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鸡之味

喜剧片法国2011

主演:伊莎贝拉·罗西里尼,格什菲·法拉哈尼,玛丽亚·德·梅黛洛,马修·阿马立克,齐雅拉·马斯楚安尼,贾梅尔·杜布兹,埃德瓦·贝耶,埃里克·卡拉瓦卡

导演:玛嘉·莎塔琵,文森特·帕兰德

播放地址

 剧照

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2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3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4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5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6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3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4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5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6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7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8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9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2 22:52

详细剧情

  因为妻子摔破了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音乐家纳瑟·阿里(马修·阿马立克 Mathieu Amalric饰)决定自杀,绝食八天后他终于死去。在这八天里,躺在床上的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想起了自己与弟弟的小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想起了自己失败的婚姻,想起了母亲临死前的场景。当然,他还想起了自己一生的挚爱——伊兰娜(格什菲·法拉哈尼 Golshifteh Farahani 饰)。  年轻时的他,音乐造诣并不高,被老师评价为只有技巧缺乏感情。有一次,他在一家钟表店邂逅了美丽的伊兰娜。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方向,他与伊兰娜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恋爱。然而,命运弄人,他与伊兰娜最终还是分开了……  《梅子鸡之味》改编自导演 玛嘉·莎塔琵的绘本作品。主人公原型是导演的伯父,是伊朗一位著名的音乐家。

 长篇影评

 1 ) 生命轻盈如微风

这部名为《梅子鸡之味》的2011年法国电影改编自伊朗漫画小说家玛嘉.莎塔琵的绘本。电影讲述了小提琴家纳瑟.阿里因为自己钟爱的小提琴被妻子砸坏而决定自杀的故事。豆瓣上将它归类为剧情/喜剧电影,但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很经典的悲剧。电影涉及很多话题,探讨了人生、爱情、婚姻、家庭和死亡。看似荒诞、夸张而又不失美感的法国式镜头之下,蕴含的却是人生的诸多彷徨与无奈。 “梅子鸡” “梅子鸡”乍看起来似乎和一位艺术家之死毫无关系,但看完整部影片便理解了其中的精妙。这一意象出现在阿里痛失小提琴后决心卧床自杀的第四天——妻子弗朗西斯为丈夫做他最爱的梅子鸡,期待他因此与自己和好,放弃自杀的念头。这一个细节完美体现出了两人之间悲剧式的婚姻:弗朗西斯知道阿里从来都没爱过自己,却还是固执地嫁给了这位艺术家。妻子作风务实而丈夫依靠精神世界存活本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梅子鸡”指代的正是和精神世界相对的现实世界,或者说是小提琴家在平庸世界里努力找到的肉体存在的乐趣。这是两人之间维系关系的方式,但脆弱而卑微。摔坏的那把小提琴是阿里的精神寄托,每次演奏都是对永恒挚爱的怀念。这是让他感受生命丰盈的唯一工具,是其他小提琴永远无法替代的。表达情绪的媒介不复存在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也就宣告死亡。自由、理想幻灭,口腹之欲又如何能挽回一个一心向死的人呢。 纳瑟.阿里思考如何自杀 电影开头和中间穿插的思考如何自杀及死前场景的小片段看似滑稽,却把一位艺术家的敏感和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套在塑料袋里的小提琴手”——如果是以这种方式被众人铭记显然有失身份。想像苏格拉底一样地死去——“超出物理的皮囊,思想将到处发光”,但是现实世界里平庸的儿子放了一个屁,阿里被拽回到了肉体存在的这个世界里。场景幽默而荒诞,像极了艾米莉.狄金森的一首诗“我已经签好遗嘱/分掉了/我所有可以分掉的东西——然后我就看见了/一只苍蝇——/蓝色的——微妙起伏的嗡嗡声/在我——和光——之间/然后窗户关闭——然后/我眼前漆黑一片——”。诗歌和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垂死时刻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不是光明,而只是一只肮脏的小小苍蝇。艺术家生命的最后时刻,可能并非圣洁而伟大,仅仅是百无聊赖的荒诞和幻灭而已。 遇见伊兰娜 电影弥漫着一种阴沉的色调,但阿里见到伊兰娜的这一段是为数不多的明媚镜头。大量暗淡、阴郁的哥特式色调里突然出现一个明媚而温暖的微笑,令人印象深刻。依兰娜是了解阿里的人。但两人之间的爱情由于现实的金钱问题没有得到女孩父亲的认可,爱情最终无疾而终。多年之后,两人偶然相遇。依兰娜装作不认识阿里,却在道路拐角处时说出“纳瑟.阿里,我的挚爱!”,那一幕太让人心碎了。然而,唯有“爱而不得”才能保存“爱情”这种短暂易逝的情感。也恰恰是这种爱而不得和永恒的怀念才造就了伟大的艺术家——生命中的叹息是艺术家的灵感之源。音乐是阿里的语言,是他铭记挚爱的方式。而小提琴则是他寄托一切情感和永恒爱意的载体,是他灵魂的律动和呼吸。小提琴没有了,他对这个世界也不再有任何眷恋。 孩子和家庭 纳瑟.阿里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童年时期的孩子们可爱又纯真:女孩会在雪天张嘴接住从天而降的雪花,而儿子会顽皮地把手伸进集市上大鱼张开的嘴里,也会在父亲卧床时为他虔诚祈祷。但父亲陪伴他们的时间很少,也不懂得如何与小孩子相处。阿里会在喜欢木偶戏的女儿面前硬生生揭穿木偶娃娃说话的真相,也会嫌弃儿子妨碍他追寻艺术。父爱的缺失让女儿变得寡言,最终因为婚姻不顺而阴郁颓废。儿子最后不出父亲所料,成了一个平庸的人,有一个平凡的家庭。同女儿相比,阿里的儿子实属幸运。美满的婚姻本该是两个彼此相爱、惺惺相惜之人的结合。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一位现实主义者的悲剧婚姻,矛盾永远无法调和。孩子们是无辜的,但在不幸的婚姻中只会成为牺牲品。 生命和死亡 阿里在卧床自杀的8天里回忆起种种经历,或悲伤或欢愉。他召唤死神,渴望直面死亡。当死神最终出现在他面前时,阿里却退缩了。他感到恐惧,一种对即刻放弃熟悉世界而前路未知的恐惧。“命运之轮如不按照你的本意转,就毁灭它”。阿里本已对人生感到失望,此刻却对放弃生命心怀畏惧。我们对自己有很多期待,对生活有很多念想,但是,人无法毫无遗憾地度过渺小易逝的一生。 如阿里般的理想主义者们让人心疼。他们只想活在精神世界里,对自己物理皮囊所存在的这个世界充满抵触情绪,甚至绝望到要通过自杀来自我毁灭,结束皮囊的桎梏。大概你我都在某种程度上是阿里一般的理想主义者。只是同现实世界抗争的程度深浅不同罢了。艺术家是绝对的完美主义者——他们自诩为太阳,不自由毋宁死。只要生活还有念想,人就是自由的,不至于被生活的庸碌所裹挟。这就像在精神上胜利的阿Q。人承载了太多与现实世界相悖的念想,便会近乎神经质地渴望抓住那些短暂易逝的美好,固执地认为自己能够以“重于泰山”的方式度过一生。到头来,才发现一切不过是“轻于鸿毛”。生命也不过是一阵轻盈的微风,一次最轻柔的叹息。

 2 ) 现实与艺术,碰撞即毁灭

一个艺术家和一个数学老师,我觉得这个身份定位太好了,这完全就是艺术与现实的翻版 还有艺术家的子女,命运多端、忧郁悲情的女儿,生活顺利,回归现实的儿子,还有女儿的黑色背景的色调,儿子糖果色夸张的色调,太鲜明了 还有死神的那一段,太可爱了他 最后回到男主吧,没有那段情缘,他就不可能拿出感情,不可能成为一名顶尖的艺术家,最后相遇了,连医生好久不见都没有收到,这真的是摧毁人心的最后一把刀啊! PS女主好美

 3 ) 艺术家形而上的孤独

在我看来,艺术家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活着的方式只有两种:
要不就是有一个超级有钱,又百分百支持你,信任你,拥护你,爱戴你的赞助人,
要不就是有一颗强大的心,能让生活变成艺术,同时又极度健忘。

男主角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想当第二种人,他充满热情,全心爱着依莲,但是基于生活的压力,他们分开了,从此男主角周游列国,把他对生活的叹息,他的爱他的伤注入他的音乐中,他的世界只剩下那把小提琴,只有当他沉迷于音乐中时,他才是那个艺术家。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庸俗的,不值一提的。
直到他跟老婆结了婚。
他老婆承担着养家活口的压力,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她变得世俗而疲倦,她无心去欣赏他的艺术。
他也曾努力当好一个父亲。
他的全部艺术无人欣赏。
他的妻子,抱怨他不去工作,养家。
他的孩子,当他讲述自己的艺术追求时,放了个屁。
那么当妻子打破了他的琴的时候,他全部的精神世界崩溃了。
他决定去死。
他绝食,他拒绝了妻子的梅子鸡,他回忆起他的初恋,他的人生。
他死了,同时也保持了精神世界的纯粹以及作为一名艺术家的骄傲。

艺术家的孤独,是天真而真诚的,他们的孤独无人理解,就像苏格拉底死前慷慨激昂地陈词时,旁边的哥们放了个屁。

 4 ) 生活宛如叹息

电影名叫做梅子鸡之味,其实被这部电影吸引一部分是因为自己在pulp fiction里痴迷maria29岁时的颜值(虽然在这里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年龄的增长)另一部分就是因为片名。朋友觉得是“有趣的译名”类似《这个杀手不太冷》,翻译后的名字有艺术加工,殊不知在法语里,它也叫做《梅子鸡之味》

我一直在好奇,究竟梅子鸡在影片里起着多么大的作用。但看到结尾,才发现梅子鸡在全篇中只出现了一次,就是在maria为了向丈夫道歉时做了他最爱吃的梅子鸡,那也是maria向观众交代自己一直暗恋着阿里的开端。随着剧情往后,鸡毛蒜皮的争吵,以及依兰的出场,愈发让我认为maria的人生太过于教条,死板,让我选,我也一定会选择那个在钟表店里莞尔一笑的美人。

我突然明白,maria就是梅子鸡。她没有美好的外表,没有有趣的灵魂,她不像圣诞姜饼是节日限定,她也不像黑松露那样昂贵奢华。她顶着不那么美丽的外表,存在于任何时刻,普通,但又真实。梅子鸡之味,亦是生活之味,生活就是这样,平凡,灰暗,真实。

很多人都已经提到了电影中艺术和生活的冲突,梅子鸡和小提琴,两个截然不同的物象,要怎样才能相处融洽?这给我一种《月亮与六便士》的相似感,但我认为阿里较之斯特里克兰,自私有余但勇气不足。他如果能做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抛下一切,花上那么些天的煎熬,重新钻研琴艺,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生活宛如叹息】这句话出自阿里的老师,他教导阿里弹琴要先抓住“叹息”。直到阿里失去了依兰,那种由剧烈的创痛引发的情感震颤,让他抓住了“叹息”。叹息=破碎=遗憾=美 最近流行“be美学”是否就代表着叹息的美?

《红楼梦》里最后一幕,贾政在船上看见白茫茫的雪原上有个和尚,走近,人影弥散,徒留一串脚印被白雪模糊。太美了,那种空荡,那种破碎,那种百景凋敝处的哽咽,那种盛世落幕后的冷冽。这是叹息。

九王夺嫡,先太子胤礽被废后禁足于寿安宫,靠近御花园。祝勇在《故宫的隐秘角落》里为他写的楔子我很喜欢:“年年芳候是薰风。”御花园的薰风吹来,一年又一年,光阴在芬芳中流淌。美,一种堕落的、在绝望处萌芽的美。

依兰与阿里的故事,止于那句“不认识”,转角后的呜咽,这才是美的。想象依兰与阿里婚后的场景,又如何能够逃避“梅子鸡”的命运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物质生活里苟延残喘的我们,又怎样去圆满一个艺术的灵魂。

一声叹息,至少还留下了一座海市蜃楼,让人们去相信,自己与美好只是错过了,而并非看清生活的真相本就如此。

在叹息的瞬间,那些美的终被铭记,那些遗憾的都将被释怀。于是人们拍拍身上的泥土,终于又敢抬起头看向火一般烧着的晚霞,感叹一句:好黄昏。

 5 ) 倒计时奔向死亡的秒表

(原载腾讯娱乐,为威尼斯电影节报道期间撰写)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来自伊朗的漫画家玛嘉•莎塔琵,4年前因将自己的家事,联合导演法国导演文森特•帕兰德从漫画绘本拍成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而备受文青们关注。此次又搬出自己那位可爱的音乐家伯父的故事,进行更为戏剧化的演绎,制作出新片《梅子鸡之味》。出于对主体角色极其丰富的性格和行为特征考虑,再次合作的两位艺术家,放弃了彻底动画的形式,而选择让愁眉苦脸的马修•阿马立克扮演作家那位追求纯粹艺术的伯父。

电影本身是一个以倒计时奔向死亡的秒表,伊朗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家阿里.汉在遍寻不到一把如意的小提琴后,决定自杀。这样诡异的行为让电影开头的很长时间都充斥着某种没心没肺的法式黑色幽默,以及为增强这种幽默而特别设置的绚丽魔幻场景。巫婆店般的古董商有着绝世的小提琴,并表示“由于你是我最敬仰的音乐家,我不能将提琴卖给你,而只能送给你”,但是等等,“800块吧,毕竟我买琴也花了820呢”。

阿里.汉置身一个吵吵嚷嚷的普通家庭,儿子永远抑制不住唱歌的欲望,妻子总唠叨着家务活都自己一个人干。音乐家再也找不到音质能与被暴躁妻子摔碎那把琴媲美的家伙,于是决定自杀。恶趣味和游戏感充值着这一大段关于怎样去死的设想:卧轨而死吧,死相太难看太痛苦;上吊而死吧,不够尊重死亡本身;俄罗斯经典轮盘赌式自蹦吧,麻烦别人清理卫生。最终音乐家选择了自认为最有尊严的死法——绝食,并成为给唠叨妻子留下的最后脸色。

阿里.汉只有8天可活了,随着倒计时改变着的,是对古怪慢性自杀行为步步为营的深度解密。肤浅的那一层,关于艺术家的自私,似乎只有彻底活在自我世界中,对自己的创作专制,容不得他人干涉,才有可能达致绝世佳作;深刻的那一层,其实又简单到一颗脆弱而敏感的爱情之心,而且是一生只有一次的那种无可替代的热爱。作者玛嘉•莎塔琵阐释:“在浪漫的情怀之下,这部电影其实有不少让人毛骨悚然的构想,通过对阿里.汉生活的闪回,角色的性格渐渐明晰,我们逐渐明白那些让他陷入绝望的缘由,在这里,死亡成为了探讨生命的跳板。”

原来,音乐家决定背负着自私自利的罪名孤独死去,而将内心深处最澎湃的秘密,永远的埋藏下去。这个关于爱情的秘密,也和那把被摔碎的小提琴一样,体现着艺术家不加解释的执著。

为音乐家爱情秘密逐渐揭开进行伴奏的,是导演苦心造诣的连贯往事,悠扬绵长的小提琴协奏曲裹挟着一颗颗深度代入角色的忧伤内心,随着最后呼出的微弱气息,一帧帧刻骨铭心的记忆画面,也就成为了一捧捧埋葬爱情重伤者的终去尘土。

影院里相当数量的女观众已经被影片结尾这不可遏制的煽情弄得稀里哗啦,可泪点不尽相同的男观众或许就反映迟钝些。于是,这番感天动地的眷恋,对于我这个能把《我们天上见》刻薄为“看得让人犯困到想去天上人间”的无耻之徒,也就激不起一丝涟漪。

记得电影《西雅图夜未眠》中,家宴中的男女各自讲述着自己最感动的场面,让女性几乎相拥啜泣的是爱情电影《金玉兰》,而让男性一抹鼻涕眼泪的是战争片《十二金刚》,“看着上尉跳伞下来摔断了腿,我眼泪夺眶而出啊”。

无可否认,《梅子鸡之味》有着极强的情绪制造手段和节奏把握得当的叙事极强,是一部向着最佳导演方向靠齐的佳作。但作为直男观众,在儿女情长的“梅子鸡”和带些许家国情仇的“伊朗长大”中,应该还是会倾向于有着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宏大历史的《我在伊朗长大》,即便《梅子鸡之味》中让音乐家念念不忘的女子,也叫Iran(伊朗)。

 6 ) 你的梅子鸡不是他的梅子鸡

文/曼佳

这部法国文艺电影吧,叙述结构方式挺特别的。就是一个男人自杀前他的人生的重要阶段像电影一样地在他脑子里重放了一遍。是不是人死亡之前的各种重要片段都是像这样进行回放呢?

为什么设定是7天呢,大概是因为科学上说一个人7天不吃不喝,就会衰竭而死,所以这个人杀死 自己用了7天。

1、开始是他的少年时代,他学习不好,在学校被老师侮辱,看到那个孩子不知所措的样子,看了确实让人难过。他在学校里一直以坏孩子的样子和他的学习优秀的好孩子榜样的弟弟作为对比,看着那个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来侮辱他,毁灭他自尊的方式企图让他得到改变得到教训看了很让人心惊。未来又谁知道呢?坏孩子的哥哥和好孩子的弟弟,成年以后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似乎对于他们好与坏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完全逆转的改变。

2、青年时代从艺一个著名的音乐老师,但是老师听了他的演奏以后说技巧很不错,但是音乐听起来像狗屎。说小提琴只是工具,但利用工具怎么做,完全在于个人。他的音乐里没有灵魂,所以听起来就什么都不是。青年茫然无措在大街上游荡的时候,偶遇到一个天姿国色的姑娘,一番跟踪后,用了守株待兔的方法终于认识了这个姑娘,并开始了甜蜜的约会和恋爱。但是姑娘的父亲强烈反对,认为音乐人不仅仅容易移情而且会很穷无法很好的保障未来的生活,一对鸳鸯痛苦分手。

3、这让他心碎,他的痛苦升华了他对于音乐情感的体验,每个音符都像他的爱人在他身边呼吸、叹息和伤感,听了他的琴声会让人流泪。老师送他一把很著名的小提琴,正是用这个工具,和对情感的领悟,他成了一个音乐大师,二十年间在全世界各地演奏,功成名就。

4、他母亲认为他年过四十,应该结婚生子,他不愿意,但是母亲逼迫他就范。他娶了暗恋他十来年的一个女子,严谨的数学老师。他一点都不爱她,但是他们生了2个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婚姻生活的琐碎,而毫无情感的组合,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世人只看到这个妻子的强横,认为这是他不幸的原因,但是不知道她背后的痛苦和无奈。丈夫失业了,经济重担纷至沓来,而完全冰冷的丈夫和散偶式教育的重担,让这个女人时常歇斯底里,不断奔溃。

5、虽然有2个孩子,但是还太年幼,他想留给他们一些警示名言,但是小孩子并不懂得这些,只知道无心无肺地在院子里嬉笑追逐,他甚至觉得他自己就像一个屁。他们对于他的意义也是寥寥,因为他也不曾带过他们,所以本身并没有很深厚的情感依恋,当然,在他寂静无声地追寻死神的路上,几岁的儿子一直在默默地对着夜晚为自己的父亲祈祷,可能年幼的孩子是最接近于天使的。

6、他的妻子也在其中成为一段叙事,她从少女时代就暗恋他,拒绝了有那么几个的追求的直到成为年过三十的大龄女青年,虽然貌不出众,但是有体面的工作,受教育水平高,看起来贤惠可靠,最后成为母亲为他钦点的妻子。她或许曾经也尝试用柔情用时间来打动他,成为他心灵上的那个伴侣,但是她最终发现,他的爱人只有那把小提琴。她到底知道他曾经的故事,和小提琴所承载的意义吗?也许并不知道,她只是按照本能认为小提琴是她的情敌,她毁灭它或许就可以让这种阻碍消失。她不是太天真,而是在情感上已经穷投陌路,愤怒得歇斯底里。

7、男人花费很多功夫去寻找新的小提琴,甚至得到了一把据说名人用过的小提琴,但是却完全拉不出原来的音色。是因为他在路上遇到二三十年前的初恋女孩,已经成为了银发的带着小孙子溜达的老奶奶,他呼唤她,但是她却说根本不认识他,他沮丧痛苦至极,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而她在转角之处,失声痛哭,因为她不能再认他,青春已逝,各自的生活轨迹已经南辕北撤,爱也只成为记忆中的那抹印象,相见相识又有什么意义。

于是男人万念俱灰,他失去了小提琴,也失去了他的信仰——爱,他现在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而他失去信仰后他再也拉不出像样的音符,等于他在人世间已经生无可恋,他决定离去,不吃不喝绝食7天,在第8天,他终于如愿以偿被死神带走。

我讲这个故事给 小鲜肉听,他觉得真没意义,说这个人活着太没劲了,是一个这么悲惨的结果。我说人生活着主要是看过程的意义,而不是只看最后一个所谓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的最后结果都是死,那么人生就没有经历的必要了吗?当然年轻人总是不懂得,小时候他们只问电影里谁是好人和坏人,问最后的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不是成功美满的大好结局,他们就会选择不看。所以年轻的时候更合适看美国电影,美国电影的最后结局都十分的正能量,好人不死且有好报。

其实这个故事,就这个人来说,他的每段人生自然都有他的意义,因为他恋爱的失败给他的人生增加了丰厚的体验感,所以让他的音乐有了灵魂,从而功成名就,就这一阶段的过程来说,其实这个结果就不算坏啊。这么多年他事业上的成功的快乐没有用主要的画面叙述出来,但是他充满激情的音乐之路,应该也是充实而幸福的,并不只是有那种琴声所诠释的感动和眼泪。因为人的一生,并非只有爱情才是生活的全部。

就恋爱和婚姻的结果上来说,他的确是不幸福的,只是就艺术家本身来说,平顺的生活也无法让他们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一定是生活中的某些特别的经历和感悟刺激了他们的艺术创作,就像当代我们很多所不能理解的著名的艺术家,用匪夷所思的离经叛道的行为艺术、色情甚至恐怖的涂鸦艺术、各种骇人的材料组成的场景艺术等等表现他们对于人类世界各种现象的思考,对于光怪陆离的人性的探讨等等,表现了普通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不能达到的警示的作用,而艺术家自身的灵感来源,和他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长中的过程不无关系,可以说很多著名的艺术家,正是用自己的痛苦和感悟,完成了他们的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给人思考和启迪。他们完成了作品,也在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的救赎,而那些依然不能得到救赎的艺术家,也只能用特别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因为他们永远走不出那种痛苦的吞噬。可以说艺术家当然更加敏锐,他们的脑细胞更加活跃,对于世界的本质领会得更加的透彻,所以会看到普通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而因为这样,他们耗费了更多的脑细胞,从而也正是不断强力地消耗着他们的生物体的生命。

平常的人是不懂得艺术家的那种痛苦的,但是懂得平常人的痛苦,比如艺术工作者没有灵感展现自己的作品只能看到自己的平庸无能,作为普通人部分的的音乐家得不到自己爱人的痛苦,那位永远得不到爱和认可被陷在泥潭里的妻子的痛苦,以及眼睁睁看着亲人离去但是毫无办法的亲人们的痛苦等等。

涉及到死亡,这当然并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简介上说这是一部喜剧电影。只是死亡的意义通常都不是让我们了解死亡本身,反而是更加思考生且活着的本身的意义。死亡只是生活的最后的一个瞬间的点而已,它之前的漫长的过程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各种感觉,有快乐痛苦无聊迷惘失望沮丧愤怒希望绝望等等,感觉之间不断地进行转换,就像人的心电图一样起起又伏伏,某一个过程的感觉终将过过去,然后迎来下一段的感觉。在这人世间,快乐当然不是最主要的基调,因为作为人来说,追求快乐是人一生中的目标,而快乐,本来就是孕育在各种其他的那些材料中的,比如艰难困苦愤怒绝望痛苦等,可能都是孕育快乐的土壤,因为有比较,各种感觉才有它自己本身的意义,终极的快乐本来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的所谓快乐也只会成为麻木的无聊而已。作为生物体的人,用脑电波生物神经等合成的感觉太复杂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几千年来,研究人本身的思想和情感,也是永远研究不够,也研究不透的。

回到这部电影的名称《梅子鸡之味》,源于无计可施的妻子面对正在绝食中的丈夫,突然想起他曾经唯一的一次露出过笑脸,是她做了梅子鸡给他吃的时候,于是她依然想用这个唯一的招数来满足他的胃希望能满足他的心。当然一心求死的丈夫拒绝了她的好意,最后依然大声的斥责是因为她才是他痛苦生活的来源,当然她是无奈的,而他也是自私的,现代故事中无所谓绝对的好人和坏人设定,也不可能分出好人和坏人的故事,只是两个人,虽然职业不同,但是有各自弱点的两个普通人的故事,所以才让我们普通人看过也还是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和思考。

梅子鸡对于妻子来说,这是一种实物。但是对于丈夫来说,他的梅子鸡可能是街道上的那次心跳不已的悄悄跟踪,那次美女回头后的怦然心动,女孩面对他搭讪时候的灿烂笑容,女孩看电影的时候悄悄握住他的手,女孩听他拉小提琴时的欣赏姿态,他们在夏日一棵开满白色花朵的大树下的约会和海誓山盟,甚至是暴雨天女孩最后一次来和他告别时的热吻等等。。。

总之,你认为的梅子鸡,不是他认为的梅子鸡,这世界上很多的深情错付的案例,真相大抵不过如此。

还有,作为文艺电影,这男主角真丑,这女主角真美,难道想说艺术本身的魅力在于灵魂不在于载体本身?让人看下去的当然是故事本身。

 短评

玛嘉·莎塔琵的电影都是这种私人自传似的风格,叙事方式和漫画风格使其优美隽永,最后男女主角的交叉剪辑直接泪奔了,也只有非科班化的原始创作力才能保有这种灵性吧。PS:讽刺浅陋的美国佬那段笑喷了:)

7分钟前
  • A。
  • 推荐

艺术是披着纯粹外衣的唯心主义,产生于个体独立,赋予作品特定的美。比起信手拈来的谦逊,孤傲和封闭更能作为艺术家的标签,你可以无限接近地感知他的乡愁,但你永远无法切实地看见他眼中的故乡—— 一棵树,一座房屋,一条小路或者一个熟识面孔的偏差都是不可修复的。以死亡成全偏执比这容易得多。

12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伊朗姑娘就是天使的模样。法国人总能用荒诞、玩味、夸张的手法来诠释爱情、亲情与生死存亡。观影的大部分过程是心情愉悦的,但死亡的倒计时牌只有8天,妻子砸了他师父的师父传给他的小提琴;偶遇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她却不认得自己,这2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苦逼艺术家必死无疑。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16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难以置信…… 这毫无疑问是我今年目前看过的最佳影片,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是什么风格,我一定会明确地告诉你无法形容:古典、奇幻、文艺、喜剧、飘渺、伤感、唯美…… 太个性鲜明的一部独立电影,杂糅了如此多的题材却又如此清晰地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能说,不可思议。我是一定会为它写评的。

18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力荐

他不爱你 怎么努力都没用。他爱你,你轻易的就在他心里活到他死。 悲哀的是,我不能让你爱我、你也没有跟你心爱的人厮守。

21分钟前
  • 妄想代理7
  • 推荐

都是因为爱情,失去一生挚爱,换来音乐的灵魂,彻底对爱情死心,任什么乐器都再也演奏不出灵魂,他安然的选择了自杀,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看点是那些漫画式多种多样的叙事风格。一个虚构的城市,一场唯美却不沉重的爱情,这就像一部真人版的卡通片,一段浪漫的成人童话。★★★☆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看来范冰冰在伊朗也吃得开

28分钟前
  • Neil.尼爾
  • 还行

纯情,忧郁,幽默,伤感。真爱,大概会是电影永远的主题吧。比起故事线——那根本不算是包袱好么亲,看过十部浪漫爱情电影的人都立马看穿了,绘制的背景,异国的情调,各种奇幻色彩的镜头,和可爱的细节才是本片的趣味。

31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爱比恨更难

34分钟前
  • 暴君多肉
  • 力荐

他的生命是她和艺术。她不爱了,一半的他死了,成就了他的艺术。后来当他不能再次演奏时,艺术死在被爱里,于是他选择消失。依恋,在生命最后八天的回忆。最后那段闪回好感人,影片的海报也是一副美丽的艺术品。

38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能看出是绘本改编,影片的色调以及天马行空的情节都带着动漫风。最终则回到了爱的话题。女主很眼熟,最后才发现是演过《关于伊丽》的那个伊朗演员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没有期待的那般好,当仍旧喜欢

47分钟前
  • 水星王阳台
  • 推荐

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黑夜。

51分钟前
  • 董小姐
  • 力荐

法国人真是浪漫死的

55分钟前
  • lolomomo
  • 力荐

大抵只有经历过天各一方的怀念,才会迎来泪流满面的重逢。

56分钟前
  • phenomenon
  • 力荐

爱如夏花的微笑,死如秋叶的叹息。

5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因为你们从未结婚,所以你们始终相爱。

60分钟前
  • 踏破天涯8848
  • 还行

很巧几年前看过这本漫画,正在我最低落的时候。原作故事简单,能改编得如此丰富已属不易。一脉相承的风格让人不免与「我在伊朗长大」比较,本片则显得深度欠奉。但仍不失为非常成功的真人+动画尝试。ps:讽刺美国人生活的那段太逗了,充分表现了法国人对美国人的一贯看法。

1小时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非常漫画风格的叙事方法,想必原作一定很可爱。“多年后,你已不识我,我便再无继续在尘世漂泊的理由。”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充满奇妙感性和诗意的画面,以及很多你猜不到意义的片段;据说导演也是天蝎;bd-MSD-0day

1小时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