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记忆消逝前

喜剧片其它2017

主演:海伦·米伦,唐纳德·萨瑟兰,简·默勒尼,克里斯蒂·米切尔,罗伯特·沃克·布兰乔德,克里斯蒂安·麦凯,约书亚·胡佛,罗伯特·普拉尔戈,约书亚·米克尔

导演:保罗·维尔齐

播放地址

 剧照

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1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2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3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4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5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6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13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14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15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16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17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18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19爱在记忆消逝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4

详细剧情

  该片改编自Michael Zadoorian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对患重病的老夫妻开着老旧的房车从马塞诸塞州出发前往海明威的故居,在旅途中回顾人生的故事。  约翰是一位文学教师和作家,海明威的死忠,尽管阿兹海默症已经让他的记忆越来越差,甚至会忘记妻子和儿女的名字,却依旧可以随口说出海明威的所有作品,《老人和海》更是他的钟爱。因为妻子艾拉患重病需要住院, 约翰就只能进入养老院,携手走过一辈子的二人面临永远分开的未来。于是,他们有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决心驾驶名叫“leisure seeker 求闲者”的房车,从马塞诸塞州一路南行,回顾70年代曾和孩子们一起度假的旅程,目的地是西锁岛key west 的海明威故居。

 长篇影评

 1 ) 到天涯海角忘记你

由意大利导演保罗.维尔齐拍摄的《求闲者》,算得上一部彻头彻尾的美国电影,又或者说是一部金棕榈名作《爱》的公路版。同样关于相濡以沫又不可避免的一同衰老,迈克尔.哈内克展现了身体相伴走到终点时的残酷真相,而《求闲者》则以持续不断的老伴间拌嘴和自嘲,以乐观的影像基调和明快的叙事节奏,让观众重新相信,“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从波士顿到基韦斯特的1700英里房车旅行,是美国宽阔公路上常见的中产生活。而在海伦.米伦和唐纳德.萨瑟兰两位声名显赫的表演艺术家诠释之下,如若不强调作为主创的导演国籍,也全然看不出任何一丝意大利血统。

保罗.维尔齐从没想过自己能在另一个国家用另一种语言拍摄一部电影。多年前,他曾读到Michael Zadoorian的一本小说,关于一堆上年纪夫妇,背着家庭医生、子女,毅然对抗着迟早将自己绑死在病床上的社保体系,驾驶着房车,沿传奇的66号公路驶往加州的故事。但太多经典电影都在这段公路上发生,拍出来会像那些美国电影人来意大利绕一圈,就成就一部“托斯卡纳艳阳下”之类的风景片。合作剧本的朋友建议他保留这个关于“老年夫妇离家出走“的好点子,将路线变到不那么大众的东海岸,让一位新英格兰的退休文学教授和南卡罗来纳出生的妻子一道,还是驾着房车,去往佛罗里达伸向古巴那条细长公路上的海明威故居。剧本最初是用意大利语写的,在小说家朋友帮助下,翻译成了英语,奇迹般的顺利请到海伦.米伦和唐纳德.萨瑟兰后,导演保罗在镜头前彻底呆了,唐纳德热情而幽默,海伦则睿智且能将任何情绪信手拈来地写在脸上、挂在唇边,面对他们精彩绝伦的表演,意大利人几乎不可能喊”Cut“。

其实海伦.米伦和唐纳德.萨瑟兰都并非美国人,但在好莱坞浸淫好几十年又保持着独立个性,也就顺理成章地把老人携手私奔的故事,表现得比任何叛逆青年的公路片更精彩、更有噱头,让观众持续不断的在笑声中落泪。

公路电影一直存在一个致命伤,因为旅行本身在很多时候除了满目风景,并没什么刺激事情发生,加上青春叛逆很多时候就如那部著名电影的片名所决定,是“无因的反叛“,因此基于公路旅行的电影也非常容易就陷入虚无。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观众会觉得《在路上》和《摩托日记》到了中段会觉得乏味沉闷的原因。可如若上路的主角不是满腹冲动的青少年呢?比如要开着慢如蜗牛的割草机去找兄弟的史崔特先生(大卫.林奇《路直路弯》)、代表着一代嬉皮和及时行乐的”逍遥骑士“,又或者这么一部行将就木老人离家上路的”求闲者“呢?想一想现实世界里,是不是”花甲背包客“的故事要比职业旅行家足迹更吸引人呢?

“求闲者“,是老两口的房车名字,那种到了宿营地,插上充电桩,打开遮阳棚就可以烤肉、播放家庭录影带幻灯的理想中产车辆。而导演还为角色编写了更易“出事”的人设,海伦.米伦饰演的Ella身患癌症,每天必须按时吃药;而唐纳德.萨瑟兰扮演的John Spencer则有着愈发严重的阿兹海默综合症,他能背诵海明威和福克纳小说中的任何金句,以及对妻子初恋男友耿耿于怀,却忘了子女名字,甚至将妻子Ella误认为邻居家那个“老婊子“。这样搭配下的公路自驾旅行,怎么都得惹是生非。而且由于事故主角如此苍老,每一场热闹的小高潮过后,总会让观众产生哭笑不得的尴尬情绪,老太太对老伴的口头刻薄以及老头晕头撞向的时候,实在太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可接下来的救护车啸叫和失忆恐慌,又让人想到自己走向生命终点的长辈甚至自己迟早衰微的将来。我想到曾在公交上目睹的一对老夫妇,老头突然大小便失禁,在座位上拉了出来,老太太一脸惭愧和屈辱的,拉着老伴尽快从后门下了车。
Ella和John最终收获了生命终点的最后一次“求闲“,在加勒比的海风中,携手等候夕阳红落幕。

 2 ) 想沿着公路,开到世界尽头

中文的名字略觉浅显易懂,我倒是很爱本片的英文名,The Leisure Seeker。

这辆古董级别的大房车带着这样一个潇洒的名字,载着两位老人家驰骋在一号公路上,倒也有份桀骜不驯的意味。

如果老了,我们就向南走吧。去看看还活着的亲戚,也看看沿途的阳光沙滩,噢,还有你最爱的海明威的故居。

老太太总是装扮精致,时不时拿着圆圆的小镜子补补口红。头上戴着的透明小红帽,像极了今年Dior的新款,总让人忍不住联想她年轻时该是怎样美丽的模样。

老爷爷一身西装革履,戴着小圆眼镜,对于公路旅游来说,倒是略显装扮过头。连老太太都说,亲爱的,我觉得你今天的古龙水有点重。

这一路,我们的目光总是追逐着车尾,看它开在蜿蜒的公路上,从日出东方,到夕阳西下,听着背景音乐从小提琴变成吉他。他们遭遇了抛锚,抢劫,老太太还坐着摩托车追逐过忘了自己的老爷爷。其实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的老去而改变其本来的面貌,所以岁数的增长,不绝对代表能力的蜕变。

但我们也慢慢接受着老爷爷患有严重的阿尔兹海默症,而老太太的大肠癌也已接近晚期。

老爷爷一直念叨着的海明威,有一天他突然忘了老人与海的结尾。他读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从第一句开始读,可是读完的时候,却忘了故事是怎么开始的。

老太太的金色小短发掩盖下,其实是化疗后已苍白的短发。而她也会有一瞬,厌倦了帮他记着所有他的记忆。

甚至,没有一份爱情是完美的。老爷爷无意间竟说出和邻居Lilian曾经偷情的故事。

可这一切,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前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既然你都陪我走到世界尽头了,若你的心在这,就选择再原谅你一次吧。

"Your silence is never embarrassing."

没有一刻,我会觉得,这一刻,我需要说点什么。

“He was the one for me."

若不是生命重叠了那么多,怕是不会有那么多回忆吧。若是没有彼此的羁绊和拥抱,谁也走不了那么远吧。

选择这样走完一生,也是幸福的吧。

 3 ) 与你相爱相亲过,人生才不全是孤寂

与赶在记忆消失前抓紧报仇,或者是凭着一丝一毫的记忆碎片找寻亡妻真相这些电影桥段相比,《爱在记忆消逝前》的故事要简单得多——

一对已过耄耋之年的老夫妇,背着儿女偷偷将家里老旧的房车开出来,准备抛下一切,上路旅行。

在路上。这意味着电影故事充满了公路片特质中,旅途的不确定性和渐进式的生命体验,随性而浪漫。

不同于以失意、反叛或者“垮掉”的青年人为主人公,《爱在记忆消逝前》讲述老夫妇的“逃跑计划”,可以说是对于老年题材影片的年轻尝试。

特别在,影片中老人用缓慢的前行速度和轻巧明快的旅途画面,表达了他们在婚姻甚至生命尽头,对于时间意义的多向阐释,抽丝剥茧般道出爱情的真谛。

刚开始,你觉得他们只是想过过二人世界。

而后,你发现老先生是阿兹海默症患者,失忆和记忆都成惯性。原来,这是一趟妻子专为丈夫准备的拾忆之旅。

接着,你开始担心片中那个几次面露痛苦的妻子,知道她身患重病,或许命不久矣。才猛悟,这是丈夫有妻子陪伴的最后旅程了。

最后,你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结局,妻子安排丈夫与自己一同了结生命。这趟旅行,是二人的生命终结之旅。

与有着类似结局的《爱》不同,本片负责安排死亡的角色是身患绝症的妻子,反而跟着一起死的丈夫,除失忆之外还是健康之躯。

论及老年人的伦理问题,《爱》无疑是在展现人生道路尽头的真实和残酷,而《爱在记忆消逝前》涉及更多是时间变幻中的“爱”。其中最多展现,也是最有意思的,便是“自私”之爱了。

爱是吃味的,是独有的、是不容第三人插足的。不论多大年纪,只要还有爱,就会乍起妒意。老糊涂了的丈夫连儿孙叫什么都记不太清,却念念不忘情敌姓名;妻子听到被丈夫自己和盘托出的当年出轨之事后,一怒之下将其送进了养老院……种种,可见二人醋意之浓,爱意之烈。

不过,再怎么说,那些也都是往事了。如今,于意识清晰的妻子来说,她对丈夫的“独占欲”,便表现在片刻不离的关怀,和对其他人的不信任之中了。

你只有我,只有我能够照顾好你。换言之,如果没有我的照顾苟且活在这个世界上,还不如与我一起痛快死去来得体面。

妻子的做法看起来任性,却有一种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豪情意气。这里的了结不是为逃离病痛的解脱,而更像一种至死不渝的相守——婚姻的承诺正源于此。

要知道,不管有了多少儿孙,当人们老去、即将死去,家的意义,就是简简单单两个人而已。

众人皆是孤独的,老人更是。

当你老了,你不知道自己随口说出的什么话,就能引得儿女眼圈通红。

同样,当你的父母老了,你不知道自己拼命阻拦他们去做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究竟代表何种意义。即便你知道了,或许仍会拼命反对——就如片尾葬礼上哭泣的子女。短时间内,亲人的离去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他们不会觉得释然。

那么,等他们老了呢?

难得答案,但“时间终将带我们找到谅解的出口。”

《爱在记忆消逝前》用记忆切入,追溯的便是那些变幻着的“时间”了:

1. 时间爱开玩笑,带来形式上的反转。

酷爱海明威、时不时还会掉书袋的丈夫从前是有威望的语文教授,他曾经高大帅气、文质彬彬,深受妻子的仰慕。

如今,年老的丈夫虽然依旧是个帅老头,但是记忆的消退让他丧失了自信与优雅。他会尿裤子,会无助的站在车里让妻子帮忙擦身,会在得意之时猛然忘记自己擅长的文学内容。

相反的,曾经那个依偎在丈夫身边的妻子,老而伶俐,接起了照顾丈夫的重任,从早到晚无微不至,甜蜜程度令人倾羡。

一次旅行、一次预谋,主导者都是妻子。年轻时候丈夫的权威,完完全全落到了妻子手上。将二人生命停在最合适的时候,既是妻子的决定,也是能够达成丈夫之意的做法。

年轻时你照顾我,老了我来安排你。漫长人生各有分工、各有体谅,能抵抗住时间的捉弄,即是婚姻价值所在。

2. 时间是小偷。

丈夫清醒时候曾道:“从我那儿把你偷走的人也偷走他了。”

这趟旅行是妻子策划的终结之旅,也是夫妻找回遗失的时间之旅。每每播放旧照片,都能引得一众人前来观赏。想必,或年长或年轻的他们,也能从那些泛黄的照片里找到自己时代的影子吧。也能从那些照片里,回想起自己,和爱人和家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

影片适时地安排了几处颇具戏剧性的另类“回忆杀”。比如丈夫脱口将自己出轨的事实张扬出来,执意去看望妻子的初恋情人,记不清孙子的名字却能一下子认出年轻靓丽的女学生。

可见,沉浸在回忆中的老夫妇,依旧拥有生机勃勃的情感生活,有喋喋不休的争吵,有冒险上路的潇洒,有每日的浪漫和温情,更有每时每刻的秘密与危机。

在此之上,终结之处的危险和残酷反倒被一笔带过了。正如奇迹般忍耐病痛,却一度因为丈夫的失忆而崩溃的妻子一样,影片仿佛在告诉我们,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不是失去生命。

“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爱在记忆消逝前》涉及的死亡与亲情,与《寻梦环游记》中美好绚烂的亡灵之路有共通之处。片中把理应可怕的东西表述得比阳光温暖,用俗套和不断布下的温情陷阱,不断给予观众糖衣炮弹,这点上,与《奇迹男孩》的观感很像。

但是,相比于残酷的真实与夸大的不真实,我们更加愿意落入电影带来的温暖之中。就算是假的,你也愿意相信。就算是假的,你也心向往之。

人生充满了告别。年轻人相互间所言的道别是具有阶段性的暂别,等到了片中老夫妇这个年纪,永别的乐章已然时刻准备奏响了。就像电影终会结束,人的一生也总要有个结局。

孑然一身来到世上,与你相爱相亲过,与你并肩共同去。这样一来,人生才不全是孤寂。

所以,当以上帝视角看到那两幅并排而列的棺材时,我是能够感到释然的。

同时,我想起来片中扮演丈夫的唐纳德·萨瑟兰,也曾在《大腕》中扮演过追求“喜丧”葬礼的大导演。中国喜丧的福、寿、全三字虽不知道谈不谈得上,但是他能与毕生所爱同日而葬,并立团圆,死前去到了偶像故乡,身后更无再多牵挂,丧若有喜,也不过是如此了。

很多人看到《爱在记忆消逝前》这个译名,以及其展现爱情容量下的时间之美时,会想起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的“爱在系列”。我倒是回想起来由他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少年时代》结尾的一句话:

“人们总说要抓住这一刻,事实上,是这一刻抓住了我们。”

《少年时代》剧照

时间总是最冷漠的,故而未必非要追求永远,在永远成为永远之前,片刻即是永恒。看看那些美好的生活瞬间,争吵打闹、猜忌妒疑,年轻时候或许真的是“你渣我贱”,一别五十年回头再看,管它什么惊天动地和鸡毛蒜皮,统统都是爱的痕迹。

老两口选择追逐生活过、失落过的那些瞬间,选择自己来做选择,选择活在当下、死亦在当下,果断又浪漫。被时间操控着生命长度的他们,却将依旧鲜活的爱情定格了起来。

说到底,爱人与被爱这件事,还是要跟老人学。

 4 ) 老有所依,我愿与你共度最后时光

《爱在记忆消逝前》将原影片名“the lexure seeker”翻译地直白而贴切。

患阿兹海默症,时常忘记妻子和儿女是谁。还尿床尿裤子,打嗝放屁耍孩子气。这或许是我们老了以后回归孩童“逆生长”的模样。

而老妻患病需要住院,还得照顾你的饮食起居,替你洗裤子擦身子,满足你要吃冰淇淋的愿望,甚至还不得不原谅你的风流往事。这也可能是老了之后她与你共同生活、继续付出的模样。

是在老屋中、病榻前熬完这一生,还是走完最后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还是让我们继续手牵着手,再走一遍年轻时旅行的路程吧!

尽管行动缓慢、老态龙钟,但老有所依,就是最大快乐。尽管有争吵、有无奈,但床头还能有你相拥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已经处理好一切事情和所有安排,你们不用担心。……很抱歉给你们带来伤害,但临终前我们是愉快的。

你们现在会感到痛快,但不久之后就会感到解脱,那种不必看到我们身体和思想逐渐消逝到解脱。

我很爱你们到的父亲,我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我们总是在一起,这是我们最后到完美假期,是最美好的结局。”

最美好的结局,就是当我们都老了,还能彼此相依,共同度过最后的美好时光。

 5 ) 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从迈阿密南端,沿着一号公路一直向南开,key west就在那里,站着key west最南端的落日角,可以望到古巴。

这里有海明威的故居,主人早已逝去,他养的六趾猫还在。当年,一个朋友知道海明威喜欢猫,就送了他两只珍奇的六趾猫,现今已繁衍到有60只。

电影很好,细腻的情感,美国公路的风景,兼具文学性,值得细细品味。

也许是在佛罗里达住过一年的关系,看这个片子特别有代入感,从头到尾泪流满面。房车公园的场景,自由自在的公路一直开,被警察pull over,白人老夫妇的街头kiss,有这样白头到老的爱情,真的是此生无憾。

然而,即使是那么彼此深爱,走过一辈子的老夫妇,婚姻中间也有过背叛出走的时候。

我们都想要完美无瑕的爱情,只有甜蜜,没有伤害。可是很难,真的很难。

片中老太太对老先生说,你是一个我不用时刻都觉得必须要说点什么的人。

好的爱情,对的人,大概就是一个,你跟他待在一起,不论在哪都觉得是待在家里的人吧。所谓家就是让我们感觉安全,放松的地方,你待在家里,你懒在沙发里,看卡通,你睡姿豪放,抠脚,放屁,家都会接纳你,容纳你。

我也想有这样的一个人,不论住在1975年的老房车,还是在亚特兰大500美金一晚的豪华房间,他在的地方就是家。

时光静好,与君语;

细水流年,与君同;

繁华落尽,与君老。

 6 ) Key West没有海明威

高中时,在好友看完美国文学后现代著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后,保持几乎说起必吐槽的频率后,我决定挽回一点美国文学的尊严。

“你应该这样说,除了海明威之外,美国文学也没多少可看的”我说。

好友,“加上梅尔维尔”

我,“再加上田纳西 威廉斯”

好友,“AGREED AND PERIOD”

恰好这几位作家都出现在了这部the leisure seeker中。

那些散落在电影中无关紧要的细节,我都感同身受。

海明威文字极简的风格,他几乎从不描写主人公内心变化,喜欢用寥寥却力量十足的笔法结束一个故事。

梅尔维尔的白鲸,MOBY DICK,我上大学后拿到原著才知道原来那个奇怪的书名就是白鲸的名字。

在KW的酒店里,服务员与老头子在聊《老人与海》中的鲸鱼骨架。那具骨架就像电影中所讨论的人的记忆,就算曾经的记忆消逝了,它们的存在也如同孤独伫立在沙滩上的鲸鱼骨架,本身就使人尊重。

还有kw故居里那张有名的桌子,导游会告诉你海明威只在每天上午工作,他有名的站立写作法,他边想情节边削铅笔,他喜欢用铅笔先修改文稿。

老太太对他的自杀表示,“I never understand.”

据说海明威在晚年受疾病折磨极深,他经常向最后一任妻子诉说他的痛苦。

他的妻子嘲讽,“你不是应该向你笔下的那些硬汉一样忍受么?”

海明威冷笑,“这代表我还可以忍受,在我不能忍受的时候,你们会知道那是什么时候。”

然后,我们都知道了那一天。

人生,不是自杀就是他杀。

卢梭在《爱弥尔》里批评医生,说他们只能助长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本身却于事无补。最后老爷爷和老太太一起从医院逃跑,我脑子就想起了这句话。

在影片开头二人选择西锁岛时,还有那把没有上膛的猎枪,他们心中死亡的恐惧应该已经消散了。

西锁岛的故居里现在有很多猫,海明威喜欢猫么?我不清楚。你们知道么?

 短评

记忆这块幕布拔掉电源就空无一物,生活这本小说读了结尾就忘了开头。娶了你才知道梅尔维尔和海明威写不出的人生,嫁给你才明白吉普森或白兰度媲美不过的深情。你不在意我放屁,在意初恋穿的平角内裤;我不介意你尿床,介意隐瞒的风流。房车穿山,药剂穿肠,48年前在浴缸里我就知道,我在意的也只有你。

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用一段旅程将老夫妻的(爱)亲情、病痛、临终娓娓道来,显示了他们的危机、依赖和最后的尊严,秘密的暴露使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不过剧作上闲笔太多,不断在组织事件建立冲突,好在有老戏骨的表演动人,包括最后一次露面的迪克·格雷戈里。

1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同样关于相濡以沫又不可避免的一同衰老,迈克尔.哈内克展现了身体相伴走到终点时的残酷真相,而《求闲者》则以持续不断的老伴间拌嘴和自嘲,以乐观的影像基调和明快的叙事节奏,让观众重新相信,“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14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相比迈克尔·哈内克的《爱》,这部其实温暖很多,结尾甚至有些释怀。该怎样走完一生,这样的故事也是一个选择。在伤感又浪漫的同时,还穿插了很多生活的小幽默与小花絮,加上两位演员出色的表演,整个观影过程也算是百感交集了。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虽然台词三句不离海明威,导演却并没打算贯彻冰山原则,略显直白啰嗦。

18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有【45周年】和【爱】在前,这个是更大众版的爱情小品。

2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天堂是什么模样?一起去看。死亡不过是通路,有你作陪。生动可爱的人间夫妻,也犯错,有执念,所以真挚。那抵死相守的浪漫里是俗世难得的赤诚,所以动人。

25分钟前
  • 七沐妹妹
  • 推荐

爱到极致的一起消逝,意大利人拍一部美国的公路片,还把完美结局弄得那么轻松的感伤,风景再美争吵再多也抵不过陪你回忆在一起的日子。主线海明威和失忆症制造了不少笑料也比较戏剧性,但光看老戏骨女王和大腕信手拈来浑身是戏的表演也完全值得了。

30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世界上没有比婚姻更美好更深刻的结合方式了,因为它象征了最高境界的爱、忠诚、奉献、牺牲和家庭。在组成婚姻关系后,两个人都成为了比他们本身更深刻的存在。婚姻代表了甚至可以超越生死的爱情,在婚姻中找到自我的归属...”,看完就想起安东尼大法官对同性婚姻的判词,看得想谈恋爱想结婚想有个家

34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三星半。依托于极好的故事蓝本,以及米伦和萨瑟兰几十年的人生历练,影片生活化的影像由始至终抓着观者。但导演在叙事处理上,显然太倚仗演员的优秀,伴随故事展开,枝繁叶过茂,细节上的粗粝感愈发叠加,结局想要的效果也多少打了折扣。

38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3.5 这个片很有趣的是,完全架空掉了人物的现实性,不管不顾一股脑地陷入到情调中去。无论是癌晚期快死还是痴呆到不能自理,亦或狗血的陈年往事,在电影中都明确地呈现出虚幻荒诞、脱离现实的叙述版本。但也就是这种“管什么真实”令这部电影成立,哪怕温情脉脉是陈词滥调,够感人我也照单全收。

39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我不苛求白头偕老啊,也不奢望恩爱如初啊,只愿记忆消逝前,我们仍是爱着的。

42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将死之人啊,还有什么不能原谅,又有什么值得害怕。

46分钟前
  • 惨绿
  • 力荐

虽然有些片段有些刻意,但瑕不掩瑜,残酷又美好。他们都偷走了曾经那个年轻气盛的对方,但能相伴一生就足够幸福。

50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你不说话的时候,我也不会觉得尴尬” 太忧伤的故事…

5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在死亡和衰老将我们分开之前,去南方吧,去那金光闪闪的南方,去和海明威一起梦见狮子,去缓缓背诵刻在脑海的乔伊斯;与子携手与子偕老的温情背后,亦有现实的残忍苛酷,但我最终总会原谅你,因为你是相处不用说话也无需尴尬的人啊!《爱》的温馨版,八岁以后未出口的“小南瓜”泪目。

5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油腻春节档后最好的舒心甜点,可以顺利忘掉之前看过的N多烂片以及各家的骚操作。还喜欢电影中透过主角和文学的“眼”观察这个在疯狂变化的世界:Trump/Pence的竞选,外来移民的进入还有那不能理解的高物价。“到底是我太贱还是你太渣”,这样潇洒又逍遥的宽慰是爱过一生后最粗俗直白的感悟。

59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表面的自然和内在的精准才是正确的,这片子完全搞反了。这种题材,在电影语言层面应尽可能自然主义、写实,而不是有着好莱坞电影般的做作,包括表演风格。反倒是在剧作层面,即便是公路片,也要有段落间的逻辑性和精准的结构,而不是现在这副走一段拍一段的随意性,完全没有逻辑。

1小时前
  • Alprazolam49
  • 还行

风格迥异的美式的哈内克《爱》。将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简单,变成了旅途一连串幽默的生活情节,彰显婚姻之美。电影镜头流畅、细腻,如同片中的夕阳、树林、公路和大海。海明威爱好者必看。海伦-米伦状态非常轻松,演起来得心应手,而唐纳德-萨瑟兰老帅哥也奉上了旗鼓相当的表演。3.5

1小时前
  • 南悠一
  • 推荐

和直男谈恋爱的感觉是这样 他忘性大 随地撒尿 固执己见 随时睡倒 却甜

1小时前
  • 琦殿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