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

科幻片英国2020

主演:奥斯卡·伊萨克,杰森·莫玛,丽贝卡·弗格森,乔什·布洛林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剧照

沙丘 剧照 NO.1沙丘 剧照 NO.2沙丘 剧照 NO.3沙丘 剧照 NO.4沙丘 剧照 NO.5沙丘 剧照 NO.6沙丘 剧照 NO.13沙丘 剧照 NO.14沙丘 剧照 NO.15沙丘 剧照 NO.16沙丘 剧照 NO.17沙丘 剧照 NO.18沙丘 剧照 NO.19沙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21

详细剧情

该片由传奇影业打造,根据弗兰克·赫伯特小说改编,维伦纽瓦与艾瑞克·罗斯([本杰明·巴顿奇事])共同执笔剧本。故事围绕未来世界的亚拉基斯星展开,少年保罗的家族控制着亚拉基斯星,而当他的家族遭遇背叛后,亚拉基斯星的管辖权愈发具有争议。

 长篇影评

 1 ) 《沙丘》里的BDO:为何巨大沉默物让我们战栗

几百公里、巨大沉默的生物在地表下游走光滑、完美又巨大的几何体在宇宙中疾驰边长绝对精确的沉默巨石在地球伫立万年

“还有什么比这些景象更让人肃然起敬、毛骨悚然?”

⚫️

本文部分整理自铥铥科幻电波Vol.145

皇帝使节的飞船抵达保罗的故乡卡拉丹,球形船体神谕般降临在绿洲中,这是《沙丘》全片最美的镜头之一。

美术风格是《沙丘》最大的亮点。“这会是BDO爱好者狂喜的一部作品,‘很符合维伦纽瓦对宏大叙事的一贯处理’”。

今年7月看完《沙丘》15min IMAX片段后的感想

我们常说,科幻的核心趣味是“陌生感”。科幻,尤其是太空歌剧这一分支,是一种建立在光年尺度上的类型。无垠的时空赋予了创作者某种自由,允许他们想象无法抵达的远方,创造超出想象的物品。

科幻片的“陌生感”如何制造?太空歌剧代表作《沙丘》的影视化,是否触及了这样一种科幻的核心趣味?

提前看完全片,我们将本着不剧透的原则,聊聊这部电影的美术。

本文将带你走进《沙丘》视觉呈现的秘密,众多伟大科幻作品营造“陌生感”的不二法门,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精神深处的最终梦魇——BDO。

预 警

本文主要讨论电影美术,不聊剧情,但仍将有轻微剧透

01

BDO是什么?

BDO,big dumb object,巨大沉默物体。

它最早是1993年澳大利亚学者 Peter Nicholls 在《科幻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中杜撰的一个虚构概念,后来在亚文化圈里流传开来。*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一部关于科幻小说的术语大全,1979年出版,曾获得雨果奖和轨迹奖

BDO有三个特点:

1、它是“被制造”的(非自然产物),但不是“人类制造”的

2、它的制造者不会出现

3、它足够大,通常封闭而沉默

狭义上,BDO是一个科幻概念,只有非人类创造的巨大沉默物才是BDO。

比如《降临》里的外星飞船“贝壳”

广义上,任何能够唤起类似情感的东西,比如《银翼杀手》里的巨构建筑,《指环王》里的王者双柱阿刚纳斯,东欧的结构主义和野兽派雕塑,也算是BDO。

“他们是消逝已久的王国的沉默守护者,仍拥有伟大的力量和威严......小船飞速从努门诺尔双卫的恒久阴影下漂过,脆弱短暂如同渺小的树叶。”

很多伟大的科幻小说和电影都曾使用BDO。

比如《2001太空漫游》黑石碑

“四边方正锐利,表面没有任何纹路,根本无法分辨其成分到底是石头、金属、塑料,还是人类上一无所知的什么东西。”

边长比例是精确的1:4:9,轻描淡写中毫不客气地展现人类科技无法企及的几何的极致。 边长比例是精确的1:4:9,轻描淡写中毫不客气地展现人类科技无法企及的几何的极致。

这是人类史上最经典的BDO,没有之一。

《2001》之后,阿瑟·克拉克又创作了堪称BDO教科书的《与拉玛相会》

22世纪,一艘巨大飞船自外太空悄然而至,外表像是由车床加工而成的完美圆柱体,直径40公里,质量十万亿吨。

《与拉玛相会》有多版本封面,这是我认为最BDO的一张

它似乎已是一艘死船,内部空空荡荡,只留下无比宏伟的遗迹。正当人类迷惑之时,它却突然改变轨道,以每小时10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袭来。

克拉克的粉丝刘慈欣也善于描绘大到丧心病狂的物体。

《三体》中的四维实体“魔戒”,一个封闭的巨大金色环状物,像是太空中一道巨大的拱门,没有活动迹象,也看不到内部,“只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纵深感和包容性。”

庵野秀明也是一位BDO专业户。

《新世纪福音战士》中来历不明的巨大使徒,红色海洋中崩坏的白色绫波丽,都成功制造了大量精神污染。

《真心为你》名场面,万恶之源

大白丽,观众心中永恒的梦魇

痞子在新剧场版终章里也玩儿得不亦乐乎

此前,维伦纽瓦曾在《降临》里成功塑造过BDO:12艘巨大的外星飞船,如同上帝的黑色棋子,凭空出现。

《降临》的先导海报,更能体现巨物的压迫感

跟《降临》相比,《沙丘》里的飞船更大了——

影片开头,球形飞船降落在卡拉丹,为厄崔迪家带来皇帝的任命,舷梯打开,只有眯着眼才能看清走下红毯的使者。

注意人和飞船的大小对比

保罗举家前往沙丘时搭乘的飞船,更是大到无法目测。

巨大环形船体悬浮在深空,船体中飞出的小点,都是这艘飞船的搭车客——在原著中,厄崔迪家的所有舰船,只占宇航工会飞船的一个角落。

“宇航工会的飞船真的很大吗?”“是的,很大,我们将乘坐一艘远航机......远航机非常大,它的船舱可以把我们所有的护航舰和运输船塞进去,而且只用到一个小小的角落。”

照讲,《沙丘》里最像BDO的物体是沙虫。

沙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BDO(人造的、非自然的),但作为科幻史上最重要的视觉符号之一,沙虫巨大、无声、被人视若神明,种种设定,仍提供了意象上的神秘感。

小说中,据说沙丘的香料开采区深处曾发现“长达450米”“下颚直径 240 米”的沙虫,极地还有长达1000米的沙虫

影史/科幻史上的优秀BDO,无一不带有鲜明的“去人类中心主义”色彩。

它的巨大,本质上是为了唤起我们对自身的反思。

在豆瓣的BDO爱好者小组,每天有无数人试图描绘巨大沉默物体带来的愉悦和战栗。

所以,BDO到底为何令我们上瘾?

02

为何BDO让人着迷?

把这个词拆开来看。

Big,大。巨大尺寸,是一种对常识的摧毁。

大刘有过一个经典观点:

人的感官对大尺度是麻木的。

“对于大尺度,我们能用数字去把握它,但是没有办法去用具象的想象去把握它......你想想,光一秒钟绕地球一圈半,你走一年才能走多少?如果我们真的在这种大尺度中生活,是很难受得了的。科幻努力做的就是让我们意识到这种巨大,把它形象化。”

举个例子,在新浪潮名家J.G.巴拉德的名篇《溺亡的巨人》(被改编为很多人喜欢的《爱死机》S2E8),一具来历不明的巨人遗体被冲上海滩。

人们先是对这座巨物敬若神明,习以为常后,开始劫掠般的洗刷。

坐在巨人的耳朵上看书,往眼眶里丢垃圾,肢解ta的残骸。

最后,巨人的肋骨被肉铺拿去做门牌,头颅遗弃路边,器官泡在罐子里展览......当巨大的残骸完全融入小镇熙熙攘攘的日常,影片的魔幻与荒诞达到了顶峰。

“被肢解”这一动作,不仅消解了巨物的神圣性,也用一种直观的方式,让我们迟钝的感官意识到了“巨大”及其背后的不合理性。

这种对常识的颠覆,本身就是一道难以名状的奇观。

Dumb,沉默,代表拒绝、漠视和危险。

所有BDO的共同点:平整,光滑,不透明,无法窥见里面,少有可供辨识或理解的部件。

BDO明显是“被制造”的,它一定是某种思想和意图的产物。这种思想的目的和技术比人类优越,或处于人类无法理解的维度,但拒绝解释自己。

当一个巨大物体保持沉默,也就把一种态度明明白白写在脸上:“你是虫子”。

《2001太空漫游》中,科学家想方设法破坏黑石碑,都无功而返。人们绝望地自嘲:

“只有化外之民碰上他们不明白的东西才会加以摧毁,不过,和那些制造出这个东西的生物比起来,也许人类自己就是化外之民。”

在《从<降临>浅论隔壁老王与外星文明的根本差异》一文里,作者糖匪指出,这些巨大之物给出关于它自己的线索如此至少,更让人类抓狂的,是没有可见武器。

“没有可见武器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没有武器。第二种可能,它携带着未知的武器......未知武器,这四个所包含的震慑远比一个真枪实弹装着好多激光炮的外星飞船更可怕。”

总的来讲,BDO的诱人,在于它背后的力量和态度。越是傲视一切、沉默不语,越是会唤起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和想象。

03

BDO不是万金油

既然BDO是营造陌生感的法宝,是不是所有东西只要往大里做就完事?显然不是。科幻作家大刘会告诉你:大尺度写起来容易,往尺度后面加多少个零都没有问题,

“难就难在如何用文字和图象来表现它的巨大。我们作为一个很渺小的人,在如此巨大之中,会如何和它发生关系?”

科幻的核心,也是它最难的地方,就是处理好个人命运与巨大尺度(宇宙)的关系。

比如《降临》里,调查队进入飞船,地球上的重力法则立刻失效。

又如《与拉玛相会》里,探险队进入巨大圆柱体,发现拉玛的内部表面布满类似城市的几何结构,头顶和四周都是大地,中央有一条圆柱海洋,因为低重力,人能用衣物作为减速伞降落。

右下角的人类探险队员,以一种诡异的角度进入拉玛

从《降临》《银翼杀手2049》到《沙丘》,维伦纽瓦对巨大物体的处理都保持了这种谨慎,因为傻大不等于震撼,BDO之所以迷人,除了尺度难以理解,最重要的是陌生感给人带来的战栗。

《降临》在营造战栗感上做得很好。

七肢桶的飞船虽大,如果外观是繁复的工业风,神秘感就会立刻丧失。

作为一种来自外星文明的、难以理解的高科技产物,它却采用了一种极简的风格,用接近石头的原始质感唤起了人类的远古记忆。

在飞行器设计上,《沙丘》的战栗感也做得不错,所有飞船都一个共性,就是不把技术显露在外表。

光滑的表面上,隐约有一些纹路显示它是人造之物,但又不展示其中原理,跟《星球大战》或赛博朋克里管线毕露、内部结构一目了然的飞船完全不同。

厄崔迪家的船

哈克南家的船和香料采集车

“繁复”是科幻中惯用的一种审美倾向。繁复能让你看到技术的演进,能够清晰地昭示那个世界中人跟技术的关系如何。

然而《沙丘》中,沙漠星球的表面上悬停着那样一艘飞船,它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是一种「简洁的美」。

这种简洁,把片中异域世界给人的感受向前推进了几千年,甚至几亿年。它暗示观众:

这个世界一定离我们非常遥远。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类的精神状态也一定发生了巨大变化。

保罗幻象中的一艘巨大飞船

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的船

所以,BDO不是科幻作品的万灵药,用得好才是加分项。

《沙丘》是维伦纽瓦的第三部科幻片,这次,他对BDO的运用更加成熟,用不同于今天主流科幻的飞船,制造了一种新的审美。

遗憾的是,影片对“大尺度”的呈现始于飞船,也止步于飞船。2万年后,人类如何利用香料、驱使大到恐怖的航船在星间飞行?在能造出如此庞然大物的时代,人类的技术跃进到了何种程度?这些我们期待的部分,尚未得到解答。

今天,科幻作品仍在孜孜不懈地突破人类感官极限,描写巨大疯狂的物体。

不管1光年、10光年还是10亿光年,尽管我们难以想象,但巨大沉默物体在心中激起的、宗教般的震撼和敬畏,仍会久久回荡。

那正是只有科幻才能带来的体验。

⚫️

我们也跟维伦纽瓦聊了聊BDO

“飞船为啥设计得这么大?”“大有什么好处?”

点击听维伦纽瓦本人的亲口回答

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收听铥铥科幻电波Vol.145

 2 ) 难怪荷兰蜘蛛女能当女主,破片一言难尽

难怪荷兰蜘蛛女能当女主,破片一言难尽

之前抖音各种营销号狂吹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那简直是年年有佳片,百年一沙丘的节奏,几乎下大血本搞宣发的基本没好片

前期节奏缓慢男主他妈跟个神经病似的,男主他爹一个公爵跟个政治白痴一样,除了送人头没啥存在感,男主看着20来岁吧,心理年龄感觉只有15岁,铁废物一个,从小学催眠,成功率也就三成,别人都是瞬发,他得预热好几秒,救世主就这水平,还是别救了,早点洗洗睡吧

接着说剧情,一个公爵家的家庭医生是外族人?????他老婆被人抓了,他和敌方接触了,你公爵居然不知道? 自己手下没情报员?自己亲信家属都不保护?斗争一千多年咋活下来的?

再说军事,宇宙侵略级文明!一个家庭医生,干翻了公爵的三个守卫。。。你宇宙飞船都开上了你门口没监控吗?而且一个公爵就三守卫是不是寒酸了点?没有警卫连,好歹整个警卫班啊。一个家庭医生活捉了皇帝之下最有权势的两人之一,接着干死了另一个,编剧在玩小孩子过家家吗? 还关掉了屏蔽罩?屏蔽罩开关不在军营里在公爵住宅里?而且士兵睡觉,战争飞船居然无人值守?还特么离一公里那么远?????打特么半天军事指挥官居然还在睡觉?????你他妈怎睡得着的啊!!!!!飞船被毁了你居然拎着刀上去砍?飞船有枪炮,战士耍大刀?对砍时还开屏蔽罩,屏蔽罩还挡不住?古代人都知道脖子要上护甲了,连宇宙飞船屏蔽罩都搞出来了,居然不能给脖子整个锁子甲?还有军队的素质,比小混混强不少,比土匪强不了多少,比解放军,笑死,这个根本比不了

就这战略指挥,战术素养,军队素质狗看了都摇头。

难怪荷兰蜘蛛女能当女主,破片一言难尽

 3 ) 香料是什么?

电影开头是沙丘的背景,沙丘曾经由哈克南人统治。

旁白提到,哈克南人通过出产香料从而变得非常富有,甚至比皇帝还富有。

这里暗示了香料的第一个属性:昂贵。

过去哈克南人和弗雷曼人之间常常发生战争,结果毫不意外,每次都是弗雷曼人输了。

弗雷曼人居住在沙漠边缘,长期以来,他们都被人们所忽视,被认为是落后的野蛮人,实际上他们极其顽强,并且数量众多。

而且弗雷曼人才是真正想要改造沙丘、让沙丘变得更好的人,而哈克南人只不过是惦记着沙丘的香料而已,其它的它们都不在乎。

时间来到现在,皇帝将沙丘分配给了厄崔迪人。

哈克南人离开了沙丘,厄崔迪人取而代之。

表面上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得到沙丘,就意味着得到香料,但有钱是一回事,有没有命花它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哈克南人报复厄崔迪人是早晚的事。

或者说,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哈克南人已经在厄崔迪人中安插了卧底。

那么问题来了,皇帝为什么要把沙丘这个烫手山芋扔给厄崔迪人呢?

原因很简单,皇帝的目的就是借刀杀人,利用哈克南人除掉厄崔迪人。

但其实这件事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哈克南男爵和雷托都知道皇帝想干什么。

皇帝很聪明,男爵也不是吃素的,他才不会心甘情愿被皇帝利用。

他知道这是皇帝的阴谋,但他将计就计,他决定先拿下沙丘,再利用香料筹集资金,最后干掉皇帝。

下一个镜头是卡拉丹,厄崔迪人的母星。

保罗和杰西卡在吃早饭,杰西卡说:如果你想要水就命令我给你,用“音控力”。

音控力是贝尼·杰瑟里特,也就是杰西卡和圣母她们的技能之一,可以通过语气语调给对手施加压力,达到完全控制对方的目的。

可能有人会说,音控力有点像原力。

这是因为《星战》就受到了《沙丘》的启发,所以你在看《沙丘》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地方都很像《星战》。

(难怪《沙丘》的中国票房也和《星战》那么像)

巧合的是,雷托扮演者奥斯卡·伊萨克演过《星战7、8、9》,而摄影师格雷格·弗莱瑟曾经拍过《侠盗一号》和《曼达洛人》。

随后,保罗开始看沙丘的介绍,这个像投影仪一样的设备叫“胶片书”。

胶片书是50、60年代的科幻小说中很流行的东西,比如《沙丘》和《银河帝国》都有胶片书。

其实胶片书的想法已经有点过时了,但牛蛙没有追求酷炫,而是还原小说,让保罗看胶片书和纸质书,体现了牛蛙的谦虚,以及对作者的尊重。

下一个镜头是宇航公会千里迢迢来给雷托送圣旨。

雷托说:为了这个手续,他们这一趟要花多少钱?

哈瓦特翻了个白眼,然后说道:需要花费146万。

哈瓦特是一名“门泰特”,门泰特是一种职业,他们的能力是计算和推理,他翻白眼就表示他在计算。

哈瓦特的登场,又暗示了《沙丘》宇宙的另一个设定:“芭特勒圣战”之后,帝国严禁制造机器人,所以人们开始训练门泰特,将他们作为机器思维技术的替代品。

男爵也有一个门泰特。

保罗见到了邓肯。

之前杰西卡问保罗昨晚做梦了吗,保罗否认了,然而他却把他的梦境告诉了邓肯,这体现了他和邓肯关系很好。

保罗梦见了契妮,梦见了邓肯和弗雷曼人在一起,还梦见邓肯死了。

这些其实都不是梦,而是未来。

这暗示了钢骨,不是,这暗示了保罗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而且未来他的能力会变得更强,从而成为先知。

然后保罗说:所以我想和你一起去沙丘,因为我觉得如果我在场的话,你就不会死。

这里我就不留悬念了,邓肯战斗的时候,保罗也在场,但邓肯还是死了。

而且那时保罗才发现,邓肯就是为了救他而自愿牺牲了自己。

换言之,他想改变结局,所以决定和邓肯在一起,但正是这一决定,间接导致了邓肯的死。

这说明即便你能预知未来,你也不一定能改变未来,甚至有可能正是你想改变未来的行为,导致了预言成真。

保罗没能阻止邓肯的死,类似的情况后面还会发生,有时候保罗能利用预知未来的能力,让事情按照他想要的方向发展,也有的时候不能。

值得一提的是,保罗的梦境中,有一只甲虫。

后来邓肯断后的时候,果然出现了这只甲虫。

这说明此时保罗的能力已经很强了,他不仅能预知大体的事件,还能预知具体的细节。

《沙丘2》(小说)中,邓肯复活了。

《沙丘3》(小说)中,邓肯又双叒叕死了,并且在《沙丘4》(小说)又双叒叕复活了,而且邓肯是唯一一个《沙丘》六部曲每一部都出现了的角色。

由于《沙丘》(电影)只拍了半部小说,所以邓肯有可能会在《沙丘2》(电影)结尾复活,也有可能要等到《沙丘3》(电影)了。

保罗去见了雷托。

雷托说:我们的家族威胁到了皇帝,所以皇帝命令哈克南人离开,让我们接管沙丘,皇帝是想挑起战争,借此削弱两大家族。

这说明雷托是很聪明的,他知道皇帝想要借刀杀人。

正如前面所说,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想干什么。

但雷托知道有诈也没用,他还是必须往火坑里跳,因为接管沙丘还是有机会活下去,而抗旨就是死路一条。

雷托接着说:接管沙丘并不完全是坏事,如果我们探索出沙丘真正的财富,我们就会变得无比强大。

保罗说:靠开采香料,继续压迫弗雷曼人?

雷托说:不,我们要和弗雷曼人结盟,我派邓肯去沙丘,就是为了让他去做这件事。

也就是说,保罗以为雷托说的“沙丘真正的财富”是指香料,但其实雷托指的是弗雷曼人。

这再次体现雷托的智慧,他都还没去沙丘,他还在卡拉丹,就知道弗雷曼人是他们打败哈克南人的关键。

当然,雷托之所以知道弗雷曼人很重要,他聪明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哈瓦特告诉他的,毕竟他相当于是一个人形机器人。

雷托说:我原本是不想继承父业的,我曾经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

小说中没有这句话,可能是在调侃《星战》。

保罗见到了哥尼。

哥尼说:不要背对着门坐。

这暗示女洛基和灭霸是认识的,进一步说明《沙丘》和漫威在同一个宇宙。

老版《沙丘》中的哥尼是帕特里克·斯图尔特演的,而《沙丘》和漫威又是同一个宇宙,暗示变种人即将回归。

保罗说:不如我们来唱首歌吧。

小说中,哥尼是一个文艺青年,或者说文艺中年,保罗称呼他为“诗人战士”,他的爱好是吟诗、唱歌、吹巴厘琴,而且他还很爱唱小黄歌。

《沙丘》为数不多的缺点,就是哥尼只唱了一次歌,而且只唱了一句,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注意到他在唱歌(刚到沙丘下飞船的时候)。

哥尼开始训练保罗,保罗开启了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叫“屏蔽场”。

后来的大战中,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用枪,因为如果激光枪击中屏蔽场,就会导致核爆。

当然,也有人利用这个特点,故意用枪攻击屏蔽场,从而阻止敌人,比如邓肯就曾这么做。

可能又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屏蔽场不能完全防刀?

其实他们有那个技术,让屏蔽场禁止一切物质穿透,但也就意味着会禁止空气穿透,那么使用者就会窒息。

所以屏蔽场只能降低物质进入的速度,并不能完全防刀。

这个穿透速度是可以调节的,秒速6厘米至秒速9厘米不等,我怀疑新海诚看过《沙丘》。

而飞船和星球就不一样了,飞船和星球的屏蔽场就可以调到极低的穿透速度,尽可能提高防御力。

因为即便飞船和星球开启了屏蔽场,里面的人还是可以通过人工生命支持系统进行呼吸。

哥尼说:你以前没见过哈克南人,我见过,哈克南人不是人,他们禽兽不如。

这句话暗示了哥尼的过去。

哥尼的脸上有一道疤,

你知道是谁留下来的吗?

正是拉班留下的。

MCU中,灭霸杀了毁灭者的家人孩子。

《沙丘》中,拉班杀了哥尼的家人孩子。

MCU中,毁灭者想杀了灭霸报仇,但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因为灭霸被钢铁侠杀了。

《沙丘》中,哥尼想杀了拉班报仇,但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因为拉班被厄崔迪人和弗雷曼人杀了。

《复联3》复联差点被灭霸团灭,《复联4》复联对灭霸展开反击。

《沙丘》厄崔迪人差点被哈克南人团灭,《沙丘2》厄崔迪人将对哈克南人展开反击。

再次说明《沙丘》和漫威在同一个宇宙。

哥尼说:哈克南人掌控香料80年了,那是多大一笔财富!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香料到底是什么。

香料能延长寿命,增强人的感知能力,拓展人的意识,还能赋予使用者预知未来的能力。

正是这种预知未来的能力,让领航员找到星球间安全通行的航线,使得星际旅行变得更加安全、准确,没有香料就无法进行星际旅行。

正如前面所说,《沙丘》中是没有机器人的,所以人们只能手动驾驶飞船。

当然,曲率驱动的技术还是有的,去一个星球还是很快的,唯一的缺点是需要人亲自寻找路线。

不过香料也有副作用,就是极易上瘾。

香料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昂贵,而且极其昂贵。

香料是全宇宙最重要、价值最高的商品,由于全宇宙只有沙丘能开采,使得它变得更加昂贵。

一把香料,就可以在杜派尔星球上买到一个家。

通过开采香料,哈克南人每年都能赚100亿。

你可以把香料理解为黄金或者钻石,而且一把黄金(钻石)就能买一套房,而且全宇宙只有地球能开采黄金(钻石),其它星球都没有。

黄金和钻石的特点仅仅是贵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一说到黄金,大家很容易联想到18世纪的淘金热。

淘金热中,那些淘金者们发财了吗?

旧金山的黄金储量并不丰富,而大量涌入的人使当地物价飙升,以及抢劫、偷盗、枪击事件频发,导致大部分人空手而归,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而真正暴富的,是背后操纵淘金者的资本家,以及另辟蹊径卖工装裤、采矿工具的商人。

钻石也是一样的,看过《血钻》的都知道,钻石行业,尤其是血钻,有多黑暗。

每一颗血钻的背后,都是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所以被称为“血钻”。

所以就有了《沙丘》(1965)的香料,以及《银河帝国14:星空暗流》(1952)的蓟荋(一种植物)。

香料和蓟荋都很贵,而且很稀有,全宇宙只有沙丘能开采香料,全宇宙也只有一个星球能种植蓟荋。

《沙丘》引入香料,以及《星空暗流》引入蓟荋,其目的都是借助它们探讨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

《沙丘》中,沙丘的本地人,弗雷曼人,并没有因为香料而过上富裕的生活,反而只能住在地下,而哈克南人却通过开采香料而财源滚滚。

《星空暗流》也是一样的,甚至更黑暗,人们被分成三六九等,而且阶级固化极其严重。

那些负责开采和加工蓟荋的工人是社会最底层,只有富豪中的富豪才买得起蓟荋制成的衣服,平均每个星球只有20个人买得起。

这是什么概念?

2021年,马云在全球福布斯富豪榜中排名第25名,也就是说对马云来说都很贵。

因此,谁掌控了香料/蓟荋,就掌控了一切。

哈克南人拥有大量的香料,他们把香料换成钱,过上了骄奢淫逸、酒池肉林的生活。

更黑暗的是,它们用这笔钱来购买武器,用于发起战争,去攻打香料的合法拥有者(厄崔迪人),以及这个星球的本地人(弗雷曼人)。

这不正是《血钻》中的剧情吗?

《血钻》改编自真实故事,电影的原型是非洲的反政府军队开采钻石并将它们非法出售。

他们用卖血钻的钱秘密为暴徒提供活动经费,或为侵略军事力量筹措资金以发动战争。

这在非洲许多国家都发生过,比如安哥拉反政府武装通过出售血钻获得了 37 亿美元。

这种倒卖钻石的方法通常是这些反政府组织的唯一资金来源。

至于开采钻石的工人,都是底层中的底层。

哈克南人卖香料买武器,然后屠杀厄崔迪人和弗雷曼人,和非洲反政府组织卖血钻买武器,然后攻击政府和平民是一样的。

注意,《沙丘》出版于1965年,不是《沙丘》改编自真实故事,而是真实故事改编自《沙丘》,或者说《沙丘》预言了未来会发生什么,因为作者早就把人性看透了。

表面上是哈克南人掌控了香料,小说的后半部分来了个反转,弗雷曼人也拥有大量的香料。

不同的是,它们没有用香料过上富裕的生活,仍然住在地下。

而大量的香料,则用于贿赂宇航公会。

前面我们说了,领航员必须依靠香料才能进行星际旅行,而且香料极易上瘾,这就是弗雷曼人能成功贿赂他们的原因,设定真的很严谨。

弗雷曼人贿赂宇航公会,目的是保障天上没有卫星,这样就没人能看到弗雷曼人在干什么。

那么他们在干什么呢?

他们在改造沙丘,将沙丘变为一个宜居的星球。

保罗曾经给人们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渔人被淹死了,关于此人,最有意思的是他肩上的伤……

他还还没说完,人们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他:还有淹死这种死法?

杰西卡说:在我出生的地方,水从天上落下来,汇入大河,流过大地,还有辽阔的海洋,一望无际,看不到海的另一边。

导致周围的人群发出一片叹息。

他们生活在被沙漠覆盖的星球,他们想象不到竟然有人会被淹死,想象不到什么是下雨。

所以他们决定展开一项宏伟的计划:改造沙丘。

改造沙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无数代人的努力。

他们肯定看不到沙丘变得宜居的那一天了,但他们相信,他们的子孙、他们子孙的子孙、他们子孙的子孙的子孙……总有一天能看到。

那时,人们不需要再穿着笨重的蒸馏服,不需要住在地下,不需要极端地节约用水,不需要回收死者的水分。

那时,水不再昂贵,他们想喝水的时候就能喝水,想洗澡的时候就能洗澡。

这不正是我们现在过的生活吗?

没错,你所浪费的今天,正是他们苦苦奢望的明天。

你觉得平淡无奇的现在,正是他们做梦都梦不到的生活。

以上就是《沙丘》前15分钟的内容,我们下期继续。

 4 ) 《沙丘》全面拉片赏析(不断更新中)

注:2022.03.04,又更新了一些内容!

《沙丘》是一部美学风格独特、高超,通过细节交代设定并串联起故事情节及角色的影片。我准备在这里做一个全面的拉片分析。既然是以赏析电影为目的,就没有太多涉及《沙丘》原著的概念介绍、解析,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知乎搜索相关回答,已经有很好的答案了。

如果没看过影片,不建议阅读此文,以免减少了看电影的乐趣。可以收藏了以后再看。工作量比较大,我只能一段一段地更新内容,争取尽快全部完成。希望大家谅解!

影片第一帧是一句slogan:梦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信息。此句格言出自凯恩斯博士。在出厂标之前先出slogan的做法在好莱坞电影里相当少见,表明了影片有很强的作者属性。此外,也意味着此次对《沙丘》的改编,梦境/预言是导演维伦纽瓦选择的切入点。

第一个镜头,用契尼的画外音引出沙漠星球厄拉科斯,交代背景。配合着汉斯·季默的配乐,一种宏大悠远之感油然而生。

维伦纽瓦在影片中采用了低饱和度的画面风格,甚至用有些模糊、做旧的画面,来呈现出沙丘星球沙尘笼罩的感觉。这与当下好莱坞大片高饱和度色彩纷繁的美学取向截然不同。对比下面这张来自《失控玩家》的剧照,就能看出,其色彩绚丽光鲜(因为游戏主题的故事),但光影层次较为单薄,看久了感觉比较乏味。

《失控玩家》画面光鲜,但缺乏层次感和质感

哈克南家族出场。注意野兽拉班身上的这根鞭子,它暗示着哈克南家族对弗雷曼人的残酷统治与压迫。

这种古典主义绘画般的构图、光影,是我喜欢维伦纽瓦的重要原因!因为左边人物的存在,右边庞然大物般的香料采集车才更显突出,特别是人物拿着的发光法杖。这种画面,是有故事性的画面。它甚至不依赖于电影整体的叙事,在单独一帧内就呈现出了自己的故事情境。

弗雷曼人埋伏在沙子中,突然出现袭击哈克南人。这就是雷托公爵后来说的“沙漠的力量”。弗雷曼人在沙丘系列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们的故事也打破了一些观众认为影片依然是“白人至上”态度的理解——后来弗雷曼人称霸了整个沙丘宇宙。

故事基本背景和铺垫完成,2分32秒片名出现。DUNE四个字母分别向四面开口,这甚至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原作里雷托二世的“黄金之路”。

男主角保罗登场,一开始就是其梦境。

梦境中的画面大多是模糊的逆光镜头,契尼的形象往往并不清晰。这也说明梦境是不连贯和准确的,它可能是多个时间多个事件的混杂或叠加。

卡拉丹是厄崔迪家族的母星,云下的闪电说明这个星球有大量降水。这是一颗“水之星球”。

保罗与母亲共进早餐,母亲让他练习“音控力”(以前我就叫它魔音)。镜头掠过公爵家的室内,这个斗牛的雕塑多次出现,还有一个巨大的牛头挂在门框上。这是保罗祖父的故事,他因斗牛受重伤而死。雕像也可以看做是一个象征:厄崔迪家族即将面对哈克南家族(凶猛的公牛)攻击,并受到毁灭性打击。

契尼这个角色在保罗的梦境中出场,这让我联想到了《星球大战》中卢克第一次看到莱阿公主全息影像的场景:一个完美的神秘少女形象,是主角产生离开家乡,走入未知世界,进行冒险的主要动力。这个少女形象,也是美好和未来的象征。

《星球大战》

香料的镜头出现。香料既对应着现实中的石油(极其珍贵的战略资源),又对应着毒品(能产生幻觉和依赖性,长期服用严重损害身体),单独说一方面都是不确切的。

画外音解释香料对宇航的价值,画面切到了巨型母舰和“小型”登陆飞船。这也算是一种“相似性剪辑”,只不过是以内容的关联性而不是画面的相似性来把画面剪辑到一起。注意小飞船与母舰的比例,导演在影片中经常以三个物体相互作为的参照物,来突出人在巨大沉默之物面前的渺小,以及沙丘世界之宏大。反观《环太平洋2》《变形金刚》之类的片子,仅以高楼大厦或人类作为巨型机器人的参照物,这种两两对照,导致观众很容易在视觉疲劳后丧失对尺度的把握。

皇帝的传令官乘“小飞船”降落卡拉丹星。飞船与周围的山脉森林形成强烈对比,但色调又是基本统一的,不会过于突兀。这个镜头犹如一幅赛博朋克绘画! 让我联想到波兰画家Jakub Różalski的作品——他的1920系列,就是将巨大的机器人置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日常场景中,产生奇异的美感和强烈对比。

Jakub Różalski的作品

这些应该是皇帝指派的宇航员/领航员,沙丘世界中的宇航员有极高的地位,因为只有他们(宇航员公会)能驾驶飞船在宇宙间穿梭。因为长期服用香料,书里和1984年大卫·林奇版的电影都把他们描绘成了已经变异的非人形生物。这个镜头中的服装设计风格,有一点点《异形》美术指导HR·吉格尔的影子。

1984年版《沙丘》中的宇航员(罐子里的家伙)

厄崔迪家族的门泰特杜菲,门泰特就是人形计算机,因为巴特勒圣战,人类抛弃了人工智能,转而发展人自身的能力。即使你不了解这些背景,把杜菲当做一个有特异功能的角色,其实也不影响对整个电影的理解。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法西斯美学,宏大整齐——厄崔迪家族的军服看起来确实有点二战中德国军服的感觉。但维伦纽瓦之前的作品并不总是贯穿着这种美学风格,甚至《银翼杀手2049》也更多是废土美学而不是所谓“法西斯美学”(这个词语就有待商榷)。在《沙丘》中,运用这种美学风格,显然是它与原著及影片的调性最为符合。想想《星球大战》也是如此,这也是宏大架构的太空歌剧常用的美学风格,包括《星际迷航》这样不以战争和权力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科幻片也是如此。

邓肯登场,保罗告诉他,自己梦到了邓肯找到弗雷曼人,但也梦到了他的死亡。注意最后一张里的小虫子(生命如蝼蚁,勇气当永存!)。这个画面会在后面的影片中出现!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叙事手段,它简化了故事情节,不叙述前因后果,省略中间过程,只用意象化的镜头来串联情节!但同时,也对观众有了很高要求,提高了观影门槛——我也是在第二次观影中才意识到这种呼应。此外,邓肯这个角色一登场,就被保罗预示了其死亡,这也是很不寻常的手法。因为在原著小说中,邓肯这个角色,会不断被复活,被改造,然后不断死亡!死亡、勇气、忠诚,都可以看做这个角色的关键词。

保罗来到祖父坟前,与父亲讨论责任与义务的问题。这里,导演已经明确给观众提出了主人公面临的问题:他不想成为大家希望他成为的人——父亲期待他成为家族的领袖,母亲想把他培养成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寻求的天选之子……但因为第一部的篇幅和情节,影片没有能力给出保罗自己的梦想,以致这个主角一路拧巴地走下去,直到接受命运(其实也没有)。主角塑造的单薄,主要还是受限于原著及影片的容量。

保罗与哥尼练习对战一场戏,主要交代了护盾的功能和弱点。没有交代巴特勒圣战作为背景,观众确实容易不理解,为什么在一个宇航时代,人们仍然用原始的冷兵器战斗。从导演的风格看,感觉他是想尽量减少陈述式的直白的介绍,代之以画面的沉浸感,让你体会而不是理解这个沙丘世界!就像后来保罗梦境中詹米(与保罗决斗被杀死的弗雷曼人) 的一句台词:The mystery of life isn't a problem to solve, but a reality to experience.(生命的奥秘并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体验现实)

画面转到哈克南主星杰第。飞船下降的一个过场镜头,都能体现维伦纽瓦的美学风格:极简、对称、物体的空间对比!

《现代启示录》

哈克南男爵出场,他坐在雾气笼罩的罩子里,用手摩挲着光头,这个画面明显在致敬科波拉的经典电影《现代启示录》中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科茨上校。 他们的共同之处应该是极致的疯狂!

我们来看这组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考察保罗的镜头,非常典型地展现了维伦纽瓦控制节奏和气氛的大师级水准!首先是环境空镜头,以下雨的地面作为背景,镜头仅仅停留在一小块地面上,故意让观众去想象外面整个环境;接着是保罗母亲杰西卡跪在那里等待姐妹会圣母的降临,表现出她对姐妹会圣母的敬畏,强调姐妹会的力量;再下一个镜头转到外景,飞船在巨大的风雨中降落,整个飞船被风雨和树木遮住,仅有灯光,充满神秘气息和威严感。镜头转回杰西卡,从全景变成近景,以手部的动作更确切地表现其不安感。在几次气氛烘托之后,推出姐妹会登陆的镜头,以大远景而不是普通的中景进行表现,左边基本空白,画面以全黑为主,只有飞船的灯光打出姐妹会成员轮廓,形成强烈的压抑感和惊悚气氛!

保罗被母亲叫醒,前去进行测试(试炼)。母亲杰西卡和岳先生在等他。两人模糊的身影,以及背后的透亮门,都显示了一个未知的考验在等待着保罗。

岳先生额头上的菱形,表示他毕业于Suk School,被除去了心中的恶欲,善良忠诚。即使不了解这些,把岳先生只看作厄崔迪家族的私人医生,也能说明他受信任的程度,所以影片中才几次交代杰西卡让岳先生给保罗做检查。

杰西卡的手语在影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在进去之前一再关照保罗,制造了一种紧张感。

进去时,杰西卡表现出一种谦卑畏惧的态度,让人理解到姐妹会圣母的威严甚至可怕。

昏暗的室内,圣母坐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位置,似乎只有她周围有亮光,其他地方都是黑暗的。构图充满神秘色彩和危险气息。

《沙丘》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亲自解析戈姆刺测试关键戏

本想详细分析一下这场戏,但导演已经做了非常棒的分享!建议大家一定要看看这段视频。(豆瓣很难直接传视频,只能放链接了)

甜茶在这段戏中的表演也非常值得称赞:他不仅需要做出极端痛苦的表情,而且情绪一直在变化——从刚进门时不知所以的高傲,到被圣母以魔音命令之后的错愕,接着是不情愿的服从。在不断感受痛苦之后,他看到了幻象,并从内心战胜了恐惧,眼神变得犀利坚定,从而在气场上与圣母有了此消彼长的改变,从茫然的被测试者变成了无惧的保罗!当强悍的女声吟唱响起,保罗顽强地直视圣母时,我不由产生一种头皮发麻的震撼感!这种体验,我只在极少数几部影片的经典段落中感受到过:比如《指环王》第二部结尾,洛汉国王与阿拉贡望向东方,看到甘道夫率领洛汉骑兵对兽人军队发起冲锋!阳光刺眼,童声吟唱优美而又热血。当杰西卡再次走进门时,保罗傲然站立,面对坐着的圣母,这与之前圣母坐着,保罗被命令跪下的情景形成明显的对比。

在1984年大卫·林奇版的《沙丘》中,这段只是过场戏,没有维伦纽瓦这样强烈的风格性。这段戏的情节其实非常简单,也没有特别强烈的戏剧性。但维伦纽瓦强化了它,赋予其令人难忘的特质。难怪导演自己都认为这是其得意之笔呢!

有不少观众觉得本片叙事节奏慢、故事单薄。这里面,有个对电影叙事的理解问题:大部分观众,习惯了好莱坞商业大片式讲故事的模式,即将情节前因后果,角色的目的、驱动力,人物关系,正反派的理念以及冲突核心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甚至直接用对话或画外音讲出来。观众看电影时,基本不需要自己来理解、分析,这样才能跟得上如今越来越快速的情节和镜头。这种电影的故事复杂性,完全是外在的,是情节点的众多转折让观众产生故事丰富的感觉——比如一部商业动作片,交代角色复仇,可能会先让角色去找一个人,弄清真相,再找人获得武器,接着第一次尝试复仇失败,损失了朋友,再次筹划,又去找到一个帮手,先打败反派的一个帮手,最后打败大反派。这种曲折的情节(Twisted Plots)并没有增加电影的厚度和艺术性,仅仅是在增加观众的“游戏时间”而已。很多艺术电影的叙事需要观众参与,而不仅仅是观赏。这对观众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使一些观众产生“累心”的感觉。同时,商业大片里的情节往往是线性的,因果关系直接而简单。艺术电影里有很多看似和主线故事无关的情节,角色的某个行为也并不一定与故事的结果有关。

我们以厄崔迪家族离开卡拉丹星球一段为例,说明维伦纽瓦是怎样进行叙事的,看他的镜头当中,包含着哪些细节和信息。这段戏仅仅只有1分钟左右,它隐含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厄崔迪家族将放弃卡拉丹母星,全部迁移到厄拉科斯星去!然而,这段戏没有一句台词交代,它是怎样展现这个关键信息的呢?

第一组镜头,保罗蹲下,用手折下一只小花。镜头转到全景,厄崔迪家族的巨型舰队从海底升起。这就传递出了保罗即将离开成长的星球,以此作为告别的情绪。

当然,仅仅一两个镜头是不足以让观众确认这样的信息的。于是第二组镜头转到内景,先是祖先画像被打包的特写,然后是众人忙碌搬家的全景。导演生怕不够清晰,又切入一个雷托公爵抚摸杰西卡肩头,杰西卡伸手与之接触的镜头。这个镜头其实非常重要,它表现了雷托公爵理解杰西卡的感觉,知道她的不舍,因此加以安慰,杰西卡的动作则表明“虽然不舍,但明白这一步是必须走的”!接着,导演再次切到牛头被打包的特写。祖先画像、图腾等都已经装箱,这显然不是只率领一支军队出发去厄拉科斯的状态,而是举家前往,成王败寇,在此一举。 这组镜头,从特写转到全景,再接近景,又转特写,仅仅10秒钟左右,却交代得既全面又细致,足见导演功力!

镜头转回保罗,他在往回走,背后是升起的舰队,同样是一种告别的状态。最后一组镜头,是保罗把手伸入水中。雷托公爵之前已经明确说过,厄崔迪家族在卡拉丹,靠的是空气和水的力量。水象征着家族的力量来源,这个镜头正表明了保罗与“水之星球”卡拉丹告别,也与曾经的厄崔迪家族(包括他自己)告别。同时,不要忘记,后面保罗有一个几乎相同的动作,是在厄拉科斯伸手触摸沙子的镜头。这种对应性镜头,在维伦纽瓦的《沙丘》中多次出现,是一种能令镜头信息量倍增,串联起前后情节的极佳手段。

下面这组镜头,是描写厄崔迪家族来到厄拉科斯星的场面。这本来跟前面保罗等人告别卡拉丹星一样,也是过场戏,普通导演几个镜头就交代了,但维伦纽瓦却对其大肆进行渲染。这似乎是牛蛙导演的一个特色:以缚虎之力描写一个过场场面,以此构造环境,渲染气氛。比如《降临》中,第一个令人兴奋的场景,就是地球人进入外星飞船的一段,在情节和故事层面,它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多,但当我们看到飞船里的失重状态、奇怪的凸凹墙壁,以及把地球科学家和七肢桶隔开的屏障等等,会有一种神秘又真切的体验。对全片而言,相当重要。《边境杀手》中车队接人一段也是如此,15分钟左右的戏,大部分镜头都在交代车队的进程、美墨边境的状态,几乎没有情节的发展变化,却透出一种紧张感,让你非常期待及好奇,后面会发生什么——而到了实际交火的场面,几分钟就干脆利落地拍完了。这种以大量镜头展现过场场面,积蓄情绪的手法,非常独特。

极简化的构图,黑白的对比,这种宏大的太空场面颇像《2001太空漫游》。

接着镜头上移,出现厄拉科斯星。这里的处理手法与一般太空类科幻电影正好相反:大部分科幻片中,都是以飞船向下降落的视角构图。维伦纽瓦使用了飞船向上着陆的视角,巨大的星球充满画面上方,带有一种压迫感,这可以看做一种暗示:对厄拉科斯星来说,厄崔迪家族只是外来者,他们既不是来征服,也不是像回家。背后潜藏着各种危险。

这个飞船降落的画面非常像《降落》的场景,甚至充满了某种宗教性。

同样具有宗教味道的画面。这个大远景的俯视镜头中,弗雷曼人如蚂蚁般聚集着,等待着。他们既显得弱小无助,仿佛谦卑地在等待新的统治者,其实又展现了某种力量。

以弗雷曼人视角交代飞船降落。

这种简单整齐,同时带有巨大与渺小的构图,在《银翼杀手2049》里也非常多见。

镜头给到飞船室内,保罗仿佛孤单地处在黑暗中,人物的紧张和对新世界的期待不言而喻。

军官命令打开护盾,保罗周围都是全副武装的战士,凸显出一种紧张感。保罗在其中也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紧张之中,杰西卡握住了雷托公爵的手。雷托则望向杰西卡,以示安慰。

音乐激昂起来!飞船大门打开,厄拉科斯刺眼的阳光随着开门的动作一点点照进来,角色从上到下,犹如沐浴着阳光的洗礼,黑暗逐渐退去。保罗眯着眼的动作一下告诉我们,这个沙丘世界非同寻常!雷托回头看了一眼儿子,再次表现出他的紧张,以及对儿子的关切。

剪影般的镜头,有型有款,以背影的角度拍摄,充满力量感!

紧接着,一个低角度镜头,风沙慢慢渗入,弥漫了飞船的通道。这种“随风潜入,润物无声”的细腻镜头,也是维伦纽瓦的独特之处。

这组镜头,从情节上看,不过是“飞船舱门打开,众人走下船舱”而已。放在剧本中,两三行字,毫不起眼。但在导演的镜头处理,加上汉斯·季默大气昂然的配乐,竟也产生出“走入新世界”的壮阔之感,我在影院中看得热血沸腾。如果是《星战》这类大片,一定要大量新世界的奇异场景才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吧。

保罗等人乘坐扑翼机的一组镜头,构图完美,充满技术美感!扑翼机的设计既有实用的质感又充满想象力,堪称近年来科幻电影中设计最成功的载具了!这组镜头同样让我联想到了《现代启示录》。大家可以看下图。

可能有人会说,有直升机编队镜头的电影很多,比如《黑鹰坠落》等等,你为什么偏说这段像《现代启示录》呢?我们知道,本片里至少有两个地方是非常明确地致敬了《现代启示录》,一个是上文提到的哈克南男爵出场摩挲光头的场景,另一个后面会提到,就是哈克南男爵在特殊液体中排出毒素的画面。维伦纽瓦导演为何在本片中一再致敬《现代启示录》?因为《沙丘》这个故事,本质上与《现代启示录》的来源——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有极大关联!《黑暗之心》描写一家英国贸易公司委托小说中的“我”,到非洲丛林寻找该公司失踪的贸易代表库尔茨,后来终于发现这个人已经变疯并很快死去。作者借寻找的经历,描写了殖民者在非洲大陆的感受。黑暗之心表面上指非洲大陆的腹地,同时也比喻了在这片土地上受到腐蚀的人心的黑暗。

你看,把非洲丛林换成沙丘世界,把非洲人替换成弗雷曼人,某种角度上,《沙丘》跟《现代启示录》很接近,也是一个《黑暗之心》的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沙丘》中的保罗,只不过他的寻找之旅,是验证魁萨茨·哈德拉克和李桑·阿尔-盖布这两个称号!厄拉科斯星,不也像“黑暗之心”一样,改变着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吗?在扑翼机上,保罗和母亲杰西卡的一段对话就很有意味,保罗说姐妹会在厄拉科斯人的头脑中“植入迷信”,这正是他对“天选之子”身份的质疑和抗拒。这种反思与自我质疑,也正是小说《黑暗之心》的独特魅力所在。

《银翼杀手》中的泰勒公司总部远景

同样接了一个飞船掠过的侧面镜头

同样是又转了一下视角的镜头

厄崔迪家族来到厄拉科斯的都城。我们看到,中心建筑的这座府邸,造型非常像《银翼杀手》中泰勒公司总部!都是类似金字塔式的大斜面建筑。鉴于导演刚拍过《银翼杀手2049》,可以说这是真爱了。

我们会发现,《沙丘》除了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就是《王子复仇记》,其实也融合了莎翁其他经典悲剧的成分,比如与《麦克白》的联系:麦克白与国王邓肯的关系,在《沙丘》中正好掉过来了——帕迪沙皇帝沙达姆四世陷害自己下属的厄崔迪家族,同样也是为了追求权力;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有点像三女巫,只不过预言的是保罗的命运而不是雷托公爵的;班柯家族大概可以对应着本片中的邓肯、杜菲、哥尼等人;《麦克白》中复仇的麦克达夫自然是与保罗相对应……这种对应当然没有那么严谨,但《沙丘》中确实时时透露出一种莎士比亚悲剧式的气息,它包括了这样一些主题——

主人公面对大时代变迁以及权力交替带来的动荡和杀戮,充满无力感;

不顾一切与命运斗争,却恰恰陷入安排好的命运;

不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不断质疑自己与这个世界,始终无法找到安宁;

在人间的权力义务与超越世间的神性之间徘徊;

充满脆弱的自毁气息……

有些观众看完影片,会觉得厄崔迪家族缺乏防备,怎么这样容易就被仇家灭族呢。其实影片交代了很多细节,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在《沙丘》世界里,宇航员/领航员公会掌握了空间跳跃(书中写得比较含糊)的奥秘,其他各大家族乃至皇帝,都没有远程太空航行的能力——这就好比各方势力乃至皇帝都只有近海海军,远航的话,无论贸易还是战争,都需要宇航员公会的帮助和支持。厄崔迪家族搬到厄拉科斯星,就借助了宇航员公会的巨大母舰(见前面的截图)。所以,他们不可能逃走。而“神之手”的存在,有干扰了厄崔迪家族的通讯系统(应该包括探测系统),导致他们无法提前察觉哈克南家族的进攻。

此外,哈克南家族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各种设施和防御系统都有问题。厄崔迪家族无法在短期内构筑好防御体系,但影片已经交代了,雷托公爵落地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防务。只能说,厄崔迪家族钻进了人家的陷阱,没想到皇帝和哈克南家族携手陷害他们。

这段看似没什么用的插曲其实颇值得玩味。这些枣椰树并非土生土长,乃是外来者,需要大量水才能存活,在厄拉科斯星这种行为自然是非常奢侈的,然而它们同时又是神圣的,是“一个古老的梦”——看明白了吗?这枣椰树,象征的不就是保罗,弗雷曼人的救世主吗!

保罗的脆弱,恰恰是他的力量和潜力所在,这与哈克南家族外在的恐怖邪恶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在《沙丘》系列中,沙虫看似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无敌的存在,然而在沙虫背后,实际具有最高控制力的,却是看似弱小的保罗(包括未来保罗的妹妹)。

在这个世界中,小说作者赫伯特其实设置了强与弱的双重意义——厄崔迪家族看似是弱小的,被皇帝和哈克南家族联手毁灭,但这个家族最终统治了整个帝国很多很多年;弗雷曼人看似是弱小的,哈克南家族看不到他们的力量,肆意剥削压迫他们,却没想到,他们能控制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沙虫。同时他们的人数也不是哈克南家族预计的5万左右,而是有上百万!保罗看似是弱小的,他身材瘦弱,战斗技能也不算特别强悍,内心又像哈姆雷特一样充满矛盾纠结,然而内心中蕴藏着强大的力量。顺便说一下,1984年林奇版的《沙丘》中,凯尔·麦克拉克伦(身高1.84米)饰演的保罗,缺少甜茶这种瘦弱的气息,显得比较强壮,所以结尾对决斯汀饰演的Feyd Rautha(哈克南男爵的侄子)时,会给人一种必然胜利的感觉……

(待续)

 5 ) 十刷《沙丘》后,我看到了这些

作者: 老KK影

这不快双11了吗,本来是计划11刷《沙丘》赶个时令,谁料想——

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万恶的疫情阻挡了我最后一刷,也好,十全十美。

十刷《沙丘》

刚过去的十月,我跨省看了十遍《沙丘》,包含激光 IMAX GT、杜比影院、Onyx、LUXE等不同的影厅,2D和3D均有体验。

十刷《沙丘》的旅程以及对各个影厅的评价如下图所示:

在北京影博GT是8刷,淘票票纪念语打错了:

跨省10刷沙丘戴过的3D眼镜:

本来是要在哈尔滨的IMAX GT银幕前11刷的,没想到这一计划在我踏上哈尔滨之旅9小时前被叫停。

IMAX在全国4城举办了IMAX 2D 1.43:1全画幅观影马拉松,其他三城(东莞、昆明、北京)如期举行。因为疫情,我与1.43马拉松金牌擦肩而过,也与《沙丘》11刷惜别……

在IMAX观影马拉松连刷《沙丘》和《007:无暇赴死》后,会拿到这样一个奖牌

十刷过后,我确定了三件事:

·沙丘值得多刷;

·牛蛙很牛;

·沙丘最佳观影选择是IMAX GT和杜比影院,最亮的银幕则是14米的LED。

角色

《沙丘》有很多优点,演员、场景、配乐、器具、细节等等,这些精彩的合力效果就是使得影片的角色立体且深刻。

·保罗·厄崔迪

男一号甜茶的外形、年龄、扮相、表演都很符合这个角色的设定,没有用力过猛,也没有欠火,很理想。

「全都是设计好的!」少主的这一句哽咽愤怒似乎已经提前勾勒了这个主要人物未来走向的一种可能,同时也是他与母亲杰西卡裂痕的开始。等到之后在沙漠的蒸馏帐篷里对母亲怒吼,这对母子间的隔阂更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会有保罗和杰西卡沙漠换衣服时的些许窘迫,那种感觉不应该是亲母子之间应该有的,正是因为有了间隙变得陌生而本能产生的一种「尬」。

至于有的观众猜测母子关系要向不伦方向发展了,有这联想能力的看《沙丘》是有点儿大材小用了。

·公爵雷托

这个角色很悲情没错,但雷托可不是老国王哈姆雷特。保罗虽是王子,但也不是哈姆雷特,《沙丘》的人物设定既不貌似、也不神似《王子复仇记》,莎士比亚是传统的,而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是一部反传统的太空歌剧,二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雷托死时垂下一只手,颇有名画《马拉之死》之神韵。

·杰西卡

瑞典演员丽贝卡·弗格森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在迎接御使团时与姐妹会长老对视的这个眼神与表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而且印了十次!

许多观众说影片对许多人物的背景交代欠缺,导演维伦纽瓦素材安排不周祥,实际上影片对主要人物的介绍和暗示已经很多了,只是在次序安排上有颠倒而已。比如公爵和杰西卡的关系,任谁看前面都会以为是板上钉钉的夫妻关系,可随着剧情的展开却有反转:

影片是逐渐披露杰西卡是妾的,但中国内地的中文字幕把concubine翻译成了含混的「女人」。妾和妻都是女人没错,但这里必须明确是妾,不然上面公爵的那些话就莫名其妙了。

影片中类似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手法还有弗雷曼人的沙虫钩出现了3次,在影片结尾几乎最后一个镜头才明确那钩子是干啥的,这个我认为是艺术处理的一种,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格尼

格尼除了是厄崔迪家族里极具棱角的武教头之外,还是一位吟游诗人,所以他才可以在踏上厄拉科斯沙漠之际潇洒地吟上一吟。

另外,作为家族总教头和王子殿下私人教练的格尼,平时却和普通士兵住在一起,这样的高层手下岂有弱兵?厄崔迪家族的日益强盛不无道理。

·邓肯

邓肯在片中简直就是常山赵子龙般的存在——与幼主相处甚笃,对家族极其忠诚,可以孤身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单兵作战能力爆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力!沙丘武将排行榜首名非他莫属。

《三国》讲究一吕二赵三典韦,那沙丘就是一邓二格,三拉班?

·哈克南男爵

瑞典演员斯特兰·斯卡斯加德演过很多电影,他的角色我几乎都喜欢,当然也包括这部《沙丘》,夸张的外形设计也遮挡不住他精湛的演技。

此前我一度认为男爵就是沙虫本虫,其实不是,男爵能高高升起靠的是悬浮装置,不是沙虫的400米身体。

·其他

《沙丘》中其他角色也是各有各的精彩。

本片的选角导演可以说是功力深厚,从表演效果上看,几乎每一个角色的人选都是恰如其分的。当然,这个功劳也可以算在牛蛙身上,哈哈。

单独说一下张震扮演的岳医生,目前坚定地说这个角色「乳滑」的和坚定地说这个角色精彩的人,都很少,更多的是含混地说这个角色让人感觉不舒服,翻译一下,就是不喜欢。

其实这个角色设计得很精彩,首先岳医生是一个技能高超的专业人士,其次他很聪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很决绝。在最关键的时刻,在绝无第二替补的情况下,岳医生抛开一切直奔主题:杀仇人、救幼主,如果他的决定稍有迟疑,或是执行上略有差池,那《沙丘》宇宙的走向就将完全不同。在这样的大义之下,叛徒的骂名已经无足轻重,岳医生的伟大必将永垂沙史!

最后提一下沙鼠。

片中出现过两次的沙鼠是影片灵动一刻的担当,是沙漠希望的象征,是厄拉科斯复兴的预兆,是保罗和弗雷曼人胜利的号角!

场景

在我看来,维伦纽瓦呈现的《沙丘》场景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史诗级杰作。据说导演牛蛙有「BDO」膜拜情节,即big dumb object,巨大沉默物体。其实我第8次刷《沙丘》的电影博物馆建筑设计也有「BDO」倾向,哈哈。

影片精彩场景中,我尤其喜欢皇家萨卡多军团从天而降的场景,冷漠、诡秘、残忍,静静的暴力!

牛蛙似乎对橘色情有独钟,在《沙丘》和《银翼杀手2049》中都可以看到满眼的橘红色:

但在保罗母子逃生场景中的橘黄应该不是情结所致,而是因为扑翼机的舱门颜色:

此外还有两处有意思的场景:

保罗在时速800公里的飓沙暴(Coriolis storm,即科里奥利斯风暴)中毅然松开了扑翼机的操纵杆,这个动作《与狼共舞》中凯文·科斯特纳的邓巴中尉在两军对峙的前沿空地中间松开了坐骑的缰绳一样,都是听从了心灵的召唤,放大招般的、勇敢拥抱了眼前艰险的现实!

尽管知道那种情况下顺其自然更符合科学道理,但抉择时需要的胆识与智慧却是最难的,果然保罗和邓巴中尉都是「天选之子」。

保罗驾驶着扑翼机冲出飓沙暴的瞬间,又如《黑客帝国3》中尼奥的飞船冲破云层,让翠妮缇死前终于看到了太阳一样畅快。

维伦纽瓦在《沙丘》中的减法做得不错,沙虫的正面整体面貌并没有像这张海报一样尽收眼底,即使是在最大最全的1.43:1画幅之下也都一直有个边在画面之外。

十刷之后我确定观看沙丘的最佳影厅是IMAX GT,激光双机放映、12声道音响加持,1.43:1的画幅呈现,当下面这个画面在电影博物馆IMAX GT厅20米高、27米宽的巨大银幕上出现时,感觉就俩字:窒息!

十刷之中我现场掐表,《沙丘》特殊画幅累计超过了70分钟,最长的一段特殊画幅出现在影片最后的30分钟。

配乐

除了喜欢电影之外,即使只是为了听汉斯·季默的配乐也值回票价了!恢弘的旋律、精彩的配器、绝妙的人声、适时的出现,让本片配乐的整体效果达到了汉斯·季默个人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峰。个人认为本片配乐在世界电影配乐的王冠上也该有一席之地!

我尤其喜欢片中伴随格尼的两次激昂的苏格兰风笛协奏曲,第一次是厄崔迪家族走下飞船踏上厄拉科斯那一刻,第二次是厄崔迪家族夜里被偷袭,风笛伴随着格尼的挥刀大喊:跟我来!

器具

我对片中的扑翼机(thopter)最为着迷。

它让我想到《黑客帝国3》中的飞船:

还有巨大的宇航工会运输船和小如蚊蝇的猎杀镖,设计都颇具美感。

其他器具也很有意思:

其中沙虫钩出现了3次,前2次分别由凯恩斯博士和詹米手持。

最后放一张哈克南人的集束炸弹,这个也是后面小问题的一个答案。

细节

电影《沙丘》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其恢弘之下仍有精致的细节。

博士凯恩斯被萨卡多刺杀之际,尖刀后背刺入前胸刺出,最先随刀而出的不是红的血而是蒸馏服里的水,身后萨卡多面具上是拔刀带出的血,这个细节足见创作人员的用心。

还有一处,厄崔迪家族第一次驾驶扑翼机进入厄拉科斯宫殿时,飞机略过宫殿广场上的枣椰树(date palm),飞机的风力将树冠吹得大幅摆动,这个细节在画面上即远又渺小又快速消逝,但却依然做得微雕一般精细到位,让格外注意细节的我叹为观止。

3D

我是比较坚定的劣质3D抵制者,但好的3D还是要支持的,比如李安的4K+120帧+3D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的3D,再比如这部《沙丘》的3D效果。

本片有比较多的正对阳光的镜头,用3D来表现这些场景很恰当也很漂亮。萨卡多监狱星球是一个阴雨天,也设计了一个雨中太阳的逆光镜头,独辟蹊径地刻画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用3D表现空中飞舞的沙粒和香料颗粒时空间感十足,仿佛伸手就能真实地摸到那些颗粒。

本片的3D效果在下面这个镜头中尤其精彩——凯恩斯博士蓝色的眼睛依次透过污浊的玻璃、沙尘、逆射的阳光,3D之下画面层次丰富,视觉效果很奇妙。

关于维伦纽瓦是否想让《沙丘》以3D形式呈现在银幕上一事,或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又或许是断章取义、语言隔阂,牛蛙自己也在不同场合言语矛盾。

当然,3D的缺点也是不能忽略,片中有远景悬浮灯的场景,杜比影院、LED之外的3D,悬浮灯都是有双影的(双影程度不同),沙丘GT 3D还没看,无法确定GT 3D的具体效果。

下面这个打开的、发亮的飞船舱门口的远景,在杜比影院和LED之外也出现了双影。

周边

能十刷《沙丘》,足见我有多喜欢这部电影。爱屋及乌,本片的周边我也很喜欢。

比如这个金属镂空质感的书签——

就算没有实物周边,用绝美物料做手机壁纸也是好的。

BUG

影片中有一处镜头安排上的bug。

哈克南攻入厄崔迪住处之后,男爵带着军队进入宫殿,第一个镜头是高高的男爵居队伍后排中间,队伍中除了男爵并没有身高突出的其他人。

紧接着的下一个镜头中,在队伍的第二排最左面,变魔术般的出现了另一个身高突出的哈克南,看外形很像男爵侄子野兽拉班。因为这是一个只更换了角度的同时间、同空间的镜头,应该是剪辑上的一个bug。

Q&A

-未来就是更加文明和发达的吗?

-不一定啊

-厄拉科斯宫殿广场有几棵椰枣树?

-20

-萨卡多军团首领额头纹了几颗星?

-6

-姐妹会拜访杰西卡,走下飞船时是几个人?

-7

-《沙丘》和《007:无暇赴死》的共同点?

1.作曲都是汉斯·季默;

2.都有集束炸弹;

3.电影院都有发行1.43版本;

4.档期重叠;

5.时长都超过了150分钟。

-扑翼机有几个机翼?

4翼-保罗母子从生态实验室逃生驾驶的那辆。

6翼-邓肯黑夜逃生驾驶的那辆。

8翼-雷托驾驶去香料开采车的那辆。

最后,来张轻松愉快一点儿的网友制图,祝大家,观影愉快。

 6 ) 三个版本的《沙丘》,维伦纽瓦赢了

我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没有《沙丘》的2020,我一秒都不想过了——从去年维伦纽瓦宣布《沙丘》将在2021年上映以来,它就是我对来年院线影片的唯一期待。

同样作为文艺作品,电影和文学、音乐不同,它要宣布定档之前,会先提前释出电影官方海报。类似于听力考试之前先给你放段流行音乐测试音量,片方也要先把海报放出来,吊吊粉丝胃口,看看市场反响。以前,看到海报,就意味着电影离上映不远了;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影海报官宣得越来越早,起码提前一年以上就把海报给放出来了——越大牌的导演、越大牌的阵容,影迷被海报吊完胃口以后要等待的时间就越久。《沙丘》放完海报以后,影迷一等就是一年。

《沙丘》海报刚刚官宣的时候恰逢《信条》热度还没过去多久,在标题设计上还玩了一把信条式的回向文字梗

《沙丘》的海报为影迷抛出了一个充满遐想的引子:海报设计简洁、神秘、寥寥几笔仿佛都是在阐述剧情。设计师简化了DUNE这个四个字母,让电影标题看上去更像是古希腊文字和某种外星民族符号的结合。海报色调以金黄和黑色的碰撞为主,金黄色暗示沙丘、香料、阳光,黑色暗示宇宙和其他不可知的危险。可以说,这张海报是一张典型的维伦纽瓦式的作品,他此前曾在《银翼杀手2049》和《降临》留下过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震撼场景设计,这些场景通常着重体现了巨物面前人类的渺小、或是场景色调、明暗上的游戏。随着海报释出,成功地让观众开始更加期待《沙丘》:期待维伦纽瓦将如何成功翻拍这部背景宏大的科幻小说、如何构建沙漠中的视觉效果、以及在没有御用配乐师约翰·约翰逊的情况下,他是否还能保持长久以来自己电影配乐的风格。

《银翼杀手2049》虽然在内地票房不高,但它靠自己独一无二的场景设计成功地让所有人一到雾霾天就都想起这个场景

虽然在维伦纽瓦拍摄《沙丘》之前,早就有另外两个版本的《沙丘》:佐杜洛夫斯基在1975年开始筹备的《沙丘》和大卫林奇在1984年拍摄的《沙丘魔堡》。两者都是相当伟大的传奇导演——前者是才华横溢的超现实主义导演,早年的作品《鼹鼠》和《圣山》是邪典片的经典;后者是《双峰》和《穆赫兰道》的导演,擅长非线性叙事的电影结构,作品同样也被影迷视为影史经典。

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的海报选用了当时的美术总监莫比斯画的概念图

大卫林奇版《沙丘魔堡》

这两个版本的《沙丘》却出现了两极化的评价:佐杜洛夫斯基没能真正把《沙丘》拍出来,只留下了一个发行量极其稀少(且极其昂贵)的故事板和一个关于他构思《沙丘》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在imdb上拿到了8.1份;林奇版本的只有惨不忍睹的6.4分,根据林奇自己的说法,他认为这部《沙丘魔堡》是他职业生涯中唯一的失败品,制作这部电影是一场无法忍受的痛苦经历,直到今天他都拒绝详谈《沙丘魔堡》的制作过程。林奇声称他当时没有电影的最终剪辑权,电影原本长达四五个小时,片方最终硬是剪成了两个小时——一部符合观众选择的商业片最“恰当”的时长。(扎克·施奈德:这题我也做过!)

值得一提的是,林奇当年为了拍《沙丘魔堡》,拒绝了《星球大战3:绝地归来》的导演工作

佐杜洛夫斯基则在纪录片里承认自己曾经怀着敬意去看了林奇版本的《沙丘魔堡》,在此之前,由于华纳和迪士尼不愿意接受他艺术上的坚持,认为他的电影赚不了钱,拒绝为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买单。看电影之前,他既愤怒、又不甘心,拍摄《沙丘》是他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却要被别人实现了。结果看完电影以后,佐杜洛夫斯基狂喜,因为林奇的《沙丘魔堡》拍得实在是太烂了。

评价《沙丘魔堡》的时候佐杜洛夫斯基脸上浮现出了天真无邪的微笑

同样作为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甚至放下自己对林奇能拍《沙丘》嫉妒心,开始同情起来了,觉得这根本不是林奇的作品,一定是制片人插手太多了:

给林奇一点台阶下

两个伟大导演对《沙丘》的试水均以失败告终,因此当大家听说维伦纽瓦也要拍《沙丘》了,第一反应更多的是质疑。《沙丘》的原著小说本身就晦涩难懂,在科幻小说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宗教和哲学元素,故事背景庞大复杂,文体结构也非同一般小说,从电影改编角度上来说难以入手。《沙丘》原著有六部曲,佐杜洛夫斯基和林奇都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们想用一部电影把这六部曲的内容一口气全给讲完。佐杜洛夫斯基打算让观众在电影院里坐上12小时看完整部电影,被制片人一口拒绝;林奇因为被剥夺了电影剪辑权,最后上映了一部2个多小时的电影,电影前一个半小时以正常节奏叙事,后半个小时忽然所有剧情急速发展,逻辑关系毫无关联,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像高考800字的作文写到了600字突然发现格子不够用了,只能胡乱草草结尾,给观众和制片人一个交代。

维伦纽瓦则幸运得多。这是一个观众习惯在电影院追着看大片的时代,观众愿意把电影当成连续剧追,把延伸电影当成连续剧的片花追。只要一个剧本的故事够长、够复杂,它就有可能拍上三四部,把观众一次又一次地骗回电影院,让观众在看到故事结局之前先等上个十年。因此,维伦纽瓦也有足够的理由和预算,把《沙丘》按照原著分拆成好几部拍,这样就有足够的电影时长,好好为观众梳理《沙丘》的故事。

这同样也是一个长篇巨制完结的时代。观众需要新鲜的长篇电影来拾回他们对电影院的牵挂,它需要经得住影迷在未来的时间里反复推敲和讨论,并且成为21世纪20年代的经典科幻电影烙印。叙事宏大的《沙丘》在此时就成为了一个绝佳的选择。

今年的《沙丘》作为整个系列的第一部作品,相当于一个序曲,需要为观众理清电影的世界观、时代、家族和人物的背景。有了佐杜洛夫斯基和林奇两位大师的前车之鉴,在对原著情节改动不大的情况下,维伦纽瓦在电影画面和细节上做出了相当成功的改变。

维伦纽瓦延续了他惯用的视觉色彩游戏。不同场景中的色调设计在《沙丘》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功能,不同家族、不同星球之间都被差异明显的色调区分,它能够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即便是在没分清楚阵营和不同星球、不同家族的时候,也能靠明显的色彩差异来区分;同时,这些色彩也带有强烈的情绪性,诉诸气氛和人物的意识。电影伊始,当主角保罗还在自己家乡星球上的时候,场景虽然暗淡,但仍然能够看到多种色调编织出的保罗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复杂且平和的色彩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日常,让人感到安逸和放松。阴暗、低饱和度的画面衬托了保罗压抑的心情:他做了太多自己无法理解的梦,心里有着重重心事,害怕身边亲近的人会遭到不幸。哈克南的家族所出现的场景,画面阴冷灰暗,以深灰色、深蓝色、黑色为主,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哈克南家族出现的场景,唯一出挑的颜色就是族人惨败中带着点暗黄的皮肤,看起来营养不良,但又和庞大的身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他们潜在的健康问题。

保罗在自己家乡的这段是整部影片色彩最丰富的一段

哈克南家族的主星,绝对对称的场景设计传递了极权的震慑力

电影最主要的沙丘场景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保罗梦境里的沙丘,预言了未来;另一种是保罗在后来实际到访的沙丘。梦境中的沙丘色调明亮,阳光灼热,张扬的色调在电影中通常暗示了暴力和刺激,而明黄色在生活中同样也被作为警告的色调。因此保罗在梦中见到了契尼,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啊,她该死的蓝眼睛好美,我这个王子一定要得到她”,而是产生了警惕心理。

而等到保罗一家真正到访厄拉科斯星球以后,沙丘的场景的饱和度降低了,它变得了无生机,和成片的混凝土建筑在一起显得尤为衰败。

同一个场景的两种色调处理能够方便观众区分现实和梦境。黄色作为一种象征意义贯穿了整部影片,在影片各处都与保罗产生联系。其中,《沙丘》故事中最重要的资源——香料,也是黄色,但奇怪的是,根据电影所述,常年生活在沙丘中的弗雷曼人因为长期受到香料的影响,眼睛变成了宝蓝色,这点和原著的描述也相符。至于为什么长时间吸收黄色香料眼睛却会变成蓝色,唯一的解释可能只是因为蓝色是黄色的对比色,在漫漫黄沙中蓝色眼睛会显得格外突出。

佐杜洛夫斯基在设计《沙丘》故事板的时候把弗雷曼人的眼睛改成了黄色。佐杜洛夫斯基当初想把电影打造成一个“致幻片”,因此作为一个超现实主义电影导演,他对色彩也同样有相当艺术化的追求。他请来了漫画家莫比斯当电影的艺术总监,为《沙丘》中的场景和人物设计了大量视觉震撼的元素。

莫比斯为《沙丘》人物设计的服装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美术概念图,右上角黄金圣斗士一般的男子是达利。达利背后有个燃烧的长颈鹿,因为他跟佐杜洛夫斯基说给他个燃烧的长颈鹿和世界上最高的片酬,他才会参演电影。

从佐杜洛夫斯基版《沙丘》的美术概念图上即可看出,导演想追求的是像嬉皮士风格一样的纷繁夺目的色彩冲击,但繁多的色彩会分散颜色情绪传达的功能,为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平添了对电影理解的负担,在不了解剧情的情况下就很难分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

而维伦纽瓦选择了用色彩区分阵营,色彩不仅负责画面的美感,同时也可以更加方便观众理解和沉浸剧情。

林奇版《沙丘魔堡》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依照原著在电影中加入了大量的角色心理念白,这些角色自己的念白解释了他们的一切想法和动机,让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像是一本有画面的书,而不是通过书改编的电影。《沙丘魔堡》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当代许多电影和电视剧共同存在的问题:解释得太多,留白太少,降低了电影的戏剧张力。优秀的故事片能够引导观众观看、感受、思考,通过细节暗示,让观众沉醉在剧情中寻找谜题的答案,充分调动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对影片始终有所期待。

维伦纽瓦则在他的《沙丘》中省略了角色的念白,大多数心理活动都依靠演员的表演和符号化的场景提示来完成。除了前文所提到的色彩符号,影片还出现了大量的图形符号和象征符号。每当剧情出现保罗和他的父亲莱托交流的段落时,导演都会特意拍一个和公牛有关的镜头,有的时候是墙壁上的牛头,有的时候是桌上装饰的斗牛雕塑。公牛在艺术作品和古希腊神话中都是作为男子气概的象征,而斗牛士和公牛之间生死搏斗的斗牛场景则象征着人性的残暴和高贵,这种对立的品质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公牛在毕加索的作品中常常被用来体现他自身的人格

保罗家族被背叛,父亲被公爵绑架以后,以殉道者的别扭姿势自杀了:

莱托受到了皇帝的指示来到厄拉科斯星球,反而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据维伦纽瓦所说,他12岁看《沙丘》原著的时候就一直梦想把《沙丘》搬上大银幕了。《沙丘》是维伦纽瓦既《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以后拍摄的第三部科幻电影,对他来说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来处理科幻电影的拍摄手法问题。相比80年代的林奇,维伦纽瓦要幸运得多,毕竟在这个年代,电影的视觉特效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以假乱真,观众可以在电影院享受到真正震撼的视听体验。

而不是看两个方块在地上打架:

格斗屏蔽场竟然就被马马虎虎地设计成了方块,要知道那个年代《星球大战》都拍到第三部了

和杀马特一般的造型设计:

有记者采访林奇会不会去看维伦纽瓦拍的这部《沙丘》,得到的答案是“我对《沙丘》的兴趣是零。”林奇说,“重温《沙丘》对我来说太痛苦了。”

从《沙丘的艺术和灵魂》一书释出的概念设计图来看,维伦纽瓦在建筑物、飞船、服装、沙虫等设计上都花了极大的心思,任何可能的细节都被考虑了进去:

佐杜洛夫斯基、林奇和维伦纽瓦的三版《沙丘》,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电影:一种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远超时代意识;一种被甲方束缚、失去了对自己作品的掌控力;最后一种在市场与理想化追求之间做出了平衡。当代《沙丘》是一部以成为科幻标杆之作的史诗巨片,它主攻主流市场,但仍然具有自己的艺术品位,是工业作品和审美追求下最壮观的融合。《沙丘》并不是一部传统的爆米花爽片,维伦纽瓦把观众投入到了宏大且隐晦的科幻宇宙中,迷失沉浸在视觉特效和宏大的配乐里。在这个工业流水线作品泛滥的年代,无论对制片方还是对维伦纽瓦来说,《沙丘》都是一次大胆的挑战,让观众从过度娱乐化的商业大片中抽离了出来,重新思考大片类型。

 短评

听懂了甜茶的普通话,但是不知道张震说了什么。

7分钟前
  • 张大一
  • 还行

观众们在插科打诨的流行商业软科幻喜剧和勉力为之总缺一口气的小成本科幻电影的困境里挣扎多年之后,的确难得地收获了一部科幻史诗。整部电影堪称巨大物恐惧症患者的灾难,无论是太空还是厄拉克斯广袤的沙漠场景,对渺小人类的视觉冲击力很强,营造了一种类似宗教的极其神秘的氛围。对非原著读者的观众来说,适当进行了概念灌输,而这些灌输又不显得赘余。演员搭配其实也蛮香,甜茶的少年感还符合年龄设定,和丽贝卡的母子cp也有些好嗑,另外奥斯卡的肉体也是全片很绝的一个镜头。现在全心期待后续,拜托原人马搞快点。

8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大家好,我叫蒂莫西.甜茶。身在贵族家,老爸奥斯卡。母亲力量大,杀人靠说话。海王好兄弟,师傅是灭霸。女友赞达亚,绿了蜘蛛侠。世界很复杂,没人说人话。生来责任大,代价祭全家。皇帝人在哪,看我弄死他。

10分钟前
  • 健三快跑
  • 推荐

看到张震出来的时候太激动了,看到他说中文更激动,看到甜茶回答中文更更激动,以至于我完全没听清他们在说什么。。。(¬_¬)

12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推荐

厄拉克斯的崛起,王子的复仇。维伦纽瓦开启了本世纪第三个十年最震撼的科幻系列。三分《降临》三分《星球大战》再加四分《银翼杀手2049》,在融合各种创造力和视觉奇观的基础上,维神又带创造出了新的科幻语法,靠高超的剪辑和音乐设计让作品有了可怕的“通感力”,编织出一个沉浸式的史诗的世界。绝对不要错过IMAX版本!!!

16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

谁懂,全片最有性张力的片段不是保罗与梦中情人蓝眼睛的实打实的接吻,而是与他妈妈在脱衣服时尴尬的眼神相交。

19分钟前
  • 百变小咪
  • 推荐

我感觉我看了一个两个半小时的预告片

24分钟前
  • CG-prince
  • 推荐

顶级视听观影享受,服化道究极用心,细节设计多有惊喜,太空史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宏大作品的开篇确实足够优秀,三个世界被音乐、色彩、质感营造得极好,刻意反高潮的处理也并没有导致全片拖沓无聊。略感遗憾的是,大量口播的背景交代虽用心排布,还是稍显突兀;大光圈梦境有些过量了,观感有些疲惫;另外,几个重要角色在性格厚度上都略有欠缺,以至观众更多的是被世界观架构震撼,而非情感共鸣。可以预期,经此役铺陈完设定,故事更放开手脚后,此系列的下部一定会更牛B。

28分钟前
  • 牛三牛
  • 推荐

😅我知道这个电影很厉害:庞大的世界观、无比用心的服化道,视听盛宴美到失语,演员也都很赞。甚至还有普通话和油纸伞(🥲)……可是,我就是觉得看着很累…很累…150分钟➕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手表,等来最后一句:一切才刚刚开始。不过瘾的慢动作打戏,10000年➕了还在冷兵器搏斗,the one(天选之子)和帝王公爵殖民主义的老套设定,人物形象还没立起来就咔咔死了一堆人…作为一个没有看过书的人只觉得还是一头雾水。电影可能很有高级感,但高潮不够,故事不清,仅有画面,让我很难追下去啊☹️

31分钟前
  • 小羊D
  • 还行

维神让沙丘这颗掩埋了半个世纪的宝石在沙漠中闪耀 他也必将在影史名垂青史 熠熠生辉

36分钟前
  • 刘导
  • 力荐

威尼斯非竞赛单元全球首映,万众期待的《沙丘》。1.一部各方面都处于高水准的杰作。今夜,漫天黄沙掩过了水城威尼斯。2.维伦纽瓦在封神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但仍未抵达属于他的王座。3.汉斯季默放弃诺兰的《信条》选择《沙丘》是明智的。4.《沙丘》的主体取自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原著科幻小说,由维伦纽瓦的个人风格和美学铸就了其内核,好莱坞工业体系构成了其外在。5.维伦纽瓦野心勃勃,沙丘宇宙诞生之时,纽瓦取代库布里克之日。

39分钟前
  • 花花
  • 推荐

这种片子我们不给高分,还有谁给高分,猫眼淘票票么?全程起范儿,逼格满满。这是一部很独特的科幻大片,即便这样的故事本可以做得特别商业、特别热闹。但维伦纽瓦还是将之纳入个人风格当中,使得影片呈现一种宏大、悲怆、宗教味以及仪式感。尤其是汉斯季默的宏大配乐一路轰鸣,史诗感也就出来了。未必适合所有人,但真的全是我的嗨点,很爽。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其实拍得不像未来,倒是很像过去,遥远的过去。有一万年前那么久远。未来感不多,历史感反而很重。

46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还行

像是用《银翼杀手2049》的方式拍《星球大战》。其实故事主线挺简单明了,世界观架构的巨大信息量被铺陈在极富节奏感的叙事呼吸之中,因此就算对沙丘世界观/故事毫无认知也能轻松沉浸到电影中,两个半小时稍纵即逝。镜头在人物局部特写和大全景之间刻画出了史诗感(值得一提出色的剪辑),很多戏的拍法刻意回避了好莱坞商业大片中一贯的特效冲击和视觉刺激(动作戏的从简、战争戏的省略、甚至空中追逐戏的视角限制),反而通过视听氛围营造去推动叙事、牵引情绪。

4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汉斯季默小金人+1,维伦纽瓦封神进度+20%,对原作的取舍很合适,甜茶的表现也比想象好,保罗厄崔迪前半段的纤细感和后段的转变都拿捏到位。原著党满意。

52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引用一条外媒口碑:“当下看《沙丘》,就像身处1968年看《2001太空漫游》”

55分钟前
  • 查拉图斯特拉K
  • 力荐

最多三星,不能再多了。真的只是个开始,几乎没有剧情的电影,每次讲不下去就切到故作高深的话语和梦境。对于原著的文本改编,也没能跳出老白男意yin式的殖民主义思想;相较于《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该片的人文思考真的过于简单,甚至可以说没有。可能由于人文思考是如此简单且可预测,导致宏大的配乐也让我感觉很不搭了。此外,打斗戏真的像过家家,甚至简单到有些好笑。真的只有特效宏大,其他都很廉价,可惜好莱坞最不缺特效好的电影。

57分钟前
  • Spy Liu🌈
  • 还行

我常常不理解常人对史诗的定义。

59分钟前
  • 蕉叁鱼
  • 还行

如果说《边境杀手》是维伦纽瓦誉为好导演的助推器,《降临》是让他成为顶尖导演的证物,《银翼杀手2049》是他进阶为“王”的登基石,那么《沙丘》就是帮他稳住“神”这一称号的光环

1小时前
  • paradise
  • 力荐

一定要去电影院看,这样就可以戴着口罩体验身临其境了(。

1小时前
  • Norloth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