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剧情片中国台湾,日本2000

主演:吴念真  李凯莉  金燕玲  张洋洋  萧淑慎  尾形一成  陈希圣  林孟瑾  陈以文  柯宇纶  张育邦  柯素云  唐如韫  徐淑媛  曾心怡  陶传正  

导演:杨德昌

播放地址

 剧照

一一 剧照 NO.1一一 剧照 NO.2一一 剧照 NO.3一一 剧照 NO.4一一 剧照 NO.5一一 剧照 NO.6一一 剧照 NO.13一一 剧照 NO.14一一 剧照 NO.15一一 剧照 NO.16一一 剧照 NO.17一一 剧照 NO.18一一 剧照 NO.19一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5 20:21

详细剧情

NJ(吴念真)是个很有原则的生意人,同妻子敏敏(金燕玲)、女儿婷婷(李凯莉)、儿子洋洋(张杨洋)以及外婆住在台北某所普通公寓里。小舅子的一场麻烦婚礼过后,因为外婆突然中风昏迷,他迎来更加混乱的日子。  敏敏公司、家里两头跑,时常感觉自己要被耗空;婷婷一直为外婆的中风内疚,恋爱谈到中途发现自己不过是替代品;NJ更是麻烦重重,公司面临破产,他又不愿放下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自尊。一家人里,似乎只有洋洋没有烦恼,他平静地用照相机拍着各种人的背面,帮他们长出另一双眼睛,然而,洋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更深的悲凉。

 长篇影评

 1 ) 《一一》道来

  只是一百七十三分钟而已,可是在片尾淡淡的曲子和缓缓的字幕慢慢流淌的时候,我却好像什么样的生活,都在这三个小时里过完了。   这是四年前的电影,非常柔软。但是如果我那时候便看了,注定是看不懂的。而现在,我吃惊而悲伤地看到很多自己在里面。这种感觉,像极了阿弟看到外甥洋洋为他的后脑勺拍的照片一样——“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看”。                一、阻滞   简南俊在家中翻了半天,突然问自己:“咦,我回来究竟是要拿什么?”   他的老同学从电梯上下来,又跟他一起上去,门关上的霎那:“咦,我下来是要干什么?”   也许是只有在人生被突然事件阻滞的时候,人们才会停下来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衡量自己最初的目标和现在的处境。   简南俊的阻滞源自生意上的不顺。传统的他与急速膨胀的商业文化格格不入,一次与初恋情人的重逢又使他经历了艰难的挣扎。当初因为难以委屈自己的追求去符合爱人的期望,他离开了她,而多年以后他却悲哀地发现,自己现在的生存状况正是当年的初恋情人所希望的。如果终究是要这样,如果人生可以有第二次,为什么还要分开?   可是当他对她说“我从没有爱过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他已经没有选择的可能。   简妻的阻滞源自对植物人母亲的倾诉。她发现,她每天跟母亲讲的都一模一样。早上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又做什么,几分钟就讲完了。“我怎么只有这么少。我觉得我好像白活了。我每天像个傻子一样,我每天在干什么啊?”   于是她选择了入山修佛。可是除了被僧人们要走支票和每天听同样的说教,回到家之后的她发现,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她开始觉得,这一大堆,真的是没有那么复杂。   没有入山的简也一样明白了。他告诉她,“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二、爱情   婷婷的第一次恋爱是悲剧的。像许多别的失恋一样,第一封情书,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直到第一次分手。她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世界不像她想象的公平。   但是背叛她的胖子才是最悲剧的。就连他说那么美的话,听起来都好像悲剧——   “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   唯一死去的是那个一直说对不起,却与学生有染的英文老师。他就死在胖子手下。   阿弟的婚姻则自始至终都在两个女人的打闹中延续。只是生活在不停挣钱和亏损中的阿弟,竟然会在自己初生孩子犯困的录像前泣不成声。   父亲和女儿,分别在东京和台北,同时牵起了初恋情人的手。   日本商人对简南俊的初恋女友说,你是他的Music。                  三、老去   简南俊不到十岁的小儿子洋洋鲜活了一整部电影。   他是一个瘦小寡言的小男生,但是充满着生命最本真、最新鲜的活力。   他的出场同样充满了挫败——总是有女生无缘无故欺负他、教导主任硬要说他的气球是安全套。但他总是给人以希望,任何给他以打击的,他总是能够予以还击。他的行动直接、有效、目标明确。当他开始对一个总是欺负他的高个女生产生好感时,因为她的爱游泳,便开始在洗澡间练习憋气,最后勇敢地跳进我们一度以为已经把他吞没的游泳池。   但行动是寻找人生意义的办法吗?人到中年的简南俊的困惑不正是来自于他当初率意的行动吗?   一刹那,洋洋给我们以希望——他爬出了我们都以为淹没了他的游泳池,湿漉漉地回到家;但是瞬间,他又使我们怀疑——在影片的最后,终于肯对婆婆说话的洋洋,却是在婆婆的灵前叙说:“我好想你。尤其是当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也许生活不断制造的困境,最终会悲哀地消耗这股天然的生命力。                 四、方式   我在厦门生活了五年,这里夹杂的闽南话,人们互动的方式,我是熟悉的。然而我没有想到过,闽南话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情感。   另外,此片之中,杨德昌使用的是一种立体的、有好多事情同时发生的叙事架构。为了做到这样的层次感,他仍旧使用杜笃之录音。我们可以从声音里听到方向、时间先后、人物远近等等很细微的关系。虽然我没有可以与之配合的好的设备,但是竟然也能享受一些。   整个故事是淡淡的阴郁。杨德昌不无忧伤地告诉我们人们的困惑,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关于传统,关于道德。然而事实上镜头背后的他也是困惑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得到的真是幸福吗?

我的新鲜公号

 2 ) 【过去未来共斟酌】:《一一》的剧情结构和人生对位

本文严重剧透 对于大多数第一次接触杨德昌的人来说,他的电影总让人觉得不易接近,这不是因为他盛气凌人,而是因为他闷骚,这主要和他反电影的创作风格有关。他不喜欢像传统电影那样把人物之类的信息都直接交代清楚,而是一上来就讲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一般情况下我们看的电影,人物交代的都十分清楚,无论好人坏人,我们都能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再看故事的时候代入感就比较强,而杨德昌的电影则不一样,看他的电影就像是突然闯进了一群陌生人的生活里一样,我们之前对这些人没有任何了解,仿佛电影开始之前他们的故事就已经发生很久了,而我们的电影是在故事的中段才开始的,这好比一部20集的电视剧,我们是从第11集开始看的,之前的10集发生了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杨德昌的电影就像是从11集开始拍的,所以他的人物一登场就让人感觉他们之间已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至于他们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杨德昌不会直接交代,而是在之后的故事里通过“雷雨式”的回溯以及这些人物的言行流露出的关于过去的蛛丝马迹让观众感受到他们之间的联系,这对创作者的功力是很大的考验。

比如《一一》开场的婚礼戏,一个戴眼镜的女人来到了这里,行为怪怪的,别人问她来干什么,结果这女的张口就是大骂,观众还不知道哪关逢集的时候,一个女孩儿(简婷婷)看到了这个女的,立马亲切的叫到:云云阿姨。

云云阿姨?哦,原来她们之前就认识,这时候人物关系略微明朗了一些,但下面的戏让人更摸不着头脑了,如果是第一次看估计是一头雾水,但如果你不是第一次看,那你可能就要高呼神来之笔了。 云云阿姨拉着简婷婷外婆的手,跪了下来,哭道:伯母,伯母我对不起您,本来今天应该是我来叫您第一声妈的。这时有的观众明白了,有的却更糊涂了,这话什么意思?什么叫“应该是我来叫您第一声妈的”

有的观众看的电影或者小说比较多,能推测出,这应该是新郎官的老相好,结果现在为他人作嫁衣裳,来诉苦来了。但问题来了,他们之前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波折和故事?我们不知道,杨德昌没有交代,叙事留下的空白非但没有让故事变得不完整,反而让人觉得这个故事更加丰富,因为它让观众感受到了很多自己看不到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东西,这样的留白也让人物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生活,因为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就不可能了解一个人的全部,但却能感受到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无数故事,足以写就一本长篇小说。杨德昌的电影几乎都是这样,电影开始之前,这些人就已经认识了,而且之间发生过很多分分合合的故事,只不过我们都不知道,但我们能通过后面故事中他们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感受到这种“过去”的存在。

这是《一一》开头的一个小例子,这样的叙事贯穿了全片,尤其是简先生的初恋,这种“回溯”和留白运用的更加明显。这并非杨德昌原创,著名话剧《雷雨》就是这该手法的殿堂级神作,鲁侍萍和周朴园的恩怨纠葛只有几十句旁敲侧击的台词,但仅仅这些只言片语就让人觉得背后有说不尽的故事,甚至足以写一部长篇出来;再比如《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爱恨情仇,金庸只用了寥寥数语交代了一些蛛丝马迹,没有任何直接描写,但这背后的爱情,相思,背叛,仇恨却给了人无尽的想象,让人感觉这背后大有文章,这一点让作家倪匡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类叙事手法的特点是,他们的故事的方向是双向的,一条朝前,一条朝后,一条朝着未来,一条连接过去,而且过去的线往往不是直接回忆,而是通过朝后的那条线上发生的故事影射出来,或者通过偶尔的一两句叙旧“回溯”出来,《一一》中简先生的初恋和他小舅子的爱情纠葛就是代表之一。不同的是,《雷雨》和《神雕侠侣》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而杨德昌的信息则是需要多次观看才能逐渐发现,因为杨德昌处理的更内敛,从剧本到镜头语言都在刻意营造观众与故事的“疏离感”生怕观众一下子全看明白。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电影更理性,而且不会有太重的设计感,虽然说到底它还是设计的,但至少不会痕迹太明显。

杨德昌的这种闷骚加上这种雷雨式的“回溯”放在《一一》这部生活诗篇里再合适不过,因为它讲的就是对过去的回眸和对未来的迷茫,它是一部借中年人视角窥探整个人生的电影。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把《一一》奉为华语电影第一,这和把《美国往事》奉为男人必看第一是一个道理——整个人生都在里面: 电影把男主角设定为中年人,在他面前的一面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一面是渺茫不定的未来,可谓完美对称,中年又恰巧是人生的对称中心,而电影的结构也是对称的,开场是婚礼,结尾是葬礼,开场是婴儿的哭声,结尾是逝者亲人的哭声;与此同时,初恋女友的缠绵,糟糠之妻的琐碎事对称的;简先生的初恋和女儿、儿子的爱情萌动也是对称的,同时两个孩子又是对简先生不同人生阶段的影射,真正做到了“过去未来共斟酌”……电影对人到中年的事业迷茫,初恋,性意识萌动,暴力文化,艺术的价值,电影的意义,教育问题等都有相当的反思,而且这些反思都不是蜻蜓点水式的,而是理性而诗性的,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这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在借电影的形式将自己对生活的哲思传颂吟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青春版的《战争与和平》,而《一一》就是一部生活版的《浮士德》。

但总有一些人唱不这么认为,为什么呢?因为电影和文学不一样,电影比较年轻,门槛似乎也比较低,文学是个高逼格的东西早就是为人民群众所公认的事实了,而且大家从小学开始就接受语文教育,早就习惯了文字思维,对于视听语言这门有着全新思维方式的语言系统基本没有任何系统的认知,再加上电影的低门槛,让电影一直都被当做低级艺术,毕竟不认识字也能看,可是我不相信一个不认识字,一天学都没上过,根本没有任何知识储备的人,能完全欣赏得了《老男孩》(朴赞郁)《霸王别姬》里的悲剧美,我不相信一点历史常识都不了解的人能欣赏得了《西部往事》,《最后的武士》里一个时代终结的苍凉,他们撑死能大概看懂故事,至于理解多深,还是跟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有关,但很多人就是意识不到这一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放在其他艺术上可以,放在电影上就不行,有些人你要是说他看都不懂美术作品,欣赏不了交响乐,他承认,但你要说他看不懂某一部电影,那比杀了他还可怕,因为那是对他智商的最大侮辱!因此评价越高的电影,有逆反心理的人也就越多,我在推荐这部电影时面对过不少这样的问题:我不看电影也知道生活是个什么样。这一点杨德昌早就料到了,电影里给出的回击有好几处,比如借洋洋之口的回应,比如简婷婷和胖子关于电影价值的讨论。很多人宁愿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文学不叫文学,鸡汤不加鸡汤的无病呻吟的随笔、小说,也不愿意抽出3个小时的时间去和《一一》交流一下,第一他们太忙,连三个小时的时间都抽不出来;第二他们觉得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已经不差于杨德昌了。就像编剧史航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讲座上说的那样:现在的人都太忙了,忙的连抽出几个小时去看一部好电影的时间都没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看电影呢?史航问,他的回答和杨德昌在电影里的回答如出一辙:一辈子太短,不还是为了多活几辈子。杨德昌在《一一》里也告诉我们,从《一一》里得出的经验至少是你个人经验的三倍还多,好吧,话说都到这份上了如果你还不看《一一》,那你真的错过了一次和伟人对话的机会。

下面的内容如果你没看过电影,建议你看后再来看,否则你根本看不懂我在讲什么,因为我不会做任何剧情介绍,这篇文章是写给看过的人看的。另外,看过电影觉得我前面对《一一》有过度解读的,看看下面的内容,看看到底是杨德昌真有干货,还是我牵强附会自己跟风脑补出来的,说句题外话我基本上没上网上查过什么《一一》的影评,本文的内容全部是我自己看电影得出来的信息,如果你觉得我们觉得某一部电影好都是跟风,那我只能用“第三人效果理论”来形容你了。 任何故事的发生都需要一些推动力,专业术语叫:激励事件,这个不论在小说,戏剧还是电影中都有运用,只不过如果我们不刻意去研究的话一般不会发现。在本片中激励事件是一个个逐步交代出来的的,首先是婚礼时,阔别30年的初恋女友和简先生不期而遇,这只是一处小伏笔,还不足以推动简先生旧情复燃;

下面,家里又发生一件事:岳母病重,简先生的生活开始被打乱;这是第二层激励事件;第三层,就是日本的大田来台湾谈生意,两个人由于世界观相同,交往渐深,这件事彻底打开了简先生往事的大门,“回溯”就此展开,本杨德昌的思考也借故事的发展一一展现。 大田的登场设计的十分巧妙,第一次看甚至第二次看的人都未必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镜头一开始是小舅子在陪老婆做B超,画面是B超图,画外则是这样的台词: 它已经开始具有生命的一般迹象,它除了可以思考计算,它还会成长成一个活生生的新生命,成为我们每个人寄托情感的好朋友,这才是电脑游戏最广大的商机,我们目前无法超越只能打人杀人的一般电脑游戏产品,并不是我们不够了解电脑,而是我们不够了解“人”,我们自己。

如果看的不仔细,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做B超的医生说的,但注意这台词,像是介绍胎儿情况吗?不,这是在介绍人工智能,谁在介绍呢?大田。刚才我们听到的台词是大田的翻译官说的。 真是神来之笔,把胎儿的画面和人工智能的台词剪到一块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蒙太奇关系,而且这其中的隐喻不言自明,顺带还引出了大田这个人,还让原本说教的台词听起来那么自然,如果导演不这样设计,而是分成两场戏:做检查的做检查,介绍产品的介绍产品,不但那种蒙太奇的隐喻关系没了,电影也变得于丹味十足,仿佛变成了百家讲坛。这种效果只有电影能做到。 而关于那句“我们目前无法超越只能打人杀人的一般电脑游戏产品,并不是我们不够了解电脑,而是我们不够了解人,我们自己。”在电影后半段又用同样的方法隐喻了一遍。如下动图

B超过后,紧接着的镜头就是大田在介绍自己的商业理念,但这时候,大家注意,简先生的几个同事不是在走神,就是在吃东西,要不就在打瞌睡,说明他们对大田的东西根本不感兴趣。于是,唯一赞同和大田签约的简先生就成了“外交官”,公司让他和大田来谈生意,这个过程,杨德昌还顺带讽刺了一下无奸不商,抄袭成风,人心不古的台湾市场,就不一一介绍了。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谈生意基本都是饭局,在饭桌上两个人由于观念相同,无话不谈,逐渐的由产品聊到音乐,这让简先生回忆起了往事,这都是后面重会女友的伏笔: 以前我爸爸每天都在听音乐,我很讨厌他的音乐,十五岁我初恋了,突然之间,那些音乐我都听懂了,后来她离开了,那些音乐却留了下来。 大田问女友为什么离开,简先生说:是我离开了她。这在后面有很重的戏,而且又在简先生女儿身上重演了一遍,啧啧,你说这算不算报应。

这次谈心,让简先生重新回到了当年的缠绵当中,晚上,酒后微醺的他一个人回到公司,公司里一个人都没有,也没开灯,画外响着贝多芬的音乐,颇有意境,简先生开始给女友打电话,但人到中年早就没了青春的激情和感动,在电话里也只能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寒暄,至于这里面的沧桑无奈,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了。 《一一》里的每一场戏都不是胡来的,前一场和后一场一定有着某种对应和联系,即使没有直接联系,也必定和后面的某一场戏遥相呼应,比如这段电话缠绵的戏,下面接的戏又是一处神来之笔,两场戏可谓互相对称,形成了一种微妙的讽喻关系。 简先生从公司回来,刚和女友略微重温了一下旧情,回到家立马面对的就是现实中糟糠之妻的琐事,这一点虽然是设计出来的但让人高呼:神设计,太生活了!

和初恋寒暄,但却发现已经无话可谈,因为早已被生活毒打到没有了浪漫的力气

回到家立马就面对结发妻子和生活重担

而且妻子哭诉时,画外正好插入的是隔壁夫妻的打骂声,家家有本操蛋的经,两家互相映衬,生活的操蛋跃然银幕之上,而且看这段戏时让人禁不住去思考:如果当年简先生真的和初恋女友在一起了,二人的生活会不会也变得像这段戏里的那样操蛋呢?也许会,也许不会,杨德昌这样处理这两场戏也是一种微妙的开放式回答。这让我想起了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一句话:年轻人,爱情来了一定要抓住,否则过后追悔莫及,这是我们过来人的经验。是啊,正如史航所说:过了那个年龄就没有感动了。 光看这两段戏,它对青春的祭奠展示出的情怀和风致就已足以完爆各路青春片。 第二天,邻居带两个墨镜出门,为什么戴墨镜呢,打架了呗。洋洋好奇的伸头去看,被简先生教育了一顿,洋洋则像一个哲学家一样说出了这段话:我先知道她在难过什么啊,我从后面又看不到……洋洋又问:爸比,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又看不到,那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

这段话是杨德昌拍这部电影的原因,这一点后面分析。 由于生活压力大,妻子开始转向向神佛求助,她决定到山上住一段时间,这为简先生重会女友又提供了一层便利。

与此同时,洋洋的性意识和婷婷的爱情意识正在逐渐萌动,杨德昌对这一点的处理也是神来之笔。尤其是对洋洋性意识觉醒的处理,真实,生活,又十分神圣: 洋洋由于天天被教导主任欺负,决定复仇,复仇成功后,洋洋逃到了一间教室里,里面正在放科教片,介绍的内容是雷的产生,上面说雷是由于正负电产生的,实际上就在暗示阴阳的结合。 这时候班长进来了,洋洋一不小心看到了班长的小内内,画外音则在继续介绍:“两种对立而又相吸的能量,在小雨滴冲向地面的同时不断累积。 这时的班长正在找位子,正好挡在了洋洋前面,银幕上的光打在班长身上,形成了剪影的效果,让这一幕看起来充满童真又带着一种幼稚的神圣。画外音还刻意强调:“互相越来越不可抗拒,终于在一个闪电的瞬间,正电和负电又激烈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雷。我们地球的一切生命应该就是闪电创造的……”

画面的光线随着银幕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把班长像一个女神一样,而一旁的洋洋早就看呆了。

银幕内雷声四起,镜头一切,切到了室外简婷婷这里,而这里正好在下雨,这是利用声音转场,绝了!

这场戏则是在交代简婷婷的爱情,这和前面洋洋性意识的萌动正好相呼应,神设计。 由于公司老板突然头脑一热要和大田签约,本来对公司极度失望的简先生再度披挂上阵,踏上了日本的旅途,关于他初恋的回溯就此展开。回溯和回忆不同,回忆是直接跳到过去的那条线上展开叙述,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美国往事》,《英国病人》等。本片里的回溯则是通过一些琐碎的聊天,让我们偶尔瞥见当年风景的一隅,而具体内容杨德昌则借简婷婷和洋洋两个人分别从不同年龄段影射了出来,这样以来既交代了婷婷和洋洋各自的爱情(洋洋的那应该还不叫爱情),又让人感受到了简先生的曾经,而且还让长镜头和长镜头之间形成了互相联系的蒙太奇关系,可谓“一镜多关”。 来看看杨德昌是如何展开这牵涉三段人生的爱情戏的。 首先是简先生到达东京,发现他那个梳着“波(贝)波(娜)头”的女朋友比她还先到,二人先会见了大田,然后便开始了独处。

两个人开始像年轻人一样逛街,吃饭。这时镜头切到了简婷婷这边,她在挑选衣服,俗话说得好:女为悦己者容,男为悦己者穷,简婷婷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女为悦己者容”,不过从她的外表上看,她的衣着还比较保守,说明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约会。

镜头一切,简婷婷出门,她坐上了胖子的车。 简先生正和女友讨论孩子的问题。你看中年人约个会多没劲,句句都是生活现实问题,过了那个年龄哪还有什么感动。女友说自己没有孩子,想领养一个,简先生则说自己有两个孩子,然后说出了一句一语双关的话:

女儿就像情人一样,看着她慢慢长大当然很高兴,知道她迟早会变成别人的,我还是会很舍不得。

然后镜头就切到了女儿这条线:女儿真的长大了,已经开始撩汉了,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别人的。

然后两边都在讨论时间,场景也借此得以流畅切换,这是利用台词转场,不再过多介绍。 下面还是台词转场,而且两场戏恰巧形成了影射关系,简先生讲起了第一次牵手的经历,此时的画面已经过渡到简婷婷这里了,而恰巧胖子在这时牵了简婷婷的手。

镜头再度切到了简先生这里,时间过渡到第二天,这时候两个人正在争吵当初分手的原因:世界观不同,人各有志,当年简先生被女友逼着考取了电机系,而简先生对这个专业根本不感兴趣,可悲的是逼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的人却是自己最爱的那个人,更可悲的是,自己最终报了这个专业并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女友却不在自己身边了而且过得远比自己要好,真特么倒霉啊! 争吵过后,两人又恢复了平静,女友开始问一个所有人都会问但又搞不清楚的问题:你怎么会突然喜欢上我呢?对啊,人到底是怎样突然爱上了另一个人的呢,也许从第一次见面就埋下种子了吧。 简先生回答道:也许从小学就开始了吧。

这怎么可能,小学生有那么成熟?

简先生开玩笑说:我早熟。

“就希望每天能看到你,一天没看到心情就怪怪的,我记得那时候你穿得跟别人一样,但你看起来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这段话的情感太真实了,这绝对是杨德昌的肺腑之言,我相信每一个有过这种经历的人都有过这种感觉。 简先生刚说完,镜头就切到了洋洋这里,洋洋在偷看班长游泳,这场戏以及下面那场傻得可爱的跳水戏让我们瞥见了简先生当年的经历。 有了第一次约会后,第二波紧接着就来了: 一边是洋洋在练习憋气,一边是简婷婷在为第二次约会挑选衣服,这里的细节您可要注意了,简婷婷第二次的衣服比着第二次就大胆的多了。这些细节说明两个人的感情已经有进展了,女方的心理也开始变化。这是利用调度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转变,以前说过电影只能表现表面现象,但必须能让观众透过这些表象看到本质的东西,这就是例证之一。

第一次约会

第二次约会

在下来的戏份里,剧情有着更高级的对位和映射,导演用三段互相映衬的戏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简先生失败的结局,以及部分原因,这一点以前分析过了就不在分析了。 好了爱情失败了,好好谈生意吧,这一点和《美国往事》后半部分的结构颇为相似,简先生会见了大田,两人关系进一步发展,这时候的观众看到了一些希望,事业正在逐渐好转,如果这样一路好转下去,杨德昌就不叫杨德昌了,前面从第一次会见开始铺垫的那么多友谊,就是为了下面的戏做反讽准备的,大田和简先生一样是不愿意跟着时代的污流走的,所以二人惺惺相惜,谈生意本都是各怀鬼胎的“面子戏”,大田却和简先生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简先生也向大田许下了签约的承诺,然而正当二人拍下友好的决定,签约已经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时,公司突然打来电话:我们已经和抄袭大田的一家公司签了,你赶快找个借口摆脱掉大田回公司吧。

这一刻简先生又被生活强奸了,强奸的凶手就是这些猪队友。

人们总说人会被生活强奸,可是我们想一下,生活是个虚词,怎么会强奸人?

生活是由人构成的,从来都是人强奸人,哪有什么生活强奸人。

简先生身边的这些人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老油条,他们整天用“现实”来教育人,告诉你这就是现实,现实是个大染缸,我们必须顺着染缸走,然而他们却忘了:现实之所以会变成染缸就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存在。这是杨德昌用剧情对这一现实的一种记录,就像洋洋用照相机拍摄自己眼中的世界一样:我看到的世界你看不到,所以我拍下来给你看。 生意失败后,简先生回到了祖国,疲惫的他大病了一场,病好后岳母就去世了,这时电影也走到了尾声,前半段积累下来的凄凉,迷茫,失败等种种负能量都在这场葬礼戏上汇聚到了一块儿,这种压抑平淡如水没有任何波澜,但却让人觉得比什么都重,这种沉重又正好和死亡的沉重相互契合。 电影的最后老人去世了,所有人也都失败了,爱情失败了,事业失败了,妻子到山上寻求神佛也失败了,小舅子的财政也失败了,洋洋的天才也始终没得到周围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同事们签约了盗版公司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婷婷闺蜜家的冲突也以凶杀而告终,所有的人都陷入到了一种迷茫当中,最后电影在洋洋的那句“我也老了”中结束了,但每一个观众都知道故事并没有结束,生活还在继续,电影带给我们的无尽的迷茫丝丝哀伤还在继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能感受到这种压抑,但又觉得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是读出来的信息越多,最后的那句“我也老了”给人的就越压抑,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觉得是神来之笔,等到第三次看,感受到更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后,洋洋的最后那句话让我热泪盈眶,一种忧伤从心中泛起不可断绝。

到了这里这场葬礼和开头的婚礼实现了对称,此外本片的婴儿和老人这两个角色也是对称的,一个代表着生,一个代表着死,而且两个人都没有台词,这样一来生老病死、过去未来,人生的各个阶段基本上都被一一涵盖,一一道来。当真是“过去未来共斟酌”。

这就是《一一》,以我目前的阅读量阅历和水平也只能读出这么多东西,《一一》的内容复杂,各条线索都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我把简先生这条线单独拿出来做结构分析,本身就太机械了破坏了整体感觉,所以真正的美还是要看电影自己去体会。 由于杨德昌反电影的创作理念,他的电影和侯孝贤的电影看起来都比较闷骚,很多信息要多次观看才能逐步发现,所以建议大家如果觉得这片子不错,可以多拿出来把玩把玩,好的艺术品是值得反复回味的。

一一这个片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本片的英文名叫:A one and a two,的确一一竖着写就是一个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但我认为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将生活的哲思通过电影一一道来吧。

PS,前面说到洋洋的哲学之问其实是拍这部电影的原因,这一点其实可以专门撰文分析,时间有限,这里就简单的说一下吧,洋洋的疑问是: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那我怎么让别人知道我眼中的世界呢?于是洋洋学会了用镜头记录世界,这其实就是杨德昌拍这部电影的原因,洋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导演的化身:我把自己眼中的世界用胶片记录下来给你看,而且反复强调:“因为你看不到啊,所以我拍给你看。”“从一部电影里学到的经验是自己人生的两倍”把这样的掏心掏肺的内容都放在电影里可见杨德昌创作本片时有多真诚,而杨德昌似乎也早就预料到了世人对他作品的误解,他将这种委屈和无奈也放到了电影里,放到了洋洋身上,洋洋拍的东西根本不被周围的人认可和理解,“这就是艺术啊”“还挺花钱”,“艺术赚的了钱吗”,洋洋的哲学性思维促使他用镜头记录世界,然而刚一开始,这种天才就被抹杀了,这是杨德昌对台湾教育的讽刺,也是在感慨:你们根本不理解我拍的是什么。

 3 ) 人人都很孤单

前阵子,一个一直游荡的比较high的同学跟我报备,她正在跟一个男生暧昧,曰“感情游戏”。
那个男生我认识。
这事儿我不太愿意评论。于是在界外绕了很久,本质问题并未涉及。今天早晨,走在上班的路上,我忽然叹了口气,很想跟我同学说:他是个孤单的人,你不要欺负他。

这两天莫名其妙的找到了时间,看了向往已久的《苏州河》和牧象说过的《一一》。
美美很孤单,虽然有男朋友,还有老板,有像真的美人鱼一样在水中翻转的工作,还有认错人后一直在身边的马达,她仍旧很孤单,她想要证明自己真的被重视,像被马达重视的牡丹一样隆重的被重视,可惜,即便她离开了,她的男朋友面对着她的“来找我吧”,仍旧只是喝了一瓶酒,然后沉默的等待下一场恋爱。美美的男朋友很孤单,他只有在家里等待美美自愿出现的份儿;面对马达的介入,他除了能让美美的老板揍人,剩了的就是眼睁睁看着美美为了马达沉默的歇斯底里。牡丹也很孤单,马达背叛之后她就那样平常的生活,再没有明朗灿烂的笑容,凌乱的长发,头也不抬的“欢迎光临”,没有起伏的语调,刻板模式化的用词。马达也很孤单,挣钱,看碟,遇到牡丹,背叛牡丹,同伙都死了,寻找牡丹,追随美美,离开美美,找到牡丹——我本来以为马达和牡丹、“我”和美美,也许会相安无事的生活,只是导演没有我这么俗。马达和牡丹死了,重逢后马上就死了,车祸。也因此,美美消失了。
但是,《苏州河》没有让我有太深刻的印象。也许视角独特,但仍然只是一个平常的故事,除了沉默,我找不到想要倾诉的东西。

《一一》不同,昨晚看完后我直接睡了,没什么感觉。但是今天早晨,满脑子都是《一一》的人物,语言,眼神,背影。

我沏茶的水彷佛不太开,茶叶簇拥在水面,不肯沉没。

简爸爸(NJ)有一个初恋女友,他跟她说从来没有爱过另外一个人,可是阿瑞还是一言不发的在夜里退房走掉了,并不跟他再吃一顿早餐——难道不上床做爱就不是爱吗?阿瑞是个很强势的人,如同简爸爸一直记得的,阿瑞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喂!你要跟我说话就快点,我都快被你急死了!”阿瑞要他考电机系,他考了;阿瑞很怕他以后会养不活自己——这是借口吧?我不理解简爸爸那样一个讲求快乐做好人的人,那样爱音乐的人,怎么会一直一直的爱着阿瑞。可是,洋洋也在慢慢的爱上“小老婆”啊!!!简爸爸喜欢抱着胳膊,微微驼背的站着,低着头,抿紧了嘴。我每看到他这个样子,就觉得这个人很值得爱,哪怕他只爱另一个人。
简爸爸很孤单。他并不知道要怎么办。

简妈妈在婆婆沉睡之后才开始寻找自己。简妈妈的恐慌恐惧是我最理解的一种——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每天每天的生活一成不变,每天每天的轨迹一般无二,如果对最亲密的人叙述你每天的生活,你居然每天每天都在重复那些话,几分钟就说完了——好像自己是个傻子一样的生活着。
这次回家,妈妈威胁我说:你是要用后三十年自由的代价,换取三十年平稳的生活;还是要用后三十年潦倒颠沛的代价,换取这三年的自由?这个话题,我当然衡量过,很多次,非常多次。去年的折腾就为了这个。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每天过的让自己记得住,每一天都没有白活——即使,那天我只是睡觉看电视,我也能让自己觉得这一天过的真难得。
简妈妈去了山上,跟法师修行。可是法师下山,让简爸爸付钱。所以因为婆婆的过世简妈妈下山回到家里,跟简爸爸聊天的时候,她很困惑的说:山上山下,好像都一样,只不过,山下是我在每天重复相同的话;山上他们变成了我,我变成了婆婆——法师们难道自己不困惑吗?
简妈妈很孤单,她和简爸爸谈完之后的笑容很舒展,但是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会觉得温暖。

婷婷读女一中,闲了弹钢琴,懂事,乖觉。后来,她有了一个要好的女生朋友,再后来她有了男朋友。可是,一眨眼,女朋友没有了,男朋友杀人了。而且,因为她的好奇,所以忘了倒垃圾,然后,婆婆去倒垃圾了,摔倒了,沉睡了,过世了。婷婷拿着那只纸蝴蝶,充满哀戚。她投入简妈妈的怀里,压抑的哭泣。婷婷重新,开始孤单。

洋洋单纯、善良,是简爸爸的翻版。他不爱热闹,热闹意味着女生会合起伙来欺负他。偶尔他会找场子,但也仅止于突然在女生围坐的餐桌上弄爆气球,吓她们。可她们会马上投入各自母亲的怀里大哭:妈妈,你看洋洋啦!!!那场景让我牙根痒痒,哭笑不得。洋洋不喜欢吃大餐,他喜欢吃麦当劳,而且吃得兴致勃勃曙光在前雄鸡一唱天下白——对不起,我真的在看那个情节的时候想到了这些词~~~洋洋开口就会让人很想撞墙:爸爸,是不是我们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你知道的事情我不知道,我知道的事情你不知道。我们看得到前面,却看不到后面。(舅舅)你看不到自己的后面,所以我帮你。想来,如果“小老婆”在高中的时候听到洋洋说过的这些话,也会像阿瑞那样,爱上洋洋,然后要求洋洋别要那样天真,然后要他一定要考某个系,再去担心洋洋是否能养活她,然后离开他,然后再重逢——真奇妙,洋洋比“小老婆”矮,简爸爸也比阿瑞矮。我是看到洋洋练习憋气,从游泳池水淋淋的胜利归来,脸上带着幸福得意的笑容的时候,开始担心,洋洋也会一直爱着一个人,然后孤单下去吗?!

想到这里,我忽然突兀的轻轻唱: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样孤单一辈子。

阿弟很孤单,云云很孤单,大大很孤单,美国很孤单,小燕很孤单,莉莉很孤单,蒋妈妈也很孤单。

大田——当然,他也很孤单,但是,他很快乐。虽然他是个日本人,但是我真的很欣赏这个角色。他是个好人,多才多艺的好人,是个理想化的人物吗?导演,你快说是的。呵呵。

所以,既然人人都很孤单,孤单的人,何苦为难孤单的人?其实,我懒得跟我同学说这些话,因为她虽然孤单,却未必,会像我这般伪善。 :)

 4 ) 理想主义者们,这一生,你与谁为伴?

长达三个小时的《一一》,我分了两次才看完。
原本在前半个多小时里面还嫌它枯燥,结果到了近半的时候,发现越看越震撼。尤其是主人公NJ和他的日本客户在酒吧里,那个日本客户陶醉地弹钢琴的片段,是整个电影里,除了NJ在日本与初恋女友相会之外,最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激情的部分,其他时候,始终都是那么压抑,那么枯燥,那么烦躁。整个电影的场景大部分都是在电梯间和家里完成的,那时候画面的色彩总是单调的,气氛总是沉闷的。
电影结束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半,我看到NJ的小儿子在婆婆的灵位前读完他的告白,最后一句话他说:“我好想你。尤其是当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我起身去厨房为两个人做晚饭,晚餐是茄子肉丸打卤面。
锅里的葱花蒜瓣辣椒和八角一股脑地炝着锅,油烟中我忽然关掉火,跑进去书房问我的爱人:“你觉不觉得电影里的儿子活脱脱是父亲的翻版,而女儿则是母亲的翻版,这个父亲和母亲是那么不同的两个人,而事实上,父亲的初恋情人反倒跟他是一类人。你说如果当初这个父亲不要那么任性地离开,他最终和这个初恋情人在一起,一直生活了这么近二十年的时间。他的生活还会像现在这么无奈,这么单调,这么沉闷吗?”
他低下头认真地沉思了一下,回答我说:“会好一些”。
“哎!你为什么不说会好很多?我觉得会好很多”我不满地大声说。
他笑了:“我向来不喜欢把话说得那么满”。

是啊,这漫长的生命中,的确难免充满无奈和困境,生活原本只是柴米油盐的简单重复。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总有一天我们会平静地发现,生活里可以完全控制和掌握的事情,少之又少。
我们需要屈服于这个环境,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也需要安抚自己的内心与现实的冲突。
可这个时候,是谁在陪你一起屈服?是谁在陪你一起顺应?是谁在陪你一起安抚?
我想,陪伴你的这个人,完全可以决定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心情,及至生命的质量!

NJ和妻子的生活之所以这么单调,是因为他们是互相不能理解的两个人。一如NJ的女儿和她的初恋男友在小酒吧里,简直鸡同鸭讲的对话一般:
男:“喜不喜欢刚才的电影?”
女:“有点严肃”
男:“那你是比较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
女:“不会啊… 我只是不喜欢有人故意把故事讲的那么悲惨。”
男:“可是,在现实生活里,悲伤的事和高兴的事都有啊。这样电影才有真实感啊!要不然我们怎么会喜欢去看电影?”
女:“如果电影跟过生活一样,那谁还会想去看电影,过生活就好啦?”
男:“我觉得我小舅说的蛮有道理的。他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女:“乱讲!怎么会!”
男:“在电影里面得到的生活经验至少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双倍就对了。譬如说,杀人。我们没有人杀过人可是我们都知道杀人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有过好几次各种杀人的经验,这就是我们在电影里面得到的。
女:“我又不会去杀人,生命是那么悲惨的话,那还有什么意思?而且,我们好好对待别人,别人也不会对我们不好,干嘛要去想那些杀人的事情呢?”
男:“我只是用『杀人』来举个例子而已。当然还有别的。譬如他还说,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该这样。这句话我听了非常感动,改变我对很多事情的想法。”
女:“这句话你说起来还是好像悲剧,它应该听起来很美才对,对不对?”

我想若我是那个胖子,会想立刻走出小酒吧,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沉思那个精彩的电影,也好过这样去跟一个完全听不懂自己在说什么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NJ和胖子,以及NJ的初恋女友,都属于充满理想主义的人,他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坚守自我,冷眼旁观却又不由自主地被洪流卷入,他们不愿意放弃自我,不愿意加入无聊的重复,却又必须配合着别人去生活,所以他们活得艰难,活得孤独。
剧中的NJ,有着不错的事业(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不错的工作能力(合作伙伴依赖他),有着外人看来圆满的家庭(妻子和两个健康的孩子),但却体会不到幸福感,每天陪伴的,不过是对生活的无力和无奈感,更可怕的还有每天萦绕身边的孤独和无望感。
而这份孤独,我想是因为他在自己的环境中没有办法获取支持,妻子不能听到他内心深处的声音(所以他们共同生活近二十年,NJ却说他除了初恋女友,从未爱过任何人),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则抱持和他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生活里他没有朋友,没有精神上的支持和润泽,他只是靠男人本能的责任感支撑着自己的生活。
老实话,我真喜欢NJ这样的男人——静默,内敛,坚守自我。

“这也正是那些理想主义者的悲哀之处”,我边吃面条,边跟爱人谈论我的观点,“这些人在社会上本来就是少数,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们。而你不小心就是那个理想主义者的话,就只有找到另一个同样理想主义的人,你才能有机会得到精神上的沟通平台。找到一个这样的朋友就很不容易了,现在你如果想要找到一个这样的爱人,老天呀!”
我停顿下来,大大地吃了几口,然后接着说:“他就必须得满足以下条件:年龄相当,单身,经济能力过得去,精神和心理健康,同时那么幸运,你们还认识了,并且在同一个城市。而这些,只不过是基础而已。最重要的是你刚好还爱上了他,并且,天啊!他也爱你……这,这,这简直太难了!”
“不一定非得同类型的人,才能有沟通平台的”,我的他永远慢条斯理,“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需要磨合和适应,只要两个人能够沉下心来沟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也是一样能够获得创造性的生活的,不至于会陷入到电影里那样的情境”。
“可是!”我重重地回应他,“是,的确是可以互相理解的。比如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他们互相了解的程度也许会高一些。但问题就是,很多时候都是我能够理解你,我知道你的某个行为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你的某个特质如何如何。但我对你的某些想法和行为持保留态度。因为虽然我理解,但不代表我支持。这时候就有问题了,那个不被支持的人,还敢去做一些自己原本很想要的行为和想法吗?你说是不是会有这个问题存在?价值观不同,就可能意味着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同,有多少人,尤其是男人,可以有那个胸怀,去容纳那个自己原本不认同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默然。
可我却没有胜利的感觉,相反,我感到莫名的哀伤。
因为我看到很多人最终都是在漫长的等待中,不得不选择了一个完全和自己不同世界,不同追求,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然后努力适应,努力磨合,最终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接受现实和隐忍自我,陷入NJ式的苍白和无奈里。
理想主义者们,这一生,你与谁为伴呢?

 5 )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怎么会开心

终于抽时间重看了一次《一一》,第一次看还是它获奖的那年,然后2007年,杨德昌导演病逝。不知道那时的我算不算是文青,杨导逝世,我是非常难过。文青一点的说:看到那个死讯,我觉得自己也死去了一点点。重要的事说三遍,第一遍我已经在这篇影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说过了:

如果只选一个,杨德昌是我最喜欢的华语片导演,他拍了八部半电影,而且斯人已逝,杜绝了以后拍出烂片的可能,可以盖棺论定。

《牯》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从叙事上,它细腻的表达了一个时代,在侯孝贤的本乡本土之外,给出另一个台湾,外省人的台湾。而且,更重要的是超越时代,他拍出了男孩女孩儿青春期共同的特点--这也是本片在国际社会也广受欢迎的原因,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也做到了,尽管那是一部关于文革时期的回忆,但他同样表达了青春期的虚荣,迷惘,叛逆以及大家都不太想提及的软弱无奈。也因此,超越了时代和文化背景,可以引起广泛共鸣。

《牯》讲述了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少年的悲剧,而《一一》更上一层,讲了一个从少年时代就与社会格格不入直到的中年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个中年被迫做出了妥协,他没有用刀子捅向恋人,而是选择逃避。《一一》拍的其实是大多数平凡人的一生。第一次看时,我二十多岁,深为所动的同时,有种人生不过如此的绝望,心境一度很灰。现在我三十多岁,建立自己家庭,更深入的体验到生活的各种方面,才感到杨德昌在其中表达出的镇定、从容。这部电影旨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人面对命运的无奈。但只要你直面生活,有所依归,有所坚持,便能感到平凡之中自有真意。

人一生留下记忆最多的事会是什么呢?无非是生老病死。第一次恋爱和亲吻,婚礼,降生,死亡,以及所谓『事业』中某些印象深刻的时刻。这就是人的一生。

《一一》以台北中产人士简南俊为主线,讲述了他自己和他周围的亲人朋友真实、平凡的人生,完整拼接从儿童到老年,人生的吉光片羽。杨德昌的电影,思想上以真实深刻见称,他总能从平常生活普通事件中看到并提炼出意义,表达给观众。从表达方式上,杨的电影都是叙事诗,和侯孝贤电影不同,杨德昌属于技术流,其电影结构的复杂度(多条线索但并不混乱)、镜头语言都完美的让人无话可说。

初次看《一一》时,我二十多岁,印象最深是婷婷的失恋,她趴在已经变成植物人的姥姥床边,边哭边说,怎么会这样,我没做错什么,为什么世界这么不公平。她是一个中学生,在一个家风严谨传统的家庭,努力读书进了人人仰慕的女校,开始人生第一段恋爱时,是非常投入的。她善良而且也算是美丽,但不及邻居女孩儿莉莉早熟的风情,她恋爱并很快失恋,不想失去爱情的同时也失去朋友。但世界并不是她想的那么简单。我看到有人分析剧情说『胖子』(她初恋的对象,莉莉的前男友)杀了英语老师是因为怀疑英语老师和莉莉有染。我觉得不是,我觉得是莉莉用自己的魅力和爱情指使他杀了和母亲通奸的英语老师。他是帮莉莉完成,并非出自爱的嫉妒(出自嫉妒应该去杀柯宇纶)而是出于对爱的牺牲。

婷婷还不懂社会这么复杂,爱情有这么多痛苦。但她开始接触到了,心理上是非常非常抵触的,于是软弱的哭了。然而这就是成长,人每次哭过之后就长大一点。
我也是这样,接受真实社会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但这个过程伴随着巨大的疑惑,痛苦,自我怀疑,失望,甚至是绝望。

而与之相比,洋洋的爱情就更加简单,他会刻意去冒犯自己喜欢的小女孩儿,偷偷看她游泳,模仿她游泳(差点儿淹死),洋洋喜欢拍人的后面,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你们看不见自己后面啊,所以拍了给你们看。洋洋是全片的神来之笔,但也不必对这句童真又富含哲理的话过度诠释。

电影的叙事在叙述婷婷初恋的同时,镜头交错,补充了父亲简南俊的爱情故事,他的初恋和女儿做了同样的事,带男生去开房,想用初夜留住男人。结果不同时空的两个男生都落荒而逃。简南俊后来对老婆坦承了这次在日本出差时约会旧情人的经历,他诚恳的说,我以为再选一次,会有不同,但结果发现还是会一样。

我的理解, NJ在日本最后一夜,对初恋说,我没有爱过别的女人。我认为这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谎言,NJ爱过初恋,那是中学生的爱,和婷婷的爱情一样,浪漫,虚幻,美好,停在空中。一旦碰到一点点现实就摔的稀烂---她担心他将来会变成又穷又酷的文艺青年,希望她读电机(我擦,我只是被逼考研而已,连专业都定了真的很绝望啊),家人也希望他读电机。现在她离婚光分身家都够过几辈子衣食无忧,所以又来寻找爱情,但她的出发点还是:我现在不再担心钱了,我要爱情。所以在NJ看来,和三十年前没什么两样。

NJ没有爱过别的女人,他的爱情在十八岁时已经完结了。和女人的,和社会的感情已经完结。接下来的,是一天天的过日子。不开心的过日子。全片中他都沉默着,没有开心过。只有插上耳机,闭上眼睛听音乐时,才见到稍微的放松,所以,他对植物人岳母说,有时候早上起来我想,好不容易睡着了,为什么要醒来呢,为什么要醒来面对这么多烦恼,这么多的事。就这样不要醒来,多好。

同样,当深夜回到家,看到太太敏敏独自饮泣,他也是沉默,没有走过去抱抱她,也说不出安慰的话,我猜他早就感到这种空虚和绝望了。敏敏跟着和尚上山清修去了,回来时,已经成植物人的婆婆(敏敏母亲)已经逝世。她自己说,清修其实也没什么帮助。(对,还得给和尚寺庙捐钱)

影片以一场婚礼始,一场葬礼终,婚礼和葬礼上都是同一个虚伪的人,阿弟的朋友同学『美国』在吵吵嚷嚷,不知道这个名字有没有什么隐喻。妻弟的婚礼上,NJ除了陪客的客套话,一句都没说,葬礼上他的同学兼同事大大说,你还回来公司吧,还是你看得准,TMD又砸进去了。唉。。。我TMD也过的很不开心啊。他说了一句话:是啊,整天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怎么会开心呢?

而结果,他也不能停下来去做他喜欢的事,这就是人生。

《一一》涉及的主题,其实在《麻将》里已经略显端倪,现代社会,人性的虚伪,虚荣,现代城市人离开大地,表面丰富的生活现象下,是枯竭麻木的心灵,杨德昌看到这一点生活的本质。拍出来了,大家都恍然大悟。但国内导演能做到的,我没见过。这不光事关导演的认知高度,也关技术。

《一一》里有好几处镜头是拍玻璃窗上映出的人面,敏敏在办公室是一处,台北市中心,立交桥上熙来攘往的车流,灯火通明的大厦,映在一张落寞的脸上。这种效果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内心的枯竭与外部世界的繁华热闹,反映在镜头下就是如此。

这部电影的叙事没什么奇特,基本是按照时间流,顺序,但有两处急转直下又突然化险为夷,一是阿弟煤气中毒,第一次看,以为他真的看透了,自杀了。其实细想他怎么可能看透,又怎会自杀。还有就是洋洋扑通一声跳下水,啊的一声,挣扎,水波,长久的平静,以为他淹死了。

至于婆婆忽然醒来,给婷婷折纸花,我也拿不准是个梦境还是超现实。为了令电影更真实,建国中学,北一女,都是用的真名字,校服也没有做处理。这一点,香港电影就做不到,唯恐影响到学校。

最后想说,演员吴念真简直比编剧吴念真还精彩的多,他演的太好了。

我是如此喜欢这部电影,会一遍遍的重看。并记下自己的感触。

 6 ) 这是你的生活吗?

小的时候拍合影,会有人在后面轻敲你的头,然后假装若无其事. 那时候,是你觉得你什么都懂,大人有时也很傻的幼年,但是偶尔你的言语会让大人哄堂大笑或夸你聪明. 大了一点,上了幼稚园或小学,会喜欢上一个男生或女生,总会不由自主的看他,关心他做的和要做的每一件小事. 其实这样的喜欢也不会有结果的,但会在心里留下一道浅浅的纹路,最后会忘记他的样子忘记他的名字,但你会一直记得当年你留意过的那些细节. 然后,就开始有爱的萌动,可能是看到别人在爱情里幸福的样子自己向往,也可能是青春的时候有太多秘密想和一个人说,自己知道那个人不是家里的父母,不是同性的朋友,开始他会是最陌生的一个人,后来他会是最亲近的一个人. 所以,你会很想为他做一些事情,也会凭添很多烦恼,但是你觉得只要为了他为了爱,什么都是值得的.你这样做的时候会有人说你傻,会有人告诉你做的不对,但是在那个时候为了那个人,哪怕是错了,你也认为是对的,也是要做的. 那些为了爱而犯的错误往往会影响你终生,但你从不曾后悔过,因为那是义无返顾的爱. 这个时候,是你的初中或高中,父母也都忙,他们会关心你的学习你的生活,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但是他们不曾了解过你,或者他们想了解而你又不想告诉他们,宁愿写在日记本上或告诉他. 老师和同学是陪伴我们青春时间最长的人,但是始终我们在内心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识,或许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或许认为这个社会是污浊的,我们就这样一边成长一边改变着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慢慢的世界不曾那么美好,社会也不再那么污浊. 我们渴望长大,不喜欢被别人说成一个孩子.好象长大了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就可以无拘无束,可以把自己向往的生活全都变成现实.和朋友约定长大了一起去那里旅游,和恋人说好长大了就结婚生子,对未来信誓旦旦,急切的飞向苍茫的天空把自己年少的忧愁一扫而光. 然后在我们要长大的时候开始在离别和失去中慢慢懂得人生的另一种滋味,开始体会到第一次窒息般的心痛,第一次的为爱痴狂,第一次的离别奔赴,第一次的尝试独立... 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们还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总想要更多,更多,更多.快乐本身没有满足感,伤心在快乐的背后,所以我们在爱情和友情里受伤,然后回到亲情里舔舐伤口,才知道父母所能给予的是永远的温暖. 青春给我们的惊喜太多,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没有时间思考,不断的在接受中匆忙的做出决定,一错再错.后来,累了,疲惫了,心也慢慢的麻木,不再信奉天长地久,不再相信海枯石烂,怀疑每一个人乃至怀疑自己,不敢再把自己托付,但是又没办法对自己好一些.道理我们都明白,可以说给朋友听或者劝慰别人,但是当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又那么的无能为力. 所以,我们看书,我们听歌,我们看电影,或者更多...有时候是想让自己做些事情不至于无聊,有时候是想让自己开心或者看上去过的好一些,但是事实是我们在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海洋里找寻关于人生的答案和回声,这一生,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要怎么活,我们一直都在问自己又求自己给自己一个阅后的批注. 慢慢接触到这个社会,纷纷扰扰,悲欢离合,这是内心外面的世界,包罗万象.却发现原本不同的自己慢慢变的和别人相同,有一样的作息,一样的学习或工作,穿一样的邦威,吃一样的肯德基... 但我们都忽略了,阳光也是一样的,季节也是一样的,人都是一样的. 然后就开始独立,真正的独立,生活上的经济上的工作上的,经历了一个心理或生活困苦的时期才开始独立起来.慢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但是,却又那么难,那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恋人,适合自己的朋友,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在一个个城市里迁徙,回头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每个决定是那么的茫然但又必须. 因为已经上路了,不再是父母陪伴的直条大道,而是遍布这个世界的每一条路,都可能有我们的足迹,我们要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摸索. 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我们好象是渺小的蚂蚁,在一些地点在一些场景里,我们常常会这样想. 社会就这样,我们身入其中必须改变,但还好,我们可以选择自我雕琢或被动打磨,把必须的责任和自己选择的责任一一的放在人生的行囊里. 有时候我们的背包一塌糊涂有时候我们的背包井然有序,会停下来回想过去,才发现最初的美好.有的人拼了命的回头找寻却两手空空疲惫不堪,有的人继续前行不曾忘怀.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这样.我们的父母就会这样想,看着我们成长起来,发现我们身上有他们的影子,但仅是影子. 他们的每一天也都是新鲜的,因为没有人活过两次,人生是条单行线,永远在路上,永远在前进. 疯狂越来越少,冲动渐渐没有,对于安稳平安的生活却越来越渴望,还是会发现很多东西不是年少手中的漫画或玩具,想要就可以买的到,也发现很多时候那些人那些事自己曾经可以拥有的,但是那时没有,也就错过了,再也无法回头. 但是回忆越来越多,在每一次春夏秋冬的变迁中慢慢累积,也就有了触景生情,物是人非这些词汇. 当我们知道过去的离别就是永远,现在的再见不会再见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知道对我们最好的父母都会老去. 人生有这样两扇门,父母在的时候我们只看到我们进来的门,但是当父母离去我们就感觉到那扇离开的门.我们想给自己找个伴,年轻的时候为了轰轰烈烈的爱情,年老的时候是为了仿佛阳光般的温暖. 人,生来就是孤单的,但是可以一路不孤单. 人,生来就是这样的,但是可以活出不一样. 今天,在我人生的一个折点看了一一,在冬日满屋的阳光里流泪... 不知道这些话是因为我在这个时期想说,还是这个电影让我想说,这不是我的废话,是我对于这些道理的再次参透. 我爱的人,你还好吗? 爱我的人,我希望你好. 我想,我已经准备好了. 不再自卑,不再彷徨, 已经准备好去面对陌生的和未曾相识的你, 一起面对生活,快乐和不幸 那是我的理想,也会是你的理想. 好好的把过去收起,好好的将未来展开, 和你,和朋友,一起上路,善待家人. 最后是关于片尾的台词,这个剧评里唯一和电影有关的: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 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找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 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 杨老先生,谢谢你,给我准备的这份感动,你在那边也会好的,我祝福你. 这一次,我很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废话, 如果你觉得这不是废话,请点推荐, 这会是这部电影和你送给我人生的礼物.

 短评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找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

7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从一个婚礼开始,到一个葬礼结束。

10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一一》被法国媒体形容为“生命的诗篇”,透过电影传颂吟唱,在叙述一则简单的家庭故事时,真正触摸到“情感的精髓”,以四两拨千金的娴熟技巧交待了少女心事、童年困惑、事业危机、家庭纠纷,以及对宗教的慨叹和对时事的讽刺。9.4

1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杨德昌的电影剧情发展真不是一般的慢

17分钟前
  • OnJel.
  • 力荐

我这样说好了,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间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比以前延长了三倍”,当我觉得自己已经看了两个小时,一拉进度条发现才过了三十几分钟的时候,我深刻地理解到了这句话

2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人生的命题我们还没能参透,世界却把我们看老。

23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自从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就至少延长了三倍” “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 “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看。” “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 “我觉得,我也老了…”

2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杨德昌收山之作,获戛纳最佳导演。1."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这部电影似乎在三小时内穷尽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2.远景固定长镜头为主,构图极佳,配乐精简,启用业余演员,极致的现实主义;3.多处对镜子和玻璃反射的利用,精妙绝伦;4.生活化的琐碎细节,金句不断,繁而不杂,意味深长。(9.5/10)

2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以一大家子来表现整个人生,从婚礼到葬礼,一切都是轮回。许多事物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半,另外一半需要别人帮我们发现。

3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你知道的太多了 其实 杨德昌很像小波,那么的冷静和尖锐,你看完以后永远不记得他说了什么故事,却一直记得他的句子。

34分钟前
  • 微挺
  • 力荐

NJ去了日本,回忆了初恋,却后悔,勇敢的告诉敏敏,敏敏每天和不会讲话的老妈说话,突然发现原来她根本不会表达,她的生活好沉闷。洋洋拍各种人的背影,只因为他们自己都看不到自己的背影,那有没有人拍洋洋的背影给他看?婷婷是不是我自己?不是,我要当洋洋。单纯的洋洋,如果有谁胆敢取走我的单纯,那他一定,一定没有好下场!

39分钟前
  • taki zhang
  • 力荐

1.人们越长大就越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所以影片也选择性隐晦了故事的另一面:洋洋湿漉漉笑着是被暗恋的女生救了,胖子是被莉莉诱导杀害了自己的老师。2.医生让全家人给病床上的婆婆多讲话,妈妈哭着说她发现自己每天讲的都一样,早上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几分钟就讲完了,她觉得好像白活了。3.儿女的情窦初开与父亲的初恋复燃,用神奇的蒙太奇手法重合交织在一起。4.雷电在亿万年无数次的击闪中,诞生了一切生命的最基本单位氨基酸,正如我们在无数的邂逅与接触中,而在一瞬间大脑会爱上另外一个人。某种意义上,两者都是在一刻发生的事。

42分钟前
  • 顾小山
  • 推荐

年轻的人无法解读的一种电影

47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我看到了一生

50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力荐

如果电影都是过生活,那我们就过生活就好了

52分钟前
  • Frender
  • 推荐

杨德昌获嘎纳最佳导演奖的影片,近三个小时的影像细腻而漫长,其间没有大起大落,只是一直温和的诉说,可看这平淡的真实,却叫人沉重起来

55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你说婚姻是个什么东西呢,这种相濡以沫带来的就是相对无言,那我们到底应该找一个爱的人一起,吵架,吵到精疲力尽声嘶力竭,一起尝尽人生百态的呢?还是应该找个差不多的人,平平淡淡,看似完满,因为不曾激烈相爱,所以无从争吵。那么,NJ,你幸福么。我本以为我看懂了,想来最后还是没有

56分钟前
  • 夏小昭
  • 力荐

感觉杨德昌的电影总是很节制地表现日常生活,记录生活。看后触动,可并没发现生活之另外可能。06.12.24平安夜观影

60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用三小时去看懂人生,看不懂,活下去就会懂

1小时前
  • Henr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