前
  • 沙皮狗的忧伤
  • 很差

内容略无聊

38分钟前
  • >烏鴉<
  • 较差

是连粉丝都会觉得wt能不能别再消费别人的流量来做毫无意义的综艺的程度…

43分钟前
  • 荡麦
  • 很差

小白越坐越躺,真的把懒人沙发发挥到了极致哈哈哈这个节目里何par还蛮有感觉的,感觉挺舒服的

47分钟前
  • 小杨
  • 推荐

看院人在其他节目相遇团建,开头有小品,中间有谈话,结尾有总结,每期一主题,因为院人会继续看下去的。ps:主持人略微有点多余,就看他们三个少年一起玩应该更有趣。

49分钟前
  • Iny
  • 还行

我挺喜欢这个综艺。时长不长,轻轻松松,有笑点又不纯搞笑,聚焦话题又不深入探讨,缓解一定的焦虑。吴彤别的不说,选人这块一直都是强项。就是这个剪辑呀,毛病就改不了了。

54分钟前
  • 费略蒙卡
  • 推荐

一集半弃……好无聊啊,有jojo 和小何我也看不下去了。名字起得好随意,内容没深度,嘉宾们都是录王牌的间隙跑来尬聊一会的吧。

55分钟前
  • 火鸡面狂热分子
  • 很差

其实是有内容的,就是不太有内涵,一样是素人表演,看看人家《奇葩秀》。有一集请了白敬亭和赵又廷来,却一点水花都没有……总不是嘉宾没梗吧。

59分钟前
  • Eeu
  • 较差

感觉就是和王牌同步录制的,另外开一个小棚常驻三个嘉宾,然后再邀请王牌的嘉宾串串门聊聊天,另一个节目又出来了,不知道这是巧用还是偷懒的综艺。(不过内容确实也挺无聊,还不如现在关掉电视自己和朋友去聊聊天)

1小时前
  • 较差

感觉在看真人播客,希望可以出去走走

1小时前
  • 朴实L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