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

剧情片其它2022

主演: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汉斯-迈克尔·雷伯格,马里尤斯·伊格纳特,Florentina Elena Pop

导演:尤里西·塞德尔

 剧照

斯巴达 剧照 NO.1斯巴达 剧照 NO.2斯巴达 剧照 NO.3斯巴达 剧照 NO.4斯巴达 剧照 NO.5斯巴达 剧照 NO.6斯巴达 剧照 NO.13斯巴达 剧照 NO.14斯巴达 剧照 NO.15斯巴达 剧照 NO.16斯巴达 剧照 NO.17斯巴达 剧照 NO.18斯巴达 剧照 NO.19斯巴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5

详细剧情

  《里米尼》姊妹篇,曾拥护纳粹的失智老父有两个儿子,上回描述哥哥是过气情圣歌王,这次焦点放在弟弟身上。他移居罗马尼亚多年,任职发电厂,有固定女友,有天毅然放弃所有,把乡郊废弃校舍变成柔道乐园,专门招收缺乏家庭温暖的男童,追求肉体美。村民怀疑他别有用心,他亦备受潜藏的恋童欲望所折磨。尤里塞德贯彻挑衅本色,挑战禁忌题材,被传媒指控侵害儿童,他严正反驳是捕风捉影,主题其实是直视人性的复杂矛盾,冷眼人间百态。

 长篇影评

 1 ) 300,碑文

温泉关战役的关键词应是: 男人, 悲壮。

电影很漂亮眩目,却多少让人的注意力有些偏差。

 

好多影评公道也有知识性,唯独对上次看到的一篇提到,“温泉关战役体现了斯巴达战士的信仰,”不能完全苟同。

 

一切从冰冷的墓志铭开始

 Epitaph of Simonides

原文: ( 不知道能不能显示)

L xein', angellein Lakedaimoniois hoti tēide

keimetha tois keinōn rhēmasi peithomenoi.

英文翻译:

Go tell the Spartans, passerby, That here, by Spartan law, we lie.

英文翻译有很多版本,这里把Frank Miller,在《 300 》漫画的原文摘出来了。

注意一下 by the law中文有人译作, 依照诺言。 而我觉得,译作, 依照斯巴达的法典,军规,是贴切的。

 

如果这样理解,整个碑文的本质,就要摇晃一个角度思考了。

很早以前art critic Ruskin 就曾认为碑文的目的不是attract attention, 而是害怕家乡的斯巴达人误解自己是逃脱责任的战士,希望立下此碑让过往的旅人将事实带回故里。

 

还有传说,当时只找到298具斯巴达战士的遗体,另外两人没有参加战斗逃回斯巴达。这两人遭到斯巴达人的不屑,其中一人因为受不了家乡父老的长期鄙视而自杀;余下一人则再次披甲上阵,战死沙场。

 

这就是斯巴达男人的命运,是斯巴达这个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与民主制的雅典不同,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是一个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的希腊城邦。

 

斯巴达规定所有男人必须从军,女人也是强壮坚韧。认为战士就是要战死沙场的。总之,一个全国皆兵的霸权国家。

 

说的离题远了,不过再写两句:波斯人在温泉关战役是必胜的,但这胜利的代价太大了。 死伤2万人,还送给了雅典海军宝贵的时间,使雅典在接下来的海战中能够获胜。失去了海军,波斯无法向陆军提供补给,这给波斯军队带来了致命的影响。一步一步导致整个第二次波希战争(第一次波希战争斯巴达没有对雅典伸出援手)再次以波斯人的失利告终( 这之后对波斯和希腊的政治文化命运,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从此波斯再也无力入侵希腊。

 2 ) 300斯巴达勇士=300肉饼

据说广电不让引进《300斯巴达勇士》,说是R级……R级是什么概念?A片算A级的话那R级……(纯属胡掰请勿勘误)

其实在我看来,这片子根本没啥嘛,完全就是个300肉饼保家卫国的励志故事,情节如下:

300肉饼

从前有一堆油炸肉饼,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色泽金黄而略带焦糊,胸前有两陀大肉饼,且就胸前肉饼来说,公的比母的要大。

本来它们幸福快乐地在自由的城邦里生存、繁衍、裸奔。忽然有一天,肉丸来袭!

不知道是掺了香菇,还是放了芝麻,波斯来的肉丸个个色泽黝黑。但是色泽不是重点,关键在于它们数量之庞大,用整个地中海当火锅都不够塞。

英勇的肉饼决定誓死捍卫自己生存、繁衍和裸奔的权利,所以尽管一些畸形而丑陋的肉饼以一个还没下锅油炸过的稚嫩小肉饼出演的洗发水广告来反对肉饼皇帝带饼出战,肉饼皇帝还是带了300个精装肉饼去迎战肉丸。

肉丸头目自允为天神,要求肉饼臣服于它——肉饼想:KAO,不就是修了个眉毛外加浑身上下勒满钢条么,最多就是个有SM癖好的GAY嘛——大家都不甩它。

于是肉丸滚向肉饼,挥刀互砍,战场上肉末横飞,还飞得很慢。

开始的时候肉饼占优,把肉丸剁碎了还堆了个肉墙。后来,肉丸发挥自己肉多的优势,经过重新捏造,推出了很多形态各异但总的来说都很丑陋的新型肉丸。甚至推出爆浆丸!爆浆啊!火花在肉饼们的头上炸开……虽然这些华而不实的新型肉丸最终都被肉饼们一一击败,但是肉饼也元气大伤,胸前的大肉饼纷纷挂彩,最帅的那一个肉饼人还被剁了脑袋。

再后来,一个在肉饼皇帝的Interview里慷慨陈词了很久最后却被Reject的丑怪肉饼向肉丸头子告密,肉饼遭受两面夹击,命悬一线。

与此同时,肉饼议院里一群肉饼政客正在处心积虑地勾心斗角。忘了说,肉饼政客由于胸前肉饼不突出,而且对裸奔没有炽烈的渴求,跟纯正的肉饼有阶级差距,所以对到底是受到肉饼的领导还是遭受肉丸的统治没什么所谓。其中更有一只,非常贱格,以肉饼皇后是荡妇来分散众肉饼对事实的关注。肉饼皇后一怒之下发挥肉饼强悍本质,抡起菜刀将该贱饼一剁了之。贱饼倒地身亡,肉丸金币撒落一地,众饼才发现“哦!这丫是叛徒”。

可惜战场上300肉饼的颓势难挽。肉饼皇帝丢下盾牌卸下头盔的“终极裸奔”也未能成功。最后,300肉饼被乱箭钉死,战场成为了史上最大的砧板。

观后感:

整个片子像是以情趣内衣为核心的超长MTV,内衣的主题是“古希腊”,音乐却是Rock的……

城邦的精神气质被美国的价值判断取代,比方说:政治都是贪污腐败的,政客都是尔虞我诈的,宗教都是欺世盗名的,只要是 Fight for Free 什么都是伟大的……最重要的一点……援助都是很迟才到的……(哦对不起这不是美式价值判断,这是美式电影结尾)

最后,广电不引进《300》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重大失误——它的引入可以扭转观众对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的失望情绪,还可以扬我国威,告诉世人好莱坞继抄袭我港《无间道》剧本之后,更精确模仿了张大师在《英雄》里箭如蝗虫的拙劣特效;至于在砍杀过程中那些没完没了的慢镜头,一定是受到冯大师《夜宴》里用慢镜头把一大活人抽得在空中飞来飞去的启发;而在肉饼皇帝与肉丸使者的对峙环节中忽然在肉丸使者身后出现的一口大井,简直就是陈大师的《无极》里那个穿越时空的馒头再版!

综上所述,《300》人物可爱,主题健康,还有振兴民族产业的 By Product,一定要引进啊,一定!

来自:http://blog.myneverland.org

 3 ) 随便说说,自己最近研究希腊哲学史之后对这电影的一些挑错

第一,说温泉关战役是第一场波希战争是错误的,斯巴达也不是最早起来反抗波斯暴政的希腊城邦。自从公元前546年波斯王居鲁士攻占小亚细亚强大的王国吕底亚后,小亚细亚的各希腊城邦就已经处于波斯的统治之下,比如诞生了伟大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的希腊伊奥尼亚地区的爱索菲,就处于波斯历代国王(居鲁士,冈比斯,大流士一世,以及电影中的薛西斯一世)的统治之下。公元前五百年,是米利都这个诞生了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的城邦,率先发起了反抗波斯的暴动,但最终被波斯镇压。波斯国王大流士在公元前492年和490年两次西征希腊,在马拉松战役中,被雅典领导的希腊人民所战胜。电影中所说的温泉关战役,是公元前480年由斯巴达和雅典领导的希腊同盟,战胜波斯王薛西斯的战役之一。

第二,温泉关战役里,斯巴达人远不止300人。300那是里斯巴达国王奥尼达斯的近卫,斯巴人还带了700个仆人去负责后勤,按惯例斯巴达人不计算这些辅助人员。希腊联军总数7000,最后除了斯巴达,还有1100来人自愿断后。事实上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的情况下还是输了温泉关战役,完全是因为奥尼达斯布置失当,被人包抄了。

第三,为什么电影中的波斯骑兵部队始终冲不破斯巴达的步兵方阵?斯巴达人力气固然很大,但怎么可能凭血肉之躯对抗车骑阵型的冲击?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方人一直是使用套脖子来御马的,两匹马只能拉500公斤,跑的快的马就会窒息,很难想象这种驾车技术的战车其速度和冲击力会有多强。在马蹄铁,马嚼子和踢马刺发明之前,欧洲好长一段时间,骑兵都不是战争主力。马其顿方阵、罗马方阵大行其道。这才是“斯巴达”之类的猛人横行无忌的原因。

第四,电影中把斯巴达人拍得没有带一点装备,几乎半裸上阵,大秀胸肌腹肌。不要怀疑,这完全是导演为了服务女性观众。事实上斯巴达的铠甲还是很不错的,虽然的确相对于整个希腊,的确是很少,但远远达不到电影中半裸的程度,基本上上半身只露出两条手臂,而下半身只露出两条大腿,其他地方都受到铠甲的保护。

第五,波斯人不是游牧民族,而且也不野蛮。那时候的波斯处于阿契美尼德帝国,即波斯第一帝国时期,是希腊的劲敌,如前所说,大流士和薛西斯都想入侵希腊,但都没有成功。事实上,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波斯王大流士曾热情邀请他统治下的爱索菲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去波斯讲授希腊文化,而赫拉克利特却一口回绝,因为赫拉克利特是支持他的希腊同胞反抗希腊的。而大流士也没有把赫拉克利特怎么样。想来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应该也不至于这么恐怖,在电影中看着完全像个妖魔。

恩,完了。我没事说着玩,不是影评,别骂我。

 4 ) 300 men, 300 sex machines, 300 battle animals

赶在9号晚去看 赶10:30的场 人龙在门口排长队等11:30的那场 以为10:30的票已经售空 却发现原来排队的人是在等一个好座位 放映场门口居然还出现了检票员告知座位满了 不甘心的挤进去 到处是人 所幸在近屏第二排发现某个位置 只能选择坐下 据评最吸引的是30以下的男性 果然前后左右坐的都是年轻男人 大家都颇激动 神情亢奋 周围各种语言都有 可见300的人气

废话一堆 言归正传 散杂乱评

画面:
这部电影之所以轰动 80%要归结为它的窒息般的影像魅力
预告篇的轰炸效应完全得到延续 整个影片的画质有种超越真实的优良 蓝幕技术极度彻底的一次运用
色调是暗暖的 血滴的飞溅 泥土的翻滚 风的具形化还有类似英雄里的箭雨这些都被反复表现 镜头定格的画面也不断出现在节奏的快慢切换间 总引发下面的观众鼓掌喝彩
几乎是融和了现有一切能表现影像张力的手法 可以成为以后视效的参考书
(因为是完全超近距离看屏幕 所以几乎都无法感觉自己眨眼)

音乐/音响:
很赞的背景音乐 全半段有段极精彩的和声咏唱

故事:
电影是基于一部漫画而非一部小说或者一首史诗改编 所以它要忠实的是原漫画表现的故事 熟悉历史的人会发现其中的出入 里面涉及到的魔幻题材都是为了体现原漫画的味道而非历史
因此作为漫画改编的电影 300是无疑的又一经典 它完美的完成了漫画想要传达的所有镜头
(原始故事参见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温泉关战役 Battle of Thermopylae,以及斯巴达的整体背景资料)

人物:
不知道导演从哪里找来这么多雕像般的男人 一律的身材高大强壮 八块腹肌 奔跑起来都像耀眼的阿波罗 每次群体出场都像J.L.大卫的油画 实在是太过赏心悦目 让人眩晕的在下面猛吸可乐
女人只刻画了王后 是个狠角色
铺天盖地的波斯军以一个噩梦般的魔鬼军队登场

场面:
影片是R级的 因为血腥和暴力 是直接的 长慢镜头的
斯巴达人击退的多次进攻中 波斯军的惨烈无法言传 300人被塑造成都是战神般的人物 对付普通敌人好像在砍杀羔羊 直到精疲力竭
对茅-盾-剑在战斗中的组合运用展现的很好

缺点:
个人认为 因为被画面和节奏吸引的太厉害 所以看完以后对其中塑造的人物以及其性格都没有深刻印象 主角Leonidas国王也只能留下一个主调英雄的形象 表演这方面只能沦为一个淡化的记忆
英雄主义的情节都显得非常刻意和明显 正邪双方的形象泾渭分明 但原漫画如此 所以也不能计较过多


华纳这下不想躺着数钞票都难了

 5 ) [电影] 《300》:爽过之后投出反对票!


    快感总是集中爆发,稍纵即逝,然后逐渐奄奄一息,最有趣的反倒是那些借题发挥的舆论,他们在这场因为人民享受视觉盛宴而掀起的轩然大波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300》这种电影,注定要遭到群殴,特别是会遭到“以捍卫电影艺术尊严为己任”的评论界群殴,这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刚刚涌出IMAX影院的观众们,带着满脸亢奋的赤潮,疯狂跑到IMDB去给它打个满分(什么电影能打满分?)。但这两种貌似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骨子里是一码事儿——观众注定是要被快感左右的,这毫无疑问,理所应当;专家们也确实有必要在各种集体性的狂热面前保持职业的冷静,但这一次未免冷静过了头。

    从电影欣赏的角度看,如果不去电影院,《300》所能带来的视听快感势必大打折扣。其所谓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电影美学上的创新试验,就像弗兰克·米勒的另一部改编作品《罪恶之城》,它属于视觉系电影,最惊人的部分是对电影形式感的大胆探索,而且这一优势显然覆盖了其所有天然的缺陷:空洞的主题、浅薄的基调、可疑的立场、血腥的场景,故事基本没脑子……但观众花钱买票,毕竟不是来看《公民凯恩》的。

    最终,观众们流感式的狂热会逐渐消退,而专家们“力挽狂澜”的企图也将被过期刊物和报纸冷冻变成故纸,倒是那一场借机生事的政治风波,不但充分反映了伊朗政府拥有着善于把握时势的机智,同时也绝不缺乏和大美国主义单挑的勇气——热门电影和热门政治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态势和走向,这也许是个反讽?如今,处境微妙的伊朗内贾德政府极其幕僚,看上去反倒像那历史传奇中300个视死如归的勇士了。现实真是个大笑话。

   《300》不同于梅尔·吉普森的《受难》,虽然它掀起了与后者不相上下的舆论飓风,《300》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颠覆,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或者电影的综合价值上。虽然因为伊朗政府的意外抗议,它的话题性似乎在电影之外亦有所延展,但其本身其实并不具备任何革命意义,单就娱乐性来讲,它也基本无法和《骇客帝国》这样的前卫电影相提并论,尤其剧情,简直不值得推敲。这么说,并不表示它就不是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它MTV风格的画面,它骇人听闻的造型,甚至它煽情的重金属配乐和比比皆是的希腊化语录体的精辟台词,都充满了针对观众感官和情绪的挑逗与挑衅,面对这一切你不可能无动于衷,但热血沸腾之后你基本毫无所得,就像吃了一顿令人胆战心惊的超爽麻辣火锅,口腹之欲的满足,隔夜便被消化殆尽。这正是大多数商业电影的带劲和无聊之处,它们只是消费品,吃的时候很过瘾,但吃完还想吃。

    然而,这样的电影还是值得警惕(但不是挖苦),它实际上并不意味着现代电影品质的进步,恰恰相反,它代表了商业电影的某种危险倾向,即形式大于内容亦可获得巨额回报,而艺术质量的大滑坡则可熟视无睹?况且它极度崇尚暴力的美学取向,又或者冷静地虐杀战俘等等情节,怎么看怎么和电影的法西斯美学脱不了干系。但这里,对此不再过度阐释。

http://blog.sina.com.cn/u/4b658a99010009ey

 6 ) 布什先生收到的春季礼物

我一贯有些政治反应迟钝。难得福至心灵却是在看所谓美国娱乐大片的时候,真是令我错愕。

说起来这也是件有点黑色幽默的事情。这部让一贯迟钝的我突然警惕得不得了的娱乐片就是目前全美的票房冠军:《300》。这是一部由美国漫画改编的电影作品,讲述300名斯巴达勇士在国王的带领下,于温泉关战役中与二十余万波斯军拼死奋战的故事。

故事的视觉效果真是没话说,该血腥的该暴力的该变态的该性感的,制片方都做出了百分之一百二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至于音效方面,虽然我不太明白金属质感的摇滚乐到底和古斯巴达勇士有什么联系,但是在大影院里面适时地来一段电子乐确实是震撼性一流。其实我也很困扰,因为银幕上或暴力或唯美或乱七八糟的时候,我却像躲在墙角看着猫聚餐的老鼠,总是不踏实地在心里腹诽:要警惕啊要警惕。话说这问题就从倒霉兼变态的波斯国王出场开始。

其实之前出场的波斯这边的小卒子也很恶俗,几乎是脸谱化的粗俗、卑劣、残忍、和难看。但是他们和大反派一比,就不算什么了。你看,满脸夹满金属圈,眉毛剃光光用碳笔画成细细弯弯状,再配上粗粗的黑色眼线,低俗的黄金装饰配兜档裤,再来点低沉沙哑的声音配有点同志风格的语调动作和神情,唉,我几乎当时就昏倒在电影院里面。这就是美国人塑造的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无怪乎美国人和伊朗人势成水火。我看着这个版本的薛西斯,都觉得国王大人可能从坟墓里挣扎着爬出来重新和西方开战。至于电影中的东方人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有色”(指皮肤)、丑陋、神秘、邪恶、充满了奴性、堕落、愚昧、不懂得自由民主为何物的典型风格。看着种种波斯人的恶行、劣行,再对比着希腊人的高贵、优秀、人性、政治进步、美丽……我以为布什先生实在应该想法子颁个奖给这部电影的一票制作及演出人员。于国有功啊。这套电影比什么国会演说都来得有力,充分演绎了波斯人和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更进一步说明了作为波斯人后裔的伊朗人和继承了希腊传统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优劣高下。顺便还再宣传了一把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自由和奴性之间是如何难以调和的对立,不可共存。阿弥陀佛。幼稚的美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成熟起来,看看这个世界不是他们自己在那遥远的大陆上想象的模样。

美国人用电影洗脑的招数实在是高。《300》全球票房几乎是勇不可挡,强于一切武器和宣传。所以说,美国人里头最牛的不是政客,而是娱乐圈人士。他们所向披靡,杀人于无形。

 短评

每个斯巴达人的内裤上如果都有着CK的标志的话,这片我打满分。

9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电影视觉的革新,不仅是指全蓝幕布景纯后期特效加工,也指那一群健硕的准裸男;故事不复杂但也不落俗套,悲剧英雄永远比皆大欢喜来的震撼。

1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战争、自由与艺术

14分钟前
  • 十二
  • 力荐

整个片子像是以情趣内衣为核心的超长MTV,内衣的主题是“古希腊”,音乐却是Rock的;战场上肉末横飞,还飞得很慢。堪比张、陈、冯三位大师的片子。

19分钟前
  • 推荐

很奇妙的片,从一星到五星都说得通。如果没先看电视剧,可能会惊喜更多。喜欢看关于斯巴达的一切。

24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很明显~女祭祀跳舞那段实在太短~~不过瘾不过瘾!!>0<

27分钟前
  • 还行

忽略剧情吧。颜色画面真的很好

29分钟前
  • 宅蘑菇Moku
  • 还行

齐泽克不认为此片可被视作对于时局的简单投射——斯巴达代表西方文明,敌人是波斯。因为他从影片所展示的波斯军事先进程度品出了另外一层似乎更贴切的反讽意指,“波斯人的大象和巨弩不就是高科技武器的古代版本?斯巴达人被如毛剑雨所杀,不就相当于科技士兵身处安全距离遥控轰炸,就像美国士兵在波斯湾的战舰上按下了火箭按钮?“……看到此处,诸位觉得导演施奈德是该暗挑大指胡哥懂我,还是该暗骂三声别乱解读呢?

31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B】油画风+慢镜头,扎导个人风格运用的最好的一次,竟然让我挑不出什么明显的缺点来,对扎导来说应该算是很成功了。我没想到的是全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竟然是法鲨的,原来他的欧洲第一腰那时就开始有雏形了哈哈哈╮( ̄▽ ̄)╭

34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根据米勒的漫画改编...装酷味道十足,画面上也沿袭罪恶都市的风格..肌肉男们的咆哮和鲁莽,格斗场景的壮观,分镜叙述的技法以及那场颇具技巧的OOXX都颇可观..但是编剧上流于俗套。对于传奇史诗类影片,解说叙述和正叙等都用惯了,若在视角上有所突破或许更好。还有就是结尾,太富续集味了。

3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那个不幸的祭祀少女舞我来回看了几次。

37分钟前
  • A-sun*
  • 推荐

全片就像一颗雄壮却疲软着的阳具,没硬起来,就无所谓高潮了。

3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从此喜欢上扎克施耐德色彩饱和度强烈的慢镜头

42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Spartans! Ready your breakfast and eat hearty for tonight we dine in HELL! 荡气回肠!

44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是的,战场英雄,总是让人尊敬的。尤其对于满怀热血的青年们,他们也许无时不刻的希望自己成为斯巴达人那样的豪杰。我也是个年轻人,自然曾不例外。然而,有那么一天,当我缓缓的翻开前人们的书籍,将这些勇士的精神力量放在一旁,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寻找真正斯巴达人身影的时候——我看到了,岁月下的真实……(鲁迅)

49分钟前
  • 嘟小七
  • 力荐

-我们满天的箭可以遮住阳光。-那我们正好可以在阴凉下打仗。油画般的摄影,史诗级的战争场面,生猛粗暴的动作戏,快镜头和慢镜头的协调,近景和远景的切换……扎克·施耐德的风格从这部电影开始崭露头角。-你这女人凭什么插嘴?-因为只有斯巴达的女人才能生出来真正的男人。女权主义的女主角、妓院里的同性恋,扎克·施耐德后来的电影中也能看见。 事实证明,300人打30万人的电影不一定是神剧,也可以是神作。PS:本片成本仅6500万美元。

5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史诗中的史诗,无与伦比的绝美画面,极致的暴力美学,仅用6500万,扎克是人间之神。

55分钟前
  • Rebel Moon
  • 力荐

根据漫画改编的,不要把它当成史诗历史剧,和60年代的老版也没半毛钱关系,立体地再现了米勒那凌厉美丽的画面,人体大赞!!!!

60分钟前
  • 古始渐中上更全
  • 力荐

为何不能是301,一定要凑个300勇士呢,可见也是某个整数强迫症。

1小时前
  • Chain
  • 推荐

尼玛!这大夏天的去看神马斯巴达还真是要命啊,300具鲜活的肉体在银幕上乱晃,血脉喷涨鲜红四溅有木有!!黑暗中荷尔蒙上蹿,视网膜撑爆,矮油亲,我的海绵体就要不听使唤鸟~~

1小时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