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离魂异客 剧照 NO.1离魂异客 剧照 NO.2离魂异客 剧照 NO.3离魂异客 剧照 NO.4离魂异客 剧照 NO.5离魂异客 剧照 NO.6离魂异客 剧照 NO.13离魂异客 剧照 NO.14离魂异客 剧照 NO.15离魂异客 剧照 NO.16离魂异客 剧照 NO.17离魂异客 剧照 NO.18离魂异客 剧照 NO.19离魂异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4

详细剧情

  来自克里夫兰的美国小伙子威廉•布莱克(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往西部去讨生活,他准备前往当地的一间工厂应聘会计。不料,他错过了应聘时间,被赶了出来。还遭到了当地迪金森金属厂的老板的百般凌辱,甚至被枪指着脑袋。  当他沮丧地来到当地的小酒馆,一夜情发生了。岂料,和他发生一夜情的女子的男友突然闯了进来,子弹穿过女子的胸膛嵌在了威廉的胸膛上,威廉本能之下杀死了女子的男友,夺了他的马匆匆逃走了。  一段充满了惊险、追杀的逃亡之旅开始了……

 长篇影评

 1 ) 在死的过程中活了过来

说不大清楚道不大明白,只是音乐很美场景很荒凉心情很忧伤。再过N年让我回忆这部片子,它一定还那么黑白分明的存在心里的那个角落。所以电影不只是用来娱乐的。
如果说除了Jonney Depp外,要为这个片子找另一个主演,我敢说那是Nobody。那份气质与生俱来,那种游离的伤神再无他人...
威廉·布莱克在死亡的过程中,无意而幸运的完善了自已,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活了过来,他体会到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描绘的意境--他甚至已经是那位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只是以枪以血在书写。他也成为一个末路英雄,脱去了前生的怯懦不安,精准了枪法,淡看了恩仇。在死亡的过程中活出另一个新鲜的样子。
不怪,即使沉重。Just take it。
每个夜晚,每个清晨,有些人注定痛苦。
每个夜晚,每个清晨,有些人注定快乐。
有些人注定快乐,有些人注定承受无尽黑夜。

 2 ) 你见过死亡的颜色吗?

吉它是一种简单的乐器,但在尼尔扬的手中它变成了一杆枪,冒着蓝烟的枪。在多年前我从鱼市一般脏乱不堪的卡口摊上觅得《DEAD MEN》的原声时并不知道贾木许是何许人也,当时只是从老尼尔苍老的和弦和精准的失真中发现了枪一般点射的乐音所带来的快感。

今天这个暗沉沉的毫无诗意的下午,我欣喜若狂地打电话给SICKIEE,告诉他《DEAD MEN》已到货,然后把自己关在屋里饱餐一顿,主菜是寓言、诗歌,副菜是音乐、西部风光和JONNY DEPP,再来点迷幻剂做点心就更好了。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几个世纪前写过:就这样去感谢上帝、教士和国王,谢他们用我们的苦难造就了天堂。他这么一说就把自己那些简单却寓意深刻的歌谣弄成了摇滚乐了不是,要知道做为乡下木雕匠的他那时还远不被认为是文化精英分子,至多也就一农民出身的小资罢了,可到底是有人发现了他最美丽的词句和意象,这个人同时也热爱尼尔扬那疯马似的自由和迷乱的精神探求,他本意是执着苍凉狂放的流浪汉文学,却不幸堕落成为电影工业的拦路石。那种藐视一切的垮掉心态促使他过于深入到宿命、抗争和寻根的童话中去,赤身裸体面色苍白的贾木许是无法仅仅用电影这一根标尺去衡量的,《三个蓝月亮》放到一半我的朋友们就沉沉睡去,《夜的世界》被一个写小说的朋友评价为手法老套、寓意简单。而这部《DEAD MEN》呢?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译名----《你见过死亡的颜色吗?》

生和死,黑与白,枪手与女人,烟和骷髅,鲜花与马蹄,印第安人与河流,海洋与彼岸天堂,这一切你想不把它当成古龙笔下的传奇故事都难,这样天天被这些意象折磨想要多活几年也难,所以古龙识趣地仙去了,留下瘦弱的JONNY DEPP独自踏上西行列车,这个怀揣一张聘书的克利夫兰小伙子来到边境小镇,一个充满了凶杀、暴力和奇谈怪事的人间地狱,迅即卷入男女纠纷,自卫中失手杀人,被通缉追杀于丛林蛮荒,如果不是遇到那个未卜先知的印第安人,这只是一个精彩的美国式的历险故事罢了,可贾木许却给它嫁接上了类似《艾丽丝漫游仙境》般的绝妙的后半部,在导演的文学蓝本中,现世的贪婪人群要通过赎罪和受苦来超度,是一定要过那座印第安桥的,更何况片中主角化身为威廉布莱克,被印第安人认定是一个前世的离魂异客呢。

我不可能留住这故事,在夏天焦灼的日光中它象一个幻影,在四处流荡,贾木许用尼尔扬冥想意味的吉它和神秘的河岸与丛林为电影营造了一个朦胧的无限远的彼岸,寻找灵魂出口的命题在印第安人往威廉布莱克脸上画符时、在木筏划过两岸不知死期的牲畜时、在一个个杀手和凶徒成为DEAD MEN之时、在威廉布莱克躺在一叶独木舟(诺亚方舟?)中漂往无边际的大海中时,变深刻和令人动容。死亡的颜色如许缤纷诱人,如谷中湖泊和梦中故乡,厌倦杀戮和被杀戮的人或动物,厌倦迷失和寻找的旅人,去点上一支烟吧,就象电影中无论弱者或强人们都在找的那种。

贾木许的电影有时诚实的象一个老土的西部故事,有时又奇峰突起,迷幻而多意,甚至充满奇异的幽默和讽刺。许多在常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在他的电影中却一再荒谬地出现,比如威廉杀查理是因为本能,而查理被这个都不太会拿枪的人连开数枪打死是因为一时激怒下错杀死心上人而产生的惊恐,而如果不是因为那女人对查理说出“我从来没有爱过你”这样的话查理本已打算开门走掉去自我排遣一下伤心就算了。再如那个印第安人的名字居然就叫做“没有人”,害得威廉找他时对着荒野大叫“没有人”,印第安人无意中乱开枪居然也可以打中歹徒。在威廉自认为是布莱克转世后他无所顾忌大摇大摆地走向已拿枪描准他的警察,警察却因为他的肆无忌惮而忘了开枪,这时他从一个弱者摇身变为神枪手把对敌一一击毙。当你存心要看他如何与最厉害的杀手王一决高下之际故事却安排他身负重伤乘舟仙渡,留下岸上印第安人与杀手王两败俱伤,枪声象是为他送行时的人间丧钟。

在拍摄上贾木许力求朴实平白,尽量不用任何绚目的快移和诗意盎然的广角摇移和长镜,很多主观镜头中的泥土、木符、鬼脸和全身披挂的印第安人、威廉鬼气迷离的脸、刺向天空的怪木树桠等都不是刻意夸张,却也一个个催人潜应。

好了,现在谁来告诉我,IGGY POP这个可爱的老变态在里面演的是那一个???

 3 ) 威廉·布莱克的朝圣之路

当印地安人在影片最后将弥留之际的威廉·布莱克推上小舟

他通过死亡的仪式在印地安人的圣地步入远离世俗的神圣世界

 4 ) 诗人气质的西部片

一个莫名卷入仇杀的过客;一个名叫Nobody的印第安男子;几个怪异的赏金杀手……构成了一部奇特的西部黑白“公路片”——《Dead Man》。

整部影片似乎一直围绕着“死亡”的主题。影片一开始就引用了Henri Michaux的“It is preferable not to travel with a dead man.”(最好别与死人同行)。我认为这个片子之所以叫《Dead Man》有两个原因:首先是Johnny Depp所演的角色William Blake一开始就中弹了,他是一个垂死的人,他注定会很快的死去;其二就是他与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同名,在影片中他也有意或无意的认为自己是那个大诗人,而诗人已经去世多年。

在我看来,《Dead Man》就是一部如诗般的电影,诗一般的颜色,诗一般的风格,诗一般的节奏——黑白的画面,奔驰的火车,静默的车厢,车轮的嘈杂与无规则嘶鸣的吉他,这一切都没有规律没有征兆地出现,永远都在路上,没有回头路可走,除了死亡看不到尽头。游离于主流之外,而又貌似有深刻的哲学性可去探讨,这或许就是Jim Jarmusch所追求的诗化风格吧。

 

在上世纪的90年代,似乎很少有导演会拍黑白片了,黑白片难免传达给人一种陌生感,还有就是宁静。《Dead Man》中的黑白世界安静到死寂,只有Neil Young梦幻、迷离、诡异、荒凉而突兀的音乐,像滑腻腻冷冰冰的蛇,穿行在整部影片,伴随着零落尖锐枪声,使人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一个人间还是一个地狱?Jim Jarmusch用黑白营造出一个间离而陌生的世界,用离谱和荒唐的情节颠覆对美国西部的理想化想象。

影片里的黑白世界冷酷到令人心碎。枪响的时候,总有人倒下,然而无论看客还是当事人,都面无表情,仿佛世界生来如此。受聘杀手干净利落地了结了两个同伴,并令人作呕地啃食着一人的手臂。一切都如此荒谬,灵魂堕落到地狱。我跟着片中人一样有了愣愣的感觉,死亡挨到跟前仿佛也只是机械而无望地抬手开枪。子弹射向哪里已经不重要,只是眼神在游离之外还有一种凄凉而微弱的惶恐。当William Blake眼见卖花女瘫倒在自己怀里时,他本能从枕头底下摸出枪反击,那双从未拿过枪的手已经来不及颤抖就完全陷入命运。

在这个杀人与被杀的电影中,黑的血从卖花女雪白的胸膛流淌下,从被打爆了头的杀手伤口处涌出,从William Blake的手臂顺着流到河里……血流得没有声音,也没有触目惊心的颜色,就像莫名被卷入突如其来的逃亡命运的William Blake为自卫机械杀人时的空洞眼神,麻木缓慢。

影片里有一个符号似的、充满象征意味的镜头——受了伤杀了人、一路跌跌撞撞被动投身逃亡生涯的William Blake看到路边一只被射杀死去的幼鹿。他动作缓慢地,用手指头沾了鹿血涂到自己胸前的伤口上,然后涂到自己脸上,动作迟缓笨重地躺下来,和鹿睡在一起。镜头从空中俯拍,蛮荒的树林里,依偎的一人一鹿,恰如上帝遗弃的一对孩子。

那颗没取出的子弹很微妙。它靠近心脏,它威胁生命,它穿过卖花女的身体进入William Blake的胸膛,拿它无计可施。William Blake的胸口在每一声枪响后都隐隐作痛,像对荒凉命运的一声长叹和喑哑的呐喊。它是William Blake生死的临界,是两个世界的中间地带,在它之前,那个谨小慎微的会计已经从世人的留言簿里删除了;在它之后,堕入命运之轮的男人成了印第安人眼中死去的诗人William Blake。那一刻,是死去了,还是依然活着,已经不真切。不仅仅是William Blake,我们在每一天里都做过很多通向死亡的决定,只是侥幸又一一逃过了。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在不自知中开始那段旅程,真正通向死亡的旅程。记得重伤的William Blake跌落窗口后,一颗流星划过,一地纸花。那一天,他在Nobody的引导下化身为诗人William Blake,开始神态平静地问着追捕他而来的杀手:“你们知道我的诗吗?”然后干脆地开枪。诗与枪,或许就是铸就美国西部的灵魂?

在影片的最后,William Blake又中了一枪,伤势严重。Nobody划船带他来到印第安人的营地。Nobody哭着把他当作要安息的灵魂放到葬礼用的船上,送他去灵魂的归宿,船载着William Blake漂向大海。此时最凶狠的杀手追上来偷袭了Nobody,坚强的Nobody转身和他对射同归于尽,William Blake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在大海中他漂向未知的远方,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中,他的船靠近了一片荒凉的海滩,此时主人公的命运如何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一开始他就是个“死人”。

我们总是在死前才能确切感知自己真实的存在,我们总在不断追寻彼岸的途中和所有人擦肩而过。死亡的颜色就是如此简单,充满孤独和遗忘的意味,就像本片的另一个译名《你看见死亡的颜色了吗》。

 

Johnny Depp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无可挑剔,他眼睛里传达的东西在慢慢改变,从一个为工作漂泊异地的小会计,到Nobody的精神偶像,从一个真实的活着的人到逐渐走向死亡,Johnny Depp展示了他的全能——他可以文雅,也可以粗狂;他可以清澈简单,更可以深邃无边……Hollywood恐怕很难找到像他这么具有黑色气息的演员了。

 

很少有人肯把西部片拍成黑色风格,或者说,很少有人能把西部片拍成黑色,而Jim Jarmusch是个例外。《Dead Man》或许是这样一部电影:它将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精神”整个放置在批判的天平上,西部的开拓精神被无情的挖苦着。片中“野蛮的”印第安人变成了崇尚诗歌的文明代表,而当年的“开拓者”白人则沦为野兽样的猎食者,电影的基调是幽默之后透着悲凉,这使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西部片的诗歌,还像一首西部片的挽歌。

 5 ) 《离魂异客》:一幅隐喻的构图

对于像我这样神经粗糙的人来说,电影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常常在片头。尤其是那些通过前后呼应的隐喻但又不是严密的结构来表达的电影——例如贾木许的这部《dead man》的。 读了一些网上的影评,回头看了第二遍,才注意到原来以为冗长的片头暗藏玄机——泛美铁路的列车上,窗外的景色开始变成森林,有被抛弃的破马车,接着是高耸入云的落基山、荒凉的大盆地戈壁、然后是稍露翠色的山丘。火车上最初的乘客都是些温文尔雅、衣着得体的城市人;然后换成装扮一般的乡村人,开始用异样的目光打量这位穿着量身定做粗格子花呢三件套的年轻人——长发、金丝边眼镜、拘谨中流露着不安全感、貌似还涂着唇膏;最后,干脆满屋子都是面色发红、不修边幅如吉卜赛人的家伙,手里还握着枪,随时等着从小睡中惊醒过来打野牛。 打野牛的枪声,然后就是那段广为称道的Neil Young的电吉他“dead man solo”,跳出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Johnny Depp,之后是那个用白色枯骨摆成的片名《dead man》——枪声似乎就是对标题的暗示。 对于“dead man”,这个题目。中文译名各不相同,有直呼《死人》的,也许因为这两个音节念起来力度不够,所以不常见;有电影字幕中翻译的“你看见死亡的颜色吗?”——我觉得意思超出了电影的内容,不太适合;有“死囚漫步”,音节够了,符合中国人翻译电影片名的习惯,不过“囚”字也超出了电影的内容,而且漫步二字容易被没看过片子的人误解为有“悠闲”的意味,大概翻译的人把它和另一部电影“Dead Man Walking”混淆起来了;最喜欢的是“离魂异客”,一来是觉得意思很到位,至少是符合我自己对电影的感觉,二来贾木许还有部电影叫《天堂异客(Stranger Than Paradise)》,似乎有对照的味道。 在开头中,那个满脸烟灰的train fireman(居然有烧木头的火车!)跟威廉•布莱克说:“当你在火车上,看着窗外是否会让你想起在船上的感觉?那晚上夜深人静,你躺在床上看着天空,水就在你身旁流过,和那些风景一样,你就会想:为何这些景物在移动,而船却是静止的?”这分明就是在暗示结尾命若悬丝的布莱克被放进独木舟随波逐流。 贾木许的片子只看过两部,同样用了很多前后照应的部分。在《神秘列车》里面,同样的场景出现在三段故事中:城郊围墙边、旅店、旅馆窗外的高架列车、旅店年轻黑人服务生戴墨镜、枪声、火柴(match)以及猫王,这些场景把《神秘列车》的三个故事在时间和情节上贯穿起来。而在《离魂异客》中,这种手法的应用似乎只是出于隐喻的目的。 例如刚才提到的火车和船的类比,威廉•布莱克活着乘火车来,死时随独木舟去,在开头已有暗示;威廉•布莱克和中弹身亡的鹿躺在一起,摆出相同的姿势,似乎也暗示主角在劫难逃。片中还有零零碎碎的这样的照应,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就是由这种照应构成的隐喻来完成的。 可以有各种方式来解读隐喻的细节。 譬如在我的理解中:Mili Avital所扮演的女配角蒂尔被酒吧的醉汉推倒在门外的烂泥地里,似乎有美好之物在这座肮脏的小镇遭到践踏的暗示。有影评曰:威廉•布莱克杀死的一对双胞胎警察,尸体是一模一样的侧脸姿势,一个头下树枝形成光芒的形象,一个则没有,正好印证了威廉•布莱克的诗句:Some are Born to sweet delight, Some are Born to Endless Night。此人真是目光如炬!同样,对于Nobody反复问的那句“你有烟草吗?”,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烟草的隐喻是生命力,有的说是使人面于空虚的精神之物,大同小异。有的影评注意到Nobody拿走威廉•布莱克的眼镜,并说“没有它你看得更清楚”,除去眼镜涂上印第安脸纹的布莱克精神抖擞,一改之前怯懦的表现,接连射杀两个笨警。 在构成全片的线索方面,也有类似的隐喻。例如:本片自始至终充满着对白人入侵印第安人领地的描述,既有烧毁的印第安村庄,也有白人神父对Nobody的歧视,还有Nobody对自己苦难身世的描述——自幼被贩卖到欧洲,逃回部落又因西方的教育被族人排斥。(Nobody对身世的描述和对自己名字的由来,让我想起了萨义德的回忆录《格格不入》。) 这条线索还贯穿着对白人的嘲讽:白人“愚蠢”、自私、混乱、血腥、破坏,连他们的牧师都如此道貌岸然;印第安人反倒热爱文学艺术、浪漫、生活安详。这条线索本身就可以作为被解读的一种隐喻。甚至刚才说过的蒂尔被酒吧的醉汉推倒在门外的烂泥地里的细节也可以被想象成这个大的隐喻的一部分。 隐喻本身因该怎么解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隐喻,而隐喻的内涵未必是阐释本身能表达清楚的。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一文中表达过类似的意思。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好的寓言文本,隐喻本身既可以被创作者生产出来,也可以被阅读者创造出来。《圣经》就是这样一种文本。 卡夫卡开创的那种文学传统,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从创作伊始就是为了给阅读者提供作为想象而不是理解对象的文本。他们提供的不是已完成的作品,而是七巧板;不是一个世界,而是进入一个世界的入口。《离魂异客》应当也是这个传统之后的产物。贾木许自己评论这部电影时说:“片子似乎在探讨一种幻觉,一种游离在边缘的幻觉。……人世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幻象的世界,我的作品也如这世界一样充满想象与幻象。”对它的影评,绝大部分正是对于各种隐喻的发现和揣度。创作者失去了对文本的控制;作者和读者之间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既不想让寻找的人发现,又不想他离自己太远。既要靠虑隐喻的内容和可供想象的空间,又要关心作者对故事的控制。 在隐喻式的作品中,最忌讳的就是作者自己把内容一语道破,或者反复强调一个本已得到足够表达的意思。想想后生们在《伊索寓言》每片的末尾加上的解说有多不伦不类就知道了;《我们》内涵比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深刻得多,但是在名气上总是屈尊其后,我私下比较觉得,原因在于扎米亚金在书中写了过多自作聪明的解释。 《离魂异客》中也有类似的败笔,例如:威廉•布莱克杀死的一对双胞胎警察中有一个头倒在木柴炭火中,看起来像神像的样子,这个镜头停留了够长,我觉得已经足够让人联想到这方面了;如果贾木许如果担心观众没意识到这个象征,大不了在两个杀手路过时再重复一下,完全没必要借杀手之口道出。这样的问题在《神秘列车》里也有出现——同一个枪声在两个场景中出现,然而两个场景中的人物都问:“枪声?”,至少有一句是多余的。观众已经看出,电影却要再强调一遍,这种感觉就像胃里的东西翻上来再吞回去。 二零零六年十月

 6 ) 最好别与死人同行……

一直喜欢有些暗预,双关感觉的片子.deadman一部很有感觉的电影.
听说它是很玄的,记述了一个注定要死的人走向死亡的过程.看完后才发觉其实谁都算不上活人,就像沉默杀手说的"他没有烟".片中的"烟草"似乎有点人的精神信仰之类的涵义,每个人都是那么麻木空虚,即使行走在死亡边缘也不过一具行尸走肉.威廉·布雷克虽然离死亡越来越近,但实际上他比别人更接近本质上的生.他是一个局限在小范围内的无力的人,而最后他却带着nobody给他的仅剩的一点烟漂向湖中心,而其他的人最终都死掉了~~因为他们没有"烟".
片中那三个杀手刚见面时中间那个话捞问另外两人"你有烟吗?"结果一个还没到抽烟年龄,一个不说话~~他也没有烟.那个kid杀手在听话捞说另一人的残忍后还对他发脾气,在转身喝水时被杀.那个沉默者在杀他前说"别那样""对健康不好".它仿佛指池塘水不干净,实际是说他不应该背对着他,以及他刚才态度的代价.而那个话捞在kid被杀后低吟"他只是个孩子……"既有不忍又象在说kid的不精世事.而他也因为多嘴果真被沉默者吃掉了,沉默者也在nobody送出最后一点烟后杀了他同时也被nobody杀掉了.
人们一个个死去,下一个又会轮到谁,"也许你不戴眼镜看的更清"我们为什么不试试.

 短评

这也太牛逼了,当年戛纳一个奖也没捞到真的很不科学!!!绝对是一部影史地位可以比肩《不可饶恕》的经典之作,几乎从一开始就完全反类型,甚至比反类型走得更远,无论是卖花女、三个杀手还是Nobody,都短暂出现然后消失,既无法使情节完整也无法构成任何桥段,粗暴打断我们对西部的想象,叙事几乎降到最低限。在反复的正反打和观看中,我们能看到的是西部片中从来未曾出现过的一系列影像:油腻、肮脏、原始、野蛮(的白人)、颓废、迷幻(的印第安人)。也正是在这样的视线中,我们不得不惊呼,难道西部这个空间,不就该是属于贾木许的吗,不也正是他作者性的完美呈现吗?以死亡之躯归于自然的威廉·布莱克,不也在无意之间真正回归了原住民而非殖民者的价值吗?不也正是这样的电影,才能被我们称为真正“西部片”吗?

5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文艺大闷片!还好第一次看贾木许的电影不是这部,德普再水嫩也不能掩盖这片闷的事实,尼尔扬拨弄两下电吉他的配乐简直闷上加闷。这片据说饱含隐喻,对于我来说还是太艰涩了,消受无能!好片是好片,俺还是更心水贾木许加老汤的组合!

9分钟前
  • 还行

又见跑龙套爱好者Buckcherry主唱Josh Todd

14分钟前
  • 张天师
  • 推荐

注意以下:1.贾木许的冷幽默,台词的玄妙和暗喻,更是无厘头;2.片段式叙事法,开头搭火车乘客的变化最为明显;3.德普的角色定位,一场寻找who AM I的旅程,NOBODY的寓意;4.反西部片,悼念西部时代,印第安与白人身份的混淆与对换;5.摄影有独一无二的死亡气息,且充满自恋的诗意。

19分钟前
  • 滚来滚去
  • 推荐

可折叠的、可延展的、奇形怪状又滴水不漏的世界观。贾木许的电影一半是向外创造,一半是向内改造。白人茹毛饮血,印第安人腹有诗书,人物与周遭的格格不入引发影片的裂变,却又在自我修复与拥抱他人中弥合了裂痕,形成真正圆融而透明的新世界。Neil Young的电吉他太骚气了,在孤舟中死,在海面上死,伴着枪声死,怀着旧梦死。

2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低开高走——一开始可能跟不上他奇怪的剪辑,但慢慢地进入情绪里,尤其结尾,真是太棒了。德普演得好哎!最后一个人灵魂慢慢飘走的感觉演出来了。相比漂亮的黑白摄影,尼尔扬的电吉他原声显得更加夺人耳目,效果竟然跟戈达尔的片有得拼!

2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西部、野蛮、烟草、骗子、小偷、小麋鹿、金属弹、白人、印第安人、诗、上帝、独木舟、花马、纸玫瑰、吃人、水牛、非利士人、灵魂、心脏、熊、血、豆子、圣经、黑人、水洼、悬赏、美金、酒、眼镜、礼帽、乌鸦、会计、骷髅、缝纫机、资本家、皮革、逃犯、大海、部落、图腾、猎人、克利夫兰、霰弹枪、手枪、死人、话语石、泰迪熊、篝火......一部堆砌堆砌着众多意象的美国西部片,也带有浓厚的公路片风格。在没有规则和法制的西部,野蛮和杀戮让来自“文明”的懦弱白人成长,最终漂流向象征着灵魂归属的大海,印第安人“Nobody”执着于将让一个“已死之人”的灵魂漂渡,神秘学和宗教意味极其强烈。此外联想起去年几乎是同一时间看的《Pates》,似乎贾木许很喜欢引用诗人和诗,他本人的电影风格也像极了诗。配乐很赞。春日影展3/10。

29分钟前
  • 伯简
  • 力荐

“上帝会让你的灵魂下地狱的”,“他已经这么做了”

32分钟前
  • 她还没有死
  • 力荐

(8.2/10)1、片名翻译得很好,把握住了影片情绪,片名出自片中人物关于“死人”的对话,但比起直译的“死人”更有代入感,有种“孤魂野鬼”的孤离感。2、贾木许用西部片的外壳,讲述一个亡命之徒的逃亡与见闻,依稀有很强的公路片影子。德普对角色的把握非常好,一个懦弱的闯入者,被驱逐的对象,与混血印第安人是相互映射的个体。3、重复相似性的电吉他配乐,代入感渐次加强,黑屏转场,诗意化的对白,观感如《天堂陌影》相似,贾木许的内在情绪依旧是孤独的、思索无果的被抛离、被挤兑的失意灵魂。一直在寻找归宿,永远渴望着、追寻着,但遥遥无期的远方又是疲乏且未知的。

34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其实我对配乐耿耿于怀,觉得不就是那一种乐器而已,有什么很好的地方,听一会儿就烦了...德普脸上的两道闪电非常帅哈~

36分钟前
  • ZLY
  • 还行

配乐是牛逼的,主题是庸俗的

41分钟前
  • hexy
  • 还行

影像之诗

4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好像可以直接这么说 如果喜欢了贾木许的一部片子 那么会接二连三地被他的表达吸引 毕竟他也是个只拍了一部电影的导演//贾木许的调子总有点装腔作势 但在我看来这种是可爱的//关于死亡 关于存在 关于意义//这个中文译名实在是妙 说是恰如其分也不为过

49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电影伴随着宿命论以及虚无缥缈的迷幻主义色彩。JohnnyDepp这个刚出场畏畏缩缩的傻不愣腾的二愣子,当他把眼镜摘掉添上他那标志性的迷人的小胡子时,他完全变成了一个冷酷又安静令人着迷意乱的家伙。还有OST是大名顶顶的neil young只用一首歌曲就贯彻整部电影,而且那么的耐听。电影的基调很美,黑白色

53分钟前
  • 气急败坏女疯子
  • 推荐

垂死旅人奏鸣曲。与印第安人走天涯,诗意散漫又惊心动魄的逃亡冒险。野蛮凶残的白人映照文雅淳朴的印第安人,真正的文明属于印第安人。Crispin Glover和Johnny Depp在《爱丽丝漫游仙境》前的合作,俊俏清秀的Depp演这角色再合适不过了!黑幕转场频繁,轰鸣作响、简单隽永的纯电吉他摇滚配乐穿梭全片,余音绕梁。(和《兰心大剧院》组成连续在电影院看两部现代黑白片)[10.17看的]

57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真的睡过去了,隔天补上,还是没看懂。于是找说明书去了。

1小时前
  • 巴喆
  • 还行

通常剧情片都会有一个因为所以来推动剧情前进,本片就很无厘头的没有那么多缘由。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莫名其妙,比如为什么depp能突然就变成一个神射手,为什么印第安人要三番两次搭救他等等,太多疑问了。看似很意识流,导演却若即若离地埋下各种隐喻内涵,一个看似奇幻的冒险其实是一首诗一个寓言

1小时前
  • 软蛋黄
  • 推荐

“You William Black?”“Yes,I am.Do you know my poetry?”算是我看过约翰尼德普最帅的一部电影。伴随着几声电吉他的震动,两声枪响过后,两个双胞胎光头应声倒地。而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全片几乎每个角色都被命运所连接,最后却都难逃一死,像是宿命一般滚动着。正如男主William一样,从踏上这趟火车起,就已经是一个离魂异客了。

1小时前
  • Fine
  • 推荐

看的时候还不知道贾木许是谁,迷的是强尼戴普,现在我却成了贾木许的影迷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一段死者与乌有之人的西部异色旅程,终结于正邪湮灭与海天漂泊中,仿若溯回前世的一场漫长而悠远的迷梦。| 布雷克:有些人注定快乐,有些人注定承受无尽黑夜。卡夫卡&但丁之息,黑场(同[天堂陌影])+窗景与乘客的野化流转。透胸卡心之弹,买不到的烟草。涂闪电与顺眼镜,神腐和爆头,尼尔杨。(9.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