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龙潭之战

动作片澳大利亚2019

主演: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丹尼尔·韦伯

导演:科里夫·斯丹德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2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3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4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5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6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3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4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5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6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7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8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9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04:21

详细剧情

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血战钢锯岭])、丹尼尔·韦伯(《惩罚者》)将主演越南战争题材电影[危险逼近](Danger Close,暂译),影片由科里夫·斯丹德斯([红犬历险记])执导。故事背景设定在1966年的越南南部,讲述在瓢泼大雨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士兵与2500名越南士兵僵持。影片将于本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开拍。

 长篇影评

 1 ) 自成一派的战争片

我挺喜欢这片子的。

大土澳拍的战争片,自成一派,虽然表演和技术上不如美的那么成熟,但也不象美的那么越来越趋向流水线化。

叙事非常难得地采用了平视角——真的挺平,这一点完全不象很多战争大片。它完全不在意这场战争谁对谁错,也绝不浪费时间反思战争的残酷,打了就是打了,死了就是死了,不澎湃,不壮烈,不悲伤,不遗憾,最后你会听见那些点名时不再喊到的年轻人,并不悲哀的吉他曲,看见照片上凝固的真人的笑容,绝大多数要比演员更英俊。

大土澳有仇必报,大土澳很少悲伤,大土澳并不介意注明“双方都宣称战胜”,相对于四处打胜仗却偏要谴责啊反思啊的美的,大土澳有种好了伤疤就不再喊痛的别样的好汉气派。

这部影片献给在龙潭战役奋战而死的所有人——1966.8.18。

 2 ) 看看澳军60年代的合成营

澳军师承美军,到一个地方,都是先建基地,然后以基地为核心开展作战,兵力部署以合成方式,生活条件好,士兵训练有素,兵种合成程度高,但战术保守。

基地建设:采用帐篷和零时工事,能保证电力,食物,医疗等保障,基地主要采用卡车和直升机进行补给。

兵力配置:这个基地是一个合成营规模,下设营部,2个步兵连,1个装甲连,1个炮兵连,;1个直升机运输小队,外加工兵,后勤等约2个连,共计500余人。

营部:由一名上校和若干参谋人员,有通讯指挥系统,主要采用无线电方式。

步兵连:每连下设1个连部,由一名少校负责指挥,3个步兵排,每排大约30人,每排配置一台无线电,火力配置不算高,有机枪,但没有榴弹炮和火箭筒(对炮兵连和空军很信任)。每连大约100人。

装甲连:下设6辆装甲车,装甲车有一挺重机枪,没有机炮。

炮兵连:有6门榴弹炮,部署在营部,射程能够覆盖该基地的活动范围,为步兵随时提供火力支持(步炮协同能力强)

直升机小队:下设2架直升机,负责运输,伤病运输等任务,直升机有一门机枪自卫。

工兵后勤:200人

 3 ) 去特么的“自由世界的战士”

看罢电影,看看豆瓣,只见首页的评论区有这样一条短评:“……总体观感不错,可能比中途岛还略好一点。向自由世界的战士们致敬! 另外短评区也真实反映了当前豆瓣评分已经沦为意识形态挂帅的秀场”。

看到以上短评就笑了,还特么的“自由世界的战士”,还特么向澳军致敬?!你了解越南战争吗?你看过几部战争片?你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别跟我说电影别扯郑智,电影不扯郑智还拍来干嘛?难听的话我就不骂了,会有人帮我骂的。可见,如果豆瓣评分没有带上意识形态,这些西方电影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会给中国人带来多大的影响和伤害。澳军乃至澳大利亚向来把自己归为西方代表“猪油、皿煮、正义”的一员,向来是英美的跟屁虫,说难听点就是走狗。别说以前了,近几年的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哪次没有辣鸡澳军的身影?而你等青年,竟然将澳军称赞为“自由世界的战士”,真是可喜可贺。

本人浸淫战争片多年,看过的战争片绝对不比在座各位看的少。此片从战争场面、剧情推进方面来看,确实能给个及格分,但意识形态注定了我们无法给此片高分。导演也深知自己没水平刻画北越军队的真实战斗力,所以把北越军队描绘成只会“万岁冲锋”的傻瓜之余,用了多处镜头描绘了澳军士兵“惨遭”击中的飙血细节,以此来给全世界的观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感。

另外,在最后那次防御战上,有这样一个镜头:澳军已经陷入绝境,军官哈利沾上血丝的脸庞眼神坚毅,只见他拿着手枪毅然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北越士兵……倘若你是一名极为细心的战争片爱好者,你可以明白这其实是在“致敬”《拯救大兵瑞恩》的场景。然而这就尴尬了,拯救大兵无疑是一战反法西斯正义战争,但你澳军跟着“联军”打的仗却绝对无法称为一场正义战争。这样的致敬,看起来平和光鲜,但在意识形态的另一面,其实只会给自己招黑。

如图所示,多么熟悉的场景!

 4 ) 危机时刻

2022.03.10

原来越南战争不是美国一家打越共,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澳新联军,这个土澳哪哪都有他,朝鲜战争有他,越南战争还有他,到现在还跟着美国瞎搀和中国的事,记住澳大利亚这个祖上都是罪犯的国家。

直升机送两个新兵蛋子到来开始,直到中士开车把他们接到营地,那段音乐真给力,伴随着两个新兵一路小跑,节奏感超强。

D连指挥官史密斯·哈利少校在马来半岛打过共军和游击队,是个实战经验丰富的军官。不过少校有两个短板,生活上的短板,从二等兵拉吉进帐篷就开始用筷子鼓捣那碗面条,咋都送不到嘴里去,最后直接用手捞着吃了个痛快,连汤都喝了。人际关系上的短板,对士兵按突击队的标准严格,二等兵拉吉,开枪走火,企图蒙混过关。被少校直接戳穿,严厉训斥,毫不留情。少校在官场上更是个白丁,不善交际,办事不圆滑。对上司不满,不喜欢汤森上校,另外不想做一群新兵蛋子的奶妈,越级上告,实话实说,申请调离,结果被准将训斥一顿。

士兵要上前线,明星来助阵,最能鼓舞人心,能让自己心仪的女明星亲一口,是一个超有动力的事。谁知演唱会开到一半,前方战事告急,明星们吓的爬上直升机,看着远处炮火连天的滚滚浓烟溜之大吉了。

B连在龙潭没有搜索到敌人,D连接替B连继续搜索,也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结果让他们遇上了,还是敌军的大部队,于是D连经历了一场地狱般血与火的考验,夏普中尉的11排首当其冲。就在上校和一群士兵在基地兴高采烈的观看明星演唱会的时候,D连11排的士兵们在一个橡胶园和大股的敌军遭遇了,超强火力打的他们抬不起头来。关键时刻炮兵开火了,指哪打哪,膀大腰圆的澳军炮兵非常给力,压制了敌军的冲锋。

初期判断有误,10排接敌后也发现不对劲,敌人越打越多,根本就不是一个排的规模,夏普中尉很快就挂了。敌军第二波冲锋很快来袭,有一个营大约七八百人,前方请求装甲车支援和美军空中支援,美军飞机来了,地面的烟雾弹却哑火了,少校只好引导空中的美军飞行员把炸弹盲投到一个炸不着自己人的地方,希望能够吓跑敌军。

敌军又一波冲锋开始了,11排已经弹药殆尽,中士请求“向我开炮”,一顿炮击后,少校呼叫11排,步话机里一片寂静,11排没有了。这时天空下起了大雨,仿佛在为英雄们默哀流泪。

在敌方情况不明的情况下,不易轻易调动有限兵力增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牺牲局部,保存有生力量按兵不动,防止敌人用调虎离山之计,最终进攻基地。因此基地给D连的作战命令更改为马上返回基地。

此刻是考验一个前线指挥官能力和水平的时候了,少校拒绝了返回基地的新命令,他要和11排共存亡,抗命决定找到11排,抢救生还者。澳军里时不时的闪现出个人英雄主义的光辉色彩,又一个抗命的人是直升机指挥官自愿冒着枪林弹雨和瓢泼大雨给前线送弹药,直升机及时送来急需的弹药和补给,使D连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找到11排的消息传到基地,让所有人为之一振,汤森上校一反常态的要求准将准许派装甲运兵车去接D连,准将借口保护基地而不意,上校坚持“史密斯少校能挺得住,装甲运兵车又能瓦解敌军攻势,我就能跟敌军背水一战保住基地”,准将只好应允。不知道的还以为D连的英勇行为感染了上校,其实他是在为自己留后路。

前方战事紧,后方内耗忙,此时准将和上校两个高阶军官的官场争斗达到高潮,准将摆明要“秋后算帐”,让上校背锅,上校绞尽脑汁拼命想甩锅。

上校借口去视察基地防务,离开准将视线后,命令装甲运兵车回来接他,又命令装甲运兵车队停止前进等他,前线军情紧急,D连危在旦夕,这一连串的命令等于置危在旦夕的D连于死地,也彻底暴露了他派装甲运兵车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关心D连死活,纯粹为了作秀的真实目的。

好在装甲运兵车指挥员没有完全听他的,继续驰援D连,就在D连弹尽,准备肉搏的最后关头,装甲运兵车到了,击退敌军,D连得救了。危机时刻,患难与共,兄弟携手,共渡难关。

 5 ) 平铺直述式的战争还原

平铺直述式的战争场面还原,个体在战争中是多么微不足道,战火面前唯有战友情值得信任。

平铺直述式的战争场面还原,个体在战争中是多么微不足道,战火面前唯有战友情值得信任。

平铺直述式的战争场面还原,个体在战争中是多么微不足道,战火面前唯有战友情值得信任。

冲锋的战士才是战场的灵魂,久经沙场的将军往往最怕死。

枪是政治的工具,枪本身并无对错。军人也是如此。

 6 ) 很二

3星纯粹给感观娱乐,这可是北越兵,狡猾得像山猫一样的部队。据老山部队战士回忆,越南兵是很惜命很狡猾的,他们不是鬼子,不是敢死队,更不是乱跑的丧尸给你扫射,你以为这是太平洋岛战吗?军官一喊上刺刀冲人头……全是此片导演对东方战争的印象流。他对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士兵倒是很了解,抽烟打牌喝酒赌博样样精通。导演完全搞不懂战争的本意,极其顽固的白人思维。

 短评

必须评论一下 大家记得关注那个吹小号的士兵是我男朋友扮演的 😂

5分钟前
  • 一颗西域葡萄干
  • 还行

谁拍谁有理,反战先放弃…

6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还行

1、此非义战2、AK打脑门儿,天灵盖就全掀飞了,不会只有一个洞

9分钟前
  • rockyfang
  • 很差

主要是看战例~反战什么的不太感兴趣。只关注战术层面的内容,配上地图看应该会更有收获。

13分钟前
  • ОИЯИ
  • 推荐

炮打得还是蛮有感觉的,人物塑造较差,战争场面一般,战役进程交代不足。三星半。

14分钟前
  • 无趣
  • 推荐

看过前些年那部纪录片,再看这部电影,感觉拍的很不错,基本还原了战斗。

16分钟前
  • 原教旨托利党人
  • 力荐

都什么年代了,拍战争片还是无视枪械的真实火力。AK打脑门居然就一个洞,炮弹两米完爆炸居然只把人打个前空翻……

21分钟前
  • 陈赖汉
  • 还行

第一次看澳洲拍的越战电影,很用心。喜欢。

24分钟前
  • 盛希音
  • 推荐

拍得很用心的遭遇战实例;人物刻画比较单薄;某些意识形态的影评很可笑,祖国的几个岛不还在猴子手里拽着呢;反思国产课本经典案例之实力堵抢眼就魔幻了,7.62足以让人肝肠寸断,12.7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27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还行

1966年8月18日,澳新军团三角洲连队(delta company)108名士兵击退了北越军队2000多人的轮番进攻,18名澳大利亚士兵(都是20来岁的小伙子)和245名北越士兵丧生。

29分钟前
  • 落地麦子
  • 还行

下的版本字幕极其辣鸡,D连Delta Company翻译成三角洲部队,醉了,更醉人的是评论里还有人跟着“三角洲部队”的。。。短发Luke扮演的主角之一Sgt Bob Buick是11排的platoon sergeant,电影里看着倒像连军士长,跟连长关系很近,连长超级眼熟,后面发现是维京的主演和魔兽里的洛萨,然而长胖了。战场场面看着像二战美军在太平洋岛屿打日军(北越军像喊着banzai自杀性冲锋的Japs),并不清楚真实战役是否如此,倒是Aussie小兵群像还行。Luke现在越来越老兵形象了,丝毫不再软妹感了,钢锯岭里的Smitty已晋升排军士长,再一部war drama是不是可以commissioned officer了。。。

31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Danger Close翻译成“危机”,真是离题万里,应该是“向我开炮”,这场澳军防御战全靠火炮帮忙。

36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血战钢锯岭》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澳洲战争片制作,稳定发挥无甚惊喜,但看好来年本土学院奖可以斩下多个技术奖。龙潭一役难在地形复杂和天气多变,敌众我寡的局面也因此受限了除去步兵之外其他的战斗方案;电影很好地完成了重现历史的任务。【Trivia:2016年战争50周年时候的Anzac Day,对于老兵前往故址参观,曾引起了两国外交关系的紧张,也有诸多限制,依然是双方之间的敏感议题】

40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印度片的水准....

44分钟前
  • 北极光
  • 较差

澳大利亚版向我开炮

49分钟前
  • Alpha
  • 还行

基本合格的描述了人民军一个主力团加一个越共游击营在Long Tan西北方向的三层树冠地区伏击澳军的经典战例。澳军的遭遇与打了雅尔多瓦战斗的爱尔兰共和国陆军类似,不过人民军要比冲伯的雇佣军更会打仗。

50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義務兵表現了不亞於常規士兵的勇氣和戰鬥能力, 尤其是他們和對手相比既沒有地形熟悉和戰鬥經驗優勢. 下士鮑比戰後造訪越南戰地遇到當年的老對手時, 舊查理軍官幹部自己笑著親口承認他個人認為澳洲人打贏了龍潭一仗.最後一位戰死的保羅至今仍舊為老家庫拉鎮鄉親所紀念,庫拉鎮本身就有對龍潭戰役做了相關緬懷紀念的舉動:18顆樹被種植以代表每位失去性命的澳洲大兵.

51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美国是英雄,越南是蝗虫,结果人海战术吊打多国联军。乒乒乓乓打到最后,导演一拍脑门儿:忘了反战,赶紧补在最后~~~~~~~~~拜拜导演好好学习钢锯岭吧!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战争戏调度差且单一,而且明显看的出成本不够,看完即忘的平庸片。

57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战争戏还算密集,但场景单一看到最后也有些疲劳了,以至于后半段看戏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哪几个演员演过钢锯岭。

60分钟前
  • 国产凌凌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