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第四季

综艺大陆2020

主演:王珞丹  牛骏峰  宁静  热依扎  叶璇  何冰  李光洁  林永健  张恒  岳跃利  于小彤  刘孜  公磊  小柯  吉杰  海一天  归亚蕾  许子东  史航  高亚麟  

导演:关正文

 剧照

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1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2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3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4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5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6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13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14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15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16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17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18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19见字如面第四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2 23:04

详细剧情

  2019《见字如面》第四季,是由实力文化、腾讯视频、黑龙江卫视联合出品的一档明星读信节目。节目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长篇影评

 1 ) 这档节目已经开始喂我们吃猪食了

作为一名死忠粉,《见字如面》我整整追了三季,到这周最新一季,算是我追的第四季了。

字里行间有太多的故事,生离死别国仇家恨,被带上了舞台。

“现在我眼睛一闭上,就觉得身体漂浮在水里”,沉没的太平轮被推到台上。

“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将死的抗战青年把告别情书从天堂投递到了电视机里。

“我是一个初学写作的年轻工人”,一个年轻的灵魂立志成为童话大王一帧影像。

他们看上去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回头再看却像是无数个“李文亮”在给时代做注脚,不得不说,这是一幅“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图景。

这就是为什么我这几年一直追这个综艺的原因。

因为这个节目没有传媒江湖只为流量的市侩气。

有这样的内容在,我相信这个世界会因为这样一些人和这样一些媒体变得更好。

但,直到这周一,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间是第四季开播的时间,第一期的标题是艺文志,这两天的媒体乐于把这期叫做“文艺圈吐槽大会”。

为什么是吐槽大会,因为当中老马丁谈了电影、李宗盛谈了音乐、新媒体人谈了出版、媒体人谈了周杰伦……

光看选信,挺好。但是到了媒体人谈周杰伦那封信,味儿就变了。

信是李锐嘉写给周杰伦的,上来就批评周杰伦去年发的新歌《说好不哭》。

问题便来了。

批评这首歌不好听我可以理解,但一棍子把周杰伦打成直男价值观我当时就没太能理解。

如果我没记错,强调多元价值是这档节目的内核。

虽然我不是周杰伦的粉丝,但是节目组二话不说,上来就带头把一个男艺人塑造了如此泛化的刻板印象,纯粹是为了黑而黑。

看到这里,让人费解。

不过这也可能是节目组的一个失误,作为老粉我可以理解,也许节目组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理解这种情绪,才用上了与周杰伦这个“流量巨头”相关的信。

但事实却给了我一个耳光!

就在节目开播后,《见字如面》官方微博竟然为这封信发了3条微博做营销!

要知道这一期不过10余条的宣传微博里,《见字如面》竟然下了血本就为了硬怼周杰伦。要知道除了这封信以外另外5封信可是在讨论偶像弊端、大制片产霸权、文字的当代异化等等更值得我们当下思考的问题啊!

初衷何在?或许我得打上一个问号。

幸好前三季《见字如面》带给我的好感度让我还能忍一忍,我反复安慰自己:毕竟流量能让节目活得更久,周杰伦有流量我不否认。

但更不要脸的操作来了,《见字如面》微博竟然直接以#周杰伦爱情观退步#为Tag开始了一轮不顾一切只为红的【找骂式营销】!

我们可以看看原博文:

明明是一场关于创作能力退步的讨论,结果扯到了#周杰伦爱情观退步#,别说网友费解,连我从不热衷八卦的女友乍一看都以为昆凌和周杰伦要闹离婚了。

这真的是一个文化节目带给人们的思考?还是为了博人眼球搞的损招?

就在我想为节目组找理由都找不到的时候,看到网友们评论的我,突然缓过神来。

节目组竟然开始消费偶像带来的流量红利,免费收割一波粉丝流量。

除了各家营销号的兜售外,结果可能也正合节目组心意,这个话题居然带来了4000万的关注。

但我真的想问问节目组,你们又是否知道“光鲜”的关注度背后,大家又在说些什么?

几乎是一边倒的差评,大家开始在微博上互撕,不仅批评节目组,甚至读信任李光洁都被手撕。更多不堪入目的评论我都不忍心再贴出,总之官博一片乌烟瘴气。

更有网友贴出恶意营销的证据:

目前为止,这个曾经被称为清流的节目,现在已经污泥一潭。

节目组刻板化“免费”的流量艺人,用与信件无关的“标题党”营销话题骗流量,下场投放营销号树立舆论靶子,挑拨粉丝互撕。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我叹为观止,就连《创造101》都没用过的操作,《见字如面》做到了。

开播前那句标榜节目组敢怒敢言的标语“文化圈里的俗人口味,就喜欢你这种不想混江湖的样子”,竟然也沦为一种与市场同流合污的反讽!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我对节目残存的那点理想主义也都灰飞烟灭了。

正如马丁所说,“只是简单地写下这些话,已经令我肝肠寸断”。

而不幸的是这一切还在发生着,节目组官博还在持续营销这个话题。

如果节目组能看到我的这一番话,我更想把你们找的原话奉还:

=========================2020/3关于这场讨论的分割线============================

关于这个节目的讨论在这篇文章下已经说了很多,很庆幸大部分都是健康的,此时此刻我想说说我为什么要说这些,这些也是我和豆友们讨论的结果。

见字如面,以前聊创作,会选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黄永玉与曹禺,两人本来交好,知根知底。给出的建议虽说看起来不留情面,却是私人沟通中真挚的激励,是因为了解。

而今天,李锐嘉写给周杰伦的信。这是一封公开信,确切的说是一篇媒体文章,不是信。 信是两个人毫无保留的私人表达甚至受法律保护,但出刊的文章是所有人可以看的,是有私心的,会受稿件的阅读量,写作者的公众形象等等影响。 更重要的是,写作者并不了解他评论的人! 更可怕的是在不了解的同时,还因作品的质量问题,而责怪对方感情观念的批判。

这合理吗? 我在正文中也说了,为了流量,我可以理解但并不代表这是对的。 之后继续在互联网上为此挑起争端,让原本该是价值碰撞的节目陷入满屏骂战。

这合适吗? 文化节目把观众当做一个流量数据去运营,这真是太让人痛心了! 相信如果你和我一样追了整整三季的《见字如面》也能了解的。

最后我想说说周杰伦: 我写这些并不是因为他,但却听过他的歌,不得不说他的歌对于华语流行音乐带来过太多奇思妙想,这一点相信很少人会否认。 同时他这两年的作品也确实不复从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我们忘了一个问题,艺术创作本身就是有生命周期的,这就像你在一场无休止的谈话中总会词穷。 这也就是为什么陈凯歌再也没有《霸王别姬》; 这也就是为什么昆丁只拍10部电影 ;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舍可以在解放后创造更多好东西而曹禺不行 ; 创作是个太复杂的事,不能一概而论,不是一句莫须有的感情观退步可以到达的。

为什么说这么多? 我想更多的评论是关于这封信和关于一档文化节目的自省,我想更多的人沉下心来好好看我打的字,一起来讨论,一起为你我这样的观众找到更多有意义的内容。

 2 ) 梵高从不画欢乐,他只画自己爱着的人

文森特·威廉·梵高。

1853年3月30日生。今天是他167岁生日。

他是个画家。认为画家只有在作品里表现世人的痛苦,才具有艺术价值和人格力量。他是个信徒。

他去传教。在一个时常瓦斯爆炸、坑顶塌方、矿工们患有肺病的矿区。他为自己大肆宣传上帝的福音,矿工们却依然陷于贫穷和痛苦感到失败。他搬出教士居室,住进一间陋室,把衣裤靴袜全送给矿工,拿钱给他们买药,给瓦斯爆炸的遇难者办丧礼,自己却经常因为挨饿受冻而消瘦发烧。被教区派来的教士宣布解除教职。

他沉埋在矿工们的苦难里,把他们的苦难担上肩膀,被压倒矿工们的苦难压倒。他把这些都写在给弟弟提奥的信里。

这是他1880-1881年的画作,他画雪地里的矿工,画背煤的矿妇,画播种割草的农民,缝妇,和在炉前枯坐的人,他从不画欢乐,他只画自己爱着的人。

他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可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就在这封给弟弟提奥的信里。

《见字如面·怯贫富》|梵高1878年12月写给弟弟提奥的信《矿工们还是想念着矿坑》|史航朗读

 3 ) 《水浒传》序——施耐庵

下面这些都是从海一天都的信里记录下来的,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文言文原文

这人啊,要是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娶上媳妇,您就别惦记着结婚了。要是到了四十岁还没当上官,那您就别惦记着混仕途了。到了五十岁,您就不能成天陷于柴米油盐这些琐事之中了。那到了六十岁呢,您就也不该成天想着浪迹天涯的折腾。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呢,到了什么时候,就该干什么事。要是过了时机还非要干,准得玩完。

比如,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沧沧凉凉。这个时候,您洗头洗脸,穿戴好了,再好好吃上一顿早饭。吃完了,又得嚼嚼木棍刷刷牙。等这些事都干完了,您才想起来问一声:“唉,这都中午了吧?”“切,中午早过去了。中午之前您是这样,中午之后您还不是一样?一天是这样,三万六千天还不也是一样?”这么想着,能把人愁死,哪有什么乐趣啊?

老是有人夸耀说:“那谁谁谁,今年多大多大了!”岁数大这件事,指的是积累的见识多。(要是)啥也没有,光数年头,那有什么用啊?可见,过去的我呀,全是白活?还不光是白活,我文章写到这的时候,这一句之前的话也都是白说。这,才是最气人的。

真能让人高兴的事,莫过于能有一帮好朋友。(而)好朋友们在一起,最快乐的莫过于神聊。你们说,是不是这么回事?但是,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刮风了,没法聚;下雨了,没法聚;生病躺下了,没法聚;时间不凑巧,还是没法聚。干等着一次聚会,真跟蹲大牢一样的——憋闷。

我家的土地不多,主要是中点高粱。我天生不能喝酒,(但)朋友来了,总得喝两杯吧?

我家门外呢,就是一条大河,(也)有棵大树。一帮朋友就在凉阴地里站着、坐着、蹲着。

我家的四个老妈子,就炒菜、做饭、 端盘子、端碗。十多个大小童子,来回送信,高接远迎。丫鬟们只要有空,就让他们编织笤帚扫地,织席子待客。

我这帮朋友全来了,差不多得有十六个人。但是,全都能来的时候少。但,只要不是天气太坏,全都不来的时候也不多。一般,总能来上六七个。

我这帮朋友来了,我也照样不喝酒。大家想喝就喝,不想喝就 不喝,各随其便。咱图的是说话的乐,不是喝酒的乐。

我们这帮人,说话从来不议论朝政。也不只因为老实,主要是因为离得太远,听到的全都是八卦传闻。那八卦传闻,没几句是真的。你扯这些荒信,不是瞎费唾沫么?我们这帮人也不爱议论谁谁又犯了什么错之类的事。天底下的人各活各的,能有什么错啊?犯不着咱去吐槽骂街。我们一帮人聊天,没谁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而且,不管你说什么,没谁会大惊小怪。我们说话,也不是不想让人理解。但人与人之间,终归是难以相互理解。每件事情,都有它具体形成的环境,微妙的情境因素。大家都太忙,谁还有闲心仔细去听,去体会?我这帮朋友都是视野开阔之人,口才精妙之人。他们说出的观点,走到哪里都有用。但是,每次聊完、散会,也就完了,也没人做个记录。我有时也想着,把这些谈话整理成书,送给后人。但是,到今天也没干。主要是因为,不想出名的人容易犯懒。聊天说说图个乐,(您)要是真写书,那可累心了。再说了,你死了,这种书谁会看?你现在写的东西,今年看着不错,明年看来,就能臊死你。

这本《水浒传》,七十卷。一大半是我这帮朋友聊完天散场之后,(我)在灯下写着玩的;另一半,是刮风下雨没人来的时候写的。但是,都是我构思了很长时间,想好了才写的。不是铺开纸,拿起笔来临场发挥的。不管是夕阳西下的篱笆旁边;还是半夜睡不着觉,躺在被窝里,低头捻着胡子,抬头观察万物,都能生出很多想法。您也许要问了:“噢,编本言论集你编不出来,怎么一写这个东西,你就爱干了呢?”这里边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本书写成了,我也没什么好名声;写不成,我也没什么损失。第二个原因呢,就是我闲着没事,试着写着玩的。所以,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非常爽。第三个原因,这本书没有阅读门槛。甭管你是好人、坏人;是聪明人还是傻子,全都能读。四,写这种文章,不过是雕虫小技,高下好坏,不值当纠结懊悔。

呜呼哀哉,我早晚有死的那一天,我哪知道以后的人怎么看待我这本书呢?我只能关注,今天,这本书拿给我这帮朋友看,朋友看了高兴,我就满意了。我也不知道我过几年会怎么看待这本书。也不知道,过几年,我会不会再看这本书。要真是牵肠挂肚了,那我还真不知道该往哪操心了。

这就是我没事写着玩的——至读者,施耐庵

 4 ) 比起李宗盛发飙,这顶流综艺没人看才更可怕

有没有一档节目可以季季常青?

并且同时集结老中青三代流量?

这不是脑筋急转弯,但答案却足以让人语塞。

因为满足两个条件的节目,国内屈指可数。

《见字如面》算一个。

3月16日上线以后,冲上了四季以来的最高分9.4。前三季的豆瓣评分依次为8.9,9.2,9.2。

嘉宾阵容也很庞大,要演技有演技,要话题有话题。

不过,热度却大不如从前。

还是以豆瓣为例,到目前为止,第四季标记1005人想看,在看和看过的人加起来,也仅只有1033个人。

四年时间,《见字如面》经历了从众星捧月到了有些穷途末路的尴尬境地。

是节目自身无法顺应时代,还是网综共同的悲哀命运,这很难说。

但如果有心,只要随意选择一季点开,就会发现这档号称“纯美网综”的读信节目,其实从一开始就摇晃着前行。

导演的理想,参演者的骨感

要说《见字如面》,不得不提它的导演关正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风云会》《一本好书》等文化节目均出自他手。

节目之外,除了一连串的身份和头衔,还有一句: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担任《小说刊选》的编审。

《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

《小说刊选》,在1980年刚创刊时,可谓大有来头。

关正文虽还是小弟,可上头的人,全都是贾平凹、刘震云、王朔这类有头有脸的文学人物。

作为编辑,他经手出版过北岛、舒婷、顾城等文学大家的作品。

除了天天与大腕的作品打交道,他还收到了阿来的来稿。

当时阿来只是一个怀揣文学梦的四川乡镇青年,稿件正好送到了关正文手里。

连夜读完之后的他,果断决定下厂印书,几个月后,乡镇青年成了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得主。

那本作品就是《尘埃落定》。

作家阿来

时间过得很快,80年代这个文学风起云涌的黄金岁月,很快就被电视、电影的时代给淹没了。

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关正文,或许是看到了颓势,或许早有新的打算,很快就转行成了节目策划,制作人和导演。

年轻时代喜欢过文学的人,要么选择遗忘,要么蠢蠢欲动。

关正文就是后者,1995年,他已经从文学编辑蜕变成了各类节目的主创,甚至春晚的总设计,可谓是名望在身,生活无忧。

是时候,离梦想更近一步了。

2016年是一个分水岭,随着《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开播,形成一种旋风般的流行态势,许多城市花园里甚至出现了朗诵亭。

董卿当制作人的《朗读者》

关正文的眼光一如既往地毒辣。

如何能让新一代的观众体会到文学的美好,做媒体多年的关正文自然而然选择了以节目播出的形式。

朗读是不够的,还要点评,才能走到引导大众进入文学的目的。

很快,节目形式就定下来了。

张国立、何冰等老戏骨用声音为旧时的信件添彩之后,还要有一段主持人加两位嘉宾铁三角的精彩点评。

香港岭南大学的教授许子东最适合,2000年到2017年的《锵锵三人行》里,他都是常驻嘉宾。

因为点评犀利,观点独特,“锵锵”的老粉都把他当明星来追。

《见字如面》播出后,立刻引起了年轻观众的追捧。

第一季结束后,单集播放量7077万,总播放量超2.57亿,豆瓣评分至今稳立8.9分。

开播之前,所有人都担心节目没人看,不但没人看,他们根本不理解这档节目,直接说它是“脱口秀”。

只有关正文一个人信心满满,如今他说对了。

综艺界是需要清流的,《见字如面》就是清流中的香饽饽。

时间越长,裂缝越大

文学从来都是小众的交流工具。

如今搬上大荧幕,观众看到的就不只是文学本身,而是包裹在节目形式下的不可避免沦为节目选题的文学。

开播伊始,观众就发现了,千挑万选入围的选文,只要由不同的人来演绎,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张国立的台词功底被观众单拎出来夸奖,说令人震撼;

王耀庆被夸极棒,戏足到可以让人脑补电视剧的画面;

何冰的朗读,更是收割了新一波迷妹迷弟。

但不是所有的老戏骨,都能收获一片赞誉。

比如蒋勤勤,有观众质疑她的台词功底,还有的绕开说话,直接夸长得美去了。

同样质量的信件,不同的人读来能引起观众如此大的回应反差。

点评阶段就更不用说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胡乱插话、过度点评的不满。

作为女嘉宾之一,文学博士杨雨从第一季开始就颇受争议。

因此“建议换掉女主持人”、“让她话少一点”诸如此类的建议层出不穷。

更有甚者,直接建议让窦文涛、许子东、梁文道再组“锵锵”铁三角。

而这个建议已贯穿了《见字如面》一至三季,每每打开豆瓣短评,那条“主持人请换成窦文涛”就赫然在目。

除此之外,观众对朗读加点评这一新形式的接受度,也从一开始的耳目一新变成了接受无能。

这一接受无能,并非是观众自己的疲倦造成,而是节目本身在朗诵和点评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

这种不平衡,来自于朗读与聊天之间不自觉的张力。

朗读是一场独角戏,是一种用特殊技巧——声音本身——来赢得喜爱的博弈。

而《见字如面》将这种博弈放在了一个不平等的游戏中去:朗诵内容固定,时间很短;而点评却花样繁多,时间很长。

这种失控在《见字如面》里,可谓是从头就落下的老毛病。

到了第三季,新问题又接踵而至。

第三季播出前不久,知名主持人李咏在美国因癌症不治去世,《见字如面》以朗读李咏妻子哈文写给他的信作为纪念。

之前,节目组就有意邀请李咏加入,可一直事与愿违,纪念也无可厚非。

但在李咏去世后,纪念文《李咏的人生志向特简单》早已铺天盖地出现在网络上,《见字如面》因此被诟病为有蹭热点之嫌。

到了第四季,蹭热点似乎成了一件不用避讳的事。

播出的第一期,从马丁·西科塞斯发表在《纽约时报》上对漫威的控诉文,到记者李锐嘉对周杰伦发布新歌《说好不哭》之后的点评信。

如今的《见字如面》,似乎在若有似无打着热点的擦边球。

关正文曾说,“既然大家都觉得没营养的东西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就专注于提供多元认知、激活独立思考,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主流,最直接的价值就是别让观众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可见他对《见字如面》是多么自豪。

可如今,导演依然是他,也不免要“下凡”一回,接接地气。

失衡之后,只有无聊

《见字如面》还有另一处失衡点,那就是对朗诵内容的编排。

还是以第四季为例,第一集作为奠定观众整体节目感官的新节点,六个选题单拎出来都很优秀,可放在一起,却显得观点重复,互相对抗。

“虽然漫威电影制作精良,演员也非常用心,但还是像主题公园看的影像,电影应该是演员努力去传达感情和心灵感受的作品。”

第一封信是马丁·西科塞斯惹怒漫威粉丝的信。

《见字如面》的声线担当何冰朗读,节目批评的基调和野心,就是从读这封信开始。

电影批判完了,是书评。

王左中右,一个靠有趣的造字和广告文案走红的广告人,写过一篇批判“痛经美文书名”的文章。

文学斗士鲁迅的选集,书名叫做《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胡适的是《此去经年,许我一纸繁华》;沈从文的是《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

例子接二连三,文字儒雅又凑趣,选题本身已经够有趣了,李光洁的演绎更是锦上添花。

电影、文学的牢骚都有了明确的指向,接下来接招的就是音乐了。

“这些听音乐的人,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猪。你喂他品味很差的歌,他就永远是这个样子,听众是无辜的。”

2016年,李宗盛受邀参加金曲奖国际论坛,讨论如何批量打造歌手。

李宗盛一听就火大了,随后给金曲国际论坛写了一封信。

三封信,戏谑有之,严肃有之,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告诉观众,当今影文乐坛之糟粕不成样子。

这还不够,还有两道酸爽大菜。

“施耐庵致《水浒传》读者信”以及“柯南·道尔致母亲的信”。

前者拿自己的作品开玩笑,说都是写着玩的;后者被读者逼得不行,向母亲发誓要写死福尔摩斯,再不做读者的傀儡。

如果把《见字如面》比作精神游乐场,如此分类明确的后果,便是无聊,彻底的无聊。

这一点在嘉宾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记者李锐嘉炮轰周杰伦的信朗诵完后,无论是许子东、史航,还是吴伯凡,无意间从最开始火力集中的干货讨论,沦陷成了金句频出却没有结论的闲聊。

唯一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期《艺文志》的内容仍有警醒作用。

去年9月,周杰伦发布《说好不哭》当晚,朋友圈刷屏、QQ音乐崩溃、自动上热搜。

但是热度并不意味着口碑。随热度一起升温的,还有“新歌很一般”等评价。

这首歌的豆瓣评分,也从刚发行时的8.2分,一路下降到5.9分,甚至没有及格。

这不正是用实际行动印证了马丁、李宗盛等人的批判吗?

别扭是一件好事

选题的冲突,朗读与品读的不平衡,嘉宾之间总不能棋逢对手……

缺乏张力和看头,让节目缺了力度,风度还在,只是魅力都消失了。

那么,这是否可以说《见字如面》全然没有优点?

不是的。

如今是偶像的时代,流量的时代,《见字如面》能突出重围,连续三年站稳脚跟,非常不容易。

《见字如面》不像其他的网综节目,有各种鲜亮面孔,有各路幕后爆料。

它谈论的事物,是永恒的文学;它专注的目标,是挑战大众对速食节目的渴望。

这本“书”就是反其道行之,失败的概率很大。

然而,《见字如面》成功了。

正是这种成功,给节目本身带了无限的焦虑:接下来该怎么走?

《见字如面》就像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年人,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走,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可最终选定了一条路,又在途中生出各种各样的犹豫,徘徊,走得别别扭扭。

这是一件好事。

因为在这个时代,再没有一档节目能像《见字如面》这样如镜面立于众人面前,猛烈地想要文学加入生活。

在讨论周杰伦时,主持人陈晓楠引用了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我觉得多少要有运气,你要有喜欢听你歌的群众,又刚好不要被淘汰掉,因为现在年轻的歌手越来越多,你要跟他们竞争,其实不会被淘汰掉非常不容易的。”

《见字如面》的价值焦虑不也是如此?

或许它无法成为老少通吃的爆款节目,但它是这个看客导向时代最自我的节目。

节目中呈现的别扭,正是这个节目“内心的写照”。

它何尝不想,如切·格瓦拉般成为一代人的典藏之梦呢?

本文作者 |木森田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5 ) 我

“整个世界也只得这独一份的她真漂亮”

“我不祝你一帆风顺,但是我愿你乘风破浪。”

“可我只看他眼底,而千万人欢呼什么,我不关心。”

“我要很快很快地落下去,落进深不见底的青空。在春日里消亡,我要浪漫至死。”

“今晚月亮真美。”

“我带着你说过的乘风破浪启程远航,把酒瓶摆正,把我看向你的眼神留在原地,把你放在最初的地方,我要走了哥,九万里山河,我跟你,有缘再见。”

“放不下只在昨天,未来山高水远,一路坦荡。”

“只要王晰在身边,高杨只要一笑起来就会不自觉地把头转向他,眉眼弯弯,带着少年人的一腔热血和按耐住雀跃望向王晰的眼底。那种一往而就深情最打动人。”

“我们并建立在漫天的月光下,我的影子悄悄依靠你,那样静默而不露痕迹,正如我注视着你。”

“两个人站在一起真美,自然而然的美,从外形到声音都是绝配,令人赏心悦目。最喜欢他们之间那种一点点忧伤、淡淡的情绪,再加上些许微妙的氛围,白月光一般的朦胧美。”

“是真美人,也是真绝色啊,此情此景此风此月,都是恰如其分,都是可遇不可求,我第一次觉得,我爱这皮相也爱的纯粹。”

“背后的圆月也没有照亮两个人,他来了他又走了,只留一个少年人穿过茫茫月色望着他。”

“这场盛世烟花,续上风月情浓,念念不忘。”

“这样看着你,用所有的眼睛和所有的距离。就像风住了,风又起。”

“王晰这个已婚已育的男的何必搅得两对cp都不得安生。”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能遇到太冷的cp,不然一辈子都要意难平。”

 6 ) 第二期节目里,发现了宝藏乐队!

“你走了,
留给这个世界,
最珍贵的礼物是希望,
是五个等待已久的生命,
因你重获新生。
我和你母亲知道你还活着,
从未离开。
空气中还有你的气息,
你还在亲历这个精彩的世界,
你就是他们,
他们和你一个样。
我们失去了一个菲利普,
却获得了五个“菲利普”。“

听小柯读完这封信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轻的爱着吉他的快乐男孩,虽然他不在了,但有人为他的音乐梦而努力着。看到一个人的乐队小伙儿操着重庆话说“谢谢你兄弟”瞬间泪目,真是爱无国界啊!

先和大家分享下这个延续梦想的故事~热爱中国文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教书的菲利普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世。父母遵循他生前的想法将他的器官捐献,让这个澳洲小伙给中国献上了最后一份珍贵的礼物,使得3人重获生命,2人重获光明。五位器官受益人组成一支乐队为菲利普圆音乐梦。

菲利普的故事让我回想起去年在WCBA全明星赛上让我万分感动的“一个人的球队”,同样是让器官捐献受益人为器官捐献者完成梦想,都是“我是创益人”公益广告大赛平台上的作品,对这个大赛好感度增加!!

(在网上随便找到的图片,侵权删)

我国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器官捐献一直很难被广泛的大众接受,实在太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支持和倡导器官捐献的工作,希望能有更多好的公益作品出现,让这个小众话题走向大屏,唤起大众的热忱之心,让渺小的善意绽放出巨大的光芒。

PO下菲利普故事的链接,一直关注器官捐献事业的我好希望更多人也能加入!//gongyi3act.tencent-cloud.net/ledui19/pc/

 短评

这个节目一直没变

7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观看之前先给五星好评哦

11分钟前
  • 1193
  • 力荐

很好的节目,喜欢何冰老师。

12分钟前
  • Hypno-Shroom
  • 力荐

第一期讨论艺文志,在当前情况下这个选题很大胆,预感会有很多差评。在时代的影响下大众思考力在走向单一、片面的道具,“如果你批评一个东西,那你一定是在贬低它”,什么时候客观的批评变得“难得”,变得“大胆”,变得“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不论我们讨论的是何种自由,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想自由。

14分钟前
  • 汪汪队大队长
  • 力荐

不愧是你啊,见字如面!

17分钟前
  • 叫我邸澳先生
  • 力荐

很开心每期都能看到李光洁。

21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

总有这种逆流而上的节目,证明我们的文化产业还没有死

25分钟前
  • 落幕
  • 力荐

就是喜欢许子东的点评

27分钟前
  • 随风
  • 力荐

求求那些杰伦粉丝,别看了,这节目不配你看,你千万别点进来,这就是蹭热度的,别看了,尤其是发弹幕说‘如果不是看到周杰伦我才点进来’的那些人。

32分钟前
  • 六月
  • 力荐

主持人真的有点奇怪,什么都表演艺术家,XX老师,著名演员;史航话好多;空洞的掉眼泪也很奇怪。但单从读信依然可以看出谁是好演员。

35分钟前
  • 莹小慢
  • 还行

聊的还是有料的。许子东劝大家不要爱上艺术。后来补了一句,爱不爱你也控制不了,就像爱情。有趣的观点。

38分钟前
  • 换句话说
  • 推荐

还是有力量的,舆论环境太难了。小翟在品读空间显得没文化略尴尬,但品读空间少了一个仰视学习姿态的人,感觉谈话少了地气,偶有油腻感。

42分钟前
  • 雩丘方寸
  • 推荐

就不要爱上艺术,爱上就会为之痛心。从电影到文学到音乐,全都看到一种变迁,当每种文化都变成赚钱的途径,个性和内容越来越少,当艺术走向大众化,迎合市场就是不可避免的,那我只求艺术家们都跟李宗盛一样“报复”做出让我们哭的作品。凭第一期试图探讨这个问题打五星。

43分钟前
  • Dancia
  • 力荐

第一次参加《见字如面》感触很深,节目形式极简,只是站在舞台上读信,但做起来难度不小,难处在于只通过声音和台词的表达,而没有表演做辅助,去传递一个人物的情感,还原一个规定情境,让观众快速进入读信人的情绪中,感动、思考、快乐等,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易。 读了几封信,首期播出的王左中右对于书籍标题党的吐槽,让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通过这些信件文字,仿佛走进了不同人的人生,感受到了名人大家的思想世界,在其中有思考,有感动。非常感激《见字如面》,让我们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静下来去看一个长视频,看一些有意思、有价值、有深度、正能量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喜欢

45分钟前
  • 李光洁
  • 力荐

两情悦,卡夫卡的书信,读的好。后台主持人一直笑个不停,无知,一个从小受到母亲过度干预的人,却被主持人认为是有趣…

50分钟前
  • Y.Sir
  • 推荐

世道变坏是从文艺失格开始的。《见字如面》第四季以“艺文志”开篇,收录六封信,臧否电影、音乐、小说、出版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用鉴赏表达忧患意识,以诗心应对时代焦虑,也记录下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52分钟前
  • 锵阿锵
  • 力荐

依然是国内最好的读信节目,没有之一。

55分钟前
  • DiDi
  • 力荐

书信和讨论都很好 主持人的串词傻了点

60分钟前
  • 黑牙刷藍毛衣
  • 推荐

第一集在讨论艺术与通俗艺术,在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也听一听逆耳忠言,可是下面的评论仍然是一意孤行

1小时前
  • S.
  • 力荐

看了第一期,蛮开心的,观点有同意也有有保留部分,但还是喜欢能把这些问题拿来探讨的感觉。

1小时前
  • 最幸运的幸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