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2014)

喜剧片内地2014

主演:冯绍峰,陈柏霖,钟汉良,王珞丹,袁泉

导演:韩寒

播放地址

 剧照

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2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3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4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5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6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3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4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5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6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7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8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19后会无期(201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2 22:07

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虚构的中国最东边的小岛“东极岛”,智力低下的青年胡生(高华阳饰)讲述了关于他的两个哥们儿——马浩汉(冯绍峰饰)和江河(陈柏霖饰)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Que Sera Sera该来的总会来的

原题是“喜欢韩寒的人和喜欢郭敬明的人”。这篇影评是分三段的,已经用分割线划界。若有不同兴趣的人,请各取所需,选择阅读,免得浪费宝贵的时间: 第一段是电影观后感(有剧透,慎入)7月30日更新;第二段是最开始上映前写的对别人评论的评论,7月19日更新;第三段是观影前自己的一些完全电影外的碎碎念,7月28日更新。 ———————————————————影评分割线——————————————————— 开始我很奇怪,看过这么多电影,这还是第一次整个电影院的人一起坐到字幕结束,恍惚间觉得我是在追剧,因为觉得剧情还没说完,放完这一集后面应该还有一集似的,而且电影院里所有留下的观众如果都是青年人就罢了,可是前面坐着的人中既有白发又有垂髫,后来一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待过的电影院第一次放完字幕才开灯而已,我想多了。 总体来说电影比我想象中的好,可以打四星,减一星增加未来进步的空间。至于票房,即使韩寒导演他自己不是很在意,但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还是要考虑制片人,投资方以及其他合作者的想法的。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应该是能帮投资人赚不少的,这也为将来增加投资人对他的信心而打下了基础,如果有下一部影片的话某些条件会更为充裕。 公路片的好处是,你可以在任何一个点插入任何一个和你之前的人生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奇怪故事和拥有奇怪故事的人,而不用负担他之前和之后的人生,如同萍聚,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这也是喜欢“在路上”这种状态的人所向往的一种新鲜与自由。 但是导演韩寒在这部片子里对那些配角的出现并没有全部处理成“萍水相遇”,他加了两个“久别重逢”。这样整部片子就同时有了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当梦想信任之类的东西破灭的时候就会格外惨烈。 第一个“久别重逢”是浩汉去探望几年没见的青梅竹马的女孩周沫。认为背井离乡就是出人头地的周沫微笑地说着有好几部戏等着,而实际上出来几年了还只是个龙套替身。小地方出来无依无靠没有背景的姑娘,能有多少机会呢?她对浩汉是有感情的,但是浩汉的追求,她的追求,甚至无法问浩汉是不是喜欢她,他们都是不会在一起的,一开始周沫就很明了,所以她没有挽留只是婉转的表示混得不好就来找她,那个回头浩汉不会知道,但是我却记住了一双这样望到人心底的纯澈如水的眸子。 浩汉,江河,周沫,他们的名字都带着三点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的东极岛四周被水包围,所以才会取带水的名字。或者取带水的名字是因为水是不断流逝的,而他们三人的状态也是如水一般漂泊流动的,因为胡生的名字就没有带水,生于斯长于斯,他是留在岛上的。 我的家乡也靠海,每次站在大海边,我经常会想到三种人生: 一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种是御风远航搏击巨浪,还有一种是随波逐流顺水行舟。胡生应该是第一种,浩汉是第二种,江河是第三种,而周沫可能是介于第二种和第三种之间。 第二个“久别重逢”是感情上的久别重逢,浩汉通过通信19年的”笔友“刘莺莺“久别重逢”了与自己”死别“近20年的父亲,这个父亲的形象不再是自己十岁之前认识的那个父亲了,这个父亲的形象也不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个父亲了。这个新认识的父亲瞬间让他心中最崇敬的人和心中最类似梦中情人的人都变了样子,变成了最荒诞可笑的样子。 再说“萍水相遇”,苏米和阿吕,一个让人心动的姑娘,一个让人佩服的独行者,却居然全是骗子,而且都是在浩汉与江河付出足够的信任和帮助后,才显现。看的时候稍微有点意外,按照浩汉的社会经历,又不是初来乍到了,防人之心不应该这么少啊,莫非还是因为本性太纯良?(雾)。也许是因为不够强大,或者是因为小心眼,我觉得对待在路上碰到的不明身份的人始终应该留一丝提防的。不过话说回了,无论在生活中我们怎么提防,我们的感情和信任还是会遇到被骗的可能,造成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伤害。 苏米的最后表现又让人对陌生人的信任度问题有了反转的可能,老师爱苏米吗?说不清,应该是夹杂着怜惜好奇的一种好感吧。三叔的话差点让人认同觉得骗子都是些没有本事的人,可是骗子没骗别人就差点骗了你江河不是正说明你比骗子还笨比所有别的人还纯(或者蠢)你不适合这个社会吗?话说影片最后那一段我没有看懂,有机会看第二遍的时候再好好研究研究。 另外补充一个对阿吕名字的想法:阿吕开始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只说叫阿吕并抱怨爸妈起得不好,我立刻觉得他的真名应该叫“吕仁”,按照南方口音像是“女人”所以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而且“吕仁”跟“旅人”谐音。后来他对着火箭说自己叫“旅行者2号”,那肯定他自诩。 当然没敢忘了真正的大明星马达加斯加,戏份好少啊,作用呢?主要是起到拿掉浩汉最后一点值得寄托的东西吗?希望一起探讨下。不过在电影宣传上小马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且存在感巨大的。我强烈怀疑韩寒加入可爱狗狗的戏份主要就是为了宣传。 一来是记得韩寒在某本书里提到过不明白为什么女生看到所有长得毛茸茸的东西就觉得好可爱,所以加了如此毛茸茸的萌物增加针对女生的眼球吸引度; 二来是韩寒还是很爱惜羽毛的,他可能不好意思天天在自己的微博频繁刷宣传,就假借了小马达的壳开了微博尽情的卖萌求关注,话说,这么可爱的形象加上这么可爱的萌言萌语,谁舍得不多看几眼,谁舍得黑? 说些不足。关于片中的台词和段子,有些是不错的,但是和王家卫比起来和钱钟书比起来,水平真的离拍案叫绝差点,并且编剧韩寒经常用谐音名词的偷换概念来组织句子,多了也挺没意思的,审美疲劳。微博微信时代,即使普通人也能偶尔写点闪光的好句子,只是没有出名的机会罢了。 另外不喜欢那个温水煮青蛙的梗,太老,不是我希望的从喜欢创新的韩寒身上看到的东西。这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称得上我不喜欢的东西。 关锦鹏说过,一个导演在创作自己的处女作电影的时候会刷爆自己的人情卡,但是这些将来都是要还的。韩寒的这部电影他是先攒了很多人情的,比如客串的贾樟柯,孔连顺等,然后他们来还,但是欠下的人情应该还是不少的,也许为了还这些人情,演员韩寒可能将来会在更多的地方客串,或者推荐些奇怪的东西什么的,如果真是那样,完全可以原谅啦,因为正是有了这些人情,才让我们看到这么好的处女作。 最后说一下江河老师与苏米听得那首歌:Que sera sera(经好心的@动物缘同学提醒是法语)意思是该来的总会来的。歌手多丽丝.戴曾在希区柯克的电影《擒凶记》中担任女主角,这首歌是其中她作为女主角多次唱过的主题曲,后来这一插曲在当年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金像奖。 我是希区柯克粉丝和美剧《疑犯追踪》粉丝,我在写《疑犯追踪》的影评《希区柯克粉》的时候也提过,想不到这首我以为算小众的歌出现在了三部我喜欢的影视作品里。 ——————以上写于7月30日————————以下写于7月19日—————— 发现一个现象: 凡是短评里的热评,针对电影里的导演或者演员而不是针对这部电影到底本身如何的评论在上映前就大量交替出现的时候,已经证明了这部电影有着很强的“粉丝”属性。 有的韩寒粉以成熟自居,看不起小四和小时代,还有逼格更高的豆友看不起韩寒也看不起小四——明明看不起,还特意来写起,给他们增加话题量和传播度,真是蛮奇怪的。 真正成熟的人难道不应该是同时对这俩人侧目吗,同样出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同样以作文比赛出名,各自的畅销书同样引发现象级的社会讨论,一个开了公司,一个开了赛车,成绩都很好,大批的粉,大批的黑,多年居高不下的关注度和号召力。 在韩寒刚出来的那会我就喜欢他,超级崇拜的那种喜欢。就是因为喜欢韩寒,才连带着喜欢《新概念作文》,然后才又喜欢了郭敬明(不管怎么说小明都应该谢谢韩哥哦),并且有相当一段时间里喜欢后者远大于前者。 喜欢韩寒的时候,班里和我一起的很少,喜欢郭敬明的时候,发现全班都喜欢,到现在我所有的书里最烂的还是那本盗版的郭敬明的合集,稀巴烂的那种,因为太多人借过。 至于这种现象,我尝试着推测: 1.郭敬明的文字用词比较华丽,什么忧伤,心痛,背叛,悲伤之类自恋自怜的使劲凹词修饰,看着比较漂亮;而韩寒的用词表面比较朴素深刻,但要理解出来还需要时不时的动用一下智商余额。 2.郭敬明的小说人物设置都有着漫画人物的即视感,包装,华丽,他的主人公是他想象中的自己;而韩寒的小说人物都有一种倔强,真诚,他的主人公都是他深藏的自己。 3.郭敬明的小说故事感比较强,韩寒的小说作者性(想不出合适的词)比较强。 但是真正让我“弃明投寒”的关键还是我看了《圈里圈外》以及我长大了。 现在两人都要上电影了,喜欢韩寒的人瞧不起郭敬明的肤浅,拜金,喜欢郭敬明的人瞧不起韩寒的-------我找了半天,居然没找出来关键词,实际上是连提韩寒的都没有几个,她们在自嗨。并且他们的聚集地应该也不会是在豆瓣。 我想说你要看不起郭敬明,你就很难成功。真的,有句话是说:脸皮薄是种病得治,人家郭敬明就没有这种病,所以现在才这么成功。当然我也很讨厌总拿人家的身高说事的人,仿佛他除了身高矮就没别的缺点了似的。 我相信此片的票房会比《小时代》低,但是毫不犹豫的我会去看《后会无期》。 ————————以上写于7月19日————————以下写于7月28日——————————— 这篇帖子会热,甚至会有人看都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只想安静的做一只美男子——好吧,可能没那么美,好吧,可能也不是男子,好吧,可能暂时也不想安静了。 我开始使用豆瓣电影还没有两年时间(虽然ID是早注册了),很多规则不太懂,是第一次在一部电影上映前写了点东西,还没写完,本来想看完了再补充的,分析分析自媒体时代的两位以及电影观后感什么的,也没想到什么人会来看。 我把豆瓣完全当做纪录电影的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因为我怕偶尔说错了话交错了人而不得不注销账号时,那么以后看过的电影也不能继续记录了。所以在豆瓣上我一个熟人也没有,好像也没有陌生人关注我,我就是像写日记一样写了点想法存档,而且存完就被折叠了不知道去哪了,我上一篇影评连阅读人数都是零,完全是在自嗨。 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我在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是个非常自然忠实的状态,全是发自内心的想记录自己对二人的看法,喜欢谁,“侧目”谁却不喜欢谁全是发自肺腑的,没有任何煽动什么,渲染什么的动机,更不会刻意踩谁拔高谁了。 知道这么多人留评表达看法是针对韩寒和郭敬明的,我这儿只是多了个平台,但是看了很多评论我还是有几点想说的: 1.我想从网络搬运一个词的解释:粉丝,来源于英语fans,fan的复数。fan泛指某一人物或文化的狂热爱好者。所以说只有“狂热的爱好者”才能叫做粉丝。一个公众人物的美誉度肯定不能只靠粉丝,要靠大量路人的好感。一部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想要好,当然也不能只靠粉丝。 2.我想说自己对书的一点看法: 有人评价歌曲:一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美妙只是外在美而已,歌曲背后的故事和背景才是一首歌的灵魂。 我想化用一下:我认为一本书她的美妙修辞,华丽辞藻,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写作手法是骨干,细节是肌肉,而一本打动人心底的书却需要灵魂,这个东西在文学上表现出来就是真诚和思想情怀,若还要能够百年流传,成为经典就得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我看过的古今中外最好的书是《红楼梦》,她什么都做得很好,可惜看不到完整版本。 3.前两部小时代我都看了,也留了短评,第三部小时代我也会看的,只是不想去电影院,因为看时尚杂志我都是习惯窝在家里看的。 4.我不是韩寒的“狂热爱好者”,算是默默关注者,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后会无期》,明后天看了再留个影评吧。 5.“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

 2 ) 后会无期 你们真的看懂了吗 看过5遍的人对后会无期深度剖析(个人观点)韩寒的导演功力确实不俗

我对结局的看法:江河浩汉和马达都死了,胡生回到东极岛。东极岛还是繁荣了,但与江河浩汉无关。周沫、苏米、刘莺莺、阿吕各自走在各自的平凡之路上。所有人一经分别,后会无期。

以下是分析:


先来进行两个推理,了解一下此行的背景。

从1994年的14号台风,父亲出海时浩汉10岁,莺莺口中的19年前,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周沫所在的某中国南部影视城的黄叶满,苏米口中的天气马上变暖地这些线索基本可推知:三兄弟出发的时间大概是2013年冬天,浩汉2013年29岁左右。此行的出发点是东极岛,根据发射地点在印度,江河口中的3980公里(图上直线距离,因为浩汉偷蛋的情节里江河拿出地图说到了比例尺),基本可推至目的地在中印边境的西藏南部。

人物分析。电影里,所有人都是骗子,也都被别人骗了。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说的假话,骗了电影里的人,也骗了电影外的人。

【胡生】

胡生这站,叫乡情。

如果你以为傻子就只是傻子,那你就错了。

胡生其实很明白,自己根本不适合外面的世界。在周沫工作的那个影视基地,你可以看出他对外面世界的巨大陌生与疏离。所以他骗了江河浩汉,说是去抽烟,个人觉得更有可能是他自己思考了许久,见江河浩汉已走,便自己回了东极岛。

依据是,浩汉打电话问宾馆前台,宾馆前台就没看到过“抽烟”的这个人。当然你会反驳,前台根本懒得理他们。但是按出发前江河给胡生的指示,“无论你在哪公里走丢,只要回到原地等就可以,至于其他的,我都安排好了”。所以如果胡生在原地等,宾馆、电台是一定会找到他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样一句话,“大家都说我脑子有问题,他们(江河浩汉)说我是正常的。”原因很简单。江河没观过世界,有着老师一样平等待人的善良。而浩汉则是因为,胡生是东极岛上唯一说他“很坚强”并且“很欣赏”他的人,所以作为本能回馈,说他脑子没问题。

然而事实是,当胡生丢了的时候,江河浩汉根本就没回头找他。只是在电台广播登了一条寻人启事。然而事实是,当寻人电台反问浩汉所寻之人是智障否的时候,浩汉没怎么犹豫就回复了“啊,对”。然而事实是,甚至在江河的幻想中,邻居周沫姐姐成名了,兄弟出书衣锦还乡了,根本就忘了有他胡生这么个人。至于为什么是江河的幻想,后面说江河的时候再解释。

胡生跑回岛上,等了他们所有人3年。从岛歌时的破败荒芜到最后的开满烟花,都没能再见到家乡曾经的朋友。胡生自离开东极岛的第一天晚上私自跑回家乡,他熟悉的,没有第二个人的东极岛,找回属于自己的平凡之路,和所有人,后会无期。
或许胡生的结局,是所有人里最好的。
据韩寒本人解释,本来有个番外情节:胡生听到广播“寻人启事,24岁,下颌很大”马上要拨打电话,拨到一半听到“智障”然后就慢慢放下了电话独自走了。在成片中没有放进去。对,这样的解释太合理了。

【周沫】


周沫这站,叫友情。她有点像《1988》里的孟孟,但却不是。


你身边一定有一个叫周沫的人,她儿时同你一起成长。后来,你们分开,但是,你们都没忘了彼此,偶尔联系一定会说,有机会一定一起吃个饭,或者是,要常聚常联系啊。


而她却已不是当年的她:“大城市就跟这个片场差不多,没什么意思”,“往上爬,得靠人际关系,家庭势力”。虽然自己只是个替身,不过依然乐观。因为她坚信,“背井离乡就得要出人头地”。


其实哪有公平呢,当他们走在影视基地里时,一旁的群演三五成群的聚成一堆,替身从空中吊着威亚落地,蓝色衣服的八路、绿色衣服的伪军、黑色衣服的国军打成一片,或许在镜头之外,许多正演在那边补妆吃饭,而很多想演群众演员的路人正在门外等待。他们之中有多少人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有怀有一个演员梦。片场里,一行人穿过影视基地,其实是穿过了太多人的人生和喜怒哀乐。


在江河意淫的结局里,她红了,结尾船上的电视里,她成为万千人的偶像。或许她真的红了,因为她有一天摸透了这个行业真正的规则;或许她依旧只是个小演员,在为自己的前途努力打拼。


然而在真实的场景里,周沫骗了浩汉。


她先是试探的问了浩汉关于莺莺的情况。浩汉说自己“混得一般,留个念想”。看到浩汉依然对莺莺念念不忘,她自己找了个台阶:“幸亏我10岁的时候,就及时不喜欢你了”。或许周沫10岁那年,浩汉的父亲离开了浩汉,或许周沫10岁那年,浩汉开始与莺莺通信,从此心中只有莺莺。


然而喜欢就是喜欢。不然怎么会那么努力,去找浩汉喜欢的明星要签名照?不然在分别时,怎么有那么深情的一个回眸?


然而,粉转路人,以及,浩汉心不在焉,这才是事实。


浩汉说粉转路人的时候,周沫的脸上,先是笑脸,然后僵住疑惑,接着是自嘲似的淡笑,最后是巨大的失落。自信满满希望能让对方喜欢,却换来一个残损的回应,浩汉啊浩汉,你哪怕是安慰我一下也好,为什么就那么忍心伤害一个喜欢着你的人?

因为对恋人,我们习惯说假话,对朋友,我们习惯说真话。所以周沫和浩汉,只能是朋友。


然后浩汉继续补刀,说周沫“这身衣服没刚才那件好看”,周沫终于从对浩汉的幻想中走出,“这衣服也不合身,头发还是假的,你以为我有的选啊”。


你。以。为。我。有。的。选。啊。周沫的悲剧就在,她没得选。喜欢的角色没得选,喜欢的人也没得选,一切都是因为,走上的路让她没得选。


完美时不真实,真实时不完美。你看我完美时,我不过是替身。你看我不是替身时,我却只能穿上不合身的衣服,带上假的头发。


浩汉说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却说不算青梅竹马,希望两人时常见面。周沫此时的脸上,洋溢着巨大的喜悦。没关系,你记得我们一起长大就好,没关系,你希望时常见我就好。


她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用真实的完美的站在儿时喜欢的浩汉面前。就像是他们在电影里第一次相见时那样,浩汉和他就这么互相凝望对方到出神。


她不想去接浩汉送她的花,我猜不是因为“不好拿”,而是她怕那束花侵占了拥抱浩汉的空间。她是多么希望和自己哪怕是曾经喜欢的人在可能是诀别的那次分别前互相拥抱。


然而只能是,朋友。所以,什么都没发生。周沫说去下一部戏,浩汉说去下一个地方。周沫的下一部戏,是被枪杀,是终结,是死亡,或许,也是释然。浩汉的下一个地方,据胡生的交待,是莺莺,是浩汉从未见过的lover,是希望,是新生,是浩汉在外10年的支柱和动力。然而事实是,殊途同归。


“幸亏我10岁的时候,就及时不喜欢你了”。在说这话之前,周沫用手把浩汉英俊的脸扭向自己。这个小动作像极了情侣之间信誓旦旦前的准备活动,然而周沫说出口的不是“你知道吗,从10岁那年我就一直喜欢你”,而是她知道,只能是朋友,不然连这样轻松逗弄你的机会,都没有了。


“记得啊,要是你们以后还混得不好,可以来找我”,“混得好,你们就不会来找我了”。这话虽说是“你们”,但却是对浩汉一个人说的。潜台词是“浩汉,如果你落魄,我会一直等你”“浩汉,如果你成功,就去给你爱的人幸福,那个人,一定不是我”。周沫说这话时云淡风轻,就像是对自己说一样。

我没有一个字说我爱你,但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在说我爱你。因为你粉转路人,因为你心不在我。所以,你。以。为。我。有。的。选。啊?我能做什么?我只能默默地,凝望你,祝福你。


这份情感,像极了莺莺口中的“但爱,就是克制”。这克制,在片场你望我的时候,在路上我逗你的时候,在桥头你伤我的时候,在路上我离开的时候。


周沫留下的那个美极了的回眸消失在浩汉继续前行的路上,眼神里,是对浩汉单纯而炽烈的情感,或许你的视线里早已没有我,但我知道,你肯定会在那个方向,转身离开。所以在你消失的那一刻,我依然可以,挂着幸福的笑。


一声枪响,在替身小演员的平凡之路上,周沫和所有人,后会无期。


然而你是这世界上最好看的姑娘。


【苏米】


苏米这站,叫爱情。他有点像《1988》里的娜娜,但也不是。


苏米也是个骗子,不折不扣的,正义的,组团来的,骗子。


同江河的相遇,就像是江河给那个宾馆下的定义一样:“顺路又便宜,缘分吧”,于是此等便宜且顺路的“好事”,摊给了江河。


仙人跳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埋好了伏笔,此时故事双线开展。浩汉注意到的那辆满身泥点的黑色轿车,这便是三叔团伙的线索。


然后电影是一段复制《1988》的开房经历:保安裹着军大衣背对着路睡在迎客松的招牌下的沙发上?前台的服务员不知去向。我叫了一声服务员,保安缓缓伸出手,把军大衣往空中一撩,放下的时候那里已经半坐着一个女服务员。服务员边整理头发边梦游一样到了前台后面。


于是转角遇到爱。苏米出场。


苏米接到了三叔发来的暗号,就是那首《Que Sera Sera》。江河当着苏米朗诵歌词中文版的时候,我想不只是苏米动了心。一个满脸沧桑,一本正经却浪漫文艺的“大叔”放在任何女生面前,都具有足够的杀伤力。就着辣酱面包的文艺大叔,让苏米认识到,这世上竟有在如此诱惑下依然淡然于此享受音乐美食的特立独行的可爱之人。江河顺手递给苏米他的黑暗料理,打断了苏米想要说的话。这时舒缓的钢琴曲盖过《QSS》,江河的单纯引发了苏米对儿时美好的思索,侧脸上,浮现了与行骗相悖的美好的笑。


这一刻,不管你时妓女也好,骗子也罢。都会疯狂对这个厨师产生莫大的好感,因为他烹饪出了,你心里怀念的味道。


他们的相爱。一个是装狠,一个是真纯。

然后是分属不同次元的二人光怪陆离的对话。


——老师,你喜欢脚啊?
——当你赤脚踩在地板上时,就不会有静电了。


这样的对话一出,便预示着二人便再无可能在一起了。最后船上的镜头,不过是《旅行者》里的镜像罢了。


“江老师,我不是你的学生,你不用对每个过客负责,也别去教路人该走那条路。”,“从小到大我都是优,你叫我怎么从良?”潜台词是:我怎么生活你管不着,你我不过路人。苏米是个有故事的人,这样的姑娘其实很难找到能说话的人。因为说出口的每句话都话中有话,可到最后你发现她通通是说给自己在听。好像肯跟着你去到天涯海角,真要离开的时候无所牵挂。


苏米虽然是个骗子,但本性依然有善的一方面。比如对肚子里孩子的绝对呵护。她关心面包里是否有防腐剂,她要赚钱在国外生孩子。她的价值观是:嫖客是错的,去赚犯错人的钱就是没错。看上去似乎有那么一点“以邪制邪”的正义。然而在三叔眼里,她和江河浩汉还都是孩子,因为“小朋友爱分对错”。


她想把自己的故事都将给江河听,这故事一定很坎坷,但无非如此: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问我的妈妈,我将来会成什么样呢?我会变美丽吗?我会变富有吗?她是这么的告诉我的——568包钟,868包夜。


于是在犹豫之后,她还是离开了江河。江河是男人,是男人就有成为负心汉王八蛋的可能。所以她最后还是踏上了三叔的车,带着江河给予她泯然前的挣扎,走上平凡之路,与所有人,后会无期。

【莺莺】


莺莺这站,叫亲情。


同样的,也是骗子,骗了浩汉19年。


在一开始,她是我们生命中最爱的那个姑娘,而她所在的地方,叫做远方。莺莺对于浩汉,在胡生一开始介绍形成的英文字幕里,就是“dream lover”。


浩汉紧张而又专注的望着莺莺老练的换着电灯泡,而后刘莺莺回头,浩汉挤出了一丝微笑,而刘莺莺却像见一个老朋友般,大大方方伸出了自己的手,自信的说出来自己的名字,浩汉伸手,却被两人中间硬隔着一个台球桌阻挡了。


横在两个人中间的,是隐藏了19年的巨大骗局。


浩汉为了掩饰尴尬提出了来一局台球,自信满满的浩汉认为拿下莺莺志在必得,不仅是球桌上的拿下。于是开球的他上来没有什么策略,就是“大力出奇迹”,即使莺莺把巧克粉放在浩汉旁边,示意让他做好准备在出杆,浩汉也丝毫不为所动。


结果自然是换莺莺上手。“你先听我说完,别问问题”第一颗球打进。
现在告诉你可能不早不晚,虽然我们认识时间久,但见面时间短。第二、三颗球打进。
19年前,9417号台风,你父亲离开了你。第四颗球打进。
你视父亲为偶像,你认为他死得其所。第五颗球打进。
其实他没死,而是来找了我和我妈。第六颗球打进。
他来换欠我们母女的债,而你也长大了。第七颗球打进。
天底下不是所有债都能还,而他对你则欠下了新债,他很想知道你的消息。第八颗球打进。
于是我们就“偶然的”认识了,我们通信,是你父亲想知道你的消息。台面上只剩最后一颗球。
然而莺莺打不下去了,收杆。因为,父亲死了,真的是真死了。莺莺一直都在说,你父亲。却从没说,咱爸。


当一场浩大的骗局在你面前被坦白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愤怒,失落,委屈,还是悲伤。浩汉拿着台球杆在一旁听完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一言不发看着莺莺一个一个打进台面上的球,就像一层一层揭开少年时的疤。


莺莺把球半轻半重地塞入球网,一切尘埃落定,开门离开,“你消化一下吧”。

讽刺的是,浩汉眼中神话一般的父亲,不是死在搏击风浪中,而是喝了酒,抽了烟,点了房子,烧死了。


“每一封信都是我写的,”所以莺莺在乎浩汉;“只不过后来,只剩我一个人读了。”所以莺莺在乎父亲。


然而2013年,莺莺只在这个小镇,开了一家小台球厅。所以她留不住弟弟浩汉。浩汉在外打拼了10年,却只有一部车,又要送江河入职。所以浩汉载不走爱人莺莺。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浩汉临走前刘莺莺沙哑着喉咙告诉他这个道理。我想,浩汉对莺莺是放肆,而莺莺对浩汉,则是深沉的爱。既有男女之爱,也有姐弟之爱。


骗一个人19年,浩汉难过,莺莺又何尝好受。骗人的人永远比被骗的人痛苦,在她根本不想欺骗的前提下。命运可笑地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用一种以为是偶然,但是其实是必然的方式。


“你有我的一切联系方式,走吧。”。潜台词是,“我等着你回来,在任何你想回来的时候。”。


于是浩汉上路,他甚至还没决定选择哪种情绪接受这个现实。那个注定要错过的好姑娘,转身离开,在新的一桌台球里,踏上释怀之后的平凡之路,同所有人,后会无期。

【阿吕】


阿吕这站,叫无情。


他用高超的骗术,印证了歌词里那句“当一部车消失天际,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回头再看,你仍然不知道他那句是真,那句是假。


我宁愿相信,他说的话都是真的。


你永远猜不到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遇见阿吕。一个计划之中的转弯,一次计划之外的停泊,每一个转角都有可能遇见未知的旅人,但又未必就是他。
  
阿吕,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或早或晚,迟早要出现的那个人。
  
他幽默,豁达,身上背负着千山万水的情怀。他行程十几万公里,心中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遗憾。他生里来,死里去,看着最亲爱的人离开自己,又用自我的方式将她铭记——即便那不是真的。


阿吕像一个悖论,你希望成为他,但又抗拒成为他。他说,小伙子,你应该多出来走走的。江河下意识地反抗,可是我的世界观和你的不一样。于是他笑了,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儿来的世界观。江河无从反驳。


终究无法抗拒阿吕的魅力,于是你信任了这样的一个人。你觉得他可交,甚至愿意和他一起上路。你满心期待,准备转身告诉他这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接着你看到了他的背影。你不确定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能站在原地傻傻等待,心中怀有最后的欢喜。直到他放下了所有你的行李,也卸下了你所有的期望,你到那时才相信,他给你上了一课,却无情地收了高额学费。
  
或许他死了,和可笑的nt3m5p卫星一样没升空就炸了,因为在高温环境下,汽油车是吃不起柴油的。或许他没死,和旅行者1号一样冲破太阳系,运气好驾着骗来的车,回到东莞卖车买摩托娶个懂他的新老婆。


他到底叫吕洞宾,还是叫吕行者?总之,在放下马达的那一刻他驱车飞驰消失,走上荒凉的平凡之路,同所有人,后会无期。


【江河】


江河这站,叫兄弟情。


胡生对江河老师的评价是:“他人很怪”。连胡生都觉得他怪,东极岛民自然觉得他更怪。


自带“说教”光环和“全知”光环。书本上的东西,他全都懂,而且有个“我教你”的口头禅——“这是比例尺,我教你啊”,“我教你啊,面包和辣酱……” 面包夹辣椒,工作靠分配,不喜往上爬,从事小教12年。周沫说他不思进取。如果你跳出电影看这么个男人,估计哪个女的都不愿意跟他,窝囊。


然而就像阿吕说的,“有时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最后发现,只有一个人懂,这就够了”,对于浩汉,那个人是胡生,而对于江河,那个人是苏米。


三叔那条线,原计划该是“警察”查房,然后捉奸,敲一笔竹杠。一向正气浩然的江河表现出了一种少有的霸气,锁上门,踹开窗,带着苏米和浩汉开溜。这一切都是为了苏米那句“你要保我”,然而在全过程中,这种霸气只是一种看似冷静的霸气。因为他完全可以让警察进来,说这是我朋友和我妻子,这样或许胡生也就不会消失。在苏米“你要保我”的催化下,江河激发出的是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为了这个一见钟情的女子,一改以往“动口不动手”的儒士风范,做了带她一起上路的冲动决定。于是根本来不及思索,夺窗而逃。但这逃也是非常有趣的,来看看在“身败名裂”的危机关头江河的整套下意识动作:先送苏米出,再给苏米鞋,指了奶色的车,扔出行李,再掩护队友离开,随后自己跳窗,拉上心爱的女生,冲上车,并一度在惊吓中驾驶不肯让出方向盘。这套动作考虑全面几近完美,如果不是逃跑这个目的,那简直可算作《如何成为一个女生心中的男神》的教科书范例。在这样有情有义的男子面前,我想没有哪个女生不会对他产生好感。


此时镜头不断切换优雅的苏米,紧张的江河,腿麻而龟爬的浩汉,背景音乐重复苏米敲门进入时的诱惑音乐——于苏米这只是一个排演了不知多少遍的局,于江河浩汉则关乎“身败名裂”。这样的对比冲突加上背景音乐的烘托正搔到观众的G点,舒服的不行。


“我决定的事,不会被改变。”。江河认真了,或者,还没回过神。但无论如何,他单纯的可爱。


谈谈即将分别的时候。阿吕开走了浩汉的车,两兄弟在经历了一路和谐之后,终于在最后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绪,产生了强烈的矛盾。江河觉得他一定有苦衷,情有可原。浩汉觉得事实放在眼前,何必用那种话安慰自己。转而产生了彼此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谁都劝说不了谁,于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斗在一望无垠的道路上展开了。这场闹剧越发强烈——直到nt3m5p轰然升空,缓缓上扬,又忽然爆炸。


在江河心中,他被阿吕“你连世界都没观过”的话刺痛,因为说到自己痛处,所以他相信阿吕没有说谎,有苦衷。然而看到连阿吕的梦“破碎”了,还没迈出第一步的自己,又去和浩汉争论什么呢?


在这一刻,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想到《秒速5厘米》的那个片段。吐个槽,两人打得很出戏,即视感全无,根本不像是动手打人,这是我唯一找出的两个男主演的不好的地方。


在火箭残骸旁,两人最终告别。此时江河已经发生改变,他从一开始关注“入职”到关注“横穿整个中国”。改变他的,是阿吕,而浩汉与之刚刚相反,他的回复是“那有什么意义呢?”。此时浩汉也已发生改变,他从关注“横穿整个中国”到关注“意义”。改变他的,也是阿吕。


马达一定会选择江河,因为狗比人清楚,在没水,没车,没朋友的境况下,浩汉原路折返,能不能活着走出这戈壁,都是问题。这是马达设定的第一个必要。


马达设定的第二个必要,就是印证江河之死。一会再说这个问题。

说说让人觉得甚至有些生硬的“后来”。


一遍的时候,觉得这结局简直草率。直到再看一遍的时候,我似乎看明白了点。


江河回到东极岛时,下着大雨。然而东极岛的柴伯公雕像,就是那个自由男神,居然举着燃烧的火炬!


大雨和火,在东极岛之歌的尾声出现过短短一瞬,毫无疑问,火燃烧了一刹那,就熄灭了。然而在结尾,大雨之中火炬居然熊熊燃烧在天际。


然后是幽灵导游的出现。全场景,只有江河一个人在山上走。


接着是无厘头的“80集电视剧”和“观影狂潮”,以及超越《继承者》。这里又有个很大的矛盾,电视连续剧怎么能用“观影”呢?而且,这样天马行空的介绍甚至扯到韩国收视,未免也太天马行空了吧?最后导游的话是,“要买纪念品的朋友请往这边走”,整组画面依然是江河和山头。莫非是平行时空里天上的街市?
是否能这样大胆猜测,唯一解释的是,“后来”不过是江河《旅行者》里的镜像。也就是把小说里的象征性描写语言以画面的形式展示。柴伯公的火代表理想自由与探索之火,在现实的滂沱大雨面前依然熊熊燃烧。幽灵导游则是反映了东极岛被建设的十分繁华。


于是后面的情节也顺畅了起来。在《旅行者》这部书里,江河依旧没忘记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东极岛又有了学校,于是你看到了孩子们满街跑。船上电视里放着火了的周沫,那个理解他,告诉他人各有志的女子(浩汉则一直对江河小教12年表示不屑)。跟他之前向浩汉所承诺过的那样(当时两个人在没有挡风玻璃的车里,最后还飘来一张报纸砸在浩汉头上),他没有给浩汉一个结局,而是把最后留给了苏米。船上,苏米依偎在他的肩头。


这是《旅行者》的结局,不是《后会无期》的结局。苏米要出国生孩子,江河在西藏支教,同时丢失了苏米的卡片。如果最后的“后来”是真正的结局,那么两人相遇的概率是多少?这部电影还会叫《后会无期》么?


这或许就是江河的一场梦吧,《旅行者》中,江河的幻想的镜像。

江河篇的最后,说说江河之死。


一开始,我以为江河不会死,他会安静的在西藏写字,教书。然后一个细节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


没错,就是【猫狗人】。电影里一个出现了2次的npc。摘录猫狗人原话如下:


“我在这个城市生活6年了,可是一直没什么朋友。我养了4只猫,可是大家都说应该养狗诶,男的嘛,我觉得狗啊,是一种需要陪伴的动物,我是很喜欢狗的,但是我没有勇气养,可是在夜晚来临的时候,我就看着窗外的车流,我觉得这个世上这么多人,可是没有人想听我说话。”
然后节目到点,猫狗人的话被停掉。
“你好主持人,我今天终于迈出了这一步,我把那4只猫送给朋友了。我养了1条狗。”
“那我可以再迈出一步吗?我们现在在天台上。”


这就是两个故事:4猫换1狗+抱狗自杀。


这说的不就是江河么:怪,所以没朋友。4只猫,苏米、胡生、浩汉、阿吕,换1只狗,马达。这不就是这条无期之路么?到了西藏,他算是迈出了一步,那我可以再迈出一步么?那个地方,除了马达,以他的怪异,似乎叫不到朋友,而且那个地方,有几个人能通他在一个水平线上交流?写完了《旅行者》,他便没有什么期望了,苏米不知何处,而他又是个“等着分配”“不会争取”“不喜欢往上爬”的人,在没有什么动机,让他上路。


于是这个不喜欢往上爬的人选择下落。


“那我可以再迈出一步么?”“当然可以。”“我们现在在天台上。”


我们是江河、马达,当然,还有他紧握着的《旅行者》里的浩汉、阿吕、胡生、周沫、莺莺。以及靠在他肩头的,他再也找不到的,苏米。

【浩汉】


浩汉哥。整部电影的灵魂和泪点,他是很多台词的注解。是“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的最好注解。有时候你真觉得,自己或是身边的人,像极了浩汉。


浩汉这站,叫绝情。


他也是骗子,不过他自以为是的觉得能骗了所有人,其实,他只是骗了自己。


在胡生眼里,“浩汉哥是个在外面闯荡过的男人。”——幼年丧父,“出海捕鱼4年、出租车司机开了3年,跑运输2年,幼儿园保安干了1年。”。于是他买了一辆米色的车(但所有女人都会叫:哇,奶色《1988》乱入),“想回家乡大干一场”。


然后就发生了开始的那一幕。东极岛最后的岛民们开了一场演唱会,估计是庆祝“大岛建小岛迁”的政策,主题是离乡歌唱晚会,晚会上,还很可能演唱了岛民们为了歌颂小岛而创作的《东极岛之歌》。就如同电影里播放《东极岛之歌》时的画面一样一样的,目的很简单,反讽。


浩汉哥在胡生的叙述中出场,他在台上的神演讲一语成谶:“我今天上了这个台,就不怕自己下不了台,现在我要说,我们要……”


回头再看,发现几乎所有的关于浩汉的剧情似乎都在讲,他怎么威风凛凛的上台,又是怎么“不怕让自己下不了台”的。


然后话筒扩音断了。这是必然的。电影场景里里,舞台上的工作人员已经把音箱都拉走了。


介绍一下这几组镜头的电影场景,台上是话筒和乐谱架,台下是小板凳。浩汉哥登台时,台下观众坐着塑料小板凳鼓掌,从下台演员的装束可推知,节目不是大合唱就是诗朗诵。胡生说了,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也就是江河浩汉是最后离开东极岛的。所以基本可推知晚会主题可能与迁居离乡有关。


至于浩汉上台没说完的那句,从他和江河胡生的对话和遇到阿吕之后那天晚上的对话可基本补全:“现在我要说,我们要齐心协力,把我们的东极岛建设成海上丽江,那片海岸上的沙滩,可以建成阳光沙滩(Sun of beach)……”。

然而,没人鸟他。除了胡生:“他很坚强,我很欣赏”。


胡生的欣赏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整个家乡都已经破落到无力回天的时候,在家乡的一条路还没有一辆车宽的时候,浩汉是整个东极岛唯一有勇气重建家乡的人,他的梦想是【振兴家乡的旅游业】。所以,【浩汉是一个有乡土情结的人,他爱自己的家乡】。也可以把这当做歌词里“当每个繁星抛弃银河的夜里”的注解,浩汉,就是那个繁星。


然而事实是:虽然浩汉满地都是“朋友”,他自己还是被家乡轰走。以送江河之名上路,顺路拜访周沫、莺莺。


这还不是浩汉上路的全部原因。在振兴家乡旅游业这个梦想受阻之后,他希望通过这一路的冒险,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历练。希望可以遇上一些人和事让自己强大,甚至可以帮助自己,振兴家乡旅游业。而且,他的新车需要上路,不然不是白买了。这辆车在他眼里,是他可以对江河、胡生臭屁的资本。你看,江老师,我至少现在能用这交通工具送你上路,我还在外面认识不少人,满地都是我朋友,哪儿拉屎都有人给我送纸。


至少在出发时,他是这么想的。


当然,也有一丝悲壮。“带的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或许你没看懂他决定烧掉自己的房子的意义。这个行动的台词是:混不好,就别回来了,要像出海搏击风浪的父亲一样,要么衣锦还乡,要么客死他乡。从后来莺莺谈到信件中的内容可推知,浩汉有轻微的恋父倾向,或者说,崇拜父亲。


戏剧的是,爆炸过后,浩汉的房子没有倒。反倒是胡生和周沫的房子倒下了,从《后会无期》曲子放出是浩汉安慰胡生的动作可佐证胡生的房子倒了,后面和周沫的对话可佐证周沫的房子也倒了,所以剩下没倒的,是浩汉的房子。然而房子倒了的,周沫和胡生,安然无恙。房子没倒的浩汉,却真的客死他乡。这房子能留下,也算是一个念想。供若干年后,胡生、莺莺、周沫凭吊故人罢。这或许可以微微算作为浩汉之死埋下的第一条线。


然后三人上路。


周沫篇已经分析了二人的感情,周沫其实是喜欢浩汉的。然而此时浩汉心里只有莺莺,他来找周沫的原因,一是单纯看周沫,因为两人儿时感情好,二是看周沫混得好不好,能否成为他振兴家乡旅游业的合作伙伴。然而周沫只是个替身小演员。在影视基地的路上,浩汉似乎有种撮合周沫和江河的意思,仔细看会发现,江河一直和周沫谈论人生,浩汉一直在和胡生嘻嘻哈哈,而除非周沫主动询问,浩汉不会主动挑起话题。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心怀愧疚,二是避嫌不想让周沫旧情重燃。


在江河苏米线里,浩汉则继续扮演撮合的月老角色。因为他知道江河木讷怪异,满口说教惹人厌烦,能让江河产生爱意并且也对他产生爱意的女生不多。浩汉处处为兄弟江河打圆场:“但我要跟你说的是,我们两个都在帮你,尤其是我旁边这位。”,“从来不知道替自己争取一下”(为兄弟鸣不平,同时恨铁不成钢),在白客过来寻事时“休想动我朋友”,小声提醒江河“昨天晚上这是个局”,拉开白客“让他们聊”,在宾馆发现的可疑车辆追来时快步赶回加油站,在江河加了柴油后也没怎么发火,甚至快步走上三叔面前“你这样不对啊”要给“三叔一个忠告”,只为了给江河与苏米博取一点机会,那半句被三叔忠告打断的话非常直白“你怎么说我都可以,但我朋友……”……在与自己无关的这条线里浩汉从没酱油,而区别于浩汉莺莺线里,江河的酱油。因为浩汉知道,江河这傻小子,根本不懂女人。然而浩汉这样淡淡的关怀以及包容,却丝毫没有,充斥着现下主流价值观的基情四射。而就是让你简单的感觉,来自兄弟的那一点支持。这在于二人的演技和语言动作的设定。你单纯分析两人的人设,一个臭屁,一个闷骚,这特么不就是标准的攻受二人组么,但你代入电影去看,你就不得不佩服台词、动作、演员对角色的拿捏的功力,因为这么攻受的人设,你却能看出微微的兄弟情。然而兄弟情不就是这样的么,不需要太浓,我懂你就好。


三叔这个人非常经典,可谓句句成谶。明天单独拿来分析。他那句“我一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没想到连坏人都不是,你这样怎么在社会上混啊。”和“汽油车不能加柴油。”绝对是对这一路旅程的注解。


然后是浩汉的失误,在回答电台主持人“是智障吗?”这个问题时,给出了“啊,是。”的回复。导致胡生因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呼而放弃与电台取得联系,从而回到东极岛的结局。


接下来是浩汉满地捡钱的情节,这就是转折的分界点。掏手机的一个意外,导致钱掉,导致晒钱晒卡片,导致车挡风玻璃被偷和卡片丢失,导致两人耽误行程遇上阿吕,导致车被偷,导致浩汉锐变,导致二人分别,导致浩汉之死。卡片丢失,导致江河与苏米失联,间接导致江河之死。这么一看,这个小细节的设计,关系到后面一系列的大事件发生。可怕的蝴蝶效应。


两人带上头盔继续上路。江河提出写《旅行者》的想法。这时有一段很关键的对话。浩汉:“记得结尾的地方把我美化一下。”江河:“不,浩汉,那个位子不是留给你的,有很多话我们在生活里说不出口,所以在书的结尾,我要对苏米说:”然后是尼玛一张报纸。这里通过《旅行者》的暗示,表明在最后,也就是结局,浩汉不会出现。结合最后一幕,那段“最后一面”“最后一句”,可基本推知,浩汉死了。


夹蛋那段又很有寓意。我们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达成目标,发现结果是各种失败。当成功近在咫尺,却功亏一篑。你换一种方式达到目标,然而这时候你才发现,这目标早已不是你想要的了。这概括这段旅程的意义。三人以习惯的方式上路,却一路囧途,各种失败。在离目的地不远的地方,功亏一篑车被开走了。换作步行走到目的地的时候两人发现,和当初各自想要的相去甚远。江河想去入职,可却受阿吕影响,产生了“横穿整个中国”的豪迈。浩汉想去探寻冒险的意义和情义的价值,一路走来,他发出了“那也比情义这两个字寿命长”的感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接着是让浩汉三观第一次崩坍的19年欺骗,在莺莺篇里基本分析清楚了。浩汉的对莺莺的所有情感,都被莺莺一句“喜欢就是放肆”概括了,而莺莺对浩汉的所有情感,都被莺莺一句“带爱就是克制”概括了。浩汉还能说什么,只能将放肆克制,然后选择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心情。离开。莺莺的离去,浩汉的第一根支柱倒塌。


在这里顺路提一下浩汉的父亲,“带的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这正是浩汉父亲的写照,他带浩汉来到了东极岛,却没能把浩汉留在身边,所以浩汉父亲离开的时候,起初的打算一定是不再牵挂浩汉。然而那是他亲生的儿子,怎么能不牵挂。子如父,两人虽然表面看似洒脱,但却都不能做到真正洒脱,因为此时浩汉心中,尚有【情义】二字牵绊。


当浩汉知道父亲居然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第二根支柱倒塌。儿时坚持的,崇拜的都是假的虚无的,没有搏击风浪,只有死的窝囊。


之后浩汉心情低落,在浩汉计划的行程里,在他没把握的周沫和有把握的莺莺那里,他都没有找的他想要的—【事业】和【情义】。不过想到未知的远方,他又悄悄鼓起勇气,因为他除了相信一定有让他为这段旅途的意义作注解的人和事出现,对江河的询问,他只是搪塞了一句“没事,还是送你去入职要紧”。这和之前“你就等着看好戏吧”的胸有成竹形成巨大反差。意在点名经过此事,浩汉元气大伤,你看,这时的他早没有我的朋友满地是的臭屁得意了。


所以这时候他帮江河想了一个结尾,就是电影最后的那段结尾,浩汉用来用以自我安慰,却没想到让所有人为这句话做了注解。电影此时的场景,和电影结尾的场景完全一致。可断定故事结尾是从这里剪出去的。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女儿情》这首歌的生硬插入,就像是打断场景一样。这是电影叙事的有意为之。


《女儿情》这首歌的插入其实也是有深意的, 在《女儿情》的进程中,司机换成了江河。而后浩汉为了给自己打气唱起了歌,结果马达出场。


至于马达的意义,已在江河篇做了说明,不再赘述。从二人收留马达时,马达就注定选江河,因为你想想看,马达是怎么醒来的?浩汉一巴掌扇醒的。我不知道狗记不记仇,反正如果黑这部电影的人被醍醐灌顶的扇了一巴掌,他们肯定记仇。


带马达上路的时候,你已经能明显感觉到浩汉的无力感:“连家乡都没了,哪来的什么家门,我们跟野人有什么区别。”之后是更大的迷茫,他们进了迷宫,“你确定是这条路吗?”,“我们是不是来过这里啊?”。这里江河问浩汉,其实都是在打自己的脸。大家还记得江河出发前对胡生说过什么吗?“至于其他的,我都安排好了。”你看江河是地理老师,他能准确的说出nt3m5p的含义,然而让他真正走在路上,他却只能不断询问浩汉路走对了没。然而浩汉嘴上一直说“确定”,但二人始终在迷宫里打转。其实就是在说明,在人生旅途中,江河浩汉迷失了,江河的百科全书在现实面前毫无用场,浩汉开着车原地打圈圈,还不承认自己迷失。情节这个时候就是在攒大招,让二人一直掉血、掉血、掉血,只为了槽满憋一个人的上线,带二人走出迷茫。

于是阿吕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为了让江河浩汉从“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中挣扎出来的神一般的“骗子”。这个角色设定的恐怖就在于,他让二人没有看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路”,而是把二人带到巨大的精神狂热中,然后一骑绝尘。你看,走向平凡之路的人都会活得好好的:周沫、胡生、苏米、莺莺。阿吕带着江河浩汉非要在这么一条平凡之路上另辟蹊径,什么卫星啊,一号啊环中国啊之类虚无缥缈的,结果这三个人,少说生死未卜,按我的看法,导演编辑就是把他们往死里写的。


为什么。你们说,这个世界,需要阿吕这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么?阿吕就是带他们上路,可惜却把他们丢在半路,于是江河浩汉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之中,就是所谓的信仰缺失。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在自嘲。

很明显,浩汉是不喜欢让阿吕同行的。但队友送人头,没办法,阿吕上车了。浩汉开始开始瞧不起阿吕的,因为我有车你没有,所以他说“14万公里算不了什么。”随后,的这个回答,让阿吕一度成为旅途的掌控者:“我为的是自由,而你却是为了生活。”这一句,让阿吕逼格或者情怀立马爆棚。吐个槽,这句话的句式怎么那么像苍老师的某句名言啊。此时浩汉依旧不依不饶,逼问之下,阿吕说出了摩托车被偷的窘境。说的时候阿吕迟疑了一下,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有所隐瞒。估计两种解释都有道理。对阿吕的解读一直是双线并且互不冲突的,你可以认为阿吕一直说真话,也可以认为他一直说假话,也可以认为他一会说真话一会说假话。在没有肯定证据和完善想法前,个人倾向是阿吕一直说真话,半夜在行程上与江河产生矛盾,然后决定偷车完成所谓的理想。


这里有个地方其实在印证其实阿吕说的不全是真话。过隧道的时候,高呼“我不在乎”,然而他根本不知道这个隧道有多长。于是越过隧道后,缺氧的他说了句:“这隧道怎么这么长。”
说明,对这段跑了6遍的路,他确实不太熟悉。之后只听到浩汉的一句英文,就自信断定浩汉是教书的,“我悬崖都摔过好几次,一般人的职业,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句打脸也能看出他并不是那么的神。


但是这并不妨碍浩汉的改变。因为阿吕的出现,他开始对旅途重拾信心。原因是,他们在阿吕的带领下找到了路,注意路是双重含义,地理意义和人生意义上的。浩汉甚至在小解后对阿吕说出了要和他一起骑摩托车回到东极岛上的想法。“放心吧,明天等我把朋友送到目的地,我们就骑摩托车回去。”浩汉这么说,可推测,他的计划就该是送江河到站,卖车买摩托,和阿吕一起做一个“伟大的骑士”,拍照片,写稿件,让人们认识东极岛,这样家乡的旅游业就可以振兴了。


从此刻起,浩汉满血复活。但这次的复活,却是为殒命做铺垫。


在电台里,有个老女人问大夫男根固本丸的事,我曾经一度将之与阿吕的那句命根子肯定硬联系起来,认为这女的是阿吕的夫人。但阿吕帮二人走出了交警检查的困境,这说明阿吕跟这一带的交警很熟,于是我放弃了这样的分析。要知道,浩汉开的可是无照车,一路没走过车多的路。


接着阿吕给浩汉和江河讲述了同学会和老婆的故事。然后浩汉发现,这个人和自己是多么惊人的相似,阿吕的同学会和浩汉的上台下不了台不过是一个故事的两个讲法而已,你大声疾呼,结果是,根本没人鸟你。浩汉就是那个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的人,结果,真的只有一个人懂。而那个人是胡生。


接着是那段nt3m5p。这玩意我反正是没百度到,但是确实有点神,你想,芬兰卫星,印度发射,追赶旅行者1号。产地,发射地,目的地的联系太微弱了。或许历史上真的有,恕我孤陋寡闻。对这点,做个标记。留待之后查证。这个晚上对主线构成影响的是两件事,旧矛盾的解决和新矛盾的产生。旧矛盾是头盔事件,被nt3m5p解决。新矛盾是行程安排,江河高呼,“可是我明天要入职诶”,阿吕根本不鸟,“我老婆如果能看到nt3m5p发射,一定很高兴”。车主浩汉的回答其实很明确,不看卫星,送江河入职,“我恢复得很快,男人嘛,不要为儿女情长的事情所牵绊,最重要的是事业。”这就是在告诉阿吕,别想你老婆的事了,搭着我的车,要听我的话。这个矛盾直接导致了偷车事件。阿吕也给了二人答复:“今天是旅行者1号,冲破太阳系,进入浩瀚宇宙的日子。”“他这样在太空孤独的漂流,只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眼”所以,我,吕行者2号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你们这些菜鸟,挡不住我的。这话里的深意,浩汉显然没听懂。


阿吕还有一句是说给江河的“有些人,一辈子只蜷在一个角落里,连窗户都懒得开,更别说踏出门”。此时音乐走起,天光微醒。这句话算是点醒了江河,这也可能是江河为什么江河一直替阿吕说好话的一个原因吧。


然后是猫狗人之死,已分析过不赘述。


如果你对半夜的矛盾有预设,阿吕接下来的偷车计划就特别明显了。先让二人休息一下,自己去试车,试了一下,浩汉没察觉,他就开走了。中途放下照片,马达和行李。他还不想害死两人。


于是浩汉当着江河的面,又一次重复了开头的打脸画面,威风凛凛的跑上台,高呼着自己不怕下不了台,说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豪言,看着话筒没声——车被开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自此满血浩汉回到濒死状态。自己在旅途中建立起来的第三根支柱倒塌。车换摩托的骑士事业,和刚刚建立起信任的情义顷刻间化为乌有。要注意,浩汉一直在强调的两个东西,事业和情义。现在都没了。活着对他而言的意义,只剩下一个,送江河。


江河说阿吕有苦处,阿吕则说自己有痛处。当情义,事业都消失了。浩汉只剩下疼痛的自己,车没了,自己再没有臭屁的资格了。甚至一贯斯文的他在此时爆出了第一句粗。


江河依然对阿吕的话奉若神明,重复着“人真的不应该只蜷缩在一个角落的。”骗了自己那么久,浩汉也第一次承认自己“我是没什么事业的”。“但我不会出来作孽”,我着谁惹谁了?凭什么我的车被偷”。这句话更像是在帮导演说。韩寒既视感:我是没什么事业,但也没出来作孽,凭什么我就代笔了?于是我就拍了这部电影,然后告诉黑黑们,韩仁均先生就藏在片场工作台的抽屉里,我只要不知道该怎么拍了,就打开抽屉问韩仁均先生这是该用仰拍啊还是俯拍啊,韩仁均先生就会告诉我,世事难料啊,难料啊,难料啊——568包钟,868包夜。


江河继续为阿吕辩护,浩汉直接归因于两人世界观不同。江河那句没讲完的“可是”笔者估计是想说,“可是阿吕说的对,我连世界都没观过,根本没有世界观”


然后是呼应开头的桥段,照片洗出来了。上路时浩汉说“未知旅程,合影留念。”然而结果是——“好不容易拍张合影还没有脸……”。哎,没有脸。


然后是浩汉很没有理智的把责任推给江河,浩汉什么都没了,也只能在江河面前,当一回马后炮教训他一番了。“我好心送你,你乱勾搭女人,把胡生给丢了,乱信任男人,把车给丢了,还替别人说话”平心而论,这一系列的事情的发生,两人都有责任。


两人的争执非常合理,被真善美和阿吕洗脑的江河党们是阿吕的忠实粉丝,而车被偷了情义事业都没了一无所有就等着慷慨赴死的浩汉派是阿吕的铁杆黑黑。谈到妓女问题,两方动起手来。


这时秒速5厘米上映。然后炸了。这个炸不是两个王也不是四个二,是一定具有象征意义的。阿吕的理想破碎了,这就像是你拉着你老婆去看胸口碎大石,结果却看到了大石碎胸口一样。


这种失落,相信江河浩汉都感受到了。


于是打斗似乎都变得没有意义,跑到这大戈壁图的是什么,难道是和同行伙伴solo么?显然不是,这个爆炸,让二人重新回到,定义目的的问题上。


当然,江河的目的似乎是达到了,翻过山头就是入职地。但他却变得非常不安,你看江河不断重复的那句话:“人真的不应该只蜷缩在一个角落的。”完蛋,这荒凉戈壁我来教书,不就是有把我圈在一个角落么。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江河自杀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浩汉的目的呢?周沫是个伪后没起来,莺莺打野打废了,本来以为有个很牛父亲光环居然是个毒buff。打钱不容易,半路鸟被杀了装备直接让敌人运回血池。先知江河跑去送人头,请问浩汉怎么打?谈个求目的。


温水煮青蛙,《1988》里的经典桥段,表达两人对现实和自身的不同看法,是个人就懂不解释。


结局很好理解。焦躁的江河和绝望的浩汉。一个从沉睡的世界观里决定苏醒却注定只能继续沉睡,另一个连世界观是什么都不知道了。马达注定选江河,因为浩汉没水没食物没交通工具,原路返回,基本就挂在戈壁里了。江河这个连世界都没观过的人,早忘记浩汉怎么回去这档子事了。他现在满脑子就是,完蛋了,我被圈住了,人不应该永远蜷在一个角落的,怎么办,完蛋了。


浩汉最后说的几句话很耐人寻味:“我要去忙我的事业了”然而他自己也说了“我是没什么事业”他还在不遗余力的骗自己,或许只不过是在赴死前保留他一贯臭屁的高姿态。“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时候的浩汉已经心力交瘁了,根本不再去想出发前“横穿整个国家”的豪言壮语,更别谈意义了,能当饭吃么,能当车开么。“你不适合在这个社会上混”,此时的浩汉依然懂江河内心真正的想法,浩汉知道江河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绝境中,被现实的锅盖死死盖在荒凉戈壁,却生出了一颗跳出蜷缩之地的心。所以狗给你吧,至少可以互相陪伴。于是他放下狗,头也不回就走了。他知道狗不会陪他一起赴死。所以一眼都没回头看过。


当然浩汉在死之前依然选择欺骗自己,我这种人,哪都是朋友,狗你留着吧,我走了。


浩汉真的就走了,他没有平凡之路可走,他无路可走,在一无所有的戈壁里,和所有人,后会无期。


最后看到东极岛胡生目睹东极岛开出绚烂烟花的那一刻,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觉得这就像是《飞屋》里,最后那个房子落在老人设计的那个地方。虽然江河浩汉都已长逝,东极岛这个在浩汉眼中“多好的概念”还是成为旅游胜地。浩汉【振兴家乡的旅游业】之梦,终于成为现实。我想胡生必是代替浩汉看到了东极岛的繁荣,如此九泉之下,浩汉也可瞑目了罢。然而胡生,却只能在东极岛上,等江河浩汉,一个又一个三年。

看完几遍《后会无期》;听《平凡之路》《女儿情》《QSS》,真的,可以飙泪。

或许这真的是一部第一遍笑,第二遍笑不粗感到沉重,到第三遍泪目的电影吧。也或许这就是导演想要达到的效果。

对于普通青年,它就是一部喜剧;对于文艺青年,它就是一部文艺片;对于喜欢作死磕细节的2B青年,它就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公路片.

 3 ) 能整电影就别瞎整情怀

《后会无期》的海报是苍茫的世界,歌曲海报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电影场景是空旷萧条的世界,主题歌是萧条世界背后历经沧桑的80后所寻找的共鸣。《后会无期》里的男人们看不上儿女情长,他们的世界是星辰大海。他们在旅途中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然后时间划过他们苍老的皮肤,他们傲然前行,好像一个不惧一切的旅行者。
 说是这么说,出成书也挺有意境的,但拍成电影就是另外一个感觉。小说中可以将一切片段化的描述去“领会精神”,电影的片段化却只能造成结构松散;小说中只要有一个可以抓住的意识层面就足以展开自我的头脑风暴,电影的意识则潜藏在人物之中,他没有表现,那就是没有。你扒开眼皮往里看,除了眼白——还是没有。
  
  《后会无期》的电影弥漫着一种盲目的萧条,这种萧条不仅来自荒凉黯淡的自然,更在每个角色的身上得到延伸。我大概可以猜到这部电影想要描绘的概念,三个并肩前行的兄弟,最痴(可以理解为童真吧)的被遗留,被崇拜的继续前进——就像这人生一样,把纯真留在过去,带着一点张狂一点维稳一点茫然无措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追寻自己的目标。当然,这些是大致猜到的,因为电影表现的不过尔尔。
半途还加入了一条狗,承担了本片几乎所有“好萌哦”的融化观众镜头。在我看来完全是为了平衡电影中过度压抑阴沉的男性荷尔蒙味道,为俘虏女性观众而特别准备的。当然《后会无期》中也有女性角色,但她们几乎与男主角一样,面无表情苦大仇深嘴角抽动内心有戏,她们的出现是为了引出人生的情怀,比如大城市的寻梦、幼年信仰的变革、爱情的崩塌,但她们也几乎都只停留在原地,给男人以当头棒喝,然后“嗖”地一下消失。只有男人是有车的,他们一直前进,带着一张“使命感”的脸。但车这个载体消失,两个人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只能自己前行去迎接未知的旅程。车没有了,旅程也就基本结束了,温水煮青蛙的将就被现实终结,这电影改编下做个广告片也一样毫无违和感,精神世界就是这么的匮乏。
   《后会无期》作为一部公路片,若以旅程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的角度去看的话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只是盲目地前行,遇到一些人,听到一些大道理,还得装自己的逼。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内心的冲突从而何来?未来要去向何处?电影几乎都没做出解释,其对人物的关注程度还不如楼下晒暖的大妈见陌生人盘问的仔细。最后陈柏霖犀利哥变身文艺小青年,头发绑上了范儿也起来了,你说这是蜕变吗?那这个蜕变是从什么时候起的?我觉得这只是他个人性格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为他说他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后来他也确实开了车,找回了自己的妞,写了自己要写的故事。旅行本身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成为了一本书的大纲。就好像《后会无期》这部电影一样,它想给你讲情怀,其实就只是按图填空的“鸡汤梗”大集合而已。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之前韩寒写过的一个段子,说的好像是他的小说中有的人到后半段莫名其妙就消失了。有人说这是在说人生无常,有些人有些事只出现一下就难觅芳踪,他说不是啊只是写书的战线太长,写着写着作者就忘了。那个时候的韩寒还是有些张狂的,有人跟他说情怀他都自作幽默的加以调侃,如今到这个岁数的他倒是拾回了当初别人说的“人生无常”开始反复咀嚼,但是怎么说呢,有些道理不是遇见个人说了就能讲明白的。话说得再好听,讲不好,QQ签名而已。
  这就好比:当别人跟你谈论情怀时,你双耳不闻的沉浸在自己的青春之中;而当你抬起头想和人聊聊情怀时,却发现空有一肚子大道理却已经没有人愿意和你唠了。


PS.是不是只要评价不好就是没有看过电影?,就不能是看过并且做出最直接评价的结论吗?还是那句话,在整电影的时候别乱整情怀,故作深沉不比纸醉金迷好多少。

 4 ) 【我想多了】其实是《搏击俱乐部》的套路,一个怂逼精神分裂成仨怂逼

都别动,听我给你扯一扯。剧本其实是这样的。

浩瀚、江河、胡生其实是一个人。总的来说呢,是一个怂逼又分裂出了两个更怂的,一路向西,三归一,叫江河那个角色赢了,而且还利用自己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也可能是药停了,幻想出了个happy ending——苏米睡的和小猫似的。其实名片早就已经随着挡风玻璃一起被偷了,茫茫人海,上哪找去。

没分裂之前,这人是浩瀚,天生脑子有问题,在这么个小岛上,乡亲们分不清什么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自闭症……只要你脑子有问题,一律称为智障。所以在浩瀚的内心里,自己一直扮演着一个智障的角色,取名叫胡生。

浩瀚他爸养了个智障儿子,压力很大,于是在他10岁时离家出走,再没回来,浩瀚一直以为他爸死了。

浩瀚不是智障,是精神分裂症,也可能是幻想症,正常的时候多,而且人不安分,有理想有志气,只身出岛闯江湖,但是碰壁无数,心灰意冷,回到岛上,想找人一诉衷肠,但说话又没人听,完全找不到知音,也没人信他。这就是一开始他穿过人群好不容易拿到麦克风,但是断电息声,那根弦终于被憋断了!

没人说,就给自己说,对自己说不过瘾就写,要写就得有文化,于是浩瀚分裂出一个作为老师的自己,取名叫江河。


现在仨角色凑齐了,但是一个脑袋三个角色有斗争啊,于是商量出一个解决的办法:穿越国家的旅行,一路走,见识见识外边的世界,看看最终我们用哪个身份来面对世界,过接下来的人生。

是继续没运气没本事光奋斗不见结果的普通人浩瀚?
还是闷骚有文化偏执死板江河?
还是一辈子不出岛觉得家就是世界的胡生?

咱们上路吧。

浩瀚送江河,江河不回来了,但是浩瀚还是要回家的啊,他干嘛烧自己的房子?其实他俩就这一个房子,一个人嘛。胡生呢,智障不受待见,浩瀚把他安排在了旁边的小房子里,而且几乎没出过岛。离那么近,一个煤气罐爆炸都能波及到,明显是一家的房子嘛。

他们仨走之前,胡生用《东极岛》的调唱这一路的行程,江河说“闭嘴,”胡生就闭嘴了。细想想,这是自言自语呢。

第一个人,周沫。这个人和浩瀚从小一起长大,她知道浩瀚脑子有问题,但绝对不是弱智。俩人青梅竹马,不过成长残酷,各去未来——周沫知道浩瀚的好,但是以她的性格可不能陪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一辈子。所以最后分别时,怅然若失。

从片场出来,浩瀚和胡生在后面不近不远的跟着,他试图用江河的身份去和她说话,不过周沫连江河的名字都记不住,潜台词就是:你不是我熟悉的和我一起长大的那个人。于是换了衣服出来,镜头里只有浩瀚和周沫俩人,江河和胡生蹲在桥边,一人看篮,一人看花,其实没人,就是一篮一花,放在桥边而已。

见完周沫,虽然仍是离别,但有了个重要结果:浩瀚知道,在周沫心里,自己是个正常人,不是智障。有了这份信任,胡生这个角色——其实一直是浩瀚的心理阴影——被释放了,借着抽一根烟,消失了。

后来他们给胡生打电话,电话在车里响了,因为他没走,他只是消失了。

第二个人,苏米。旅店里的一场戏,浩瀚完全没和苏米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这段故事由江河来应付。苏米说:“这屋子里还有其他人?”不是因为那个动静,是因为他发现眼前这个家伙不正常,脑袋有问题!


但是苏米也同时发现,他是个善良人。这段文艺青年间的故事浩瀚是处理不了的,所以江河这个角色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这也是浩瀚一直梦寐以求的一段艳遇……所以江河逐渐占据了大脑的上风……


至于和苏米相处的整个段落,江河和浩瀚是怎么在镜头里出现的,建议大家再想想。我想不起来了,但苏米和浩瀚几乎没有对话是真的。

不过这段的结果是:苏米走了,江河结局不好。浩瀚又扳回一城……
苏米这一局,打了个平手。

说到这里,想强调一下,现在是一个人分裂出浩瀚和江河两个角色,他俩正在争斗,到底谁能赢,这个大脑和身体到底是谁的……继续看剧情。

第三个人,莺莺。在见莺莺之前,江河浩瀚夹卤蛋,这段戏的意思是:镜头里只有一碗面。一个人吃嘛。


请注意,在进台球厅前,江河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干啥去了?浩瀚还说了句好像是:“一会过来看好戏?”但是江河一直没出现。

因为,莺莺这个人和江河这个分裂出来的角色几乎没有关系,只有浩瀚能面对她,江河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和浩瀚争一下的机会。

可是,莺莺说出的真相彻底把浩瀚干蒙了。这段时间分裂症暂时消失,浩瀚独自一个身份面对世界,世界真他妈残酷啊。这里面提到他们写的信,说明浩瀚确实挺能写的,以至于能分裂出江河这么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来。


OK。莺莺爱的是能写字的浩瀚,能写字的浩瀚其实是江河。这一局浩瀚败了。

浩瀚败得很惨,甚至开始认同江河,还主动变成文艺青年给江河的小说写了个结尾……

多亏第四个人出现了。东莞仔阿吕!

出现之前,为了证明江河浩瀚本一体,许巍那首歌俩角色这调跑的一个套路,果然音乐是不会骗人的。

阿吕这个人的设定完全是江河的反面,处处刁难他,“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而阿吕的经历是浩瀚的梦想啊,看到有人就这么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享受着自己梦寐以求的自由,展示着自己理想生活的种种意义…浩瀚的自信逐渐回来了……

他完全信任阿吕,因为他看到了没本事实现的自己。江河也被阿吕的经历震撼了,但以他这个角色的性格,几乎不可能成为阿吕……于是,到此时,浩瀚似乎要扳回一局……

但是阿吕把他们的车偷了。阿吕早就看出了这个人脑子有问题,脑子有问题的人肯定好骗。注意,他们撒野尿时,阿吕对浩瀚说他能看出浩瀚是老师,却看不懂江河。这句话的意思:经过莺莺一役,浩瀚已经像江河了,而且阿吕也被这俩分身整的有点蒙圈。

但是阿吕果断把车偷了。浩瀚崩溃。江河完胜……接下来开始了两个角色的正面争斗……有人要问了,浩瀚连败莺莺阿吕两局,江河应该能赢得身体和大脑了啊。

别忘了,浩瀚是本尊啊,江河再牛逼,他也只是刚刚赢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已。因为浩瀚说:“车是我的!”

接下来就简单了,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两个分身势均力敌,在无边无际的戈壁上开始了自言自语的疯狂对决。什么温水煮青蛙青蛙跳出来盖上才是现实啊,什么这个那个的……

最后也没分出胜负。

但是不忘初心啊,初心就是要精神分裂三归一,分出胜负才能行,才能面对未来和世界啊。

多亏他们捡了条狗。狗选了江河。不过也不全是狗选的,那个卫星掉下来了,阿吕的豪言壮语,浩瀚所信任的那些东西,也都掉下来了。

江河赢了。分裂出来的角色,干掉了本尊。

于是他肆无忌惮的幻想出了苏米睡的像小猫一样。而胡生和浩瀚,再也不见,后会无期。


(纯属扯淡,要是因为这篇,你又跑到影院看一遍……韩导,我只能帮到你这里了。)



---------------------

一觉醒来,请把“精神分裂”自动替换为“多重人格”。我没得过这个病,所以也不是很懂……

又睡了一觉,那不是蹲坑腿麻了,那是踹窗户伤到脚了。

再睡一觉。这篇好像在微博上火了……原发地豆瓣好冷清……微博要是能署上个名该多好啊……

---------------------

睡醒一觉,看到好些疑问,有疑问应该的,毕竟我在扯淡。但是我都写这么多了,还是一条道走到黑,拼命圆一下。

1.拍立得。这个说不服我,因为照片上没脸。我也说不服你,毕竟照片里有仨人。

2.旅馆阿姨说:“你们三个大男人……”一进旅馆,阿姨一下就叫出了江河的名字,江河提前预定的。预定时肯定说了是三个人。而且阿姨要是真面对仨人,能一下就知道哪个是江河吗?

3.大锤:“别看我胖,一个人打你两个没问题。”这句话可以理解成:“一个人打两个你没问题……”

---------------------

睡了一个周末。
大家都看过电影了,这篇影评也该放了,颠覆一下,韩导干的漂亮。
可惜啊可惜,署了个别人的名字。

又看了一遍,其实很多漏洞,不过又找到新的证据。不说也罢,稍微改改,剪剪,应该能脱出个新片子。唉~枉我一生放纵不羁买正版书啊,结果连个署名都……

算是同人吧。

 5 ) 韩寒你慢慢来

     中国电影艺术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再也难看到《红高粱》《黄土地》《小武》那样的导演处女作,沉重的东西已经被商品经济所消解,同样美的镜头背后,导演想表达的东西越来越浅显,因为浅显,所以易懂。几乎所有的新晋导演,拍出来的东西,哪怕包装一个多么沉重的外壳,骨子里头,仍然只是一张画皮。
       最好的电影像是一把刀子,噗地一声扎进你胸口,你都来不及疼,泪水就像合着血一样淌出来,无法自控,嗯,我说的是《百万美元宝贝》。合格的电影则像一个纹身作品,排针在皮肤上滋滋滋地一路打下去,也有血水会渗出来,但终究难有直入人心的力度。像是近几年的《致青春》《那些年》《同桌的你》。
       我是不喜欢韩寒去拍电影这个主意的,就像我以前不喜欢周杰伦拍电影一样。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情,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何况韩寒干好了两件,写书和赛车,何必再去分心干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呢?但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即便不喜欢他们半路去客串导演,但如果他们表现得足够有诚意,我还是能够表现出一个粉丝的基本素质。就像我能感觉到周杰伦拍电影很用力,我也能感觉到韩寒这次并不是玩票。
       拍电影只有两种动机,一种是冲着钱去的;一种是满足情怀。要说谁不想赚钱,那是扯淡。但钱是不是唯一目的,到电影院一看,还是能看得一清二楚。电影说的东西是不是人话,是不是导演想说的话,又或者是纯粹不经大脑,怎么糊弄怎么来,还是有区别的。
       说实话,《后会无期》开始时那几分钟的独白,真让我傻了眼。但还好独白之后,故事走上正途,那种违和感也就慢慢消失了。电影用独白开端是中国电影最喜欢的方式,特别的傻,特别的二,也特别的简单。我宁愿理解为韩导刚坐上导演椅,不知道怎么迈出第一步,所以就循规蹈矩的选了一个最简单的方式起了这个头。
       5分钟的时间,我就能感觉出,这是一部接地气的片子,或许是因为这部电影一直都在关注土地?像是农村大姑娘扎麻花辫子一样,韩寒用一种灰色而其貌不扬的色调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础,那是黑油油浓密的长发;然后以用合理而又不容置疑的荒诞编织情节,那是花色怪异的头绳;最后又用低调而又不违和的幽默点缀其间,那是扎好辫子后插上的山花。
       当然,辫子只是辫子,再漂亮也不会扎人,到最后韩导都没有给观众设置一个泪点,100多分钟过去了,故事娓娓道来,情感缓慢铺垫,按人情世故说,导演应该给观众一个发泄口,把堵了半天的东西吐出来。但这部电影没有,它就是淡淡地开始,然后淡淡地结束。
        这里头有几个故事,远远谈不上是刻骨铭心,无非是背井又离乡、他乡遇故人、恨不能重逢、人生观崩塌、好心造恶报。。。。。。短短的一部电影,韩寒竟然把生活旅途中几乎所有的遭遇都放进去了,而且无缝对接,不事雕琢,单凭这点就不太容易。更难得是他对节奏始终如一的把控,就是一个字儿,“稳”,看起来永远不慌不忙,上一部让我有这种感受的电影是《魔戒》三部曲。当然,《后会无期》跟《魔戒》比,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但有这样不紧不慢的劲头儿,还真让人舒坦。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谈完基调和节奏,就只能说演员了。可以说,《后会无期》是我最近几年看过的最精彩的一次中国演员的集体表演。当然,如果你要说《归来》里陈道明和巩俐飙戏,那是决战紫禁之巅,比不了。但这部戏里冯绍峰、陈柏霖、钟汉良、王珞丹、袁泉、陈乔恩,哪怕是客串的贾樟柯,都迸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在电影整体基调的背景下,恰如其分,而又光芒四射。特别是王珞丹和袁泉,两个角色的讨巧程度让我相当少见,上一部我同时喜欢两个以上女角色的电影还是《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里的小昭、赵敏和周芷若。
        稀里哗啦说了这么多好话,搞得我像是收了钱。我来说点没收钱的吧。
       所以最终该怎么给《后会无期》定一个位呢?跟早期的张艺谋和陈凯歌比,简直是不堪一击,远不及娄烨、贾樟柯的力度,但跟王小帅、张元比,我觉得仅仅是功底差一点,气质上却不弱。在这个快节奏、滥情的电影市场上,《后会无期》是一个异类,所以韩寒才有底气说:这不是一部迎合市场的片子,它具备所有反市场化的元素。但我觉得,终究这只是一句大话,这部电影跟今年在柏林一炮走红的《白日焰火》一样,顶着文艺片的帽子,其实却也想要兼顾票房。
        最后我想说一句,以韩寒的阅历和生活感悟,这部片子其实已经把想说的话说的差不多了。下一部电影,会很难。他的积累还远远不够,但又想在电影里寄托情怀、自说自话,像侯孝贤、杨德昌那样的华人导演,韩寒估计一辈子只能跟在屁股后面跑。嗯,如果要量化一下的话,韩寒和侯孝贤之间的距离,有一百多个郭敬明。
 
End


微信公众号:x-ceanido(小心和小欣)

 6 ) 死去一点点

死去一点点

我看《后会无期》之前,人家跟我说这是一部文艺片,你要是去看,最好还是补补文艺青年的课,别丢人才好。后来我看了预告片,确实挺文艺的,在这一点上韩寒很诚实。他没把飙车、打人、跳窗户、摔门等一系列快速剪辑跟火箭升空炸成千万片的大场面一混合,给你看一个唬人的预告片。平心而论,看完那个预告片,我还真挺不想看的,因为我距离文艺太远了,我跟朋友聊电影,他们都说我是烂片王。

现在该说说电影本身的事。有关这片子的格调、笑点、语言、风格,专业人士已经谈了太多,他们在点映那天半夜就写好了。我从观众的角度说说。专业人士们都说,这是一部公路片。公路片我也看过一些,公路小说也读过几部,按那个标准,《后会无期》不太算得上公路片,不是发生在公路上就叫公路片。那么说的话《泰囧》也是公路片。这是定性的问题。定量的问题是,这片子的节奏很好,他从一个奇怪的开头,一直用执拗却又不让人难受的节奏讲着一个一个的事件(确实称不上故事)。如果这是一篇小说,我发誓我会花钱买一本正版,好好读一遍,再写一篇书评,我写书评比写影评有底气多了。这是题外话,还是说节奏的事。好的节奏——不谈理论——就是让观众能舒舒服服地看下去,既不想玩手机,也不会憋得膀胱炸裂。从这个节奏的角度来看,它又挺像是公路片。它把发生在路上的事一个一个地扔出来给你看,这些事情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你被它们牵引着,一路走向结尾,不累,也不高潮。与传统意义上的公路片不同,结尾,主角并没有发生一个华丽转身。但是有别的东西华丽转身了,看了就知道了。

说到那个奇怪的开头,它的奇怪之处主要在于这个叙述者的身份。这个人用超级奇怪的腔调念了几句台词之后,又用长得违背常识的时间去抽了根烟,然后就消失了。当然,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从东极岛出发,烧房子开始,主角们就在进行着一项一项不太严肃的告别。他们要进行一段告别旧岁月的漫长旅行,旅行中会遇见什么,失去什么,谁也不知道,所以必须做好随时告别的准备。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很自然地就接受了),后面一次一次的告别就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和难受了。人们出现,又消失,没有反转,没有包袱,当你看到后来,你已经被训练成一个接受告别的高手,完全不期待什么旧人物的出现了。你觉得进行了一次漫长而平淡的旅行,虽然鸡也嫖了,架也打了,车也飚了,火箭也看了,但心里无比平静,好像能面对一切。

这种感觉挺好,我只经历过一次。很多年前我家养了一只猫,后来它老得不行,我们的居住环境又有些变动,就把它送去了农村。后来这猫不知所终了,但我从来没为它伤心过。因为它用一种很平淡的方式消失了,看着它走的时候,我觉得它整个身体变小了一些,好像死了一部分。雷蒙钱德勒有句话,现在已经简直变成了鸡汤,因为它是被村上春树引用后又被林少华翻译了才传开的;林少华的翻译有些怪味儿,但传染性很强,话是这么说的:

“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

现在关于鸡汤的争议很多。有人说韩寒剪的预告片就是鸡汤合集,接着又有人看完正片说,每一句都有出处,婉转自然,耐人寻味。我个人极端讨厌鸡汤,看见鸡汤就想脱裤子撒尿,所以我依然觉得这些东西太生硬了,《后会无期》完全不需要什么鸡汤和语录。当然,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我不是目标受众,而目标受众吃这一套。韩寒跟这个世界谈了一场,结果就是他像过去那个自己做了个平淡的告别,然后转过身来说:后退,我要开始赚钱惹。

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他写鸡汤,我说的都是好话,我特别赞同他赚钱。这里要扯几句《一个》的事。《一个》做得实在太好了,从产品到模式都无比清晰,且赚钱,可惜一干屌丝互联网媒体根本看不懂,还批评上面有广告。我觉得韩寒用一种有情怀的方式赚钱酷极了,虽然并不明智,因为情怀和赚钱是两个极端的东西,混在一起容易搞成罗永浩。在这一点上,《一个》处理得棒极了,简直可以写进教科书,但《后会无期》就有点搞混了。看点映那天晚上吃饭时遇见了罗永浩,他行色匆匆,皱着个眉头,看起来心情不怎么样,都是情怀惹的祸。

说完了节奏和情怀之后,也得说两句技术层面的东西,不然不能称其为影评。就像你在二十一世纪拍了一部电影,里面却没有长镜头,你就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一样。韩寒很机智,一上来就给了个长镜头,虽然看起来没什么难度,但并不突兀。这年头,不拍个长镜头显得土鳖,拍了一个不需要复杂调度的长镜头又显得装逼失败,韩寒处理得还不错,只是还可以玩得再酷炫一点。《后会无期》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再酷炫一些,包括它的镜头切换,笑点,故事的交代方式等等,说多了就要被人说“you can you up”了,不说了。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在这些地方的浅尝辄止,正是韩寒的克制和情怀的表现。这话让他听见,非吐了不可,幸亏他不认识我。

技术上讲,演员选得不错,可是有个问题:普通话太差了。专业人士自然有另一种看法,但是从观众角度讲,唯一会讲人话的就是王珞丹。钟汉良的台词简直惨惨惨。陈柏霖简直惨惨惨惨惨。袁泉简直惨惨惨惨惨惨惨惨忄。袁泉这个角色,说起来应该很重要,但编剧上太想飚金句,表演上装逼失败,实在应当剔除。除她之外,整个片子我并没有什么意见,不信你仔细看看,我看起来吐了很多槽,实际上并没有。我说的都是好话。

现在我们知道,韩寒写小说圆转自如,但是拍电影还差点,很多地方能够感觉到他自己也不满意,但放弃了治疗,留下了一个个留着多余、删了接不上的小粉刺,例如浩汉上台发表演讲的那一段。再比方说那条狗。萌虽然萌,但这毕竟不是荒诞喜剧,你不能在逻辑上完全放弃治疗,在祖国西部边陲扔出一只野生的阿拉斯加。点映结束后,韩寒亲自出来解释了这件事,说原本用了金毛,后来发现金毛在沙漠里看不见。诚哉斯言。但是金毛也不合适啊!我读书少,你别想蒙我。

看完之后我跟朋友吃饭,朋友们聊到那条狗的作用。因为他们都是电影圈的,且又高又壮,我不敢惹他们,没有说话,结果吃多了。我想说的是,正如写小说时往往没有“中心思想”,但客观上却传递了作者的三观一样,电影里的很多东西,导演也不一定有很强的目的性,但客观上能起到我来组成头部的作用。马达是一个旅伴,也是浩汉在这段旅程里经历的诸多告别之一。“狗只能活十几年,”江河老师说道。浩汉转过身,看了看狗,大概也觉得它死去了一点点,但这样告别不觉得伤感,比看着你珍爱的东西在你眼前死了强。所以他告别了家乡,告别了死去的父亲和有关他死去的真相,告别了海市蜃楼里的姑娘,告别了兄弟,告别了朋友,告别了路人,告别了车,告别了狗,也告别了自己。他一点点死去,正如温水煮青蛙,青蛙又不是傻逼,当然知道会死了。

还得扯两句别的。一件事是说,这片子的音乐很好玩,每一首都用得恰到好处。我们知道,翻译英文歌词是一件特别锉逼的事情,但当江河老师往面包上抹着屎一样的东西,一句一句地跟着铃声念出中文歌词的时候,我还真有点震惊,我从没见过有人这么干,更别提处理得如此自然了。另一件事是说,韩寒身为一个车手,却不会拍车,这太遗憾了。还是那句话,情怀和赚钱这两件事搞在一起,容易搞成罗永浩,你接了Polo,就得给人家拍牛逼,你又想要情怀,就会拍成一个奔跑的罗永浩。你看保罗哈吉斯,他的哪部片子都不是讲赛车的,但看完之后我们都会心情澎湃地去百度:卧槽这是什么车?太屌了等我长大了我也要买一辆!这才叫拍车。如果拍不成这样,一开始就不应该选择一辆白车,它跟Camel提供的服装太违和了,更别提阿拉斯加了。乱套!

还有最后一件屁事我马上就说完了。这件事是说,如果我是韩寒,我就不在片尾字幕上打那个航拍组的名字,还不给他们钱。他妈的,拍成这个抖抖抖的样子,老子凭什么要给你们钱?写到此处,我开始思考到底是如实打个三星还是跪下打个五星。后来一想,韩寒又不给我钱。有钱给那个逗比航拍组还不如给我呢。

 短评

导演处女作自动加1星。其他的,没啥可说了……可以用钱和资源做到它们所能做到的极限,但极限之外,就是真正的「电影」所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了。但很可惜,最近两三年的中国电影里,别说极限了,连底线能够到的都不多。

5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段子一半俗烂一半搞笑,最不喜欢钟汉良那场,还好在影片多次近乎开始灌输鸡汤时,都冷幽默处理掉了。狗的寿命至少比情谊要长,盖上锅盖才是现实,所以来用力的告个别,后会无期。3星半

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被老男孩、小3时代、81号们恶心完后,你会被这片逗乐,即使当个段子手,韩少也花了心思,我认为这是导演应有的追求和态度,而前面几个渣片连台词都不说人话。超出预期的好看,所以四星。

11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卫星围着地球转,没观过世界也会有世界观。骚年自以为对于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韩寒闭嘴。

14分钟前
  • 小熊QQ
  • 较差

我就想让曾经喜欢过十年的人多赚点钱。

16分钟前
  • 琦殿
  • 推荐

结尾男主说他们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八十集电视剧,我在想这肯定是世界上最无聊的电视剧了

21分钟前
  • 张小强
  • 还行

我觉得韩寒有真诚,有热血,有讽刺,有独立,有向往,有理想化,有无厘头,有壮举,有可爱,有沉默,有爆发,有黑色幽默,有无能为力,有玩世不恭,有悲观宿命,有沉沦,有升华,当然也有自我局限,本人小学生一枚,初中没毕业,初一时曾是小四的脑残粉。

24分钟前
  • 暗愫
  • 力荐

对于《后会无期》和《小时代》的比较,我觉得我宁愿吃一个没有馅的馍,也不想吃一坨很精美的翔。

29分钟前
  • 杜希萌
  • 推荐

和朋友们去了内部首映,第一时间看到了处女座导演的处女作。年少时爱过的男神们都老了,并且老出了不同的风采。印象最深的台词有两句:“我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 以及“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32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大体还是个文艺片的感觉,其实从美术风格也能看出来,有点过来人的伤感,关于文艺青年沧桑的心 。讲友情,讲梦想,讲各种人生感悟,偶尔再来点冷幽默,基本就是韩寒平时呈现给大家的样子。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烂。遗憾与不足也有不少,频繁的段子破坏了氛围。于是,看过也就看过了。作为处女作,三星吧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文艺青年的人在囧途,笑点挺多,冯绍峰真是帅的一比。。以前觉得他就会演各种和杨幂配对的烂片,这次彻底路人转粉了,要表达的东西很多,需要多看几次才能消化掉,演员阵容真是赞,各种插曲也是赞。。

38分钟前
  • 钮祜禄·真烦
  • 推荐

韩寒的镜头语言还是弱了点,唯一觉得还算不错的一个地方(冯转过脸,只留耳朵在黄金分割,表示不想听)。每个演员大多展现了自己应有的水准,大锤表现不佳,袁泉感觉最好,陈乔恩也不错。航拍抖的一B,视角还算不错。看完觉得有点短。最后,请弱智们不要再在影院里大喊这条哈士奇好可爱了谢谢!

43分钟前
  • 未卜
  • 推荐

注定两极化的片子,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没主线、没剧情,全片完全是靠大道理和段子堆积起来的;喜欢的人会感觉看了四篇韩寒写的小短篇,意犹未尽。没想到影片从头到尾充满了韩式幽默,小林武史监督的音乐也好听。最喜欢袁泉的段落,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47分钟前
  • 曾海绵🌈
  • 推荐

奇怪的是上海人韩寒在拍小城情怀,而小城来的郭敬明却处处显露对(幻境)上海的痴迷。

48分钟前
  • 仲曰
  • 推荐

“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 文艺剧情片却一直在笑,最后笑哭…我们不断在赶路,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最后能留下一个人,珍藏一件事…就够了。“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5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三星半,故事完整性略有欠缺,段子倒是不少,整体感不强,不过第一部算是不错了

56分钟前
  • 麻油叶
  • 还行

我喜欢这里的人物那种没有结局的结局,人生不到死,哪会有结局。

58分钟前
  • 卡卡小姐
  • 力荐

韩式幽默+韩式叙事,动人又轻松

59分钟前
  • daisy
  • 力荐

作为公路片,不要说《杯酒人生》《破碎之花》这样的国外佳作了,比之宁浩的公路片都还有很大差距。最大问题是故事的松散,随意,缺乏逻辑性和内在张力。人物,情怀,境界都浮在表面,全靠段子式的金句和刻意设计的幽默保持吸引力。不差,也无甚特别。

1小时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还行

有点情怀,但还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基本还是段子集。韩寒的自恋要比郭敬明的高级些,姿态也摆得更加好看,不过扁平度其实都差不多,都是罐头鸡汤,味精放多少的差异。

1小时前
  • 艾小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