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自我空间

剧情片美国2001

主演:艾玛·汤普森  克里斯托弗·洛伊德  艾琳·阿特金斯  奥德拉·麦克唐纳  乔纳森·M·伍德沃德  哈罗德·品特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播放地址

 剧照

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2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3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4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5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6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3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4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5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6
更新时间:2023-11-27 00:25

详细剧情

  薇薇安(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饰)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博士,让年轻的她没有想到的是,上帝竟然给对生活和学术充满了热情的自己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经过医生的确证,她患上了卵巢癌,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末期,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  从悲伤、抗拒到最后的接受,薇薇安的内心犹如踏过了千山万水。尽管康复的希望渺茫,但她还是积极地接受了可能令她形销骨立的化疗治疗。在身体逐渐枯萎,头发接连落光的过程中,这位睿智的女性也不忘对自己的前半生进行捉摸和思考,她在有限的生命中看到了无限,最终调整好了心态,以平静之姿态,面对必然到来之死亡。

 长篇影评

 1 ) 深知我心

深知我心

Wit
一部安静,残忍的影片.
它几乎是Emma的独角戏,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雷厉风行的大学教授,到形同槁木的病患,以及最后病床上静止了的生命.
毫无悬念,由生至死,毋庸置疑的理所当然,而又不会让人觉得无趣.全凭演技、独白与情感支撑起一部经典.
Vivian Bearing, 哲学博士,大学教授,主攻John Donne,苛刻严厉,说一不二,突然得知患有罕见卵巢癌. 片头Vivian与Dr. Kelekian的对话,Vivian的坚忍可见一斑,8个月实验性强度治疗不是儿戏,而是生命.
治疗期间,Vivian独处的时间里,安静到无法意识到时间的流动,时间过得那么缓慢,而又稀薄可见.回忆过往,Vivian再次认识了自己的生命.
E.M. Ashford 是Vivian的文学导师, 在她的回忆中,首次出现了John Donne的这首诗: “

Death be not proud

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
Mighty and dreadfull, for, thou art not so,
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
Die not, poore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
From rest and sleepe, which but thy pictures bee, 5
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
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e goe,
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es deliverie.
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 kings, and desperate men,
And dost with poyson, warre, and sicknesse dwell, 10
And poppie, or charmes can make us sleepe as well,
And better then thy stroake; why swell'st thou then;
One short sleepe past, we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这也是整部电影的核心.生,死之间,是一个逗号,还是一个惊叹号? Ashford说, 生、死、永生,他们之隔着小小的逗号,只需经过小憩,我们将会永生.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协助Vivian治疗的Jason,一个医学院的年轻学生,恰巧大学期间修过Vivian的课.他英俊,聪明,野心,意气奋发,认为 “癌”是极为了不起的,完美的,因此潜心研究癌症.像我们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的男生一样,他们优秀出色,只是这样的他们,身上缺少一种personal feeling, 或 human kindness, 或是中文的人文情怀.这份人情关怀与善意,Vivian在病重后期一直期求着.

Vivian一直知道,自己的病不会痊愈,有段诗,她在检查时自言自语, : “This is my play’s last scene, here, heavens appoint my Phil grime’s last mile. And my race, idly, yet quickly run. Hath this last pace. My span’s last inch. My minute’s last point. And gluttonous death will instantly unjoint my body and soul. ”
极度恐慌时,Vivian自言自语, “我要躲起来”,躲开上帝,蜷缩成一小团.她已经渐行渐远.
E.M. Ashford是唯一来看望Vivian的人,当初德高望重的导师,这时却更像是慈母,脱掉了冬靴,躺上Vivian的病床,拥抱着她,就像是哄自己的孩子入睡,她朗读的不是John Donne的诗歌,Vivian不想再思考John Donne迷一样的诗,一本童话书才是最好的, “Now is the time for simplicity.”
Vivian在兔宝宝的童话故事里,渐渐睡去,泪流满面,是因为痛,还是感怀?

 2 ) 这是一名认真的预防医学生的自然哲学课堂作业

      作为一位出色而严谨的英文文学教授,Vivian Bearing,一位罹患癌症的独身中年女性,她在医院里生活就此打开在我们面前。
      由于改变自Margaret Edson的戏剧,影片的主体基本由Vivian Bearing的独白撑起。
于是我们看到,在一次示教性的检查后,她自嘲似的解释着,“在这里我仍然参与着教学活动,只不过在学校时我是教学的那个,而在这里,我是用来教学的那个。当然,在这里的工作要为轻松的多,因为我只需展示出一个癌症患者的脸就好了。”
      与Vivian由教授向教具的身份转换相对的,是Jason Posner,由一名她课堂上并未被她注意过的普通学生一跃成为了发号施令的主治大夫。与Vivian的日渐衰竭强烈对比着的,正是Jason的青春懵懂。他是如此的年轻,会在Vivian半夜进入医院的时候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卖着萌对护士长说“等情况出现变化再叫醒我”。他是如此的年轻,会在忍受着晚期卵巢癌折磨的Vivian面前大谈着癌细胞的神奇多么令他着迷。他是如此的年轻,会在护士长Susie Monahan面前大谈着人文主义,而后者,会在他做完检查匆匆离开后小心的帮Vivian用被子遮盖好身体,会在Vivian失去意识后仍记得温柔的为她涂上护手霜,会在Vivian病重的时候向她解释病人心跳停止后有“继续急救”和“防止急救”两个选择,会在Jason不顾Vivian个人意愿为了医学研究的继续而呼叫急救小组的时候努力的阻止了他。
      在看惯好莱坞大场面和激烈剧情冲突的观众看来,这部充斥大量人物独白的影片无可避免的显得有些无趣,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观赏乐趣可言,然而这种虽由主角主观感受大段铺陈而成但又极其客观冷静的表述方式,却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向我们呈现令一名癌症患者的临终生活和一名以文学为伴侣的“高级知识分子”在重病之中的心路历程,这种对人生对生死的终极讨论无疑是发人深省的。影片中色彩的清淡冷峭同时也对比凸显了话题的沉重,令人不由得沉静下来考虑生与死,尊严与生存。
      关于死亡,Vivian起初的观点正如她不停的吟诵的诗句所言:
  死神,你莫骄傲,尽管有人说你
  如何强大,如何可怕,你并不是这样;
  你以为你把谁谁谁打倒了,其实,
  可怜的死神,他们没死;你现在也还杀不死我。
  休息、睡眠,这些不过是你的写照,
  既能给人享受,那你本人提供的一定更多;
  我们最美好的人随你去得越早,
  越能早日获得身体的休息,灵魂的解脱。
  你是命运、机会、君主、亡命徒的奴隶,
  你和毒药、战争、疾病同住在一起,
  罂粟和咒符和你的打击相比,同样,
  甚至更能催我入睡;那你何必趾高气扬呢?
  睡了一小觉之后,我们便永远觉醒了,
       再也不会有死亡,你死神也将死去。
      诗人认为,死亡或许是永恒的,而死后的永生也将是永恒的。
而到了Vivian被病痛折磨的在昔日严厉的导师面前哀诉的时候,她已经不愿再去思考那些艰涩的诗句和那些抽象的隐喻,而是静静在导师的怀抱里聆听着轻松的童话故事,这一刻对她来说,简单是世间最大真理。由于化疗失去了头发和眉毛的Vivian,听着童话故事在病床上啜泣的样子,是如此的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大概生与死本来就没有绝对鸿沟,而返璞归真是一切复杂到复杂的极致,智慧到智慧的极致时的终点。

 3 )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

W;t 讲述了17世纪古典诗歌教授Vivian Bearing被诊断出子宫癌晚期到离世的经过。作者在线性的叙述中穿插着Bearing童年时期接触英语文学,大学师从Prof. Ashford学习John Donne诗歌,最终成为中世纪诗歌研究泰斗的等等片段。这段历程里,她重构了自己对John Donne诗歌里生命,死亡与救赎讨论的理解,在理智与情感,须臾与无穷的对立中挣扎,并最终在病床孑孓离世。这部悲剧充满了对宏大命题的讨论,但用词精准,情感丰沛,我非常幸运能在戏剧入门阶段遇见这部作品。希望能在豆瓣记录自己的两点浅见,以抛砖引玉。

Sense and sensibility

剧作中的Vivian教授是一位严谨的学术泰斗,本身就是一位极其理性的人物。追求艰深的课题,无论学术还是生活都一丝不苟。在这个层面里,她与Dr. Kelekian是同类人,故不构成冲击。可是,在病床上,她在回忆里意识到了自己的"罪“(Harmatia),并逐渐在病痛的折磨下丧失对自我意识,乃至身体的把控。这时,当绝对理性成为过去式时,观众就很容易从Kelekian与Vivian的人物对比中读出剧作的讽刺意味,以及对Dr.Bearing这个角色深深的怜惜。

Vivian本人的前后对比:Ashford教授希望她能在这个年纪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去学校里的公园走走,而Vivian稍加思索还是一头扎进了图书馆

Dr. Bearing与Dr. Kelekian的对比:Dr.Bearing在决定死后是否紧急救治时,跟护士说自己就喜欢有挑战性的事。并且作为学者几乎穷尽一生在追求更高更难的学术成就。这个过去式的Bearing与现在时的Kelekian几乎形成了黑色幽默般的同步,Kelekian作为主治医师选择性地忽视Bearing生理的不适,不断选择更适合”研究“的治疗方案。私以为作品在Dr. Kelekian看着Bearing在病床上咬牙坚持痛苦不堪的样子说出”Excellent“时达到高潮。同样的对比也能在Bearing与Jason关于为什么学癌症中看到。

Mortal and imortality

作为17世纪诗歌界的学术领袖,Dr.Bearing在剧中多次重复自己教授的John Donne的诗作:

Holy Sonnets: Death, be not proud

BY JOHN DONNE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 Mighty and dreadful, for thou art not so; 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 Die not, poor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 From rest and sleep, which but thy pictures be, 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 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 go, 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s delivery. 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 kings, and desperate men, And dost with poison, war, and sickness dwell, And poppy or charms can make us sleep as well And better than thy stroke; why swell'st thou then? 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我对中世纪诗歌并不了解,也不再此置喙。如剧作中指出,这首诗是讨论对待死亡的态度,并从此引申出对生命,救赎的探讨,这些都是自人类初始的”原型“命题,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话题。私以为戏剧的对立而就在对Dr.Bearing处境的设定。一个终其一生探讨着永恒命题的人,却不得不面对自己作为人生理上的有限性,癌症无疑加速了这个对立的碰撞。同时,子宫癌,主力医师是自己的前学生更是将矛盾激化至一个新的高度。Dr. Bearing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无疑是勇敢而又煎熬的,在病魔前,她是勇敢的,最大剂量的药物,最坚定的神情。于此并行的,却是逐渐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控制,从最初的前学生检查子宫,到中途被当作教学实验品对待,到结局戏剧性的“No code”,Dr.Bearing最为人从最高阶层的自我实现(教学)到最低阶层的生理需求(死亡)的权利不断被侵犯,被剥夺。着实教人痛心。

作品里还有很多伏笔,隐喻,如人物的名字(Vivian意为生命活力,Bearing代表承受)等等,就不再过多论述,结尾Bearing伏在大学时期严苛的Ashford教授怀里的片段也分外感人,多希望作品在那个时刻戛然而止。

图书馆要关门了,就再此停笔。

一月二十九日,于波士顿。

 4 ) 生死之间的“逗号”

很棒的电影,Emma贡献了卓绝的表演和剧本(联合编剧)。除了欣赏Emma的表演,还有些零散的思考。

聪明的医生有高超的医术,却无护士那样的人文关怀。他修过Vivian 的诗歌课程,但好像对他并无多大触动,他崇拜的是谜题一样的癌细胞,很大程度上把Vivian当作研究工具。按理来说,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应该以保守治疗为主,减轻病痛,轻松离开就很好,可他们要给Vivian 用全剂量的药物(当然这也是Vivian 自己的决定)。看到Vivian 因为疼痛在病床上蜷着身子,颤声说着“我要藏起来”,我的眼泪也忍不住了。

没有读过约翰邓恩的作品,可能之后会找来读。赞同的一点是,死亡那一刻只是生与死的过渡,不需要惊叹号,一个逗号足够。

不近人情惯了的大学教授在癌症晚期回顾自己的一生,戏谑式的表达,加上Emma完美的表演,讨论生与死,医生对病人的救助方式。值得反复观看的电影。(虽然全程很心疼Vivian ···)

 5 ) 我想要知道你的心

                      Death be not proud


                       John Donne



       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
  Mighty and dreadfull, for, thou art not so,
  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
  Die not, poore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
  From rest and sleepe, which but thy pictures bee, 5
  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
  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e goe,
  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es deliverie.
  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 kings, and desperate men,
  And dost with poyson, warre, and sicknesse dwell, 10
  And poppie, or charmes can make us sleepe as well,
  And better then thy stroake; why swell'st thou then;
  One short sleepe past, we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我想作为医生见到最多的,是绝望。
如果你经过这样的场景:站在你面前的人用哀求的看着你,希望从你身上找到一丝希望,而你又不知自己可以给他些什么。你大约可以了解医生的心情。
曾经在icu一夜送走4个病人。有8岁大的宝贝儿子,有30岁的妻子,有40岁的父亲,还有孤独离开的无名氏。我还记得那个白血病的男孩,气管狭窄需要机械通气,他用手机打字告诉妈妈最想做的事是喝旺仔牛奶。我还记得那个操作不当导致围巾绞入机器而勒死的妻子,我记得丈夫发疯一般的跪着磕头,大喊着奔出去,小女儿站在垂死挣扎的母亲面前被吓得大哭。我还记得重症胰腺炎的父亲,突然间猝死,cpr无效,一切发生太快,儿女们亲眼目睹了所有的发生。我记得被交警发现躺在工地昏迷的无名氏,后脑勺粉碎性骨折,走的时候,一个尸袋,我们所有人的目送走了他,甚至不知道是否为他杀,也不知道谁家的父亲,谁家的丈夫。我还记得那些被卡车压过的人们,失去手术指针,不住的血涌出来,每15分钟就需要换药,血液从鲜红到稀释成淡红色。我也记得你们,动脉夹层的人们,你们眼中的恐慌,还有猝死前凄惨的叫声。
我可以为你们做什么?
环顾四周,每个病人从气管插管、ABP监测、电极片、胸腹导管、深静脉置管、IABP、CRRT,一直武装到导尿管,我问自己,这真的是你们想要的嘛?
到北京一月,从icu到神内科,我以为可以减少这样的场景。
但是似乎也不尽如是。
19岁刚入大学的女孩a,独生女,阳光、开朗。前几日被检查出大动脉炎,左侧颈总动脉完全闭塞,右侧重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数次的脑梗塞经历。她也许并不知道这情况有多糟糕。血管里到处都是漂浮的血栓,而这远远不是终止。
还有那些被检查出肿瘤的老人们,把报告单递给我,默默的转身离开。我去看你们时,你们在本子上写一些什么?我该做什么,可以让你们感觉好一些呢?
我看见你们的眼里含着泪水,仍然对我说,谢谢你,医生。
我很高兴听到你们说,今天我感觉很好,虽然我知道不是这样。有时候,你们这么说,是为了让我感觉好一些。是的,我黔驴技穷了。不仅是我,医学常常也是如此。虽然它披着很光彩的外衣。
你们是医学的基石,你们远胜过那些光彩的医学奖章。
医学院的福尔马林液里躺着很多silent mentor,那里是所有医生的起点。
今天下午,和a的妈妈聊天,她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和歉疚。好在,她很坚强。
我也要坚强一些。虽然可做的有限。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6 ) 初心,自勉

学到化疗部分,这部电影是skills lab上放的,原作曾获1999年普利策奖。

电影主要表现的是主人公Vivian Bearing在被诊断为癌症末期后,对肿瘤本身和对医疗团队的无能无力。电影把大部分医护人员,尤其是Dr. Kelekian (Vivian的主治医师)和Jason(Vivian曾经的学生,现住院培训的医生)描画为极其聪明的,但缺乏人文关怀的形象。

Dr. Kelekian的衣着是黑白色调,从始至终都把Vivian当作一个研究对象。Jason对Vivian并无多余关心,Vivian却了解他是一个对肿瘤研究非常感兴趣的年轻人。在Vivian这个癌症患者面前,Jason用兴奋的语气描述肿瘤细胞是如何令人着迷。有一幕Vivian承受痛苦的场景,Jason穿着灰色毛衣,首次表现出了纠结的心态,似乎想要安慰,最终还是掉头离开。甚至在最后明知Vivian签署了DNR的情况下,强行code blue试图抢救,在被护士Susie极力制止后才表现出一丝内疚。

电影对大部分医护人员的描写较为负面,似乎只有护士Susie对Vivian带有同情,愿意聆听,愿意共享信息,愿意从她的角度去建议调整治疗方案,虽然面对医生的最终决定依然无能为力。这并不是医护人员的普遍风貌,但这种极端的刻画形式试图传递的是:病人的精神世界,我们不该做什么,换言之我们应该怎么做。

1. Vivian作为癌症病人,是怎么被逐渐de-humanized?
a. 失去真正的关怀(没人在意她好不好,只赶着时间完成工作)
b. 失去真正的身份(也没人在意她的职业,背景,经历,只是病人之一)(“Name?” “-Vivian Bearing.” “Doctor?” “-Oh yes, I am a doctor. ” “I mean, who is your doctor?”)
c. 失去自主控制, system takes over
d. 失去隐私(医护人员不经询问摆弄病人身体)

2. Dr. Kelekian, 作为主人公Vivian Bearing的主治医生,在告知其诊断结果时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换言之,我们作为(现在或将来的)医护工作者应该怎么做。
a. 给予病人充分的消化诊断结果,和朋友家属讨论的时间。
b. 避免使用大量医学术语(Vivian本身是博士,大学English literature的教授,在学术领域十分卓越,依然无法理解大量的医学名词。而病人普遍的阅读水平可能在初中及以下,甚至不知道hypertension = high blood pressure, 不明白空腹的概念。)
c. 和病人讨论以确定治疗的目的:延长生命vs改善生活质量 (quantity vs quality.)(一般情况下,越有治疗希望,疗法越aggressive; 越末期,越是倾向palliative, 即以改善疼痛和症状为主)
d. 和病人充分讨论治疗的选择项,确保最终选择是于病人有益,而不是于我们或于科研(药物,手术,aggressiveness)
e. 确保双方信息对等
f. 充分的病人教育(疗程,副作用)
g. 同情

3. "Interview” 和 “question” 病人的差别是什么,我们在问诊时应该怎么做?
a. 保持视线在同一水平(可能的情况下,拉把椅子坐在病床边,而不是让病人仰视你)
b. 保持视线接触,而并不只是忙着填表格
c. 认真去聆听病人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而不是只忙着获取表格上要求的信息
d. 可能的情况下,问开放式问题

3. 看着一位独立睿智的女性渐渐失去对生命和生活的掌控,因疼痛而挣扎,哭着说害怕却少有人愿意安慰聆听。最后Vivian几乎失去全部意识,她年轻时的教授去病房探望,给她念 “The Runaway Bunny” 的童话,温柔地说“Time to go” (Why might some people feel as though they need permission to die? 因为死亡甚至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我根本就不敢抬头看啊!看完电影晚上妆都不用卸了啊!而且环顾教室我似乎是一个人啊?!

课上进行了十一次讨论,就差没上成电影鉴赏课,John Donne的诗歌的讽刺意义在哪里?反复出现的Saint Sebastian的油画是想表现什么?暂时不表。

电影行将末尾,Vivian和Susie解释soporific的意思,告诉她"I am a teacher", 也算是归还了她珍贵的identity.

Take-home message:
- Always get patients involved
- Look at their face, look into their eyes, not just where the tumor is
- Treat them as a person, not just as one of your patients or even as a research subject

两年前面试时,被问到未来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我说不敢说empathy至少要保有sympathy. 我知同情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是很容易被消磨的,在急诊遇到过摔倒脑出血,眼角头部带着严重淤青,孤身一人近乎全聋的大爷,遇到过因止痛药作用,每回答一个问题就要睡过去几分钟,唤醒数次最后对我说get out的病人,我最焦心的似乎也只是无法按时完成自己那部分工作而已。

仍愿十年二十年,四十五十年后记得初心。

 短评

HBO出品虽然制作上太类似于电视电影,但是尼克尔森+汤普森的剧本太牛,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电影」,乐观、冷静而自嘲的看待短暂的一生,即使仓促也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真正「有意义」,尊严才是高于生命的人的主宰。

5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片子没超过100分钟,却让人看的感觉很慢很慢,女主得病之后的身体、心理状态就这么直白的展现在观众眼前,你能看到那痛苦、恐惧、无奈,Emma Thompson演的太棒了,一个人的独角戏,不过电影整体文艺性太强稍显沉闷。

10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2016103 藉由约翰邓恩的十四行诗在临终前完成对于生死吊诡的解读,“恩师来望”是参透生命的纯粹,而“抢救闹剧”则是彻底断绝对于死亡的畏惧。这是一场异常冷静的生死观讨论,作为联合编剧的艾玛汤普森才如泉涌,而迈克尼科尔斯这一次也将“导演”的角色扮演得润物无声。

12分钟前
  • NeonBible
  • 力荐

深入刻划出西医治疗中的反人性、零尊严,把人完全当机器对待,1.癌症治疗的两难:治疗高血压手段同时也摧残身体;2.很多疗法只是满足了医生做研究的用途,对恢复却毫无帮助,3.研究肿瘤的是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崇拜癌细胞,并且觉得病人无需被安慰,相比于病人,他们更爱的是癌细胞,因为后者是胜者与强者,4.明明是晚期,只求减少痛苦,却依然不愿意上麻药,明明放弃急救措施,尸体还被折磨一番,毫无怜悯之心的西医。西医是彻底的反人性代表。诗歌VS医学,humanity VS science,一个脑海中时刻浮现诗歌的中年女教授,面对疾病时独自用心中的诗歌抵抗一切。病床上的她重新走过了自己的一生,与自己的父亲、启蒙老师、自己的学生对话,与镜头前的你对话。最后能在老师读着自己童年喜欢的故事中离开,也是最好的送行了。

15分钟前
  • Estelle
  • 力荐

影后的演技其实是还好而已……看过House m.d.里的病人就知道,群众演员有时候也是很厉害的。而且我一直在纠结汤普森的眉毛其实是化妆盖住的。“生死”这个课题很好,只要是相关主题的电影/纪录片我一定看,一定程度上是我想“参考”他人的生死观,以完善自己的。本片这种温和看淡的态度还挺常见的。

17分钟前
  • 席德
  • 还行

睿智、自嘲的幽默、对生命的探索,一切都那么真实动人。

2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心灵病房”,看得挺难受的,生命逐渐消逝枯萎的过程,之前那么自信强势的文学教授最后成了蜷缩在病房里的光头“小怪物”,临终前听着儿时的童话。生命是场轮回。

26分钟前
  • 厚藤与草梧桐
  • 推荐

我虽只有这短暂的一眠,醒来却已成就永生,死亡将不复存在,“逗点"。当下人物置身不同时空场景的叙事方式,十四行诗对死亡的面对。叙事手法限制了化妆对病人状态的真实把控,但艾玛·汤普森还是将癌症患者的细节特点(呕吐、呻吟、蜷缩、生理痛苦)表现的非常准确。对诗歌的伴有哲学思维的专业解构显得有些晦涩难懂。

28分钟前
  • 虚空尽无
  • 推荐

关于死生的独白,从晦涩复杂的John Donne绕回到Runaway Bunny这样简单的童年原点,同《午宴之歌》的表现形式很像。艾玛婶在这里竟然还有点神似KST。

2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观影手记# 1259 你要冷静客观理性的分析,你要掌握最多的知识最新的技术,你更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我以为我坚强无比可以独自面对一切,但其实我真的需要你躺在我身边,给我温暖一抱。有时候选择死亡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Emma Thompson太伟大。

33分钟前
  • 青山眉黛
  • 力荐

只有经历过痛的人,才能够深切理解他人之痛。痛,使我们谦卑。使我们从昔日的冷漠狂妄自诩中幡然警醒,照见自身的渺小脆弱,学会柔软臣服、怜悯与慈悲。痛,使众生真正平等了。任何形式的骄矜,在痛的面前,都一击即溃。只有领悟痛的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是一个人了。

3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艾玛汤普森动容的表演,让人勇敢面对痛苦,让人平静接受死亡~

37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人生最后一程,难熬却又必须经历。女主角Emma的演技一流。

39分钟前
  • 蛮荒之地
  • 推荐

Death is a comma, a pause… It’s not wit, it’s truth.

40分钟前
  • Klaith
  • 推荐

Isn't it grand? It's not the grand beauty; it's the grand embarrassment. Non è la grande bellezza, è il grande imbarazzo.

43分钟前
  • 望月封道
  • 力荐

作为医学生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精准。疾病、治疗、死亡,医生的心理,患者的思想状态,自我认知的颠覆,被剥夺的尊严,难以忍受的疼痛,艰难的一丝丝呼吸,最后回归孩童般的脆弱。没有刻意煽情,没有矫揉造作,一切都是以最平常的姿态出现。是的,死亡一点也不伟大,也不辉煌。

48分钟前
  • 老虎
  • 推荐

Emma Thompson实在是非常钟情于演绎高知女性,比如《儿童法案》,可能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吧。女主角是位哲学教授,研究17世纪诗歌的学者,罹患卵巢癌,晚期。片中多次引用了John Donne的诗Holy Sonnets,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49分钟前
  • mome
  • 推荐

你要问死神的名单上都有谁?我恐怕不能提前告诉你。但我能提前告诉你的是,帕特的《镜中镜》一定储存在死神的歌单里。不信?去问阿萨亚斯或者洪尚秀。仔细观察影片的第一组镜头,你会发现作者在不对称的构图中早已暗示了女主角将要《抛开自我空间》去探索更为广阔的命题:平衡。而这一结果显然是通过她与“上帝”的对话来完成的,同时这也暗示了本片是一部主题先行的作品。这部由回忆、疼痛和冥想构筑起来的话剧最终是以严肃而又不失幽默的词汇串联起了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影片将那些很煞风景的东西——死亡、焦虑、罪过、恐惧和颤抖以及绝望之类,透过女主角的独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现在,我依然听得见爷爷临终前用气顶起来的那些话。亦如巴雷特所提前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些很煞风景的事物令一个有生有死、受苦受难的人得以完整。

54分钟前
  • Muto
  • 推荐

生产再也不为我们服务,而是我们在为生产服务。医学也并没有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从某种角度说去,它只是规定了我们该追求什么。当一切终结,连死亡都失去了意义..

55分钟前
  • 丰饶之海
  • 还行

Emma Thompson演活各式各样的角色。不过看她饰演女学者/女知识分子总特别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56分钟前
  • IS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