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

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王学圻,张艺兴,俞灏明,吴越,梁冠华,栾元晖,李昕亮,苏可,师悦玲,孙耀琦,赵樱子,唐鉴军,孙骁骁,隆妮

导演:张挺

播放地址

 剧照

大明风华 剧照 NO.1大明风华 剧照 NO.2大明风华 剧照 NO.3大明风华 剧照 NO.4大明风华 剧照 NO.5大明风华 剧照 NO.6大明风华 剧照 NO.13大明风华 剧照 NO.14大明风华 剧照 NO.15大明风华 剧照 NO.16大明风华 剧照 NO.17大明风华 剧照 NO.18大明风华 剧照 NO.19大明风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5 20:14

详细剧情

  明朝建文四年,朱棣率兵攻下帝都应天,御史大夫景清夫妻罹难,长女若微被副将孙愚所救,次女蔓茵为太子朱高炽所救。骨肉同胞,一在宫中,一在江湖,同时长大。十年之后,若微随一批靖难遗孤入城刺杀朱棣,刺杀失败,若微遭遇皇太孙朱瞻基,两个年轻人是敌是友,自有一份因缘。造化弄人,若微 与妹妹蔓茵同时嫁入宫中,目睹了国家正在从乱象中恢复,平关外,迁首都,通运河,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编撰《永乐大典》,盛世将成。若微决心放弃执念,辅佐登上皇位的丈夫朱瞻基,在丈夫死前发誓要替他守护好江山。她历经了北京保卫战等,重用于谦,救大明王朝于危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一页。

 长篇影评

 1 ) 中国的历史剧,终于学会拍“人”了!

《大明风华》最初吸引我的,首先是演员阵容和题材。

主演朱亚文和汤唯,都是我特别喜欢的演员。汤唯一直以来都是以演电影为主,出演电视剧,这还是第一次,我十分好奇和期待。而王学圻、吴越、俞灏明等实力演员,也让人对这部剧兴趣大增。我始终相信,一部剧的演员阵容只要够稳,剧的品质就基本有了保障。

《大明风华》的题材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是为数不多的以明代为背景的历史剧。从小到大,我看过很多秦汉历史剧,如《汉刘邦》、《汉武大帝》、《大汉天子》,看过很多唐代历史剧,如《大明宫词》、《唐太宗李世民》、《长安十二时辰》,也看过很多清代历史剧,《孝庄秘史》、《康熙微服私访记》、《雍正王朝》……但是相较之下,明代的历史剧就少得多,明朝,似乎是一个被影视行业冷落的朝代!正因如此,它更像一个宝藏,有很多待开采的精彩故事。而《大明风华》,就挖掘了这个宝藏的一角。

这部剧从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讲起,横跨五代六朝,讲述了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等数代帝王的故事。而贯穿这五个帝王统治时代的人物,就是汤唯饰演的孙若微,一个经历过靖难之役、迁都、土木堡之变、北平保卫战等历史沧桑巨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走向的女人。

从故事架构上看,本以为这是个大女主戏,但看完前两集后,发现并非如此。孙若微是主线角色不假,可实质上,她也只是一个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

《大明风华》的前两集着重于故事背景的铺垫,它描述了靖难之役,也展现了朱棣攻陷当时皇城金陵(今南京)的过程。建文帝在众叛亲离中削发为僧,朱棣自立为王屠戮前朝旧臣… …这些历史故事中耳熟能详的情节,都在这部剧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孙若微本名是景蔓姝,她的父亲是建文帝时期的御史大夫景清,在那场杀戮中,她的父母被杀,她被托付给一个叫孙忠的军人,得以幸存,而他的妹妹则被朱棣的孙子朱瞻基救下,带进皇宫做了宫女。十年后,孙若微跟随孙忠回到金陵,与靖难遗孤一起行刺朱棣,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朱瞻基,开始了一段恩怨纠葛。

从背景的铺陈可以看出,在大的历史走向上,剧作都尊重了史实,譬如靖难之役中,朱棣大肆屠杀建文弟旧臣等,在历史上确实如此。

在相关的历史关键细节上,《大明风华》都基本遵照了史实。

导演对历史的尊重,还体现在了选角上。这部剧中的每个演员几乎都是按照历史原型来找的。作为观众,我们看剧的时候,会觉得每一个演员和角色之间都嵌合得非常好,好到让人觉得,这个角色理所应当就该这个人演。

王学圻饰演的朱棣,在历史上是个常年征战沙场的军人,他既有一代君王的谋略和霸气,也有军人的戾气和杀气。王学圻既演出了他老谋深算的一面,也演出了他的为人父的慈祥的一面。

他沉默时,不怒自威,张口说话时,更是振聋发聩,令人害怕。他说话时,甚至有时候还爆粗口,乍看之下,令人捧腹之余,更是疑惑,他可是一代君王,怎么也不怎么文明?可恰恰是这样的朱棣,才能和历史上真实人物的经历、性格相契合。

梁冠华饰演的朱高炽,历史上关于他的介绍是“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而剧中的他,还原度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而历史上的朱高煦,虽然不肯向学、言行轻佻,却是个难得一见的将才。在靖难之役中,他屡次救朱棣于危难,被认为是几个儿子中最像父亲的一个。俞灏明对这个角色的诠释也非常精准,他行事跋扈,锋芒毕露,奚落起太子也是一套一套的。

朱瞻基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很有意思,他生性比较“会玩”,不光军事能力卓越,还是个杰出的书画家,听曲儿、斗蛐蛐,这些“歪门邪道”也都颇为擅长。

朱亚文塑造过很多极具魅力的男性角色,《红高粱》中的余占鳌,《闯关东》中的朱传武,都堪称经典。而导演张挺说,之所以最后敲定朱亚文演朱瞻基,就是因为他的不仅能演绎出朱瞻基潇洒的一面,目光和嘴角还有那么一丝狡黠。

在叔叔朱高煦的打压下,他坚强地站在父亲背后,不断为他解围。在调查朱棣被刺杀一案时,尽管孙若微以为自己掩饰得极好,朱瞻基却很快识破了她的破绽,古董铺搜查时,他的眼神和行动,体现出了他的聪慧。不得不说,朱亚文对这类角色,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尽管在大的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上极大的尊重了史实,但个别人物也有所改编。譬如历史上,景清确实遭到了诛杀,也是被诛九族,不过是因为他降了朱棣后,又密谋行刺,才会引火烧身。而在剧集中,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景清是在靖难之役后就被诛杀了,密谋刺杀朱棣的则变成了孙若微的养父孙忠。

这种改编,并不影响观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而又使得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

不过,尽管在关键的历史大事件上都遵照了史实,但正如导演自己所说,这部剧 “不是历史剧,而是传奇剧”。

其实,对于观众而言,无论历史剧,还是传奇剧,只要剧情足够精彩,就会有继续追下去的欲望。电视剧是历史的一种打开方式,但没有人真的会在一部电视剧里去学历史。

相较于以往的同类题材电视剧,《大明风华》在风格上,相对更加轻松有趣,朱棣和他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之间的关系,除却君臣之间的权谋,更有父子之间的血脉亲情,三人的关系十分微妙,却又妙趣横生。

王学圻饰演的朱棣杀伐决断,是一代枭雄,却也是一个为了儿子操碎了心的老父亲。在外征战一年,这一年由太子监国,他一回家就检查太子朱高炽批阅的奏折,像在外工作一天,回家还检查儿子作业的老父亲。而他对朱瞻基的宠爱,也像普通人家的爷爷,对自己的孙子的宠爱。

梁冠华饰演的朱高炽贵为太子,可他对父亲却畏如虎狼,在父亲面前唯唯诺诺,说话永远吞吞吐吐,父亲问什么,永远答不上来,说不清楚,简直就像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回到家,在妻子和儿子面前,他又思路清晰。

这种对父亲的“怕”,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悌”的贯彻,他内心真的怕父亲吗?倒也未必,可表面上装得怕,却能表现出对父亲的尊重,满足父亲的权威感。

与此同时,面对一个猜疑心重,无比强势的父亲,作为太子,他装得弱势一点、低调一点,倒比锋芒毕露来得安全。自古以来,皇帝疑太子,从而父子之间心生嫌隙、太子被罢的前车之鉴并不少,所以像朱高炽这样扮猪吃老虎,也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生存策略。

由于梁冠华老师把朱高炽的“怕”演得惟妙惟肖,所以观剧的过程中,总会情不自禁被他一些小表情逗笑。

在剧中,朱家的四个男人之间,总有这样既像是有点小心机,又像是性格和人性使然的小互动,令人不禁为之一笑。

人物的有趣和生动,一半是故事和细节的功劳,一半是演员的功劳。一众实力派演员用精湛的演技,塑造出了性格鲜明的角色,加之考究的服装道具,最大限度的再现场景,赋予了《大明风华》非常醇厚的质感。

当然,《大明风华》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把历史中的王侯,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

皇族的外衣下,君臣之外,他们亦是父子、兄弟,权欲斗争下,他们也有温情,也渴望温暖。虽说是古装剧,但我们也可以在剧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了悟一些道理,追剧的时候更容易带入进去。

把“人”拍得鲜活、生动,而不是仅仅拍一段枯燥的、没有人情味的历史,也是这部电视剧的一大亮点呢。

 2 ) 你觉得戏说的部分恰恰源自于历史

说实话我挺佩服敢拍《大明风华》这个故事的导演。明朝历史可是出了名的复杂,能在厚厚的《明史》里揪出孙若微这么个人并以她为线索人物进行叙事,是很独特的角度了。

做为线索人物来说,孙若微这个人物太合适了。第一,与清朝的孝庄、慈禧相比,她的名气并不大,这就给了作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第二,这个人物确实经历了明朝的五代帝王,当然这也实在是因为朱高炽和朱瞻基这对儿父子短命,但这却给了孙若微一个宏观见证整个历史的机会。

一个人的一生,竟然经历了靖难之役、迁都北京、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英宗复辟… …这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啊!

首先吸引我看《大明风华》的其实是汤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她的第一部电视剧。但当我真的追完十几集,发现更吸引我的部分反倒不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啊爱啊什么的,而是这几个男人之间的亲情。

朱棣祖孙三代之间的相爱相杀非常有趣。曾经有人评价说,朱棣父子之间,是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朱棣看不上自己那个不良于行的胖儿子朱高炽,但又对脾气秉性和自己很像的二儿子朱高煦心存芥蒂。朱棣自己的王位也是靠靖难之役得来的,这些既定事实都给了朱高煦一些希望——既然继承王位的不一定是嫡子长孙,那我朱高煦为什么就不能取而代之呢?

然而对于朱棣来说,所处的位置不同,立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朱棣这种篡位而来的皇帝,对于篡位这种事是最忌讳的。在历史上,宋太祖也有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作为一国之主,最怕的当然也是自己的部下、子孙,也有样学样地来一出黄袍加身。一来朱棣担心有人会动摇皇权,二来朱棣深知这样得来的皇位也付出了极大代价。

当然朱棣心里还有第三个原因,这一点在剧里也表露得很明显。在朱棣看来,他心里觉得真正可靠的继承人其实是朱瞻基。这有点儿类似于传闻康熙选择雍正是因为乾隆,皇帝为了长治久安,选择了孙子的同时,也忍受了平庸的儿子。这种戏剧性的描述未必属实,但这种说法对于小说家、剧作家来讲却是非常有趣的设定,可以从中衍生出很多有意思的情节。

电视剧颇花了些笔墨来描述朱棣父子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手法上非常生活化。私下里,他们“你、我、爹、儿子、咱们爷们儿”的叫着,摒弃了那些“朕、父皇、儿臣”这些文绉绉的称呼,他们之间,就像市井人家的父子兄弟在拌嘴吵架。

这种生活化的描述真实吗?尤其是这些市井人家才有的称谓,放到帝王家不违和吗?

可以说,在这个历史时间段,这种表达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我们翻看史书,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伟大帝王,朱元璋与朱棣父子之间的各种批阅其实都是大白话,接地气得很。

虽然贵为天子,但作为帝国的一代目和二代目,他们戎马一生,没读过什么书,也没有时间去培养什么皇家礼仪。尤其是朱元璋,讨过饭,做过和尚,一朝成为天子,也绝对“不忘初心”,就惦记着那口珍珠翡翠白玉汤。而在军营里长大,随着朱元璋一道打天下的朱棣,一口一个咱们爷们儿也合情合理。

要说那种讲话文邹邹的“贵族气质”,那还得是朱允炆、朱瞻基这样的,从小长在宫中,在博学鸿儒的熏陶与教育下长大的王子王孙们才会有。

所以,在我看来,朱家三代人的生活化场景,恰巧赋予了这部剧真实感、历史感,同时也摆脱了宫斗剧、大女主剧这样的标签。而这段故事也比较符合我所了解到的史实,历史上的朱高煦,作为藩王早就应该就藩云南,然而他迟迟不肯离开南京,就是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到了后来朱瞻基登基做了皇帝,朱高煦学父亲朱棣,叔叔造了侄子的反,最后又被镇压,这恐怕也是朱家后代难逃的宿命。

我相信,随着电视剧故事的发展,这些情节我们都会看到。但具体情节会怎样推动?人物动机会怎样呈现?这些我相信我们都会在将来的剧情中找到解答。

如果我们追求的是那种完全按照史书照本宣科而来的所谓“历史正剧”,那历史书早已经给我们剧透得一塌糊涂了。历史有90%的东西是确定的,但历史真正的魅力其实就在于那未知的、不确定的10%,而这也正是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最有魅力的地方。

历史已经写就,那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也早已注定,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命运的终点的?

结局是已知的,但这个过程是充满悬念的。你可以说它是“戏说”,但这样的戏说,我觉得是合理的、有趣的、值得看的。

 3 ) 这部剧差点把我看出了精神分裂

按理说我这人一向是不挑类型的,沙雕就沙雕,搞笑就搞笑,爽剧就爽剧,正剧就正剧……我连《延禧攻略》都能调好频道畅通无阻的磕下去,没道理会折在这部剧上,然而,但是,我真的就是败了。

凭良心讲《大明风华》在扯淡程度上离《延禧攻略》还是差得远,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真的就是不行了,我精神分裂症都要看出来了!

不知道是因为清宫宇宙在一代又一代的前人耕耘之下成功的构建出了一个独立于历史之外的小世界,所以不管怎么扯淡你都不会太有违和感呢?还是《大明风华》的演员都太正经了,这么多好演员一本正经的在演戏,你就本能的认为他们在演正剧。

反正我在看剧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一个斯巴达的分裂状态,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分类——你说他是个正剧吧,他很扯淡,你说他扯淡吧,他演的还挺认真的!

以爽剧论,剧情走得还不错。

以正剧论,漏洞密集的就跟鱼网一样……

你说这剧要怎么看?

这也太难为人了啊!

 4 ) 能把“余孽”叫做“靖难遗孤”的编剧,还有什么写不出来的

坚持到了47集(二叔三叔下线、废后、立新后;宣宗因二叔三叔而不久于人世;宣宗下线,新帝朱祁镇怕是个脑残吧,还有太皇太后张氏,也是个傻子?早朝上的事竟需要孙太后一句一句解释),真的看不下去了,必须弃了。

从满怀期待到“恨铁不成钢”,到“忍无可忍”,都经历了什么???

本人半吊子明粉:

【明朝是我最喜欢的朝代,最喜欢的皇帝是成祖朱棣,看过一半《明朝那些事儿》(有段时间事情太多就把它放下了,之后就一直没再捡起来😂),对明朝的了解来自于中学历史+百度百科+知乎。

对明朝的兴趣主要来自于一本以朱棣为原型的半言情小说(有言情,也有家国、天下),在看小说的过程中各种百度+知乎搜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原型,从而有了对成祖和明的初步了解。

对朱棣了解越多(虽然依旧是凤毛麟角),就越喜欢他,也越喜欢明朝,所以明朝十六任皇帝的百科也都看过几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事件的百科+知乎科普也了解过一点。前不久才看完《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真的值得细品),依旧是边看边百科+知乎。

平时没事儿会在知乎上逛与明朝相关的话题,最常见的例如明究竟为什么灭亡,怎么评价某某事件、某某皇帝、某某大臣等。

看这部剧跟我看其他古装剧/小说一样,边看边百度搜相关人物和事件。】

以上是我对自己给自己的标签“半吊子明粉”的说明,如果有人拿我是“明粉”说事儿,请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看清楚你以为的明粉跟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否是一回事儿。

因为是“半吊子”,所以对明朝服饰、武器、官员设置、非特别有名的臣子、战争详情并没有特别多了解,因此也不会特地去究剧中某些地方怎么怎么不符合历史,更不会为了挑不符合而去挑。

所以请某些人不要张口闭口就“明粉和历史爱好者别以纪录片标准要求电视剧”、“明粉就爱究这些东西”、“低分就是喷子”、“为了黑而黑”。

谁没事儿闲的会为了黑而黑一部剧,会为了挑错而去扣一帧一画?又没给我钱!但中学历史水平、随便翻点儿百科就能知道的,咱能不胡编乱造嘛???

况且,如果不是对这部剧有期待,但最后有些“恨铁不成钢”,甚至对某些情节“不忍直视”,谁会闲的来发(差)剧评,还是长评?

我最初真的特别期待这部剧的,有我爱的朱棣,有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还有对北京保卫战、对大明进程起了推到作用的孙皇后(孙太后)非常期待(当然,大女主戏必然要夸大她的作用,而历史上她的作用没有那么大,但作为大女主戏、作为电视剧,适当夸大也可以理解)。

而放眼近些年的电视剧,写明朝的好剧真的少,所以最初真的特别特别期待它,而且印象中朱亚文演技好像还不错。

however,我现在真的看不下去了,连“接受不了半途而废”(看剧和小说看一半会不舒服,后面不喜欢了也会硬着头皮看完)的强迫症都救不了我了。

————————以下开始主体部分————————

【1】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请保持对历史最起码的尊重。

对于没有明确记载,或者记载模糊的细节,还有史学家们有争议的地方,都是编剧发挥的空间。但对于有明确记载的、盖棺定论的(某些人别杠什么史书也不一定都是真的,你要推翻至少要有足够的证据),咱能别瞎说吗?

①孙皇后、胡皇后、朱祁钰的出身

孙皇后与宣宗的青梅竹马不能写出彩儿吗?或者您说孙皇后从小跟在太孙身边是别有用心(就是你们给人家安的“靖难遗孤”的身份,怀着“给‘亲生’父母报仇的心”)也行啊,非要搞个男女主因为赐杀事件相识,搞个女一女二是亲生姐妹。

胡皇后是无过被废,是以没生儿子为借口废掉的,这么可怜的一个人,竟然因为编剧一句“反正我是不相信无过被废”而黑化?

编剧在知乎上的原话(第二段话我后面有用)

这个说辞,我???您不相信就可以改?

就算她真的犯了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错,史书无从记载,您这里想象了一下,但是朱祁钰什么时候是她生的了?这个总不能也是“您不相信”的地方吧。这是明晃晃的篡改历史、不尊重历史。

②张太后(朱瞻基的母后)

她在英宗朱祁镇未亲政时为朝廷做了什么百度百科就有,但凡您翻看一下也不会把她写的对国事一窍不通!!!

(早朝时,一个将军禀报事宜,他说一句孙若薇在旁边小声跟张太后解释一句,张太后怕不是个傻子???即使抛开历史,也有逻辑上的问题,这个我后面说)

请编剧给一个中年先后失去丈夫和儿子,还要辅佐幼帝的可怜女性最起码的尊重。她是明朝为数不多的精明能干的皇后(含太后、太皇太后)了。

③朱棣

成祖朱棣五次北伐,确实最后两次没什么成果,,但至少也是胜利,就算明军一样损失惨重,就算最初把蒙军(鞑靼、瓦剌、兀良哈)打退打疼或者干脆灭掉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但从战事本身,明军还是赢了。

怎么被说成最后一次亲征败了???

而且朱棣领军能力怎样,你百度查不到吗?为了衬托出他最后一次亲征的失败,把他写的各种自大、各种延误战机、甚至最后军营都被端了。exm?

以及,就算最后两次亲征没有达到目的,那前面几次呢?而且,这种事情向来只宣布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隐藏,作为孙子,宣宗能说出“我爷爷五次远征都无功而返”的话???(别惊讶,就是TV版43集30:40,宣宗扮演者朱亚文说的)

我真求编剧了,朱棣要真这么不行,后面会被世宗把庙号改成“成祖”吗?朱棣可是唯一一个非开国皇帝,庙号却是“XX祖”的。

④其他时间线的问题、年龄的问题、移花接木

朱棣第五次亲征时马哈木早都死了;王振被朱祁镇视作老师、视作父兄,王振年龄至少比朱祁镇大一轮,剧中。。。。同龄人;其他的就不说了。

作为电视剧,出于某些需要,把一些人的年龄该了,把一些事的时间改了,把A做的安到B头上,也可以理解,所以这一条“④”姑且不算了。

但是前面①②③,把重要历史人物的作为、心性特点、出身都改了,真的不能忍,编剧完全不尊重历史啊!!!

以上是编剧胡编乱造、不尊重历史。

【2】编剧逻辑能力真的欠佳、怕是语文不及格

各种逻辑问题(举两个例子,张太后和靖难遗孤)

①张太后:

上文说到编剧把仁宗的皇后张氏写的对国事一窍不通(早朝时,一个将军禀报事宜,他说一句孙若薇在旁边小声跟张太后解释一句),这里说一下抛开历史,它的逻辑问题、它的矛盾之处。

如果张太后真的不辅政,不懂这些事儿,她就不会出现在朝堂上,就算你说她是出于表面功夫到场,那既然是表面功夫,孙若薇跟她一句一句解释的意义又在哪儿?

换句话说,张太后<1>要么不辅政&不出现在朝堂&对国事不通,<2>要么辅政&出现在朝廷&通晓国事&但不需要孙若薇解释(通国事自然不需要孙若薇解释),<3>要么名义上辅政实际不辅政&出现在朝堂上&既然是名义上就无需孙若薇一句一句解释。

也就是说,不管张太后因为什么出现在朝堂上,都不会出现需要孙若薇解释国事的情景。

②靖难遗孤,这也是很多人都在说的

编剧不知道“遗孤”是什么意思嘛?不知道“烈士子女”是什么意思嘛?

站在朱棣的角度,那些跟随他靖难的(却不幸战死)的功臣才是烈士,他们的子女才是“遗孤”。那些誓死效忠建文的人的后代,是反贼啊,应该称之为余孽,遗孤?那岂不是朱棣觉得效忠建文(却战死/被杀)的人是烈士?那自己靖难是什么?造反吗?打脸不?【就算实质上他就是造反,他也不可能对外承认啊,对外说的就是“靖难”(类似于“清君侧”),所以明面上所有人都说、甚至圣旨中都能出现的“靖难遗孤”四个字,不觉得可笑吗?】

你跟别人打仗,你管对方的幸存后代叫遗孤、叫烈士子女???编剧你语文体育老师教的吧。

【3】所谓“用心”、所谓“良心”、所谓“大制作”,我真的不敢苟同

①台词的bug,所谓用心就是这样???

您台词通俗易懂、不弄那些文绉绉的东西,您觉得皇家人私下相处说白化文,我可以理解,但有的话不是白化不白化的问题。随便举两个最新两集(46、47)的例子:

第一处,几个臣子向太后行礼:太后万安。

请问,何时太后能用“万”了?

第二处,孙若薇跟太皇太后说:过几年等他(朱祁镇)登基了。

Excuse me?他还没登基?那现在凭什么叫他皇上?

他父皇宣宗一去世他就登基了好嘛,那叫“等他亲政了”。

别跟我说什么“别太咬文嚼字”、“这都是细节”。这种问题不是一处两处,而从这些层出不穷的台词bug,我无法相信这是认真制作的。

②各种细节bug,所谓用心???

举几个例子

<1>平安、盛庸

朱棣说要放松对“靖难遗孤”的压迫时,当初跟着朱棣南下靖难的人不干了,然后出来两个代表人物平安和盛庸【我之前不知道找俩人,也不是故意挑刺儿,我是看当时朱瞻基叫了这俩人叔叔,感兴趣、想知道这俩人是谁(最开始就说了,我喜欢边看书/看剧边百度),然后发现,找俩人是靖难之役的中央军(中央军指支持建文的)主要将领之一???】

所以善待“靖难遗孤”,对于当初支持建文的两位将军有什么不好?他们有病嘛出来反对!!!出来反对的应该是跟着朱棣南下靖难的人啊!!!

我觉得这种“小细节”的不符合历史不必夸大为不尊重历史,也没必要,毕竟电视剧又不是纪录片,本来就有一定的改编,但,这绝对是不认真、不用心的体现。

这么多靖难功臣不用,非要用这俩,或者您不叫他们的名字,直接“两位爱卿请起”,也比您用俩反方功臣的名字强啊。

<2>诗句、文章乱入

于谦在宣德年间的文章、诗,在永乐一朝就出来了。清朝的诗明朝就出现了。

同样,我并不觉得这需要上升到不尊重历史上。

但如果真的用心制作,就不该也不会出现这种bug。

<3>编剧历史知识储备不够

汉大王之乱。。。。

我真服了,八王之乱是晋。

编剧大人您不知道能不瞎写吗?

<4>关于军事方面的错误

前文说第二段话还有用,在这里等着呢

军事方面的我不太了解,之前看其他人说也没太放在心上(主要我对军事不感兴趣)。

但是,当我在知乎上看到编剧这段话,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称呼,就这么写上了。这就是您所谓的“认真”、所谓的“用心”?

<5>从蒙古南下要绕道山海关,编剧我真服你了

我本不确定山海关在哪儿,依旧是出于兴趣,看剧看到那儿就想了解一下,于是百度到山海关的位置。。。

以下是几张地图,您好好看看瓦剌、鞑靼在哪儿,山海关又在哪儿。

您要说奴儿干都司、女真部南下要过山海关也就罢了,瓦剌、鞑靼,你从上海去北京还要经过四川吗?

编剧你真是拿起一个武器就写、想起一个地方就用。

还是那句话,我说这些bug并不是想说所有地方必须跟历史一致、或者必须不能出错,而是认为从这些bug,就可以看出所谓的用心有多大水分。

③家常确实别出心裁,但咱也要分场合不是?什么时候都随便就有问题了吧。

一家人私下交流不用父皇、母后这种称谓,用爹、娘、儿子。这个想法挺好。在朱家5位男性的家长里短时我真的觉得挺有意思的,觉得耳目一新。

但是,朝堂上皇上还自称“我”(不是偶尔,是80%都这样)就有问题了吧。

平时不穿龙袍,但朱棣接见随郑和来大明的外国使臣依旧穿便装就过分了吧。

平时用白化文,但批奏折也用就有问题了吧(孙若薇说,让宫女帮她写,说的半文言半白化,总之就是用词特别不讲究)。

不要跟我说什么这部剧的特色就是语言白化、家常,那是私下,正式场合该怎样就děi怎样。正式场合没规矩,这就是编剧和导演没在意它,就是不用心的体现。

还有,封建社会的等级、身份差异有多重要,相信不用我说。

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那么文绉绉,但该有的规矩不能丢。一个宫女能说出“皇上他还小”这种话?皇上是君父、是真龙天子,不管他再年幼也好、智商低也罢,有些话不能说。《大明王朝1566》中,太监陈洪说了句“世子乖”,是什么下场知道吗?他当时是最大的太监了,但主子永远是主子,奴婢永远是奴婢,有些话就是不能说,有些事就是不能做。

幼年英宗和郕王还有一群小太监一起玩闹,英宗让打郕王,那群太监没有任何犹豫就去,关键还压在郕王身上,他们是真不懂规矩还是嫌命太长?

【4】终于到了情节、演技部分了

【【【先说好的】】】

①白化、家常、朱家五位的日常

这个真的是这部剧的亮点,很喜欢。(但前提是家长里短是在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毫不避讳就有问题了)

②成祖、仁宗、汉王、赵王角色的塑造

演技、台词功底,赞👍🏻

整天在战场上厮杀的成祖,虽然写的有些“温柔”,没那么杀伐果断,但整体还可以(第五次北征除外),而这温柔可以理解为他晚年的改变。

仁宗,他是真的仁,也是真的聪明。这个角色的塑造真心喜欢。

汉王,把他的作战能力、喜欢打仗、脾气暴躁,还有手腕不够都充分体现出来了。

赵王,虽然跟历史上的不太一样,但他的“小人”特点塑造非常成功,这也是他在参与造反(历史上是有造反之心但还未付诸行动)却能活下来,他这一脉延续到明灭的原因。

③杨士奇,塑造的还不错

④太子妃(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张氏,前期很不错。

但是从46、47集朱祁镇登基就不能看了(我不是说演员演技不好,是编剧写的问题,就像我说的朝堂上孙若薇给她解释国事这个情节,终于把这个角色写费了)

⑤胡尚仪,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最初认为是胡善祥需要她,后来才发现她也需要胡善祥。

【【【再说不好的】】】

①女主孙若薇,演员汤唯

造型师该换了;汤唯的台词。。。。;汤唯的演技(眼神好像就没什么变化),情绪没有起伏,表演没有层次。

说实话,普通观众(我)不太懂什么叫演技,但谁的表演在剧里舒服、谁的能让人共情、谁的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感觉尬,观众还是知道的。

以及,至今没get到孙若薇对剧情起到的推动作用(这个不是汤唯的锅,是编剧的)。

②男主朱瞻基,演员朱亚文

(演员本身还好,主要是角色本身,即剧本问题)

厂里厂气,姑且算作特色吧

“我们的儿子(朱祁镇),想当皇帝就当,不想就让他按自己的想法活”,这是一个即将去世的帝王该说的话吗?

如果您身体很好,还有很多年,您有很多儿子可以选,您确定可以选一个志向远大、且有能力的后代继承您的皇位,但您身体不行了!!!

③男女主的感情线

我真没看出来男主怎么就爱上女主了,当太子、当皇帝后也看出来他就怎么怎么爱孙若薇了。

这俩人的感情线跟这部剧(前47集)其他剧情整个就是脱离的。

④胡善祥,邓家佳

先说演员,邓家佳的演技比想象中好,不过,个人觉得她的脸不太适合古装,然后,她的台词总觉得有些别扭(就是有种端着的感觉)。

再说剧情,她跟汉王桥归桥,路归路,后面找男人还通过那道门???她脑袋秀逗了???

还有,要被废了,说了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还能说什么。。。。

⑤朱祁镇,张艺兴

好吧,真的不是演员的锅,是剧本的问题!

英宗再怎么不英明也没那么脑残,还有,皇帝没有老师的吗?这么没教养。

最搞笑的是,他刚亲政(预告),在朝堂上说永乐北伐怎么怎么样的时候,底下的群臣是在哄小孩儿嘛。。。。

————————————总结————————————

【1】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魔改不能忍

【2】逻辑自洽!!!编剧逻辑水平欠佳

【3】用心、良心在哪里?各种奇葩的bug,主要是既然这样您就别说自己多用心,说了又有一堆打脸的地方。细节改编没问题,但不是随便写一个就叫改编,改编也是要用心的。地理位置乱写、明知对武器装备不了解还不查,这是态度问题,不是历史爱好者对改编零容忍。

【4】演技除了女主,都还不错,尤其是朱棣、仁宗、汉王、胡尚仪的扮演者。

【5】剧情,乱,主要是定位问题。如果定位是大女主戏,是宫斗剧,主要情节在后宫,纠结你让宣宗对了一个或少了一个妃子的又有几人?如果定位是历史正剧,您就别出现那么多重要人物的魔改,别出现那么多历史bug,也别让男女主的感情线处在这么不尴不尬的位置。结果贪心不足,两头都想要,最后两头都不捞好。

写着写着就累了,跟一部电视剧较什么劲呢?

不过也是真看不下去了,越看越无力,就是那种你希望它好但它真的不好的无力。

罢了罢了,就写到这儿,也就看到这儿吧。

 5 ) 朱家人挖您祖坟了?

(再次吐槽豆瓣为什么没有0分机制,这玩意儿我打一星都嫌多)

(事先声明我并非明粉)

我觉得编剧和朱家有仇。不,是和整个大明有仇。

您说说您,原本名字叫《大明皇妃孙若微传》,改编自一部网络女频小说,跟正经历史剧本来就差着十万八千里,非得改名叫《大明风华》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给自己冠一个“历史正剧”的名头???

您正您马呢???(此处省略口吐芬芳一万字)

咱从这名字说起——大明风华——可能是大家对风华的定义不同吧,可是不管再怎么说,这大明的风华也跟明英宗以及明英宗他妈没什么关系吧???稍微懂一点儿历史的都知道明英宗干过什么好事,说他一句史上最窝囊最废柴皇帝绝不为过,风华?您怕不是在逗我。退一万步说,您哪怕拍“天子死社稷”的崇祯也比这货贴切不是???

孙氏上位以及随后的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几乎可以被看作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了,您还风华个啥啊……

再说说这大女主玛丽苏剧,“靖难遗孤”,我勒个去,编剧到底是用什么样奇葩的脑回路写出来这个词儿,还把它安插在朱瞻基的台词里:“我要向全天下昭告,我的妻子,就是靖难遗孤!”

您好,您爷爷的棺材板儿压不住了。

为了洗白孙若微,这个史官盖章是个狐狸精的角色,使她不是狐狸精,就把素有贤名的胡皇后写成了一个工于心计、阴险狡诈、凶狠毒辣的反面人物,听说后面还要谋反。

您好,您闺女她妈的棺材板儿也压不住了。

诚然,史书未必全部正确,历史上的孙氏到底是个啥人咱也不知道。

可是您这是不是离谱了点儿???能对历史有一点儿基本的尊重吗???

不是说不让拍明朝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虽然服装也被扒出来各种不符合史实,但在剧情方面,服化道其实是次要。

也不是说,历史上的人物就不能有艺术性的发挥了。可关键是,您这发挥的,有点儿脱轨吧?之前那些瞎丁日拍的电视剧,大体上,还是挺符合历史走向和史书记载的人物性格的吧? 可是看看您写的这剧情???孙若微居然是景清的女儿!卧槽,要是真有这么号人物,朱棣没叫她一声“建文余孽”就已经很给面子了……结果呢,大女主剧啊,玛丽苏啊,分分钟攻略你啊!全皇宫的人都要对我跪下唱征服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宫锁心玉呢。

还有朱棣……成天就跟写罪己诏似的,一天到晚就是我有罪我错了我对不起列祖列宗——???我求求了,真的,朱棣要是这种性格他能起兵造反???他愧疚个啥啊???有必要吗???生存是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命题,他可不像建文帝那么软弱又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我不信一个能装疯卖傻卧薪尝胆的人,一曾经戍守一方战功煊赫,一个敢于篡位夺权并且赶尽杀绝的铁血皇帝会成天分享称帝的感受:“我有罪啊”!

气死了。朱棣粉丝表示真的有被冒犯到。

朱棣才是最像他老爹的那个儿子啊。造反弑君,何等的魄力。

结果编剧安排朱棣他说:“我真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

……

(此处省略两万字口吐芬芳)

这部剧里其他的一些细节问题都不用我一个门外汉来抠了,什么“爷”“圈禁”“铁帽子王”……还有傅满洲版朱元璋……编剧您答应我,您这么热爱大清您就写大清剧吧好吗??放过大明,你好,我也好。


从这个剧开播起我就愤怒地在微博上骂了好多次。但是没办法,螳臂当车,挡不住这个上星剧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我也不否认这部剧里大多数演员都是很厉害的好演员。其实我一直很喜欢朱亚文,从当年朱传武之后。但现在我看他演的这个角色只觉得痛心。我觉得这几年他多少有一点儿飘了,自打声临其境里火了起来,之后演的剧出的镜都越来越油腻。扯远了,演员我并不想议论,演戏是他们的本职,而且演得好坏都和这个剧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无关系。

何况真正令人痛心的并不是演员到底如何、造型如何糟心,甚至也不是剧情台词多么没有下限——

而是给这个剧洗白的所有人。

我看到很多人说,一个电视剧而已,图个乐而已,何必那么考究,至于这么上纲上线的吗?

是啊,一个电视剧而已,其实大可不必。

大明风华错就错在,非要往自己并不存在的脸上面贴金。什么狗屁历史正剧?你就老老实实地拍古偶能怎么地?为什么非要说自己尊重历史???你尊重到狗肚子里去了???这就是你尊重历史的方式???我看是侮辱明朝的方式吧!

或许剧方也知道这年头说自己尊重历史能吸引到更多粉丝?可是有的观众并不是傻子!像这样的剧,顶多也只能吸引住演员粉和一部分只管看剧别的一概不管的人。但是有这样一批人就够了——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了。演员本来就有一大圈粉丝足够支撑一下收视,顺带还能免费在网络上和较真党对线。

是啊,一个电视剧而已,何必这么认真。

可你不知道,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开端。

这样的电视剧,丑化污蔑历史人物、扭曲历史事实、台词毫不讲究、服装一塌糊涂,就凭着勉强过得去的摄影和演员自带的热度,还有不知道是不是恨死大明的后台,居然堂堂正正地上了星。然后买点儿热搜造点段子,妥妥地火上一把。

现在的电视剧上个星多难。我想不通,既然大明风华都能上芒果,延禧攻略如懿传为啥不行。反正都是扯淡,谁比谁高贵?

今天这种剧都能得到支持,明天这种低级烂俗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

如果拍不好大明,为什么要拍?

最后我只想问,编剧,夜里睡觉,不怕朱家人敲门哪?


如果有剧粉想反驳我,您也大可不必。

网络世界,互不相识,更不需要互相说服。

烂剧就是烂剧,挽一万遍尊它也是烂剧。一星都嫌多了,好气哦。

 6 )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追剧《大明风华》看的是吐血的节奏,百度输入胡善祥,问“胡善祥被汉王怎么了?”,你说你们这些编剧带给后世什么影响!忽然发现有网友举报该剧,看来不是我一人吐血。该剧颠覆了以往历史剧,太多太多的愚蠢桥段与胡编乱造真是误人子弟!追剧的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看了会怎么想?!真可惜,可惜了王学圻梁冠华俞灏明邓家佳张艺兴等人出色的表演,演员很优秀,剧本太烂了。大明风华这部剧不但在历史人物时间表错误几十处,很多情节都是张冠李戴胡编乱造。这是众祸于后人!

任何电视剧都是需要艺术加工与修改才能表达创作者的价值才能与观众共鸣,呈现给观众更精彩的感观,这无可厚非。如果该剧在前后添加戏说、演义、虚构等字眼或者字幕那无所谓,因为只要观众图乐就行,可是导演编剧们还要美其名曰官宣说是新时代历史正剧,无论什么时代,导演编剧们啊,你们选材明朝,你们选材历史,那么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因为追剧的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看了会以为这一段就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目前最糟糕的事实也证明了你们这部剧确实起到了误人子弟!

编剧导演在网上回答网友说小时候是看四大名著和《金瓶梅》长大的,后来在中戏选修了《明史》。于是编剧导演就把四大名著与明史混为一体?编剧导演说希望观众沉浸在那种温泉式的观剧体验中,可是我们没有快乐,看到的只是扭曲历史真相、亵渎历史人物的剧情和镜头。汉景帝削藩导致七王之乱,晋武帝分封导致八王之乱,剧中说八王之乱是汉,一位70后的导演不应该是这水平吧!这是最基本的中学历史常识。关宁铁骑是在明末组建,由孙承宗所创建立,成型于袁崇焕。两军对垒,烧毁信件那是三国曹操在官渡之战一把火烧了信函既往不咎,不是朱瞻基。皇帝南巡死后晒咸鱼那是秦始皇。红夷大炮引入中国在万历末至天启期间。十三套遗甲起兵那是努尔哈赤,著名的张太皇太后被你们改编成农家是非婆婆,康熙十六年才设立的机构敬事房被搬入此剧……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加工?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胡善祥,品德高尚,以贤闻名,是朱棣钦点锦衣卫百户胡荣之女。胡皇后与孙贵妃不是姐妹,胡皇后是大明仁宣时期最忠厚贤德,历史给后人留下胡善祥的名字不是让你们胡编乱造诽谤攻击,史记后录胡氏身体赢弱衣着朴实举止端庄被废后当了道姑依然受到朱瞻基在废后以后给予皇后礼仪上的厚待,而后英宗恢复胡氏皇后之位。宣宗本人后期曾经这样评价废后一事“此朕少年事”,这算是朱瞻基对自己的一种解嘲与忏悔。然而在大明风华中胡皇后是一位被汉王强暴的心机婊。

一位网友说“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尊重历史、尊重为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便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并不是所谓的历史粉圈,而是历史的见证者、探索者也是对历史发展到现实的践行者。举报历史虚无,我们说到做到。希望立刻删除或修改剧中、书中扭曲历史真相、亵渎历史人物的剧情和镜头。明确自己的定位,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可以做到立足当世、传之后人。”

古人留下传记,留下墓志铭,留下生平纪要,留下名字是为什么?!不是让你们这些无知意淫的编剧和作者如此胡编乱造诽谤攻击你们的祖先,你们随心所欲篡改历史把以贤为名的胡善祥改编成为一个被人强暴、不择手段、心如蛇蝎的心机婊,胡家若有后人会亲手撕碎你们,你们为了几个钱真是逼脸不要,后世子孙也这样胡写你们糜烂一生艾滋缠身可以么?

以忠贤以善良的胡善祥一定想不到几百年后被后世颠覆性的抹黑,让我们还原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胡善祥:

胡善祥亲属:

曾祖父:胡守仪,福建侯官县丞;

祖父:胡文友;

祖母:钟氏;

父亲:胡荣,初为锦衣卫百户,因女胡善祥为皇后,官光禄卿、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佥事;

母亲:待考证;

兄弟:大哥,胡安,府前卫指挥佥事;

二哥,胡瑄,府军前卫百户;

姐妹:共有姐妹七人,其中大姐胡善围,明太祖初年以才色选入宫,为尚宫;

公爹:明仁宗朱高炽;

婆母:诚孝张皇后;

丈夫:明宣宗朱瞻基;

女儿:嫡长女,顺德公主;

嫡次女,永清公主,早夭;

女婿:石璟

恭让章皇后胡氏(1402—1443年),全名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的元配妻。济宁人,生于洪武三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402年),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胡善祥知书识理,“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永乐十五年,朱棣下诏为自己的孙子朱瞻基选妃。当时,钦天监的官员向皇帝汇报,“后星直鲁也”。于是朱棣就派太监到山东去挑选,结果胡善祥被选中了。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即位,立为皇后。虽然胡善祥贵为皇后,但她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而且她也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两个女儿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因此并不得宠。

明宣宗朱瞻基比较贪玩,喜欢外出巡游、斗蟋蟀等活动。胡善祥认为自己是皇后,要襄助皇帝,于是经常规劝宣宗,让他以国事为重。这引起了明宣宗的反感,“上稍厌后”。而孙氏得到了宣宗的宠爱,事事顺从宣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宫廷斗争中,胡善祥显然不是孙氏的对手。孙氏颇有心机,最终制造了“盗子夺后”的闹剧。宣宗最宠爱的女人是孙贵妃,也只生有一女,没育儿子。孙贵妃暗取后宫宫人之子宣布为自己亲生的儿子(英宗)。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然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史记后录胡氏被废后当了道姑依然身体赢弱衣着朴实举止端庄,宣宗本人后期曾经这样评价废后一事“此朕少年事”,这算是朱瞻基对自己的一种解嘲与忏悔。宣宗母亲张太后非常喜爱和怜悯贤德的胡氏,常召她居住清宁宫。内廷朝宴的时候,也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怏怏不乐。

直到张太后病死,孙氏才得以报复。在张太后的丧礼上,胡善祥“祭奠列名妃嫔中,竟不得与孙后齿”,“因痛哭不巳,逾年亦崩”。在讨论胡善祥的丧礼时,大臣因惧怕孙氏(此时已是太后),“竟用嫔御礼,别葬于金山”。天顺六年,孙太后病死。明英宗的皇后钱氏第一个站出来,为胡善祥鸣不平,并得到内阁的支持。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胡氏痛哭不已,次年(1443)亦崩,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天顺七年闰七月,英宗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永清公主袱葬。

以上史料来源:

《明史 列传一 后妃》

《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墓志铭》

《万历野获编》 卷3

《胜朝彤史拾遗记》

尊重中国历史,中国人才会尊重你!

 短评

超乎想象的观剧感受,汤唯演技在线,朱亚文和梁冠华演的父子太逗了,大明王朝的故事太逗了,家长里短的故事另一个角度去看,特别好玩。

5分钟前
  • 科克托马斯
  • 推荐

果然动起来的造型比静态图片好看,服化道置景还挺精美的。实力派演员真的多,汤唯和朱亚文都是原声很好评。既靠着明史,又在乱编乱造。

7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第一集开篇就来个鞋拔子明太祖,然后又是剃发和尚跑路的段子,必须0分差评

8分钟前
  • 闻言
  • 很差

写了一大堆最后还是删了,槽点多到不想吐,我算是看明白了,中国真正缺的是好编剧,可惜了这些好演员。别叫大明风华了,您可当不起《大明》二字。看王学圻,梁冠华的面上给两星。

13分钟前
  • CRITIC
  • 较差

朱亚文太让人上头了!和汤唯两人在酒楼上相互试探非常可,你用酒试探我的身份,我也赌你不会真的让我死。聪明人就该这么对戏,假风流真腹黑,假小子真少女,人设一下子就立起来了,编剧可以。

15分钟前
  • 英华
  • 推荐

一代废物孙皇后被改成历经六代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的玛丽苏大女主,我就知道明史官的棺材板压不住了。但凡孙皇后长点脑子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子都不至于亲征被俘虏。别大明风华了,叫大明疯话吧!大明虽好不容易有个剧但也不是像你们这样糟蹋明史的。衣服丑绝人寰,张叔平做个人吧!

20分钟前
  • 少绾
  • 很差

皇帝和太子这对父子关系堪称是最难搞的,特别是像朱棣这种特厉害的老爹,太子当的跟孙子似的。

25分钟前
  • Little etialb
  • 力荐

我太好奇燕王闯入宫城那一晚,朱允文究竟在想什么?会恐惧还是后悔?可无论怎样,我都不希望他是这样…减分…朱棣对子孙一字一泪,对比隔壁,鹤唳华亭的太子是充话费送的吧…这部剧难得在讲帝王家时添了许多烟火气,一家人说话像极了宅门百姓的苦辣酸甜。这个风格独特,有趣。ps:感情线和老朱家的鸡飞狗跳相比,真是无聊到死…而且汤唯的演技…俩人站一起,一丝cp感都没有…连带着朱亚文都要被质疑演技了…

27分钟前
  • 碎碎念
  • 还行

汤唯是李安打造的一次性筷子,她的生硬和造作正好符合王佳芝假定的表演情境,不得要领反而是画龙点睛,一旦脱离就是灾难,属于文艺片里的古月刘劲王伍福,特型就看怎么用,遇到编剧出身的文本型导演,九成九是祛魅。

2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较差

汤唯演技太尬,台词是烫嘴吗

29分钟前
  • 拳拳带风
  • 较差

刺杀朱棣三毛特效,假得不行,刀还没砍上人就飞出去了,OMG,还好小时候一笔带过,不过汤唯怎么了,演得咋咋呼呼的反而邓家佳令人印象深刻,演的灵气逼人。朱亚文演的也很奇怪,像个中二青年,虽然我是冲着朱亚文和汤唯去看的,但真的觉得不吸引人。

34分钟前
  • 你不来我不敢走
  • 较差

清宫戏此起彼伏的时候,有个明朝的戏一下子就亮起来了,从题材本身就足够有吸引力,张挺执导让节奏和剧情的流畅度都不错。明宣宗的故事挺新鲜的,一开场朱亚文这个又苏又腹黑的小太孙也是很有意思。画面质感古意十足,极佳,算是美术置景的典范了。

35分钟前
  • 蓥鄞一米
  • 推荐

原著党对造型持保留态度,官宣的阵容还可

39分钟前
  • jsygncbl
  • 推荐

狄胖胖真的太萌了,就是一大把年纪了,在父皇面前依然惨兮兮的,只能靠卖萌才能生存。

42分钟前
  • 一星期的你
  • 力荐

汤唯的男装扮相挺有气质的,确实撑住了这个造型,开始期待这部剧了。感觉也有好多熟悉的老演员出演哇。

44分钟前
  • 泪染霜
  • 力荐

但凡花80块钱买一本大明衣冠图志和看看明史都不会拍出这种烂剧

47分钟前
  • 温九斩华雄BJJ
  • 很差

梁冠华老师确实不一般,朱高炽就是朱高炽,跟狄仁杰完全分得开,不出戏。

49分钟前
  • TheStanshady
  • 力荐

男主扮相好像公公呀,女主也不怎么样,造型师出来挨打

50分钟前
  • 士多啤梨酸奶球
  • 较差

这节奏,这剪辑,这台词,稀巴烂

51分钟前
  • 尼莫幸运鳍
  • 较差

史诗级灾难片。历史虚无主义这里怎么没适用呢

56分钟前
  • 寂寞三叹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