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探戈

记录片阿根廷 / 德国2015

主演:胡安·卡洛斯·科佩斯,玛利亚·尼夫斯·雷戈

导演:杰门·克拉尔

 剧照

最后探戈 剧照 NO.1最后探戈 剧照 NO.2最后探戈 剧照 NO.3最后探戈 剧照 NO.4最后探戈 剧照 NO.5最后探戈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9

详细剧情

《最后的探戈》由杰门·克拉尔执导,讲述了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舞者玛利亚(Maria Nieves Rego)和胡安(Juan Carlos Copes)的生平和爱情故事。

 长篇影评

 1 ) 探戈是孤独者的三分钟爱情

想象一下身处20世纪初,你是一个海员,轮船刚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码头靠岸,你就飞奔着去寻找你的美丽恋人。在一个充满汗水与烤烟气味的酒吧,你找到了她,靠在另一个男人的肩上。这时《一步之遥》的歌声响起:

差一点就赢,差一点就赢,

那轻佻而愉快的女人左右了我的神经,

她直白而强烈的主见摧毁了我的性情,

而当她 微笑着发誓说爱我,

到头来,却又是空口无凭。

差一点就赢,差一点就赢,

所有的疯狂就为那一时间的愚冥。

然而她只轻轻一吻

我的悲伤便一扫而净

心灵的苦涩也大大减轻。

你一把搂过她,在狭小的舞池里跳起舞来,不时迅速扭头警惕那可恶的情敌,而她时而勾脚撩拨你的身心,眼神却瞥向其他的男人,于是你表情严肃地不断变幻舞步,期望拉回她狂野的心,并想象着情敌倒地身亡……探戈舞就是从码头、妓院、酒吧诞生的一种舞蹈,如聂鲁达所说一开始就混和了汗水与烤烟、百合花的芬芳与尿骚味、嫉妒与欲望。1935年由阿根廷歌手卡洛斯·葛戴尔作曲,亚法多·勒佩拉作词的《一步之遥》(Por Una Cabeza)准确而完美地诠释了“探戈”中男女的情欲与争战。

在探戈走向世界的过程,许多舞者和乐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根廷探戈舞者胡安·卡洛斯·科佩斯和玛利亚·尼夫斯·雷戈就是其中的两位。

电影《最后探戈》就是他们生命故事和纪录和演绎。这部电影要探讨的不是“探戈是如何走向世界的”,甚至也不是“胡安和玛利亚如何成为传奇舞者和艺术家?”而是一段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

今天再来看这部电影,似乎另有一番滋味,因为就在6天前,2021年1月16日,胡安在阿根廷去世了。

It Takes Two to Tango(一个巴掌拍不响)

当探戈遇上电影,会发生一种奇妙的反应:《探戈狂恋》《探戈课》《舞动天地》……

《最后探戈》也是一部令人惊叹的电影,那种美,那种痛,那种惊心动魄又波澜不惊。

它是一部纪录片,但里穿插着一幕又一幕探戈舞的情景再见,所以又有着剧情片和歌舞片的起伏与华丽。胡安·卡洛斯·科佩斯和玛利亚·尼夫斯·雷戈一起跳了将近50年的舞,最后还是分开了。而“最后探戈”指的就是他们在1997年东京的那一场演出,那是他们一起跳的最后一支舞。所以影片有一个很有趣的倒叙结构:80岁的玛利亚回忆20年前的那场别离和自己的一生;导演用探戈舞重述他们的恋情。

感觉上有点象阿根廷版本的“霸王别姬”,他不断移情别恋、结婚生子,而她始终如一。不同的是,阿根廷的程蝶衣——玛利亚·尼夫斯把她的爱进行到底了。在她不再相信爱情的时候[1],她的爱才真正开始了:她对探戈舞的爱,对艺术的爱,对自己的爱。

事实上,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许正好合上了探戈舞的精神:左顾右盼、醋意大发、蟹行猫步、深沉哀愁,探戈舞就是一场男女用生命自愿投入其中的战争或搏斗。是在地狱中,用彼此的臂弯和足尖创造天堂的努力。所以,尽管合作后期他们咬牙切齿、疏离冷漠地共舞,却不仅没有失去其艺术性,反而有一种令人灵魂震颤的力量。

影片的创作者一定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片中插入大量的舞蹈段落:资料影像、情景复现,还有当下的舞蹈,舞蹈不仅完美地成为叙事的一部分,而且被电影重新创作。

有一段影像资料是这样的:在夜晚的街头,他们一起翩翩起舞,她穿着性感暴露的红色舞衣,露出大部分的腰和腿,他如移动的大理石般坚毅静穆,背景处霓虹闪烁,车流涌动,他们的舞如移动的丰碑。

还有有一段纪录镜头是玛利亚指示两个年轻演员如何跳出她和胡安那种极度疏离感觉,她甚至亲自上阵与年轻的男主角共舞,那种时空交错和虚构与现实交融的感觉,胜过千语万言。

当然最华彩的部分是情景再现舞蹈,拍得极有创意:他们相爱时,一根钢索吊起了她,她如同拥有魔力,一边飞翔,一边舞蹈;他们热恋的段落是模仿《雨中曲》拍的,大雨中无人的街头,他们跳了起来,背景是钢铁的坚固桥梁;

跳出了国门后,他们开始在一张小桌子上跳舞,危险又美丽,如临深渊,如同他们的关系随时可能结束;

三人探戈虽然在卡洛斯·绍拉的《探戈狂恋》和到班德拉斯的《舞动天地》中都曾有过,在这里依然动人;而当他们的合作关系也终于结束,只剩下她一人。

这时,她开始跟一个黑衣人共舞,这黑衣人完全将自己融入背景的黑暗中,仿佛不存在,又仿佛无处不在,她似在独舞,又似与黑暗共舞,年轻的她,中年的她,老年的她;虚构的她,真实的她。她成了黑暗中的舞者,与黑暗共舞,与孤独共舞,与死亡共舞。最后,她轻轻把黑影推走。

这时探戈舞的性质已经改变了,传统探戈舞中,男性舞者居主导地位,女性舞者附和、追随男伴,以诱惑和挑逗姿态,满足男伴要求、表达男伴意向,同时展现女性柔美之感。也就是说男舞者决定舞蹈姿势的时间、地点和速度。但在这一段里,男性成了一个追随、附和女性的影子,而女性成为主导者,甚至如同一个“独舞者”。

岁月静好的探戈大师

记得我曾问我的学生们:“你们想要岁月静好,还是成为大师”。有一个说:“岁月静好地成为大师”。我问:“有这样的好事吗?”胡安大概就是那个幸运儿?

他叫着:“她以为我是属于她的,她错了,她是属于我的!”有趣的是,他和玛利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了婚礼,照片中真是一对璧人。但是回到阿根廷后,他说:“拉斯维加斯的婚礼,在别的地方无效,所以我们还是单身。”有一段时间胡安不知为何要自杀,一个金发女人阻止了他,后来金发女人成了他的妻子。影片中,他的妻子说:“我忍了他们25年,我告诉他,你不可以再跟她跳下去了。”这就是胡安和玛利亚1997分开的原因,玛利亚非常痛苦,但一直不知道原因。

胡安说:“最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想过放弃探戈舞,我愿意为探戈去死”。但只有了解了探戈舞的复杂微妙,才知道放弃一个合作了50年的舞伴意味着什么。“由于阿根廷探戈丰富美妙的旋律和变化多端的节奏,舞者并不需要刻意地追求节奏的吻合,而是用两位舞者的默契去感觉、表现舞曲中曲调的丰富、节奏的多变和如泣如诉的情绪,尤其是是舞者位置的灵活多变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腿部动作。很显然,男女舞者要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必须要互相配 合、充分磨合以达到身体动作和心灵的协调。在拥抱中,二人的每一个舞步都是给予和索取的交换,都要为对方提供他(她)所需要的,所以可以说,探戈取得成功的秘诀就是舞蹈中两个舞者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奇迹,是它带给世界的一个新创意。”[2]

老年的胡安成了探戈舞教练。

一个女人和一座城市

如果说每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那么每一个伟大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有才的渣男。玛利亚如此?弗里达如此?波伏娃如此?

玛利亚的经历是典型的女性成长教材:失去初恋、失去爱人、失去做妻子和母亲的机会、失去舞伴、失去舞蹈……。

虞姬自刎的时候,一定是幸福的,因为死亡比别离更可怕,因为她可以在别离前死去,死在爱人的怀中。

玛利亚没有去死,每一次失去和别离,都让她重新定义自己,浴火重生。她说:“别离让我痛苦,但我必须感谢别离,它让我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艺术家,一个更好的探戈舞者”。痛苦饲养艺术,艺术饲养灵魂。

她说:“80岁的时候,一个人可不好。”如果有一天,年老体衰的玛利亚即不能再跳舞呢?我想她依然是艺术家,爱的艺术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爱是一门艺术,需要学习理论和实践。

片中玛利亚一次次独自一人穿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红发如火,满面风霜,抽着香烟,说着故事,像一个爱之战的幸存者,一个女王,独步于自己生命的狂野。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方尖碑慢慢拉出整个城市的全景。一个女人与一座城市,一段爱情故事与一则舞蹈传奇,已经融入了阿根廷精神中。

生命本身也是一场行为艺术,因为痛,才会起舞?哎呀,脖子好酸,不写了,我去跳会儿爵士。

[1]片中玛丽利在访谈中说:“爱情不存在,这是我得出的结论,你必须利用男人,然后抛弃他们,女人为男人流的眼泪都是不值得的。”

[2]武晔:《阿根廷探戈兴盛的原因及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对外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 天塌了,还有探戈顶着

从去年年底,一部探戈纪录片火遍全球,这把火也烧到了中国。在今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节上,组委会还专场放映,并邀请女主角、著名探戈舞蹈家Maria Nieves与观众见面互动。这部电影的西文译为《再来一首探戈》,英文则取名为《我们最后的探戈》。

这是探戈史上少有的神剧。神在那儿?

记录片以访谈的形式让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探戈舞蹈家Maria Nieves和Juan Copez亲自讲述他们之间那些爱和恨的故事,回顾两人的艺术生涯,算是对两位舞蹈家的艺术献礼。两位主角在讲述过程中,两对中青年舞者分别演绎了他们的不同时期的经历。前者今年78岁,后者今年85岁。这两位舞蹈家在当今可谓是两尊被所有探戈舞者膜拜的神。每年探戈世锦赛期间,特别是舞台决赛日,Nieves都会到现场助威,而Copez如今还和自己的女儿经营着舞团。

14岁那年,Nieves在一个探戈舞会里遇到了大她七岁的Copez,两人由此结成舞伴,相爱相随,开始成名于舞会,年轻时夺得舞蹈大赛冠军。八十年代由两人主演的探戈舞剧《阿根廷探戈》将阿根廷的舞台探戈跳到了美国的百老汇和法国的巴黎,重新在全球挂起了探戈之风。他们的探戈舞步遍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街小巷、舞会、各大豪华剧院乃至世界之巅。他们的探戈艺术生涯相扶相持了四十多年。在外人眼里,这对舞者可谓是爱情和事业双丰收。

但其实不全对,他们确实事业丰收,但爱情无果。

在舞蹈事业上,Nieves绝对是Copez最完美的伴侣,完全付出,完全服从,这是女性舞者对探戈艺术最崇高的敬意。Copez风格作为探戈舞蹈的一个流派已经是舞台界的教科书。当我们在听Nieves在讲述这段事业经历时,她的眼神充满着幸福和敬畏,而且还是那么温和。就连Copez的女儿都承认,她父亲这一生最完美的舞伴只有Nieves。

但爱情呢?他们相爱着,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当Nieves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他心爱的男人跟别的女人生了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她眼中的那种恨,她最初无法接受Copez对她的出轨,更无法接受他成为了别人的孩子的父亲。她母亲对她说过,你这一生唯一能做你丈夫的只有Copez。也许应验了她母亲的话,Copez做不成她的丈夫,所以她只能孤独终身。

这部记录神在哪里?在影片中,那几位扮演他们的舞者们在聊天时多次提到一个问题:她在年轻时已经对他恨之入骨,但还能艺术事业上一直相扶相持了近五十年,甚至还愿意一起来拍这部纪录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在片中一直没有答案,但其实答案很明显。

如果说,Nieves得知Copez已经和别的女人组成家庭了,她并没有死心,因为他们还是舞蹈伴侣;但是,当他们从日本巡演归来后他对她提出分手时,那时候她的天几乎要坍塌了。

一个女人的天是什么?是爱情,是家庭,是子女,是事业。有两种极端,全有和全没有,全有的话那真是幸福得升天了,全没有了那成了人生最大的悲剧了。而命运给Nieves安排了最悲剧的人生,但我们看到的是,她的天不仅没有塌,而且还被探戈顶着。当我们看到一个近八十岁孤独老人的背影独自前行时,我们并没有听到她对命运的抱怨,而是看到了她对独善其身的洒脱,正如她说的,“如果有下辈子,我愿意再重来一次,但不要有Juan的存在。”

但我们再仔细去看她作为一位老者在讲述她的爱情悲剧时,她眼神流露出来的那种恨并非狠毒,而是夹杂着无奈,对宿命的妥协。这从他们重新走进纪录片,重新拥抱起舞,重新在站在月光公园的舞台上相拥接受掌声,这些足以证明这一切。

 3 ) 观看《最后探戈》

观看《最后探戈》

阿根廷电影周在北京顺利召开,在所有参展阿根廷电影当中,豆瓣评分最高的是《最后探戈》,记录片不仅展现了起源于阿根廷的探戈舞蹈绝伦之处,也展现了对事业和人生舞者的孜孜追求。

影片首先展现的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方尖碑和世界上最宽的140米街道。随后,一位年老女士缓缓走来,她脸带浓妆,步伐坚定,眼神坚毅,看向舞台对面男士——胡安先生,她一生的舞伴。影片拍摄时,二人已年过八旬,所跳探戈依然韵味十足。除了舞蹈,影片还捕捉到两位老者在跳舞时彼此复杂游离的眼神,不管是避开彼此眼神,还是生硬甩开紧握的双手,这些细节都引起观众对他们之间故事的兴趣。

随着影片的进展,我们知道,年轻的玛利亚是年轻的胡安理想舞伴———不会让胡安尴尬踩到对方皮鞋。情窦初开,二人也曾在大街上一遍遍跳“雨中曲”,回忆至此,年老的玛利亚眼含光芒,不停嘱咐年轻舞者:跳探戈时候要看着对方,眼神要有情感交流,脸要贴的很近。

追求事业时候,年轻胡安不畏经济环境变化,比如舞厅关闭,坚持向外推广探戈舞蹈,最终在美国百老汇舞台得以展现;而年轻的玛利亚为了同样理想,在百老汇舞台上,忍受从桌子上掉下来的恐惧,坚持四年在1.5米平方的桌子上跳舞。那是他们为了一致理想所奉献的峥嵘岁月。

随着二人情感生活各自发展,彼此产生距离,特别是胡安同其他女性生育小孩一事让玛利亚倍感挫折。二人跳舞时候不再有眼神交流,跳舞完毕后也会立刻甩开彼此的手。年长胡安也表达曾一度无法忍受玛利亚,他们试图逃离,更换过舞伴,又因不适应而找回对方。情感纠葛像极了探戈舞蹈里钩腿动作。

岁月如梭,年老的胡安家庭幸福美满,而玛利亚是孑然一身。玛利亚或许因为组建家庭的缺失,而把更大热情投入到探戈当中,在事业上更显辉煌。在世界探戈大赛上,雷鸣般的掌声不仅仅是巨大敬意,也是某种意义上补偿。

这部以探戈舞蹈为主题的纪录片对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年轻人对于梦想的孜孜追求。即使在同行转行,舞厅关闭,胡安也要坚持实现在百老汇演出的梦想。

第二,年老玛利亚对于婚姻的遗憾。她提倡生育要早,探戈可以晚一些。着实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

第三,年轻舞者的继承。他们通过和年老舞者的对话,研究,演绎出顶级舞者的人生传奇,这种传承值得称颂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 影片不仅仅是在介绍探戈,也是通过舞者的人生轨迹,展现命运的深刻。

2022年9月8日

 4 ) 《最后探戈》玛利亚与胡安的戏剧性人生| 云影院29厅

4月1日,「和观云影院」于29号厅放映《最后探戈》。

阿根廷大使馆文化顾问欧占明、UTango舞团创始人郭瑶、中国阿根廷探戈先行者Diego Ma做客影厅。

嘉宾们畅聊各自与探戈的相遇时刻,梳理阿根廷探戈的历史,解读玛丽亚的艺术家人生,分析纪录片中年轻舞者的精彩重现,用语音传达阿根廷探戈娓娓道来的魅力。

和观放映员将本期映后交流整理如下,供大家重温影片,细细品味 :-D

可DIY的和观票根

电影探讨

#玛丽亚视角

放映员 Hugo:请欧老师介绍一下这部影片?

欧占明:纪录片以访谈的形式让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探戈舞蹈家玛丽亚和胡安亲自讲述他们之间的爱恨故事,回顾两人的艺术生涯,算是对两位舞蹈家的艺术献礼。在两位主角的讲述过程中,两对中青年舞者分别演绎了他们不同时期的经历。

前者今年78岁,后者今年85岁。这两位舞蹈家在当今可谓是两尊被所有探戈舞者膜拜的神。每年探戈世锦赛期间,特别是舞台决赛日,玛利亚都会到现场助威,胡安如今还和自己的女儿经营着舞团。

影片中,14岁那年的玛利亚在一次探戈舞会里遇到了大她七岁的胡安,两人由此结成舞伴,相爱相随,开始成名于舞会,在年轻时夺得舞蹈大赛冠军。

八十年代,由两人主演的探戈舞剧《阿根廷探戈》将阿根廷的舞台探戈跳到了美国的百老汇和法国的巴黎,重新在全球刮起了探戈之风。他们的探戈舞步遍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街小巷、舞会、各大豪华剧院乃至世界之巅。他们的探戈艺术生涯相扶相持了四十多年,在外人眼里,这对舞者可谓是爱情和事业双丰收。

△《最后探戈》剧照

在舞蹈事业上,玛利亚绝对是胡安最完美的伴侣,完全付出,完全服从,这是女性舞者对探戈艺术最崇高的敬意。胡安风格作为探戈舞蹈的一个流派,已经是舞台界的教科书。当我们在听玛利亚在讲述这段事业经历时,她的眼神充满着幸福和敬畏,而且还是那么温和。就连胡安的女儿都承认,她父亲这一生最完美的舞伴只有玛利亚。

这部电影最揪心的就是爱情!他们相爱着,没有结婚,没有孩子。

当玛利亚从别人的口中得知她心爱的男人跟别的女人生了孩子以后,我们可以在纪录片中看到,她眼中的恨意,她最初无法接受胡安对她的出轨,更无法接受他成为了别人的孩子的父亲。

她母亲对她说过「你这一生,唯一能做你丈夫的只有胡安。」

也许应验了她母亲的话,胡安做不成她的丈夫,所以她只能孤独终身。

观众J2Y:关于玛丽亚的采访镜头偏多,老师们有什么解读吗?

Diego:我个人觉得这是电影有所偏颇的地方,影片是女性视角,或者说编剧更多关注玛丽亚的付出,无论是在探戈中,还是她与胡安的俩人关系。她最后是孤独终老的状态,她为了胡安,为了探戈,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一生。胡安的内容的确是稍少了些。

我说玛丽亚的孤独终老是相对于胡安的,事实上,胡安有伴侣,玛丽亚也讲了「她很想结婚,也想要一个孩子。」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她确实是更孤独的一方。

探戈作为双人舞,是需要互相成全的,两个人都很重要,没有谁更为重要,因此两个人在舞蹈里是需要平衡的,两位都是艺术家。影片的高潮部分,玛丽亚在月亮公园,世界探戈舞蹈节的现场,被授予极大的荣誉,所有人都给她鼓掌。我觉得这是一种弥补玛丽亚生活中的缺憾的形式。

#高光配角

郭瑶:这部纪录片的音乐、舞蹈编排以及演员表演都非常的专业,颇具可看性。其中不管是主演还是客串的群演演员,都是非常专业的探戈舞者,多位曾在世界各地进行巡演。

很多人对电影里年轻的胡安的扮演者印象很深刻,他的颜值非常高。这位演员,也叫胡安。他是阿根廷年轻一代里非常有名的探戈舞者。事实上,他和年轻的玛丽亚的扮演者并不是一对舞伴,他现实的舞伴Manuela Rossi在电影里客串群演,是在胡安和玛丽亚第一次见面的舞会上,他邀请的第一位舞伴的扮演者。另外在电影中段,她还扮演了一位打扮得很妖艳,头上戴着粉色的羽毛的女舞者。他们是2014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世界探戈大赛的舞台组冠军。2017年,他们曾作为该比赛中国区的裁判,到中国执裁和授课。Manuela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也曾在阿根廷馆进行过表演。

同样在初次会面的舞会场景中,坐在年轻玛丽亚旁边的那位没有被邀请的舞者,她的扮演者也是世锦赛的冠军,是2015年的舞台组冠军。她在纪录片的群舞地方充当了舞者的角色。

年轻玛丽亚的扮演者Ayelén Álvarez Miño,曾在2016年,和她生活中的搭档,跟随一个探戈舞团来中国进行过巡演,走访了很多城市。当时我们看完演出之后,很多的朋友都对她印象深刻,因为她的腿非常的漂亮。我当时和这位舞者聊过这部电影「现在你在中国的探戈圈非常有名,大家都知道《最后探戈》这部电影。」她开玩笑说「可能知道我的阿根廷人都没有知道我的中国人多,因为很多阿根廷人都没有看过这部影片。」

△《最后探戈》剧照

#超乎想象的激情

观众Vivian:为什么探戈会有超乎想象的激情呢?

Diego:这部纪录片真切地展示了探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舞者看这部纪录片,可能会和大家有不一样的感受,大家更多在了解探戈文化以及胡安玛丽亚的情感纠葛,而舞者会感受到自己在跳探戈时的感同身受。

比如「激情」,可能只有跳过探戈的人才能理解。

很多人会问职业舞者「为什么要抛家舍业地去跳舞,去跳探戈。」探戈舞者会告诉你「为了找到契合的拥抱。」实际上,舞伴是很难找的,这和生活也很相似,我们在生活中找寻伴侣,但未必能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人。

探戈的神奇之处在于:你只需拥抱,就会知道这位舞伴是否合适于你。探戈的激情,并不是各位想象的那样,它是温和且娓娓道来的。

#胡安的爱

观众Vivian:为什么胡安说玛利亚「咬牙切齿又面露微笑」?

Diego:因为他们当时的表演是相互较劲的。胡安在探戈上需要玛丽亚,但他在情感上,可能有点嫌弃。那么女生会有所不满,因为探戈需要合作,需要互相成全。而在成全的基础上,真情实感会通过肢体流露出来。

因此,正如郭老师说「探戈不骗人」,我很赞同,对一个人喜欢还是不喜欢,跳一曲探戈就知道了。

观众金铃:胡安不爱玛丽亚吗?

欧占明:他爱她,很爱。但他也说「她在舞台上和舞台下是不一样的。」

Diego:胡安离不开玛丽亚,离开玛丽亚,他什么都不是。但换句话说,玛丽亚也是需要胡安成全的,她其实也不愿意离开胡安。

我们有时候容易拿婚姻去衡量爱情,似乎结婚就是一辈子,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真正谈爱情,他俩是谈了一辈子的爱情,但没有走进婚姻这个层面。因此影片的结尾会表达,「他们有爱情,有探戈,但他们各自走上了各自人生的终点。」

探戈之道

#探戈即生活

放映员 Hugo:三位嘉宾可以分享人生中的探戈转折点么?

欧占明:2004年,我到阿根廷留学,学新闻专业,2007年开始当记者,2011年回国,2012年我开始做探戈的研究与传播,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阿根廷文化研究与推广的工作。

我最开始接触的探戈,并非是舞蹈,而是《一步之遥》的演唱者卡洛斯·加德尔。至于转折点,我想是2014年,那一年我翻译了中国第一本探戈译著《探戈艺术的历史与变革》,并在当年加入阿根廷国家探戈研究院,成为了一名外籍研究员。

△《探戈艺术的历史与变革》欧占明 译

我通过研究探戈舞蹈、音乐、文学、诗词以及不同的探戈人物去了解阿根廷,特别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文环境。在出版了三本译著之后,开始转向自己的研究。

郭瑶:我记得第一节探戈课下课前,老师让新学员在大家面前跳一支舞。我当时第一次跳,很紧张,所以跳了一些我自认为是错误的步子。但老师对我那一次的表演很满意,他说「虽然我不了解你的工作状态,但我感觉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允许自己犯错。但,我希望你可以放下压力。」

当我再次看我第一次跳探戈的视频,我才以旁观者的视角,去审视我的生活。原来我一直在紧张的状态下舞蹈,小心翼翼,怕出错。我才意识到我的生活出了问题,就像我心中有个从未被打开的小房间。我不去关心它,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我当时哭了整一个周末,决定直面自己的生活状态。

我当时三十岁左右,正处于事业发展的上升期,压力比较大。有时自己做出的决定会影响很多人,因而不敢犯错。跳了探戈之后,我才意识到「尽量不犯错,应当是我们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但它不应该成为我们努力时的压力,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我们在生活中都习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时间长了,自己也会觉得这是自己真实的一面。但是,舞蹈是没有办法骗人的,它能够展现我们最真实的一面。肢体语言,没有办法隐藏我们的内心。在探戈里,我学会了如何正视自己,正视身边的各种问题,心态也变得放松,不再像原来一样给自己过分严格的要求。这种态度让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轻松、开心。

很多人通过《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了解到探戈,里面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探戈中没有错步,它不像生活」。在我看来,探戈不仅没有错步,还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闻香识女人》海报

当我意识到探戈可以让我的内心更加阳光,我就特别希望能把这份积极的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在生活中轻松一些,开心地面对生活。因此随着跳探戈的时间愈久,我开始从事探戈的推广和教学,与大家分享这份愉悦。

Diego:如果讲我和探戈的缘分,用一句西班牙语比较确切——「Tango es mi vida/探戈就是我的生活」。

我接触探戈比较早,大约在2003年看了一部叫《探戈狂恋》的电影,当时觉得舞蹈特别吸引人,有如触及自己的灵魂。实际上,我一直有阿根廷情结,Diego是我的西班牙语名字,借用的球王DiegoMaradona的名字。后来,我对阿根廷文化的兴趣投射到探戈上,出人意料的是,我对探戈的兴趣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它非常地吸引我。

△《探戈狂恋》海报

此后2005年,我到法国留学,才第一次真正接触探戈舞蹈。当时我受朋友介绍,到巴黎艺术学院参与他们的探戈选修课,是两个阿根廷老人在教。当我第一次迈进教室,我就深深地被这种舞蹈形式与状态所吸引。

我的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我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工作,真正投入到探戈的推广与教学,很荣幸地成为中国第一批阿根廷探戈的职业舞者,也是中国第一批专业的探戈老师。

观众June:跳探戈时,身体和眼神如此接近,不发生情感流动,应该很困难吧?

Diego:换而言之,你会跟一万个人都产生感情交流吗?答案显然易见。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情交流,只有一个人,探戈跟生活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职业的探戈舞者,这些职业舞者里,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是伴侣,若是夫妻,都是有孩子的。正如影片里,玛丽亚奉劝年轻的女孩子「如果年轻时跟一个人有孩子,就赶快把他生下来。」但这些年,非情侣舞伴的舞者,也在呈上升趋势。

观众摩耶天使:Tango是需要女性完全付出,完全服从的?

Diego:探戈并不要求女性完全服从和付出。探戈是非常讲究男女平等,讲究平衡的舞蹈。

郭瑶:探戈,跳的是人生,是男女间的关系。女生作为follower需要跟随男生的引导,但同时也要独立地完成自己要完成的内容。失去自我,完全依靠男伴的女伴会给男生带来很大的负担。相反,个人舞蹈能力强的女生,能帮助男生更好地完成舞蹈。

跳探戈,有点像你来我往的聊天。男生发起一个信号,女生给予一个回应,男生再次接到回应,两人共同完成动作。之后再进行下一次聊天,这很像我们的生活,我们都需要站到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如何共同生活。

如果两个人之间的联系出现了问题,就好像生活中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去解决问题,比如说可能两个人的技术都非常的好,我们就不再计较单个技术,而是考虑如何为对方着想,如何感受对方的身体,让双方都在比较舒适的状态下完成共同的动作。只有这样,两个人才能展现出最漂亮的动作。

有时候我会跟男生说「能够跳好探戈,能够引导好舞伴,你就知道该如何和自己的女朋友相处了。」

#探戈vs拉丁

观众Vivian:与探戈比起来,拉丁舞在两性关系上是什么特色?

郭瑶:拉丁舞的情绪表达更为外放,现在的国标拉丁舞主要是为了表演和比赛,所以在自己跳舞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将情绪表现给观众。

而探戈更着重向内求因,它的表达更为优雅含蓄。拥抱展现出来的是平静的冰山一角,而腿下又是冰山隐藏于水面之下的复杂而巨大的情绪。

观众Vivian:跳拉丁舞的时候对自己的性格和状态有什么影响?

郭瑶:跳拉丁舞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但没有探戈对我的影响如此明显。因为跳拉丁的时候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担心自己跳得不够好,会出错。而且性格使然,我更加喜欢探戈这种内敛安静的自我表达方式。所以相对来说,我在跳探戈时更加自如和舒服。:)

探戈既是跳给自己、也是跳给彼此的舞蹈,探戈教会我不那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当有想要表达的冲动时,就会很自然地和对方一起跳舞,比如在吃宵夜的时候,在小酒馆,在海边……

舞蹈作为一种情绪表达,有它的优势所在:帮助自我的情绪调节。我觉得有时候能说出来的事,反倒不是事,最难的是我们难以表达的那些事。舞蹈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把我们的情绪表达出来,甚至宣泄出来。

哪怕是对着镜子跳完一支舞,或者是在家扶着墙练,就好像跟自己进行了一次对话和聊天,把心中的情绪梳理了过来。

#舞台探戈

观众金铃:探戈分为哪些流派?

Diego:探戈分成了很多流派,主流的是Salón tango, Stage tango和Nuevo tango(新式探戈)三种流派。Salón tango,顾名思义,是沙龙探戈或者社交类的探戈。Stage tango,是表演类的探戈。胡安和玛丽亚,是Stage tango的鼻祖,如果没有他们两位,就没有今天的舞台探戈。

舞台探戈的张力和表现力更强,动作更复杂、更花哨,也更具观赏性,它不是以交流形式为主。

观众海特:玛丽亚和胡安在探戈界处于怎么样的位置?

欧占明:他们两位是阿根廷舞台探戈的鼻祖,七十年代前,在受到摇滚和爵士冲击之后,对探戈舞蹈作出突破和创新。

#三人舞电影

观众 Vivian:三人舞在Tango里多见吗?

Diego:三人舞在探戈里并不多见,它通常是通过舞台或者电影的形式展现,在《探戈课》,《探戈狂恋》和《最后探戈》里都出现了三人探戈。

△《探戈课》海报

观众June:请问还有哪些舞蹈形式,舞者比探戈在身体上更接近?

Diego:我觉得没有任何双人舞比探戈更近,因为探戈是以embrace的方法在跳的。所以不太可能有其他的舞蹈,特别是双人舞,比跳探戈的两个人距离更近。

郭瑶:具体还是要看舞蹈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比如现代舞和拉丁舞里的伦巴舞也有非常细腻和亲密的表达,甚至有些作品可能看起来比探戈还要亲密。

△《最后探戈》剧照

探戈历史

#爱与恨

放映员Hugo:可以请欧占明老师介绍一下阿根廷探戈文化么?

欧占明:探戈是阿根廷的国粹,之所以能够成为国粹,正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

探戈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移民文化,与阿根廷本土的高乔文化相互融合的艺术形式。探戈是一种记录布宜诺斯艾利斯民众真实情感的文学艺术载体,我们听到的音乐,听到的演唱,看到的舞蹈,都是民众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2009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关于探戈的音乐和文学作品,核心主题是「爱与恨」。

「爱与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历史的角度来讲,1904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阿根廷的男女比例是6:1,在整个社会文化层面,男性占多数,女性是被宠爱的部分。在舞会里,因为一位女性的出现导致多位男性相互厮杀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

探戈里的情感,不仅仅包括男女之间的爱情,也体现在亲情、友情上。比如皮亚佐拉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再会诺尼诺》(Adiós Nonino),就是一首表达对父亲思念的探戈曲。

△ Adiós Nonino

我们通过探戈可以看到,阿根廷人民是多愁善感且多融合的民族。他们会通过探戈、足球,把内心的情绪直接宣泄出来,这跟中国人内敛的性格,是正相反的。

观众东权艺校:欧老师您最喜欢的阿根廷文学家?是否可以推荐一些阿根廷文学作品?

欧占明:我比较喜欢胡里奥·科塔萨尔,他的作品已经有中文版了。我最近也在读皮格利亚的小说《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皮格利亚著

原文详见「和观映像」//mp.weixin.qq.com/s/Vm823Adzr0wyANSPIFoj6w

 5 ) 两个探戈艺术家的一生和一段悲伤的爱情故事

提起「雨中曲」然后在室外那一段实在太美了 虽然老艺术家跟演员们交谈是个bug,但是故事通过探戈舞蹈段落来表现,非常有艺术美感 而拍摄手法我也特别喜欢,例如某个段落是表现Maria孤独的场景,先是远镜头拍青年Maria独自在街上走(从右往左,摄像头和人物分别在街的两边),然后转到中镜头拍摄中年Maria独自走(从左往右,跟摄像头同一个街边),然后是近景(特写)镜头的老年Maria(她本人)独自从右往左走 还有就是拍摄街景的车水马龙把车流声录进来,就是自然bgm,这时候再插入艺术家的独白,就很有感觉 "现在我要做我喜欢的事儿,我要孑然一身,经济独立,别无所求,但是时光流逝,我发现到了80岁时独自一人并不好" "我从没想过当艺术家,我的梦想是成家生子,但没想到结果大相径庭,全然不同" "我生来就是跳探戈的,我也会为探戈而死" "我有时候会想,我已经83岁了,这让我很生气"

 6 ) 敬每一个受过伤但依然愿意勇敢的人

《最后探戈》上映的6年后,胡安于2021年去世了,电影中的他以雄心勃勃的探戈改革及推广者、坚定不移的野心家、多情的男人形象出现。

和胡安相比,玛丽亚似乎有更多的挣扎和纠结——没有孩子的遗憾,胡安的花心、与胡安的分手、胡安听老婆的话而选择不再与搭档了几十年的玛丽亚合作……

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快乐与悲伤,甚至最引以为傲的舞蹈,都受到胡安的影响,她表现得像胡安的影子。

从阿根廷到美国,在这个把探戈和自己推向世界的过程里,想必胡安也有痛苦彷徨,但他没有在影片中表达出来。他强调自己的坚定不移,强调自己是个男人(和很多其他男人一样花心),展现自己的妻子贤惠女儿美丽……他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刀枪不入”的完美形象。

和胡安的“人生圆满”相比,玛丽亚似乎被生活摧残得千疮百孔,她表达着自己的脆弱、嫉妒、怨恨、低潮……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

她恨过,但这恨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她的探戈——傲气被激发,她不再仅仅是谁的舞伴或附庸,她跳得更自我、利落、专业。

“ 探戈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舞伴之间沟通,所以我们跳舞时,感受着无数的情感,可以是爱,也可以是恨。”

你能看到她被传统和社会束缚的一面——幻想着结婚生子带来幸福,幻想爱人的忠贞不二,她用男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用世俗标准衡量自己,用“被爱”证明自己。

最后的最后,她孑然一身,她与自己和解:“对,我受了很多苦,但我认为所有女人都受过苦,所有男人迟早都会受苦,我记得所有不幸的事,但我也记得幸福和宽恕。”

这是一部最生动的女性成长史。

她伤过了、领悟了,接纳了,然后说出了这句最美的——“现在我就是我,无论好坏,我都是玛丽亚·尼夫斯。”

玛丽亚是探戈女王,她有最闪耀的事业,她是舞台上的一头母狮“世界就在他们(玛丽亚、胡安)脚下,他们可以代表探戈,30年来,只有他们可以”。

事业给她带来尊严、充实体面的生活,但她仍有数不尽的纠结和伤痕。

和家庭、子女一样,事业也不是什么护身符或万灵药。

决定人生的,并非拥有或缺乏什么,而是如何看待这些拥有或缺乏,如何衡量个人的价值,如何处理与自己、与生命的关系……

当我们确信自己天然的价值,不再惧怕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赋权,就不再理会所谓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他们不可能是主流或主宰,顶多是我们生命的背景或杂音。

你解放了,世界就解放了;你快乐了,宇宙就快乐了。

敬探戈,不仅仅作为舞蹈,也作为生命的流淌和表达;

敬玛丽亚,她的每一条皱纹都如此光芒四射;

敬每一个与自己和解的人;

敬每一个在曲折的成长之路上有所领悟的人;

敬每一个受过伤但依然愿意勇敢的人;

敬每一个相信自己、热爱自己的人;

敬自己。

 短评

两人之间的引诱、渴望、征服、占有、爱欲、妒火、怨恨、对抗、痛苦、分离、重逢、永诀…都是构成探戈的火花,百样人跳出百样舞。所有双人舞的困境:共舞诱发爱情,爱情短过共舞,只好另寻舞伴或共舞变味…传统探戈男领女随,女舞者多,好的男舞者却少,大环境确实sexist,鼓励大家跳酷儿探戈…女主视角太催泪

8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大哭不止。All my love and hate, shame and desire, blame and forgiveness transform to the pure glory and its solitude.

10分钟前
  • Edelirium
  • 力荐

本来挺期待的,有探戈看能差到哪去。反对一切纪录片➕演绎结合,你又不是科普,至少讨厌这种粗暴弱智的虚假的演绎片段,爱情故事也那么拧巴,想多看点玛丽亚雷戈的能力水平、指导水平,她的想法、理解。带着恨意跳舞,避免对视

12分钟前
  • 吃点好的
  • 很差

年轻时候的扮演者与本人对话,吸取了解之后再回到角色中演绎。两个人用四十年爱恨情仇共同舞出的传奇,在历史影像外完全没有再次照面接触的新拍摄材料的条件下就完成了精彩又富有意味的重现。资料、访谈、再现的组织,剪辑出了探戈本身从音乐到肢体动作都不断转换方向又无比连贯顺畅的独特节奏感,也传递出了探戈性感/优雅、羁绊/洒脱、迅疾/从容各自张扬又融为一体的韵味,其中悲欢令人怅叹。因此虽然没有等到两人再一次共舞,但从相向摆好起舞的姿势开场,到最后背对彼此走出舞台落幕,这部电影就是「最后探戈」。|雨中曲之后的即兴舞步;仅仅是看探戈就已足够享受;再次勾起想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冲动。

16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正因为这些苦难,我才能成长,因此我不得不感谢。”探戈都已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为之生,为之死。“她能为我生孩子,可是玛利亚只会跟我吵架”,“我的愿望是相夫教子”“但是我要证明给他看,我可以”。“我怎么就83岁了?好气。”空镜的色调太好看了。年轻舞者的“雨中曲”很好地还原了当时他俩意气风发、热恋甜蜜的状态和心境。老资料影像更最大限度还原当时他们的状态,很动人,很令人感到遗憾、伤感甚至难过。那是绝代探戈艺术家真实的一生,痛苦,孤独,充满荣耀与价值。非常棒的纪录片。#资料馆

20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力荐

重演他们年轻时候有点作,其他都很好。在一起跳了一辈子,爱恨交织,最后我就是我自己。

2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继《寻找小糖人》《寻找薇薇安》之后又一部让人惊艳的人物传记片。且是最好的探戈电影之一。采访、资料、证言方式以外,还再现了两位传奇人物的过去。而过去的扮演者=分身与真身的对话,也同样充满耐人寻味意义。其中没有一处剧情交代,全都是以舞斗舞动的肢体表达。文德斯指导监制。

25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一圈又一圈,跳跃的脚尖,旋转再旋转,逝去的还原

27分钟前
  • 带我去月球
  • 力荐

近年来最好的探戈纪录片,两人之间的情感张力正如探戈本身一样,爱走到尽头变成了恨,一如曲终时的苦涩。“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这一切,除了爱上他” 一个女人的成长史诗。

30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2023西安卢米埃。所有故事和情绪都太深刻太复杂。纪录片能拍到这个程度,真是,太好太好了。教科书式的纪录片解构方式,不仅仅是常见的访谈穿插+演员演绎,两位年轻女演员真是意外之喜,他们所有的评价,所有的感触,令人感慨的共情能力,都使这个故事更加惊艳。最后一段在剧院里分别,刚好这个厅就是仿剧院的,真是感慨万分。意料之外的惊喜之作。维姆门德斯制片…不愧是你

34分钟前
  • KarenLausanne
  • 力荐

离开他后,将爱的痛苦化为精进舞技的力量,终于,在浪潮般的掌声中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那么有价值。'I'd do everything the same, except for being with Juan.' 可在这一生里,她就这么紧攥着爱,每分每秒,独自吞咽它引发的痛苦,直至彻底老去,直至无法起舞。

37分钟前
  • 林文清
  • 推荐

我做的翻译嘿嘿嘿……

40分钟前
  • 是个乐色
  • 力荐

两个人精过日子,容易顶牛过不长,无论看上去多么般配,敌不过残酷现实,婚姻需要妥协,所以男的宁愿往下找,女的孑然一身,工作上相互成就,生活中放手成全,保持距离,追求共同利益,这已经是成年人世界的最优解,不见得永远在一起是美好结局。

4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探戈的美妙、情感沟通、势均力敌,真是残酷得真实的两性关系最好的诠释。#SIFF大光明#

47分钟前
  • 艾霖
  • 力荐

@2022阿根廷电影展[成都站]解構很巧妙啊,開頭二人從舞台左右兩側走到中央,開始做好探戈的姿勢,然後正片開始。但正片部分的二人卻似乎並沒有見面,只在陳舊的影像和虛構的劇情——過去中才能看到一起跳舞的他們。這一過程看似有兩方各自的闡述,但我想還是側重於女性的,女性在新家庭和藝術間選擇藝術,男性在新家庭和藝術間卻選擇前者,結局確實兩者都成為了藝術家,女性付出的代價是如此多,到老了才感慨女性要“利用男性,然後甩了他們”。這一正片就是兩人一起合作出的一段長達幾十年的探戈,從愛到恨再到釋懷。結尾直接承接開始的舞台,當然他們沒有再一次合作。那段呼應雨中曲的街頭探戈是全片最好的一段,同樣也是兩人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吧。[五排六座那位大哥tm的怎麼一直在拿手機拍照😡]

49分钟前
  • 三岛
  • 力荐

500颗星星 今年最大惊喜之一!!!做人物纪录片时,导演是否需要充满爱心地了解人体谅人润色人?不,完全不需要。片子最动人的是饰演玛利亚的两位女演员,她们尽自己所能共情进入人物血肉,让这样的“纪录片”不仅表露于形式。

53分钟前
  • 好巫婆行不改名
  • 力荐

盛夏藝術祭目前最愛的一部紀錄片。裙角揚起的風情,昏黃路燈下二人浪漫的最初,中年時帶著恨意的對峙,曲終人散後各自平靜前行的二人……配上像絲絨一樣華麗的音樂,遺憾的故事也令人沉醉。藝術使人生變得詩意,而原來紀錄片也可以這麼美。

55分钟前
  • 凌麦儿
  • 力荐

她说她的梦想是结婚生子,不是做个艺术家,结果却大相径庭。大家为她鼓掌的时候,她甚至以为别人是可怜她,看到这里好心痛,是痛苦凝结成的那样饱满浓烈的艺术。电影很多动人的地方,电影和舞蹈编排都很好。Tango和爱情都是两个人的舞蹈,太危险。所以独舞很美。1、Tango太美了,我也想拍一个。2、想看女神Alejandra Gutty的片子,教学的也行啊

60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力荐

那时候我们跳着探戈,抬头看见月亮和繁星; 虽然我知道我老了,但是在舞台上我依旧是lioness.

1小时前
  • 理查德帕克
  • 力荐

“如果让我选择,我仍然会选择这一切,除了爱上胡安。”

1小时前
  • 胡萝卜卜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