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情片美国1962

主演:伯特·兰卡斯特  卡尔·莫尔登  瑟尔玛·瑞特  内维尔·布兰德  贝蒂·菲尔德  

导演:约翰·弗兰克海默

播放地址

 剧照

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1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2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3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4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5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6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13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14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15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16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17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18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19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11 12:22

详细剧情

  监狱电影中的代表作,改编自真人真事。桀骜不驯的青年劳勃斯.特劳德被判终身监禁,某日有一只生病的小鸟飞进他的牢房,在他细心呵护下竟然将小鸟医好了。他从此在狱中发奋研究,成为国际知名的鸟类学家。期间他要对抗过分保护他的母亲和粗暴的监狱长,也依旧不改其志,最后透过作家汤姆.加迪斯将他的传奇故事流传于世。导演约翰.弗兰肯海默以严谨手法诠释这个基本上相当静态的故事,虽然没有一般逃狱电影的紧张刺激动作,但气氛依旧紧凑动人。兰卡斯特充分掌握住主人翁的气质和感情,扮演狱友的特利.萨瓦莱斯亦十分抢戏。

 长篇影评

 1 ) 芥子纳须弥

比《肖申克的救赎》好看多了。

犯下深重罪孽的混蛋们,被关在暗无天日的高墙内,像牲口一样生活,和老鼠蟑螂为伍。每日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似乎前方是看不到头的绝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只鸟的到来让他们得到了安慰。这几个灵魂虽有堕落,却还没有完全腐朽霉烂,灵魂深处仍残存一丝悲悯,这样的人还有希望得救。

那只鸟以两次不同的方式给他救赎:一次是温柔的,唤起了他的良心,让他对养鸟产生了兴趣,无聊的生活多了一些暖色;一次是暴虐的,带来了罕见的传染病,使满屋子的金丝雀几乎死光。当房间再没有金丝雀的欢叫,他心情沉重,不得不去翻阅研究各种鸟类资料,尝试调配各种药方,成功救活了那些鸟。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直至成为鸟类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完成了不可思议的人生蜕变。

无论是被判无期徒刑还是心爱的金丝雀死于瘟疫,于他而言都是很坏的负面事件,然而这些负面的遭遇蕴藏着机遇和积极的意义。这些机遇和意义是怨天尤人的人无法看见的。成长往往伴随着伤痛,身体上或心理上。他没有悔恨,而是冷静地寻找解决方法,表现出极大的专注和勤奋。

他起初没有任何名利的想法,只是出于对鸟类的热爱,或出于救活它们的责任而不断学习,这种纯粹的态度所激发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有时候,上天是在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默默爱着我们。他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如果暂时没有看到这扇窗,也不必灰心,保持耐心继续向前寻找。

两个囚犯因受不了监狱的灰暗生活,选择了持枪杀警试图越狱。一个才25岁的年轻囚犯中枪倒下,伤口本不致命,咬咬牙就能挺过去,但他宁愿死也不愿苟活在这里——他放弃自己,死于绝望。一个不想活的人是救不活的。背负两条人命的男主此刻吐露出对生命的看法:“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生命的意义就是活下去。”

外面的世界也不一定意味着自由,外面有多少人过着像狱中人一样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牢笼,没有四壁的监狱,那是我们的心之牢笼。我们自困其中,看不破命运之玄妙,因而浑浑噩噩虚度光阴,其实早已死掉,只是还没有埋进坟里。两个囚犯想以暴力逃脱这环境,就像从外部打碎鸡蛋,结果蛋碎一地;如果能像男主那样,从内打破,就会产生新的生命,就像那只破壳而出的金丝雀。

如哈姆雷特的名言:我可以置身在胡桃壳里,却依然是无限的主人。

男主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仍没有获得释放。这个昔日的谋杀犯暴躁易怒,即使学会了说谢谢仍然冷若冰霜。在最后一次转移中,他面露微笑,平和宁静,话语间充满感恩与仁爱,似有包容世间一切的胸襟,得到的失去的似乎都如云淡风轻。

俨然是一位通透的智者了。

“只要把你熟知的欢欣

教一半与我歌唱

从我的唇边就会流出

一种和谐的热狂

那世人就将听我

像我听你一样”

 2 ) 监狱里的养鸟人

就谈谈养鸟人和监狱:

一、养鸟人

1.人物形象的转变
刚来到监狱的鲍勃,一开始表现出的是桀骜不驯的非常让人讨厌的年轻人形象,对于自己做的事情永远都是一副理直气壮的姿态。对于别人的友好也是一副漠视的态度,甚至无理的对待没有恶意的狱友,仅仅是因为碰到他母亲的照片,说真的,在现实生活中,碰到这样的人,我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总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他做任何事情的初衷并不是想伤害别人,而是耿直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他在火车上,砸破玻璃只是保护自己呼吸的权利;他无理对待狱友只是为了不想让人冒犯他的母亲;他杀死狱警只是为了正当防卫,他说过狱警先用棍子打他的头,而且他并不认为与狱警而言自己的做法有错,只是觉得伤害了狱警的妻子;还有要求另一个狱警给他提供各种工具却从不说谢谢。这些种种迹象表明,鲍勃只是一个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性格非常的耿直的青年人,你说他的性格上有错吗?相反,可能过于真实了,真实的漠视社会规则了,所以显然也就不利于在这个规则社会生存了。

那么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认为他的母亲有非常大的责任,他的母亲是一个过分保护自己孩子,可以说是溺爱的母亲形象。儿子杀了人,非但没有表现出责怪,而且还替儿子向总统请罪,包含无辜说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法院判处的不合理,当然他的儿子确实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且是巨大,但是也是在这之后的事情。当然了母亲爱儿子,儿子享受母亲的爱,是一件非常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爱也要建立在部分理性的基础上啊,儿子杀了人,犯错误了,做母亲的,你总要训导他、教育他吧,而不是一味的伸冤,出于肉骨的保护,这样只会害了他,是爱还是害,需要每个家长好好的反思。

不过,事情总是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值得欣慰。在狱警为保卫个人尊严的训导下,他第一次体会到了错误,这是他转变过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狱警可以说是他成长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实就像狱警说的一样,我虽然穿着这声狱警制服,只是一个普通的按部就班的狱警,但是我也是一个人,一个需要别人尊重的人。所以,既然我们是社会人,那么我们就会有需要被别人尊重的需求。从那一刻起,鲍勃学会尊重人,学会了礼貌,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这不是变得世故、圆滑了,而是融入社会了。

畸形的母爱:重新回到他母亲,他的母亲几乎把儿子视为了一切,当看到儿子的生命里,出现了另外一个女人的时候,我从他母亲的身上感受到了嫉妒、威胁,她害怕自己的儿子会被这个女人抢走,抢走自己在这个男人身上始终唯一的地位。但是对于社会伦理关系,我们都知道,一个男人总是要成家,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这畸形的母爱,阻碍了鲍勃正常的社会伦理道德,从烧掉母亲的照片,我们看到了鲍勃忍下痛楚,决心挣脱掉母亲的这个畸形的爱,沉重的枷锁,回到正常社会,他并不是真心想和母亲一刀两断,只是拥有了自己理性思考后,对感性传统思维说no。这也是他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点。

而接触到正常的妻子之爱,也是他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程,爱是相互的,爱是理解,爱是拥有,爱不是一味的付出。到最后,鲍勃越发成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男人,他礼貌、有修养、有爱、冷静、睿智,虽然身处监狱,但是却拥有了常人一辈子都获得不了的非凡成就,他让狱警敬佩,让监狱长们妒恨。我们可以说鲍勃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拥有幸福爱情的人。

2.个人价值

一次暴风雨中的拯救,开启了他人生价值的大门,他在救它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在逐渐获得重生。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从中其实有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一个人如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一个人如何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那就是在一种与外界喧闹隔绝,无诱惑和名利欲望的静心状态下进行的。在这里,监狱更像是象征着无欲望,无角逐,在与其他犯人隔离的监狱里,那样的内心静的让人甚至可怕,但是却得以创造了非凡的成就。

如果你说他在外界社会中是否会取得这种成就,我觉得几乎不可能。一个真正的“家”身处的即便是名利欲望的角逐中,他也是由自己静心独处的状态所决定的,成功是要靠热忱的赤子之心,初衷即决定了你的成就。当然很多人都是在过程中迷失自己的。所以真正的“家”确实是稀缺物种,大多都是“砖家”“叫兽”。
所以他的成功可以说是偶尔,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必然的状态,必然的环境,必然的邂逅。

二、监狱

这是一个以监狱为背景的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嘲讽监狱管理体系,机器化个性、价值的故事。什么是改过自新?在鲍勃和自认为自己价值观正确的监狱长争执对话中,我们了解到,改过自新是什么,是让每个犯过错的人重新找回自我、个性、价值,改过自新。而不是在这样一个机器化的监狱管理体系中,度日如年,丧失活下去的动力,去反抗,去越狱。

如果监狱对待犯人都能够像鲍勃这样,找到兴趣点、价值。谁都会改过自新,完全不需要靠管理者来做训导,机器化的管理。犯再大错误的人,即便终身监禁,他也应该找到点个人价值,不然你为什么不直接枪毙他,留着他痛苦、孤独、内心折磨干嘛,浪费国家粮食、财产来养一群机器。

还有,关于判刑的期限规定,我觉得是非常死板的。一个人终身监禁,真的要关到死吗?为什么他真正的改过自新了,不让他出来造福社会,难道只是因为明文规定吗?规矩是人定的。

当然这样的讽刺很多,社会应该多倾听这些,以便完善制度,不管是监狱制度,社会等等制度,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当然了你说有了不平,就能立马得以实现和保障,那也是天真,只能说慢慢来吧。

总得来说,这部片子是一部值得看,值得思考的片子,包含了一个男人可能会经历的一生。片子虽然是黑白的,但是内容确很丰富,男主看似孤独,但是内心却越发充实。

 3 ) 从电影中看到中国集体家族主义在市场经济中的弊端

从杀人犯到人格理想的重新振奋我想并不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一点,主人公真正解决的问题是和监狱长之间对于体制和个人主义思想之间的分歧。这让我想到了中国贯彻家族主义的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管制,面对已经开放的市场经济,固守家族主义观念,集权式的强化家长的权力,压抑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在面对同龄人时丧失了活力和与之竞争的资本,这种资本不光是资源上的,更是心里,思维上的一种缺陷。

我想引用电影中的一段话:你是否考虑过你的工作是否给一个人带来他应该拥有的尊严。你唯一的兴趣是他表现的怎么样。你很久之前对我说过一次,我至今没有忘记。你说“你应该表现的符合我们的要求.”35年来你从来没有在你的立场上退让一寸,你只想要你的犯人像牵绳木偶一样在门外跳舞,都要遵从你制定的那些强制性的价值观,遵从你服从的要求和对行为的规范甚 至还有你的道德感。那就是你失败的原因,你和你的整个监狱管理学都失败了,因为你从犯人那儿偷走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们的个性。出去后他们迷失了像机器人一样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是在内心你对你强加于他们身上的有很深很深的憎恨,一旦他们有机会报复社会他们一定不会放过。

棍棒底下出不了孝子专出他妈暴徒

在中国踏实待着抽烟喝酒都不算吸毒

他妈的家庭教育规则法律要把人逼上绝路

不想听你们的废话和你们装傻

告诉你我哪都他妈不服

 4 ) 一些胡言乱语

很好的一部老电影。刚开始的的确确对斯特劳德充满不解,虽然他或许是因为朋友受了委屈才会杀人,但这不是剥夺他人生命的理由。就连无法见到母亲其实也是他没控制住自己不考虑后果“作”出来的,最后却又杀了守卫,并且对他们的死亡并无愧疚。起初的刑罚只能说罪有应得。但好在,好在那只麻雀救了他。看到那只麻雀的时候,想到的一定是孤独无助的自己吧,所以才会有了恻隐之心。当时在想,对动物心存友善的人又怎么会对人命那么看轻呢,复杂的人啊。谢谢那只鸟儿,他救了那只鸟,那只鸟也救了他。天才在此才被发现,接受到了守卫、狱友、妻子无数的善意,却也遭受到了刑狱体系最大的恶意。监狱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造罪犯,无疑他已经改过自新寻找到了良知和生活了,但为什么就是不肯放过他呢?为什么不能用最朴素的普通人的视角好好看看他做出的贡献呢?一个天才就这样被蹉跎,多么可惜啊。严刑酷法从来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希望我们能铭记。也希望,即使身陷囹圄,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尊严和生活,也不要停下对知识和自由的追求。

 5 ) 影片最有价值的对白

改过自新?你是否知道这个单词意味着什么,未删节版韦氏国际词典说这个词来自拉丁词根Habilis,定义是:使人重新获得尊严。

你考虑过你工作中的一部分,是给一个人他曾经拥有的尊严吗?

你唯一的兴趣是他表现得怎样。

很久前你曾经对我说过一次,我从没有忘记:"你应该表现得符合我们的要求"。35年来,你没有从你的立场上退让一寸,你要你的犯人们,像牵线木偶一样在门外跳舞,这些都要遵从你制定的强制性的价值观,遵从你对服从的要求,对行为的规范,甚至还有你的道德感,哈维,那是你失败的原因,你和你整个的监狱管理学都失败了,因为你从犯人那儿偷走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们的个性。出去后他们迷失了,像机器人,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是内心里对你强加于他们身上的有很深很深的憎恨,一旦他们有机会报复社会,他们不会放过。结果呢?过半数重回监狱。

现在这些都写进我的书里,我建议你读读,认真彻底地读一读。

 6 ) 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影评

书,药,显微镜,打字机,禁止养鸟,禁止生意,腐败,行贿,愚蠢,施虐

土拨鼠之日+肖申克救赎

这在中国的监狱不可能发生

没有自由太可怕了能够急死

不飞的鸟联想到了啃老的我

以前的一篇越狱工具弄丢了

改过自新?你是否知道这个单词意味着什么,未删节版韦氏国际词典说这个词来自拉丁词根Habilis,定义是:使人重新获得尊严。

你考虑过你工作中的一部分,是给一个人他曾经拥有的尊严吗?

你唯一的兴趣是他表现得怎样。

很久前你曾经对我说过一次,我从没有忘记:"你应该表现得符合我们的要求"。35年来,你没有从你的立场上退让一寸,你要你的犯人们,像牵线木偶一样在门外跳舞,这些都要遵从你制定的强制性的价值观,遵从你对服从的要求,对行为的规范,甚至还有你的道德感,哈维,那是你失败的原因,你和你整个的监狱管理学都失败了,因为你从犯人那儿偷走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们的个性。出去后他们迷失了,像机器人,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是内心里对你强加于他们身上的有很深很深的憎恨,一旦他们有机会报复社会,他们不会放过。结果呢?过半数重回监狱。

现在这些都写进我的书里,我建议你读读,认真彻底地读一读。

对斯特劳斯来说,显微镜是他一直等候的灯塔

点亮了通往奇妙精确的科学真理研究的道路

他的研究对象:鸟类 他的工具:好奇,献身,河沿行船的胆量

他高歌猛进,在研究中设计的阅读与大学医学课程内容近似

细胞学,形态学,生物化学,

现在斯特劳德认为他有足够的能力来开始一个新的项目

这是他长期梦寐以求的

完整可靠的对鸟类疾病的研究

他已找到他一些疾病的治疗对策

那些疾病的名字他几乎都不会读

像败血白喉曲霉霍乱之类

他甚至为禽类麻痹找到了特效药

因此挽救了禽类农场成千上万小鸡的生命

他的书的标题是斯特劳德鸟类疾病文摘

这本书的内容毋庸置疑确定了

这个年老的囚犯是世界上这个领域的顶级权威

这本书用了七年写就

不仅如此他很有献身精神

他在他的显微镜旁度过了不止3000个小时

为超过了5000个组织结构制作了成百的图

他有现存鸟类最好的幻灯片收藏之一

比其他活着的人知道更多解剖学病理学的知识

 7 ) FIFF22丨DAY7圆桌《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思想自由的鸟儿会唱歌

主持人 果樹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2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7天第2场,我是主持人果樹,第2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欧.尹

《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我给了3星,工整之余尚葆有内涵上的多义性,我们很难仅用几个词概括出电影的全部表义,呈现的其实还是人生层面的丰富感悟。影片各方面做的都很不错,文本上也只有一点觉得需要再探讨,我作为观众会好奇主角之外的人物的结局,比如母亲、狱友,比如鸟儿。给不到五星的最大原因是影片缺少了moment,视听层面也好,文本上也好,表演上也好。所谓优秀但不出色。

场刊嘉宾 风临

我也是3分,我觉得主要是很舒服的叙事节奏,尤其在看了很多其他电影之后(不是)。它三幕的剧作结构很清晰,主人公表演也很精湛。到这里,使它又不同于一般标致好莱坞电影(比如同年没有入选法罗岛的奥斯卡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是里面有很多弗兰克海默对于摄影机独到又大胆地运用。很惊讶它能在那个小房间完成很多调度,同时又很好看。

场刊嘉宾 aof

我给了《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3星。狭小的空间,简单的人物关系,却传达出了如此深刻道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看到特劳德如何从恋母情结中走出。从一个喜怒无常的罪犯变成一个注重礼节,思想自由的鸟类专家。

场刊嘉宾 橙黄

3星。感觉主要还是由男主亦正亦邪的气质撑起全片,男主的心境变化也是暧昧不明的,虽有几处性情的转折,内心的偏执却是一以贯之。这种传记式监狱片令人眼前一亮的主要原因,在于男主从始至终其实从未也从未想过要以某种极端方式逃出监狱这一环境,逃脱并不能带来尊严也不能对抗规则。鸟群是他的灵魂栖息地,在这里每只鸟都有自己的尊严,方寸牢笼于他、于鸟都远大于万丈天地。规训无论是在监狱中还是在教育中都只会是鸡肋。

主持人 果樹

看来大家对这部影片的打分十分一致啊。好像都认为这是一部还算优秀、但是不够出彩的影片。那我们就从影片的缺憾聊起吧,对这种良好以上的影片其实我们时常觉得各方面在线,但就是差点儿味道,对于你们而言,这部影片所差的那一个点睛之笔是什么呢?

场刊嘉宾 欧.尹

剧情上,虽然两个半小时内容很多,但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细节。表达上,有广度有深度但生命的尊重这个点又似乎有些过于熟悉,无从开拓认知。视听上非常稳,也没有什么耳目一新的处理。所以总体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了。

场刊嘉宾 aof

主角在找到自己的生活后,尤其是转完监狱之后,整个人物形象并无太大变化,但是转完监狱之后的篇幅还是不少的。

场刊嘉宾 风临

我认为是导演没有太大胆,因为之前看过他的《第二生命》,我感觉这两部电影就完全不一样。这一部变得很“安全”和稳固,有点和我想象的张扬不太一样,我觉得是没有突破性的。另外我对其中他非常爱鸟和对自由有着很多表达却要造笼养鸟感到有点隔应。

主持人 果樹

然而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主题之一就是转变。当摄影机聚焦于主角这样一个特殊人物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似乎内心就已经在期待它会在这个受限的空间与人际中,寻求到怎样的转变了。所以嘉宾们普遍认为的“缺少变化”,是否成为了全片的最大扣分点?在这一点上,影片应当首要从哪方面进行优化呢?剧作?视听?

场刊嘉宾 风临

视听吧,我印象里就那个破壳的长镜头(中间好像剪了一下)印象深刻。其他就是感觉在完成任务而已。

场刊嘉宾 欧.尹

我也觉得是视听,感觉剧作不是很有优化空间,有种不圆满却又修改无力的感觉.

场刊嘉宾 橙黄

我觉得应该给予典狱长与狱警等更多的描写,然而脉络都集中在男主角的人生发展与性格变化上。总感觉影片对于监狱与自由之间主题的探讨缺乏支撑。且母亲、妻子以及狱警的人物动机相当模糊不清.

场刊嘉宾 aof

剧作方面改善空间其实觉得更大,我觉得被转移来到新监狱之后,能让我记住的就是他与监狱长的辩论,而后其实并没什么记忆点。并且之前的恋母情结将其与母亲的关系叙述得更加清楚会更好。

主持人 果樹

正如风临所说,全片的完成度是很“安全”的,我们也能看到那个时代好莱坞的很多制式拍法,但如果说剧作不具优化空间,而全片的主要问题又是主角给予的惊喜不足,是否能理解为全片在先天上是有不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视听能带我们走多远呢?

场刊嘉宾 风临

对的,虽然视点似乎是紧扣男主角的,但是对于其他角色好像他们是被安排来又被安排去的感觉。

场刊嘉宾 橙黄

是的,这个mother issue很模糊,很笼统。

场刊嘉宾 风临

是有先天不足的,因为我觉得应该看之前就能猜到这大概是个励志的传记片类型。这种走法就已经很类型了,我觉得它可以做一下和同类型其他电影或者套路呼应的地方我会更喜欢。至于视听,我觉得视听可以走的远也很难,因为空间就只是那个房间,剧本似乎是已经确定好的,给视听的空间也不是很大。因为我也不觉得这个题材拍得很实验会是个好选择。

主持人 果樹

确实,我也很难想像这个片子如果在视听上非常风格化会是怎样的观感。

场刊嘉宾 aof

是的,在有限的空间里镜头的选择似乎已经足够多,至少并没有觉得在“单人监狱”中的他是处在一个十分封闭的空间的感觉。

主持人 果樹

那是否,主创确实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这部影片的处理方式。

场刊嘉宾 风临

我觉得就算不是最优解也是很好的答卷了,所以我也没有给低分哈哈。

场刊嘉宾 欧.尹

先天上有不足,剧作上不容易做出一种伤筋动骨的改编,故事和人物都框得比较紧,视听上能提升多大就很难说了,确实也解决不了剧本和人物的问题。

主持人 果樹

那我们先延着剧作的先天不足可以再聊细一点。刚才橙有提到围绕着男主,周边其余角色的处理问题,其他嘉宾对于这一问题有什么看法吗?那些作为绿叶的狱警、母妻等人,在片中是否真的起到了足够的作用?

场刊嘉宾 aof

是起到了足够的作用。但问题就在我们在主角与各个人物的互动中,并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关系。比如说母亲,在刚进监狱对谈到母亲话题时如此敏感的他,究竟和母亲是什么关系?我们无从得知。包括他在处理和妻子的关系上也如此,我们无法从其与这些绿叶的互动中获得感动。

场刊嘉宾 风临

因为这部电影是以一个作家对传主的介绍开始的,所以我理解的是全片至少在前面一直是作家得到的主人公的视角。所以按这个出发点来说,配角们的缺乏动机之类的上帝视角下的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我们聚焦从主人公出发他们对他自己的影响的话,我觉得是成功的。

场刊嘉宾 欧.尹

周围的角色都点到了而且也发挥了某种作用,可是有种用过即弃的感觉,主创似乎并不关心周围角色是否有完整的故事线条,只聚焦于主角,其实格局局限了。但反过来想影片已经比较长了,很怀疑丰富了周围角色后导演掌控力是否足以真的令影片质量有所提升。

场刊嘉宾 风临

当然,这电影也有些视角不明的问题,譬如当母亲离开监狱回家时的反应男主角是不在场的,我们只能理解成是写作者(男主角视角)看到报纸后想象的场景。同样的还有两个犯人越狱那里。

主持人 果樹

但刚才aof提到了一个很好的词,就是感动。我们到目前为止的讨论,都很理智在去分析影片的得失,但确实,似乎少了感动带来的热情。而作为一部用个人故事本应带来共鸣与励志感的电影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场刊嘉宾 风临

哈哈,我先声明我不是那种唯视听论或者分析论的观众,虽然这类电影不是我最喜欢的那类。但我对很多能给我认识不同人物和学习许多视角的电影是很感激的。

主持人 果樹

但风临依然打到了3分,可见本片的基础分还是很高的了。我们聊了剧作与视听都具有不足。我想听大家再说说你们觉得全片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其实觉得他对鸟的兴趣是一种机缘巧合,他本身的个性就是可以在那种环境里生存的, 没有鸟也会有别的。我很喜欢后来监狱暴乱之后,他自己在那气定神闲的样子,他本身就是内心世界很充实的人,这样的人不会被环境束缚的。

场刊嘉宾 aof

最大的亮点是把自己母亲的照片给点了,整个人物形象直接变了。

场刊嘉宾 风临

我最喜欢他被那个狱卒教训的时候,终于有了一点性格变化,让我觉得有兴趣是个多好的事情。就像在监狱里如果有狱卒给我看电影那我肯定会把他当朋友(这是什么破比喻)。

场刊嘉宾 欧.尹

我也比较喜欢他和狱卒之间的互动,结合安奶说的他是个内心充实的人,而他最大的弧光其实是狱卒这个普通人带来的,而且不是那种苦大仇深或郑重其事的说教,而就是一些非常日常可能发生的对话,这本身很有力量。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很想拉踩《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在我看来就是塑造了一个“假强人”,他最后还是要执着于出去,要逃开,你看《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的男主care吗?而且《肖申克的救赎》更贪婪的是还要去混淆“罪犯”这个身份,《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真的不在乎这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反而后来的电影比起它是倒退的。

场刊嘉宾 风临

确实是,这个“自由”更高级。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就想cue一下监狱暴乱的场景,感觉奥列弗斯通应该看过,《天生杀人狂》里面和这有点像。

场刊嘉宾 风临

我觉得电影里的自由来自一种由内向外的理解与好奇,当主人公发现鸟之后他被唤醒的不只是简单的无聊中找到了事做。而当鸟儿破壳时,一种生命的感动就慢慢让他对世界有了好奇心;又一次当他把他养的鸟放回自然后它又飞回了监狱并死去他对待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有了第二次审视,第三次当他回到阿尔卡特兹看到往日狱友他再次对自由和监狱产生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种逐步过渡的节奏很好,一部电影抵三部。

场刊嘉宾 橙黄

我觉得他是在监狱生活中通过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逐渐与自我、与生活达成和解,无论内心自由还是肉体自由都是幻觉。人与社会规则始终存在一种嵌套关系,打破这一层嵌套关系,才是真正所谓的自由吧。所以在男主真正放弃自由的那一刻,反而才是打破规训,达成自由。

场刊嘉宾 风临

大家说到那个关于配角的时候我才想到影片视角的问题,之前没有怎么考虑到。其他的我觉得这看完电影之后就的感觉就很好很多了,刚看完的感觉是很舒适的。

场刊嘉宾 aof

聊完就细想到人物之间的关系似乎并没这么可靠,很的关系在有限的空间里也没拓展到更深的层次。并且表达主题是都是靠两段说教。不过好的地方在于人物的弧光呈现得还是不错的。

场刊嘉宾 欧.尹

听了大家的分享后,对于影片感受上差的一口气或很多口气拆解来看都具体是什么有了更为明确的概念。对于这部电影,从感性去感受,或从理性去分析都有所收获体会。

 8 ) 《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天才犯人也需要赎罪

因为杀了两个人而被判决终身监禁的劳勃斯·特劳德在独自监禁的岁月里偶遇一只小鸟,在与之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对鸟类研究的兴趣,潜心学习鸟类疾病知识,终于从一个只有三年级文化的暴戾少年摇身一变成为了国际鸟类顶级研究的和蔼老人,而他的归宿只是从一个监狱转移到另一个。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

故事整体要讲述的是个体的个性如果在体¥制的硬¥性规¥章下斗争抗议,很有《老人与海》的硬汉标准:顽强、毅力、不屈、希望,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年轻时因为言语不和就随手杀人的狂徒身上,就不免让人思考起监狱存在的意义:究竟是折磨人的身心让其从痛苦中不敢犯罪,还是洗涤他的内外让他从悔悟中渴望奉献价值。

因为是人物的传记片,所以全片以男主角为中心,紧紧围绕着特劳德身边的影响他的人物为辐射区,看着一个中二病晚期妈宝如何成长。有着严重恋¥子情结的母亲可以为儿子千里奔波、泪求总统赦免儿子死罪,却不能接受儿子一旦出狱会和另一个女人结婚生活的事实,于是在他一生中最受大众关注、最有可能通过假释听证会出狱的时候拒绝帮助。母子就此决裂,而我们的妈宝男主在与监狱制度奋斗了大半辈子后也终于意识到,要拥有真正独立的人格和生活,就一定要和占有欲、嫉妒心过强的母亲分离。

饰演男主角的伯特·兰卡斯特在片中演绎了这个著名鸟类学家囚犯的一生,从年轻时的桀骜不驯到年迈时的感恩和善。个人认为对于毛头小子莽撞、傲慢、自大的冲动劲儿里兰卡斯表演痕迹太过,真正精彩的要从兰卡斯特第一次意识到礼貌、谦卑、感恩、悔悟的瞬间开始:再一次向狱卒无理要东西时,一直忍耐的狱卒终于大发雷霆,斥责特劳德丝毫没有感恩之心,自私自大只知索取。一直以来“唯妈命是从”的特劳德开始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有多么的混蛋。当他盛气凌人的向狱卒索要东西时,他站在门的栏杆中间微抬着头还略带鄙夷,而狱卒的当头棒喝之后,特劳德侧着身子小心翼翼靠在门边,第一次学会道歉。

麻木和机械化的监狱生活令特劳德充满了愤怒和仇恨,当他与狱卒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甚至杀死他的时候,所有的囚犯们依然听着音乐吃着饭,不参与也不制止。他们的规章下的好模范,制度下的牺牲品。

从特劳德年轻时的嚣张跋扈以及中年后向母亲坦诚恋情却遭斥责来看,母亲失败的教育是将特劳德一生毁灭在监狱的最大根源:第一次杀人是觉得当时的女性友人受了侵犯,第二次杀人是因为他顶撞了狱卒,狱卒要举报他,这会使正要来探监的母子二人不得相见,于是他又杀了他。在母亲眼里,第一次杀人完全是“为了个小¥婊¥砸”,第二次杀人又如何,社会应该充满怜悯之心,不该以暴制暴。过度的纵容让特劳德认定个性与自由高于一切,这种观念虽然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有所收敛,但依然顽固的滋生在他的脑海中,而这也正是他可以以一己之力与整个监狱体制对抗的动力来源所在。

为了呼吸新鲜空气不惜打破疾驰火车窗的他丝毫不认为自己有错,他很自由,但缺乏自律。

在《辛特勒的名单》的结尾,辛特勒悲伤的哭道,“这辆车,可以换十个人;这个勋章,可以换两个人”,这一幕之所以经典在于辛特勒人性之善的一面彻底升华觉悟,因为认识到了人性的所有缺点以及错误而深深的悔恨。可惜在本片中特劳德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被独自监禁几十年的人抗议不公、自学自强、将兴趣发展成事业甚至爱情,唯独看不到一丝对故意杀人的赎罪感。即便终于学会谦虚的他有了许多好友,即便才华横溢的他获得了世界上爱鸟者的支持,即便对监狱管理体制漏洞先知先觉的他一次次造成社会轰动,即便终身监禁的孤独和痛苦已经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但他依然不能获得法律的宽容。

他首先是个恶贯满盈的杀人犯,其次才是天赋异禀的鸟学家;他身在惩罚罪人的监狱,而非管吃管住的大本营。如果说仅仅是导演忽略掉了这一点,那么我感到遗憾。

特劳德养的第一只鸟是只麻雀,当他养大它后放走了它,不料这只鸟后来又自己飞了回来。特劳德意识到监狱里舒适的生活麻痹了生命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这只鸟就像是监狱里的许多囚犯,已经无法适应监狱外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肖申克的救赎》里也有个经典例子,出狱的犯人因为无法适应新生活上吊而死。在看到好友菲托仅仅是当上了分发食物的首领就立马运用手中的权力肆意掌管囚犯的饮食,而当再上一级的领导来时立刻装出人人平等坚持原则的模样。自上¥而下的腐¥败机制迅速让提线木偶般的犯人学会了服从和模仿,唯独忘记了尊严和个性。这也是特劳德对落后的监狱¥管¥理体制抨击的重要元素。

特劳德和鸟儿相隔一层铁窗对视,特劳德像在窗里又像在窗外,有一颗进取和积极的心灵让他没有接触过任何外界事物却对外面世界了如指掌;鸟儿也像在窗里又在窗外,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和自身的过分懦弱让它只想寻求权威的庇佑,不敢有个体的奋斗。身体和心,不论哪个被囚禁,都是无期徒刑。

然而提到监狱,涉及的因素太多:法律的权威性,受害者权利的保护,囚犯人权的不可忽视,正义与公正间的决断,拥有权利的个体在面对弱势群体时的心态和行动。在《路西法效应》中有名的“斯坦福实验”中,在一所模拟的监狱环境里,由一些大学生扮演狱卒和囚犯,实验很快濒临失控,扮演狱卒的学生们滥用手中职权,体罚、精神折磨犯人,因为“对方有罪”而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置于上帝的位置进行惩罚。然而回到家中,这些脱去制服的孩子还是一派纯良。这个讲诉“好人是如何一步步变成恶魔”的故事正是告诉我们监狱环境之于人的影响力:上层政策再宏观,下层思想不统一,也处处是缺憾。这也是为什么总能听见为囚犯呼喊人权的声音。但过于圣母心却会让受害者寒心,毕竟,普通人当个受害者要比维权者容易得多。几千年文明都不能让世人的精神高度上升到主动不犯法或者伤人遂悔悟的地步,那么严法强刑惩治罪人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这绝对是本片最经典的镜头:狱中暴乱后,被全副武装的警察炮轰的监狱混乱破碎,两个持枪囚犯均被击毙。镜头里的监狱倾斜歪倒,仿佛是原本秉承正义和公正的司法系统被自己亲手毁灭。特劳德站在这样的炼狱中既有深深的无力感,也加深对自身信仰的坚定使命。这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乱世,它只是需要人们不断完善、需要个体清醒的俗世。

如何令罪人悔过,一直是法律或宗教存在的终极意义。我欣赏特劳德打破体制坚持个性的勇气,但他首先是个需要诚心道歉的罪犯,而非革命家,否则就成了胖虎效应。特劳德身上典型的无政府主义令人瞩目,年轻时的特立独行太嚣张,年老时的他懂得了爱与信仰却是孤掌难鸣。但同样,当他作为一个无期徒刑的犯人却认为获得一个没有锁的门是自己的人权时,我就忍不住笑了。为社会贡献价值和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来自道德缺陷的知识分子、或者是要建立在有受害者受委屈的的基础上,我想人类可以忍受晚几年的进步。

摄影和结构是影片的一大精彩看点,片中两个主角,囚犯特劳德和监狱长之间的博弈完全不需一言一语就能从画面中感觉出来:

当特劳德通过自己是个“追求真爱且丧失正当假释权的国际鸟类疾病权威”这一身份获得大众同情以致联名上书要求假释时,收到舆论压力不得不来向特劳德谈判的监狱长(右侧)脸上布满了鸟笼的阴影,看起来仿佛被关在监狱中的人是他。然而的确是这样,在这次博弈中,特劳德看清了法律的代言人、掌权者同样会钻法律的空子做违法的事,他们不仅仅被制度的规章监禁,更是被社会潜规则和成人堕落的交易方式所监禁。

而特劳德再一次转换监狱来到了监狱长管辖的阿尔卡特兹监狱时,两人狭路相逢。特劳德自下而上,监狱长自上而下。这个行动很好的说明了两个人心灵上的骤变:一个在学习中逐渐升华,一个在权威中故步自封。然而这亦敌亦友的对立身份却让二人惺惺相惜,且有了共同的目标:为改善监狱环境、帮助犯人从心开始而努力奋斗。这一刻他们平等,然而交集也仅限于此。

影片给了这只破壳小鸟的整个长镜头令人们感受到了一个生命、一种思想、一份努力开始的艰难和痛苦,但不经历这种痛苦,生命不会持续、思想无法传播、努力化为乌有,世界不会进步。

 短评

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被塑造出了正邪两面性,显示出了他的智慧同时也是愚昧或偏执的。和同类电影相比,节奏慢了一些,剧情性低了一点,整部电影都在放慢节奏,人物也在以低速踱步和对话,以一种特殊形式传达了专注的魅力。

6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推荐

研究笼中鸟,待遇从宽;研究笼中人,牢底坐穿。坐拥笼鸟渡余生,无奈余身笼中人

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1、空间的限制不会阻碍人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心灵的调和剂。 2、监狱外的世界只不过是间大监狱,监狱内的生活才是我的小天地。

1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当说到半数释放的人回到监狱。。我觉得这片往下走要上8星了。。可惜片子没往上走。。片子拍的挺好故事也很特别。。但是也只能7星了。。毕竟他应该死刑的。。有趣的是在美国这个伟大法制的国家居然可以去求总统来特赦一个死刑犯变成无期。。还获得了这么多的监狱特权。。够幸福了。。珍惜自己别进监狱

15分钟前
  • 无涯子抵制修音
  • 推荐

好像监狱成了一些修身之地了。

19分钟前
  • Vini_Kazma
  • 推荐

不一样的监狱题材电影,也是对监狱体制的最好抨击,监狱的目的是帮助犯人改过自新还是训练成听话的木偶?Burt Lancaster的表演太赞,真人故事也十分励志。

24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笼中鸟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囚禁中创造灿烂。飞出的鸟又飞回,习惯牢笼的惰性。懂得谦卑,懂得自由,懂得尊重生命。生命与囚禁往往距离那么近,鸟岛的比喻。男主影帝级表演

29分钟前
  • 半弦月
  • 力荐

从初入狱的无礼青年,到最后的学术大家,男主的转变从雨中捡起那只小鸟开始,狱卒怒斥他性格缺陷那席话是强力推动,潜心研究鸟类与制药为自己带来了希望和爱情,烧掉母亲照片是迈向心灵自由的一大步,离开鸟群转监到恶魔岛又是和亦敌亦友的监狱长一次最终和解……方寸间的牢房成为灵魂徜徉地,外面的自由世界对于他来说反倒小了。不仅是兰卡,所有人的表演都太好了。

31分钟前
  • touya
  • 力荐

再次确认「肖申克的救赎」一点都不值得吹

3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2019重看,惊为神作。居然是这么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故事,伯特演得特别动人,把一开始的桀骜不驯和之后偶尔展现的人性柔软面表现得真切而自然,让人心疼。故事平实中见波澜,丝丝入扣,把那种惺惺相惜的爱情也演得火候十足,好几处颇为扎心,没有一个人物是单调扁平的。第一次在小组活动中看,大奇特主讲。20091026说:把它当传统励志片但总觉得不够神奇。镜头语言非常出彩,比较同意水马夫说的,里面很多问题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探索。第一次和C一起站着在书葩看完一整部电影~一切从新开始~~

37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人与鸟的互救,鸟儿让鲍勃变得柔软,斯泰勒让鲍勃的生命有了色彩;母亲为了让他只属于她一人宁愿他永在狱中;监狱长哈维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监狱牢笼;菲比以顺从来换取“自由”——他们每个人都是鸟,也是养鸟人。有的活成了牢笼本身,有的像那只死去的麻雀,有的是金丝雀,而鲍勃是笼中翱翔的鹰。

40分钟前
  • 汝月然
  • 力荐

越是极端的环境,越该尊重生命。小鸟破壳而出那段真是太可爱了。另外,本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狱也许是最适合专心做学问的地方;或者可以认为,专心做学问跟蹲监狱也差不多。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监狱限制了人身自由,却限制不了追寻生命探知灵魂的欲望,能忍孤独者终成大器。导演用扎实的镜头和平铺直叙的方式将一个传奇人物栩栩如生的刻画在银幕上,不夸张不做作,情节铺垫真实丰满,兰卡斯特对人物的心路历程演绎的非常出色,塞尔玛.瑞特六次女配提名均未获奖真是遗憾~

49分钟前
  • Granite_花花
  • 力荐

主角应该是在富裕家庭培育下长大一股子孤傲清高精英阶层人设,但看他言行是缺乏互助思维的更别提感恩。即便是独立看待狱卒破例给他瓶子这件事,也很容易看出他是个活得非常自我的人,他并不适应主流社会的规则,他的性情让他几乎没说过谢谢包括对他的母亲。片中有很多对照,男主学会了自省,在对待母亲的绝对至上的态度上也有了转变。当他发觉母亲也是在控制自己时他烧毁了照片,侧写中可以看出母亲对他的偏执影响。来监狱依旧保留了在上阶环境中习惯的特权并没有自觉不妥。养鸟背离母体,他对鸟比对人善意对人没有信任,却口口谈禁锢,一棒子打死所有人跟规则禁锢所有人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这些都在后来有所改变。批判社会规训制度压迫,这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极端限制下让自己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好,充实自己过好每一天才是对体制的藐视,自由自在脑中

51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当局眼里,鸟类研究不是为了人类,只是为了鸟类。相互拯救的人与鸟,令人想起布列松的死囚越狱和雅克贝克的洞。在逼仄的牢房内,摄影机捕捉着方寸之间的奇迹。

52分钟前
  • 刘小黛
  • 力荐

监狱和教育的相似之处:试图改变一个人,总是想让他按自己的标准行事,却忘了对个体的尊重和驱动力最根本的来源—兴趣与目标。

53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力荐

①肖申克争取自由获得救赎,养鸟人培养爱好获得重生②金丝雀的孵化出壳是一种多么欣欣向荣的生机与活力啊③母亲的溺爱与独占欲大概是形成罗伯特早期性格的重要原因,未琢之玉误入歧途,焚烧照片也是迷途知返④罗伯特是监狱长一辈子的对手,也是一辈子的朋友,交锋几十年,终于在枪炮声中强行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共识

54分钟前
  • 红袍修罗
  • 推荐

强有力的监狱题材励志传记片:自由灵魂铁笼关不住,极端环境中成为学神;浪子回头金不换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与《秋决》对照,男主与母妻狱长狱卒狱友的关系发展处理得好,部分桥段被《肖申克的救赎》借鉴;低调摄影、倾斜构图、低角度机位、过场蒙太奇;拍鸟的互动很布列松,据说是村上春树最爱的电影。

57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特劳德的人物性格特点在向狱卒讨要木箱那段表现得淋漓尽致,前半段他是一个饱受溺爱、未受引导的血气青年,而后半段经过自省和学习,逐渐变成一个有教养的学士大儒,即便是对毫无作为的医生也能道谢。这个段落堪称全片分水岭,从中可以窥探到特劳德的性格发展,从而对其前半段的暴力也能有所理解。

59分钟前
  • 洛风城
  • 力荐

败也女人,成也女人。学遍数理化,蹲监坐牢也不怕。

1小时前
  • 合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