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综艺大陆2020

主演:撒贝宁,康震,廖昌永,朱丹

导演:陈星,邹蕾,章缘缘

 剧照

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1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2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3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4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5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6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13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14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15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16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17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18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19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5

详细剧情

  《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方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打造的高品质文化节目,第三季继续由撒贝宁担任主持人,邀请康震、廖昌永、朱丹担任鉴赏团成员,将于2020年春节期间与观众见面。

 长篇影评

 1 ) 少年行的四重唱

图片均来自网络

阿龙川鹤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再次合体,用四重唱的方式演绎了王维的《少年行》。四重唱,是四个声部的有机结合,常在戏剧中用以展现不同的画面或者突出不同的人物。阿龙川鹤分别被介绍为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创作男中音、假声男高音,合体演绎时确实声声入扣,娓娓道来唱出了一幅《少年行》画卷。

“不问归来路,不问明日光。且听鼓阵阵,任霞红染衣裳。星月伴剑眉,风吹石割伤。云何同行无旧友,只因芳魂荡平疆。”

嘎子的“不问归来路”一出场就呈现了战时的情境,大龙“且听鼓阵阵,任霞红染衣裳”两句的力量感于不经意间释放,川子“风吹石割伤”里拖出的长音又带出了旁观者的伤感,天鹤与川子合唱的“只因芳魂荡平疆”又把“云何同行无旧友”诠释地鞭辟入里。

唐开元二年,薛讷大军迎击吐蕃,陇右群牧使王晙率领少数精兵化装夜袭,配合薛讷大军两次击败吐蕃军,薛讷前锋王仲辉乘胜追击,苦战吐蕃军,杀敌众多。唐军众将士忌惮仲辉于陇上的赫赫军功,按兵不动迟迟不执行增援,导致仲辉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莫叹辜负春花暖,莫惜少年好时光,可知少年,可知少年,可知少年!”

大龙唱“莫叹辜负春花暖”,嘎子跟“莫惜少年好时光”,有一种说不出的少年情谊。三声层层递进的“可知少年”,似是感叹,却把少年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表达地酣畅淋漓。

仲辉的马匹踏遍了陇上,仲辉的兵刃划破了长空,仲辉的血染红了敌军的旗帜,却没能等来同僚的增援。仲辉力竭而亡的那一刻,有的却只是问心无愧的释然。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阿龙川鹤每个人都用自己最舒适的音域为这首王维的《少年行》贡献了合适的咏叹。更为微妙的是四人年纪相仿,少年正当时,配合在一起把少年与少年之间的相识相交相知唱得豪情万丈。

仲辉出身太子右卫率,正四品,宿卫东宫,掌东宫兵、仪仗卫之政令,年纪轻轻便已位高权重。身为太子右卫率,除了执掌东宫安危,也曾征战沙场,以骁勇善战闻名。后出任丰安军使,镇守陇右地区。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阿龙川鹤随后开启了随机配对的二重唱模式,不同声部的结合呈现出不同语境的韵味。这里已不再单单是少年意气的喷薄而出,更多的是表达作为少年武将的铁血丹心。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四重唱,将这份豪情推向了高潮,又如李太白《侠客行》中所述“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武街之战中,作为薛讷大军先锋的仲辉虽战死沙场,并未影响唐军大获全胜的结局。前有王晙两次突袭,后有仲辉乘胜追击,及至大军增援,将吐蕃军杀得片甲不留。薛讷大军班师回朝论功行赏,唐玄宗追封仲辉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后见到仲辉稚子王训,视之为“唐朝霍去病”,遂赐名“忠嗣”,养在宫中。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大龙把“一身能擘两雕弧”唱出了“弯弓射大雕”的力量感,嘎子又把“虏骑千重只似无”唱出了“举重若轻”的稳扎稳打。“偏坐金鞍调白羽”是形容少年坐在马鞍上对着敌人调整箭羽的瞬间,被川子和天鹤的和音唱出来,颇有画面感。最后的“纷纷射杀五单于”借用了四重唱的雄浑,形容的恰是少年将士在战场上以一当十的勇猛。

忠嗣在宫中熟读兵书,与唐玄宗谈论兵法对答如流,遂被唐玄宗派出历练。其常率兵出塞,在盛唐年间,多次北伐,威震边疆,终继承父志,成长为一代名将。天宝年间曾任朔方节度使,统领丰安军。对于丰安军而言,又是另一种层面的传承。太原王氏一门忠烈,用威震八方的军功助力大唐走向时代的巅峰,为上下五千年历史创下了旷世奇迹。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阿龙川鹤最终的四重唱选择了少年意气与战时骁勇结合的两首《少年行》。新丰盛产美酒,价值不菲,咸阳游侠众多,多是少年。少年与少年相遇,豪情万丈。垂柳河边系马,高楼畅饮。少年将军位高任重,跟随骁骑将军征战渔阳,谁不知战时苦,苦又何妨,为国征战九死不悔。

边塞诗人子羽写“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又何尝不是为那个时代迈向巅峰的武力值泼墨挥毫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年之后的我们仰望夜空,依然看得到闪烁在大唐开元年间最耀眼的星辰。

少年行的四重唱,唱得正是,不曾轻狂枉年少。

附:

薛讷,字慎言,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长子。拜左羽林大将军,掌管京师安全,后封平阳郡公,告老还乡。开元八年去世,年七十二,追封太常卿,谥号昭定。

王晙,字德明,历任吏部尚书、太原尹,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节度使,成为宰相。开元二十年去世,追封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王海宾,字仲辉,谏议大夫王茂叔之子。开元二年殁于武街之战,追封左金吾卫大将军、安西都护,谥号为襄。

王忠嗣,初名王训,出身太原王氏,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历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册封清源县公。天宝八年去世,终年四十五岁。后追封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2 ) 落墨千年前,传唱今古间

--简评《经典咏流传》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没有断流亦没有老去,从第一首《诗经》算起,诗歌用全新的方式,年轻的朝力为一代代人谱写属于他们的美丽诗篇。《经典咏流传》用朗朗上口的乐曲旋律来装扮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为年轻人端上一份文化史诗味的音乐大餐。

新颖的节目规则形成节目独特的风格也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节目将古诗词的韵律平仄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将歌词加以修改,使得拗口难懂的古诗词变的朗朗上口,让现今许多对诗词感到枯燥的人平添了趣味。节目开始选手通过VR来展示自己,选手再介绍自己选择的诗词,嘉宾再诗词的背景,选手最后进行演唱,嘉宾再作解释和评价。这种做法避免了选手的竞争性,使得文化展示更具纯粹性,也使得节目更具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选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风格选择诗词演唱,选手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极大避免了意外的发生,也提高了作品的水准,这些都为观众奉上一份宏大的文化大餐。

节目嘉宾和主持人的选择既尊重了对中华文化与现代音乐的统一有充满十足的综艺感。康震老师和廖昌永老师都具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而朱丹和撒贝宁的幽默使得节目更具趣味性。康震老师是文学教授,在诗词领域最具话语权,在选手演唱完后会对选手评价并将诗词文化加以延伸,使观众真正学到知识。而廖昌永老师则是音乐界大咖,他从音乐角度入手对选手进行评价,从而对选手进行全方位的补充。两位教授的解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也体现了节目严谨的态度。

节目场景设计和舞美全部采用中国元素,绚烂的灯光又营造出年轻时尚的风格,既迎合了节目庄严肃重的态度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风格。太过华丽的灯光布景过度刺激观众的眼球不免显得故弄玄虚华而不实,而节目组将灯光融入到古风的诗词中使得场景布置别具一格,让人感受到中国诗词之美和文化年轻的朝力。节目配乐也全部采用中国风,打造了一个美如仙境,梦幻般的诗词大舞台,,选手演唱时,背后的银幕展示诗词的原作,观众仿佛穿越千年,诗人作诗的画面仿佛呈现在关注面前,节目字体用毛笔字和中国书法,带上古韵悠然的舞台场景,观众可以畅谈这片文化海洋,汲取文化结晶。

节目对于风格极致的追求都提现幕后工作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的精神。中华文化的伟大结晶,需要代代人的发掘传承方式,他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引领了新时代的潮流,让千百年前的古诗词重新唤发朝力

 3 ) 寄情山水间,落音古今中——《千年一声唱》歌词全解析

《千年一声唱》作为《经典咏流传》第三季主题曲,这首刘卓老师制作,康震教授作词,那英肖战联手演绎的作品,从整体来说都是近年国风作品中的佳作。而其中最打动我的,除了两歌者极具默契的演绎,就是这篇极见功底的词作。本来,大年初一初听此歌时,我就想写这样一篇解析,想能帮助更多听众明白此中诗韵,只是我身在异国,并无假期,于是日益耽搁,几度想要作罢,直到一日在某瓣看到有人评价这首歌词生搬硬凑,毫无章法,只觉得荒诞好笑。如此一篇上佳的国风词作,怎能被埋没于此等无知妄言呢?

那英肖战合作演唱《千年一声唱》

首先,从表现手法上来说,《千年一声唱》的词作借鉴了传承自《诗经》的“赋比兴”。赋是平铺直叙来表达情感,比是借物喻物,而兴最是特别,是先言他物以兴所咏,因为最为灵动玄妙,常常成为诗词中最具神韵的部分。《千年一声唱》虽然是一首现代通俗作品,为表现国风诗韵,也化用了这一手法。其词分作两阙,每阙都是主歌(兴+比)副歌(赋)的组成形式。词作者康震教授等人,在每阙开头,以古诗名篇起兴,引发其后唱咏的内容。紧随其后的四个“一”字句,则是化用名篇名句来进行比拟。而副歌部分,则用排比铺成的手法,直叙作者想要表述的情感。

每阙的兴都是一首古诗,上阙是王维的《少年行》,下阙是李白《庐山谣寄卢御史虚舟》(后文简《庐山谣》)。王维、李白二人自不需赘言,所引诗作也是二人极有代表性的名篇。

肖战演唱王维《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其一)

《少年行》是王维早期作品,他借用乐府旧题,创作一首组诗,诗分四部,展现了于市井恣意的少年游侠,在心生报国之志后,毅然投身军营,在战场上少年凭借高强武艺,立下赫赫功勋,可是最终论功行赏时,却没了那立功的少年……《千年一声唱》仅仅选取了开篇部分,王维向来诗中有画,随性潇洒的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少年游侠们在咸阳酒肆的聚饮图。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御史虚舟》(选段)

下阙的《庐山谣》是李白晚年名篇,这首词是他流放遇赦后,重游庐山时所作。歌中所引四句,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某位伟人重访庐山时亲笔题写过的四句。而千年之前,写下这首诗的李白已非昔年遥看瀑布,直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李白了。这一次,他登于高处远眺,只见黄云无际,变幻莫测,大江东涌似雪山奔流。这雄浑壮阔的景象,一扫诗人心中愤懑,让他生出对神仙世界的无限向往……

若说上阙王维《少年行》是少年游侠的入世之意, 那么下阙《庐山谣》便是一世浮沉后所生的出世之心。 一少一老,一入世一出世,诗佛与诗仙的作品在这首歌中呼应得极为巧妙。有趣的是,这两首古诗均由肖战演唱,已经28岁的他,年非弱冠,未及而立,他演绎过的魏无羡也曾被人说起像极了王维《少年行》的主人公,这样的歌词分配,或许正是整首歌编排上的玄妙之处。

肖战和他演绎过的魏无羡

再看上阙主歌中,作为“比”的四句“一”字句。

“一碗秋月好酒量”有人认为化用自李白名作《将进酒》,因为其中有“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但笔者认为,此句或出自李白《玉壶吟》中“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一句。

“一把寒剑洗秋霜”,或出自李白《白马篇》“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一缕春雨随风入”,“一树烟柳碧玉妆”这两句的出处十分明显,前者化用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后者则出自贺知章的绝句《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不知是否已经又人发现了藏在这四句中的小秘密?没错,这四句中的前两句是“秋月”“秋霜”,后两句是“春雨”“春柳”。要知道诗歌中常有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秋月,秋霜,春雨,春柳都是极具代表的时令象征。但笔者以为,词作者在此用春秋之景比喻的是诗中之人,因为月饮酒的是人,舞动秋霜一般寒剑的也是人,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好雨的依然是人,而看杨柳青青如碧玉妆成的还是人。再想想,那用来起兴的《少年行》,讲述的不就是少年游侠的故事吗?

肖战曾经在手游中饰演金庸笔下的经典人物“令狐冲”

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因为永王幕僚,卷入皇室内斗,被唐肃宗流放夜郎(今贵州西部一带)。当他行至白帝城(今属重庆市)时收到肃宗大赦天下的消息,重获自由的李白,就像他在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所写的那样,心怀希望地来到了江陵(今荆州市)。然而,他在江陵、江夏(今武昌)、洞庭一带游历一年,终究是没有寻到入仕的门径。公元760年,心灰意冷的李白动身前往浔阳,在途中,他再次游览庐山,写下这首《庐山谣》。

谣是一种诗体,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述行踪;第二部分是对庐山景象的描写;第三部分,则是李白观山水胜景后生出的寻仙问道的出世之情。李白写下这首诗的一千两百二十一年后,某位伟人也再次拜访了庐山,他在游历之后,挥毫写下了《庐山谣》中的四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而这四句,也是《千年一声唱》中,用作下半阙之“兴”的四句。

再看下半阙用作比的四句“一”字句。

一曲高山流水长

这里用的是高山流水的典故,高山流水会知音,见于《列子》和《吕氏春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作《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其中一句是“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一池萍碎竹影墙

@Daryear 的视频中,认为是化用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但笔者认为,这句应是取自苏轼的两首词作,一是《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简称《杨花词》)以及《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简称《回风落景》)二首。

东坡词素以豪放闻名,但《杨花词》堪称其婉约词中的代表作,为了表述清晰,特引全词在此: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其中“一池萍碎”正与歌曲中一致,指的是一夜风雨过后,清晨之间漫天杨花柳絮都化一池飘萍。而那暮春之色,也如这样杨花柳絮一般,两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逝去。而最后一句,堪称全词点睛之笔,点明既写杨花,又写思妇。中国男性文人素爱以“思妇”“闺怨”为主题创作,但这些作品绝不是他们为女性而哀鸣,而是寄托自己的身世伤怀之感。《杨花词》作于乌台诗案次年,当时谪居黄州的苏轼看着这一池萍碎般的杨花归于流水,是否也在自己漂泊的仕途而伤怀呢?

“竹影墙”化用自《回风落景》中“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一句。

但是,笔者认为这句词的侧重点仍在《杨花词》上。而“竹影墙”则是为了符合旋律所作的借代,被代指的应是“西园”一词。西园是诗文中常见文码,原指邺城铜雀台,是曹丕、曹植与建安文人的诗会宴饮的场所,后世王羲之的兰亭雅集亦是传承于此,到了北宋,驸马王诜效仿先贤,以苏轼为中心重兴“西园雅集”,成为一时风流美谈。然而,一场乌台诗案,使得“宾主俱贬”。据统计,仅《全宋词》中就有132首作品提及“西园”。而竹影也是诗文中常用来表现文人庭院、园林的词语。竹是花中君子,又是岁寒三友,被赋予了极高的品节。是以,文人爱竹,多种于庭院,哪怕是吃货苏东坡也大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竹的地位。就连兰亭雅集的场所,也要选择“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所。而《回风落景》一词,本就是苏轼为记在弟子晁无咎的随斋中的聚会而作。古代诗词须依韵而成,如今通俗歌曲填词也要依旋律创作,是以笔者猜测,此处用“竹影墙”而不用“西园”可能也是为了符合曲调作出的调整。

竹是四君子之一,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赋予竹高尚品节。在这期节目中,肖战还演唱了《竹石》

一帘幽梦青花里

出自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公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是一首凄美的离别词,词人在水边与情人分别,忆起相守时的缱绻时光,然而现实中已不见佳人身影,唯有无边芳草,片片飞花。这青绿芳草和飞花,正是歌词中所写的“青花里”。

一泼山水是清狂

@Daryear 认为出自张耒《汴上书事》中“入洛自惭文价薄,却凭山水助清狂。”我很认同,但是北宋词人朱敦儒亦有一首《鹧鸪天·西都作》,其中有“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一句。疏狂与清狂皆是狂放不羁的意思。两首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不理烦忧,而实现自我超脱的情感。

是的,李白用庐山的壮阔景象涤荡了心中的失落愤懑,而生出世寻仙之情,下阙以此为兴,后四句比拟,一曲高山流水是知己之情,一池萍碎是被贬谪居的伤怀之情,一帘幽梦是男女缱绻离别之情,一泼山水是狂放不羁的潇洒之情。句句写山水,实则字字皆寄情。中国古诗词不似西方的诗歌那般喜欢直抒胸臆,而喜欢含蓄的用借代、隐喻、离合之法等来表达委婉的感情以及自己的志向。山水宏大,最能包容,于是,那些于庙堂之中落寞不得志的文人,在无可奈何中唯有到江湖、山林之中去寻求慰藉与超脱之法了。

此外,有趣的是,上半阙的四句“一”字句,皆化自唐诗,而下半阙的四句“一”字句,皆可于宋代诗词中寻出处。唐宋诗中国文韵巅峰时代,也在歌词的上下阙中相对应,足可见词作者的用心。

最后在来说下副歌部分的“赋”。 赋是用排比铺陈的手法来抒情,副歌部

分皆采用“落音~落音~”的排比句

,总结和升华了整首歌意境与情感,并呼应了主题。 关于“落音”二字,在我上一篇文章里,@想看就看想说就说请勿评论 曾说“落音”二字有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之感,真的是非常奇妙又有趣的想法。落音一般指声音落下,结束,本首歌名为《千年一声唱》,既把三千年经典诗韵融于纵情一声唱,那么有唱必有落音作结。 “落音诗酒之间”,诗与酒从来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搭档”,“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自不用说,连杜甫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名句。“落音风花雨雪”,诗中描写景色象征的分类,有春夏秋冬,有日月山水,有风花雨雪,此处即用风花雨雪代指境诗歌中的内容。“落音千回百转”则很有古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韵味,一首首经典之音历经悠悠岁月,依然能直抵人心、温暖人心。最终“落音化作万物”,所谓经典,便似那一场场春夜好雨一般,早日无声地浸润进我们的生活,“心有灵犀”“蚍蜉撼树”“卷土重来”“走马观花”“物是人非”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成语皆出自古诗词。我们见瀑布会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见柳叶会想到“二月春风似剪刀”,见明月会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一个中国人,多少都会吟上几句诗,这些诗不仅妆点过我们的作文,也生动过我们的日常。可以说,落音诗酒之间,是经典在创作,落音风花雪月,是经典的内容,落音百转千回,是经典的传唱,最终,落音化作万物,伴随经典永远流传。 此外,副歌中还有两句,笔者以为可能也化用自故事,一是那英老师喜欢的

“无意拨动了岁月的琴弦”,可能化用自李商隐《锦瑟》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穿越时光的月照亮今夜”,可能化用自李白《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副歌的“落音”四句,皆有那英演唱,作为华语乐坛的天后级人物,她并不是第一次与肖战合作,早在《我们的歌》中两人就曾组成“那战队”,一次次打破代际,创新出一个个让人惊艳的舞台。而这次在《经典咏流传》的合作,两人不仅默契十足,更为三个月来的合作提交了一份最具诚意的作品。而这个作品,不仅是新老歌手的跨代合作,更是经典诗篇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一袭碧色旗袍的那英,端庄典雅,歌声大气婉约,如同缪斯女神在唱颂。而肖战的演绎,则我有种“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恍惚,因为你不知道他是正在吟唱故事的当青年歌手,还是从那一字一句间穿越而来的“诗中人”。

 4 ) 自己对《经典咏流传》的短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与歌都是优美的传承方式。《经典咏流传》将诗、歌结合,节目新颖,在年轻人中广泛得到喜爱,里面的诗歌脍炙人口。

对于现在的学生,一讲到诗词想到的就是煎熬的背诵。诗词的美感与诗人想表达的心境对于我们来说全是浮云。但是有些网络上的歌曲只要多听几遍,我们自然就熟记于心。所以《经典咏流传》不仅能让我们身临其境,还能让我们更加简易的记住这些诗词文化。

当每一位传唱人站在舞台上时,舞美,音乐,诗词的交融将观众拉进了诗人的世界,观众的心情跟着诗词传递的内容跌宕起伏。节目中,嘉宾的言语也极具文学性,值得我们观看。

虽然这个节目有许多的优点,但是有些诗词的编曲有点生硬,不会特别打动人心,值得改进。

 5 ) 本人对《经典咏流传》的看法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现如今也这样的方式呈现真的挺好的。又可以学习唱歌,又能背诗歌词,我家孩子们以这样的方式学会了好多诗词。了解中国不同年代的文化。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歌。节目组非常用心,希望可以一直办下去吧。 我本人比较喜欢《千年一声唱》,《千年一声唱》作为《经典咏流传》第三季的主题曲,是非常好听的。这首刘卓老师制作,康震教授作词,那英肖战联手演绎的作品,从整体来说都是近年国风作品中的非常好的作品!让我震惊的还有他们两人那天衣无缝的默契配合

 6 ) 经典咏流传

近年来,各类节目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不断向沉浸式传播方向发展,通过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技术增长和视听体验的沉浸式包围;通过突破情感壁垒,实现节目主题和文化情感的沉浸式交融;通过冲破单向维度,激发受众参与和社交圈的沉浸式互动;通过冲破线性结构,构建故事讲述和多层语境的沉浸式叙事。在这种策略的指引下,最终实现提高观众沉浸感、宣扬正能量与中国文化、延伸艺术想象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沉浸式舞台、以诗词唱经典、《经典咏流传》、受众体验、文化自信 在新媒体技术的驱动下,视听节目迎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其中,广播电视台节目也站在了风口,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互动、灵活、多元的优势,不断延伸技术触角,深度挖掘受众体验,加之数控冰屏和灯光技术的完善,深入了舞台的沉浸式传播模式。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以“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将中国传统经典诗词与新现代流行元素结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以全新的表达形式回应时代的邀约,汇聚传承的力量。 一.创新沉浸式传播的策略 沉浸传播是我国传播学者李沁提出的一个新的传播概念。她认为沉浸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以人为中心以及连接所有媒介形态,实现无时不在、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传播,主要强调人的“忘我”体验。《经典咏流传》通过弱化媒介的客体存在,达到受众主体感知的强化,从而为受众营造了一个以技术为内核、音乐为主题、互动为架构、叙事为语境的互动交融式传播环境,实现了渗透式、意境式的沉浸传播。 1.打破时空局限 技术增长和视听体验的沉浸式包围。一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场景的渗透作用。二是第二季舞台设计将《经典咏流传》第一季的舞美进行了2.0的升级。保留了第一季舞美中的镂空拱形主舞台区域与数控升降冰屏这一经典标志,在此基础上将其延伸至观众席上方形成一个穹顶,将表演区和观众区融为一个整体。打通了第一现场和第二现场的区隔,最大程度地还原了Live house的现场感。针对每一首诗歌的演唱, 节目都额外推出了“纯享版”“3D版”,在原版制作,上优化了视听体验以及歌曲呈现的完整性,为受众带来身临其境般的“前排视角”体验。三是信息流冲击下受众传播。除了节目上的创新外,《经典咏流传》还在微博、酷狗音乐、豆瓣、抖音等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对受众进行“包围"式信息流冲击。比如在抖音放出歌曲改编的片段,张杰演唱的《蜀道难》、凤凰传奇改编的《海底》形成“刷屏"式的信息传播。受众在不断“刷刷刷”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沉浸于信息的海洋中,沉浸在节目所营造的氛围,通过转发增加受众数量加大宣传。 2.突破情感壁垒 音乐主题和文化情感的沉浸式交融。一是节目重点强调“热爱”,而弱化“竞技”色彩。沉浸传播的主要特征是对个人体验的放大,强调媒体的人文属性。与《中国好声音》《中国有嘻哈》等传统音乐节目相比,《经典咏流传》大大弱化了节目的竞技属性,着力为受众营造出对中国诗词、音乐的爱好者齐聚一堂的氛围。增强了观众的情感代入,使音乐不再只是娱乐的消费品,更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且节目由撒贝宁主持,康震、王黎光、曾宝仪、庾澄庆共同组成鉴赏团,康震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对中国古诗词文化有很深的造诣;王黎光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对于音乐方面有很权威的发言权;曾宝仪是一名来自香港的多方位的主持人、歌手以及演员,承担了节目中鉴赏环节的承接;庾澄庆被誉为台湾全能音乐才子,与王黎光老师从不同角度对音乐进行分析评价。由杨洪基、王力宏、王俊凯、孙杨、凤凰传奇等经典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从文化背景、音色、等专业维度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受众情感维度的感知,以中国文化认同感为基底,增长观众的文化自信。三是以诗词为底,加之嘉宾的带动,例如第四季的硬糖少女组合、摩登兄弟刘宇宁、周笔畅等流量明星的到来,使受众分类比多为“00后”“90后”。节目旨在以年轻化、泛娱乐化的方式重整传统文化资源,让它以一个新的面貌、一种更好入口的方式重新出现在年轻人的知识库存里。 3.打破单向维度 受众参与和社交圈层的沉浸式互动。一是将受众深度融入到节目赛制中。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节目的受众中心意识增强,现场观众可以为歌曲亮灯线上观众可以发送弹幕进行评论,加之抖音、微博的观众互动使节目不再是一方一方的单项传播。 4.突破线性结构 故事讲述和多层语境的沉浸式叙事。互联网语境下,受众对于一档节目的认知已经不单单局限于节目本身,也覆盖到了不同的媒介和平台。比如,节目嘉宾的自媒体言论、节目花絮、弹幕讨论等都影响着受众对于档节目的认知,《经典咏流传》新一季播出前,参与的嘉宾会在微博提前放出消息,节目官方账号也会提前放出花絮等来进行引流,勾起受众观看欲望。 沉浸式传播的效果 通过构建沉浸式传播,实现了提高观众沉浸感、延伸节目艺术想象和多元媒介栖息的目标。 1.提高了受众沉浸感。 沉浸传播从文化、情感、爱好三个角度出发。《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元代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谭维维的演唱中改编为“不与凡花争奇艳,傲霜斗雪笑风寒。心怀高远更淡然,昂首天地间。墨色轻染气节弘,隐约香更浓。屹立青岸,不与谁同,傲然尘世中。”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宣扬中华文化正能量。 有五千年厚重积淀的中华经典诗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同时,它也是电视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成为沁入观众心田的一泓清泉。其中第一季歌曲的根基诗词多为脍炙人口的诗篇《墨梅》、《三字经》、《天净沙.秋思》、《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随着时期发展,第三季、第四季加入了歌曲的改编以及中国古典故事为基本的歌曲例如《精卫》、《大风歌》《海底》等等。 3.延伸了艺术想象 技术发展是推动艺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沉浸体验帮助网络节目冲破屏幕的桎梏,消解了传者和受众之间的时空距离,赋予网络节目更广闊的艺术想象空间。主舞台舞美上空两个环型truss上分别安装了一圈beam和一圈wash,从视觉上拉升是纵向空间,让整个演播厅层次分明丰富穹顶。同时舞台后区的小穹顶和视频的屏幕矩阵结合频闪矩阵作为嘉宾出场后背景墙。在灯光设计的过程中,这次的侧重点是为诗词意境与演唱的韵律提供一个浸入式环境,加之丰富精彩的互动设置等,触发声色碰撞,融入受众参与,全方位调动了受众体验。由此,表演不再是“受众”和“表演者”间的对立凝视,技术与艺术相互碰撞,将紧紧包围,为其带来多感官、多维度的审美体验 沉浸式传播是技术时代下一场“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广播电视节目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受众体验,不断消融人与媒介的边界,为受众营造"看不到、觉不到、摸不到的超越时空界限的泛在体验”。节目通过融合技术不断提高视听体验;通过深耕内容,寻找节目和情感的连接点;不断发挥互动优势,鼓励受众融入节目当中;通过创新叙事形式搭建具有完整性和感染力的故事语境,从而打造出高品质、重人文、有生命力的视听节目。

 短评

srrx的第三期,已经双云的那期。

7分钟前
  • ~桃小桃~
  • 推荐

你们还有没点良心了?人家辛辛苦苦做一档优秀优质节目,就因为你们不爽一个人就应该被毁掉??不爽他不爽某件事就应该去反抗那件事,在这里拿其他人其他东西开刀就是不理智行为!

10分钟前
  • SoJoyce
  • 力荐

战哥!

15分钟前
  • Ro.
  • 推荐

千年一声唱好好听(肖战那英版)

20分钟前
  • 王祖贤
  • 力荐

看了最新一期,古文字和歌的结合,我觉得很新颖,新时代赋予了诗歌新的活力,诗歌又给新时代的产物歌曲赋予了内涵和文化的熏陶,无论是肖战和那英的主题曲,还是后面的草,肖战的竹石,都给观众带来了正能量,一种生机盎然式的希望,在这个节目中我对里面的艺人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综艺和文化有了新的见解,喜欢这样的节目,正能量。

23分钟前
  • 做自己的光
  • 推荐

看了肖战和那英的那一集 歌真的不错呀 画也很不错(字嘛哈哈

24分钟前
  • 夢裡花落
  • 力荐

从阿龙川鹤过来的。我其实一直不太欣赏用现代的方式演绎古诗词,总会少了种灵魂,阿龙川鹤的《少年行》演绎的实在出乎意料了,嘎子大龙俩音乐剧演员的咬字太优秀了,朗诵一样的,演绎古诗词正应该有这样吐字呀。情感拿捏得当,表现力,意境,都特别特别好,“相逢意气为君饮”,王维年少的侠气,那种英雄本色,倜傥风流,四个人全都诠释出来了!(声入人心男团真的太优秀了啊!在哪里表演都没的说!

25分钟前
  • June
  • 力荐

在这里恶意刷低分?你们真的看过节目吗?经典咏流传是很优质的节目。麻烦因为个别原因恶意刷低分的网友不要在这里秀智商好吗?

27分钟前
  • 何石头
  • 力荐

来看我战哥,主题曲很不错,《竹石》超级好听!选了很多有故事的点,每个都很戳人。请的几位嘉宾都很有底蕴,说话讲历史都好棒啊!

30分钟前
  • 最幸运的幸运
  • 力荐

第一期全是王炸!!!

32分钟前
  • 走过春夏
  • 力荐

落音诗酒之间,穿过一字一句和你相见。落音风花雨雪,穿越时光的月照亮今夜。落音化作万物,伴随经典永远流传。

37分钟前
  • 叶青
  • 力荐

典型的央视制作的综艺,当然是央视综艺里不错的一部。看的过程中甚至都能明白是怎么制作的,每个片段是怎么组接在一起的:那些台下欢呼的女孩子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剪辑师会把他们剪辑的那么傻吧,只要需要有反应的点就切欢呼和观众的大笑镜头,简直有些过于敷衍。而嘉宾出场的通道镜头,斯坦尼康摄影老师真的辛苦了。你会发现这种综艺出来的效果还不错,评价也很高,甚至能够出圈。但是几个明显的问题依然存在:希望经典流传,但是为经典诗词配流行曲调,在有限的时间内作曲和编曲,并不能做到经典的制作,也无法真正的流传;节目对于故事的挖掘,滑向了嘉宾和明星的心路历程,而缺少对经典真正的把握,也就是说当这些嘉宾聚在一起,他们到底是唱歌到底是画画到底是干嘛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了,重点变成了明星和流传,而“咏”和“经典”被弱化甚至忽略了。

38分钟前
  • 微暗的火
  • 推荐

山水又一程和竹石还有千年一声唱都太好听了,节目立意棒,没想到第一集会请到那英和肖战,他们简直是神仙组合。视听盛宴。

42分钟前
  • 虫二
  • 力荐

4星半,爸爸一直很喜欢康震老师,所以大年初一和父母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第三季的第一期。那英和肖战的《千年一声唱》真是太惊艳了,李白、王维、康震的词,刘卓老师谱曲,搭配洒脱女声和清亮男生的演绎,端的是百转千回、绕梁三日,一下子就把这个节目的内核和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喜欢国风摇滚的《竹石》是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气宇轩昂,喜欢《山水又一程》的大气苍凉。如果诗词都这么来,我当年何愁背不下《唐诗三百首》《全宋词》。好节目,会一直追下去的。

44分钟前
  • 豆瓣喵
  • 力荐

因为这个节目迷上了肖战,希望他安好,希望每个人得偿所愿吧。

46分钟前
  • 希区瞌睡
  • 推荐

非常喜欢竹石,整个节目很有韵味

49分钟前
  • 姜梓晴
  • 推荐

因为用生命歌唱生命的果果加一颗星,草 是柔弱 是坚强 是奇迹。

52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请问那些给一分的是有病吗?那么优质的节目,那么多优秀的华语原创歌曲,请尊重创作和演唱者的付出

57分钟前
  • 端木华华
  • 力荐

太好看了,很有意义。传唱人都唱得好好😁。肖战太帅啦,央视好会拍😊

1小时前
  • 荞麦茶一杯
  • 力荐

目前来看很不错,第一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英的那首山水又一程,宛转悠扬,余音绕梁。肖战的竹石也不错,依依似君子,天地不相宜。外国友人可以听出孩子声音的纯粹,但是有点简单

1小时前
  • 保小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