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猜火车 剧照 NO.1猜火车 剧照 NO.2猜火车 剧照 NO.3猜火车 剧照 NO.4猜火车 剧照 NO.5猜火车 剧照 NO.6猜火车 剧照 NO.13猜火车 剧照 NO.14猜火车 剧照 NO.15猜火车 剧照 NO.16猜火车 剧照 NO.17猜火车 剧照 NO.18猜火车 剧照 NO.19猜火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4

详细剧情

  苏格兰爱丁堡,雷登(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土豆(艾文·布莱纳 Ewen Bremner 饰)和病仔(约翰尼·李·米勒 Jonny Lee Miller 饰)三个青年过着混沌糜烂的生活,他们吸毒、滥交、诈骗无所不作,而在如此肆无忌惮挥霍青春的过程中,毒品成为一切万恶之源。雷登对之亦爱亦恨,试图戒毒却最终重蹈覆辙。在一次纵情狂欢后,他们三个不知谁和少女爱丽森(Susan Vidler 饰)所生的婴儿死去。以此为开端,噩梦真正降临。土豆抢劫时锒铛入狱,雷登吸食毒品过量被送往医院抢救,后被强制戒毒。恐怖的幻觉和心底生气的恐惧迫使他不得不和毒品一刀两断。看似美好的新生活,但往日狐朋狗友贝格比(罗伯特·卡莱尔 Robert Carlyle 饰)等找上门来,再度给他带来无限的烦恼……  本片根据欧文·威尔士(Irvine Welsh)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为残存的理想而奋斗――Trainspotting《猜火车》影评

Trainspotting是我看过2遍的电影,Trainspotting也是最能体现我现在的心情,最能反映青春的困惑的电影。

“We would have injected vitamin C, if only they'd made it illegal.”
(如果维生素C不合法,我们就吸维生素C.)
主角Mark和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并不是为了吸毒而吸毒,生理上瘾只是一部分原因,很显然,他们吸毒,就是为了背叛世俗社会。

在他们一群小混混中,Mark属于最“清醒”的了,他看着毒品剥夺了自己的性能力,他看着毒品杀死了他的朋友,他知道他总有一天必须告别毒品,告别这堕落的生活。

影片正是在Mark沉溺于这种堕落生活与决心告别这种堕落生活的矛盾中展开的。

Mark一共三次告别这种的堕落生活。

第一次,Mark满怀信心的把自己锁在一间空房子里,并煞有其事往门上歪歪扭扭地钉上木板,准备足了一切一旦毒瘾发作而需要的东西,食物,饮料,色情杂志,音乐唱片,电视机。导演在这一段的处理上可谓高明,对于Mark戒毒的前期准备叙述详尽,而对于Mark戒毒的过程,并没有任何交代,而是把镜头直接跳到那一幕:本来门上那些歪歪扭扭的木板现在同样歪歪扭扭,只不过都掉在了地上,这种黑色幽默式的镜头恰恰最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Mark的第一次戒毒就是一次彻底的失败……

第二次,Mark由于吸毒过量被送进医院,而后被父母接回家强制戒毒。这一次,我们看到了戒毒这一残酷的过程,Mark产生了强烈的幻觉,他看到带着脚链的Spud,在床头唱歌的Diane……最可怕的是那个已死去的婴儿,在天花板上爬,爬,爬,慢慢地,扭转过头来,一张臃肿的发青的脸,看着Mark。每一个幻觉,就如同梦魇一样,一刀一刀割伤Mark,任凭他撕心裂肺地惨叫。但这一次,Mark几乎成功了,他在房产公司找到了一份房产中介的工作,他自己在外面租了房,他能够自食其力了。可是,Begbie和以前那群狐朋狗友的出现又一次打乱了Mark原本已经平静的生活,他再一次被拖下水……

第三次,Mark决定一了百了。他们那些小混混撞到了一笔大生意,赚了16000英镑。Mark决定背叛他们。他卷款而逃,只留给了他的好朋友Spud应得的那一份。一路上,Mark微笑着,内心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大步向前,重新开始选择生活……

影片给我的思考远没有结束。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big fuckin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k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the fuck you are on a Sunday morning. Choose sitting on the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crushing game shows, stuff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pishing your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 embarrassment to the selfish, fucked-up brats you spawned to replace yourself.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But why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人生也许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有人选择平庸,有人拒绝选择平庸。有人选择世俗,有人拒绝选择世俗。影评开头的这一段choose,Mark选择not to choose, Mark选择毒品。而到了影片结尾,Mark选择了工作,家庭,生孩子,大电视机,洗衣机,买房,吃零食,朝九晚五……Mark从“拒绝选择”变为“选择”,Mark选择过平常人的生活,Mark选择回归世俗社会。而Mark和他那些混混的先前的生活,并不能简单地看成颓废和堕落,而是一种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背叛。这从Spud的那场面试,以及“We would have injected vitamin C, if only they'd made it illegal.”这句话和其他许多地方可以看出。

这是否意味着,任何年少轻狂的叛逆,任何放纵不羁的性格,任何年轻时的美好理想,到最后都要如同肥皂泡沫一样,一戳就破呢?

是否每个人最终都要过上世俗生活?是否每个人都要回归曾被自己唾弃的世俗社会?是否每个人的青春都要被残酷的现实消磨殆尽呢?

我只想说一句话,为残存的理想而奋斗。

 2 ) 我们就这样长大

昨天又看了一遍《猜火车》,难以释怀。

虽然已经过了愤青的年纪,可是开头的一段话,又让我回到了曾经反叛的时候,摇晃追赶的镜头,配合Iggy Pop《Lust For Life》: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装,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

这段话说得太他妈的爽了。

现在我听起来依然心动不已,更不用说10年前的我了。

什么都看不惯,一边诅咒这个社会,一边却要靠这个社会生存;一边唾弃这样的生活,一边却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唾弃;

摇滚,电影,作弊,演唱,猜火车,发条橙,北京杂种,QUEEN,GUNS & ROSE。。。。。。反正就是不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因为觉得我不是那样的人,那样的生活不属于我,有点像现在的人说的,我的生活我做主。叛逆的快感在那时达到了高潮。

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又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在那里。

只是我比较幸运,我最后找到了,更多没有找到的,经历过反叛,迷惘,折腾,最后筋疲力尽地倒在了社会主流的大旗下,最终皈依了他们曾经反抗的体制与社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如同主人公最后的归属一样:

我为什么那么做?有一百万个答案,但全是错的,原因是我根本就是个坏胚子,但那会改变,我要改变,这是最后一件坏事,我要洗心革面,向前走,选择人生,我 已经在期望了。我会跟你一样,工作,家庭,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CD播放机,电动开罐器,健康,低胆固醇,牙医保险,贷款,购屋,休闲服,行李箱,三 件式的西装,DIY,猜谜节目,垃圾食物,孩子,公园散步,朝九晚五,高尔夫球,洗车,运动衫,合家过耶诞,养老金,免税,清水沟,只往前看,直到你死掉 那天为止。

看到这段话,我看到了自己,听着我曾经蔑视的蔡琴的歌,和许多曾经喜欢这个电影的人而现在已经长大的人一样,发出会心的微笑,关了电脑。小子,不管你多反叛,多愤怒,多有理想志气,多坏,最终,你们还是逃不出你们所反叛的社会的,一代又一代轮回,这就是生活。


又:最终我的找到了我要的生活,虽然生活规矩了,但是我知道,我的灵魂依然是高傲地昂首:我没有投降。

 3 ) Are you angry or bored ?

这不是一篇影评,这只是一个苦逼的海外党在鸟不拉屎的格拉斯哥郊外的出租屋里无望地挣扎deadline时写的吐槽而已。。

标题源自我在最美好的大学毕业季时听过的一个讲座。我只能说这句话天然地概括了这小说这电影的主题。瘾君子其实就是最清醒的人,堪比鲁迅口中直面鲜血的勇士了。一般人要麻痹一下自己的神经,用酒精浇灌一下块垒就足够了(何况还是苏格兰人,a pint of lager please!)只有那些个神经异常纤细敏感的可怜人,才连酩酊大醉都解决不了生命的空虚,才会选择游走在生死边缘,用那玩意儿射进血管。年纪越长,有时觉得人生越逃离不开这个命题:你是选择一个和别人一样的socially acceptable的体面人 生来逃避,还是赤裸裸地去直面人生不可能如意这个凡夫俗子永远要面对的困境。

这电影的结局我十分喜欢,因为我已经感觉到了这十有八九昭示了我自己未来的选择(就在不远的前方,我也没几年能混的了)。绝大多数人,毕竟还得跟遛鸟侠马克一般,愤怒过后自然而然地灰飞烟灭,冷静下来过完剩下的漫长日子。这种结局虽然窝囊,太落俗套,但给人一种难得的安心感。想想一年前出于逃避,新鲜,愤怒和自以为是的怀才不遇毅然出国,这才十个月就快坚持不了出国时留英工作的想法了。一年以后如果还得回家老老实实找工作,我届时也大概不会那么愤愤不平了。

想来真是奇妙,这片子在高中大学时基本只是我对理科生吹牛逼的一个资本,文青范儿的一个点缀罢了。多年以后漂泊海外,这竟然是最贴切我现实生活的电影了,没事看一遍,百看不厌,台词几乎能背的了。这两年和这片子有关联太多太多的事发生在我的生命里了。2012年6月,高中时总聊得最投机的一个文艺女青年兴奋地告诉我《猜火车》可能拍续集的消息。一个月以后,就在我给她微博留了最后一条言后两个小时,她驾车出事故,命丧达拉斯。

斯人已逝,无以纪念。我在爱丁堡替她走遍了影片的取景场所,在那传奇的leith walk走了一遭,买了鲜橙一样的t恤和原著小说陪伴我在这万里之外小岛上的孤单日子。但愿几年后续集porno上映,我能替她买一张空座位的票,一起完成这一个青春的轮回。这部中学时候塑造过我们价值观世界观的片子,我25岁来看依然足够犀利。

有两三年没写豆瓣了,发现自己当年浮夸的文风褪的一干二净了。。也好就这样吧,收笔去赶我的论文了,毕竟我还要choose life。

 4 ) 人无法安静的活着

       写完之后才发现自己严重的跑题了,根本算不上是猜火车的影评,里面引用了一些其他电影的台词,对这部电影的影评似乎弱化了,只是自己一些浅薄的感悟= 0=
       

人无法安静的活着:从远古单纯的为食物与生存的肉搏,到古代和近代因为利欲和霸道进行的战争,而今到了看似和平的年代,人类的精神世界与其内在的斗争上升到了统治地位的高度。席勒说:“人得为衣食住行奔波,没有物质生活就没有精神生活。”但物质生活一旦得到甚至是最基本的满足,一有时间开始思考,人的精神世界变会开始动荡。
我们会思考我们存在的意义,存在的价值。小时候,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想着自己长大会如何初登场就一鸣惊人掌声雷动,未来虽然很遥远,却很明确很坚定,所以无知的我们是快乐的。年龄和理智永远都不会呈正比,焦虑迷茫和暴躁总是青春最好的代名词。岁月的流逝,身高的疯长,随之而来的,是狂奔无极限后的硬性刹车。
“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百万富翁,影星或摇滚巨星 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逐渐面对着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愤怒。”身处平凡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无法感知流动的时间中生存的意义,即便他们很敏感,却只感受得到平庸而后的空虚,于是曾经无知的快乐便正中下怀的成为了他们最深切的眷恋和最致命的弱点,于是他们更加的努力想要活的更好,想要在自己回首时有的依然是眷恋和怀念,他们变得脆弱与神经质,在还未拥有就害怕失去,还未失去就害怕后悔,这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烙印在年岁的更替中,深深的刺痛着他们。
理所当然,愤怒的我们有种强烈的想要证明自己存在的冲动。于是,有了《猜火车》中抢劫吸毒滥交纵欲的浪荡青年,有了《搏击俱乐部》中用鲜血和原始的痛感来获得的精神解脱,有了《低俗小说》中边缘化对先入为主的正统的调侃。对于存在感的追求,盲目如同毒瘾,虽然其有两面性,世俗的成功与堕落,但前者只属于极少数人,于是大多数的极端就是暴怒后的放纵,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人都带有潜意识的颠覆性倾向,爆发与否与程度来自于其的自制力与对世俗的忍耐力。失去了万众一心的目标,失去了衣食住行的担忧,失去了英雄主义,失去了理性启蒙,失去了明显尖锐的阶级压迫,对“人”本身的追求就成为了最大的战争。
年轻时的我们有着大段空虚的时间来感触自己的空虚,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交汇点:身后是单薄却并不短暂的童年,我们后悔的是挥霍的过去我们没有努力要活的丰盛;面前是漫长却未知的以后,我们恐惧的是在梦想逐渐破裂之时我们还有没有勇气面对自负的自己。此时此刻,大多数的我们能做并且有精力做的,似乎就只有逃避了。要逃避就要麻木,要麻木就要沉迷,热情才是创造麻木的元凶。于是我们义无反顾的叛逆,义无反顾的沉沦,所谓越堕落就越快乐,黑暗的力量,来自于它让我们有理由逃避生活。与此同时,对世俗的咆哮与对生活的挑衅极大的充实了我们的空虚,奇异的满足了我们可笑的自尊心。我们懂得告别白日梦的无知,懂得不再奢求奇迹,抛开所有希望就是自由。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代表安逸,安逸代表稳定,稳定代表模式化,模式化引发精神危机。每一次的内心之战的结果都是对生活的一再妥协,直到我们不再年轻,直到我们懂得臣服,在伟岸的生活面前,自尊与自我就是个屁。
我们不能放纵一辈子,褪去青春的外壳,物质的重负迎面压来,或许我们应该感激涕零,能为物质生活奔波是种福气,它拯救了大多数人。那“为什么一定有人要死?” “为了对比,” “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那么谁会死?” “诗人” “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我们一再的背叛自己,天真的以为也背叛了生活,直到再一次上路,才发现我们从来没有过资格反抗:挣扎的道路只是不断的被说服,回归的旅途只是败下阵来却并不耻辱的屈服。无论是对消费社会的批判,还是对后工业时代的怒吼,都会随波逐流。
一切归零,你终究明白,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平庸的默默无闻的人,同时这个世界上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满与反抗,水火不容的冲突与争锋眼看着一直在激化,世界却还在正常的运转。人类的精神世界其实是一个抽象的却更庞大更顽强的生态系统,优胜劣汰,自我调节,永远的趋于平衡。不是因为枷锁太沉重,是因为这是人的精神世界,我们不仅要自由,还有责任。我们不仅追求解脱,我们还想摆脱愧疚。
于是马克过上了普遍意义上的正常生活于是我们归于平静。选择与不选择,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选择。
结尾是引用《时时刻刻》里的台词:
“亲爱的雷纳德,要直面人生,永远直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永远的了解,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

 5 ) 《迷幻列车》——英伦摇滚纪念册

如果一部耗时仅45天的电影,就能奇迹般地和英伦音乐的精髓乳交,实属不易。这样说吧,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剂很high的迷幻药,那么它的原声音乐就是将这剂药缓缓送入你血液里的针管。

 

1.《Lust For Life》——Iggy Pop

 

片头狂奔的Mark Renton念叨着:

 

我干嘛要做选择?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

 

同时Iggy Pop也在歌里吼道:

 

I'm worth a million in prizes

With my torture film

Drive a GTO

Wear a uniform

On a government loan.

 

I'm worth a million in prizes

Yeah, I'm through with sleeping on the sidewalk

No more beating my brains

No more beating my brains

With liquor and drugs

With liquor and drugs.

 

这首歌选自punk老祖Iggy Pop在1977年发行的《Lust For Life》。70年代正是以Sex Pistol为代表的punk流最为嚣张的时期。但是来自美国的Iggy Pop则比同时期的Sex Pistol等英国punk来的温和的多。如果把Sex Pistol比作70年代的South Park,那Iggy Pop就是和它同年Monty Python了。

 

 

2.《Deep Blue Day》——Brian Eno

 

眼看着苏格兰最脏的厕所活活的被嗑成了瓦尔登湖,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猥琐到收集塑料袋和502了。。。

 

 

3.《Transpotting》——Primal Scream

 

一看见这个乐队名字,就总是触发性的联想到惊声尖叫。。。。话说Primal Scream这只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乐队,“主要是以电声和舞曲风格为主,并在将这些元素成功的引入Britpop方面功不可没”,当然这都是专栏老师们说的,不管我事。不过他们开创的这种风格的影响力,从其独霸EA的模拟城市系列的背景音乐这点,也可见一斑。

 

 

4.《Atomic》——Sleeper

 

提起90年代的英伦帮,估计9成的同学第一反应就是Suede,Oasis,Coldpaly,blur,Pulp,Muse,Echobelly…

 

但其中往往不会涉及到一个的异数。说其异数,主要是因为圈内对其评价一直非常之高,但唱片销量却一直不太理想。《Atomic》这首歌曾被收入到了《GTA VC》里的电台原声中。出现在游戏中一个广播电台里,为一个名为“love first”的乐队演唱,效果非常之惊艳。

把这首歌放在描述Mark第一次戒毒成功后性能力恢复时出现,估计是想暗示着此时的精力旺盛的Mark就像一颗锁定了目标的核弹一样蓄势待发吧,可见博伊尔老师也是用心良苦啊呵呵。

 

 

5.《Temptation》——New Order

 

Oh, you've got green eyes

Oh, you've got blue eyes

Oh, you've got gray eyes

Oh, you've got green eyes

Oh, you've got blue eyes

Oh, you've got gray eyes

And I've never seen anyone quite like you before

 

这首歌在片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Mark被Diane赶到了过道上睡觉,Diane在屋里唱的。第二次是Mark二次戒毒时,出现了Diane坐在床上唱这首歌的幻觉。正如歌名,每次出现都伴随着一种诱惑——性和药。

 

如果一支乐队若缺少了灵魂人物,那么几乎就决定它以后必将无所作为了,但是New Order这支神奇的乐队却是个例外。它的前身便是著名的后朋克乐队Joy Division ,当1980年乐队灵魂人物主唱 Ian Curtis 自杀身亡后,剩下的成员又组成了现在的New Order。并成功的把风格由Post-Punk(后朋克)转为Synth Pop(合成器流行乐)。如果对JD有兴趣,可以找下《Control》这部关于他们的传记影片。

 

 

6.《Nightclubbing》——Iggy Pop

 

这首歌出现在Mark戒毒失败,重嗑旧药之时。把音乐做的猥琐,傻逼也能。但能把音乐做的如此猥琐,不牛逼绝对不能。Iggy Pop的这首《Nightclubbing》就是这么牛逼。当然这就有同学会问啦,到底要猥琐到啥程度才算牛逼呢?简单点这样说吧,就是猥琐到唱小调都能和像背语录一样能吐音成药。

 

 

7.《Sing》——Blur

 

到了影片的半截腰处,又切回到了片头Mark在街头狂奔的镜头。不过背景音乐由Iggy Pop的《Lust For Life》换成了Blur的《Sing》。
 

“I can't feel

Cos I am numb

So what's the worth in all of this

What's the worth in all of this”

 
呃,领导发话了,关于此歌,有两点值得注意地方:

1.尾部那段如《Queen Jean Approximitely》里那坨尖锐了人民群众的划玻璃声。

2.齐老师关于本段的那句:“通过强迫意志的价值虚无化复兴了意识形态概念的伟大艺术作品。”又一个颇具娱乐性的悖论般无意识崇拜的小段子新鲜出炉。。。
 

 

8.《Perfect Day》——Lou Reed

主题一旦涉及到那根长达20公分的上翘型疑似大香蕉。。。不多说了,由Lou Reed为各位带来红遍西洋的《夕阳红》~

 

 

 

9.《Mile End》——Pulp

 

词如其名,确实很俗。单身公寓里宅男的平静生活,波澜不惊。。。

 

 

10.《2-1》——Elastica

 

Elastica乐队女主唱Justine原来是Suede的吉他手,还和Suede主唱Brett好过一阵。然后借着个名声独立了出去,别以为她是单纯的傍名人,当初可是Brett主动示好的。

 

正如片中Diane所说:药在变,乐在变,世界也在变。融合了复兴朋克和电子风格的Elastica之崛,也算起给英伦摇滚界带来了一股新的风气吧。CCAV6一把吧:音乐风格的转变,也暗示了Mark片尾的背叛伙计们的结局。

 

 

11.《A Final Hit》

 

这是片子后期Mark搞到货后,决定给自己来的最后一针,但事实往往是,每一针都曾是或将是所谓的“最后一针”,因此逻辑一下,还是《Every Final Hit》显得比较严谨。话说回来,要是音响环绕效果好,曲子还是很有迷幻效果的。

 

 

12.《Born Slippy》——Underground

 

没药无聊,嗑药;嗑药无聊,戒药——如果把剧本交给蒙蒂派松,真不知会不会出现一大坨垃青宅在pub里边吹瓶边打针边聚众研讨如何通过合理应用边际效应理论,去有效的延长每个嗑药周期中所获得快感的惊天动地哭鬼泣神的壮观场面。


这里还要恭喜从这首《Born Slippy》(生来势利)里成功的解构出本片中那深藏不露的所谓工业时代焦虑和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冲突等重口味限制级内容的同学们,你们的滑稽无论怎样量化都将得到比此更多的幽默。
 

 


Diane说的没错,音乐在变,世界也在变。在这个整日浸淫在合成器和磨胶碟拼凑出的愚蠢节奏里的、芭乐充斥的傻逼时代,谨以此文借花献佛的纪念一下那些如疾走在泰晤士河桥上的Mark一般,逐渐模糊,渐行渐远的英伦摇滚吧。So,lookin ahead to the day I die。

 6 ) 评《猜火车》

说不出为什么的喜欢这部电影,一遍又一遍的看……

很久了,却清晰地记得Mark与Diana相遇时,Diana开始的那几句话,几乎要放弃的Mark愣愣地站在路边,看着出租车中的Diana,司机一句问话“你到底要不要上车?”才让Mark回过神,跳上出租车,他与Diana激情拥吻……

那一幕,和着那节奏强烈的音乐,一直让我感动。

……
后来Mark打多了毒品而昏迷,毒品店的老板把他拖上出租车,出租车司机把他扔在医院门口,医院里的人又用担架把他抬进去抢救,镜头用Mark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在缩小,身体在沦陷……那时,我竟然恍惚地以为自己也近乎昏迷,跟着他,下沉,下沉,深不见底……很累很倦,也想就那么阖上眼,让眼前的世界都随着视线,缩小,消失不见……

当Mark被抢救过来,他的世界又敞开了一扇大门,他又看到光明。

父母把他接回家戒毒,他的身体蜷缩在父亲的手臂中,像个孩子……他无力,他无助。父母把他锁在家中,他看到周围的墙壁、床单、被褥、枕头都是砖块的图案,生命像是被禁锢,毒品的作用使他产生幻觉,他看到神经兮兮的西蒙钻进他的被子里,他看到他的好朋友戴着脚镣坐在门上,晃动着双脚,用铁链击打门从而发出令人惊颤的响声,一下,一下,仿佛敲在你的心口,他看到了Alice不知与谁生的已经死去的女儿,婴儿在房顶上咿咿呀呀地向他爬过来,一直爬……一直爬……直到他抬头正对的地方,停下来,扭过头,整个头扭过来,向他扑来,他痛苦的嚎叫……

这一段噩梦好像我无数次梦魇的效果,恐怖的是意境,不带一点故弄玄虚的做作,却让你无法抵挡,径直地冲击你的心脏。

一直都不清楚“Trainspotting” 翻译为“猜火车”的真正含义,也和朋友做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感谢TEss的介绍,“据说是苏格兰一种古老的游戏,无聊的老人和孩子,站在灰铁站牌下猜下一趟车到来的时间和车次,以打法无聊的时间和生命。”这样,一切也便有了正解,我们也更加理解了这部电影的深意。

 短评

说实话,我真不好意思把这电影加进来,因为好多缺货都拿它当作粉饰太平的伪装!~

9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开头: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结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13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被神传的一部青春电影,不过并不出彩.

15分钟前
  • 宋阿慕
  • 还行

我好单纯,17岁那年买了这张碟,当时看了分级决定等我满了18岁再看,于是真得等了两年后我19岁了才拿出来看。。。。然后觉得,这个决定蛮正确的【姚明脸】

18分钟前
  • 灵感贪吃蛇
  • 推荐

那恶心的厕所。

22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啊,马桶世界无比神奇

27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其实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青春。

28分钟前
  • 你看起来很美味
  • 推荐

我有时候想不明白,吸毒的人,到底是因为太不快乐,而是太快乐。

33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口音太强大 求循环十遍洗脑 从此用上了最潮款的苏格兰乡下口音

37分钟前
  • 金色面包机
  • 推荐

苏格兰2:1英格兰,苏格兰人高潮了。这片的政治讽刺和苏格兰人的弃儿感根本没人提

40分钟前
  • AT
  • 推荐

墮落也需要天分。

44分钟前
  • 乡村名媛狗小剩
  • 力荐

每个真理让人安宁,不是吗?如同坟墓。每个人都奔向它。 一直认为《猜火车》的片头是最棒的。

48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十年前看的已经快忘光了,只记得伊万撞车后露出的那个满足的笑容...#Choose Life#( 补标)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马桶原来里面是海洋呀。。

54分钟前
  • 可可肚子
  • 推荐

从马桶走出来一个牛逼的伊万麦克格雷格,这也就是丹尼博伊尔的最高成就了,他对人生啦对艺术啦对人性啦追求也就到这了,有这一个五星片也足够了

5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世界在边,音乐在变,连毒品也在边,你不会越来越年轻

60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糜烂过后有目标的生活才是正确的。2014年8月13日重温,为了《万物生长》做准备,关于青春的故事,和我的不一样,但是最后都殊途同归,我要好好黄芪,好好万物生长。

1小时前
  • 杨迪
  • 力荐

为了毒品进入马桶的镜头印象深刻,肮脏不堪的粪池在他心中瞬间化为温暖的海洋。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令人惊艳的马桶

1小时前
  • 毛驴哥🔒🔒🔒🔒
  • 推荐

平淡和琐碎是生活的本质。我们即使不甘不愿也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它向往它。★★★★★

1小时前
  • Q。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