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第五季

综艺大陆2020

主演:陈铭 Ming Chen

导演:内详

 剧照

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2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3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4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5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6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3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4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5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6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7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8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19少年说第五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4

详细剧情

  没有梦想不该有,没有心声不该说!  大胆做,勇敢说!  就在湖南卫视少年说!  6月11日起,每周一至周四晚7:35,少年说与你不见不散!

 长篇影评

 1 ) 真的,别救了,你还是去死吧

来自奇葩说老粉深更半夜的repo: 奇葩说到现在这个地步真的可以结束了。从第一季开始,马东一直试图平衡辩论的严肃性和奇葩的娱乐性。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讲逻辑,讲话术的地方。马薇薇,黄执中,邱晨,如晶,陈铭,这些人的插科打诨都是基于强大的观点,严密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最终都是为了辩题服务。没有人想听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没有人想看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声嘶力竭咆哮。夸张的装扮和无聊的段子只能说明你是个奇葩,是个浮于表面说不出什么的奇葩。奇葩说终究是落脚于说,奇葩的也不是人而是那些突破上限、下限、广度、深度的观点。然而,从第四季开始,奇葩说慢慢向娱乐化的角度倾斜,要不是罗振宇,张泉灵的挽尊,奇葩说大概真的会变成戏精的诞生。第四季的巅峰之战在最后一集,所有人安安静静地坐着讨论着脑洞突破天际的话题,高手们全力应战,观点交锋的火花甚至点亮了老罗那光秃秃的脑袋,马东东同志也帅的惊为天人。这才是奇葩说该有的样子,辩论场的废墟和硝烟中开出思想的玫瑰。我不想生活在菜市场中,满耳喧嚣,一地鸡毛。 看预告片的时候还感动了一下下,以为节目还是可以救一救。看完第一期,我想说你还是去死吧! PS:现在凌晨一点半,我真的不该那么真情实感。

 2 ) 最难过的是,我还记得它曾经的样子。【有对比,慎入】

曾经

以前的奇葩说,有搞笑吗?有的。

范湉湉,欧阳超,李林,都会搞笑。

但是搞笑而不空洞,有趣而不贫乏。

我承认,奇葩说第五季和别的节目比,一星太低了。

可是和自己比,一星都不值得。

五星,

“请让我说话说话说话,没有人废话,你不爱听没关系,我只说我的真理”

一星,

“请让我背稿背稿背稿,背不下来没关系,我还可以说我背稿的不容易”

建议下一季引入半开麦,至少,说不定,看起来和曾经一样。

奇葩的含义是什么,举止夸张?讲话大声?衣着奇怪?

似乎不是。

肖骁范湉湉看起来学历不高,但是他们非常自信,对自己坚持的东西无比笃定,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嬉笑怒骂,不卑不亢

柏邦妮姜思达史航……,因为思想,因为态度,而与众不同

甚至苏紫紫,那个我也没有太多记忆的裸体模特,因为经历,所以不同

而第五季的很多人,他们“奇葩”的伪装那么脆弱,似乎一碰就会碎。

在举止夸张,讲话大声的背后,是一个普通的某些时刻甚至无趣的灵魂。

就像,我会觉得大王马剑越很有趣很可爱,但她们不是奇葩,她们是普通人。【至少她们,敬业不念稿。

哪怕我第五季蛮喜欢李思恒,距离肖骁,少了太多真正的与众不同却嬉笑怒骂的鲜活。

奇葩说里,快没有奇葩了。

宛宛不类卿。

第六季,肖肖也不是奇葩了,万万没想到

奇葩说原来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奇葩说多了就会变成一个努力理智的普通人。惨。

 3 ) 回归本心和娱乐至死

作为一名刷了无数遍奇葩说的老观众,我毫不犹豫的给了我这次失望的评价,很抱歉,第一集的内容让我第一次拿起了手机,点开了其他软件,我看到了一档有深度的综艺走向了完全娱乐的产物。

我喜欢马东,从第一季的解场能人到第四季红楼梦的解读,让我知道原来读书是一件这么有用的事情,他说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做孟婆汤,他说他很害怕那个世外桃源的结局,他还说曹雪芹的姑娘不要变成婆子。我喜欢他的娓娓道来,不紧不慢,我喜欢他的临场应变,幽默中却又时常让你陷入沉思,我最喜欢他处事的态度,看透不说透,事故却不以事故待人。可能我和你们的看点不太一样,我很喜欢看康永小松的结辩,也喜欢陈铭黄执中姜思达的发言,每次都会有不同的东西进入自己的脑中,这是一种很爽的接纳,就像罗胖说的那样,每次都会有新的东西在你的思想里重建。太娱乐的大王,范湉湉我一般都是跳着看的,我知道那很搞笑很放松,但笑过之后却很空洞,我不会思考,因为那些道理都很浅显,不过是把平时的事情用一种喜剧般的表演方式呈现了而已。

然而这样的元素随着节目的继续,比重也在逐步增加。刚开始的奇葩说是小众的,没有什么明星大腕,也没有太多广告代言,它吸引的是像我一样看到了节目的价值的一部分人。然而它不小心火了,越来越多人进来,他们喜欢的是马薇薇的气场,喜欢的是黄执中不明觉厉的高级,喜欢的是范湉湉大王浮夸搞笑的风格。我不能说哪种看的角度就一定不好,我也不能说节目迎合大众有多么的不对,但一路走来,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了,味道里似乎参入了越来越多的杂质,变得不是那么的纯正了。

这样的变化你可能会说见仁见智,也可能会指责我一成不变。但这样的变化我接受不了,段子手和经济分析师进入评委席,不正经的极端和正经的极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能感觉到马东和康永在台上的尴尬,文人飙段子的喜剧元素难以进入,马东在选手身上的接话甚至要自然很多,因为四位导师对话的时候我感觉不到一丝笑点的存在。

比赛的选手感觉就像一个车祸现场,尴尬,尴尬,还是尴尬。我甚至不明白这样赛制的意义,不应该放在奇葩大会吗?正式的奇葩说不应该两队人马开始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的互相过招吗?怎么变成了一个选秀平台,先两两对决的淘汰一半,我承认搞笑的元素增加了,相亲,语速惊人,平面模特,说唱歌手,然而,我终于找不到真正的笑点了。

我觉得真正的娱乐就像马东的广告词,总是在煽情的地方让你破涕为笑,猝不及防。就像陈铭说的几近完美对方只能说,你鸡汤王。就像马薇薇和少爷针锋相对,最后撒娇结尾。泪中有甜,笑中有悲,因为娱乐是辅助的工具,而不是节目的灵魂。

如果有一天,我再也不放下手中的一切,静静地欣赏着每一句值得我深思的话,而是端着饭菜,说着闲话的看着奇葩说每个人搞笑的表演时,是多么的悲哀。

真心希望奇葩说能回归本心,那样我会收回我的评分,因为你带给了我很多很棒的时刻,那才是真正的娱乐,良心的综艺。

 4 ) 如何评价《奇葩说 第五季》第十七期(你是否支持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

特别分享一下对本期陈铭老师高质量拆论和开杠的看法。

个人从未认为他是鸡汤王,或者说,当鸡汤王绝不是他的本意,本期就是最好的例证。

因为本期陈铭的发言,拆论部分简直完美,彰显了一个顶级辩手把技巧用到极致后几乎看不出使用了技巧的纯熟境界,当真是非常赞的一段反驳,是教科书般的拆论学习材料。

其实,之前傅首尔表现超好。

她用自己很接地气的发言,诠释了一个角度独特的论点:

“是啊,我为啥需要那么多的知识,这不没有个性了吗?大家不都一样了吗?啥知识都知道的话,我不失去成为平凡人的自由了吗?”

对于非辩手出身的傅首尔来说,有一种独特的演讲风格和诠释风格。

这个论点的氛围其实已经被她渲染得足够到位,在场面上的效果可谓十分耀眼,她的这种日常辩场上不多见的风格,其实对我等辩手蛮有启发性的,让我等在日常研习中值得仔细思考:

该如何更好的借鉴这种接地气的风格应用到辩论中呢?

或者该如何更好的用这种看似吐槽的随心方式带入观众到自己的语境中呢?

毕竟,辩论不就是说服观众的游戏么?

她的优秀暂且不表,只是,可惜,她后面跟着老狐狸陈铭。

相对于傅首尔来说,陈铭是后结辩。

对于陈铭这种段位超高的辩手来说,后结辩的优势从来都是巨大的。

(PS:陈铭老师2017年老友赛天王山之战夺冠那场,就是一次超经典的后结辩。

那次前结辩的是马来亚大学颜如晶,如晶当时已经被逼入绝境,在前结辩中,已经爆发得很强悍,且从未见如晶那么强势、状态那么炸裂,期间直接反复用“这块,是我的”这样的句子来抢地盘,也是看得我会心大笑。。

但是狐狸老师上来后,把之前如晶的抢走的地盘拆得七零八落,看得俺目瞪口呆。。。

(感兴趣者可各视频网站搜 2017老友赛 马来亚大学VS武汉大学)

所以后结辩的优势对他们这种级别的辩手来说,真心不容小觑,

再例如,执中少爷“后结辩不败”的名头也不是盖的,并不是说他后说一定不败,只是说明他经常能把后结辩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且,很多华语辩坛经典结辩都是处在后结辩的位置,执中陈铭如此,京京哲耀如此,丁冠羽王肇麟如此,青云飞宇如此,环保小葵亦是如此……)

这一段陈词中,整个发言的前面80%时间里,陈铭都是用辩论中最基本的拆解技术,针对傅首尔的发言进行一层一层的扎实拆解。

但因为陈铭老师自身功力深厚,很难感觉到他在做技术性拆解,在观感上毫无突兀感,显得顺滑无比,值得每位辩手仔细研究学习。

就好比乔峰在聚贤庄一战中,偏用中原武林人士人人会打的太祖长拳对抗各路豪杰,这最普通、最简单的太祖长拳在他手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原因无它,唯功底深厚尔。

虽然招数谁都会,但是能打出武功的至高境界,那就是乔帮主自己的本事了,因为即便同样的招数,各自对招数的理解不同,内力深厚程度不同,各人使用出来的效果一定不同。

我们来看看陈铭是怎么用常规招数打出高手风范的。

首先,带领观众跳脱对手语境。

因为傅首尔已经成功带领大家进入了一种“我平凡,我快乐”的语境,很多观众还沉浸在这个氛围中,若不能及时带出来,对辩手自己塑造新的语境非常不利。所以这些顶级辩手第一步的常规操作,往往都是先带观众走出对方设下的语境氛围。

他用的快速切入方式是打比方。

他的目的是指出傅首尔把“信息”、“知识”、“能力”搅在一起论证。

对于这种深邃辩题来说,打比方从来是让人接受最愉快轻松的方式。

他选择了“水”。

他把“一瓶水的温度是7度”定义为“信息”

“水在零度会结冰”定义为“知识”

“将水制成冰棒,卖给他人”定义为“智慧和能力”

这个关于水的比方一打,非常容易让观众理解“信息”“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这样,信息、知识和能力三者之间就有了初步的区别。

然后陈铭再做了一个关键的技术动作,这是战略意义很大的一个环节:定义切割。

他先把“能力”解释为“知识使用上的差别”,令人信服的把“能力”从“知识”这个辩题关键词里切割出来,让“能力”和“知识”有了明显的区别,这样,为其后面的拆论就做好了非常方便的布置和铺垫。

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拆论工作了。

拆解傅首尔的第一个论点是“知识导致大家都一样”。

还是因为前面做了非常清晰明了的定义切割,所以拆解起来非常容易。

陈铭直接说:即便每个人的知识一样,因为价值观不同,能力和选择也会不同,所以导致的结果肯定不同,所以不会造成对方说的同一性。

其中又用到的例证的技巧。

举的例子是“顶级肺科专家有抽烟的,有不抽烟的”,非常合适到位的例子。

此例子也算是拉入生活,先告知大家:顶级专家到了一定程度,对肺部知识的了解都差不多(都顶级专家了,他们的肺部知识97分和98分基本无区别),但他们仍然在抽烟上做的选择不同,是因为内心价值的不同,所以做出的选择就不同。所以,即便所有人的知识是一样的,每个人的选择也会不同,所以大家不会一样。

第一个点顺利拆解成功。

拆解傅首尔的第二个论点是“拿知识做坏事不好”。

拆这个点用的是归谬法。

一级归谬:

陈铭说,若傅首尔说的知识掌握在坏人手里就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我们教博士硕士岂不具有巨大的风险?

我们何不在小学入学教育就进行道德检测,若不通过,人就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九年制义务教育岂不是件害人的事情?

因为前面的铺垫成功,这种归谬用起来很带入观众,确实容易让观众认为对方论点不合理,且现场效果极佳。

二级归谬:

他接着往下深入归谬:若对方论点成立,那么还应该发明一个芯片,可以一秒钟抹杀所有人脑中的知识,这样就可以防止坏人用知识做坏事了,世界就安全了,安全了还不够,继续往下走:大家直接回到进化之前的状态变成猴了。。

此操作让是哪个他对方论点听起来更加荒谬,既幽默有场面效果,又直接击中对方主逻辑链,可谓非常漂亮的操作。

所以,看似简简单单的归谬,看似调侃般轻松,但陈铭用起来很写意,让傅首尔第二个论点在归谬法下,瞬间遁于无形。

拆解傅首尔的第三个论点是“不想知道那么多知识,就想做一个普通平凡快乐的人”。

此处用的是举反例。

第一个反例是美剧《越狱》。

例子中诠释的是男主角MICHAEL作为建筑学家,到监狱里看到的景象和常人看到的不同。陈铭说自己看到的是囚牢、球场,移动的狱卒等,人家看到的是下水管道,通风管道,紧急通道等等(看过此片的朋友一定深有感触,Michael的地图纹身以及他的“透视眼”视角反复出现,越狱第一季实在是太经典了……)

此例子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铭用到的是列举细节的技巧,用一些具体名词来进行描述,让观众听他举例时,脑中充满画面感,所以观众能很快明白为什么“知识让人看到的世界不同”这个点。

此处他第二个反例是,现场100个人对马东、罗胖、高晓松、诞总是100个不同的身份,因为这几位对奇葩说观众来说,区别明显,大家都很清楚这个反例的内核。

且陈铭这里有个顽皮的设计,顺道一人拍了一通马屁,让人会心一笑(我们日常辩论中也有辩手喜欢CUE一下台下的领导或观众来达到同样的效果:))也同样,这一段既有场面效果,又有逻辑上的到位反驳。

至此,傅首尔第三个点也被拆得差不多了,个人认为本季到目前为止最完美拆论诞生,虽然陈铭老师用的全是最基本的辩论技巧,但他用起来却丝般顺滑,颇有乔帮主使用太祖长拳之风,在效果、场面上皆可圈可点。

而陈铭在拆论后,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是时间所剩无几。

相对于自己珠玉在前的拆论来说,有一说一,个人认为陈铭本期论点的设计一般般吧,其论述铺陈方式不算亮眼。。

他说“知识”被所有人知晓,可以救人的命,这个点在俺的观感上,不算特别中意。

因为用知识救人命和害人命的效果在这个逻辑上是对等的(例如他说的知识可以让人躲避地震,假如现场发生地震,大家都知道某个地方是安全的,若安全之地容不下那么多人,大家是否会因为知识而自相残杀呢……),所以单独论证获取全部知识后能救人命,有论证不全的嫌疑。

同时俺觉得此论点他实际上打得不够深也不够巧,有强上价值的小嫌疑,当然,这是跟他自己的珠玉在前比。。。。

况且,我们看到的是剪辑版成品,是否剪掉了一些陈词不得而知,再退一万步说,一位辩手在长陈词中如何分配驳论和立论的时间,从来都没有固定的公式,渐彪可以全篇结辩都是驳论,照样让2001金钱辩永载史册,所以辩场上的时间分配问题,永远都是辩坛探讨的长青话题……

但已经无所谓了,本期陈铭的完美拆论,陈词效果上佳,说服度和完成度极高,其以攻代守的目的达到,让他的这一段陈词足够99分。

接下来聊聊陈铭本期思路清晰的开杠。

江湖有相逢,陈铭与詹青云真是渊源无数。

所以,两人的开杠真算是老朋友、老对手切磋了,因为,两位不知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遇到过多少次,对抗过多少次,合作过多少次……

不算本季《奇葩说》前面几集的交手,就拿最近的两个例子来说,他俩也是君子剑和玉女剑般存在。(这个比喻其实不合适,和节目中沈玉琳的调侃一样不合适,见谅)

一个是CCTV世界听我说节目,两人一个当导师,一个当选手,化身惺惺相惜的师徒,联手夺冠!

另外一个是上半年在水立方的2018年华语辩论世界杯决赛,青云的“我偏要勉强”结辩技惊四座(若没看过今年青云的世界杯决赛结辩,你可能错过了青云今年最大的亮点,强烈推荐),而陈铭是决赛的评委和点评者,与其他点评者不一样的是,陈铭着重从辩论的角度盛赞了青云。。。

很明显,两位顶级辩手老朋友都清楚明晰的知道以下几个事实:

一,对方是顶级辩手(so很难采用像抓董婧漏洞那样去对付,且自身不能犯低级错误)

二,对方知道自己是顶级辩手(so对方不会贸然采用对付新手的奇招)

三,对方稳妥起见,会先采用辩论赛自由辩的抢定义战术来进行攻防(定义是双方论点成立的根基)

四,双方第一要务,是必须拿下辩题中“知识”的定义,这决定了“知识”到底会不会造成所有人都趋同,只有拿下这个定义,才可能让己方观点得以铺陈……

所以,陈铭一上来就问“芯片植入了大脑,大脑还在不在?”

此问题言简意赅,战略意图清晰,其目的是要将他之前已经切割开的“知识”和“能力”再次做确认性区隔,也希望让观众重新意识到“知识”和“能力”是两码事。

换而言之,陈铭的意思是,即使有了这芯片,大脑只是提取芯片中的知识,但每个人的大脑使用芯片知识的方式都各不相同,所以大家仍然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价值和不同的选择,不会达到对方说的所有人趋同。

但詹青云当然也能明显清晰意识到,这一块定义,即使双方可能纠缠不清,在战略上也绝不能轻易让出去,所以坚持“知识芯片统一的是我们的神经网络”。

也就是说,有了这芯片,大家被统一了,思考方式和行为甚至都可能一样了。

当然,开杠时,陈铭也时刻清醒知道对方知道这个定义战的重要性,也清楚定义战很可能将直接决定胜负,直接用“不不不”进行了明确否定,并继续之前提问的顺延:“大脑可以对芯片知识进行质疑、挑战和更新”,也就是说,即使芯片一样,大家还是不一样。

詹青云直接请求共识:

“知识是脑海中相信为真的东西”。

这个反应足够快,技术动作简洁清晰,意图无声无息“包下对方的定义”。

最有价值的是,其可能设置的“坑”在于:

一个人除了知识之外,还有什么相信为真?当然是自己对知识的判断和使用,也就是陈铭之前说的“能力”。

若这一块陈铭认下来,那么,青云就取得了阶段性定义战胜利。

老狐狸陈铭当然不会上当,再次直接以“不”字开场(以“不”字开场,态度明确,且能保持较好的气势,就好比拳击中最直接的侧手直拳),然后继续争定义:“知识是客观世界验证为真的东西”

接下来两轮,两人继续这关键词“知识”的定义战。。。

两位高手并不是不知道,这样打定义其实并不算真正精彩,但作为身经百战、技术扎实的顶级辩手,他俩更加清楚的知道,若这块定义战失利,那么自己的论证体系将轰然倒塌,所以谁先跳出定义之争,谁就可能输掉开杠。。。

直到青云打出“一套思想会统一一切的”的点,陈铭终于不再争定义。

好比一场胶着的球赛中,双方球队都在试探着采用防守反击打法,突然之间一个队改变踢法,全线压上……

好比球赛一样,某队全线压上并不一定就能保证赢球,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陈铭在这一轮勇猛的、果敢的主动跳出来,用对方开尔文热力学的例子,再次例证法,举反例说,“还有两朵乌云飘在上面,就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很明显,“两朵乌云”这个点亮了。

这是知识储备的亮点,是个人素质的亮点,是临场从头脑中搜刮自己平生所学提炼出闪光精华的亮点,是个人搜寻头脑图书馆迅速找到解决方案的极好展现。

所以对于辩论本身来说,因为“两朵乌云”的“变阵”攻击,让原本相对纠缠的战局发生倾斜,所以这场开杠到此时此刻,陈铭的变招算是赌赢了,占优了。

假设,如若有新国辩或世锦赛或世界杯的判准评委在场的话,让他们做个投票,个人感觉他们大多数人判陈铭开杠更占优的概率更大。

总的来说,这组和青云的高质量自由辩交锋,精彩之处有三:

一是双方知己知彼,都能清醒认识对方能力,清晰知道对方采用什么战术,所以不约而同先花大力气在“知识”这个关键词定义的争夺上,技术动作纯熟而扎实,语言精练而到位;

二是陈铭有勇气跳出纠缠不清的定义战,主动变招。因为对任何高手之间对决来说,稳中求进的招数更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决赛无名局”的原因,因为决赛中采用相对防守稳固战术的球队或选手偏多。

且主动变招一定需要选手的胆识和勇气,而对辩手来说,勇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三是陈铭用个人知识储备非常漂亮的解决了对方“一套芯片统一所有思想”的逻辑原点和定义,在战略上和战术上均取得了优势,非常好的呼应了自己担任辩论赛评委时的判准。

下周即将开战的2018新国辩,陈铭老师将担任评委,他提交本届新国辩组委会的个人判准中的最后一段(请参考下图)就是对自己“两朵乌云”亮点最好的诠释,那就是:

总觉得,一场辩论赛的胜利,应先是读书的胜利,知识的胜利;再是角度的胜利,思维的胜利;最后才是言辞的胜利,技巧的胜利。一个复古而怀旧的审美!

可以说,陈铭老师本次开杠的表现,为广大学习辩论、尤其是研习自由辩的辩手们再次上了教科书般的一课,也很好的履行了他自己当辩论评委的判准和对辩论的审美,把“读书的胜利”放置在“技巧的胜利”之上,值得每个学习辩论的辩手们反复琢磨研习。。。

所以,从辩论赛的角度来看这一期《奇葩说》,其辩论方面的技术含量已经到达一个非常高的水准,让这一集成为了各辩论爱好者学习辩论技术的经典一集,陈铭老师也为自己在第五季开足火力的上佳表现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个人从未纠结过陈铭老师奇葩说夺冠与否,个人感觉那些对他来说都是浮云,只需想想他在其他节目和各种场合中的身份,各位应该更加理解俺的意思……

俺只是简单期望,陈铭老师能够继续有兴致、有热情、有感觉的在奇葩说延续自己的状态,继续有兴致、有热情、有感觉的在节目中尽情展现自己顶级辩手的风采,因为,那真是我等辩论爱好者的福分……

作者:GREAT MI 链接://www.zhihu.com/question/302632278/answer/532989702 来源:知乎

 5 ) 当奇葩不再奇葩,说还能不能好好说——奇葩说观赏指南

《奇葩说 第五季》很快就要进入尾声了,来说说这个陪伴了我五年的节目。

这一季开播的时候,傅首尔和董婧的事频频上热搜,也推升了节目的关注度。

作为一个老粉,我的内心是悲凉的。

这就好像你的idol明明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力派,却让人感觉非要借助绯闻、作秀和口舌之争博取关注一样——什么时候,奇葩说这样一个以内容取胜的网综IP,需要这些“身外之物”了。

第五季就在这样一种喧闹的氛围中,鸣锣开战了。于是,死忠粉亲眼见证了TA的高开低走,从第一季的9.1分,跌落到现在的7.1分。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让我分析评价下滑的原因,我觉得来自于以下几点:

1、先锋属性:奇葩之所以是奇葩,代表的是少数、小众和不落俗套。奇葩说最早的先锋性就是代表少数派发声,与主流价值观点形成对抗与冲击,来达成多元性。它是少数派的自留地,也是唯一能让直男艾力沦为弱势群体的地方。就像我在自己的另一篇文《假如我们是生活里的少数派,该如何选择》里写的:“我们都可能在某个维度上沦为少数派,而这世上,从来都存在多数派对少数派的倾轧”——这种倾轧才是共鸣的终极来源。而第五季恰恰丢掉了这一先锋内核,让表达空缺了些许真诚。

2、辩论导向:当年说的最多的那句——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在这一季确实有了印证。这一季奇葩说请来了很多职业辩手,越来越认真,也越来越煞有介事了,但职业辩手与奇葩说内核属性之间的融合还未到达一个相对契合的程度。

3、赛制安排:每一季奇葩说,都会赚取观众大把的眼泪,这是因为很多辩题,很多发言,让人有共鸣,直击人心。这一季我们依然看到了很多眼泪,但很多时候不是共鸣,只是自high。选手们越来越多地为胜负哭,为得失哭,而少了纯粹表达的快乐。

4、新人辩手:肖骁在李思恒走的时候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我们回想第一季奇葩说的时候,每一个奇葩的海选过程都有播出,那时候更像是一个养成类游戏,即使选手不那么强,观众依然能够从一点点的了解中,发觉选手在辩论以外的特质。而第五季的选手一上来就互撕开杠,像进入了斗兽场,与老奇葩同台混战,这种对场感的陌生甚至比实力更会影响临场的发挥。

5、辩题选择:爱情是时间和空间维度下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兼具理性和感性的两难选择。但围绕爱情的选题,也需要给辩论者留下充足的探讨空间,本季诸如:《结婚前,我让伴侣在TA的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有错吗?》、《恋爱中有其他追求者, 要不要告诉另一半?》、《恋人向你隐瞒自己富有or贫穷的背景哪个更不能接受》等辩题,在个人看来,辩论的角度有,但缺乏辩论的营养,这也是让部分新奇葩表现失常和尴尬的一项原因——毕竟不是所有辩手都那么经验老到,可以从逼仄的夹缝里杀出血路来。

图片来自网络

那些年,如果说,生活有别处,奇葩说就是别处。

而第五季的奇葩说,好像让人看到了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终于走到了成人世界。他变强大了,但他也变得无比疲惫,就好像面对着生活的我们自己。

于是,奇葩说变成了生活本身,我们无法再在这处“自留地”里,找到自己。

当然,作为死忠粉,我无意唱衰并仍然坚信,奇葩说是目前大陆将寓教于乐做得最好的网综。

我们喜欢看奇葩说,真的是看选手们唾沫横飞、巧舌如簧?或许是,但我想不全是。如果仅仅只有这些,我觉得丢掉了奇葩说的精髓。

我从奇葩说里看到了这些:

图片来自网络

1、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拿完第一季奇葩说BB KING后,我觉得马薇薇走上了人生巅峰,她在当时整季的表现是那么自信、从容,金句频出、气势如虹。她用上佳的表现告别第一段婚姻后的生活,并完成了一名职业辩手向公众人物的华丽转身,并在第二季奇葩说里,收获了与周玄毅的爱情。

那时候我想,能在辩论场上把很多道理想明白、讲透彻的人,生活里不成为人生赢家的几率很低吧。

如果这是一部小说,到了第二季就终结的话,我觉得这样的观点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第五季,马薇薇回来了,原先聪敏、睿智、霸气的马薇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赛场上有如神游的选手,而她也失去了与周玄毅的感情。

诚然,水无常势,感情里的问题谁也说不清。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马薇薇不是她最佳的状态。

辩论是有技巧的,语言表达也只在生活中扮演很小的角色。我们过好这辈子,言语或许能派上一些用场,但更多时候,靠的是心和智。

图片来自网络

2、 我们都在扮演貌似合格的成年人,却依然渴望天真得像个孩子

人到底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我们会沉浸在陈铭强大的逻辑里,也会被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动。

人的矛盾性,就在于奇葩说啪啪钮所带来的票数剧烈波动上。

世界在教你做一个理性而沉闷的成年人,而奇葩说告诉我们,那些最动人、最刻骨的时刻,常常来自于我们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来自于我们的“无能为力”、来自于“挣扎隐忍和放手一搏”。

我们越来越游刃有余,可我们越来越怀念奋不顾身。

我想这也是我在看歌手时,那么爱杜丽莎的原因,多么极致感性的艺术家。

图片来自网络

3、永远不要丢掉英雄梦想,即使你正疲惫生活

马东形容自己的底色是悲凉,我特意去查了他的星座,果然是摩羯。

马季老师曾告诫马东,大意是说如果要混娱乐的这个行当,就要注意说话的尺度。

我已经找不到奇葩说“向父母出柜”和“伴侣宣称available”那几期了。

我们都只能在有限的的语境里去发声和讨论,这不是价值判断,没有好或不好——这是现实。

许多年前,马东在最后一期《有话好说》中最后一期坚持的主题是:走近同性恋;许多年后,他带来的奇葩说,依然延续着一贯的理念和主张。

即使被阉割、被调整,也要扛着英雄梦想负重前行,然后在插科打诨、花式口播和玩世不恭中完成布道。

而不是像李诞兄,成名后告诉年轻人:不要说太多真话,不要挑战大多数人;开心点,人间不值得。

在我看来,眼袋哥才是现实世界里的梦想与喜剧大师。

图片来自网络

4、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不要失去表达的热情

我是最近才开始回归豆瓣的,而我第一篇写了和小a的生活,就有人质疑:为什么要给自己贴上同性恋的标签博眼球。

异性恋里没有人在表达对恋人的爱慕、思念与不满时,会被认为是博眼球。我想,我在做的,就是希望有一天,当我提到这三个字时,没人再认为这是博眼球吧。

这个世界远还没有到为同志人群发声太多的程度,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的爱情是怎样的。

那我就剥开,袒露出来。虽然可能会有误解和伤害,但只有经过的路人看了,也许才会说:哦,原来他和他的感情,没有什么不一样。

当人们提到康永哥时,会更多地说他是一个温柔而睿智的人,而不再盯着那个“同志”标签,这就是坚持的价值。

不要因为他人的眼光而活,不要丢掉表达的热情。

 6 ) 这一季,我粉转路人

丑话说在前,本文将列数我的种种个人观点,其中略带偏见,难以避免,请追求绝对严谨逻辑的朋友绕行。

还剩四场决赛,也许这时候评价有些为时尚早,但是管他呢,反正这节目也是赶着录赶着更改赶着播,谁都有中途退场啐一口的权力,如果事实打了我的脸,证明了我的粗鄙,那我错过的精彩应该就是对一个老粉最大的惩罚了吧。

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这一季有点杂音呢?

是傅首尔、董婧罗生门吗?不。

是奇葩大会的时候吗?不。

是令人讨厌的杨奇函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马东力挺热捧吗?不。

是从飞飞的复活开始。

个人很喜欢飞飞,不过飞飞的落败和复活都让我感觉有些手足无措。飞飞1v1 battle时输给了李思恒,我当时专注的去听飞飞的观点,再听李思恒的观点,我认为我是站飞飞的。不过在开杠时,飞飞抓着逻辑漏洞的一句问话,李思恒一句听不懂就化解了,还涨了票。我才第一次从自己给奇葩说预设的理想环境中醒来:不是谁有理,谁就能赢。

如果说李思恒用后来的表现证明了自己具备通情以及达理,那复活赛时,飞飞输给奶茶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我清晰记得奶茶最后几乎撒泼一样大吼:“我就是不想作臭小三!”然后不管飞飞说啥,票都回不来了。

飞飞复活前的画外音:我真的是要被逼疯了,是你们逼我的。然后一通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咆哮过后,飞飞回来了。

由于剪辑,我不知道当时的录制发生了什么,也许是观众太累了,麻木了,毕竟30场比赛下来,又是复活赛,一场比赛就按照10分钟算,也有5个小时。也许只有疯狂呐喊着口号才能唤醒看热闹的注意,赢得关注吧。也许。至少奇葩说,一个促进我思考的节目,在这一刻突然给我猛然一棍:有理就在声高。(夹带点私货:让我想起小时候玩三国杀,有着再缜密逻辑和正确判断的内奸,都架不住一个不守规则发毒誓,正义凛然的忠臣的胡作非为。)

节目做久了,自然要改变,要改革,为了更好的收视率和口碑,有的尝试要做,风险与代价也是必然。不过本季的尝试是我不喜欢的。不论是新人整体实力的下降,还是个别辩题话题度/趣味性/辩证性缺失,在我看来,都不是致命伤,核心问题是本季把重心倾斜向增加娱乐性。

诚然,有了1v1 battle,场面火爆了;有了团队在,人员去留的动人戏份能占十几分钟。但是,1v1 battle有多少人认真在听,甚至反应的过来呢?有了团队,原本暗藏在这个单位的小山头凸显了,元老派和新晋派撕得两败俱伤,而当某队只剩下三个人的时候,开场就会暗示观众,这队人不能再输了,不看僧面看佛面的票使得每个队都有惊无险的走到了决赛。道理示弱了,煽情霸屏了。

于是我在这一季看到了太多哭哭啼啼,从第一期到最新一期到处都哭天抢地,为了动情,bgm永远是隽永而回味悠长,很难切回到戏谑而轻快。我相信这和任何一个选手无关,和导师无关,和辩题无关。毕竟傅首尔这样一个永远不服输的人,还给自己贴了一个市井小民的标签,我相信她说的大部分都是真实的,比如她从不低头,包括和董婧的罗生门里,不管她俩哪个版本,傅首尔都是强势的。姑且称她女强人,女斗士,请问壮士,到现在几度垂泪?

和前几季相比,这一季的选手的无比焦虑,镜头里,没有一个人在享受比赛,辩论对每个人几乎都是煎熬,我说说最愁的几个人吧,撅嘴的赵帅,眉头紧锁的马薇薇,不断摇头的奶茶,奋笔疾书的很多人。毕竟,很少有人像3bangz一样看得开。

我相信是紧张而无法准备充足的录制过程,是团队内彼此扶持的压力和队长的责任,是严酷惩罚强拽看点的赛制。社会是个大染缸,那么奇葩说就是个小染缸。大环境催生戏剧性,只讲道理的人会被淘汰,只煽情却无趣的人也会被淘汰,最后筛选出来某些选手真的只是肤浅的有点意思,就像我永远不让自己去碰的短视频一样,全都是泡沫。

比通情/达理说动人更令我失望的是,只要你说的有点意思,我就投你的街头卖艺拉票法。最新一期,傅首尔临危受命,据她自己说,上场前半小时才写好的稿子。曾经在场下对新选手照稿念的方法嗤之以鼻的她,自己也一行行的念自己的稿子。我说这段没有恶意,赛制太紧,加上各种撕逼,如果给她一天时间,我相信她依然光彩熠熠。可是这些明显生硬的细节,竟然盖过了詹青云强有力的结辩,最终观众投票傅首尔力压詹青云十票。

第四季,传出马薇薇和姜思达的罗生门时,马薇薇率先发难,说姜思达占用资源,现场拜票。而第五季,如果你不拜票,你就无法生存。如果这就是节目组的生态,我很想用马薇薇那句难听的“金句”来提醒一下节目组:“人,不能做双标狗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万万没想到这一季最能打动我的,竟然是杨奇函。

首先声明,我十分讨厌杨奇函,到现在依然讨厌,如果用豆瓣评分来比喻,奇葩大会时,我对他打分是无奈1星都嫌多,现在一声叹气的觉得一星算值得。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形容:杨奇函是个可怜人,他身上最大的特质是自作聪明的求生欲。他的性格很像是一个玻尿酸打多的整容怪,天生要强,却要为曾经一冲动买单。相比“我丑我自豪,我找不到对象是你们眼瞎”而麻痹自己的犟种,杨奇函是如此善于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他努力,他不惜削足适履,努力更改自己的个性使自己去了解并迎合他想立足的每个环境。

不得不说,尽管他不招人喜欢,但是他有闪光点:他脑子很快,1v1 battle复活赛那段绝境中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虽然经不起推敲,却让观众为之叹服。尝到甜头的他,重复又用这个梗说了两期。我相信他自己说的时候都觉得无趣,可是谁会轻易舍得沙漠里渴死前找到的一口井,尽管水已经苦涩难咽。

这让我想起初中时班上的大头,他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不过理性如他,作文写的不动情,唯方法论的他就会每次把年纪范文拿来摘抄背诵,最后成绩也不错。二狗是我哥们儿,之前就是个吊儿郎当没心没肺的家伙,初三时,他的文章让我知道我注定不能靠写字养活自己,因为他只是写他的心里话,他豪迈的心胸,快意恩仇的爽快就已经扑面而来,充满感染力。杨奇函在我眼中就是大头,他可以用技巧通过考试考核,过关斩将,因为他聪明。这和现在的优等教育很相似,让知之者去考好之者,让好之者憋死乐之者。于是到了真枪实弹的舞台,谁又能写出满分作文呢?在人人混口饭吃的当下,多少人清心寡欲、从一而终只在一个领域苦苦耕耘呢?说远了。

很佩服蔡康永,他毒辣的眼光和恰当的表达曾经一针见血的点出了杨奇函身上最别扭的点:“你能不能不要在引经据典的同时这么江湖气。”江湖气这个词我思考了很久,大概就是一个人在弱肉强食法则中以最卑微方式生存的气质。比如美国的江湖气就是shameless盖利格一家,比如部队里的江湖气就是那些打不疼,罚不改,刀枪不入,油盐不进的屌兵,比如学校的江湖气就是老师嘴里的滚刀肉,坏了一个班这锅大汤的老鼠屎。一个字,油。能力:永远会钻空子。

而杨奇函,作为清华尖子生,怎么就这么江湖气了呢?作为一个隔壁学校毕业的弱鸡,参照自身,参照周围同学,诚惶诚恐揣测一下奇函大牛。也许是班级其他人的嫉妒甚至霸凌,也许是师长过分的夸耀与期待带来的压力,也许只是他想保存内心深处无比柔软的一方净土,他学会了一种叫做“哗众取宠”的减少痛苦的办法。于是他始终像个欠揍的孩子,而他向你挤眉弄眼人的表情让你不忍心过多责备,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他人卑微的样子,那是不得要领的错误的取悦他人的样子。

沈玉琳在battle中曾经用更加凌厉的市井智慧给他上了重重的一课,让他知道在第五季这个舞台,你要更有趣的把点子说到人心里去。不过,只求博学,不求品味,只重量的积累,不求质的改变,是屌丝的墓志铭,导致不论如何引经据典,看他摇头晃脑,都只好像是孔乙己向你显摆回字的四种写法,内心暗笑他附庸风雅;而骨子里的要强和精英教育,让他又很难真正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脚踏实地的像飞飞或者傅首尔一样表情狰狞或目露寒光的把人逗乐。

最可悲的是我相信他是个正能量的人,他认为自己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他没有找到窍门,他相信有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计算出如何能让自己轻松被观众接纳,他努力的假设,推导,计算,他相信他的失败都在于他还不够努力,这也几乎是每个优等生的魔咒。于是有人自负的算出一条相声公式,去《相声有新人》的场子自取其辱。而他还在路上,尝试从内心深处去让自己适合这个舞台。作为同样无趣的人,我很想劝,幽默感是人性格的一部分,技巧可以锤炼,节奏可以感悟,不过越是痴迷于努力二字,可能越难触及幽默感三个字本身。如果能达到,那就不叫幽默“感”,而应该叫令人发笑的能力,或者挠痒痒的手法。

只是众人皆懒惰,我实在没有资格,也没有脸面去指责一个孜孜不倦的人。更何况,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懦弱的无能为力的挣扎的影子。

杨奇函作为努力讨好观众而不得的人,在努力;奇葩说第五季,也努力讨好观众增加娱乐性的同时,获得了豆瓣历史新低。面对这个老朋友,我始终有些不舍。

作为一个老粉丝,犹记得当年还在上学,去中关村家乐福买奶的路上,看到路边广告牌上,马晓康三人的奇妙组合,回去兴冲冲的和大瓶子(当时女友,现在老婆)说起这个节目,我跟着看了四期海选以后,她补了番,如获至宝。之后的每一季都是我俩茶余饭后的谈资,奇葩说陪伴了我度过太多美好的时光,给原本就没什么共同爱好的我们一个共同相处的理由,甚至给予了我和大瓶子海量的装备库作为吵架时的大杀器,也帮助了我在一些思维层面思考成长。马东语重心长的奇葩说的主旨,也从话语的力量,到互相理解,如何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再到现在没有任何实质口号,只剩下为了不让节目无趣的木鱼和已经被我跳过的广告。作为一个观众,我没有任何资格去评判这一季的改变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是感觉自己不再是节目组努力争取挽留的受众,既然店不留客,我想我大概也没有什么理由赖着不走了吧。

 短评

陈铭真是被人设害的,明明实力与颜值并重,逻辑脑洞和辩论口才起飞,BB king急需要他的加入,拉升水平和深度-)

4分钟前
  • 我欲乘风
  • 推荐

服了,臧鸿飞和马剑越有什么好留的?因为他俩是老奇葩???剪辑太恶心了,想知道奇葩说对它的受众是个什么定位,把观众当傻子来高高在上指点吗?我不明白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爱情题,亲情友情职场生活这些能延伸出很多啊,别告我这些广电都不允许,选题组是有人情路不顺吗???11.16高手和高手的交锋,目前为止本季最好的一期!陈铭老师这季优秀得令人惊艳!

9分钟前
  • 我如野火
  • 还行

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奇葩说的重点到底是奇葩还是说?(五季老粉,四星观望)(不观望了,9期结束,三星)

13分钟前
  • 小皮
  • 还行

姜思达的出走是聪明的,人不能总停留在原点。

14分钟前
  • 这个人有点懒er
  • 还行

以前是奇葩会说,现在是奇葩和说。

15分钟前
  • 油笔小鑫
  • 推荐

虽然第三期开始还是有在辩论了但是还是不喜欢这种真人秀的调调……各种落泪各种心里状态各种七七八八的真人秀 乏善可陈

18分钟前
  • 噶布夫人
  • 推荐

这一季肉眼可见的变化大,前所未有的残酷赛制,但是不变的内核还是辩论和内容,新奇葩里有熊浩庞颖詹青云这样的辩论大神,也有李思恒这样的搞笑奇葩,比上一季的新奇葩要强,而且老奇葩如傅首尔臧鸿飞也稳定发挥,期待明天的花希!!

23分钟前
  • 风中芭蕾
  • 力荐

观众也太难伺候了,一个“奇葩”和“说”同样重要的节目,嫌吵闹嫌无脑的,非逼人家真拍成严肃的辩论节目吗?看华辩录像不就好了?好玩儿的不就是这群求同存异的人把道理揉进段子里活给你看吗?要啥自行车啊?

28分钟前
  • 柒二Dr.Tobe
  • 推荐

《中国有辩论》《中国新吵架》

29分钟前
  • 姜大噪
  • 还行

谁撒泼、谁会表演谁就能赢?也是够奇葩的。

34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高晓松第一期不来是对的。

38分钟前
  • 飞天小女警
  • 还行

奇葩说第五季怎么多了那么多有趣的直男!

40分钟前
  • 放大招!
  • 力荐

2018.11.3更新的这集,是我看了五季奇葩说最好看的一集。2018.11.16这期那么精彩,居然没涨分。

41分钟前
  • 海边的卡夫卡
  • 推荐

按郝蕾的话来说,马东想赚钱,我不能说“不行啊,你得热爱点艺术”。可是,我不是演员(辩手),我是观众啊!

43分钟前
  • QsMotif
  • 力荐

选题实在是乏善可陈,无趣至极。 翻来覆去的爱情题和这个节目本身一样,成了一块鸡肋。唯一慰藉:新爱豆,薛兆丰!

45分钟前
  • 香蕉猫猫不哭啦
  • 还行

五季下来,就这一季我没法给五星。这种思辨类的节目,不可能每一期的出题和辩论都维持高水平,偶尔有起落也正常,也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但是,李诞的加盟和新人的本末倒置我忍不了。根本没有在李诞身上看到思想深度和基本礼数,基本上可以说是毫无家教影响大局,不展开批评了,一万个膈应。另一个问题是,新人的注血虽然很必要,但是筛选机制太有问题了。虽然这是一个把辩论赛进行娱乐化的节目,但是老将们发言中的插科打诨仍然是基于立论和逻辑的,但是新人们似乎觉得段子才是制胜法宝,经常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荒谬感,看新人和老将混搭在一组里合作时,这个水平落差上上下下太难受了。

46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推荐

首先这个满星有鼓励成分,毕竟五季老粉。其实每个现象级IP节目从第二季起大多都逃不过逐渐flop的境遇,区别只在于撑几季而已。而奇葩说大概第三季开始就已经出现新鲜感消褪审美疲劳的问题。只是没想到姜思达突然地崛起像是给节目打了一剂强心针又再撑了两季。而到了第五季,一波十八折地拖到现在才播出,目前从第一集看还是蛮不错的有用心,至少大改赛制带来了不错的新鲜感,也竭力地找了很多新选手(虽然一眼扫过去都是熟面孔啦,什么张雪峰杨奇函沈玉琳甚至奶茶所长三棒子都是各种其他类型综艺出现过的话题人物。内地通告艺人时代来临?),而新导师蛋蛋和薛兆丰也是有相当看点。但四季bibiking退出辩手位,姜思达范湉湉也退出第五季,节目的精彩度会不会大打折扣呢?还是放眼期待吧。

49分钟前
  • 高达君
  • 力荐

臧鸿飞什么玩意儿?喊什么?有病吗 这么多季了也没个长进 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还留在这个节目里的 恶心(11.4更新 加两星 陈铭真的厉害 以前不喜欢他的发言 但是这一季太强了吧 他和董婧的最后开杠一分钟 怎么说都在自己划得的圈子里 厉害!(12.11更新 陈铭BB King!五星支持!

54分钟前
  • 啊哦额咦唔
  • 力荐

看到肖骁选陈铭的瞬间!好燃!!!太喜欢肖骁了好真实!不油腻!共享知识的那一集加一星。

58分钟前
  • AQA
  • 推荐

可能是我接受能力比较强吧,这一季依然喜欢。

1小时前
  • 曹笑天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