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痛的十七岁

爱情片大陆2017

主演:徐娇,胡夏,鲁诺,王力宏,蔡卓妍,句号

导演:彭发

 剧照

更新时间:2024-04-24 00:21

详细剧情

  夏远远(徐娇 饰)是一名十七岁的高中生,因为患有先天性痛觉是绝症,所以性格非常的孤僻和古怪,不爱交际的她成绩在班上也是吊车尾的水平,只有同样融入不到集体中去的二次元男孩罗涛(鲁诺 饰)稍微和她走的近一点。  班上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名叫李米(蔡卓妍 饰),她似乎有着和前任大相径庭的教育理念。在李米的坚持之下,夏远远和名为顾明耀(胡夏 饰)的男生成为了同桌,顾明耀品学兼优,是班上无数人眼中的天之骄子,这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走到一起后,会发生那些有趣的故事呢?

 长篇影评

 1 ) 《会痛的17岁》:花样少女的残酷青春

文:娱乐码头

 

         青春,就如一粒盛放的罂粟花,满载着恣意挥洒的欢乐与血泪交织的阵痛。正因为青春是如此的稍纵即逝,又如此的令人着迷,所以很多电影试图在电影上临摹、祭奠、追忆青春。而经历日本纯爱电影、以及台式、泰式小清新青春片的反复洗礼,“青春片”也慢慢成了所谓“类型”之一, 青春片成为了大银幕的主力军。在 IP大热的互联网时代,网剧自然也少不了青春题材的,优酷自制少女黑色物语网剧《会痛的17岁》就是主打青春题材的。

 

         《会痛的17岁》改编自饶雪漫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讲述了8个青春期女孩的成长故事。饶雪漫亲任编剧,取材真人故事,直击锋利的社会话题,将带领观众走进8个17岁“坏女孩”痛与美的世界。剧中的角色都是生活中的原型再造,饶雪漫用独特的视角还原了她们特别而又残酷的青春。相信很多90后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从中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相似的校园,相似的课堂还有那群陪我们疯过笑过哭过的死党。剧中的90后孩子们,我们用眼睛去看他们,他们都是一群坏孩子,她们的青春备受争议,却恰恰是该剧想留给世人的警醒。那么这样一部残酷的青春网剧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残酷的青春再一次被人提起,有多痛只有人物原型心中最清楚,据说当初要拍这部剧的时候,饶雪漫是拒绝的,因为每个故事都有原型,担心给女孩们再一次带来伤害,那么为什么这部网剧拍成了呢?因为那些曾经叛逆的“问题少女”们的支持,给了饶雪漫做这部剧的动力,其实她们已经成长蜕变了,她们能承受住之份痛苦,并没有像饶雪漫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如果青春一味都只是蜜糖,没有残酷的考验与经历,那么她们便不会成长,也不会蜕变,这也就是优酷选择拍这部网剧的初衷。

 

        有了原著中人物原型的支持,让这部少女黑色物语网剧显得更加真实,也更加的具有现实意义。11月8日《会痛的17岁》之《葵之走失在1996上》首播,讲述的是单亲孩子葵之的青春期,从生下来就没见过亲生父亲的她,在17年见证了妈妈的六次婚姻,而这17年来她一直与妈妈的男人们争抢妈妈的爱。剧集开始的时候,真心觉得葵之是一个超叛逆超不懂事儿的孩子,然而接下来的剧情你会发现,叛逆、不懂事儿都是她故意表现出来的,尽管她会不听妈妈的话,与妈妈激烈的争吵,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她更爱她妈妈。

 

      作为一个单亲孩子没有了父亲的爱,而连酱油都不会买的妈妈却又将爱都给了她要依靠的男人们,她不得不这样假装坚强起来,看上去就是坏得像个心机婊一样,而事实上她是最懂事的那一个。这样一看又显得妈妈不太懂事,但换个角度想一想,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女人,未婚先孕的她在与男朋友分手后,却独自生下了葵之给了她生命,这就足够证明她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其实她全心全意爱着她所要依靠的男人们,也就是在爱葵之,不然葵之如何才能成长到17岁,这就是让人最矛盾的地方,这也是葵之17岁最痛的地方。母女两人好像都有错又都没错,这就是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妈妈的爱并没有让葵之感受到,而葵之对妈妈的爱也没有让妈妈感觉到,就是缺乏沟通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矛盾,作为单亲家庭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爱的方式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爱的传递。

 

     《会痛的17岁》作为一部青春网剧,独辟蹊径利用电影化手法,以突破常规的表现方式,为观众呈现不止是清新的中国式校园少女叛逆期。 正如编剧饶雪漫所说:“不同于常规的青春题材,剧中那些不为人知“坏女生”所经历的真实的青春,这些也是国产剧里缺少的东西。坏孩子的世界,其实并不孤独。”而在我看来真实的有点生猛,在现实生活,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人物原型,看完之后必然会让我们联想到,我们青春时的某个人某个故事。

 

正片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OTY4OTAyMA==.html

 2 ) 《会痛的17岁》:单亲“坏女孩”成长痛史



文/田金双
 
饶雪漫的作品总有一种不经意的唯美和伤感。这种伤感一招不慎很可能会牵纠主人公的一生。《会痛的17岁》也一样。

由饶雪漫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改编的网剧《会痛的17岁》由台湾导演江金霖执导,饶雪漫无边际亲任编、优酷、彼岸春风等联合出品。这部剧取材自真人故事,让我们在一个又一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走进8个17岁“坏女孩”的内心世界。

17岁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数字,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男少女来说,这是一个从孩子步入成年的分手岭。这个年龄,没有16岁时的孩子气,亦无18岁成人礼式的责任和成熟。相反,在17岁少男少女的内心世界里,更多叛逆,更多乖张,更多和世界的决裂和自我的决绝。换言之,17岁本就是一个爱较劲的年龄。更何况是17岁的“坏女生”呢?

相比数十年前那部《16岁的花季》,饶雪漫的《会痛的17岁》更像一部中国式校园女生“叛逆史”,这部“叛逆史”中,不乏小清新,更多反叛意识。所以,在剧中,8个离异家庭的女孩每一个都很奇葩,源于单亲家庭,他们身上安全感缺失,更我迷茫,更多孤独感,从骨子里更多排斥周围人群,不容易接纳真实不美好的世界,也很难与现实和解。相比其他女孩,他们更多忧伤,甚至,内心伤痕累累。

简言之,这部具有电影表现手法的青春剧俨然一个“坏小孩”撒泼耍赖大全。在《葵之走失在1996》中,小女孩静静地坐在房间里,体验着漫长的孤独和恐惧,因为妈妈对自己的忽略,她愤怒在折磨金鱼,甚至将妈妈和继父的结婚照涂得一片腥红。看到别人和男友关系很好,就千方百计去挑拨离间,甚至不惜对别人下手。甚至,为了自己的快感,不惜报复亲人,甚至逼人下跪。可以说,这部剧脑洞大开,包容了你所能想象到的黑暗系少年有可能遇到的所有事情。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子,成人有成人的忧伤,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不快乐。青春是一场会痛的蜕变,青少年成长问题是每个时代都会遇到的问题。在《会痛的17岁》中,裘双宜原本是关注青少年成长问题节目“安全岛”这个节目主持人,原本,她是一个少男少女青春期问题的情感专家。孰料,在生活中,她的和丈夫貌合神离,似乎也出现了问题。似乎,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大人还是“问题少女”,每个人在这个真实并不美好的世界中体验着爱与忧伤。

而唯一让这些处于青春叛逆期问题少女走出困境的,除了会爱自救和爱自己之外,更多时候,就是学会理解、接纳和包容他人,与这个现实世界和解,在青春之痒中蜕变、长大。

    此外,《会痛的17岁》教给我们的就是:时间是治疗一切的最好良药,亲情和爱是成长的最好配方。纵便是我们在生活中喋喋不休是报怨,生活也不会重新来过。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女孩一样,自以为是的成年人也一样。

 3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爱

17岁时的你在做什么?当时的霍去病在反击匈奴,勇冠三军的他被封冠军侯; 17岁的亚历山大,在随父亲腓力率兵打仗,击败了无敌的希腊神圣兵团;那我们17岁时在做什么呢?相信很多人会回答:做梦。有人做的是美梦,有人做的是恶梦,正在播出的网剧《会痛的17岁》便是聚焦青年人的17岁,将题材放于了这个花季年华。有幸的是,前日去北大百年讲堂观赏了这部网剧,观完后沉思良久,不禁为这部网剧的深刻性、故事性及真实性所震撼。

故事以一个名叫葵之的女孩开始,正值17岁妙龄的她出身于单亲家庭。这样的环境使她缺乏教养,叛逆任性,加上母亲6次的婚姻更是让她的心里阴影面积无穷大。即使如此,母亲依然没有给予她足够的爱,相反是给她以金钱,以为如此就能让她幸福。这是很多单亲家庭,甚至普通家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岂不知如此反是害了孩子。因为她并不知道如何驾驶这有魔性的金钱,如何控制自己的理智和行为,便造就了一个个悲剧的人生及家庭。

这也使得葵之妒忌比自己富有同学,比自己幸福的同学,开始用极端的方式来报复,从而实现自己心灵上那病态的满足。一部网剧,能用如此现实的角度,来讲故事,来塑造人物,非常难得。毕竟在眼球经济的大环境中,大多网剧以恶搞、色情等热点题材来博关注,而《会痛的17岁》则用冰冷冷的现实,人性的探讨成为核心表达点,用负能量的人物传递出了正能量的信息。有人文、有思考、有共鸣,这让很多电影、电视剧甚至文学作品所不能及,必须为这部网剧点赞。

当然,如此有教育意义却不说教的网剧火起来非常难,《会痛的17岁》俨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出品方邀请到了台湾导演江金霖执导,这位曾经执导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导演为这部网剧注入了新的灵魂。如果说,这部网剧是一味送给青少年的良药,那江金霖就是将这味药表皮涂上了蜜糖。他将这部网剧拍摄得美轮美奂,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画面的美感,都有着台湾偶像剧式的清新与美好。此外,其实这部网剧还有着一个强大的IP做为支撑,就是饶雪漫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有着名导的保驾护航,有着经典小说的品质保障,让观众不仅可以接受这部网剧,而且会去自主传播,成为“自来水”。

回归到葵之这个人物来说,即使她犯了错误,也并非是条不归路。文圣孔子岁丧父,像葵之一样的年龄17岁时又丧母,身为孤儿教养有失的他,在19岁娶妻室,这在当时非常出格,违背了周礼。不过这并未影响他之后取得的惊人造诣。而葵之,起码还有爱她的妈妈,只要妈妈改变爱的方式,授之以爱而不是授之以鱼,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她在剧中说:“我要么需要很多很多爱,要么就给我很多很多的钱。”一个17岁叛逆女孩,居然把爱放在了钱的前面,所以她必然还是有救的,也希望她的故事可以给有相同境遇的人带来启迪。

 4 ) 有一种病叫“我妈不爱我”

简单说,这部剧就是各种死小孩撒泼耍赖的博览会。黑暗系小朋友们作起来也是能让老人家受到惊吓的,指着她妈鼻子说“你换口味啦还勾引小鲜肉”;把她妈跟她继父的结婚照画成涂鸦板;看女同学和男朋友关系好就去当小三,各种心计各种挑拨;抢来的男朋友也不珍惜,带着他去街边卖情趣内衣;这还不够,还要用男朋友的手机假扮第三者去勾引女同学她爹破坏她的和睦家庭;逼着她亲爹跪地上磕头,最后终于上升到用硫酸泼人……脑洞开到无穷大,不去好莱坞当编剧真是太浪费。

然后这部剧还是奇葩家长洋相百出的大集合。嫌贫爱富抛妻弃子的亲爹那是小意思,未婚先孕的妈妈,被甩了之后,屡嫁屡败、屡败屡嫁,用她闺女的话说就是“没了男人活不了”,她闺女一次次地离家出走,出走了千百回她也没想着采取点儿什么措施……看得我隔着电脑就想踹她两脚。

这些故事看着闹心,可是又太真实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很多事。扪心自问,仇视亲妈的心里我也有过,我还曾经热衷于“父母皆祸害”的各种言论。家里父母的各种争吵,对孩子说对方的各种坏话,用最恶毒的话攻击对方,争执上升到人身攻击再上升到肉搏战互扇耳光摔这摔那,可是对付孩子的时候他们又惊人地默契。这些“童年阴影”我一样不落地都接受过。

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我妈想离婚又舍不得离的时候,她都会对我说:“要不是因为你!”不仅婚姻这一件事,她所有的不幸,所有的不顺,所有的对人生的怨怼,都算在了我的头上,所有理由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要不是因为你”。

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听到这句话就很自责,恨自己是个包袱,拖累了她。大一点儿的时候就想,如果我表现好些,学习成绩好些,做个好孩子,妈妈是不是就不这么说了。但她还说。后来又大了一点儿,开始跟她反抗,为什么她不自己做主,为什么要“因为我”,既然选择了“因为我”为什么又反过来责怪我。吵得最凶的时候,我妈甚至说过要跟我断绝母女关系,就当没生过我。想来也是可笑,这些都是“因为我”。

这个心结我永远打不开。后来上大学故意选了个离家最远的地方,就是想着“我这辈子都不想再回那个家了”。

看《会痛的17岁》的时候,不停感慨这剧里的小姑娘们真是太能作了想法多脑子好胆子大,比当年的我强悍无数倍。她们觉得自己不幸福,就去毁掉别人的幸福,年轻的活力变成了惊人的创造力和破坏力。我甚至隐隐有些羡慕:要是当年我也这么折腾,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呢?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人们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药,能够淡化一切。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仅仅是淡化,那没有用,那只是暂时的逃避,只需要一个轻微的碰触就会旧伤复发。我以为离我妈远点儿、时间长点儿我就能原谅她,其实不能,遇到矛盾的时候我们都忍不住旧事重提,她会数落我以前有多不懂事,我也会埋怨她不懂得过自己的人生。

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多跟人交流、多去研究幸福的人的人生。忘记从哪里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健康的女性榜样。我观察到,很多“父母皆祸害”的女青年,一边挑亲妈不是,一边推崇林徽因之流。换句话说,她们会在否定母亲的同时,给自己找一个精神上的母亲。(父亲同理)。大家都渴望爱,都渴望有一个优秀得接近完美的长辈来爱自己,引导自己,帮助自己。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

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看各种励志书,找各种模范,立志成为谁谁谁那样的人。后来看多了发现一个问题,那些完美偶像其实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完美,她们也会有凡人的一面,她们在无数次的艺术加工之后带上了各种光环,被彻底神话了。她们之所以会成为她们,没有成为众多“后妈”中的一个,正是因为她们懂得爱自己、爱别人。与其说她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如说她们懂得“爱”字的含义。无论是爱事业,爱家人,爱朋友,爱伴侣,她们都有很好的方式去表达这种爱。

这恰恰是很多“祸害父母”最缺的。也是孩子们最挑剔的。我相信除了极个别的奇葩父母,大多数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辛辛苦苦养那么大,怎么不爱。但是他们没那么细腻,没什么科学的育儿观,还是传统的封建大家长那一套,对孩子只执行“管”的权力,不履行“爱”的义务。网剧里的“黑暗系小朋友”,曾经的我,面对的都是这个问题。父母不懂怎样爱孩子,孩子又太憎恨这一点。

还有让人头痛的一点是,人的年纪越大越固执,父母很少会承认自己做错了。我曾经试图跟我妈争论这一点,她只会说“等你当了妈就明白了”。这也是孩子们头疼的最大问题。我现在的心态就是,不再跟父母辩证,尤其不跟我妈争辩,她说怎样就怎样,至少这样能让她高兴。反正她再也不能左右我的生活。不让她干涉我的生活,不是因为叛逆,是我不想恨她,我不想以后发现走错了路,返回头来说“要不是因为你”。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对我妈的怨气全都没了。耿耿于怀了很多年的“青春疼痛”都治好了。不是我妈不爱我,是她不懂——当然我也不懂,我不懂她那种所谓的爱。

从这个角度看,“缺爱”是一种社会病,甚至是一种历史性的、先天性的顽疾。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修行去治疗。网剧里面策划了一个叫“安全岛”的机构,专治这种病。挺有意思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得到的爱太少,最初是我爸我妈不爱我,继而还会觉得兄弟姐妹(如果有的话)抢走了我的爱,然后发展到同学不爱我、同事不爱我、所有人都不爱我、社会不爱我……总之就是一副全天下都欠我的表情。缺爱的人,很有可能同时扮演了一个不愿意爱别人的人。怀着这样的负能量生活,每天想到的都是不快乐的事。

正面看到“缺爱”这种病,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方式。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你想得到什么,就先给出什么。当你抱怨自己拥有的东西不够时,反省看自己有没有付出过。爱一个人其实也简单,可以从原谅开始。原谅爸妈,原谅自己,然后从头开始学习爱。

 5 ) 《会痛的17岁》:很多的钱,很多的爱




很,现实。
也很,真实。
《会痛的17岁》。似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过这样直击青春之痛的片子。
即便是以赵薇的《致青春》为代表的青春系列片子走红院线的时候,也仅仅是怀旧而已。在怀旧的荼蘼里,我们看见的只是以情怀做包装的风花雪夜。这风花雪夜赚足了眼泪和人民币,但风刮过,你会发现,一切都很廉价。
青春,特别是一个叛逆孩子的青春,一个单身家庭孩子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了葵之你会知道,看了《会痛的17岁》里那些美丽的女孩儿你会知道。美丽,也只是上苍赐予她们的礼物;但是上苍在把美丽赐予她们的时候,却并没有赐予她们一个完美无缺的青春。当这样的美丽,遇到这样的青春,她们展现给世界的,也只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没人会发现,这玫瑰在风雨中独自哭泣的样子。
要么给我很多很多的爱,要么给我很多很多的钱。
这句话刺痛了我。我想,这句话也同样会刺痛很多单亲家庭的女孩子。在一个婚姻风雨飘摇的环境里,看多了成人社会太多的分离,对于这些单亲家庭的女孩子来说,她们缺少爱,她们渴望得到爱,但是当爱来临的时候,她们又像是受惊的小鸟一样,会对走到眼前的爱望而却步。也许就像走过婚姻的成年女性一样,当你对这个世界失望,当你对整个世界不再信任、不再抱有安全感,金钱就成了你唯一可以相信的东西。
不要给我很多承诺,我需要的只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你不能每天对我说早安,如果你不能每天叫我起床,如果你不能每天给我暖床,那么就请给我很多很多的钱。不要说我势力,不要说我习惯了伪装自己,不要说我假扮坚强很虚伪,我只是已经被这个世界伤害得鲜血淋淋,我需要躲在某些东西后边,比如说厚厚的人民币后边,去怯生生地打量和观察这个世界。
《会痛的17岁》里,就是这么真实的青春故事。
就像葵之追求曹飞,表面上她们想占有的也许并不是一个最后的结果,她们看上去享受的可能就是眼前能抓住的东西;但是这些并不代表,她们就不想真正得到爱、得到自己爱的人,她们只是不再自信,张扬的外表之下,其实是深深的自卑,所以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在面对吕吕说出“你真的很可怜”的时候,葵之那种被人戳到伤口的痛。
我,赢了你;我,却失去了整个世界。
不要说谁的青春更凄美。哪一代人,没有自己的青春?哪一代人的青春,没有被另一个人谆谆教导过?但也正像一句话那样,我听过很多道理,我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套用一下就是,我看过很多青春,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我却依旧无力。
这种无力,是我们无力改变什么;这种无力,是我只能看着你绽放,凋谢,我却无力成为你的世界的主角。
17岁,会痛。走过,才知道当初自己是那么傻。不管多么痛,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到了无悔?

 6 ) 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会痛的大概不仅仅是17岁,还有一整个暗淡无光的人生,不知道这些“坏女孩”们是否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很羡慕她们在人生的岔路口遇到引路人,徘徊胡闹后终于往前走,放下了伤痛的种种、怨恨的种种、让人万念俱灰的种种……都说伤害得用一生去遗忘,但愿每一个“坏女孩”都能任性过、放弃过以后走向自己渴望的生活;然后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每一个人都能得到真正的爱,而不是以爱为名的伤害……

 短评

不错,纠缠在过去和痛苦里的人们……

7分钟前
  • 大罗
  • 推荐

我的葵之小可怜 虽然只两集又有点烂尾 我还能等到关晓彤的暗黑御姐角色吗?

9分钟前
  • 斯嘉丽🇨🇳
  • 力荐

看了阿九的琴戒篇

14分钟前
  • 不搞了行不行
  • 还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5分钟前
  • 谢谢不用谢
  • 很差

为何烂尾?

16分钟前
  • 茜茜公主
  • 还行

妈妈爱女儿,女儿同样爱妈妈心疼妈妈,男人算什么,妈妈的爱永远是最伟大的

21分钟前
  • 假面骑士
  • 还行

很好看的一部剧 我最喜欢阿九 未希 天真这几个单元 超喜欢周雨彤 天真长得好像阿紫 本来不喜欢这个剧的网红脸 温心也有点 但是看完后 超喜欢她 对网红脸也不那么排斥 很好看 很喜欢黑色电视剧 总感觉裘老师是学佛的 长得很大气

25分钟前
  • 晾衣场
  • 推荐

我的阿九 需要一个小太阳

27分钟前
  • 影影影儿
  • 还行

【补标】1优酷视频。2老师说的话其实挺好的,但是她妈真的不会做妈。3原来以前看过,有些父母是真的不如老师,不过,这也难怪,因为老师被培训过但是这世界上却没有正规的父母培训班。所以很多人,都还没长大,就要做父母了,怎么会做得好呢?有点唏嘘。里面的老师真的是当时最好的老师了。

28分钟前
  • 你一定撩不动我
  • 推荐

最喜欢杨天真的故事。。温心好美 结局真的。。。。。。

3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其实我个人还蛮喜欢这种单元剧的,三集一个小故事,不拖沓,不唠叨,却又讲清楚了一个故事。只是对于许愿愿最后的结局有些遗憾,那一对母子终究没能“和解”。

34分钟前
  • 穆子衿
  • 推荐

温心真好看。杨天真也好好看。最后结局有点心理够不着。父母和家庭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我现在30岁,我不相信爱我多疑我敏感我需要很多爱。

39分钟前
  • 人间水蜜桃
  • 力荐

他们安全岛这是得倒贴多少钱啊!!

41分钟前
  • 修道士说No
  • 力荐

尺度大的确可以吸引眼球,但不代表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第一个故事里面的女主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但是剧情、台词、演技都比较夸张而做作。因此果断弃了

45分钟前
  • 幽深邃
  • 较差

回想17岁的时候 虽然看起来是好学生 不去奇怪的地方不做奇怪的事情成绩也还不错 但常有伤心多的快要决堤的感觉 似乎在日记中也写过 在这个被歌颂的年龄觉得自己行尸走肉……虽然学生时代是个还算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但对于片中女孩的青春 还是很有共鸣感 影片很棒~

49分钟前
  • 觞月
  • 力荐

就看过预告片,感觉就是讲述“城里人真会玩儿”。

52分钟前
  • 冰冷的十一月
  • 还行

在头条上看见了周雨彤演的片段 就搜了这个电视剧看 没想到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57分钟前
  • 阿厦
  • 推荐

大部分人的十七岁也这样吧只不过在心底隐隐的痛然后绝望的过了一辈子也许吧心冷的很早

58分钟前
  • 爱在记忆中找你
  • 力荐

这本小说没看过,剧风格倒是挺饶雪漫的。不过我已经过了那个年纪啦

1小时前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还行

心理剧很好看可结局让主角被车撞是怎么回事……

1小时前
  • 人畜无害二小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