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史

动作片加拿大2005

主演:维果·莫腾森,玛丽亚·贝罗,艾德·哈里斯,威廉·赫特,艾什顿·霍尔姆斯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剧照

暴力史 剧照 NO.1暴力史 剧照 NO.2暴力史 剧照 NO.3暴力史 剧照 NO.4暴力史 剧照 NO.5暴力史 剧照 NO.6暴力史 剧照 NO.13暴力史 剧照 NO.14暴力史 剧照 NO.15暴力史 剧照 NO.16暴力史 剧照 NO.17暴力史 剧照 NO.18暴力史 剧照 NO.19暴力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1

详细剧情

  暴力对于生活的秩序,对于各种不同处境的人,如何在亦正亦邪的界限徘徊?  汤姆(维果·莫特森 Viggo Mortensen饰)是小镇上再平凡不过的一家之主,开着一间小店谋生。某日遇上前来抢劫的歹徒,为了保住伙计的生命,汤姆奋而干掉了这帮不速之客,他的英勇神武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也把汤姆一家赤裸裸地放置在公众视线里。  这件事到底是改变了原本的汤姆,还是让汤姆回到本来的自己,这个谁也说不清——因为,汤姆的过往随之而渐渐浮出水面。黑道老大带着手下找上门来,这意味着汤姆将不能再隐藏自己曾经跟暴力亲密接触过的身份。妻子艾迪(玛丽亚·贝罗 Maria Bello饰)得知丈夫的秘密,非常生气;更糟糕的是,汤姆看到暴力的阴霾正渐渐笼罩上自己的儿子;暴力又一次彻底地潜入本来风平浪静的生活。

 长篇影评

 1 ) 《暴力史》

这是2005年上映的电影。

汤姆是一家小餐馆的老板,他一家在美国一个小镇上平静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俩劫匪要抢劫餐馆,并企图伤害餐馆的员工。汤姆无奈之下果断出手,杀死了这两个劫匪。于是他被当作英雄受到大家的赞扬。照片也登上了媒体。没想到节外生枝,费城的黑道老大从照片上认出了汤姆就是以前的仇人乔伊。找上门来报仇雪恨。除了迫在眉睫的危险之外,汤姆还受到警察的怀疑,以及妻子儿子的不信任。汤姆用暴力解除了危险,可是以前那种平静的生活和家庭的温暖却再也回不来了。

在影片中,每个角色的关注点都不一样。对于黑道人物来说,我就是黑社会的老大,说一不二,只有我欺负别人的,没有人敢在我头上动土。对敌人向来是睚眦必报,哪怕过了多少年,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只要让我知道了,肯定要找上门去。对于警察来说,维护一方平安,维护法制是职责所在,对汤姆的怀疑,对傅格迪的警告,当然也是必须的。对妻子伊蒂来说,家庭幸福儿女平安,有一个“最好的男人”陪伴身边,夫复何求?可是,一旦这种平静被打破,一旦发现这个男人曾经是个人渣,那种感觉被欺骗后的气氛和对家庭对丈夫割舍不下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无计可消除,只有祈祷上帝了。而对于汤姆自己,告别他厌恶的过去,“乔伊已死了”,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是他唯一的选择。一旦有人阻止他这样做,他只能做出绝望中的最后一搏了。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去做,也应该这样去做。然而这种于自己的“应该”却并非是别人所能接受的。影片就是反映了各种“应该”中的冲突,以及各色人等如何设法去化解这个矛盾。如汤姆对所有人的彬彬有礼,是为了彻底抹去过去;警察山姆小心翼翼的询问汤姆,并声严厉色的警告傅格迪,这些都是他的工作,同时也不希望得罪任何人;伊蒂要汤姆对她说实话,实际上是暗自希望她所看到所感觉到的都不是真的;傅格迪上门找汤姆复仇,同时对所有人包括汤姆和伊蒂都保持了足够的高雅风度,他只是轻声的对伊蒂说:“我向你先生要的东西会影响你,也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口吻中充满了同情和惋惜;奇瑞在动员汤姆“乖乖领死”前,反复向自己的亲兄弟说明这样做的不得已,是“应该‘的。所有这些,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人们本来就是生活在这些选择、无奈和挣扎之中,虽然许多时候并不一定诉诸暴力,虽然许多时候不得不诉诸暴力。

从表面上看,汤姆足够强大,身手实在不凡。他战胜了所有的对手。可是当他自己丑恶的过去被揭露之后,最大的失败者不就是他自己吗?他曾经力图用老老实实的做人,勤恳踏实的工作去洗刷自己的过去。他也知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黑道早晚会找上门来,所以十几年来他小心翼翼担惊受怕的生活着,寄希望于侥幸。可俗话说“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厄运终于找上门来。即便自己想洗心革面立地成佛,也远非想像的那么简单。人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准备终生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曾经那么美好的家庭,现在却充满了猜疑。妻子对他说:“我不相信你。”儿子说的更加直白:“你是躲在衣橱里的黑道老爸吗?如果我抢了商店,不让你分一杯羹会被罚吗?如果我向警察检举你,你会把我做掉吗?”可以想象,在汤姆今后的生活里一直会弥漫着这种不信任,他也只能在这种生活中忍受煎熬。这或许就是他的命吧?

影片名为《暴力史》,我以为所探讨和反映的是人类暴力的历史。看了之后才知道,编导只是告诉我们汤姆其人暴力的过往被揭示之后发生的故事,是汤姆个人的“暴力史”。

于是也自然会使观众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暴力是存在于每个人性格中的自然属性还是后天环境所培育出来的恶习?这又引发了很宽泛的关于人类性格中暴力特征的探讨了。我个人认为,暴力倾向是后天形成的。源自于每个人成长的家庭和接触到的环境,不经意的语言和行动埋下了暴力的种子,如汤姆教育儿子打人是不对的,儿子立刻反问道:“打人不对,那么杀人呢?”在他的心目中,无论是持刀抢劫还是见义勇为,都是暴力。偶然的事件又触发了这种暴力。影片中,女儿的噩梦、儿子的被挑衅,乃至劫匪的横行,都是暴力的触发点。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无论暴力是先天还是后天的,能够触发暴力的机会会越来越少,这才是文明的标志。

由此想到一个题外话。现在时兴的是“暴力美学”。我不知道这指的是现实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也不理解暴力“美”在何处?是实施暴力的过程还是暴力的结果?是欣赏周润发躺地双枪射击或李连杰的蜈蚣鸳鸯腿,还是满地尸体上血肉模糊的身躯?如果这就是美,那么我宁可去欣赏蓝天白云轻歌曼舞鸟语花香。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不把中午那顿饭呕吐出来。我的观念实在是太落后啦!

本人评分:6.5。

 2 ) 个人的暴力史

这个电影刻意用一种美国式的非夸大手法处理暴力场面,让你明白,暴力其实不止是枪支爆发、血浆流溢的瞬间,暴力深入一个人的骨髓、以及一整个环境的语境。

主人公隐姓埋名的事实,在电影后半段中才得以确信。所以,前半段时,我还以为是一起意外“英雄”事件带给一个人的质变,诸如媒体的轰炸,家人的态度(比如儿子也会信赖暴力可以解决尊严问题),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的估算全都错了。
Joey和TOm是同一个人。暴力史原本被刻意地压制在杀手Joey的生命里,随着Tom洗心革面远离风暴中心,它原本就已经终结了。但即便最平凡的咖啡店的生活也会需要暴力——当人们都认为是Tom杀了抢劫犯、拯救了一屋子人时,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那不是英雄行为,只是自救。那些人想必不会为了咖啡店区区几张现金而去,所以,Tom必须瞬间回复到Joey,在身份和过去没有被他人曝光之前,速下杀手。
Joey是残暴的。他喜欢攻击人的脸。面目全非。
但因为整个电影中人物的情感表达都不算很夸张,我竟然分辨不清:Tom(我们都还以为这个人只是Tom)面对脸孔被打爆的尸体,那是木讷的性格、还是慌张的不知所措。。。。
最后,我恍然大悟,那便是Joey再现的标志,利落的杀人,对着一张张破脸无动于衷。

儿子用无师自通的残暴解救了Tom。父子的拥抱隔着别人的鲜血,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达任何意义。
妻子终于明白,自己与丈夫分享的姓氏只是无意义的假身份,丈夫的前身,她是无法接受的。于是,生活即便再美满再安全,也无以为继了。
爱情的残暴之处,也恰恰在此:你可以为了过去、将来,遭受当下可感知的爱情的抛弃。一笔勾销的爱情,究竟算不算爱情呢。(我想到天生杀人狂咯...sorry,那是爱情的癫狂统一,我认为)

所以,暴力是DNA中的一种元素。如同爱是本能一样,暴力亦是。
Tom或Joey只是这根神经过分发达的强手,以至于他要想某些人克制性欲那样克制自己的暴力技术。他可以做到,但他不允许自己去做。从这个角度去说,看他那么痛苦的样子,那么沉默寡言的个性,是否,你会发现:暴力这种本能不能肆意地发展出来,亦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之处?甚而可以说,也是某种不人道。
当我们看清暴力是本性时,Tom或Joey的行为便无关善恶了。

另外,影片的节奏有点慢,看着不舒服。

 3 ) 《暴力史》:以暴制暴是人类文明的宿命

    很多人天生崇尚暴力,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很多时候,拳头要比语言好用很多。而有些人会回避暴力,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使用暴力的能力,很多时候,越是回避暴力的人在被动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力量越具有毁灭性。如果说,达斯汀.霍夫曼的《稻草狗》是不得已的被暴力,那么,大卫.柯南伯格的《暴力史》则是身份对暴力的催发以及生存意识对暴力的驱使。
从表面上来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居家的男人,隐瞒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重新拥有了新的生活。在平静而美丽的小镇中,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安详的度过终身。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不得已成为一名施暴者。抛开这个故事来看,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故事,在面临威胁和死亡的时候,影片的男主角总是用暴力的方式化险为夷。尤其是在身份被揭开之后,以暴制暴成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除此之外,影片还隐隐约约的传达出了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其实,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力史。
大卫·柯南伯格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既没有对暴力行为做出道德上的谴责,也没有批判暴力存在的错误。他所讲述的仅仅是关于暴力本身的问题。人类是理性和兽性并存的产物,大多数时候,理性总是能压制住兽性,在某些时刻,兽性一旦被激发,理性将会荡然无存。正如影片中的男主人公。
    身份焦虑以及对自我的认同也是柯南伯格在电影中讨论的焦点,在他之前的作品《变蝇人》中,男主角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身份,而在《暴力史》这部电影中,则是通过掩饰和扮演的方式来抹掉过去的记忆。身份焦虑的问题总是围绕着认同危机而形成的,只有处于危机之中,当稳定有规律的事物被偶然的不确定的体验取代时,身份问题才会变得至关重要。当男主角的生活陷入危机和紧张中的时候,身份问题,才成了困扰他的问题。影片在暴力的外衣下,阐述的是个人身份何去何从的问题。《暴力史》男主角的身份焦虑是因为在死亡的逼近下,生存的残酷性和生命的荒谬性让他对自己真实的身份出现了一种恐惧和焦虑的感觉。恐惧,是因为即将到来的,不可预知的悲剧,焦虑,是因为面具被揭穿,肉体被暴露在阳光之下的无可遁形。
男主角以为自己转换了身份就能拥有获得宁静生活的权利,其实,这只是一种不敢承认过去的自欺欺人。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部电影依然是悲剧。尽管,在影片的结尾,大卫·柯南伯格通过比较温馨的方式淡化了整部电影,但是,温馨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家庭无法言说的苦楚。这个温馨的家庭曾经拥有过的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已经支离破碎了,所留下的只是无可奈何的荒凉和回不去的酸楚。
这部电影虽然简单,但是张力很强,影片的开头两个抢劫犯在乖戾中隐藏着邪恶,平静温馨的氛围中弥漫着一些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柯南伯格在一开始就将悬念设定后,整个故事的开始,是汤姆在自己的咖啡馆内击毙着这两个暴徒。整部影片的动作设计非常简单,利落连贯,剪辑凌冽,观赏性和娱乐性非常强。柯南伯格将现代动作电影中经常使用的快速剪切所营造出来的观赏性和传统动作电影中的粗狂和直接组合起来,让暴力在这部电影中游刃有余。

 4 ) Cronenberg温和的套子

必须承认的是,与《苍蝇》中几近恶心的画面,《录像带谋杀案》中诡谲的情节,以及《冲撞》中对非常态的性的表现相比,《暴力史》差点儿让人以为不是Cronenberg的作品。他不仅将那个神一般的中土之王化作一尽显老态的中年男人,还用类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俗套故事制成个大大的圈套,不怀好意地笑着看你自己跳进去。

暴力是个泛泛的概念,并不是它本身的含义有多抽象,而是它早已融合进极其广大的人类生存范围中,以至你无法觉察到其存在。美国人开到伊拉克去的坦克,人与人之间的拳打脚踢,乃至藏身于语言之中的暴力,都是极表象化的;隐藏着的,更像是一种解决问题看似可能的途径,等待你选择:你本人欺侮了怎么办?你遇到不公怎么办?你的生存权利受到侵害怎么办?……即使你不选取暴力,只要它在你脑中浮现过,便始终有可能成为外在的表现。

Cronenberg便在片中探讨了暴力产生的原因。不少人认为“A History of Violence”这个名字取得太大,其实Cronenberg既然在这个普通家庭中讲述暴力的产生,便使得其具有了普遍性。Cronenberg借用片中各色人等(都不算太大的人物)为暴力展开了一幅全景图:两个劫匪对财物的疯狂追逐,不择手段;汤姆出于自卫将两个劫匪击毙;校园小霸王青春期荷尔蒙过剩,见不得比自己厉害点儿的人物;儿子终于不堪受辱,现出另外一面;黑帮人马对汤姆展开的报复;汤姆为了保护家人又唤醒早已压下去的本性;埃迪发现真相无法承受开始对汤姆恶语相向;汤姆找不到诉求对象死死将埃迪压在楼梯上,下一个场景Cronenberg极不厚道地现出埃迪裸露背部的红色4淤痕……令人惊异的是,每一处暴力都是由于其它暴力产生。暴力产生的根源竟然是它本身,它像那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恶性逻辑一般停不下来。

似乎为了从更深处挖掘暴力的潜在性,Cronenberg又制造了不少隐喻。小女儿梦中的魔鬼,以及店员口中女朋友梦中的攻击行为,颇有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影子。暴力是潜伏在人的大脑中的,而且是容易被唤醒的。另一个更具隐喻性质的情节支线,儿子第二次受到挑衅时表现得与第一次截然不同,如野兽般暴戾,分明是父亲当年状况的真实再现。从儿子身上看到的是老子,暴力便是可遗传、可继承的,一代人的暴力被唤醒,又顺着血脉传递给下一代人。暴力莫非是人类又一大笔遗产?

可是Cronenberg一开始就没打算给暴力一个解决的答案。就像片尾围坐着吃早饭的一家人,小女儿仍然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儿子虽然对父亲有所憎恶却终究把麦片递给了他;埃迪对汤姆的存在及其敏感,她的整个身体都在诉说内心的失衡,可她与他的相视,又强饰出镇定与漠然,始终是茫然不知所措的。这基本便是凡人遭遇暴力的三种常态,没有一种状态能与暴力均衡对等。

看完片子我正纳闷Cronenberg干嘛突然变规矩了,第二天就出了这么个事。某人把我的CD机砸坏了,却摆出一副决不赔偿的姿态,我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是去把他的什么东西也砸了,接下来很快想到《暴力史》,似乎Cronenberg在空中不怀好意地笑着观看一场新的暴力行为的诞生。我想,他在片子里讲的都是对的,但他知道我们仍然对暴力无能为力。

这时你已经跳进了Cronenberg的套子,陷在暴力的沼泽里,越是挣扎就越往下陷,没办法出来了。这一次,Cronenberg变温和了,他搬了面镜子在你面前,让你看见自己的窘态。

 5 ) 暴力史

在电影院前犹豫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转着TIM BURTON的僵尸新娘和这部David Cronenberg 的A History of Violence。由于最近看了两部Tim Burton的片子,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和Big Fish(有空会扯扯),最后还是选了这个限制级的电影。我对暴力电影并不反感,对天生杀人狂和搏击俱乐部的喜爱还有点耸人听闻。

大海报上挂着魔戒里面国王Aragorn的扮演者Viggo Mortensen的头像,这个有北欧血统高大男人似乎具有一种天生的领袖感召力。我看过电视上的宣传片,这次他好像不“想”当英雄。

印第安纳州的小城米尔布鲁克,Tom Stall(Viggo Mortensen)是个温和谨慎的模范公民,在一个镇上的快餐店经营一份工作,律师妻子漂亮能干,膝下一子一女,生活平静如水,再普通不过的幸福。

一切被一次偶然颠覆,像一个恶梦惊醒一次睡眠。

影片开篇,一个杂货店前,敞篷车里的年轻人吸着烟等他的同伴(后来知道应该称之为同伙)。杂货店被血洗,孩子也不能幸免,没有打斗,只有结果。拉得很近的镜头让所有场景充满张力,甚至能闻到血腥味。时间似乎是一个大太阳的午后,两个沿路抢劫杀人的劫匪作了一次血腥的停留。和英伦影片常出现的雨夜湿淋淋的阴郁罪恶与东方电影里拉拉扯扯死死大大还要配上台词的拼杀比起来,好莱坞的罪恶似乎更加热爱西部沙漠里沉默的阳光,需要理由么?需要遮掩么?赤裸裸的暴力,蛮横而残忍。

一路杀劫来到米尔布鲁克,一段故事结束, 一段故事开始。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Tom 在千钧一发之际干净利落地解决了闯入快餐店的劫匪,出手之迅速甚至让他来不及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他的枪瞄准已经倒地的劫匪的头,扣动扳机,不眨眼,一切似乎出自本能。没有人惊异于他的行为,媒体的报道使他称为万人瞩目的英雄,坐在病床上的Tom关掉电视,预料到即将到来的风暴, 表情复杂。

洗不干净的血,Tom曾是Joey,费城赫赫有名的黑帮头目,血债累累,仇家无数。他在沙漠里窝了两年想彻底埋葬的过去终于浮出水面。Joey对于Tom,对他毫不知情的家人,是一个正在苏醒的血淋淋的恶梦。

面对寻上门来的黑帮和曾经对他无比信赖依靠的家人,Tom和Joey在挣扎.他自己的否定以及家人建立在埋葬历史上的信任并不足以推翻黑帮的确认,反而在后者的威逼骚扰下,前者在动摇。一向温和退让的儿子出手将挑衅的同学打成重伤,妻子在黑帮的跟踪骚扰下变得脆弱疑惑,镇上的警察也开始质Tom的真实身份。Tom一直试图杀死的那个Joey在仇家以他儿子的性命作为要挟时终于再次爆发,直至只身入虎穴,斩草除了本是同根生的仇家,以血洗了血。

像大多数好莱坞的电影主人公一样,Joey是战无不胜的英雄,反映迅速,出手敏捷,不心软,不犹豫, 是程序写好,一开机就不可收拾的杀人机器。他唯一的“弱点”是他那个想成为Tom的善良愿望,使他无法面对家人的眼光。

影片结尾,Joey变回Tom回到家中,正在晚餐的家人都沉默着,最后女儿为他端来盘子,儿子递过来晚餐,描一笔有些尴尬的温情。

怎么说,虽然故事有点俗套,我觉得这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镜头干净利落,情节紧张刺激(另外有两系列有看点的性镜头,一次浪漫, 一次暴力),虽然某些隐藏观点多少会让人觉得有点难堪。暴力史不像天生杀人狂那样刻意挑衅关于道德善良这样的传统观念,但通过Tom被埋葬又被激发的杀戮本性,以及结局对强者的臣服似乎在诉说美国老大站在血腥历史上的暴力政治。

如果以血洗血的暴力逻辑在正当防卫的基点上被激发。如果不能停止的杀人机器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痛苦挣扎无法被隐瞒。如果血的历史不能被遗忘,人类能走多远?

 6 ) 暴力史绝不是个人史

暴力从不是个独立的存在,它代表了一种残忍的生命关系。
     
《暴力史》无关美学,它试图探讨的是暴力所带来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改变。
      
暴力史绝不是个人史。
      
暴力带来的影响会施加于他周围的所有人,于是暴力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在社会中得到延续。最后,作为一种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而存在。
      
即便影片在一场雨过天晴般的家庭晚宴处戛然而止,夫妻的热泪貌似亲人温情的回归,暴力史仍在继续……
 
      
以上是我在听力课上观看此片时记录下的零碎感想。
      
遗憾的是我的英语老师Mr. Lee即便是顶着众多女同学载道的怨声,仍然义无反顾地将XXX镜头快进而过,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对剧情的完整理解,尚存的一点观影乐趣立马荡然无存……

 短评

很多年后,我看了《武侠》

5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预告片剪辑的还比较好

10分钟前
  • sansan_iooi
  • 较差

暴力是一种天性,一种激情。于平静处暗流涌动

1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暴力是一种循环,更是恐惧的孩子。我想,柯南伯格在这部片子里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精确地描述了暴力传染的过程,它无声无息的透出一个人的身体,亲吻另一个人。交流永远是断层的,总有崩坏和爆发在角落等着你。

17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目测男主的暴力天赋会遗传给少帮主

21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四星半,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现实、犀利而克制的暴力,相对家庭问题

26分钟前
  • boks
  • 推荐

V果真是长着一张最有雄性线条的脸散发母性气质。

29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与《苍蝇》中几近恶心的画面,《录像带谋杀案》中诡谲的情节,以及《冲撞》中对非常态的性的表现相比,《暴力史》差点儿让人以为不是Cronenberg的作品。 父亲企图让儿子明白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场教育以一个耳光结束,我们用暴力教导我们的下一代不去使用暴力

31分钟前
  • 浪费好运听从心
  • 还行

【A-】看完本片,愈发觉得柯南伯格功力之深厚,全片几乎没有一个废戏。开场一段长镜头,主要人物的登场,物件和背景在画框内的跳入和延展,以及画框外事件的发生,这一段的节奏把控简直完美。随后的第二段室内镜头跟随杀手,通过精妙的安排,我们发现了另一位被杀死在桌下的无辜者(这个镜头跟《血色将至》里那段石油公司内的合围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尾的设计更是精彩,没有任何语言的存在,在暖色调的空间内,暴力最终被消解,在“爱”之下又重回正轨。

35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影片的第一幕即揭晓了谜底:暴力永远发生在画外,我们所能见证的唯有暴力之阴影。对暴力的渴求与厌弃如衔尾蛇一般循环不止,首为罪孽,尾为解脱,无辜的表情背后隐藏着一闪而过的邪恶、凶猛与兴奋。想要摆脱暴力?如想要放弃生命一般荒谬。

3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cool!不太理解妻子的反应,如果我知道我老公以前是杀手,我会爱死他的....

4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如果让我说我一生中看过的最棒的冷暴力电影,那就是它了。

43分钟前
  • 王写写
  • 力荐

柯南伯格也能如此简约爽利!1.与"缪斯"维果·莫腾森首次合作。2.暴力的传染与继承,三场以暴制暴的屠戮令人大呼过瘾,恰折射出了每个观者心中的暴力倾向。3.以暴力(耳光)方式教导儿子不使用暴力。4.楼梯暴力性爱段落极具深意。5.回归家庭,小女儿先摆餐具打破僵局,结束于夫妻含泪对视。(9.0/10)

4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显像是表现暴力之史(a history of violence),隐像是表现史之暴力(violent history),时间(运动的历史)如此暴力,以至于未来能藉此将过去的自己抹杀,每一次Tom拳脚相加杀人如麻,都像是在把从曾经被他亲手沉入井底如今又慢慢爬上来的Joey一次次往下踹,而当面对家人的质询,他双目凝神不发一言的神情在特写镜头下变得愈加讳莫如深,我们不得不同他的家人一样发出这样可怖的疑问:我们面对的这个人究竟是Tom还是Joey?

46分钟前
  • Alain
  • 力荐

恐怖之处:作为观众你感觉最爽的一定是那几个暴力场面;你一定会同意暴力是解决片中问题的最佳方案。

47分钟前
  • Caneloni
  • 推荐

维果叔演得实在太好了啊

52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这不就是《武侠》的原始版本嘛……原来《武侠》也是抄的……

54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精简又凌厉,近乎符号化的叙事,与主题无关的元素全部剔除,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柯南伯格对暴力的思辨:抛却暴力得到爱,寻回暴力维护爱,儿子痛打校园恶霸时他给予掌掴,一枪击杀仇家后则还以拥抱。楼体性爱戏更是充满象征,自诩文明的人类对暴力表面唾弃内心向往,使其早已成为了文明的一部分。

5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美国

60分钟前
  • 蛮吉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