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连

欧美剧美国2001

主演:戴米恩·路易斯 / 唐尼·沃尔伯格 / 朗·里维斯顿 / 马修·塞特尔 / 里克·沃登 / 弗兰克·约翰·休斯 / 大卫·休默 / 迈克尔·库立兹 / 斯科特·格瑞恩斯 / 施恩·泰勒 / 彼德·杨波拉德·希尔斯 / 德克斯特·弗莱彻 / 菲利普·巴兰蒂尼 / 里克·高莫兹 / 尼尔·麦克唐纳 / 迈克尔·法斯宾德 / 艾恩·贝利 / 科林·汉克斯 / 汤姆·哈迪 / 杰森·奥玛拉 / 西蒙·佩吉 / 多米尼克·库珀 / 吉米·法伦 / 詹姆斯·麦卡沃伊 / 安德鲁·斯科特

导演:大卫·弗兰科尔 / 米凯尔·萨洛门 / 汤姆·汉克斯 / 大卫·李兰特 / 理查德·隆克瑞恩 / 大卫·努特尔 / 菲尔·奥尔登·罗宾森 / 托尼·杜

 剧照

兄弟连 剧照 NO.1兄弟连 剧照 NO.2兄弟连 剧照 NO.3兄弟连 剧照 NO.4兄弟连 剧照 NO.5兄弟连 剧照 NO.6兄弟连 剧照 NO.13兄弟连 剧照 NO.14兄弟连 剧照 NO.15兄弟连 剧照 NO.16兄弟连 剧照 NO.17兄弟连 剧照 NO.18兄弟连 剧照 NO.19兄弟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9 16:21

详细剧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同时也到了战况最为惨烈的时节。德国纳粹节节败退,同盟国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而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则成为新局开端的要冲所在。1944年6月6日,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奉命空降这个枪火密集的海滩。E连有一群热血贲张、爱国向上的青年组成,严酷的训练让他们成为美军中的精英和骨干。在温斯特中尉(戴米恩·刘易斯 Damian Lewis 饰)的指挥下,战士们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登陆之战。在此之后,高密集度的战斗拉开了序幕,无论是法国的卡朗唐镇还是荷兰的埃因霍温,无论是比利时的巴斯托尼还是德国的海格纳镇,皆留下了E连兄弟们的身影和鲜血。兄弟连,正是一支属于平凡战士的颂歌和安魂曲……                                       本片根据美国101陆军空降师部队E连的真实事迹改编,并荣获2002年艾美奖最佳表演、最佳导演、最佳迷你剧集、最佳剪辑、最佳混音、最佳声效等六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兄弟连》第二集剧评

    本集开始,101空降师的伞兵们开始了诺曼底战役的征程,对于大量同样出自诺曼底战役的电影来说,这本电视剧基本没有太多的新颖之处,而且Spierburg在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的高度着实难以超越,况且导演自己都活生生扔在制作方里,不用白不用,于是我们在这集看到的基本也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空降兵版。
    今天在看电视的时候国内某电视剧导演又拍了个抗战题材的电影,接受采访的时候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力求还原历史,我们甚至还加入了侦察兵在树林里和敌人遭遇战的情节,然后我看到了这部电视剧的片花,换了频道--千篇一律的那种没大脑的电视剧而已,又是一部!在看完《兄弟连》第二集后,这种反差尤其显得明显。
    我们来看看Spierburg模式下的诺曼底战役:
    首先,要扫视战场全貌,给人以最直接的印象,让观众首先知道这仗大概该怎么打,但如果完全都呈现出来,那观众就看人冲来冲去倒下几个这样的东西,在本剧中,导演充分地把伞兵和诺曼底地区密布的灌木丛结合起来,虚虚实实,伞兵的身影在树丛间若隐若现,一下子让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伴随着与士兵在战壕中平视的高度拍摄,或低于人的身体,或与人等高,人探头镜头也探头,人不探头镜头绝对不乱甩,这就和人物的行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观众方佛置身在电脑游戏中,只有自己扮演的那个人看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互动性大大增强;
    其次,所有中弹的片段都是来得突然,剪辑的时间极度精确,又给人一个亮相的时间又立即中弹倒下,于是看者会觉得突然但并不做作,反观国内这些电视剧,咱的英雄要站起来拿个ZB26踏踏踏踏扫一圈再中无数弹头支着枪不肯倒下,除了看着替人觉得累外没有任何感觉。本集中降落后一直跟着Winters的赫尔在进攻炮兵阵地时牺牲的那个情节里,赫尔跑过一个掩体,就如同这之前所有的运动镜头一样,只是一个交代,然后突然画面右下角有次爆炸,在爆炸出现后零点几秒的时间里,镜头就切到了另外人的画面里去了,赫尔也就这么牺牲了,生命消失的迅速和渺小就体现在这里。
    再次,对待片中敌人的态度--尊重,在兄弟连中,很多笔墨都给了德国人,虽然没有完整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出现,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个宪兵,那个娃娃兵,包括这集里的那群德国战俘最后被残忍地射杀,给人同样的震撼和心痛,就如在上一集中我说到的那种“绝对客观和相对主观”的特征。本剧中,第一次交火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场杀戮,零散集中的小股伞兵伏击了一队德军预备队,当时他们正赶着马车喝着酒回营地,然后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全部都被击毙了,Spierburg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他重复了在《拯救大兵瑞恩》里一样的一个细节--被伏击的德军士兵绝望地举起双手大喊投降,然后被装作没听见的美军士兵迅速射杀。就这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到导演是出于何种人性关怀来对待这场战争的,而那个因为兄弟战死意大利而变本加厉痛恨德国人的士兵也在这集中开始了自己充满偏见和仇恨的复仇。
    最后,画面效果和声音效果上,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经典的模式,子弹纷飞都是分左右声道的而不是简单的用模拟或者干脆用素材音替代,完全真实的曳光弹弹道也绝对能让军事迷们大呼过瘾,画面中的那种与人物一举一动相呼应的镜头抖动更增加了动感和真实感。
    这应该是Spierburg战争电影最令人欣赏的模式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另外,大量的对于每个士兵毫不吝惜的描写片段时长都为之后的牺牲或者英勇表现埋下伏笔,比如这集开始的部分伞兵们坐在机舱里那种让人窒息的寂静时候每个人的小动作和细微的神态改变,在肯定演员表演的同时也丰满了人物和整部戏的生命,让每个人都显得很重要也很可爱,这样当他们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宿后,我们才能有所深思和感触。
    这一模式在诺曼底战役最先几次遭遇战中被运动地淋漓尽致,也为全剧的战争场面立下一个范式。情节上,原本在第一集训练中被压抑的士兵个性开始展现出来,并且很符合电视剧特征的是,本集还专门留出了一个射杀俘虏的悬念没有完全解开,留着放后面更合适的地方提出来作渲染。
    总之,好戏开始了,等待第三集再来评价!

 2 ) 兄弟连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同时也到了战况最为惨烈的时节。德国纳粹节节败退,同盟国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而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则成为新局开端的要冲所在。1944年6月6日,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奉命空降这个枪火密集的海滩。E连有一群热血贲张、爱国向上的青年组成,严酷的训练让他们成为美军中的精英和骨干。在温斯特中尉的指挥下,战士们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登陆之战。在此之后,高密集度的战斗拉开了序幕,直到他们攻克了希特勒的最后一座堡垒——位于贝希特斯加登的大本营。兄弟连,正是一支属于平凡战士的颂歌和安魂曲。

片中,E连战士间的友情从未被激情四溢的言语表白过,却明白无误地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渗透在他们言行的点点滴滴中。刚进训练营时,由于教官索伯尔的压迫,激发他们团结一致形成对抗。年轻的小兵恐惧登高,拒绝参加登山训练被索伯尔罚独自登山。艰难地走到半路时,他发现队友渐渐围拢在自己身边。而当索伯尔挤压深受士兵爱戴的温特斯时,他们竟冒着军法处置的危险,进行了集体抗议。烽火硝烟中间,生死与共的友情才真正经历了人间最严厉残酷的考验。在上战场前,中士葛奈瑞对同伴说:“在战场上,你什么都不能相信,除了你自己和离你最近的战友。”

 3 ) 《兄弟连》第四集剧评

      可以看出《兄弟连》每剧集的不同主题和风格是因为不同的导演的缘故,这集开头小小留意了下本集的导演,和上一集并不相同,相信之前三集没有留意到的演职人员细节也影响了很多我所关注的细节。
      第四集的主题是“新兵补充”,个人感觉实在较上集跨度很大,但既然全剧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的,那么在结束法国战役的任务后,101空降师确实是回到后方并在三个月后参与了“市场花园”行动,这一集正是描写了这一战役的过程来表现之前几集并不明显的战友兄弟情(说到兄弟连这个名字,最近出了本国产电视剧《中国兄弟连》,用一个完全虚构和抄袭美剧《兄弟连》的方式来讨好观众讲我们自己的英雄的故事,实在有点让人起鸡皮疙瘩,特别是片花里那些英雄们一起喊着:中国兄弟连坚守阵地!......我真看不下去了!)。
      相比前几集,虽然放在了规模最大的荷兰空降行动的背景下,但手法实在并不是很好,给人感觉有点太直白太通俗,没有任何噱头和让人觉得出彩的地方,这一点体现在剧情安排和情感设置上尤其明显,可见如何调节感情线是这位导演的弱项,比如说,本集中的主角是BULL,在埃因霍温外围的一场遭遇战中与部队失去联系,导演仅仅提供了与荷兰居民遭遇和与一个德军士兵肉搏来体现他的精神品质,首先这就显得太戏剧和英雄主义,其次是破绽太多,从头到尾那个美丽的荷兰女人一句话也没说,我们也不知道她想表达个什么,还有这个德国兵是和另外三个人一起进的屋,为什么他没有归队其他人没来找他?难道德国人里就没有兄弟连情结了?这点上几乎磨灭了前两集中对于双方士兵的人性关怀这一优点,而又回到了以前的绝对主观,敌我分明的通病里去了。
      描写”市场花园“行动的电影最著名的莫过《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那部电影成为世界战争电影的优秀典范,场面和全局意识后人实在难以超越。但照理说《兄弟连》之前的精彩程度让人觉得,这一失败的战略行动肯定会被表现得更为真实,至少沮丧的情绪蔓延开来,也就是导演的成功,可惜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除了小镇遭遇战体现的双方战术配合可以让军事迷开心一下外,着实没有给人留下太多。
      本集唯一出彩的几处地方都是描写战争对平民影响,这里的几个包袱和煽情做得很好,第一处是空降兵进入的第一个荷兰小镇时受到居民夹道欢迎,但同时,德占期间帮德国人做事的”荷奸“受到了严厉的惩罚,那些与德国人合作过的男人都被枪毙,女人们都被剃光头发示众,这对于我们平日光是用民族主义对待自己民族的”败类“的行为多少是种质疑,一方面是西方社会崇尚的自由,一方面是民族大义,很多人坚持了民族大义成了烈士或是英雄,更多人选择了中立即躲远做看客,待到和平时指指点点,而那些没有成为这两种人的人自然成为了这两类人所要赶尽杀绝的敌人。在把自由和人文关怀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西方,20世纪还会发生将妇女头发剃光示众的行为,不仅仅是要伸张民族正义感,我觉得更多的是要展示战争对于人性的极度扭曲,这种扭曲不是发生在这些”叛徒“身上,而是那些惩罚”叛徒“的人身上,美国人进驻了荷兰还被导演假惺惺地当作一支神圣的军队一样对这些人抱着同情的态度,还隐约地指责德占区的人用小孩当游击队员送情报,最后到底体现出美军是作为世界警察的正规军,世界还得靠他们来解放的思想;第二处更为煽情的是,进驻当日,三个士兵来到民居搜刮食物寻找舒适的地方睡觉,突然冒出一个英语讲的超流利的荷兰人,带着个小孩,无比聪明地拿出食物讨好美国人,一个叫林肯的大兵就掏出块巧克力给小孩吃,其乐融融,然后第二天的战斗中这个林肯就牺牲了。这一点我实在是不好说什么了,这是一个几乎被用滥了的亲民煽情方式,假就不用说,还再一次深化了美国人的形象,而忘记了之前他们三个是去”搜刮“民财的;第三处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煽情点,在向梵高的故乡挺进的路上,美国大兵遇到了一个抱着小孩的被剃光头的荷兰少女,谁都知道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在坦克和大兵面前,这个平民形象的渺小对比显得异常强烈,而这个时候当士兵拿出军粮交给她时,才真正让人心头一暖。之后第四处出现的那对NEUNEN妇女,其累赘程度太高,我实在不忍心去细说。
      在NEUNEN遭遇战中,导演用了很酷的穿越和跟随镜头表现了美军空降兵的战术配合,这是开了一个军事动作片的先河,让原本充满着暴力毫无戏剧美感可言的战斗场景显得有可看性,并且是建立在真实性上的,美国大兵在进攻和撤退后都显露出了平日训练时的不慌乱和有序,这点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导演很明显也把握住了这一要点。
      另一处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本集音乐的运用,在开头处有两个地方出现了很舒缓却不轻松的弦乐协奏,一个是那个第一集中讨人厌SOBO的再次出现,导演用了频繁的蒙太奇剪辑和长镜头运动来表现士兵们和SOBO再次相遇时的那种惊讶和感叹,这次相遇不同于之前把他弹劾走,经历了诺曼底恶战的空降兵们打心底里是感谢这个人对他们的变态的严格的,否则SOBO再次出现是没有任何必要的,编剧大可以直接把他间接地杀掉,比如训练事故等,但放在新兵出场的地方让他出现,很重要的一点是突出了两层”新老交替“的关系;另一处音乐的精彩运用是伞兵们空降时的场景,漫天飘落的伞兵和呼啸而过的C-47本是很严肃的大场景,配上几乎舞蹈美的弦乐后突然呈现出一种美感,充满着”战争艺术“的气息,算是一个很让人喜欢的尝试。
      以前看《兄弟连》,这集看得最多,因为这集可以看到战争影视剧中不常见的比较正规的遭遇战,还有大量谢尔曼,丘吉尔,虎式,猎豹坦克装甲车辆出现,但就一部给大众和艺术影评家欣赏的剧集来说,第四集并不是一个用好题材拍出好剧集的成功。

 4 ) 从没有一个片子像它一样让我无限感慨

兄弟连,原本想着应该跟我国的《我是特种兵》之类的差不多,就这样在我的waiting list里面待了一年多,最近实在不知道看什么电影了,就找出了这个来看。经过三天的战斗,我,看,完,了!
到现在心情还不能平复,遇见好片的激动,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性的认识,对美国精神和中国精神的思考,在我大脑里翻滚。想得太多,反而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先说说从小受到的熏陶,正如大伙所评论的,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就学到堵抢眼、炸碉堡之类的英雄事迹,还有宁死不招的被拷问态度。背景基本上就是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特点是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甚至在历史书里谈到的古人,也都是谁谁谁是民族英雄云云。到现在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不会再完全相信被灌输的所有东西,窃以为很欣慰。可能是因为旧时代我军装备不足、战斗力不够的原因吧,必须采取一些小手段来取得胜利,像游击战地道战这样也算是中国特色吧,呵呵,也就不吐槽那有多么不像战争了。
我也实在不想吐槽咱们的模式了,领导们室内稳坐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指导员动动嘴皮子,某个热血青年冲动有个性智取敌军破立大功,战斗中牺牲的要么是无名的群众演员,要么是个轰轰烈烈贡献良多的牺牲,主角永远死不了,最后和平解放之后善待俘虏、、、(完)

再来看看咱们的兄弟连,我头一回有了一种舍不得看完的心情,我知道它只有10集,我希望看的慢一点,一天一集,不要让这么好的片儿这么快结束,现在我决定把它供为我这辈子最爱的片子,嗯。
音乐沉稳悲壮有质感,片头一帧一帧的画面,就像记忆一样,慢慢呈现,不想忘却。

Part 1
训练是辛苦的,为的是在真正的战场上不至于那么快丧命。奔跑吧!骏马!
Part 2
诺曼底空降,硝烟上空,一大群C47被炮击,所有伞兵紧急跳伞,不不好采的连跳的机会都没有,还没来得及上战场就已经牺牲了,无论官阶大小,比如新连长Cap. Mihamn。降落后要快速寻找组织,避免单独行动。
顺便说一下,我喜欢他们几次一大波从天空降落的镜头,就好像海洋世界中的一大把水母一样~很有艺术感
part 3
看太快了,把几个战役搞不清了,在荷兰有个活靶子真的被靶子了。。大牛后背受伤。最惨烈的斯巴通,没有粮食没有冬衣没有支援,有种要全军覆没的绝望。花园计划。十字路口炸毁4架大炮。攻入德国之后看到的集中营,两个字,震撼,拍的好真实啊,在那个时候,无论国家无论种族,大兵们的无私和友爱,犹太人的感激和信任,让人感动。
总共有三个射杀战俘的情节,一个是D连的连长,他的传奇故事成为了大家的谈资,do you want a smoke?成为了Easy Company的一个默契冷笑话。另外一个是路过的一杀三的镜头,很震惊,在对方已经投降之后还射杀战俘貌似是违反国际军事和道德准则的,当然了,他们自己人不会举报自己人,否则会被拉上军事法庭。最后一个是最后在奥地利杀了一个退隐的纳粹军官。这个问题是很深的,在本片中也特意探讨了这个主题,why we fight.并不是德国人就是坏的,他们也是离家加入战争的年轻人,他们也是父母的儿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并不希望战争发生,但作为军人执行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他们也会喜欢游泳喜欢钓鱼,也许就住在离你家一个街区的地方,抛开立场,也许大家会是好朋友,但恰恰因为立场不同而成为了敌人,最终也会有不同的生死命运。至于战俘问题,杀吧,没人性,不杀吧,把他们放在那里也是危险分子,而且他们是有罪的。
最后到了鹰巢的时候,那里简直就是天堂啊,在看片的过程中,作为观众的我就像是一个随军记者,体验着他们的生活,感受着他们的心情,看到有像样的房子住有热水洗澡有热食吃的时候瞬间感觉幸福爆了。在winster用很平静的语气宣布德军投降了战争结束了的时候,特别感慨。
突然闲下来的战士们一定觉得日子很无聊吧,哈哈,又没有积够点数回家,可怜的在这里还牺牲了一两个人。
winster是个淡泊名利的人,比起不断地升职,他更愿意与兄弟们一起浴血奋战,he's a good man.
还有一点特别说明的,就是这群人,他们来自米国的各个角落,参战前有的是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是建筑工人,有的是的士司机,为了一个共同的和平愿望和使命集结在一起,共同战斗至胜利之后,又各自散开,或做回以前的工作,或娶妻生子,或和战友们一起在小镇上经营一个小店,这就是最简单最纯正的幸福了吧,不追求太多,只要平淡地、安然地活着,和平与存在,是最珍贵的。

真实就是真实,人性散发光辉。

 5 ) 巴斯通的绝望

第六集我看了很多遍。
其实每一次看完这集,我都会感到心里很难受,过一段时间却又想重温一遍。因为在别的战争片里,我还没有见到像这样大篇幅地去讲一个词——绝望。
也许是绝望这种东西并不适合被拍在战争片里。它的来袭缓慢而漫长,没有那种浓烈的英雄主义,也不够扣人心弦。但是在有些时候,谈到战争,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词语,尤其是在像巴斯通这样的战役里,对于一个性格沉稳、忧郁、内向的医务兵。
把镜头对准战场上的医务兵的片子不少,像《父辈的旗帜》的主角就是一位医务兵,《大兵瑞恩》里那位也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战场上特殊的一群人,他们见到的死亡最多,几乎每个战友的逝去都要经过他们的手;他们的责任最重,也许仅次于指挥官,这就是为什么太平洋战场上以及东线上医务兵会像指挥官一样被敌军给予特殊照顾。
尤金的外貌并不一看就是沉稳果断角色,就像那个传说哥也并不是一脸杀气。这样的选角其实不可谓不成功,因为正是这个瘦瘦小小的演员演出了军医的沉着气质,更加令人信服。
有人说尤金并不果断。大体是看了巴斯通后半段他的表现。其实那不能代表他的真实性格,因为那时他已经挣扎在崩溃的边缘。从第一集登机尤金给大家发药开始,到后来每场战役吗冒着枪林弹雨去给别人处理伤口,军医的表现都是沉着果敢的,而那次对Winters发脾气,也能看出来他的非同一般。甚至巴斯通这集的前半部分,仍然能看到他穿梭在炮火之中,没有一丝恐惧。他蹲在雪地里,紧皱眉头,听着前线传来的枪炮声,为战友紧张、担心,听到有人受伤立即起身跑过去。可是到后来,他听着战友喊他,却只是坐在那里发呆,或者缩在战壕里无动于衷。这和Blithe不一样,这不是恐惧。这是绝望。
绝望比一切都可怕。战地记者卡帕随第一批在奥马哈登陆的士兵一起冲上海滩,换来那几张珍贵的照片;而在意大利的潘塔诺山上,军队陷在泥泞中寸步难行,卡帕看着那些尸体,已经干了的血迹,尸体旁边字迹淡去的家书,并没有把照片发回杂志社,逃离了那里。因为那种绝望的末世感是再勇猛的人也无法逃脱的。
冰天雪地里,战线拉长,胜利或者撤退都是遥遥无期。作为医务兵,只剩下一支吗啡,连一把剪刀都没有。惨烈的战斗并不多,可士兵的脚被冻的甚至面临截肢的危险。所有这些,他是一个医务兵,全都看在眼里。也是本身性格原因,他在大家苦中作乐的时候总是在一旁聆听。有时他也忍不住笑出来,可是更多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在他眼前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末世感。在一旁听着战友和长官讨论着严峻的形势,他感到恍惚了。不知道这样还要多久,是不是最后大家都要葬身这冰天雪地之中。瘦小的尤金缩在那件单薄的军装里,在一片苍茫中独行,眉头紧锁,目光游离着,那种无助让我不禁打了寒战。然后原本沉着冷静的他在竭尽全力也没能抢救过来一个人之后愤怒了,然后曾穿梭在最危险的枪林弹雨中的他在一场小小的轰炸时缩在战壕里不肯出去救治战友。
至于那位美丽的比利时护士,不知道她对他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他是不是爱上了她,但是也许只有在那里,看着她天使般的笑容,看着她用那双最美的双手吃着巧克力,他才能得到一丝安慰。被WInters发现状态不对,他暂时离开前线,却发现医院被轰炸,留下的只有她的一方头巾。他没有落泪。他不会落泪。只是默默地把她的遗物揣在了自己的怀里,然后回头走向战场。
一切还是要继续。
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他还必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回到战场,跳进战壕。尤金还是那个沉稳果断的军医。他取出那仅剩的一条头巾,刷的一声撕成两半,包在战友受伤的手上。看着BABE的笑容,他也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然后再板起面孔,让BABE认真看着前线。镜头一扫,战壕的前方便是无尽的冰雪和雪地上的鲜血。战争不会停止,绝望不会离去,等待尤金的是被炸毁的医院,更少的补给,被这冰天雪地不断消耗的身体。但是看到这里,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他仍然会战斗到最后一秒,直到希望到来的那一刻。而事实上,他也确实那样做了。

 6 ) 真实与细腻

兄弟连是部很man的片子。有时候很喜欢看这样的片,雄性的,阳刚的。虽然我很满意自己女子的身份,但从小我就挺羡慕男性之间的友谊。一切事情都摊开来说,争执的时候甚至可以挥拳头,但事情过去就是过去了,可以不存一点芥蒂。我最反感的就是女孩子间表面和和气气背后却嘀嘀咕咕,拉帮结伙,今天和你好明天和她好。当然后来知道,猥琐与否和性别没有太多关系。这世上小女人固然多,小男人也为数不少。

战争里是容不得一点虚饰的吧。当生存都成了一种不确定的时候,浮华落尽,每个人都表现出最本真的自己。生命变得如此轻飘,命运不可知。

兄弟连有特色的地方是每一集的叙事视角都不同,虽然均是以空降兵101师E连为主体。我最喜欢的是以军医罗为叙事人的巴斯通战役和以尼克斯为观察视角的第九集——why we fight。

看片头的时候就被一张迷惘俊秀的脸所感染,寻觅半晌,才发现这张脸属于军医尤金罗。巴斯通战役大约是E连遭遇到的最残酷的一场仗,身为军医的罗每天看到的都是死亡和伤痛,他在散兵坑间奔走,在前线和后方穿梭。后方一位护士送他巧克力算是片中一点淡淡的温情。她还是在轰炸中死去,他只捡回她的蓝色头巾。再后来,因为缺少纱布,这块头巾被撕开去包扎伤口。战争里,什么也留不下来。最感染的我是他的眼神吧,迷惘而疲惫的。

第九集算是结构最严谨的一集,倒叙手法,首尾呼应,因此也显得刻意。有一个细节,尼克斯找酒喝,进入一户人家,看照片才发现这家的主人是纳粹军官,顺手就把照片砸了。女主人出来,一身红衣,严肃而高傲,直视着尼克斯。最后是尼克斯落荒而逃。在组织德国居民清理集中营的时候,尼克斯又看到了这个红衣女人,又一次对视,最后她低下了头。这个细节无疑也有点过于刻意,但给人的印象确实是蛮深的。

对我而言,这集最震撼人的是集中营的发现。如果《美丽人生》《辛得勒名单》还都是有人的光辉在闪耀,只不过一个明亮些一个阴暗些,《兄弟连》里的集中营只是做最原始的展示——人的生命和尊严原来可以变得如此卑贱。

兄弟连的成功,大约还是这两点——复原战争场面的真实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细致

 短评

巷战中的卧室钢琴;德国废墟里的小提琴四重奏;犹太人集中营;罗医生的罗曼史;在炮火中从容为亡者祈祷的随军牧师。

6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力荐

美国大兵死亡是论个的。

7分钟前
  • 得大坚固力
  • 推荐

对于这部神一样的剧集来讲,任何的形容词都是多余的。

1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高三暑假看兄弟连,只记得一堆士兵杀了另一堆士兵,根本不记得谁是谁,名字对名字,牺牲了哪些人,大学时候看兄弟连,还是这个样子,我的脸盲症真是无药可救了

16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力荐

不是佳剧,不是神剧,是伟大。

1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胶片烧出来的电视电影就是不一般~

21分钟前
  • junepig
  • 力荐

“说今日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永远的E连。可是在这样的电视剧出来十几年后,为什么在某地还是有那么多的奇葩的抗日神剧??9.4

2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和拯救大兵维持了同一水准

29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美國陸軍101空降師506傘兵團第2營E連的退役軍官理查德·溫特斯(Richard Winters)少校在他93歲生日前夕,離開了人世。(1918年1月21日~2011年1月2日)

32分钟前
  • 啊?
  • 力荐

看过近10遍。每集开头,有一段老兵的采访,但这时不会出现老兵的名字,采访的也是与本集有关的具体内容。当看完10集后,老兵们会再次谈对参战的感受。这时老兵的名字就出现了你会不禁“啊”一声:原来这个就是 Lipton少尉 啊,这就是winters连长啊,这就是剧中英雄现在的样子啊!

33分钟前
  • 梅花牛
  • 力荐

孩子,爷爷不是英雄,但是曾经和英雄们并肩战斗过。

34分钟前
  • Agaguk
  • 力荐

就要有这样一些剧让国民知道战争不是玩笑,战争就是那么血腥那么惨不是吹个冲锋号就是victory了。每次看都会被感动

36分钟前
  • 宅蘑菇Moku
  • 力荐

看到最后那些老人身边出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顿时泪流满面。

37分钟前
  • Moss大妖
  • 力荐

值得一看再看的经典之作

40分钟前
  • 加文
  • 力荐

没有大道理,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死而复生的奇迹,只有最真实的战争场景的呈现。这才是战争原本的样子,而不是那些粗制滥造漫天撒狗血的国产战争剧所宣扬的那样,不是敌人都是十恶不赦的坏蛋我方都是英勇无比的战神,不管是谁都是普通的人都是血肉之躯都会疼会流血会死会害怕。但他们又都是英雄。

43分钟前
  • 一粒沙白
  • 力荐

电视剧拍到这种水准,绝无仅有!

46分钟前
  • 金马洛
  • 力荐

We are paratroopers, we are supposed to be surrounded.

50分钟前
  • NeoCon
  • 力荐

Never too late to watch~ 要是十年前看我估计一个都不认识,现在嘛,看到熟人1.老友记Ross 2.国土的Brody 3.小白领的酒品男 4.法叔 5.Fringe里的Charlie 6.Simon Pegg 7.莫娘Andrew Scott 8.Hustle里的Danny 9.软乎乎的一美 10.童话镇里的匹诺曹 11.Dexter里的Travis 12.老湿 etc.

52分钟前
  • 叉叉
  • 力荐

瞧人家的战争片是怎么拍的!!

55分钟前
  • 纵横捭阖
  • 力荐

“有一天我的小孙子问我“爷爷,你是大战中的英雄吗?我回答:不,但我与英雄们一同服役。”每一次重温都是一次洗礼。 ★★★★☆

59分钟前
  • Q。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