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激流

剧情片美国1984

主演:约翰·卡萨维蒂  吉娜·罗兰兹  西摩·卡塞尔  戴安娜·阿伯特  Jakob Shaw  

导演:约翰·卡萨维蒂

播放地址

 剧照

爱的激流 剧照 NO.1爱的激流 剧照 NO.2爱的激流 剧照 NO.3爱的激流 剧照 NO.4爱的激流 剧照 NO.5爱的激流 剧照 NO.6爱的激流 剧照 NO.13爱的激流 剧照 NO.14爱的激流 剧照 NO.15爱的激流 剧照 NO.16爱的激流 剧照 NO.17爱的激流 剧照 NO.18爱的激流 剧照 NO.19爱的激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4

详细剧情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位作家哈蒙(John Cassavetes饰)和他的妹妹莎拉(Gena Rowlands饰)生命中的几天。电影中的大部分情节都是在哈蒙的家里发生的,他们在生活中挣扎:哈蒙过着极其颓废的生活,靠酒、烟、以及一段段短期的和女人的关系度日:或者是工作关系认识的女人,或是娱乐场所认识的女人。他也是一个非常不称职的父亲,把自己12岁的儿子扔在酒店的旅馆里里,甚至还教他学喝酒。而他的妹妹莎拉因为她的疯狂的言行正在和自己的丈夫离婚,她的女儿想要和父亲生活在一起,这给她极大的伤害,几乎精神崩溃。在电影的结尾,莎拉离开了哈蒙的家,和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而哈蒙走到银幕前给观众说再见,也和自己的生命告别。

 长篇影评

 1 ) 伪拉康-笛卡尔-爱欲-几何学-坐标轴的建立

假设1

人的身体和思想分离,需要时而用身体思考(通过对物理世界的爱欲/及排斥作用),时而用大脑行动(沉思/表达)

推论1

如果假设1成立,身体与思想/心灵的对立就不可避免,爱会在两者之间分裂,变成认知的爱(即哲学/智慧,反向应用是关于爱的知识)与肉体之爱(冲动与激情,反向为无意识)

推论2

认知中,假设1的情况继续出现,认知进行自我分裂(分为具身认知(身体感受-知识)和纯认知,后者以自我为中心,延伸出纯心理学,或玄学,)对这些认知的爱与偏向性则将知识本身当作身体,将其本体化,本质化)

推论3

爱是什么,并不依赖于任何一种认知或理解,因为后者本不是爱(本身),其实也不存在爱本身,只存在爱之现象,或爱之动力(在尼采那里,动力及其结果是一回事)。智慧照亮爱的基础是欲求爱(爱/欲自我升级后反观朝向自身),即将爱变为知识与理念(正如推论1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总留有剩余,因为爱的作用和爱本身并不统一,如同身心一般。如此产生问题——爱在现实中如何可能?爱如何去除自爱(自指的幻想成分)

推论4

从假设1可知,身体和思想的关系,并非平等。文明中,肉体湮灭,思想长存(并建立了共时性)。若身体与思想之间有对话,思想占优,因而,行为留下的难解释之物(在推论3中的剩余),经过身体和思想,继续二歧化——直到两者在现实中重新统一。

推论5

爱在现实中,已经历战争和湮灭,爱之阶梯成为断桥,散落一地的箭头——它曾经指向身体或思想)如今却指向自己,喋喋不休地言说自己。言说的求异导致自我与爱欲高度分离(也即主客分离)同时剩余物达到最大:对爱欲来说,自我是剩余,陷入多变的爱,意味着自己成为他者,成为everyone,这里,爱不同的人,接近于成为不同的人,获取他们的人格和行为模式,海王的活动是通过性行为进行古老的招魂;另一方面,对自我来说,爱欲是剩余,自我最大时,爱憎附属于自我,成为属我之物,于是“我是=我爱”,而我爱可以任意给定(或继续交付给其他所爱,即关联性,爱屋及乌)。该模式将柏拉图的爱之云梯转换为爱舍尔/莫比乌斯版的循环阶梯,其核心是自欺和自骗。

推论6

爱欲和自我的互相排斥(x轴两端),与身心分离(y轴两端),呈正交状态,四方开始重组流动,但无法建立起稳定的爱欲场(现实感),爱存在的理由与爱消失的现象同时生灭(想象一个x/y轴互相吸引的动态磁感线模式)。

假设2

以上都是深夜胡说

 2 ) 无爱与无回应

#PCC #GenaandJohn 看完感觉是胸口被人锤了一拳。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伯格曼式的爱无能结合奥特曼式的迷茫。兄妹俩是一对爱无能的与不能得到对方爱回馈的结合(最后的大暴雨太奥特曼了)。影片以爱与责任贯穿整部电影,几个孩子的对照,动物与末世感的结合。

角色上,肉体的伤害让他毫无感觉,反而是空旷的房间让他恐惧,完全无法承担责任也无法承受孤独。而她最后的两段梦的阐述完全的表达了出了她的需求,那一浪又一浪的爱意无处宣泄也仿佛得不到回应。也是最后逃出“方舟”的原因。

视觉上,室内运镜非常棒,剪辑做的也很好,缓缓的推焦让我们很容易带入角色的感受,最后第一段梦境中的的挑剪非常棒,俯拍代入的上帝视角让我们直接看到女主的内心恐惧,30秒的对赌仿佛“与死神下棋”。第二段梦境中则是带有极强的渴望,视觉化呈现出的效果非常棒,而且女儿梦境中前后的变化仿佛把女主拉回到记忆中的某个时间点。

听觉上,基本现场收音,效果非常棒,尤其是黏腻的环境音搭配上谈话,还有黑椒质感的音乐和暴雨环境音的结合。

不喜欢可能就是整体的视角,只对于某个阶级的阐述让整部故事看来起虽然私密很高但却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3 ) 噬死之爱

       有一个女人,她信仰“爱是一条永不停歇的溪流”,听见她说话的声音,我仿佛听见生命深处的鲜血汩汩流动,声音那么大,吵得我彻夜难眠,我必须醒来,做梦,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爱在喷涌在流动在呼唤在泛滥,一滴滴汇成江河湖海浩浩汤汤绵延不绝,夺去我们的生活,淹没我们的生命,爱令人窒息。当鲜血流出的时候,儿子才说的出“爸爸,我爱你”,他却说:“太晚了”
    女主角几次昏厥,死去活来,但最终没有死,因为爱甚至吞噬了她的死亡,她已无权去死。她的职业是看护那些垂死之人。
    男主角就像她的反面,他总是与小女孩和老妇人在一起,他的生活是停滞的。当女主角来到时,他被填满;当女主角离去时,他被掏空。他笑得那么黑暗,他没有死亡,只是与死亡共舞。
    他们谁也不属于谁,被不同的力量裹挟着,冲激着,流向不知名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文学性很强,建议读一下同时期的美国文学。

    最后想说一下影片涉及的现实意义,女主角的心理医生说,“你的爱对你的家庭过于沉重”,爱使人感到窒息,说明这个社会是有点不健康的,电影拍摄于1984年,让我联想到中国八零后的独生子女一代人,可能对这一点感触颇深。
    我想首先不要认为爱就是如此暴力,健康的爱是温顺的,敏感的,时断时续的,爱是可以和生活并存的。人不是靠爱活着,但爱可以为平凡的生活锦上添花。其次要着力于改变使爱变扭曲的那些社会因素,那些人性中的懦弱和政治上的疯狂,需要我们清醒的勇敢的去战胜,让生活恢复往日平静,让一切都“不晚”。

    祝各位2012年平安。

 4 ) 《爱的激流》| 真正的爱需要自我选择

你有没有思考过,真正的爱究竟是什么呢?

很多人都给爱下过定义,或者说,很多人都会试图给爱下一个真正的定义。

但几乎没有人敢说,自己对“爱”的理解是透彻的,给“爱”下的定义是正确的。

在我迄今有限的眼界里,看过最认同的,对爱的下的定义来源于斯科特.派克。(仅为个人意见)

他说: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我从中理解到的,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爱是自我救赎的过程,通过帮助他人成长,自己也能拓展心灵、日趋成熟。

《Love Streams》

最近看了约翰.卡萨维茨真正意义上的告别作--1984年的《爱的激流》

如果说要给约翰.卡萨维茨的系列电影下个定义,那一定离不开今天想讨论的“爱”。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3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电影描述了分别拥有不同爱情观兄妹两人,在相遇的这几天互相对爱进行了反思。

而该片的男主角,就是约翰.卡萨维茨本人,而里面的女主角则是他现实生活中的妻子吉娜.罗兰兹。

然而与现实生活中她们的身份是夫妻不同,影片中他们是一对爱情观互补的兄妹。

妹妹萨拉

在她的世界里,爱是一种汹涌澎拜的感情,她的爱就像影片中她说了两次的台词:“爱就是奔流不息的激流”。

她的爱是疯狂的,电影里出现了多次她在梦中和幻想中的场景,比如她在梦中变成了个蹩脚的魔术师,试图通过表演博得丈夫女儿一笑。

但令人心疼的是,即使是在梦中,她“努力的爱”也只博得了她一个人在笑而已。丈夫和女儿的表情始终都是木纳的。

她的生活始终围绕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但得到的结果却是与丈夫离异,孩子要求要跟着爸爸。

电影里有一幕是她的前夫给她打电话要求她回家,但理由不是因为想念,亦不是爱,而是前夫他自己不能应付照顾孩子的重任。

她付出了汹涌的爱,但得到最多的,也不过是被需要罢了。

她的爱一直都得不到回应。

哥哥哈蒙

而哥哥哈蒙的爱情观却跟萨拉截然不同。

他早已对爱失去了信心,他不信任爱情,不信任亲情,甚至连对自己儿子是漠然的。

作为一个父亲,他非常不称职,不仅教12岁的儿子抽烟喝酒,带儿子外出时,又将他一个人留在酒店,而自己跑出去喝个酩酊大醉才回酒店。

用影片中他的台词说就是,“爱已死。”

与萨拉不同的是,他身边有很多人爱他,但他却不珍惜,他的内心其实是空虚的,所以需要从外界不断去获取新鲜感来弥补内心的空缺。

从哥哥身上,其实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原来坠入爱河不等于爱。

他的爱来得快,去得也快。

令人怦然心动很容易,坠入爱河很容易,但真正的爱却来得一点都不容易。

它一定需要努力和勇气。

妹妹的爱得不到回应,而哥哥还未找寻到真正的爱。

付出与索取

整部影片里,通过兄妹二人的爱情观,我们可以分别从二人身上看到付出与索取。

妹妹萨拉付出了自己汹涌且强烈的爱,她在索取丈夫和女儿的爱;

等到哥哥哈蒙终于明白,唯有真正的投入与奉献,才是实现爱的有效方式时,他在影片最后部分付出了对妹妹的关爱与照顾,他开始索取妹妹的爱。

但他们两人的索取都没有得到回应。

因为他们理解到的爱,并不是自己所爱之人理解的爱,于是陷在了爱而不得的循环里。

在生活中,无论是从别人,还是自身,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方爱而不得,一方不知所措;亦或一方言不由衷,一方自欺欺人……

真正的爱从来都是双方共同的事情,一昧的付出与索取,只能造成悲剧。

真正的爱需要自我选择。

爱的追寻者

美国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有个经典论断,他说卡萨维茨的电影中永远是吉娜•罗兰兹而不是男主角在扮演卡萨维茨本人。

约翰•卡萨维茨曾说过的:“我唯一感兴趣的是爱,以及对爱的需求。”

他一生都在作为爱的追寻者,既然是追寻者,也就是意味着他一直在追寻的途中。

片名虽为《爱的激流》,但却在诉说着爱而不可得。

这也是约翰•卡萨维茨一生都在探寻的东西。在看他的电影时,总是不难看出影片中所投射的他自己的影子。

爱是奔涌激流,它永不停歇,这是他一生追寻的艺术。

以上是看《爱的激流》带给我的些许启发。 影片也再一次验证了“爱”之伟大而神秘,爱值得我们一生的摸索与追寻,就如约翰.卡萨维茨那般。 老实说,我以前真的不太懂,为何有的人会如此“卖力地”追寻爱,因为那时我还未能知晓:原来获得真正的爱,才是真正的自我救赎与成长。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爱情的意义在于协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 愿你我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 E n d -

‹ 今日狒狒物语›

爱是自我救赎的过程,

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和促进他人成长的同时,

自己也能拓展心灵、日趋成熟的过程。

 5 ) 《爱的激流》2020.5.20 第一遍

忘了为什么想看了,没看懂,男主人公是想要让女主留下来?男主说你是我唯一爱的人,是说“亲情的爱”是他唯一剩下的爱吗,看到一半忍不住看进度条,我是这样分析的:男主儿子问他他爱她吗,他回答说,不是你想的那种爱,男主对妹妹/姐姐的爱或许是一种从小延续下来的爱,在后面对爱的认同发生了变化,在男女情爱中他找不能相信也不能忠诚,他和女主在吵架的过程中说:你指望他(女主丈夫)能怎么样,他会觉得厌烦一个女人之类的话,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共情出来的,而女主说,我和他之间的connection你从未有过,他陪她度过的重要人生时刻时男主并未存在。这是他们对爱的不同理解,女主后面的一个梦,充满了一种诡秘的感觉,对我而言这是有点压迫感的,她似乎一直想要获得丈夫和女儿的认可,她决定要重新回到他们身边,而最后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男主说我什么都愿意做,我养这些动物,但想要你留下来,你是我唯一爱的人。我觉得这个爱还是并非所谓的情人的爱的范畴,但无论如何,男主和女主都是寄托在爱这个概念上,爱是生活的支柱,只有爱才有希望。女主让家里摆满了花和牲畜,还说自己要培养一种积极健康的创造活动,但是她又说,我要给你买一个小宝贝,跟男主讨论爱是不是可以学习的。这或许是看下来我找到的一种理解吧,虽然很多都说不通,过程蛮纪录片的,剧情不是很明确,比较生活和日常,但是又不是普通的生活纪实,有很多片段我都没有很好的感受到任何表达。那个最后一幕敲门前看到的男人是狗之前的主人吗,是男主的幻想吗,他的出现的意义是什么,我看到那里挺怔的,还有就是男主和歌手的母亲那一段,也挺令人费解,男主之前和歌手的相遇那一段也有很多不解。大概如上文。2020.5.20 第一次

 6 ) 《爱的激流(Love Streams)》:干涸的爱【第3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4/love-streams34.html

爱的激流 Love Streams (1984)

本片获得1984年第3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电影讲述一对兄妹的故事。哥哥是男主角,身为作家的他生活糜烂,时时需要女人陪伴,有时还会纠缠女人。一天,一个女人带着一个男主角从未见过的男孩出现,说是他的儿子,让他照顾。男主角一口答应,但他还是将男孩丢在酒店自己去找女人厮混。男孩无人陪伴非常想家,男主角回来后将他送回家中,之后就遭到孩子养父的毒打。随后,男主角来到一个他曾经纠缠的、有妇之夫的家中,可是他很快被撵出来。妹妹是女主角,她患有精神疾病。女主角与丈夫离婚,但她无法带走孩子时病情发作。治疗中女主角听从医生的建议去了欧洲,但很快回到美国来到哥哥家中。男女主角见面后的第二天,女主角就从外买回很多动物,有马、养、鸭子、鸡,以及一条狗。男主角看到后很生气正要发作,女主角突然昏倒。医生诊断后,认为女主角病情严重,但男主角不认同。之后,女主角与前夫和孩子见面后,打算离开哥哥家。最后,打保龄球时认识的朋友将女主角接走,离开了。

本片非常难看,我给它一个最差评价!为什么?因为它很烂,剧本烂、对白烂、人物烂,拍摄方面的节奏、画面一样烂!在我眼中,它一无是处。而且,这部影片是《女煞葛洛莉》的导演和主演班底拍摄的电影,所以更让我欣赏不来——John Cassavetes就是一个折磨人的庸才,电影能拍成这样还叫导演?还能获奖?全世界的人眼睛都瞎了。

简单说说电影让我不能忍受的地方。其一,节奏超慢,让人昏昏欲睡。在片中,睡觉啊、走路啊、吃饭啊、倒酒啊,事无巨细全在影片中,这让我很疼苦。虽然这些使影片很生活化,可我们并不需要在电影中看到真实的生活,看这些完全是浪费生命。其二,主题简单而俗套。堕落人生、非正常生活,这样的故事在银幕上上已经太多太多l了,对我来说一点也不新鲜。换句话说,我能从开始猜到结尾,这样的电影看着有什么意思?其三,影片拍摄上很粗糙。这一点,从画面中的法国可见一斑——一个破机场就代表巴黎?糊弄傻子呢!以上三点,是这部金熊奖获奖影片让我难以忍受的主要原因。写到这里我真的想不明白,John Cassavetes何德何能,凭借这样的烂电影能成为名导演?

电影拍摄上刚才已经说过不提了。但是本片有着John Cassavetes独特的拍摄模式——纪录片似地真实,John Cassavetes的能力大概也就如此了吧,因为他拍不出好看的电影!

本片演员无话可说。男主角就是本片导演John Cassavetes,典型的花心男人形象,本色演出。女主角Gena Rowlands还是《女煞葛洛莉》的中年大妈,只是更老了,我对她还是无感。片中其他人全是龙套,而且男孩的扮演者还那么丑,我真的不想说什么了。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从头烂到尾大烂片,谁看谁后悔。通过本片我也感觉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金熊奖评委们的品味已经与现代完全脱节,让人无法接受。

序列:1024

2013-04-04

 短评

角色太自恋,尤其是卡萨维茨本人的演出,受不了。卡萨维茨是表现化的自然主义,骨子里有种做作。2.5

3分钟前
  • LOOK
  • 较差

可能是今早刚好读完《斯通纳》的缘故,看这部电影时,我的脑海里仍然不断回旋着有关密苏里大学的那些暗影。某程度上,这两部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生活是否值得过下去呢?你还在期待什么呢?我呢?阅读或观看一种孤寂,也不过以此为水分栽种自身的孤寂罢了。

5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激情而绝望,能量好强大。爱之谜和人的孤独本质是卡萨维茨最深的恐惧吗?他好悲观,却又好sentimental呀。室内戏大爱。[edit]后劲儿太足了,几天后改五星...【btw某热门短评真的笑pee,连卡萨维茨和卡索维茨都分不清楚,还一顿瞎几把给人家安排童年阴影嫌人家自怨自艾了,“我这个弱智理解不了的就是阴影和畸形,empathy玩儿蛋去吧” 傻逼】

10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力荐

20190616@影城重看 4.5 片如其名,如激流湍急,放飞到近似狂妄放肆,人生是“自杀、离婚、破碎的誓言、酗酒的小孩”,无人陪伴无法入睡,只能相信对自己没有所求的上了年纪的女人,行李累赘堆积如山,日夜买醉,狂风暴雨般写尽时代的精神危机,我唯一的疑问是这位作家究竟在什么时候写作……

15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爱是什么?如此宏大的问题,没有人有可能给出终极答案。但在所有勇于尝试的人之中,卡萨维蒂走得最远。他的男角色看上去滥情、放荡、愤世嫉俗,他的女角色好像十分敏感、神经质、戏剧化。但他们其实都是最纯的最真挚的爱的力量,都在追求最纯的最真挚的爱,不肯接受一丁点的折扣和妥协。在他最后的这部杰作《爱的激流》里,爱延申到任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卡萨维蒂不给他的主人公们任何团圆或解决的机会。她风尘仆仆地来找他,他就要带着头次见面的儿子飞去维加斯;他终于照顾起动物来,她却要去拥抱爱情转移后的另一个胸膛。最终在宇宙量级的爱的激流里,有的人要奋不顾身地冲进雨幕,有的人则孤独地隔窗看雨。一切都还没结束,这部爱的悲喜剧依然在继续。

18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你本就不曾拥有,又何谈失去?爱是溪流,涓涓流淌永不停,但爱强到如洪水就会让人窒息。。。电影的音乐那么好,风格是那么的即兴而写实。。。

19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纪录片的拍摄,舞台剧的表演。能拍出这么郁闷电影的导演,是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的自嘲,还是深陷其中悲观厌世的泄愤。我觉得是前者,当你还能感觉到生活的负担和疼痛,说明你还活着,你的棱角还未被时间抹平,你的情感还能体味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21分钟前
  • 小熊QQ
  • 推荐

通过自毁来试图证明自己在他人眼中卑微的存在,残酷的电影,集真实与幻觉于一体... 卡萨维茨和罗兰兹真是太棒了,太棒了!T_T

2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2019.6.16. 爱是激流。这一场 真是 惊心动魄。

25分钟前
  • vivi
  • 推荐

1一般来说梦境作为重头戏不回连着两次出现在电影里,一般来说重头戏不会集中出现在电影快要结尾的时候。大胆的叙事结构,宣言着卡索维茨电影的独立性。2而吉娜罗兰兹也不是以往好莱坞丰乳肥臀的金发美女,而是一种绝对的女王气场,冷酷,神秘,高贵,神经质。对,凯特·布兰切特是她的形象延续

29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这片倒是让人更全面地看待到处留情的人以及没有自我的爱,那种绝望感真切啊,爱如果以无所求为定义,也只有孩子和老人了,要爱的话就会受伤,要爱的话就会看不清自己和别人,要爱的话就会有触碰不到的秘境,总会陷入你觉得这是爱,我觉得那是爱,我没法按你的需求给爱,给的明明是爱,但你却不在乎、收不到,那种双向流通、双方受用的lovestream太难得了,多少都会像场没人捧场的独角戏,兄妹俩一个想要自由,但对方要的是依赖,一个想要相伴,但对方要的是自由,虽然两个人生活一团糟,但并非完全没有闪光点,互补的两人在一起对爱进行了反思,但最终又似乎回到了原样,再度让人慨叹爱有多不可能,妹妹因一个美梦而想要破镜重圆,哥哥刚想学着照顾妹妹,但妹妹的离开则让他体验到了他曾施加于他人的痛苦——我需要你,但你不是我的唯一~

32分钟前
  • stillme820
  • 推荐

9.0 爱的龃龉,欲望的激流。男女主角迷人的病态,描述“不酣畅”的文本,落实到影像上竟有种涌动的酣畅。且是越到后头越是喷薄而出,雷雨夜递进的两段超现实段落更是要将情感冲出屏幕。收尾太有力,戛然而止的挥帽告别,将观众推的更远。siff2019 二刷,8.5→9

35分钟前
  • 喂饭
  • 力荐

约翰·卡萨维茨与妻子吉娜·罗兰兹合作的本片更是获得了除票房以外的所有肯定。本片结尾处,卡萨维茨看着小狗时的微笑,并非剧本安排,而是会心而露。非常崇拜卡萨维茨的日本导演青山真治说,“这个微笑是一抹神迹,我一生都在追求这样的一个微笑。

38分钟前
  • 游坦
  • 推荐

Cassavetes为我挚爱导演,此一事实今生不变。Gena为我挚爱女伶,此一事实今生不变。

40分钟前
  • 胖大海
  • 力荐

一些地方确实动人。虽然应该理解了想要表达、表现什么,但没办法,难有共鸣,大概是因为内心一直是一种小孩子般天真的状态,对这种沧桑、复杂和孤独,对无处释放的笨拙的激情和随波逐流的消极绝望都没法体会吧。相应地,拍法上我也偏好一种更加隐忍或者更加荒诞的表达,这个片子对我来说还是太温吞了。

44分钟前
  • 离净语
  • 还行

勉强及格。能明显感到卡萨维茨扔出了一些情景,让演员沉浸、发挥。在屋里纠集一堆女人同居、临时照顾从未谋面的儿子时又令后者崩溃的浪荡兄长,和他离婚时遭遇丈夫、女儿双重抛弃引发精神障碍的妹妹重逢了,两个爱无能的孤寂人物,并未让彼此生活有好转,倒是引发了哥哥一些似有似无的顿悟(其实这也可能让哥哥面临之后的失控,毕竟这些年的胡作非为才是他的正常态)。卡萨维茨依旧不循章法无法预判,这也是他的电影自有悬念吸引人看下去的原因,而在一些外景或者大群演场面上,其实完成的都是毫不含糊,作为导演他有真正的对风格的掌控力,不过这片子令角色始终纠结对“爱的激流”的执念,可这套说辞在全片内容上并未得到什么支撑,也没得到阐述,更多是依附人物状态的障眼法,脱不了无病呻吟的意思。另外那只红狗总在罗兰兹身边鬼头鬼脑的偷窥挺有趣了

48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我的生活真惨,我该如何变得更有创造力???” 震颤之作,黑色幽默的混乱、喜怒悲的碰撞、对人生虚无的哭喊,在自相矛盾的人物和动机之中擦出了爆炸性的火花,惊了,爱哪是激流,卡索维茨+罗兰兹才是激流!【2017.09.28 @MoMA in 35mm】

50分钟前
  • TWY
  • 力荐

【A+】不加修饰的好。基本前所未见。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被直观粗暴的拉入戏剧之中,而冲突以及人物情绪同时也是琢磨不定的,摄影机与人物调度、仿佛一切都是如此随意散漫的,却偏偏一切在不经意间达到最完美的状态。甚至连色彩也是如此,看似混乱,却达到一种别样之美。卡萨维蒂究竟是怎么能做到的!戏剧效果和疯癫状态与《首演之夜》异曲同工,但并不像后者的过度放飞而完全失控,而是张弛有度,一切都被完美凌驾,这是多么惊人的掌控力。两段外部毫不相关的故事线的完美契合,通过姐弟两人(一般故事都会选择情侣)分别探讨男人女人对爱的需求、爱在银幕上如激流一样喷薄又克制。唯一的遗憾就是中段的自我反复略显冗长,应该再精简一下。可最后半小时的超现实梦境、外显的暴雨又如此有力。过于迷人。

54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力荐

2019-6-15重看;4.5;孤独的狂欢,无爱的绝望,如此虚张声势,如此高昂我高贵的头颅,如此销蚀生命的热力,不过是苦苦哀求爱的降临,而我们永恒的命运不过是被困在彼此孤绝的天地里大声疾呼。爱是一股永不停歇的激流,爱是一门艺术。吉娜·罗兰兹太适合神经质演绎。

5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膜拜卡神!生活就是不断的自我毁灭,而爱则是奔腾不息的激流,仍然是卡萨维茨家庭录像带式的风格,但其中每个画面每个片段都饱含深情,对情感的探讨如此地冷峻犀利醇厚又激烈,仿佛一次来自心灵深处的暴风骤雨,镜头看似随意却又精心架构,这般混乱又优雅,迷茫又迷人的电影只属于卡萨维茨

58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