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尼的奇迹

喜剧片其它2003

主演:路易斯·克拉姆罗特,彼得·洛迈尔,约翰娜·加斯多夫

导演:宋克·沃特曼

播放地址

 剧照

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2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3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4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5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6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3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4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5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6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7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8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9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4 16:22

详细剧情

  1954年德国,德国国家足球队在瑞士打入世界杯决赛。德国鲁尔区埃森,人们都聚在理查德·鲁班斯基(彼得·罗美尔 Peter Lohmeyer饰)经营的小酒馆里欣赏电视转播。店主理查德曾在苏联的战俘营被关押了11年,性格保守固执。他的小儿子马蒂亚斯(路易斯·克拉姆罗特 Lo uis Klamroth饰)把德国球员赫尔穆特视为偶像,千方百计想去瑞士为他捧场。与此同时,《南德意志报》的体育记者保罗·阿克尔曼(卢卡斯·格雷戈霍威茨 Lukas Gregorowicz饰)正与未婚妻筹备婚礼,突然接到赴伯尔尼采访的任务,于是将蜜月旅行改在瑞士。7月4日德国队和匈牙利队进行最后决赛的前夜,父亲终于带着儿子前往伯尔尼,感受这场发生在伯尔尼的奇迹。  这部触动人心的运动题材电影《伯尔尼的奇迹》,不仅是一部让人热泪盈眶的温暖家庭剧,更是一部见证德国战后重建历史,以足球比赛帮助民族走出创痛、弥合裂痕、重拾自信的动人故事。故事围绕着1954年德国出其不意战胜匈牙利、夺得世界杯冠军的真实事件改编。本片荣获2003年第16届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提名。

 长篇影评

 1 ) 足球以外

影片本身,讲的是足球。足球能带给一个民族的振奋,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或者用标准去衡量的。“足球是圆的,一场比赛有九十分钟。”此外呢?此外是它带给我们的更广泛和深刻的东西。奋斗,意志,决心,不确定性,承受力,惊喜,团结,勇气,战术,还有希望和鼓舞,。
        其实讲的不单单是足球。战后人们对足球的态度和足球对人们的作用,从一个角度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看的德国影片不多,但是已经多少看出了德国人对历史客观和正直的审视态度。他们可以做到由人性而非政治的角度去看待那场战争,坦率而真诚地痛定思痛,没有避讳和掩藏,真需要多大的魄力和勇气。而我们不能。我们放不下。我们在世界面前一次又一次的揭开尚未愈合的创口,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受过伤。于是我们更痛,更不能释怀,背负了更多。而执著于过去的仇恨,并不是因为不宽容不大量,而是因为我们始终没有得到一句真正的道歉。对于日本一直的态度已无力再说什么,与德国人相比日本人的皮相只能用猥琐和下贱形容。虽然中国的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深远,但是我们对于他们的国民性却无能为力。无法改变他们,只有改变自身。我们要看到的是,现在的日本,很多方面都优于我们,无论是经济,还是足球,。执著于过去,伤害的是我们自己的感情,而他们始终无动于衷。所以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强大,是在各个方面胜过他们。这就又回到一开始说的,要把对历史的伤怀对日本的仇恨对祖国的情结化为动力,。至于应该怎么做,那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
        期待中国的繁荣,期待中国足球的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相信强大与胜利,在我们的未来,不仅仅只会是一个奇迹。

 2 ) 所谓奇迹,就是不可复制

故事的背景是1954年第5届的瑞士世界杯,当时战后的德国民众忙碌于战后重建的日常工作之中。德国国家足球队在瑞士打入了世界杯的决赛,将在瑞士城市伯尔尼迎战当时世界公认最强的足球队匈牙利国家足球队,胜算近无。然而,德国国家足球队不可思议战胜了匈牙利队,第1次赢得了世界杯冠军,这一难得的胜利被世人誉为“伯尔尼奇迹”。
剧中有些细节很有意思,比如那个时代刚刚出现的鞋钉可以旋下的足球鞋;德国队身穿的样式古老的球衣,衣领居然是用带子系住的式样;球场与观众席之间的围栏居然是用木栅栏做成的……剧中的主角小男孩真是比日本人还不怕冷,从头到尾不管刮风下雨都穿着件背带短裤,露出他麻杆似的两条小细腿。体育记者那个娇滴滴的新婚小妻子也很有趣,开始时把足球比赛说成是“24个人抢一个球的无聊游戏”,在陪着老公在瑞士采访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比老公还要狂热的球迷,在决赛的观众席中挥着帽子带领全场观众给德国队加油,真是很可爱。我向来对体育题材的电影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兴趣之浓厚大概只有同性恋电影可以类比,我一直有志将体育电影和同性恋电影搜罗齐全),比如“决战星期天”、“光荣之路”、“一球成名”、“极速竞赛”,“最长的一码”,“向贝克汉姆那样踢球”“车神”……激烈的比赛场面,现场观众的尖叫,剧烈的冲撞……一切都使人血脉贲张,肾上腺激素急剧升高。虽然这种片子的剧情大多大同小异,明明晓得结果会是弱队凭借强大的求胜欲望和团结作战的协作精神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在观看的过程中,仍然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主人公的命运叹息、悲伤和欣喜。基努.里维斯的〈棒球英豪〉一直想看,可惜网上一直都没找到下载的资源。

 3 ) 从足球到德意志

Das Wunder von Bern.
伯尔尼奇迹。

终于把这部电影看了,怀着一种无比瞻仰崇敬还有澎湃激动的心情足足持续了接近两个小时,然后发现之前所有的想象和以为的那种故事心情和看过之后的心情截然不同。了解仅仅是次要的,只有看过了伯尔尼奇迹,你才会明白足球能激发和释放的那种激情和鼓舞是你想象不到的,士气高涨和不能抑制的感动激动,就像赫尔伯格说的那样,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不知道我们有多么强大,强大到可以击败他们。

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是06年通过同样是导演沃特曼拍摄的06年德国世界杯德国纪录片Deutschland,Ein Sommer Marchen,《德国,一个夏天的童话》时提到,当时的介绍是伯尔尼奇迹,1954年瑞士世界杯,德国,那个时候是西德,通过逆转三个进球击败当时四年半没尝过败绩的匈牙利第一次夺得了世界杯冠军,第一次捧起金杯,这样一场足球胜利带来了的不仅仅是23个人的胜利喜悦,而是带给了整个二战战败后的德国全体上下重建的勇气和信心还有鼓励和激情,据说当时《伯尔尼奇迹》上映后,很多那个年代生活的老人都是流着泪走出了电影院。所以《德国,一个夏天的童话》也在默克尔的要求下在10月3日上映,德国国庆日,她希望这部电影也能像当初《伯尔尼奇迹》一样可以带给国人很大的震撼的激情,可以激励全国上下能更好的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爱国热情中来。
德国是一个很需要激情和热情的国家,日耳曼民族有太多的束缚和伤口,他们需要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去忘怀去努力去重新开始去弥补去面对去微笑去重新出发,所以足球这样一项足可以把全国上下的人组织团结起来的体育运动,在那个时候的伤痕累累的不仅要面对整个世界歧视憎恶的眼光而且还要面对国内东西德民主共产主义的阶级分歧的德国来说,是最好的强心针和振奋剂。我有幸能从电影里重新缅怀这一场无比伟大和振奋人心的比赛,更是体会到了很多以前光是凭借想象出来的真正的德意志精神。
顽强。团结。勇敢。不妥协。坚韧。硬朗。坚持。
Deutsch.

1954年7月4日是德国日,是德国的足球日。

《伯尔尼奇迹》这部电影一边是轻松诙谐又略带紧张的足球比赛,一边是一个象征代表了那个时候大部分德国家庭的一个家庭的沉重又温馨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那个时候足球比较兴起和优秀的重工业矿区鲁尔区埃森,也是二战之后重建的德国心脏,那个时候的埃森足球队应该堪比现在的拜仁慕尼黑吧。这部电影主要是缅怀那场伯尔尼决赛的进关键第三球的前锋Helmut Rahm,赫尔穆特.拉恩。拉恩是当时埃森的足球运动员,他有一个很好的小朋友马蒂亚斯,而马蒂亚斯就是那个象征性家庭里的小儿子。马蒂亚斯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他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就随德国军队征战,最后到了苏联做了战俘,十二年后才回来,可是他的父亲却不认识他。父亲作为成千上万个回国军人中的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他所代表的也就是那些成千上万个能有幸回国军人,悲戚害怕,战后阴影,急于隐藏战俘的耻辱,想过正常的生活,假装坚强独立,不知道怎么面对陌生的家庭,以至于有些行为过于激进和自己的意愿背道而驰。我想这也是那个时候德国的一个背景写实吧,不仅仅是那些妇女那个军人那些孩子受到了挫败和伤害,整个国家也是在战争中被撕裂得四分五裂,用歌德的话说就是德意志散了一地,我找不到德意志在哪里。血淋淋的创伤,到底要用多少的时间和努力才能缝合,面对整个世界的唾弃,国人到底要有多大的勇气和信心才能重新振奋起来去战斗,那些破旧的城墙,废弃的工厂矿区,一片死气沉沉的城市味道,找不到一点生气和希望,灰暗而又憧憬。足球仅仅是很小一部分的力量,我想那个时候足球运动员是最符合德意志精神的人物代表吧,那个时候的德国人确实应该多看一些德国联赛从中获取得到一些精神的内涵和永不放弃的那样一种拼搏力量,当然更多的是自己内敛的提炼,是国人自己的反省和自强。放在现在德国夺得世界杯冠军虽然也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和崇敬,也是一件无比值得庆祝和高兴的伟大的事情,但若是放到那样一个动乱残破的年代,放到那样一个急需一些力量和人来鼓舞几千万人士气的国家,它的意义变得非凡,它不仅仅是德国足球史和世界杯史的一个年轮记载,更多的是引致了一个国家兴盛和士气高涨的缘由。不敢把一个大力神杯的力量过于夸大,我想传承的,是那种在你低谷在你彷徨迷茫在你受伤绝望时能给你一个可以看到希望看到太阳的窗口。
只要还有一点希望,还有一点亮光,就绝不会让自己堕落。那么我们就会一直向上向上,向上,朝着亮光照射进来的地方不断攀岩,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逃离这片阴暗的地方。
很好的是,德国人民都做到了。
那么试问现在你还有什么不服气和不甘心去诽谤去揣测去怀疑那样一个如此真实走过的民族为什么会有你不会有的那样一种需要亲身经历需要绝处逢生才能体验到的勤劳顽强的精神意志。
他们很伟大,不愧是值得全世界人民为之称颂和赞扬的民族。

如赫尔伯格所说,我们是可以成为世界杯冠军的。

马蒂亚斯喜欢足球,就像我们喜欢足球一样,可以为了自己心爱的埃森球队输给了亚琛而吃不下饭,可以为了看场免费球赛而去帮朋友拉恩提包,可以为了踢球而坐在那等到伙伴们在缺人时才叫他上场。那个时候的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就像现在那些南非南美贫穷地区的孩子们一样,一个竹藤编织的破球也能踢得乐此不疲,踢得全身是泥也乐此不疲。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热情和激情时那个时候德国足球运动员和德国人都有的,马蒂亚斯也很懂事,为了帮助妈妈持家也自己卷烟卖,太可爱的小孩了。记得有一个镜头是马蒂亚斯的父亲在打了他一个耳光后告诉他,不准哭,德国男儿是不可以流泪的。马蒂亚斯没有哭。
德国男儿是不可以流泪的。是的,这样一种壮志未酬的民族这样一个需要用坚韧撑起的民族这样一个顽强不能输的民族这样一个需要自勉的民族,是不可以流泪的。就算输了,就算败了,也绝不允许哭,这是原则,是精神,不是忍耐。是一种内敛。电影最后父亲在看到离家出走的大儿子的信之后抑制不住在马蒂亚斯面前哭得像个孩子似的时候,马蒂亚斯走过去安慰父亲,告诉他,德国男儿有时候也是可以流泪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是以。
电影中还提到了匈牙利的伟大球员普斯卡斯,好像去年才在匈牙利去世吧,又是一代英华。
赫尔伯格在训练中告诉球员们,成功之前,容貌体型皆远逝。意在让球员们抛开一切好好训练好好努力。他在淘汰赛3:8败给匈牙利之后遭到全国上下的鄙视和唾骂(那个时候的赛制我不是很明白,淘汰赛好像两支队之间要打两轮吧),不过事实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教练。1954年6月23日在苏黎世的关键赛中,7:2击败土耳其进军了八强,6月27日在日内瓦2:0击败南斯拉夫,6月30日6:1击败奥地利进入决赛。而决赛对手,正是在淘汰赛把德国打败的匈牙利。几乎所有球员在比赛前都是谈论着会如何输球,可是赫尔伯格却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了一个玩笑话,天空晴朗时匈牙利肯定会赢,不过要是天气不好赢的就是我们了。然后决赛那天一大早,所有的球员和教练都起床去看天气,大好的晴朗。就在大家垂头丧气的准备坐车去球场时天就下雨了,然后奇迹就上演了。记得那个时候马蒂亚斯的父亲告诉他,他在苏联当战俘时唯一学会的就是通过想象去做任何事,想象自己很饱了就不会饿了,想象自己在家想象自己很幸福...然后在记者老婆的带领下,所有在现场的德国球迷全都喊出了Deuschland,Tempo!德国加油!然后画面转到了德国国内,全部人都聚集到一起看这关键而又紧张的最后一搏,城市凝固了,屏住了气息,然后拉恩进球了!德国,前西德3:2成功逆转匈牙利夺得了金杯!
比赛结束了,德国沸腾了,可是战败后的德国复苏才刚刚开始。

很感动很感动很震撼很震撼很兴奋很兴奋很激动很激动。
就好像是亲身和所有德国人一起经历了那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经历了那个时期的气喘吁吁的德国一样,所有的眼泪都是喜极而泣,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殷切和欣喜的心情重新上路重新开始。
在豆瓣上看到,正是这部电影,让前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热泪盈眶的同时又会心一笑。


1954年以后,新的里程碑。
54,74,90,10.

在此,我们重新出发。

2008.10.25

 4 ) 请善待每一个奇迹的少年

首先我想说,伯尔尼太美了。 影片画风就两个,一个是战后复苏的德国乡下工业城,主色调为黑色;一个是斑斓的伯尔尼,瑞士首都,山河美的像画。剧情风格也是两种,德国的压抑和瑞典的激情。 看评论们都在说以家见国,战后德国的振作分散体现在每个团聚家庭矛盾的化解。父亲12年里面对的杀戮与人性缺失对父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拒绝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也无法再认真感知他人,从而强迫亲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进行情感暴力。 父亲把兔子给杀了。对儿子来说这个兔子是他倾诉的对象,心灵的寄托,兔子会百分之白接纳儿子,儿子可以跟兔子诉说所有的烦恼。兔子被杀对儿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我一向赞同倾听孩子的声音,而且对孩子得不到尊重这件事及其耿耿于怀。 有时候我想人是会变的,又是不会变的。 爸爸的自责内疚使他变得更好,他终究还是找回了如何去爱。 爱是接纳包容,而又持久忍耐。 题外话:这次下的影片质量不太好,声道和画面没匹配,所以观感有点受限。德语不是很好懂,一开始的情节有点压抑,所以看着的时候就经常走神想对象。。。不过到后面比赛的激情完全把我带起来了。

 5 ) 伯尔尼的奇迹

1954年,战后的第一次世界杯。在7月4日的决赛上,上演了世界杯有史以来的最大冷门。之前成绩平平的德国队,战胜了曾经在小组赛中以8:3击败过德国、当时正如日中天、保持4年不败成绩的匈牙利队。

这个最大冷门就被称为伯尔尼的奇迹。

2004年世界杯之前,这段足球往事被搬上银幕。

不过正如导演所说,这并非一部足球电影,而是一部家庭电影。足球在这部电影中更多的只是一个背景或者说体现其象征意义。

在这个背景之前的是主角们一家普通的小镇居民。如同战后的大部分德国普通百姓一样,他们伤痕累累,生活艰难,想法各异。

最困难的是刚刚从苏联战俘营归来的父亲。他的困境可谓举步维艰。战争的阴影在他心头萦绕不散。战俘的经历几乎使他崩溃。参战使他内心深处有负罪感。子女们的成长和他心中的言听计从完全不同。家庭里其他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时候,他缺缺席了,这让他和孩子们之间隔阂,可他却不愿意解释或者回忆在战俘营的经历。

所有这些把他逼入生活的绝境。就像在战后的大部分德国人一样。

在这样的绝境中,他们是否还能从新站起来呢?

德国足球队在伯尔尼上演的奇迹,证明了就算身处绝境也可以创造奇迹。这只球队从开始受质疑,到最后面对强敌反败为胜,正是德国人民在废墟中挣扎重起的象征。

这两条线索相互呼应,也将故事逐步推进。

相对来说,电影中的第三条线索,体育记者和他的美丽新娘那个故事,虽然有趣,却游离在故事之外。我以为是个败笔。

故事的整体编排是非常有才气的。这本来是为了纪念2004年世界杯,讲述54年世界杯传奇而创作的。剧本却把足球比赛退到二线,转而挖掘球队前锋家乡一个小球迷的故事,从而牵动更多人的心。设计得非常巧妙。

只是我觉得,这个形式和主题都有点似曾相识,可是想不起来是什么让我产生这种熟悉的感觉了。

这部电影的DVD的画面质量非常优秀,清晰度极高,但是又没有过分锐化的那种雕琢痕迹。色彩温暖柔和,有些怀旧的味道,但是又不做作刻意。整体表现非常难得。

Technorati Tags: 电影 , 影评 , 运动 , 温情 , 励志 , 德国 , 伯尔尼的奇迹

 6 ) 本片的暗线:50年代的左派


    本片的片名叫《伯尔尼奇迹》,但实际上却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二战结束后不久德国民间的状况,通过一个小家族的矛盾折射战争问题给德国普通人造成的创伤,暗示这次世界杯冠军对德意志重振的象征意义。

    我以前有篇豆瓣文章(见《施佩尔和希特勒》观后感《再谈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反思问题》)提到一个观点:二战结束初期,被美军独自占领的日本为讨好盟军,积极批判二战历史问题,而被苏联、盟军分别刮分的德国,伴随着二战结束后冷战的“立即开始”,仗着双方都急需要自己站队,于是趁机淡化历史问题,拒绝反省战争过错。

    那么德国是从何时开始走向反省二战的呢?答案就是从50年代左派兴起开始。

    出生在1939年之后的德国年轻人,他们没有经历过二战本身的具体记忆,分别受到盟军和苏联洗脑的新一代德国青年,出于对自己“被塞进”的教育知识的认知、以及中二时期的逆反心理,对曾经支持纳粹的父辈们持反感态度(这点心理其实并不难理解,在天朝不乏把温格中的父辈当傻B看的后辈存在。所以无论纳粹盟军苏联,都把握住了中二青年头脑最好控制和影响这一点)。

    本片一共有三条主线,以拉恩为视角的足球比赛过程、以记者夫妇为视角的见证者、还有戏份最多的球童一家子。

    球童马蒂斯一家的设定很有意思,母亲是个保守的普通人,父亲是个二战老兵,哥哥是共产主义者,姐姐向往西方且与盟军士兵友好往来,而马蒂斯则是新时代的球迷。

    看似立场水火不容的一家子,却这么生活在一起(其实也没什么,我现实中的“五毛”朋友和“美分”朋友,不谈政治的话,就是混口饭吃的普通工人而已,该聚会还是会一起聚会,该玩耍还是会一起玩,该逛街还是会一起逛,谁又会为了那点破政治话题就撕破脸皮,只有在网上互相见不着面的中二病骚年,才会整天吃饱撑着想像自己是勇者对方是魔王必须要打倒之类)。

    哥哥深受当时兴起的左派思潮的影响,无法接受父亲曾经的“助纣为虐”。影片中有段对话很值得玩味,很好地反映出了两代人的特点,就是在父亲刚刚回来时。母亲说了句“不知苏联人会怎么虐待他”,而哥哥却有点义愤地吐槽“德国士兵会这么悲惨,是因为没事去惹苏联人”。

    妈妈的话语中只有对丈夫的理解,无关政治是否正确。而哥哥却有非常鲜明的立场站队。

    影片中的哥哥是个正面形象,关心弟弟,对东德共产主义存有幻想,最后他选择了和当时大部分德国人截然相反的决定——前往东德。但片子却也没有丑化东德阵营,故事最后德匈大战时,哥哥也和东德的“同志们”温情地坐在电视机前加油。

    父亲和哥哥其实是同一种人,他们都想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只不过父亲奋斗了大半生,却找不到这般奋斗的意义,他的中二病伴随着德国的战败而受到重创,所以自暴自弃。而哥哥则处于正在奋斗的状态,一身热血腔调。

    这一家子中,妈妈选择继续当个传统的家庭妇女,哥哥选择了左派思想和共产主义,姐姐选择了西式自由,弟弟只爱足球,惟有父亲是个从旧思想向新思想不断地痛苦挣扎、否定、尝试、最终选择初步接受的过渡性角色。

    除了东德是个共产主义国家,在西德左派和极端左派(即德国红军)一直是个复杂而头疼的话题。前几年的一部叫《巴德尔和迈因霍夫》的影片,讲述的就是德国红军的故事,影片对红军旅恐怖袭击行为持中立化描述的态度也引发了争议。

    国家的分裂,使德国成了冷战时期少数同时体验过两种社会的国度。


    相比本片的主角拉恩,也许队长弗里茨·瓦尔特更有传奇色彩。瓦尔特是个反战人士,拒绝行纳粹礼,但他也没有逃过被征兵入伍的命运,后来在二战期间被苏联红军俘虏,不幸中的万幸的是,在战俘们进行足球比赛时,前往观战的苏联军官、我们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将军同志……是他的球迷,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偶像。

    在战俘营期间患上了疟疾的瓦尔特,导致他只能在阴雨天气中才能发挥出原有的水平,这点在影片中有相关情节(另外雨水也碰巧拖住了匈牙利队的几个射球的滚动速度,从而挽救了德国队的球门)。

    2002年的世界杯,德国VS美国这场比赛中,德国球员手缠黑纱进行比赛,正是纪念不久前去世的瓦尔特。


    顺道说一下本片的BOSS——匈牙利队的悲惨结局。

    由于影片是从振兴德意志民族的角度出发,剧情对匈牙利一方没怎么刻画,只作为被主角KO的BOSS登场。可是如果了解一下历史的话,也许最铁杆的德国球迷也会为匈牙利队抹一把泪。

    1954年的世界杯才是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成王败寇”。

    二战结束后,匈牙利国家急需用各种国际活动来证明自己,体育也就成了重点的选择,在国家倾力培养下的匈牙利队成长为无敌的足球队伍(顺便一提,匈牙利同期还是乒乓球的王者)。

    通过技术革新的匈牙利队连续几年难求一败,而在世界杯期间决赛前一直狂虐各个对手:9-0韩国、小组赛8-3西德、4-2巴西、4-2卫冕冠军乌拉圭。

    世界杯的意外失利,让匈牙利队成了国家的罪人,队员们纷纷受到审讯甚至酷刑,球王普斯卡什在民众眼中成了“非国民”,而最悲惨的莫过于门将格罗希奇,本人遭到流放,而亲属们全部受到社会排挤失去工作……

    尽管有这种不幸的命运,匈牙利队在世界杯之后依然所向无敌,直到1956年发生内乱。普斯卡什等人也外逃西班牙,匈牙利队的强大从此一去不返,彻底沦为弱旅。

    历史当然没有“如果”,但若没有这些政治因素的话,匈牙利队依然会很强大,贝利能否在次届世界杯拿到冠军也就成了未知数,其带来的蝴蝶效应会怎样就让人难以想像了。

    1976年8月13日,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比活动,普斯卡什与英国的长青树马修斯、皇马王朝的缔造者迪斯蒂法诺、中国的李惠堂、以及我们最熟悉的乌鸦嘴贝利,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普斯卡什的晚年也很悲凉。为了给这位昔日的皇马功臣筹集治病的医药费用,皇马与匈牙利进行了一场友谊赛,然而赛后普斯卡什只得到了7000元,赛事组织者带着巨款失踪了。不久后,普斯卡什去世……

    这就是1954年匈牙利队所有球员的凄凉结局。


    最后扫盲一下:记者线是本片最偏离主线、可有可无的存在,但这个记者的原型因为在本届世界杯上演了咆哮解说而被德迷奉为经典,所以增加他的戏份显然有照料德迷的成份。


    就这部影片本身而言,事实上球童一家的家庭矛盾比伯尔尼奇迹本身更能让我触动。作为一个12年的“伪·德迷”我其实只是克洛泽和卡恩的粉丝罢,这两人是我的足球“初恋”。更早之前的比赛就算贝利时代对我来说也只是历史资料般的存在,而没有了他俩的下一届我还能否对世界杯有兴致自己也说不清。06年卡恩退到替补席上让我大倒胃口,莱曼的出彩发挥让我原谅了克林斯曼;10年德国队中途的失利让我以为这将是克洛泽的结局,幸好本届他继续复出,不但破了肥罗的记录还捧起了大力神杯,长达12年的等待,再也没有比这一刻更幸福的了。

 短评

1954 1974 1990 足球早已融入德意志人的血液

7分钟前
  • |
  • 力荐

足球文化,二战创伤,德意志精神!一摞德甲球队,亲切的紧,德国,你是逆转王,你一直是!

9分钟前
  • 七宝
  • 推荐

最后的决赛不够燃~不过毕竟是电影,能把社会问题和足球运动结合的这么好已经很难得了。另外足球绝对是世界最美丽最热血最有凝聚力的一项运动,没有之一。

1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从小人物角度切入折射大事件大背景的想法是不赖的,但拍得实在过于温吞水了。DVD的画质是真好,花絮里有详细提到后期工作人员为了呈现出当时的色彩氛围所作出的努力,效果也的确相当棒。只是最后决赛的重现有些潦草,球场比例明显不对嘛。迄今为止,还没见过一部能把足球比赛基本真实还原出来的电影

15分钟前
  • 喷子
  • 还行

这支德国队有点像05年伊斯坦布尔的利物浦

18分钟前
  • 乐天
  • 力荐

比足球更能感动我这个球迷的是父子之间的亲情,这样的感情体验是我一生都无比珍视的东西。

22分钟前
  • alexwillows
  • 力荐

Ops,看了这部电影,作为意大利死忠,会突然有那么点喜欢上德国队了。致敬1954年世界杯。三条主线,各有强弱,国家走出创痛、家庭弥合裂痕、民族重拾信心,一颗小小的足球,承载着太重的力量。日耳曼民族的精神,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25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看到最后「冠军是德国」的时候哭崩了吗的!!!勒娘把我爱的德国队还回来!!!我爱的从来都是德意志糙爷们儿精神好么!!!QAQ

26分钟前
  • Jumpingtigger
  • 还行

一个男孩对父亲从拒绝排斥到理解接受,这种转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民众对一个曾经犯过错误的国家重新认知的过程。虽然是一部体育电影,运动场内的东西却只占了很小的比重,导演想让小小的足球承载非比寻常的重量——家庭,战争,政治,两德。一座世界杯让一个饱经战乱的国家重新崛起,这就是体育的力量。

30分钟前
  • deus
  • 推荐

德吹毁掉的是50年代前半段世界上最好的球队,而且使用甲基苯丙胺毁掉的

33分钟前
  • Irreversing
  • 很差

国家电影的典范,记得DVD花絮里有介绍最后决赛是拿当时的影像对照着拍的简直高度还原,虽特效技术稍差又极度煽情,但可谓足球电影里的NO1.同时又融合了德意志的战后创伤重建信心及对东德的复杂感情,还有那个提供球鞋的就是阿迪达斯的创始人。突然想到后天德阿的决赛我们也是在亲历又一段历史。

36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马蒂亚斯一看就知道是个德国小子,德国人都长一个样,譬如诺天王。足球是圆的,比赛时间有90分钟,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奇迹,老天都帮着呢。

38分钟前
  • 黄无苏
  • 推荐

我很奇怪这种导演到底看不看足球呢……片子是个好片子,最后表现的那场决赛感觉太假了……

43分钟前
  • 杨子虚
  • 推荐

“亲爱的,你听好了,我们会赢,而且会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必胜的信念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不管之前输得多么惨,一上球场,他们就只想着胜利。

4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资料馆2014.7.11.7pm 小男孩的状态塑造的比较好。竞技和夺冠的宏大事件下证成的是家庭的重建-国家的重建,既有那一家人(核心是父亲与幼子),还有体育记者的妻子怀孕(一个孕育未生的、崭新的生命)。战败后、背上纳粹法西斯十字架的德国人,开始重建家国民族(意识形态)。

48分钟前
  • xīn
  • 推荐

最初看这部片子,是在2006年世界杯时,换句话说,我是在响应世界杯的气氛来“凑个热闹”。可是影片的内容却让我惊讶,故事的主题不在于渲染德国队如何战胜强大的匈牙利(当时匈牙利是足球老大),而在于讲述一个坚强与反思的故事,中间还穿插着原德军士兵对俄国人造成伤害的愧疚感,于是,我被感动了…

50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展现战败德国撕裂的伤痕,战俘老爹与他眼中的”共产主义者“、”军妓“与“游手好闲”的家人们,惟有足球可以弥合这一切。体育片的定式,最后的奇迹没有悬念,只需要表现得血脉喷张足以~BTW.关于足球的电影没有一部能超过足球本身的,纪录体裁或许更好

54分钟前
  • lilac
  • 推荐

本片是为纪念TheBoss的去世而拍摄,但导演的意图却不止于此,而是打算通过三条主线的整合诠释德意志足球狂热的根源:足球是化解鲁班斯基家矛盾(甚至战争创伤)的良药,足球是记者夫妻感情的催化剂(此线较弱).54获胜是德国历史本身的化身(孩子来到伯尔尼恰是奇迹),现在足球可没这么干净

57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当时的匈牙利可是比现在的西班牙还要牛B很多阿

59分钟前
  • Garrick
  • 推荐

作为一部足球电影,这部难得的不是俗套励志剧,而是一个关于足球帮助民族走出创痛、弥合裂痕、重拾自信的动人故事,温暖:)

60分钟前
  • 小老鼠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