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的日子

爱情片大陆1994

主演:刘小东,喻红,娄烨

导演:王小帅

播放地址

 剧照

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1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2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3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4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5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6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13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14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15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16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17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18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19冬春的日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21 12:25

详细剧情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思想发生转变,商品社会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场改革大潮,似乎正席卷着社会上下每一个角落。蜗居在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夫妇冬(刘小东 饰)和春(喻红 饰)多年来过着枯燥、单调、乏味的生活。这两个高中时代就交往的恋人,早已被程式化的生活磨去激情。然而,随着改革大潮的到来,他们如死水般的心也开始活泛起来。郁郁不得志的冬一心将画作卖到海外,赚取美金;春则和远在美国的前男友保持联系,时刻准备抛弃当下的一切,远赴异国他乡开辟一片新的天地。死寂的生活令人绝望,他们的心飞向各自的彼岸……  本片荣获1994年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

 长篇影评

 1 ) 发疯的艺术家少,黑白的乐凯好!

终于看了冬春的日子,这部屡屡被作为背景资料提起的片子。在王小帅的专访中,刘晓东的专访,都会插入一两帧黑白画面。仿佛冬春的日子只是作为注脚注释了两位成功人士各自不同的成功之路。

我喜欢这部片子。非常喜欢。因它安静因它细腻,或者这都因它是黑白片。感谢乐凯35mm黑白正负片。幽幽的萧声不断得响起,在乐凯影影绰绰的黑白渐变光影间,像一段陈年往事突然对你开口。那种色彩的触感是无以伦比的。淡淡的黑白,像老电影的旧拷贝,看上去颤颤巍巍的,其实是簇新簇新的。固然有一种黑白片子以强烈的对比极深的景深著称的,那多么像笔触暴虐的油画。醇酒妇人也是格外动人。这都比不上冬春的日子,浅浅的韵致。翻开影集,爸爸曾经拍的全家合影,就是这样的色彩,有些拍糊了的照片,倒像泼墨山水,更好。那时用的黑白底片,只能是乐凯。

故事并不稀奇,九三年(影片拍竣时,但故事显然应该发生在更早一些的时候),一对贫穷的画家夫妇,(不过他们看上去气质仍保持得很好,并没有被贫穷所腐蚀),在中央美院里非常不耐烦得活着。苏童在一小说里说:走吧都走吧,今年是倒卖中国年,不是英雄就是逃兵。
所以,向往美利坚,可能是一代人的梦想。如同九七香港,十室九空。冬和春,他们非常得穷,我不以为然的是,既然冬春领着学校的一份薪水,都是国家干部,这种穷更多的是精神上挣扎。且不管痛苦的来源,只要是痛苦,就值得尊重。冬一心要把画儿换成美金。春和身在美国的一个男人,或者是前男男友,保持着联系。他们共同的指向都是美利坚。终于在冬的有一次失败癔症发作之后,春打通了对方付款的国际长途,她要出去,外面的生活令毛孔贲张血压升高,曾孕育了嬉皮士运动、普普文化,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国度,应该是文艺爱好者的天堂。冬面无表情得在走廊里听着,那一刻,现实显山露水,判断的钟声轰然迸发。

这无望的生活,挣不动腿的蚂蚱再次感动寒秋的来临。冬春十六岁一起上课,学画,恋爱,做爱。每日出早操跑步,一二三四,挤着打热水洗漱。年深日久,而变化毫无。主要是厌倦,还有强烈的渴望。黑白乐凯将污糟的色彩混乱的建筑热腾腾的欲望统统升格淡化。可事实是,那时的艺术家和现在的小职员如我者,渴望的是一样的东西,钱和自由。这些讯息,即使隔着天上人间的黑白画幅,也能丝毫不差得击中人心。

而后,冬春分手前夕,回到冬的老家住了几天。冬说,有黑色的沃野,强烈的冷空气。那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了疯狂的圈地运动,像玩积木一样拆房建房。冬居然找不到自己的家。

东北冬季的雪原,阳光萧瑟的树林,冰封的河流,真像一副深浅不一的水墨画。镜头平视,三人从画面右侧走入,除了画外音,他们所有的对话都像从不知哪儿飘来的仙音,不着痕迹的疏离感。冬春的日子,让无数人想起小春之春,除了画外音,镜头运用也时时唤起此般感受。镜头几乎都是平视的

两人各怀心事得走着,亲吻也无济于事。寒风要带走嘴唇的温度轻巧如风掀起春水的皱纹。
如果影片结束在冬春送别的,我想效果会更好。一棵棵伫立的树干,前前后后都是氤氲的白雾。发往北京的火车开过后,弯曲的铁轨,被一根野草模糊了视线。这是冬在无奈观望,他心中涌起的情感,是悲凉是无奈是不屑是冷酷是再一次妥协,不得而知。贯穿整部影片的萧声响起。除了作者平静的叙述,拒绝透露任何更多的主观讯息。镜头一片全黑。我以为要出字幕了,就着萧声将十分受用。也更像小城之春结尾 玉汶视野中情人渐行渐远。然而……还多了一段,也许是为了回到开头在画室枯坐的冬。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倒叙的,在大大小小的圆里成行。跑步的学生一二三四,打来滚热的洗脸水,画不出画,仰卧起坐,时时刻刻的萧声,情绪在圆环套圆环里持续走低。

所幸的是,现实中的冬春没有分手,也没有依照惯性吱吱嘎嘎得运行下去。刘晓东和喻红 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的黑白留影,春动人不让巩俐,冬的画儿终于被拍卖被收藏,总之是有钱人了。
有钱之后,冬春的日子会是怎么样的。

最后镜头中,刘晓东显示了一位本色演员的神来之笔,似笑非笑,动人无比。

 2 ) 《冬春的日子》

  冬的痛苦源于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力,源于做爱时不能大声的喘息及疑心被监视的惴惴,内心中充满自负之后的自卑,以及对与己相关的生活的厌倦。这样的痛苦同样存在于春的内心,海誓山盟容易,柴米油盐却难,这些都体现于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渴望(主要是美元和美国)。

  这样的不满与无力构成了他们内心的茫然与不安,在这种焦躁间愈发显得沉默与无法沟通,以及彼此间的不信任。其实春或者还是爱着冬的(如果真的存在爱这种东西),至少有些依恋,只是不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不应该在筒子楼里挤在单人床上做爱,并且尽然还要在凌乱的房间里煮挂面来吃,等等等等,这些都不符合所谓艺术家们该有的爱的环境。影片提到他们自学校里的恋爱,青春的激情最终被独立后所必须要适应现实的理智所替代,茫然之后是无法控制的对世界的被动反应,并在这种反应间,在自我的体制化与拒绝体制化间徘徊。春打掉孩子,却仍然要和冬回去东北的老家,似乎是对一段感情最终的纪念。冬回到东北,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即使回到家里,却又无法回避内心过客的情感,一切熟悉而又陌生,在与父亲的关于生活的询问里,答案都是毫无意外的“都好”,这与其说是传统,倒不如说是无奈。而这所有的一切又都构成了其内心的孤独与自我的无法确立。

  内心的自觉与现实构成强烈的反差,只好用愤懑去发泄自己的不满。渴望美元其实是渴望自我价值被认可的体现,在强烈的受挫感间让我们无法真正看清楚自己,只有沉默,并在沉默间装作对外界的无所谓,在不屑与被不屑间挣扎,最后,要么是意志被时间所吞噬,要么在坚持中最终取得所谓的成功。

  影片里,35mm乐凯黑白胶片的拍摄模糊了真实记录与虚构故事的界限,但许多还是逃不掉摆拍的做作。所谓对80、90年代艺术青年生活状态的刻画,终究只是现实的一小部分。冬与春的分手原来竟只是剧情的需要,而现实里刘晓东与俞红终于有了自己的成功,或者艺术家都是需要忧伤的。当刘晓东在贾樟柯的《东》里自觉以艺术家的悲悯充满同情的看望那些三峡移民的孩子们时,可曾记得自己那曾有的忧愁,是当作玩笑,还是该有的欣慰,或者,就像某人说的,即使再大的困难,当我们回想起来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这应该便是其所有的了。或者,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体制的顺应,而真正内省的人终都被体制所抛弃。

 3 ) 人不就是这么回事儿

       在成为酒鬼之前,我很久没有和谁说到现实问题。常常把自己完全当成一个架空的个体,游离于朋友和同僚之外,他们很少人知道我究竟在想什么。当他们一个一个走上所谓的正轨,又是买车又是买房,我还在寻找着那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有时候会找个朋友或者基本没有业务联系的同僚,找个地方,点些小菜,开一瓶白酒,一人半斤,谈论那些真正的理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真的,只有酒才能让我得到暂时的清醒,虽然这样对身体不太好。边上的小夫妻,没有看懂我们究竟在喝什么,当我再续上一杯之后,两个人明显都楞了一下。别介,我只是喝了现在人不怎么喝的东西。而后对他们笑笑客气一句,给你们倒点儿?那个男的赶紧说,哦,不了,我开车的。
        
    夏日沉醉的晚上,我总是喝得叮当烂醉,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不知道在想什么。也许只是想,这个穿秋裤的姑娘好看,还是边上穿短裙的姑娘好看。回到家,洗了把澡就睡觉了。虽然最近没有什么烦心的事儿(其实是我真的不怎么想这些了),但是睡眠质量真不怎么好。每天都是到点睡觉,但是一两点钟就会醒了。本来想,可以借着酒劲来一个好觉,但还是失算了。两点多,一阵渴劲上来,找了杯茶水,喝了半瓶。顿时,全无睡意,睡不着了......打开电脑,因为最近总是看欧美片,虽然有些够文艺,但有一半是那些,没有寓意,只有场面和打斗的好莱坞电影。看到<冬春的日子>已经下载完,又想到娄/烨这个名字,想都没想就果断双击打开。
        
    片子很文艺,很喜欢。一个十分文艺的男青年冬,平时没有正经工作,唯一算上正经的工作就是多卖出去几幅画,想用卖画的钱,让自己和女朋友的生活好一点儿,而后再想多攒点儿钱买一套自己的房子。其实冬的想法很简单,很理想。但当为了卖一张画四处碰壁,需要求爷爷告奶奶的托人买画,什么才是现实,就着酒劲,高喊了一句“CNM的房子”(原话有些忘记,但是我却TM和这句话产生了共鸣)。这TM不是我这一年,天天对着没有人的地方唠叨的话嘛。是的,人就那么回事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迷茫和无知,有些理想上的天马行空确实是具有时代背景的,我想50、60、70、80年代的人都有(90年代的人有没有,我实在不好说)。但是每一代人却同样都遇到相同的物质问题,可能是房子、可能是车子、也可能是票子。确实,我们这一代人很不幸,我们的不幸不光在于高不可攀的房价,其实每一代人都为自己的住所着过同样的急,爷爷奶奶为了房子和单位大吵;父亲为了结婚,自己愣是多盖了一层楼;我至少到现在还没有想到么解决的最好方法,可能船到桥头自然直吧。只是不同的是,在现在一个不讲理想只讲物质的时代,我们失去的不只是思考,我们还被父母、亲戚、朋友、同僚等等的其他人灌输了许多大众价值。当然其中的对错我们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妄加评判,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这样一点,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不是所有的大众价值都是正确准确的,你拥有思考的权/利,至于你能改变你生活的程度,这个完全在于你个人。但有多少人还能静静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究竟需要什么样子的生活?”看来,春确实想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她还是离开了冬,虽然从我的主观想法,还是希望她留下,但是有一点,导演给了我一个心理的安慰,春会不时寄些当地的明信片回来并夹杂着对当地生活的感受。其实我一开始很难想象,对于两个不怎么交流,却彼此深爱对方的人。他们维持爱情的基础是什么?或者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而且注意,是两个人同时这样,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也许这个才真的叫爱情。就像<绿帽子>里面讲的那个故事,一对情侣去山上玩,一个女的不小心掉下悬崖,男的看到了,想都没想,就直接跳了下去,是的!这TM才叫爱情。但是这样的爱情即使存在,也很脆弱。爱情是有保质期的,没有物质维持,爱情的化学作用会最终消失。不过我对这样非物质的爱情表示崇敬。突然想到一个相反的案例,一同学,去年结婚,过了一年不到就离了,据大家猜测,估计是女方太过于矫情,爱面子,在她的眼中什么都是金钱至上。后来想想也是,她的婚礼据说排场浩大,就像一个秀。呵呵,我又要问了,婚姻是自己的,还是做给他人看的。那么生活呢?
        
       第二天,又找到一拨人,我依然喝的叮当烂醉。只是这次我们怎么感觉我都是落单的感觉。不过还好这群朋友很不错,所以没有人发现我话多的原因其实就是我喝多了。
    临走的时候,一个挺要好的姑娘拉着我完成了下面的对话
 --边上这个男的你看怎么样?
 --KAO,你终于对我说了,我还不好意思问你,那个男的是谁?
 --他是我一个相亲的对象,就是想让你们帮忙看看
 --挺老实的,不坏,但是话不多,要不我们找个地方聊聊吧
    而后两个人走着走着,找了个灯光球场,有拨人在踢球,我俩倚着墙,坐着开始聊天。这时我才发现,很多人都遇到了和我相同的问题。相亲的对象,人不坏,可是就是没有感觉,怪得就是,人家还看上我了。我真想说“求求你了,告诉我,我什么地方让你看上了,我改还不成么”,我和她分析了半天,其实说也就是相互抱怨。但是总结下来,还是一点,其实人就那么回事儿,感觉还行就继续下去,不行多看几次,但是觉得没有必要下去了,就不要拖着人家。
    聊着聊着聊开了,“算了,过几年我俩都没有对象,我们去开证吧”一句玩笑话,两人相视而后哈哈大笑。边走边聊把她送到家门口,“是不是该请我进去坐坐?要不给你个告别的拥抱?”瞬间两人停顿了一会儿,最后两人相视一笑.......也许故事开始了,也许故事结束了。
        
    人不就那么回事儿,讲了难听的大白话就是。OOXX,只是你和谁?

 4 ) 联系他们的东西是那么微弱

角色:保守浮躁的男人和自由踏实的女人

与其说这是两个人,一段亲密关系的分分合合,不如说这是一个男人内心的自我剖析。男人是个画家,在九十年代卖不出一张画,生活拮据,却整日梦想着发财。男人带女人回家,在最后做着一个温暖的小家庭生活梦。在这个家里,他是长辈们骄傲的对象,因为能带回来一个北京媳妇,媳妇做优秀的贤内助,听他的使唤,在自己的爸爸面前能威风凌凌。但是女人始终在眺望远方,女人把男人当成远方的码头,但不能长久靠岸。女人要的是海,男人要的是山。海总是围绕着山但始终在掀起惊涛骇浪,山不愿意挪动脚步,始终守护自己的内心境地,眺望着海。

 5 ) 单纯的、理想化的、真诚的

个人认为,该部片子是王小帅迄今为止所拍的最好的,最接近个人精神层面的一部片子。
故事很简单,主角就冬和春两个,在近乎真空的状态里讲述他们感情生活的某个阶段。据说这是王小帅踏出北影之后所拍的第一部片子,从中可以感受出他的热情,一种单纯的、接近理想化的电影热情。
这是一部认真的、关心个人的影片。对于我来说,好的电影绝对不是说教和提出所谓解决办法的,而应该是认真的去叙述某些人某件事情或某个状态。在保持足够的吸引力的前提下,能简单就尽量不要复杂。很多人想说的东西太多,太杂,影片当中充斥着太多与他所关心的主旨无太大关联的细节与设计,结果往往是削弱了他所真正想关心和表达的东西的力度。
人其实都很聪明,没有谁会高人一等。一个人究竟是单纯为了拍电影而拍,还是为了其它目的而拍,完全可以轻易感受得出来。
所以,这是一部单纯的、理想化的、真诚的电影。推荐。

 6 ) 《冬春的日子》,他们的故事

《冬春的日子》,他们的故事

有一天,
央美的画室里,我坐在他对面,
他说:“真羡慕刘小东和喻红的爱情。”
彼此相同,从一而终。
接着,他习惯性地抽了一口烟,
于是,颜料的味道和烟味混合缭绕,
发出了,无声的苦笑。

让我想起了那部电影,《冬春的日子》。

---------------------------------------------------------------------------------------------------------------------------------

镜头下的他们,
不是知名画家、央美教授。
在那个不近不远的九十年代,
改革大潮,似乎正席卷着社会每一个角落。
两个青年艺术家在变革中寻找自己的路,
经历着冬寒霜,春雨雪,
她的眼眸冷静又无奈,
他口中每一个脏字都带着被压抑的愤恨。
一切都是黑白的,
连颜料也是。
生活就像一支点了半截的烟,
不知道下一秒是继续燃着,
还是,一脚被踩灭。
他一支一支地抽着烟,烟雾渐渐遮住了视野,
让他暂时产生一切还有希望的错觉。
她偷偷地打着跨国电话,外面的世界散发着神秘的暗香,
让她迷了眼。

东北的寒冷,打破了伪装的平衡,
云淡无光,飞鸟仓皇。
疏离无可避免,最终也逃不过北风般的告别。
火车呼啸而过,将他们的争吵淹没,
曾经的缠绵,早已被时光消减,一切都在塌陷。
他喊:“要走你走,现在就走!”
她独自离开,他望向无尽的田野,
对面好像弥散着雾,那可是他未来的道路?
(很喜欢刘小东最后的表情,在表演,也是内心的独白)

原来,
现在被众人仰视的他们,
年轻时也有过痛苦失落、迷茫潦倒,
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成长?
央美校史馆的大卫被无数人画过,
灰色的楼道看着一届又一届的人走过。
这里的人,谁没有梦想和几分执念?
他们,在美院开启艺术的朝圣之旅,
他们,有的人后来跌倒了,失败了,再也不爬起来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始终迷茫着,最后还在叹息未曾得到过垂怜。
有的人,甘愿如飞蛾扑火,向死而活,壮烈赴宴,杀出一条道路,到达精英的国度。

现实中,
小冬和小春都没有再迷茫下去,成了天之骄子。
而现在的我们,
又要怎样度过那些,冬春的日子?




                                                      雲,2016.5.24

 7 ) 逃得出的围墙,逃不开的生活。

本来点开这部片子是因为下载了【娄烨】全集,结果片尾字幕赫然出现了【王小帅】……=-=(哦后来发现娄烨是主演之一……)

一看这片子九三年的,跟我一般大,看完很喜欢,居然还觉得有些惊艳,惊艳啊,真的惊艳。片子的一开始就是ML,而且带旁白,如果是讲的是法语我会甚感无聊然后关掉(看了好几部法语片,都是SEX加聊天的模式,简直浪漫到你大爷家。)

片子里的这对男女算是一对落魄小资【?】,这没什么,但最悲哀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想法跟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比都超前了,他们有飞出去的想法,却没有豁出去的勇气。片子里的男人卖画失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却不死,第一时间拉着女人去下馆子,想奢侈一把,霸气的点了个乳猪,后来又屈服下来,改口说小葱拌豆腐和鱼香肉丝;最后,还是女人心有不甘,多喊了一句,再来个猪肉炖粉条。

片子的一开始,他们在自己的画室里面ML。第一感觉这就是一对空虚的艺术家夫妇,有戏的永远是艺术家,他们没固定工资没稳定工作,身心都漂浮着,脑子里又总渴望着一些莫须有的东西,再加上因为没有经济基础,只能一直这么漂下去。要是换个人设,变成传统中国知识分子,这片子看都没得看。九十年代啊,很多人还是想着安分守己过好日子的吧。

这对男女被自己,以及那个时代禁锢着(说白了就是穷了还想浪呗)始终不够洒脱,翅膀不够硬,有翅又难飞。他们的本质都是不安分的人,在一起,亲密,接吻,ML,感觉都是出于一种相互依靠的本能,一般情侣在实际接触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那种摩擦,跑他们那都出现一种各怀鬼胎的平淡如水,但物以类聚啊,不跟对方能跟谁呢?

前面说到,男人没那个胆儿,他甚至没有勇气真正的让那个女人走,最后装狠的让那个女人滚,骂了几句脏话,过了一会又很没骨气的跑去挽留,实在是可怜;女人心有不甘,最后走了一条所有女文青都会走的路,远行了。

他们的相处模式其实有些像夫妻,如果说一对夫妻等于一座围城,那么女人算是暂时逃开了;然而生活,时代,世界,是个圈,循环往复,换句话说你不过也得过,而男人逃不开,所以,他疯了。


 8 ) 时间被熬得只剩下冬天

画家算是艺术家吧?
艺术家也是人,也得过日子啊。
只不过艺术家能把日子过的像凌迟。痛的有快感。
有几个人能那样?我不能,所以我羡慕啊。

这是王小帅的第一部电影,我觉得,这也不算是一个电影吧。顶多是一个感悟黑白片,最好是被定性为两位画家的生活纪录片。这让我们这些凡人看得有盼头。知道有那么多细水长流的日子等着我们去煎熬和过滤。扒拉着时间过。

很难想象这是他的第一部片子。因为里面细细淡淡的感情流露的不像是那么年轻的人就可以体悟的,而王小帅的情感挖掘的深度确实超过了那个阶段。系统的看王小帅的电影,越来越能看到一些很温暖的东西。细细碎碎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且不去管它片子的结局或是什么剧情,只要能感受到一些莫名的但是能有所触动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一大收获。

希望能继续感受温暖。

 短评

那年头做爱的节奏都是如此之慢太让人怀念了

4分钟前
  • 爆爆
  • 还行

画面相对比较粗糙,剧情也挺闷的。

6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两个牛逼的人在一起青涩的时光

7分钟前
  • 子不言
  • 力荐

6/10。王小帅比娄烨更克制表现身体话语,开场颜料散落的简子楼里单人床上呻吟与吱呀声交织缠绵,大量无意识的抽烟和凝视动作,列车道中你推我嚷的身体冲突到片尾做俯卧撑消耗体力,营造了身体荒凉和情感割裂。大老板买画诈骗的电话换来一阵失意,盘算着点菜离开饭店后妻子几欲不管丈夫预示了分道扬镳。

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当年的那点小苦闷放在今天来看,已经完全不算什么了。

10分钟前
  • 苏莫
  • 还行

两个人的生活,一代人的苦闷。真实且压抑,略嫌粗糙。

1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2009-09-10标记(看得可能更早)],[20220409]@UCCA重看,看了个极为罕见的版本,开场床戏居然有大概10个彩色镜头混在黑白镜头里!主要是女主角的近景和特写(口红眼线都能看出来)以及一个全景镜头!大银幕最大感觉是有点像个广播剧或者电影录音剪辑(甚至有点译制片味道),一问才了解到了对话全是导演后来自己写的!(男女主角都没参加配音!)给女主角配音的,是,徐帆老师!!!这个完全分立的声画关系(旁白是声画叠用,叙事人的人称也很有意思)和后期“重制”的的声音直接对上左岸派的方法了。太有意思了这部片!

18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静默与呐喊;配乐很美很搭。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他说他们只是最平常的一对,但还是会回忆那段冬春的日子。永远卖不出去的画,坏掉的洗衣机,收音机里字正腔圆的女声,跑步的学生,清晨的做爱,水池边氤氲的白汽,她百转低回的呻吟。以及,还有那深夜里破碎一地的玻璃,好像他们的曾经。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东西,只好姑且把它称作爱情。

24分钟前
  • 鸡塔
  • 力荐

2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闷骚.

32分钟前
  • 卯兔子
  • 推荐

黑白 淡的像白开水 我们的爱情 我们的生活

33分钟前
  • ztlpoppy
  • 推荐

每一个时代 都有自己的颜色

36分钟前
  • JS
  • 力荐

有点生硬,现实压抑,理想的浪漫遇上买车买房的窘迫,又作又贱的文青注孤生

40分钟前
  • 推荐

中国电影史上,最令人难忘的美好片段之一——1993年,为了拍《冬春的日子》,王小帅趴着拉煤的火车,去出产地保定买便宜的乐凯黑白胶片

4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英文名雷同了。。

42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天啊这男女主角也太像冯小刚和徐帆了吧。好的,我已经做好准备周五去看王小帅导演的处女作《地久天长》了。

4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刘小东估计是最爱演电影的画家,从苦逼到牛逼,《冬春的日子》、《东》、《金城小子》。《金》还没有看到,据二锅木卫二说很赞。《冬》一上来就是激烈的舌吻,小两口本色表演真默契,文艺青年同居的日子混乱恍惚。怎么就让我想起阿拉法波 小两口,同样牛逼的《生活而已》。

4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诗意

51分钟前
  • 虎折
  • 推荐

补。刘小东应该作为一个特殊的符号好好研究下,和贾宏声一样

53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