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综艺大陆2020

主演:李诞,王思文,王建国,张雨绮,罗永浩,庞博,呼兰,杨蒙恩,李雪琴,程璐,秦昊,沈腾,徐峥,大张伟,杨天真,汪苏泷,周奇墨,李云迪,黄圣依,王勉

导演:谭晓虹

 剧照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1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2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3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4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5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6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13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14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15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剧照 NO.16
更新时间:2024-06-23 04:04

详细剧情

  中国最好笑的脱口秀竞技节目的第三季整体调性幽默、年轻、独立思考,强调用幽默改变世界。本季节目赛制进一步升级,通过不同赛制完整呈现选手独立性格。话题和时事的结合,也将全面展现多元观点,建立行业标准,还原脱口秀文化生态。

 长篇影评

 1 ) 很难想象没有杨笠和李雪琴的《脱口秀大会3》

笑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笑本身就是一种输出

《脱口秀大会3》于9月23日晚收官。王勉成了新一季冠军,王建国、呼兰分列第二、三名,杨笠、李雪琴、杨蒙恩四到六名。

王勉夺冠

对于这个结果,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看法,当晚的微博热搜上,就出现了多个相关词条。但大家都可以确定的是,《脱口秀大会3》爆了。

笔者一路从第一季追过来,起初对这一季并不是太看好,因为第二季的后半程多少让人有点倦怠感,就是李诞第三季首播时对第二季的一个总结说的那样,“不够刺激”。

要说《脱口秀大会3》的新鲜感,首先是赛制上的变革。

淘汰赛阶段,不是以往的积分制,而是新老选手放一块1对1PK,输了就走人。这对于老选手来说特别残酷,但这样的赛制,才真正发挥了鲶鱼效应:新人有了特别多的出头机会,中生代的进步也特别明显,老选手不进则退,可能直接被淘汰掉。

而几个领笑员也对老选手特别严苛。在张博洋淘汰的那一场,没有领笑员为他拍灯;走到半决赛的老选手庞博,在一场主题赛中最后关头获得一灯,差一点就被淘汰。并不是说张博洋、庞博说得特别糟,而是他们的表现跟之前相比,没有明显的进步,或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那领笑员就特别“吝啬”自己的那5票。

张博洋获得0灯

庞博也只获得1灯

要特别感谢领笑员的“吝啬”和“大局观”,更多新人和中生代拥有更多机会,节目竞争更激烈,也就更好笑了。

《脱口秀大会3》新鲜感的关键来源是,女性脱口秀演员崛起了。

仅代表个人观点:这一届脱口秀,似乎缺了哪个男演员都不会失色多少,但我们无法想象缺少杨笠或李雪琴的《脱口秀大会3》。除了她俩外,颜怡颜悦、赵晓卉、Norah等女演员也有很不错的表现。

决赛六强中,女性占两席。

为什么一档成功的脱口秀节目,一定要有女性演员的参与?

此前澎湃有戏的一篇深度采访《说脱口秀的女孩们》,已经可以让大家很直观地看到女性在这一行业里的困境:出于传统的性别偏见,从事喜剧行业的女性,本来就挺少的;而对于那些从事这一行业的女性来讲,她们同时还承受着来自男性观众或其他男性表演者,一些不自知的语言“羞辱”或“骚扰”。

在这一情境下,我们就更需要行业里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脱口秀演员,去打破偏见,去发出女性的声音,却冒犯某些过时落伍的男性成规。

杨笠在接受GQ采访时,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语言真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力。”当一个脱口秀舞台上,都是男性的声音时,它诠释和释放的,其实就是男性的权力和男性制订的规则,因为在男脱口秀演员的段子里,高频率出现的词是“我妈”“我老婆”“我女朋友”;并且她们在段子里的形象是高度一致的,强化的是我们对于女性的某些刻板印象。

所以当杨笠从女性的视角说出“他明明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时,赢得满堂喝彩。我们先不要管她说得对不对,重要的是,语言的权力在女孩手中,她们也能说出对男性的不满了。

杨笠谈“男人普通却自信”的段子, 出圈了

不过,像杨笠讲了更多与男性有关的段子,她随后也遭受各种各样的质疑。比如有人说,她拿女权话题挑起两性矛盾,把女性话题当“财富密码”,利用女性的“性别优势”走到最后。

然后有一些脱口秀演员在采访中,为了支持杨笠,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杨笠的女性特征。像王勉就说,“我脑子里压根就没有所谓的男权女权的概念,大家都是人,干嘛这社会就要听谁的。其实杨笠也没有说要刻意表达啥,她只是觉得那样讲好笑。”

呼兰在采访中也说,“(关于女性视角,)我不认为双胞胎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变化,和老田带给这个行业的变化有哪些不同。女性就是女性的视角,老头就是老头的视角,包括一些其他群体的视角,我们当然希望更加多元化。我认为,说双胞胎带来的视角就是比老田好,这才是真正对女性的歧视……多元化的视角,女性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理解王勉与呼兰的好意,但他俩代表的也是很主流的男性视角,也即他们没怎么意识到,女性普遍遭遇了什么,语言这一权力对女性有多重要。就像很多脱口秀演员说出的笑料,是建立在给自己的伤口上撒盐、撒辣椒粉的基础上的,女性脱口秀演员的好笑,也有可能是建立在一个女性在社会上遭遇的种种不为人知的微妙的痛苦基础上的。

女性的立场、女性的视角、女性的声音很重要,毕竟女性占据着这世界一半的人口。老田带给脱口秀的,与女性带给脱口秀的,当然是不一样的(虽然老田的视角也很重要),老田是“老”的,但他终究是个男人。什么时候舞台上,也能有一个说脱口秀的中年大妈?《说脱口秀的女孩们》写道,“国内超过30岁还愿意说脱口秀的女演员几乎没有,在结婚后她们的重心不得不倾向于家庭,否则在家庭或是社会中,就会成为异类。”

你看,很多问题深入下去,都能碰到性别这一内核。女性视角怎么不是至关重要呢?

杨笠

杨笠有可能没有刻意表达出什么,她跟颜怡颜悦,有可能仅仅是在讲述自己的生活,她们无意挑起矛盾,但女性的现实处境就是挺难的,她们只是实事求是。一些男性觉得自己被冒犯了,这恰恰说明的是,一些男性在男权社会里待得有多么舒适,他们对于女性掌握语言权力的种种不适。当他们的老婆和女朋友出现在自己的语言中,他们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不会觉得自己在行使男性的性别优势,但一些脱口秀演员说出她们自己的生活——男权社会里的生活,这些男性就忙不迭地认为,女性在“滥用”性别优势。

《脱口秀大会3》给观众带来的大部分惊喜,就是女性带来了。她们证明了,女性也可以说很聪明的脱口秀,比如李雪琴;女性带来新颖的女性视角,也让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男性,重新发现了自我:他明明那么普通,怎么可以那么自信。杨笠不说,很多男性还真习焉不察了。

李雪琴

节目的最后一部分惊喜,是王勉带来的。

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认为《脱口秀大会》中的脱口秀,与欧美的立式喜剧并不能等同。立式喜剧是面向线下真实的广场,而节目中的脱口秀成了一种“修辞术”比赛,出彩的文本常常是“讨好的观点迎合和批判性的愤怒情绪”的集合。

但看完节目很多观众会觉得:那又如何呢?随性密集的段子,就比精心的修辞术更高级?更关键的是,王勉成为冠军,恰恰代表了任何标准都是刻板的:在西方的立式喜剧里,同样很难找到王勉这样的选手;在此之前,也很少人会想到,还有音乐脱口秀这一玩法,并且能玩得这么有意思。

王勉的音乐脱口秀,成为本季一大特色

因此,不必匆忙定义什么是脱口秀,或者好的脱口秀得有什么样的标准,当我们对脱口秀的态度足够开阔和包容,它就能带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就像笔者一度很执迷于脱口秀的价值输出,但在收获足够多的快乐,我也看开了,价值输出不一定是理性批判、“文以载道”,笑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笑本身就是一种输出。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2 ) 李诞,好笑吗?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看了新一季的《脱口秀大会》

刚刚发现开头那句写了这么久的问候语,也挺有脱口秀味儿。

仿佛一只成熟的阿拉斯加走上台,左手支着立麦话筒。

猛一鞠躬,下一秒就要给你们爆梗讲段子。

冷静一下。

脱口秀演员都快没梗了,劝你也别指望一只阿拉斯加。

虽然不会说脱口秀,但还是一直有看的。

三季《脱口秀大会》的核心形式一直没有变过。

都是从线下海选出来国内优秀的脱口秀演员。

大家聚在一起,比赛说段子。

但要说变化,也确实是有的。

第三季《脱口秀大会》,更有综艺感了。

在赛制上,引入了抢麦突围赛。

领笑员阵容也是请到最近乘风破浪张雨绮和“或许是”中国脱口秀领路人的罗永浩。

50位脱口秀演员下场1v1比赛,三位领笑员用爆灯为表演打分。

三灯全亮晋级,两灯或一灯则可以被现场其他演员抢麦battle。

也就是说,每产生一个三灯晋级,就有一个表演机会消失。

真正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综艺火花起来了。

李诞本人也说“我反思了去年的脱口秀大会,我觉得哪哪都好,就是不够刺激。”

看得出,蛋总确实说得出做得到。

相比于第一季时候,几个小沙发一摆,演员轮番上来讲段子的沙龙氛围。

这次的《脱口秀大会》在制造综艺感和话题度上下足了功夫。

突围赛一上来,程璐就讲了一连串关于离婚的段子。

转眼,离婚被爆,双方友好官宣。

小小地引爆了一次热搜。

夫妻俩离婚,梁海源的归属权还不清楚。

但显然,离婚段子的归属权分给了程璐。

除了预定热搜。

这次的《脱口秀大会》也学会了不少别的节目搞来的糟粕综艺小妙招

“爆冷、奇袭、OG陨落” 这一套,一个都不少。

财产分割失败的思文没拿到离婚段子。

还遭遇了全程高能的新人House。

作为新人,House不玩卡司之间的内部梗。

一段根据自己做银行职员经历改编的纯粹脱口秀,节奏感把控得很好。

硬是拿下了79票,淘汰了上届季军思文。

不过,想到第一季的冠军庞博,参赛还要填报名表。

上一季的亚军王建国,就算做了海选导师。

还要跟自己亲手选上来的新人同台比赛。

被淘汰的老卡司们,估计会心态放平点。

毕竟这个本就人才不富裕的行业,从来不看资历。

“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

真大王也还是有的。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脱口秀大会》,但周奇墨被节目组给足了排面。

作为多年脱口秀从业者,单立人俱乐部的大当家。

周奇墨确实是前辈中的前辈。

一出场,全体演员起立致意。

互相点评时,也毫不犹豫地把周老板推上“心中冠军”的位置。

导演更是镜头给满,超级OG的形象按得死死的。

但谁能想到,最大的反转被放在了表演之后。

周老板获得两灯,点名单挑呼兰上场。

却在观众投票环节遭遇淘汰。

综艺效果直接拉满。

这样的赛制,不仅OG陨落的戏码做足。

更导致到突围赛最后,七位选手未上台表演,但只剩一个晋级名额。

其中就有前两季的人气超高的Rock。

这就意味着,一旦有人晋级,后面的人就无法上台。

但是,蛋总关键时刻临场征求意见改了赛制。

抬了一手,7位演员都获得了表演机会。

不仅Rock顺利晋级。

还意外发现了特别能炸场的新人小北。

和被李诞说“有压迫感”的Norah。

再加上张雨绮和罗老师强烈建议复活思文和周奇墨,以及李诞复活的李雪琴。

25个晋级名额扩容到30强,跌宕起伏,又皆大欢喜。

第一轮突围赛结束。

综艺效果有了,该进的人也都进了,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季看得人好累啊。

脱口秀本来该是让人轻松的氛围,但紧张的赛制,和不停地描画脱口秀演员的痛苦。

让“笑”这件事,开始变得有点刻意。

有时候,感觉好像一群人在苦大仇深地逗你发笑。

第一期庞博上场,讲那个“程璐PK梁海源”的段子被爆了灯。

选手席立马有人站起来“啊?这就给了?这好笑吗?”

当时看到这段,仿佛神穿当年《相声有新人》

一个博士突然暴起按着你的脖子告诉你,此处根据公式不该笑。

很难受。

竞争没有错,综艺感也是该有的。

1v1对战,1/2大批淘汰的形式印象里最开始存在于《中国新说唱》、《奇葩说》这类节目。

效果都很好。

但真的适合脱口秀吗?估计要打个问号。

说唱和辩论本来就有对抗文化,火药味可以说是它们的基础。

但移植到脱口秀,略显夹生。

再加上几个“领笑员”每个段子讲完还要点评一阵。

把段子拆开揉碎分析一番,甚至还要上升到价值观。

一股公式味儿,就没劲了。

选手们也都很疲惫。

到了第三期,张博洋直接拿出了“一羊迁徙”的破梗间接放弃比赛。

其实也挺能理解他的。

脱口秀难吗?太难了。

《脱口秀大会》所表演的脱口秀,形式上其实更接近于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

独自一人,通过语言把控整场喜剧呈现,相当困难。

虽然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通用技巧。

但想要写出好段子,还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细心揣摩。

好的脱口秀,不是笑话拼盘,而是对生活的精准观察。

在美国,一个顶尖的职业单口喜剧演员。

一年能创作出60分钟左右的段子,已经很不错。

单口喜剧发源地尚且如此,国内状况可想而知。

突围赛的最后,Rock调侃House说:

“谁一年不攒五分钟的好段子”

这话真不是开玩笑,而是行业现状。

大部分人,也就能攒五分钟。

现在的《脱口秀大会》其实就是在拼线下储备。

新演员还好,老演员都被榨干的差不多了。

这样残酷的赛制下,更难有好的创作环境。

痛苦是正常的。

另外,就算抛开赛制,单单是从线下转到线上,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片片虽然算不上脱口秀资深爱好者,但也有经常去线下开放麦看演出。

线下演出和《脱口秀大会》这样的综艺形式,还是有挺大差别的。

甚至同一个演员,同样的段子,拿到线上,效果天壤之别。

比如本季第一个被淘汰的吐提·古丽热杰。

在线下,她经常担当主持和开场,优势是与现场观众碰撞各种现挂。

情侣梗玩得飞起,现场效果特别自如,也很好笑。

但搬到综艺里,互动消失了,这样的优势就荡然无存。

人们能看到的,就只有一个小姑娘顶着节目组指定的发型在尬梗。

这就很让人遗憾。

当然,片片说这些并不是在否定《脱口秀大会》。

作为一个新兴而小众的行业,能在综艺场上做到这样已经相当优秀。

换我去做导演也一定不会做得更好。

之所以说这么多,恰恰是因为喜欢脱口秀这个行业。

在频频暴雷的2020年,本就已经风雨飘摇。

脱口秀也只是无数线下演出从业现状的一个缩影。

能在,就已经值得掌声。

在本质上,《脱口秀大会》的定位还是一个综艺节目。

节目在综艺这条路上,本身也还在摸索,到了第三季也才刚摸出点门道。

做脱口秀,李诞和他的团队天下一等一。但做综艺,似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期待新一季,脱口秀从业者们能平衡好演出、综艺、人设、流量等各个方面因素。

在艰难前行的2020,做得更好。

脱口秀难,《脱口秀大会》更难。

站在观众视角。

也就只能盼着依然能有下一季的瓜吃,保甜又多汁。

希望脱口秀好笑,脱口秀演员也能多些发自内心的笑。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洛

 3 ) 凭借一张厌世脸PK掉一众脱口秀演员的网红,你咋那么搞笑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进度过半,新老阵容交替上场,战况激烈。

在这些面孔中,带给我惊喜的除了脱口秀新贵杨蒙恩,还有一个野生短视频网红:李雪琴。

之前并不了解这位横空出世的东北妹子,只知道吴亦凡对她喊了话。

作为跨界参与脱口秀大会的短视频选手,她的亮相不算惊艳,初选赛还被观众投走。

幸好被李诞复活回来。事实证明蛋总对于演员能力的认知还是非常精准的。

在突围赛上李雪琴的表现一鸣惊人。她用自嘲PK掉其他全部选手,夺得那场爆梗王。

这周的三分之一晋级赛,她的稳定输出也有目共睹,虽然没有直接进入半决赛,表演效果依然炸场。

是什么让一个没有舞台经验的网红在一群专业脱口秀演员中脱颖而出,甚至掩盖过他们的光芒呢?

从八卦的视角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文本过硬

李雪琴讲的虽然都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但她的稿子中心突出,内容紧凑,逻辑完整,而且不断有反转,以及具备恰到好处的Punchline。

她的梗密集又有响点,能够让观众不停歇地跟着她的思路走。

表达真诚

如果说文本是脱口秀表演的基础,那么表达技巧则是强化文本的利器。

和其他专业演员相比,李雪琴在舞台上的表演没有任何技巧可言。而且有着肉眼可见的紧张。

她没拿话筒的那只手一直紧紧抓着话筒杆,几乎没离开过。

神奇的是即使她内心紧张,但输出给观众的状态却是松弛的。

她把自己经历的倒霉过往用东北话轻描淡写地聊出来,就会让你感觉又搞笑又心酸,还带着一点可爱。

而这份难得的观众缘是很多演员可遇不可求的。

心态放松

作为跨界选手,大众对她表演的期待并不高,而她自己对于晋级名次也没那么看中。

所以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专业选手那种想在这个舞台上证明自己的压力与野心,

更多时候看到的是她对被迫写稿的无奈和想回家休息的懈怠。

或许就因为这种闹着玩的无所谓心理,让她在神经紧绷的脱口秀演员中独树一帜。

不过我总担心她因为写不出稿子,随时甩手退赛,可怜了我们这些预期提升的观众。

除了自身能力,李雪琴通透直接,不做作的性格也很圈粉。

她毫无避讳地承认王建国就是她的理想型,坦荡的作派让谐音梗大王秒变娇羞。


她身上融合了很多矛盾感:

厉害但不自知,也不care,

思想有深度却试图极力抛开它,

热爱幽默但又很难开心。

我想她之所以总是一副厌世面瘫脸,可能是因为她真的厌过世。

作为北大毕业生,她一度被名校光环裹挟。还患上抑郁症,经历过割腕自杀。

虽然一路见了太多满脑子精英意识的年轻人,她却始终觉得自己资质普通,缺乏才华,做事也没有长远计划,很难与这些人融为一体。

最让她最不解的是:北大的为啥就不能做个废物呢?

如今她在抖音上火了,内心却依旧悲观,认为自己迟早会凉。

但是能带给人短暂的快乐,她觉得也值了。

外表幽默,底色悲凉大概是所有喜剧人的内核。

李雪琴说:

“能逗别人开心,和能让自己开心,是两回事。”

谢你逗我们开心,你自己也要好好的啊,

请先接纳自己,这个不够好的世界才会慢慢接受各种不同。

P.S. 希望总决赛上还能见到你。

加油加油加油!

 4 ) 使竖子成名

我总算是把这个节目演到目前的所有段子都看完了。。。拜我的减脂计划所赐。。。。。。根据某些人的说辞,如果你并没有擓一勺儿尝尝滋味,则就没有资格去批评一坨屎缺乏营养价值。。。。。。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总算是舍弃清白获得了给这坨节目写评论的入门资格。。。。。。

在我开喷之前我想先说一句,每次我写这种喷子评论之后,都会掉关注,我并不介意,但我想提醒一些心慈面软见不得车祸现场的朋友现在就可以取关了,节省点儿自己的时间,还可以免受精神上的折磨,好,友情提示到此为止,勿谓言之不预。。。。。。

如果有零颗星的选项我想打零星。。。。。。不为别的,我也算看过一些脱口秀,我上下班的路上收音机里就可以听脱口秀,我不认为这真的是一台脱口秀节目,这台节目本身就像这台节目里出镜的演员一样名不副实。。。。。

在具体评价之前我很想和诸位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脱口秀和现场喜剧。。。。。。在我看来,脱口秀和现场喜剧就是用幽默的方式委婉的表达表演者包含尖锐意见和态度的内容,使这种意见更容易的被观众接受和理解。按照我的这种想法,这季节目中的所有作品,几乎全都不合格。。。。。。当然这种现象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我对脱口秀的理解是有误区的,但鉴于这篇影评是我在写,姑且就认为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好吧?

这个概念里包含了这么几个关键词:幽默/委婉/尖锐/意见/态度/内容,前三个用来修饰段子的表达形式,后三个用来描述段子本身。。。。。。

幽默,幽默太难了,咱们宽容一点儿,就不要用这个词来难为在场的所有嘉宾和演员了吧;说下一个吧,委婉,截止到目前的全部段子中,留给我能称得上委婉印象的有两处,而这两处并不是我觉得委婉而是在场的其他演员觉得委婉或在线弹幕观众觉得委婉,一个是第二轮比赛中的赵晓卉使用了一个错位的技巧,用男女之间的对话方式来描述职场中的关系,并且赵晓卉在篇末点了题,说自己就像一个渣男。。。这时镜头切换到后台,其他演员纷纷表示这个太难了,转换了三层,观众很难get到。。。。。。我当时震惊于这帮演员对于观众理解能力的轻视和低估,以为就这种程度的笑话,简直就像脱裤子弯腰穿裤子伸腿一样直白。。。然后第二个段子里的豆豆就结结实实的给我上了一课——豆豆讲了一个写字难看的笑话,然后说老师问他字都写不好还能干什么,他说可以去设计验证码。。。还可以去当医生。。。然后说听得懂这个笑话的都是脱口秀大会的优质客户。。。。。。我还没来得及哂笑,眼前就飘过一行弹幕:啥意思?没听懂啊。。。。。。于是我就懂了——他们不愧是专业的,对自己客户的理解比我深刻多了。。。。。。然而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你为了照顾人数可能更多的理解力低下的群体就降低自己的水准,只会让这个行业每况愈下,理解力强的客户嫌你档次低,而理解力差的客户也根本没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理解水平(其实我更奇怪的一点是,以我国人民在互联网上的表现来看,这帮兄dei和集美不该理解不了这么直白的一个笑话,除非日常揣摩上意编黑名单的人都不听脱口秀?)。。。。。。说个我今天下班路上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段子吧。一个英国人说,现在很多英国人都不爱查字典了,所以对很多词的理解就不到位,比如pointed和angular这俩词的区别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俩词都是尖角的意思),pointed是指有着尖锐的倾斜的两条相交的边的顶端,而angular是一位来自德国的优雅的女士。。。。。。底下听的人哄堂大笑。。。。。。这个笑话的点在哪里呢?英文的angular和德语的Angela的发音是几乎一样的尤其是再带一点儿口音的时候,而angela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的first name。。。。。。也就是说,要听懂这个笑话,听众起码要知道德国的Angela是谁,还要知道德语中Angela的发音,然而收音机里这位演员并未因此担心笑话不能被观众理解,事实上这种事也并没有发生。要享受趣味是有门槛的。婴儿只需要一个奶嘴儿一个拨浪鼓就能乐起来,随着成长理解力增长知识积累增加奶嘴儿拨浪鼓就无法满足他了,可是如果不学新东西就肯定没办法享受更高级的乐趣——这套话我曾经用来激励我女儿读书练琴,一个六七岁的小孩都能明白的道理,这帮靠讲脱口秀吃饭的人居然不明白,也难怪这行不景气了。。。。。。

尖锐,尖锐就别提了,尖锐是不可能的,会得罪人的,罗永浩在突围赛的时候就说赵晓卉一句话得罪了他和张雨绮两个嘉宾,尽管赵晓卉那话说得一点儿也不尖锐充其量算个刻板印象而已。。。连突围赛带主题赛所有评审嘉宾对Norah的评价并不是段子质量不好而是太高调了让人不舒服。。。。。。我的天啊,Norah说了什么?只不过说了句“黄浦区两套房”而已,不好笑归不好笑,这样观众就不舒服了?那你的观众不该来看脱口秀大会,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啊。。。。。。再说究竟是观众不舒服还是你李诞不舒服?杨天真说炒房子挣钱说钱都买了包的时候你不是舒服得嘿嘿嘿的在胁肩谄笑吗?一直到第二轮结束李诞这孙子还在语重心长的教育Norah要放低姿态,于是我们看到脱口秀大会中的几乎所有演员都在不遗余力的糟践自己或者自己的亲戚,来达到让观众舒服的目的,你们是特么的一个舶来的娱乐节目在中国的推广者还是特么旧社会的天桥艺人?当然他们这么做也是有充分理由的,我就在弹幕里看到有人在说,看到rock那副骄傲的嘴脸就不舒服。。。。。心理不健康的观众是真实存在的啊。。。侯宝林曾经在节目里说,旧社会啊,艺人没有地位,去大官家唱堂会得先跟管事的要忌字儿,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说,只能拿自己开涮。。。。。。挺好,继郭德纲把旧社会相声圈那点儿陋习继承并发扬光大之后脱口秀界也急不可耐的加入进来了,我国这点儿国粹传统还真是生机勃勃呢。。。。。。当然话也别说绝对了,在节目里张伯阳尖锐的cue了白凯南,当然既不委婉也不幽默,但是白凯南已经是落水狗了,当然就不怕得罪了(顺便说张伯阳我认为是全部演出人员里最守得住自己底线的一位了,另一位是弹吉他的王勉),再有就是庞博和一群嘉宾丧心病狂的猛CUE秦牛正威那段“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我实在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笑,这又有什么值得讽刺的,一个女团练习生,不会唱rap,硬着头皮上阵,然后唱砸了,无非如此,人在江湖,混饭不易,说脱口秀的难道不该兔死狐悲?就算嘲笑难道不该嘲笑那个写rap的人会写出这么水的词儿?

意见/态度/内容,鉴于几乎没有,所以我把这仨词搁一块儿说了,绝大多数人上了台来是没有内容的,更别提有个别人心怀鬼胎根本就是来推自己的抖音小视频公众号儿的,还根本分不清脱口秀和模仿秀之间的区别,然而却逗得一众资深脱口秀元老前仰后合,我深深的怀疑这里面有什么利益链条的驱动;而一位来自陕西的老年演员靠一句带口音的car engineer不断重复装疯卖傻就能进入复赛也让我深深的怀疑这节目的评委水准。内评热门的王建国呼兰的段子都水得一塌糊涂,看完复赛之后我的感觉就是这节目已经做崩了,我看了这么多脱口秀从来没见过这么集中的毫无内容纯靠耍贫嘴不好好说话充数的节目,当然你可以说是言论的环境不那么宽松导致的,但你仍然可以在不说和胡说之间做出取舍。。。。。。当然节目不好笑是因为没内容这只是我这种外行的看法,业内金牌经纪人的真知灼见另有一番不同,杨天真在伟大爷演完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的普通话太标准了,不接地气。。。。。。没错,这个节目里,东北话占了大半壁江山,其他什么西北口音山东口音河北口音都有出现,然而为什么一种口音会让人觉得好笑?我有很多东北的同学,他们说话都会轻微的带有一点儿东北的口音,但他们在工作中绝不会刻意的渲染自己的东北口音,甚至有人上了一席演讲,用的是纯正的普通话。。。。。。为什么在脱口秀中使用黑吉辽方言就会好笑?而且还要是铁岭辽阳营口抚顺鹤岗鸡西延边丹东这样的地区的浓重口音才会好笑?说到底无非是满足听者的个人优越感罢了,让人舒服。。。不愧是金牌经纪人,关注点才会这么变态而精准。。。。。。

逗别人笑其实挺难的,你看着这么多职业半职业的脱口秀演员绞尽脑汁呕心沥血也不过如此就知道了,没有内容的段子纯靠抖机灵说损话糟践自己来凹笑点注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别人笑其实也容易,你看看请来的那些嘉宾,张雨绮杨天真黄圣依,讲着并不好笑的充满冒犯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段子,连台下的观众带台上的李诞全部笑得花枝乱颤前仰后合。。。。。。不好笑的段子能让人笑得不能自持,好笑的事情却没人敢指出来让大家笑笑,这是这届脱口秀大会最好笑的地方了。。。。。。

 5 ) 罗永浩:另一个只要舌头在就不怕的人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播出了。

李诞左手边的领笑员从于谦换成了罗永浩。

罗永浩在自我介绍环节中,说了自己和这个节目的渊源:虽然从来没有在舞台上讲过脱口秀,但是很多脱口秀演员却因为听了他的语录走上脱口秀的舞台。

说句暴露年龄的话,我的大学时光是在“老罗语录”中度过的,很多的段子到现在还能背。

所以80后90后因为听了老罗语录而从事脱口秀行业,一点也不奇怪。

他在课堂上借题发挥的段子,既搞笑又深刻,比很多专业演员还有意思。

后来老罗从新东方辞职,创建牛博网和锤子科技,一路坎坷,但这点看家的本领一点没糟践了。无论是做推销还是当评委,都有着强烈的脱口秀痕迹:幽默、价值观稳定、逻辑性强、好现场砸挂。


罗永浩在《脱口秀大会》中表现出极高的鉴赏能力,他笑点高,很少有段子能打动他,两灯的选手大部分都是因为他没拍灯。

张雨绮乐不可支的时候,镜头扫到罗永浩,大都一脸木然。

不要小看这个点。笑点太低的人,往往搞不了喜剧,因为往往观众还没咋滴呢,他自己先乐够呛,就失去了打磨笑点的动力。

王岳伦笑点就低,一个笑话乐得“吱嘎”的,他执导的号称喜剧的作品,没有超过五分的,都在三四分徘徊。

周星驰、郭德纲私下里都内向、沉默、不苟言笑,搞出来的作品就明显好很多。


罗永浩讲话胜在精炼。

他大概是唯一一个讲话用书面语我还不烦的人。

他讲暂住证和户口制度:

我这个朋友是新疆来的,但不是民间劳动力,在中关村做IT的。然后呢,被抓到了。他以前,有被过一次罚款的经历。于是就办了一个暂住证,随身携带。这次被抓,充满了安全感。拍出暂住证,还气人家,因为以前被罚过嘛,有旧仇,警察查了三十个外地的,全有暂住证,正他妈火呢。完不成任务。一看,崩溃了,你还气我。一把抢过来,撕个稀巴烂,扔到地上,说,你还有吗?哦,没有了。没有就上车!送到火车站,先用你钱包里的钱,替你买一张火车票就扔到火车上去。站台上,对面去哈尔滨。这边去新疆。塞错塞到去哈尔滨的火车。塞进去以后拼命挣扎。挣出一点儿脑袋,伸出脑袋拼命唤,说,警察同志,塞错了,我是对于面火车的,警察看,果真错了,但是,全是遣返的,塞满了,再给他拉出来要把半车厢清出来才能出来嘛,所以是一想。一推进去吧!一直给送到哈尔滨。

▲“挣”“唤”字用得极其精妙。把人在那个处境下的焦灼以及荒谬的认真感尽数体现出来了。同时还黑了一把暂住证制度。

在精炼的动词之外,罗永浩又是特别擅长用复杂形容词的一个。

他讲“枪打出头鸟”: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强调保守中庸的东西,所以像我这种性格的人成长的时候被身边的有意或无意的善意或恶意无情的修理和摧残。在我们文化传统里面如果看到谁嚣张一点的话,不管他对还是错,只要嚣张就先干死再说。所以我从小就是被摧残长大的,作为强烈的反弹,胖了。

▲“攻击”前面一大段修饰词,宛如听莎士比亚戏剧中念内心独白的男主人公。这个段子又不仅仅是对自己体重的自嘲,还顺带批判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老罗特别注重段子所传递的价值观。

《脱口秀大会》中有个叫老四的选手,情急之下没按台本来,撒欢把庞博、呼兰模仿了一遍,还和现场观众互动,顿时把场子热了起来。

罗永浩拍了灯,但指出老四演出中的不足,说,管一个没笑的、年纪较大的女观众叫大妈,问她是不是跟着孙女来的,让他“有若有若无的不适感”。

老罗最后总结说:“猖狂地攻击,邪恶本质,希望他价值观再上两个台阶”

而老罗本人在课堂上讲的段子,有着深刻的内核,现在看来也不过时。

他讲离婚难:

两口子要离婚,吵架,三年,不停地吵,实在过不下去了,对谁都没有好处嘛。所以大家想清楚了,决定离婚。就跑到民政部门去,通常会有什么结果呢?一般都是出来一个满脸傻气的一个文盲一样的傻老娘们,是吧,然后跟你说什么呀,她说“小同志,我劝你们还是回去再想想吧,我觉得你们感情还没有破裂,回去再想想”。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吗,人世间!夫妻感情是否破裂,谁说了算,大娘?!是不是当事人说了算呀?你一个民政部门的傻老娘们你懂什么呀,你凭什么说人家感情没破裂呀!

▲对照新出台的“离婚冷静期”和“俞渝李国庆的离婚大战”,就会发现这个十几年前的例子一点不OUT。

他讲军国主义和爱国青年:

在中国这种制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虽然没有机会上前线去发泄自己的兽性,但是他可以在论坛上敲字的时候发泄自己的兽性。比如说扯到台湾问题,多少误以为自己爱国的禽兽中国人在那里叫嚣:扔几个原子弹把台湾炸成一片焦土也要让他回归,神圣不可侵犯。整天吵吵骨肉同胞,然后建议用原子弹炸成一片焦土,你跟日本军国主义者有什么区别?

▲Emm,这个就不多说了,在当下的大环境我们都懂。


周奇墨说讽刺与批判是喜剧最重要的内核。

这恰恰也是老罗的段子最打动我的地方。

一味地耍贫嘴、拿“下三路”和人体器官口嗨,虽然能让观众沸腾,但是在沸腾之后,却会流于空虚。

对于现实的嘲讽与否定,才会让观众在笑过之后,陷入反省和沉思,从而取得一点点进益。

当然,这样的功力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深刻又好笑的段子考验着脱口秀演员的观察力和智商。

老罗疯狂的输出,得益于他年轻时大量的阅读,才让他看问题比一般人更加本质。

▲歪个楼,我严重怀疑脱口秀这帮演员是娱乐圈中学历水平最高的一帮人。呼兰来自耶鲁,庞博有“交大吴亦凡”之称,梁海源是研究生…学历不代表搞笑能力,但在深刻度似乎上又比其他人走得远一些。


另外,罗永浩打破了我对演讲的刻板认知。我从小到大听到的演讲都是套路化的表演。

过度修饰的脸和语言,整个演讲涌动着各种空虚的大词,猛灌着鸡汤。很多时候我都以为自己身处传销现场。

罗永浩的演讲不,他拖着麦克风闲庭信步地在台上溜达,三不五时抛出一个包袱。让观众在笑声中接受了他的价值观。


有一期节目,罗永浩给排名垫底的梓浩支招,建议他转行,说喜欢和擅长是两码事。

这就是典型的能医不自医。

罗永浩喜欢做实业,但是做实业做一行亏一行,他没那么喜欢耍嘴皮子,但是金钱、荣誉都是口才带给他的。

如果不是能说会道,他可能不会以高中学历在新东方谋得一份工作,并成了第一代网红,也不会单枪匹马拉来赞助创业,也不可能在欠债六个亿的时候,靠直播的风口,偿还一半债务。

不由得想起了张仪的故事。

张仪因被怀疑盗相君之璧,被掠笞数百,后对他妻子说:“视吾舌尚在不?”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老罗就是那个只要舌头在就不怕的人。

 6 ) 周奇墨的淘汰是脱口秀行业的胜利

对于周奇墨的两次淘汰,观众评价不一,喜欢的人觉得好笑爆了,梗连续不断笑得肚子痛。不喜欢的人一个梗都不吃,全程无笑点。当然,这是主观的事情。

喜欢周奇墨的人,大可以质疑李诞的拍灯逻辑,质疑评委被操纵,质疑现场观众投票的真实性。

但是你无法质疑腾讯的弹幕,因为节目组操纵不了腾讯。

来看看一直被周奇墨忽视的广志的弹幕评论。再来看看周奇墨的弹幕评论。

前两张是广志的段子弹幕,后三张是周奇墨的。感兴趣的可以统计一下认为好笑和不好笑的比例。更不用说,还有一大群喜欢周奇墨的人去攻击不喜欢他的(请自行从弹幕里找这种攻击)

抛开确实觉得周奇墨的段子好笑的,又有多少质疑的理由,背后的潜台词是

周奇墨是前辈,李诞你故意不拍等,有恶意。

周奇墨可是线下大师,你们评委怎么不拍灯?

周奇墨可是业界巅峰啊,你们观众怎么不笑呢?

你不笑,那是你不懂周老板幽默,你太奇怪,太low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但觉不仅仅开始于节目中不断的造势,周奇墨被树立成了脱口秀届的元老宗师。周奇墨被称为周老板,而同为老板的皮球和rock,却没有皮老板和ro老板的称谓。什么王建国,庞博等等老演员,一口一个强无敌,稳定发挥,纷纷表示他是前辈,仿佛周奇墨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还要对神表现出尊敬和敬重。

中国脱口秀届,前辈?中国脱口秀才几年历史啊?上次听说哪个行当辈分分明,大师频出,那还是相声行业。

相声行业里,大师频出,姜昆,冯巩,再往前有马三立,马季。一辈接一辈,师徒关系分明,仿佛相声行业的主题已经不再是逗乐观众,而是一个等级严密的帮派组织。

当我看到大家对周奇墨线下段子好笑的肯定之外,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和好笑无关的东西混杂其中,就像相声行业那样。

大概,中国人就是天生喜欢论资排辈,对于前辈似乎就天然地要表现出某些敬重和赞成。

可是,相声行业已经没落了,姜昆和冯巩最好笑的年代,他俩还都是新人。唯一给相声行业带来一点生气的,还是郭德纲,他是跳出相声老圈子的人。

我看到对于周奇墨的淘汰,李诞并没有给予周老板肯定,评委也没有给出同情灯,现场观众也用实际投票证明了,没人在乎你是什么脱口秀届元老,什么前辈。

而腾讯弹幕更加不会骗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周奇墨并不比他的对手好笑。

我赞成李诞把一群笑果的老脱口秀演员反复丢在pk上去竞争,去表演。因为好笑和资历无关。

对于周奇墨的淘汰,对于脱口秀届来说,是一次胜利,没有囿于与好笑无关的胜利;而中国脱口秀行业,仍充满前景和希望。

 短评

在我被这里许多男演员的不好笑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李雪琴和杨笠拯救了我。

3分钟前
  • 墙上的寻人启事
  • 还行

“脱口秀敲门人”

5分钟前
  • 蘑菇蘑菇不长个
  • 推荐

2020年能让我不看时事新闻,光坐在那笑两个小时,已经是难得的事情了。他们不应该躲在幕后给明星们编稿子,他们就应该站在前台讲自己的段子。我始终认为:脱口秀大会比吐槽大会好太多。

9分钟前
  • lowdive
  • 力荐

3.5,脱口秀大会第二季没了池子,第三季没了卡姆,结果第一期就把思文淘汰了??!思文复活后又退赛,张博洋放弃……诶……这一季整体很喜欢杨笠和李雪琴,蒙恩豆豆等新人也很不错~

11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麻醉自己是有合法的途径的。预定本季最佳!庞博的“梁思程”可太秀了!

15分钟前
  • L~Gragon
  • 推荐

李雪琴、杨笠,谢谢你俩拯救了我的不开心。

19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罗老师真是老艺术家了

20分钟前
  • 秋芥
  • 力荐

“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

21分钟前
  • 夏一棵
  • 还行

哈哈哈哈周奇墨给我上,笑死爹了哈哈哈

25分钟前
  • 鲫鱼浑身都是刺
  • 推荐

脱口秀大会就不应该比赛,又不是选秀。如果能跟之前的《80后脱口秀》一样好好找一群人好好写剧本好好表演脱口秀多好,这样最起码不尴尬。你又不是说唱节目还要考验选手的即兴能力干嘛?脱口秀行业本来在我朝就不行,结果到头来还被糟蹋成《脱口秀创造营》了。最后,注水越来越严重了,60分钟的内容,硬是塞爆180多分钟。感谢腾讯提供倍速。

27分钟前
  • B
  • 较差

1.诞总越来越资本家了,用大老师的话说就是装作平民的喜剧大师。第三季了,好像也没有在完善脱口秀演员的生存状况。2.花字太土。从文字到形式。3.庞博回来了!哦耶!4.(第六期更新)求求节目后期看我一眼,包装太土了。

31分钟前
  • 吴二乙
  • 推荐

程璐说,我辩赢了,家没了。结果他俩真离婚了。喜剧的内核真的是悲剧。从来如此。笑果再无“梁思程”。

32分钟前
  • Zscq-sj
  • 推荐

car engineer 到底好笑在哪?

37分钟前
  • 蝴蝶般的船
  • 还行

卡姆:请再搞笑一点。

41分钟前
  • Vincent
  • 还行

看了一集,感觉周奇墨被导演组坑惨了😭然后就不太想看下去了。

43分钟前
  • 苏晓
  • 还行

这一季好看就好看在,程璐说脱口秀的时候,镜头打到思文和梁海源坐在一起说说笑笑。

46分钟前
  • 小杨不打工
  • 力荐

这季的女演员真的太争气了!我爱杨笠!我爱李雪琴!!!宇宙都有尽头,北京地铁没有。还有比这更高级的脱口秀吗?我震惊!

5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张博洋真的nb,第二期他和杨笠的内容说明好笑和有深度是可以很好兼容的。我非常反感norah这一段的原因并不在于我和她的差距,我也不反感英文段子,但是她在说到别人找她练口语的时候的优越感真的溢出来了。我觉得大家要有点自知之明,户口这个制度是非常不公平的,这一点有目共睹,富人和穷人的教育环境不一样,会说几句英语真的不算什么。你难道在占了体制、运气的便宜之下做出了什么成果值得你自豪吗?我觉得占了这么多便宜还什么成就没有,不自谦也就算了,跑到这里跳脸真的令人不适。

53分钟前
  • 力荐

说李雪琴不好笑的人,你们才是今生和快乐无缘了

54分钟前
  • 好大一张饼
  • 推荐

卡姆吸毒,池子解约,思文离婚。笑果的员工似乎都过得不太开心。

58分钟前
  • 沧海扬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