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比尔

动作片美国2003

主演:乌玛·瑟曼  刘玉玲  薇薇卡·福克斯  达丽尔·汉纳  大卫·卡拉丁  迈克尔·马德森  朱莉·德赖弗斯  栗山千明  千叶真一  刘家辉  迈克尔·帕克斯  迈克尔·鲍文  国村隼  大叶健二  风祭由纪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剧照

杀死比尔 剧照 NO.1杀死比尔 剧照 NO.2杀死比尔 剧照 NO.3杀死比尔 剧照 NO.4杀死比尔 剧照 NO.5杀死比尔 剧照 NO.6杀死比尔 剧照 NO.13杀死比尔 剧照 NO.14杀死比尔 剧照 NO.15杀死比尔 剧照 NO.16杀死比尔 剧照 NO.17杀死比尔 剧照 NO.18杀死比尔 剧照 NO.19杀死比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16:21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绝对能带给您感官刺激的动作电影。一个新娘(乌玛•瑟曼Uma Thurman饰)在自己的婚礼上遭到了暗杀,婚礼瞬间变成了一片狼籍的红色。幸运的是,新娘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在四年后苏醒过来,并且接受了高强度的各种各样的武术训练,开始踏上了自己的复仇之路,在世界各地寻找给自己带来灾难的人。当然,她也遇到了许多阻碍。日本杀手(刘玉玲饰)就是其中之一。  这场红色的复仇之路究竟伸向何处,又有多曲折呢?

 长篇影评

 1 ) 中二到爆表的人设,本片只应该做成动画……吗?细数《杀死比尔》中值得学习的镜头语言

本片毫无内涵,毫无逻辑,但我还能看下去。昆汀在讲故事跟镜头语言上真的有门道。

对于喜欢暴力美学、邪典电影的朋友可能是好片。

本片毫无内涵,毫无逻辑,但我还能看下去。昆汀在讲故事跟镜头语言上真的有门道。

即便我不是很喜欢本片,但本片有非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顺便,我终于知道《变身特工》威尔史密斯在日本的情节是在致敬本片啊!当时,看的时候我就想,这个似曾相识的画面仿佛在哪部电影里出现过。

* 本文虽然有目录,但说到底只是我正好有时间写着玩儿的,大纲废话型影评。并不是课堂论文亦或是正经影评,如有疏漏及不客观之处还请见谅。

*本文标题党!可能让您失望了,在此深表歉意

一、精妙的镜头语言——人物命运皆在镜头中

一开始,女主看刘玉玲从来都是仰视。镜头从下往上,仰拍。

无论是在回忆中,还是现实中。

回忆中,女主始终处于被俯视的状态。镜头仰拍

在复仇之前,二人的地位天壤之别。

女主始终处于弱势。而刘玉玲作为Top,作为日本黑道的Top,作为杀死女主的凶手之一,始终也是强势的一方。

在日式食堂,刘玉玲为首的团伙在二楼吃饭。这个设定是刻意而为的。

女主第一个伤害的Sofie,是从二楼下来到一楼,被女主擒获。

接下来,被刘玉玲派遣,打女主的黑社会们也都是从二楼下到一楼,然后被女主

然而,当女主干掉crazy88人,镜头给了打遍天下无敌手(误)的女主一个仰拍。这个镜头与一开始,她处于「挑战者」时,刘玉玲所处的镜头(上图)几乎一模一样。

说明她与刘玉玲的身份与关系,开始逐渐变化。

看图说话:

女主杀完一圈crazy88,在二楼俯看

当女主打开日式纸门,进入到清冷的雪夜,something has changed.

刘玉玲一身洁白与背景融合,强化了她的客体性。

然而女主一身黄+血迹,更多的是强调她「闯入者」的身份,她依然是一个「挑战者」,但是相比于在日式食堂中,这个「挑战者」的身份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女主在画面中相对较大,观众是随着她的视角进入画面,她始终是故事的主体。

刘玉玲一身洁白与背景融合,客体性。女主一身黄+血迹,闯入者的身份,画面中相对较大,强调了她始终是故事的主体。

打斗一开始,刘玉玲先脱下木屐,然后俯下身子,捋自己的衣服。这个镜头中,女主主体巨大(黑影部分),刘玉玲呈现低势。镜头强调了女主——如果要单纯描写刘玉玲捋衣服这个动作,或者说她行礼也好,可以不带着女主的关系。但是偏偏带了,并且女主的身体却占据了镜头中2/3的位置。

此时,女主「挑战者」的身份几乎没有了。

女主主体巨大(黑影部分),刘玉玲呈现低势。镜头强调了女主

刘玉玲一刀划破女主背,刘玉玲嘲笑女主,白种妞就喜欢耍武士道,隐含的意思,女主你对武士道精神一无所知。

然后,等女主摇摇晃晃地从雪地里站起来,说,Attack me with everything you have (放马过来)

刘玉玲向女主道歉,为她刚才嘲笑女主道歉。

潜在含义,刘玉玲从女主坚韧不拔顽强意志中看到了武士道精神。

之后几个短暂的镜头,在女主伤到了刘玉玲之后,进入了下面这个镜头,二者对视,镜头处于水平——暗示着,这其实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对决。

女主已经从弱势,变成了与刘玉玲势均力敌。

刘玉玲在这个镜头中可真美啊

二、成功的纸片人物塑造——人设中二到爆表,更适合动画

《杀死比尔》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缺少故事的核心。

“复仇”本身只能成为推动情节前进的助推器,而不能成为火箭主体。

女主复仇的内核动力不够强烈,电影中着墨较少,因此作为邪典亦或者R级片毫无疑问是棒的。但是作为电影,故事是核心的电影。“复仇”这个立意实在太单薄了。

或许,更容易制造视觉盛宴的动画,适合本片。

· 动画&真人 (I.G.社)

影片结尾,出现了这么一行字——Japanese Anime, Production I.G., Tokyo, Japan

等等!

Production I.G.?是我想的I.G.吗!那个制作了近十年运动番天花板的《排球少年!》的I.G.社吗!(这个形容可不是我说的,是泛式说的,但我十分认同)

出品了《攻壳机动队》TV版,《罪恶王冠》,《黑子的篮球》,《心理测量师》,《恶魔阿萨谢尔在召唤你》等的I.G.社

Chapter 3 The Origin of O-Ren 结尾O-Ren站在高楼准备刺杀

个人观感,整部片子最自洽的部分就是动画。

在动画中,出现再血腥,再不符合常理(O-Ren一瞬间从男人身上,跑到了床下,并连续精准射击4次,先射中膝盖,再射中倒下的人头,如此2次),都并不突兀。而这些在真人电影中,都是观众必须用自己脑细胞刻意忽视掉的非自然呈现。

就像,在女主屠杀日本黑社会88人的剧情中,我们不得不面对,非自然喷射的血液,抗拒牛顿三大定律飞起的女主,仿佛不受重力控制地断臂……

即便昆汀已经用黑白,去弱化只写非自然现象,这些夸张的血腥,可是所有非逻辑、非自然呈现,都是我们必须说服脑子忽略掉的。

观看中,当一个非自然现象呈现,都会造成我们脑子一顿。

而在动画中,这个情况非常少。

无论女主多么反自然,镜头内血液喷射多么反重力,我们的脑子不会有那个一顿。

所以我个人认为本片更适合动画化。

但是原因不至于这一个。更多的原因是中二到爆表的人物设定。

· GOGO 果果

暴力日本女高中生。

单单这么一个词,相信大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形象。而GOGO的形象,恰好符合我们脑海中的想象。

作为一个工具人,她纸片得合理,纸片出特色。

暴力+17岁JK制服女高中生,反差萌跃然纸上。

GOGO穿着JK舞着流星锤朝女主杀过来

非常简单的例子,GOGO单挑女主。拿着流星锤下楼。听到女主说的话,轻微内八,捂着嘴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就像是普通日本女高中生一样。

然后下一秒,GOGO一边下楼梯,一边脸色就变了,恢复到了经典的、带着一丝杀意的三白眼,质问女主“You can beg better than that.”

简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暴力+17岁JK制服女高中生”反差萌感。

GOGO与女主对决,表情上明显的变化

· 女主

女主的人物塑造上比较失败。看完本片之后很难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导演到底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女主呢?

睚眦必报?

身负血海深仇,潜心苦练技艺?

意志力超群?

即便杀人如麻,但对女儿的爱高过一切?

武士道精神?

其实这些都多多少少有一点,但是我们并不是通过看电影,感受出来女主的性格、特点。而是通过简单的情节用逻辑推导出来的。因此,我们并没有对女主有任何共鸣,或者对她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有什么深刻的感觉。

看完电影,我们或许对GOGO的印象,都比对女主的概念清晰。因为GOGO的定位明确——日本暴力女高中生。

而女主也只是情节的推动人,她更像是一篇文章的线索,贯穿全篇,统领情节,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 女主中二到爆表的人设。感觉像是漫画里的角色。

女主形象塑造不起来,另外一个原因可能也是前后没有统一的台词语感。

比如这里的台词,哦,这台词设计真是太糟糕了。

“有保住小命的人,识相就快滚吧!”

其实到这一句,一个仰拍女主拿着武士刀,站在栅栏上的镜头,这里的情节已经足够了。展现女主杀人果断、万人能敌、胜利的意味都传达到了。但偏偏这句之后还有一句,

“不过……被砍掉的四肢都要流下来。他们都是我的。”

我:……?

……何必呢?

这句不单破坏了之前营造的万人能敌、胜利的意味,还给人如鲠在喉的感觉。中二值爆表

- 穿得像是李小龙,但毫无李小龙的哲学内涵。

女主所有的行为逻辑就是复仇。没有深层次的行为逻辑。

· O-Ren (刘玉玲饰演)

这个角色的塑造是相对成功的。她没有那么纸片,甚至她的人物完整度要比女主还高——我们知道刘玉玲小时候的故事,知道她为什么能够成为黑道之首

这个角色的肃杀之感,一方面是从她本身的杀伐抉择;

哦,我只想疯狂放图。刘玉玲太美了

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她身边的人营造氛围。

刘玉玲周围簇拥着各种厉害的小弟,而他们都以刘玉玲为首。

举个例子🌰,女主在刘玉玲房间外窃听房间内的声音,这时,刘玉玲像是有所感应,往门外扔了飞镖。没有打中。就派遣GOGO出去探查。

老大的气场就是这么建立的。

她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只需要派遣手下就可以了。

大姐大身后带着一群人。刘玉玲这里穿着日式木屐,仿佛在平移着走路。然而雪白的和服背后是一柄长刀。食堂的服务员&老板对一行人毕恭毕敬

三、色彩&炫光

(略)

主角进入2楼,老板娘把电闸拉了。通过地面的反光,以及背景墙,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显然不是真的房间。导演通过光影去营造清冷+杀戮对比的氛围

四、毫无武士道精神的武士道精神

· 音乐 ——日本的精神

音乐是最容易调动人情绪的,所以当悠远的音乐响起来,我们自然而然想起那一种气氛。

在日本,制作武士刀那里。作者想营造出来一种日本,悠远的意味。

只可惜情节上并没有营造出那种氛围,光靠音乐是带动不起来的。

· 镜头美学

害,我其实是只想放刘玉玲的美图

· 台词/情节——导演到底懂不懂什么是武士道精神?

雪夜对决的时候,女主被刘玉玲一刀割了背,趴在了地上,刘玉玲发出嘲笑,说女主,

你打斗不像武士,至少死法可像武士

我表示深深的困惑。

感觉这里,导演是想让刘玉玲说出来嘲笑的话。嘲笑中带有一点风趣。

可是“死法像武士”,是怎么个死法呢?

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

百度百科“日本武士”是这么写的。根据我自己有限的知识,也是这么理解的。

那么像一个武士一样死,那不就是死得其所,为了她自己的理想,亦或是“不畏艰难”地死去

——那这不是表扬吗?哪里是嘲笑了。

所以,这句台词就很让人困惑。

刘玉玲在打斗之前先脱下木屐。非常有仪式感,也很有美感。

脚踩在雪地上,静默之中传来一种肃然。

五、巧妙的非线性情节——让无聊的故事变得有聊

· 非线性叙述

· 名单——线索

以后再写吧……还挺想仔细分析分析这一部分的。感觉用得上。

大家觉得有所帮助可以点个赞,谢谢啦!

 2 ) 向张彻致敬,向昆汀致敬

“报仇一定要冷静”。昆汀在故事的开篇就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复仇。而这样的故事主题,加上开头熟悉的音乐和邵氏“SB”字样,就知道远在美利坚的流氓导演昆汀在向自己的偶像香港动作片大师张彻致敬。
虽然是90后,可是对于好些年的港片脑残粉来说,张彻这样的名字依旧是不可忽略的,张彻的电影在现在来看依旧很好看,《刺马》《独臂刀》等经典现在依旧是不可不看的。张彻的影响力在华人影视圈也是无可比拟的,《刺马》的副导演吴宇森在九十年代拍出来《喋血街头》向张彻致敬,前几年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依旧是向张彻《刺马》的致敬,更不用说影视圈众人对于《独臂刀》的致敬和翻拍了。
所以,港片粉的昆汀怎能忘了向张彻这样的大师致敬呢!
杀死比尔,首先是一个复仇片,是一部典型的《独臂刀》类型的英雄片,整个故事的建制是典型的张彻式英雄复仇式故事。开头,主人公(英雄)处于劣势,几近于死亡,昆汀不同的是直接展示给观众的是一个赤裸裸的劣势,新娘被虐待的不成样子,加上大反派(其实是爱人)的变态的话语和脑袋上血腥的一枪,不去渲染反面人物是怎样欺负我们的主人公的,不去渲染英雄人物的反抗,有的只是绝望,而这样的开局无疑更加有力。
然后就是英雄人物大难不死,得遇高人相助。不过我们的主人公没有这么幸运,虽然大难不死,可是就她的是没有怜悯之心的警察,接下来等待她的是医院工作人员用她的身体去赚钱,让那些性饥渴的男人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还不够,独眼女人还要来给他补上一刀,可是补刀机会都不给,要让她生不如死。昆汀开始部分对于主人公弱势地位的渲染时张彻都比不上的。可是,无论如何,我们的英雄还是活下来了,靠着自己的意志。而且得到高人相助,日本高人服部半藏破坏自己的誓言为新娘铸造了一把最好的日本刀,接下来这把日本刀展示了惊人的杀伤力。当然,在2里面,依旧有高人相助,刘家辉饰演的中国高人白眉传授的绝世武功帮助新娘最终完成复仇。
当然最高潮的部分是复仇部分,这也是电影最热血的部分。新娘武功学成之后,手中又有绝世兵器,当然要按照名单逐个复仇了。第一个死的人过于弱势,当然用不上服部半藏的宝刀了,刘玉玲饰演的日本女杀手才是第一部最大的BOSS,所以对于这部分的渲染时很棒的,当然这时候作为港片粉的昆汀不忘了向李小龙致敬,新娘一身黄色衣服,面对一众日本黑帮精英,不得不让人想起猛龙过江里的李小龙,不同的是李小龙靠的是中国功夫,新娘靠的是服部半藏的宝刀(北野武看了一定不满,怎么日本黑帮精英这么菜,被一个美国妹子打的七零八落)。接下来的复仇更是险象环生,不过还是最喜欢和刘玉玲决斗这一段。
为了更好地向张彻致敬,昆汀特意请来了袁和平做动作指导,还请来七十年代很红的动作指导刘家良的弟弟刘家辉(没看过他的影片,据说当时很红的动作明星)扮演中国功夫高人,很多外景拍摄风格也是很典型的张彻风格。
当然,如果昆汀只是向张彻致敬拍一部美国人演的香港动作片,昆汀就不是昆汀了。昆汀无论是拍什么类型的片子,都要加入自己的风格,他只拍昆汀风格,那就是他自己的昆汀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是吴宇森,《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有着用不完的子弹,当然还有飞扬的飞鸽,比起同为张彻弟子的吴宇森,昆汀无疑更加暴力,当然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美学。
昆汀的暴力美学少不了音乐,如果没有经典的配乐,昆汀的暴力美学只是暴力,没有配乐的渲染,情节再怎么险象环生,也不会有这么大吸引力。昆汀年轻时候不仅看了好多电影,也听了好多音乐,影片中的配乐曲曲经典,却都不是可以为影片定身量做,而是四处收集而来,大杂烩而成却放的天衣无缝。
印象最深的是独眼女“加州山蛇”出现的时候那一段口哨,这一段口哨是六十年代一部电影《Twisted Nerve》的同名配乐,中文名叫魔鬼天使,放在那里展现的是魔鬼天使一样的“加州山蛇”,用的恰到好处。
一开始,只有单独的口哨音。口哨轻快诙谐,像一个游游荡荡的人四处闲逛,画面也正好是“加州山蛇”步履飘逸的样子:镜头从背影到鞋跟,再从鞋跟到手中的伞柄,最后拍到正脸,每一次切换都像口哨音一样干脆轻快,此时除了“加州山蛇”脸上的眼罩,并无惊悚之感。随后,合成器伴奏音加入,时间正好卡在“加州山蛇”移出镜头而画面沿着空荡荡的医院走廊前行的时刻。这时伴奏音和口哨音是不和谐的:不仅在音调和节奏上不和谐,伴奏音还有着一股凸于口哨音的锋利冷峻,这和走廊中光线渐暗形成的压迫感呼应,惊悚感开始沁入。之后画面一分为二,一半是病房中新娘的脸,另一半是“加州山蛇”在谋杀前的准备工作,口哨音和伴奏音这时像两股溪流汇聚到一起,连同镜头的两半也一起汇聚,把惊悚感烘托起来,达到了一种微微躁动的小俱声势的恐惧。突然,口哨音和伴奏音又分裂了,伴奏音急速下滑、跌跌撞撞,而口哨音一如既往地平缓,再看镜头——恰好是“加州山蛇”在用针管抽取谋杀新娘所用的毒药。
最后,口哨声渐歇,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管弦乐打击乐的大合奏,轰然汇聚在一起然后四散开来,与此同时,“加州山蛇”准备就绪,她戴着眼罩、托着毒针和托盘、面目狰狞,在杂乱的轰轰作响的音乐中,迎着镜头走过来,走向新娘的病房——昏迷的新娘坐以待毙。
昆汀的暴力美学之所以独步影视圈,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与他鬼才一样使用的配乐有着很大的关联,每一曲子都看似信手拈来,用起来确实天衣无缝,甚至是无可代替,这是昆汀的鬼才。
当然,昆汀对于张彻的颠覆不只在于完美的暴力美学,还有就是电影的主题还有爱情。张彻的电影向来阳刚,注重快意恩仇,女人在片中是分量很少的,更不用说爱情,注重的是兄弟情的刻画(当然在腐女眼里就不好说了),而昆汀直接颠覆了这一点,不仅英雄人物是女人,影片主题在快意恩仇之上加了儿女情长,无疑,《杀死比尔》更是一部爱情片。
当然,昆汀花了四个小时去渲染复仇,对于爱情的渲染的时间缺少的可怜,结尾处新娘用“五雷轰心掌”结果了比尔的时候更是简洁,几乎没有情感渲染。当然,没有可以渲染的爱情不代表没有爱情,反而是更浓烈的爱情,只不过我们的主人公虽然是女儿身但是同样具有张彻电影的阳刚,除了最后在厕所哭泣的部分,几乎不去渲染爱情,可是这样的爱情——此情可待成追忆——更加令人心痛。
故事开头部分,新娘歇斯底里喊出“我怀的孩子是你的”的时候,变态杀人狂说出“此时此刻受虐受罪的不是你,而是我自己”的时候,就应该怀疑这一段复仇绝对有更深的故事。昆汀对于爱情线索的笔墨用的不多,但是绝对不会去省略,所以一直期待着知道他们的爱情,不过昆汀不给机会。
 “在测试条变成蓝色前,我可以从摩托车跳到高速飞驰的火车上,为了你。但测试条变蓝以后……我再也不是以前的我了,不再是了。因为我要做妈妈了……你能理解吗?”一个女杀手对曾经给了她脑袋上一枪的爱人说。
除了爱情,这还能是什么?
第二部最后部分的那一段晚餐时最喜欢的部分,也是高潮所在。一部复仇电影的最后部分竟然那么温馨,虽然不可避免地悲剧收场,可是终究少了血腥。最后时刻新娘和比尔的对话,估计很多情侣都很熟悉,只不过是情侣间的吵架而已。一般而言,第二天去哄一下就可以和好如初,可是两个拿着服部半藏宝刀的人吵架就很危险了,更何况有一个人还会五雷轰心掌。
可惜,曾经读过无限美好时光的他们,当一方消失的时候,另一方疯狂的去寻找,都那么重视对方,最后却只能互相举起不世出的服部半藏刀,他们都对对方做了最残忍的事情,都疯狂的报复,他们的爱情里,没有忍耐。但是他们又都是最熟悉彼此的,所以才会在对方最容易受伤的地方插上一刀,似乎只有这样,他们的爱情才会地久天长。爱情里的男女,怎能用常理去理解,要不怎么会温柔的告诉对方五雷轰心掌的威力,然后死于五雷轰心掌之下。
或许,如简媜所说,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须以死来句读。
 最后,和昆汀一起向张彻致敬,在向张彻致敬的同时,向致敬和颠覆张彻的昆汀致敬。

 3 ) 台词给力

一部好的电影,里面的台词必定是要能够捕获人心,并给人以深刻触动的感觉。它会停留在你的脑海里,和画面一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不会让你有看完就忘的感觉。台词其实就是一些词语,然而独特的排列方法将它们组成了清晰的句子。然后在电影构成的独特环境下,每个句子又拥有了不一样的气息。是这种气息让我们记住这些句子,进而记住了这部电影。

借鉴网络,不妥私信删

 4 ) 最是那温柔的一刀

温热的血

冰冷的刀刃

红色的轨迹

你知道吗?

流淌的轨迹

曾经

有我的泪

滑过

安静得

悄无声息

What is love?

Kill is love

 

 

我知道,不管再看多少次《kill bill》,还是会被开头那一声枪响惊到。

一切是那么的安静,汽车熄灭的引擎,被狂沙带走的风,连伺机而动的鸦群,也闭上了它们的嘴巴。房间里已经没有完整的器具了。有皮鞋踏过木板,地板上满是射击过后残留的木屑,听得出来,皮鞋皮质很好,擦得很干净。一声清脆的,弹簧绷紧的声音。你躺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

“比尔,我怀的是你的…孩子…”

“砰”。一声枪响。

血,从你的左耳旁喷涌而出,甚至溅起了地上的灰尘。有一滴液体从你眼角滑落,你已分不清,是汗,是泪?还是自己的脑浆。你送我一个孩子,我还你一颗子弹。

什么是死亡?片子一开头就展示了给我们。我似乎以为自己已触到了封面上的那一抹血痕,似乎已明白了那把日本武士刀的惊艳出鞘,却对Uma身上那席雪白的婚纱,和她情谊绵绵的眼神产生了困惑。如果说是怨恨的复仇,那么,这无疑显得过于的怯懦;如果说是未了的余情,那么,刀刃的寒光又未免过于凌厉。那么,在她深邃眼神的背面,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呢?

四年。你不知道Elle曾经在自己身边,举起了致命的注射器;你不知道那个baster男护士,曾经让几个卡车司机骑在自己身上;但你更不知道的是,Bill的一个电话,让你还可以重新看见人间的光。那是病房暗淡的灯管发出的光线,你凝视着它,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彼岸,因为下身全没了知觉。渐渐的,你听到低沉的,从远而近的声音,恍恍惚惚,模糊不清的声音。你转头看看周围,原来是你隔壁床呼噜的声音。你知道,自己还在活人堆里。死人睡觉,是不会有声音的了。

从这一天起,你定了一个名单,上面有五个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最后一个,是Bill。

 

 

“砰”。又是一声枪响。

你身后的门穿了一个窟窿。你庆幸不是打在自己身上,要不然你真的就挂掉了。一个普通人随便挂掉,是不正常的事。但作为一个杀手,挂掉,是最合情理的结局。多年的职业素养,刀,已在你手中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从哪里把它拔出来的了,你甚至觉得它是自己跑到你手上来的。刀在空气中带起了一股看不见的气流,包裹着你名单上第一个人的死亡。

正中胸口。她倒下了,安静得不能再安静。你拔出了你的刀,找了一块布拭干净上面的血迹。可能是块洗碗的布,你想,在你刀上留下了油的污渍。你转过身,看到了她的女儿,你本来不想说话,一般这些场合,自己身处的位置比较尴尬。你厚厚的靴子踩碎了满地五颜六色的巧克力豆,你真的想不到她会藏一把枪在食品纸盒里。

“如果你长大了,想报仇,随时来找我。”

你说得很平静,似乎已不是第一次这么说。

“但你妈妈,的确死有余辜。”

门在你身后重重的关上。

 

 

你去了日本,从一个做寿司手艺一般般的厨子那里,得到了一把绝世好刃。

第一次拔出刀的那一霎那,你有一种要哭的冲动,因为,你仿佛已经看到了上面厚厚的血迹,而其中颜色最深的那条,将属于他,那个曾经你最爱的男人。

 

 

你斩断Sofie左臂的那一霎那,似乎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快感。现在这个痛得在地上乱滚,鲜血狂飙的漂亮女人,曾经是那么的仪态大方。Bill称赞她是秀外慧中,你嘴上不说,但你清楚自己嫉妒。Bill似乎对每个女人都很好,在每个女人那里,他永远都是说一不二的老大,和魅力非凡的情人。对Sofie这种复仇的快感,究竟是来自自己,还是来自Bill?如果是因为Bill的话,这种作贱他情人的感受,下面不正衬托着自己的脆弱吗?当她的情人倒下的时候,支撑不住的脆弱,难道不就是依旧对Bill的爱吗?

但很快就容不得你想那么多了,你将要大开杀戒。宝刀出鞘,饮血而止。

漫天雪花飘舞。

你和O-Ren面对面站着,此时只剩你们两个,和各自手上的刀。论刀法,你知道自己比不上她,她小小年纪,就已成为了日本杀手界的一姐,提起她的名字,没有人不闻风丧胆。但你知道,厉害的不是她的名气,人的名气永远只会帮倒忙,譬如说帮你轻易找到她。让你不得不警惕的,是她一身白袍下无法漂白的怨气。你不清楚她这些冲天的怨恨由何而来,但一个无时无刻充满仇恨的女子,是会让任何人恐惧的。只不过,怨恨带来力量的同时,也会曝露出弱点。习武之道,重在自知。她太相信自己了,即使知道你手上是腹部半藏最后的一把刀。

倒下,有时并不意味着结束。当你从名单上划掉她的名字的时候,你知道,自己的道路还很长,对于Bill,你们何时才能重逢呢?故人相见,应该有许多话吧。

 

 

“砰”。又是一声枪响。

这次你真的倒下了,并且疼的动不了身子。Budd优雅的把猎枪靠在他宽阔的肩膀上,拿手扶了扶自己的牛仔帽。他还是那么的一副漫不经心,你想。Budd是Bill的老弟,但性格截然相反,一副安之天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模样。本来你也并不那么讨厌他,因为他的随和,他的坦然,但当你清楚的想起他随和,坦然的扣动机枪扳机扫射的那一刻,你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原谅这个老好人。

他还一副牛仔老式的作风,踢走你的刀,给你打支镇定剂,然后坐下来,喝啤酒,最后挖个坑,把你活埋。当然,他还是会给你留个陪葬品。譬如说,一只手电筒。

此时的你,再一次清楚听到了自己重重的呼吸声,让你想起了四年前躺在教堂地板上的那个你。都是如此的无助。这些年的记忆在你脑海中飞快的闪过,学艺,杀人,Bill,被杀。

“用你的功夫了,白眉。”

你想起了你师父,不是Bill,是那个远在中国的师父,那个不知道亲手毁了自己多少子弟的老头,那个你和他之间有一个连Bill都不知道的秘密的老头。呵呵,老头,你一直想这么喊他一次,但每一次都是话到嘴边,还是没有吐出来。

一拳,又一拳,再一拳……厚厚的棺材板上留下了拳头的血印,但也在慢慢变形,慢慢出现裂痕。

你永远无法忘记,当一个满身是土,从坟墓里爬出来的女人,坐在吧台前要水喝时,酒保的那一副表情。

后来你才知道,Elle眼罩后的那只眼睛是被白眉挖出来的,只因为她喊了他一句老头。当你手上拿着刻有Bill字迹的腹部的刀时,你觉得无比的亲切,你甚至有点庆幸Elle拿了你的刀,你却可以拿着Bill的刀。Budd死后还是可以和Elle开一个大玩笑,真不愧是他,你想。

你没有杀Elle,但你让她仅剩的漂亮眼珠子在你脚下变成了肉浆。

 

 

“你为什么要告诉我?”Bill的“父亲”告诉了你Bill的下落。

“因为,是他要我告诉你的。”

“什么?”你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曾经害怕,如果Bill真要躲起来,可能自己一辈子都找不到他,但是,现在……

“因为,只有告诉你他的下落,他才可以和你重逢。”

 

 

一眼望不到头的公路,敞篷轿车,金发女郎,副架位上立着一把日本武士刀。你知道,你就要和Bill见面了,相隔的日子你记得很清楚,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因为你现在感觉并不是去复仇,而是去见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个自己曾多么爱的男人。

“砰”。最后一声枪响。

你心肝情愿倒下。在你女儿的枪下。即使她的手中只是一个塑料小水枪。你的女儿未死,Bill将她扶养长大,等着你来领走。

你们果然谈了许多,谈到了那个婚礼。那个除了死神,不属于任何人的婚礼。

“我承认,我是反应过激了。”

Bill还是那么的优雅,依旧给人感觉是品位与地位的代表。

“当你伤了一个职业杀手的心,你应该料到会有什么后果。”

Bill无法接受你的不辞而别,你的另嫁他人——一个破烂音像铺里的小伙子。尤其是你还要和这个龌龊的家伙一起抚养你们的孩子。

刀,出鞘。快得似乎连影子都不曾留下。抵挡不住的锋利,在你鼻尖掠过,你可以感受到它上面的寒意。高手过招,千钧一发,一招制敌。再锋利的刀,也捅不透包裹的刀鞘;再凶猛的恨意,也刺不穿包裹的爱情;再强壮的男人,也冲不破女人的包裹。你收了他的刀,在他身上拍下了白眉教你的“五步穿心掌”,拍碎了你和Bill之间最后的秘密。

 “你可以走了。”

Bill起身道别,五步,倒地。

你哭了,不是喜极而泣,是因为失去了一位老朋友,一个自己曾经多么深爱的男人。

 

What is love?

Kill is love




http://lifein220.blogcn.com

 5 ) FIFF23丨DAY6圆桌《杀死比尔》:昆汀暴力美学的集中表现作品

主持人:@我们敏熙

场刊嘉宾:@Run Erika Run、@心是孤独的猎手、@POORTHINGS#GBA、@约克纳帕塔法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我们敏熙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6天第3场,我是主持人@我们敏熙,第3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杀死比尔》,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

两星,昆汀可以和八十年代的余华把酒言欢。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3分,看的时间比较久了,只记得烂大街的BGM、血浆和刘玉玲。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

3星,昆汀真的是美学天才 把视听风格做到了极致 蓝色背景下群像的剪影 雪地中乌玛瑟曼和刘玉玲的打斗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剧本的不足。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四星。昆汀最佳不解释。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两部加起来的最佳还是第一部最佳。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两部并列最佳罢了。

主持人 我们敏熙

《杀死比尔》有着十分丰富的画面形式,彩色,黑白,动画,你如何看待昆汀这种处理方式?这些多样的画面形式为影片带来了什么?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惊奇,带来了两极分化。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

漫画那一段的处理原因,我思考过是否是因为影片难以表现。

主持人 我们敏熙

是否会有尺度顾虑?毕竟未成年女孩用身体勾引仇人然后反杀的情节,实际拍出来是否会被批判?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

是的吧,其实我不是很能get漫画那一段,可能是为了凸显日本的动漫元素?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法兰西特派》也有一段用动画代替真人。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

我认为多样的呈现方式尽情调动了观众的观感,彩色和黑色的转化非常美妙,彩色画面中的暴力片段可以带来鲜腥的感受,而黑白画面可以让线条感更明晰。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昆汀因地制宜罢了,昆汀拍日本用了漫画元素,拍中国用了老港片的手法,拍美国用了西部片的场景。整部电影如果说有那一部分是我至今难忘的,就是它的动画,每一个场面我觉得都很经典。

主持人 我们敏熙

在《杀死比尔》中的东方元素使用,你觉得是文化挪用还是致敬?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

我觉得是致敬,毕竟里面的东方文化的运用没有让我感到强烈的凝视感,而是很巧妙地和剧情结合了。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

致敬,里面的东方文化元素和剧情融合的很好。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致敬 没有杂糅不适感的借用都是致敬,只有拙劣的才是挪用。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可以看得出昆汀很爱东方的电影。

主持人 我们敏熙

本片在血浆片中,有何独到之处?是更深的人文关怀,亦或是导演的独特美学?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

有哪些血浆片呀~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

血浆片一下只能想起昆汀的那几部。

主持人 我们敏熙

很多吧,范围很大的。从香港90年代那种到日本《大逃杀》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我没见过血浆飞溅的真实场景是怎么样的,但是这部里面的血浆就是比真实的血要艳丽一些,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更能刺激感官的。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它的动作戏的元素很多,而且电影拍的更好。不是和廉价的血浆片相提并论的。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

感觉会让我不适的这一类电影往往是可以感受到导演在利用血腥场景挑逗观众感官的,但是昆汀这部片子中刘玉玲砍脑壳那一段喷涌而出的血喷泉还蛮美的,至少没有猎奇的倾向。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

黑泽明《椿三十郎》最后三船敏郎砍掉仲代达矢脑壳血浆直喷也很经典。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但那其实是一个意外,黑泽明谈最后这场决斗中,血浆的运用,当时在场的旁观者还以为演员真的被刺中了,脸色惨白都十分紧张,场记野上照代还发出了尖叫声,当然现在看来那场血浆的喷洒有点过分,气压过大导致场面多少有些夸张。

主持人 我们敏熙

《杀死比尔》被分为两部,你们觉得单独将第一部拿出来看,和两部结合在一起,有什么感受区别?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

两部一起更长了,还是一部比较好,我更喜欢《杀死比尔》。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我觉得《杀死比尔》是类型片的极致,《杀死比尔2》是从另一方面把主题更升华。

主持人 我们敏熙

两部《杀死比尔》一动一静。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杀死比尔》和《杀死比尔2》明显是切开的两部电影,一起看也可以,有剪辑过一版把两部合成一部的。只是第一部已经可以凑齐一部完整电影的所有元素,第二部是续集而不像是后半部分。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一般的动作片系列,比如突袭、疾速,后面几部都是主角领取新任务,然后开启新矛盾,解锁新场面,它是平行发展的。《杀死比尔2》完全是另一个路线,就是《杀死比尔2》已经不怎么做类型了但是仍然很好看,可以说《杀死比尔2》是在阐释“复仇”这个概念。可以说《杀死比尔》是让动作片从此拍无可拍,《杀死比尔2》是让复仇片从此拍无可拍。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

人文关怀我想到一个,这部片的主要角色都是女性,女性在这部片中不再是需要被保护被拯救的对象,是不是可以认为是女性主义的体现?就这部电影而言。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不好说能不能定这个性,但他算比较会拍女人的,他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不论戏份多少,都是很有光彩的。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

不算女性主义,但是女性友好。

主持人 我们敏熙

其实昆汀电影给我的一个很大的感觉是,会角色絮絮叨叨着,突然爆发,或者突发事件发生,比如《低俗小说》前面两个人说了半天,说着说着就大开杀戒,而在《杀死比尔》里,让我有这种既视感的,是女主去杀黑人女那里,打着打着女儿回来了,两个人暂时休战,然后我们知道她们随时有可能再打起来。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

某种意义上的jump scare和suddenly calm down吗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自己编的词)。

主持人 我们敏熙

(她们)一直在等待那个爆发点,但真正来临时还是有点猝不及防,这次复仇其实是第一部我最喜欢的段落。动作场面,情感纵深都恰到好处,后面大开杀戒我其实看着有点疲劳,尤其是对小女孩说以后等着她来复仇,这里特别好。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聋子点炮仗——散了。

#FIFF23#DAY6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失败的暴力美学

一个朋友看完《杀死比尔》之后赞不绝口,跟我说看到了暴力美学。我当时没有在意,前几天却突然想了起来,于是去找来了看。看完的结果,是我忽然开始怀疑那个朋友到底看到了什么。因为我在这部影片里看到的只有暴力,没有美学。

我并不排斥这种表现暴力的手法,从一开始我就做好了准备,看这部电影也是挑战和测试一下我对于这种风格的接受程度。结果是我能接受这种风格,并没有不良的反应;但是我并没有从中看到我想要看的东西,实在是大失所望。我素来认为欧美人不会拍恐怖片,他们拍出来的从来都只能叫恶心片不叫恐怖片;但我没有料到,就暴力美学来说,他们拍出来的也是如此空乏。不能叫美学,至多也不过是恶心而已。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打斗水平的设置不合理,一个是对于暴力的表现不力。打斗水平不合理使得观众不能真正进入状态,体验战斗;而对暴力的表现不力则更让观众很难体验到暴力,更不要说暴力美。

动作片总要面对这个问题:打斗水平如何设置?对于主角来说,一般都是循序渐进的进步;而对于配角来说,则分喽罗的群攻和boss的单挑两种,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强大,一般也都是循序渐进。可是在《杀死比尔》中,主角的胜利往往不令人信服。例如在饭店的群架,二十几人围住主角,可以想见情节的设置必然是这些人如何被主角砍倒。但是打斗的过程却基本是主角在气喘吁吁地砍完这一个,赶紧跳到下一个地方去砍摆好pose的另一个,然后再赶紧……主角的动作并没有像模像样,被砍到的也往往是含冤倒下,叫人不得不感叹东方的剑术果然不是一个月能搞定的,而对面的友情配合也实在太明目张胆了点。

boss战也是如此。先打的小boss,果果,死得最冤。她面对的是刚上场没杀死几个人的主角(话说回来前面几个人算是死得最像回事的了),正处于状态和体力的巅峰,确实也应该比较困难些。可是她的流星锤一上来就处于绝对优势,就可以看出主角并没有实力战胜她。这次战斗结果的决出,不是比谁更有实力,完全是靠本能和幸运决胜负。就实力的比拼,主角没有胜出小boss的机会。

大boss战更是搞笑。剑术经验仅有一月余,刚刚被小boss数次击倒,又手刃了二十余名黑社会的主角,面对以逸待劳又是刀剑不离身的石井,所谓强弩之末,比可以破鲁缟,一上来被划破后背也是正常的事。奇怪的是石井居然不会以逸待劳,耗尽对手体力,同时大量失血,让主角自取灭亡;而是贸然出手,稀里糊涂地被伤了腿(挑断了右膝筋脉?看起来像),本来完全立于不败之地的形势,立刻变成了平分秋色乃至大厦倾颓。主角没有因为战胜了石井而得到任何尊敬,她能杀死石井,是石井因为剧情的需要不得不迁就而自废武功,而不是自身实力应得的公正待遇。

唯一的亮点出现在影片开头,主角与响尾蛇的一对一还算是可圈可点。只是,说过响尾蛇是带刃武器的专家,就可以让她隔着盒子开枪打得那么偏么……而主角全力掷出的匕首,却专找前胸上最坚固的胸骨开刀。那样致密的骨头能被刺穿而且一击致命,还没有丝毫血的痕迹,不能不让人感觉奇怪。不过这一段在我看来已经算是设置最合理的了,总比后来那种看着主角小人得志的感觉正经很多。

另一个问题是对暴力的表现不力。对暴力的表现不力不代表着不暴力,或者不血腥。事实上,这部影片表现暴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着力描写血液的喷溅。在影片中,人体如同灌满了血的高压气球,稍微破一个口就会喷涌而出。我没有亲眼见过砍断四肢的实际情况,但是我觉得有理由怀疑这种喷溅被过分渲染了。且不说在饭店的群架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成了气球,就是果果在吧台边刺死的人,恐怕他的喷溅效果也是为了营造暴力的氛围而做。

这样血腥的场面当然是对观众感官的强烈刺激;但是如果看起来就不像真的,这个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了,其结果就是观众感觉看到了很多血,但恐怕不一定会把那个称为暴力。反例就是同在影片中的响尾蛇和石井,她们死后没有任何这种喷溅,可是并没有因此拖了暴力气氛的后腿,相反,也许反而更让人有暴力的感觉。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主角在医院里用门夹死的那厮,大概算是影片里死得最精彩的人之一了。

对于血腥场面的描写,美国的导演要好好学学日本人。同是影片中描写石井过去的动画,尤其是复仇松田的那一段,我以为堪称整部影片最具暴力美的片段。从给松田破腹,到灵猫般杀死两随从,其美感传达得淋漓尽致。同样是鲜血喷涌,动画中设计的场面要比其它部分远为惊心动魄,画面、感情,同时传达到观众心中,其激荡绝非简单的叠加所可比拟。

我记得暴力美学是吴宇森的创造。而且看起来,的确也是东亚文化圈的导演对于它的理解更为深刻。暴力美不是简单的涂画血腥,主角水平设置的不合理也会让影片效果大打折扣。我以为在这方面,欧美导演不能只一根筋,还是要多学学才行。

 短评

这配乐!

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日本小酒馆一战,实在刺激,缺胳膊短腿的,一泓清水立马成血水,Uma杀得真是爽快,人的身体就是这么脆弱,砍个手臂脚踝天灵盖的,根本没什么,只要你够胆,只要你的刀够利,只要你的复仇心够强,只要你够变态。

7分钟前
  • Nothingness
  • 力荐

昆汀·塔伦蒂诺通过这部影片告诉人们其实电影不需要什么所谓的内涵,一部充满杀戮的血腥之作,加上精彩的电影配乐,构成了这一部暴力美学的经典

9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粟山千明啊。

14分钟前
  • A-sun*
  • 推荐

音乐赞,但丫是怎么把管制刀具带上飞机的?!

16分钟前
  • 百慕大扣扣
  • 推荐

超短裙学生装加迷你流星锤,李小龙同款装加金发武士剑,曝光过度的默片向黑白,抽水声中白衣白雪配血迹的片刻意境,蓝幕剪影,头皮怨念,还有对日漫、港片与脚の爱恋。每一次往任意部位砍掠刺划,都能邂逅动脉。无谓复仇的意义,只有绝美恶之花。宁死不愿错过一帧。

21分钟前
  • Ocap
  • 力荐

这是一部某音乐公司为了宣传它们的最新音乐发烧CD所制作的动漫型搞笑真人电影。

23分钟前
  • 血源2出了吗?
  • 推荐

大杂烩第一人,没有之一。

27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一部最耀眼的B级片,极端暴力和血腥,塔伦蒂诺犀利的对白和老练的剪辑会让你喘不过气来。昆汀·塔伦蒂诺作为导演,他要用《杀死比尔》这部影片向自己酷爱的类型片致以敬意,其中包括意大利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s)、中国功夫片、日本武士电影和动画片。在《杀死比尔》当中,塔伦蒂诺不仅让每一章节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而且在不少细节之处将这些类型片的标志视觉化。8.7

31分钟前
  • HarperYug
  • 力荐

啊哈哈,没有剧情可言的血浆暴力好爽啊。音乐天马行空,看到了各种致敬。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昆汀真是个恶趣味顽童啊!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看的第一部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也是个人最爱的昆汀电影(尽管低俗小说在叙事结构、平行剪辑、精妙台词等方面都胜过本片,但我还是偏爱爽快度最高的),暴力美学典范。盛赞乌玛瑟曼和栗山千明~

3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本来以为中国的技工们不给力才造成了导演和作品的不给力,从这片一水的中国技工来看,有几个关键大神人物把握方向的话,好片不是问题

42分钟前
  • 谋杀电视机
  • 力荐

原来小林武史在此中也露过一面(writer: "Wound That Heals")

4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杀得很high嘛。

48分钟前
  • shu
  • 力荐

真过瘾啊。各种极致的风格化视听冲击,黑色幽默、西部片、日本风格的欧式动画、剪影、黑白(可能为了电影分级)、日本动漫真人版…日本风虽未必正宗,但霸气十足,不需要什么价值观,昆汀一直拍的是“纯粹的电影”。他也是不断推迟高潮来揪住人心的一把好手,可惜高潮蓄得太满,我都预感到Boss会太弱

49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杀死比尔真是神作,说粗糙的都是没看到导演源自rock n roll和punk的美学;东西方文化大杂烩也是70和90年代朋克爱搞的东西,最后和lucy liu在雪景里的大战比鬼子能搞出的任何名堂更好的鼓吹了日本的武士精神等等bullshit.另外真的杀了很多鬼子,第一波杀完我还惋惜了一下怎么就这么几个

54分钟前
  • DLL@baidu
  • 力荐

太牛了。

58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昆汀真心是在玩电影啊!分屏、动画、黑白各种风格糅杂,血浆喷射一路爽到底,还有决斗前那个据说累晕摄像师的长镜头,加上画龙点睛的配乐,成就暴力美学的经典。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再看觉得真是昆汀最好看的电影啊!刘玉玲发疯时真带劲哈哈!

1小时前
  • 荞麦
  • 力荐

以血还血,以杀止杀。昆汀美学,暴力如花。

1小时前
  • 芦哲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