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

剧情片美国1975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丹尼·德维托,克里斯托弗·洛伊德,路易丝·弗莱彻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剧照

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1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2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3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4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5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6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13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14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15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16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17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18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19飞越疯人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4 12:21

详细剧情

麦克墨菲(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为了逃避监狱里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精神病院带来了剧烈的冲击。 麦克要求看棒球比赛的电视转播,挑战了医院严格的管理制度,受到护士长瑞秋(路易丝·弗莱彻 Louise Fletcher 饰)的百般阻挠;麦克带领病人出海捕鱼,振奋了 他们的精神,却让院方头痛不已。院方为了惩处麦克胆大妄为、屡犯院规,决定将他永远留在疯人院。生性自由的麦克再也无法忍受疯人院的生活,他联合病友,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开始自己的计划:飞越疯人院。 本片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主人公“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豆瓣

 长篇影评

 1 ) “至少我试过了”

电影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我试过了”。当麦克莫菲和同伴们打赌能搬动饮水机砸开窗子逃走,大家都说麦克搬不动,结果,麦克真的就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没有搬动,但是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至少我试过了”。影片后来告诉我们,大多数在精神病院的患者都是自愿呆在里面的,没有想要出去的愿望。只有一个人,麦克莫菲,是还具有这样的意识的,要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尽管不成功,但是是无愧于自己的心的。
精神病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当2为专家判定麦克到底是不是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出现了很讽刺的画面,一个说他再正常不过,应该放到监狱里去管教;另一个则说他病得不轻。院长在这个时候没有了意见,询问护士长的态度,不知道护士长是出于好心还是故意陷害,她认为麦克的病情很严重,应该继续接受治疗。于是,就这样戏剧性的,麦克被留在了精神病院。这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到底判定一个人是否是精神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从护士长的态度中可以看出,“道德”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而且她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总是询问一些个人隐私的问题,暗示着,精神病患者都是道德方面出了问题的人。难道这个标准真的是衡量某人是不是精神病的重要手段?
“我们一起逃走”。这是酋长最后对麦克说的话,也许观众真的以为酋长要把麦克弄走,但是,结果却远远出乎意料:酋长把麦克用枕头闷死,然后自己逃走了。可是,他选择了用麦克原来设想的方法逃走,实际上,也就是和麦克一起逃走了。
很难想象得到,这部片子是7几年拍的,里面体现了福柯关于精神病的思想,如果结合着他的《疯癫与文明》来看,是最好不过了。

 2 ) 你是疯子我是傻

现在流行一个片子叫越狱。越狱我没看过,昨天看了一个飞越疯人院,着实把我吓着了。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Cuckoo, 布谷鸟。我查了金山词霸,它还有一个俚语的解释,是疯疯癫癫的人。Cuckoo’s nest 就是疯人院,很贴。
McMurphy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进入疯人院。他不是个通常意义上的好人,偷懒不好好工作,未经允许就说话,与未成年少女发生关系。这些举动就足以让人认为他是个疯子。可他自己是振振有词不以为然的,反而想当然的认为疯人院总比劳改场要好。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大堆的疯子,有狡猾世故怀疑自己妻子出轨说话很逻辑还喜欢扯到宇宙与人的Mr. Harding,有说话结结巴巴妈妈严厉求婚受挫不敢长大的小男孩Billy,有懦弱爱激动地Mr. Ches,有又聋又哑又蠢又个大的印第安Chief……一大堆疯子(nuts),生活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他们接受的治疗,就是护士长Nurse Rachel(具体怎么拼的没记清)表情和蔼却内心冷漠的座谈,毫不怜惜的挖掘着每个人的伤疤。他们每日就在护士小姐按时发放的药片,扑克牌和大富翁中打发着时间,耳边始终回响的是舒缓美妙却压抑的音乐。
起先我不喜欢这群疯子,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丑的丑,沉默的,结巴的,傻笑的,跳舞的。可后来,当他们对着一台没插电源的电视机,伴随着Mac的解说又跳又喊的时候,当篮球乱打一气却赢了的时候,当Candy问他们,Are you all crazy? Mr. Ches开开心心的点头时,当他们抱着一条大鱼耀武扬威时,饿滴神啊,这真是一群可爱的疯子。
故事到了最后,离自由只有一步之遥的Mac和Chief,平安夜的狂欢,甚至结束了童男生涯的Billy,我以为这部电影会像肖恩克的救赎一样有个胜利大逃亡。可我,智商也就这点,远远没有猜到结局。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这个问题,Mac有那么多跳出窗子的机会,他为什么没走呢。
统治者回来了,一切恢复了秩序。只是还没有跳出自己心结的Billy割断了颈动脉,Mac……
开始时我没看懂他们到底对他做了什么,后来上网查了,才明白这帮人多没有人性。
Mac从一个鲜活的人,一个疯子的领袖,变成了只会走路,会睁眼,目光空洞的真正的白痴。Chief杀了他,我知道如果Mac还有一点能力的话,他也会这样选择的。怎么能忍受生命受到这样的污辱,不自由,毋宁死。
疯人院是这样的地方,正常人会疯,疯子也不被允许痊愈。
在一个既定的环境中,反抗和斗争总是徒劳的。一次又一次的印证,最后留下的只有他的这一句,I tried, at least I tried.
有人说他在影射社会,有人说即便片子在今天排,我们国家也不会引进的。
这些我不懂,我是很乖的医学生,不问政治,也不懂政治。
当我看到Chief抱着Mac,像抱着一个弱小的孩子的时候,当我打下这些话的时候,我还是哭得很伤心。

 3 ) 疯人院: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博弈

看完电影的结局,我非常震撼和感动。但仔细考察这部电影的环境和演进,我认为是这并不是一部完全歌颂革命和自由的电影,虽然它包含着反抗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因素。
  
疯人院是精神病人的聚居地。男主角麦克默菲进入疯人院之前,这里秩序井然,医生和看护们与病人互道早安,按时娱乐,服药,开会和自由活动,偶尔还组织出门游玩。病房里经常播放着悠扬的轻音乐,护士长瑞秋虽然并不友善,但足够专业。从表面上看,这里是精神病人的庇护所,但它外表的温情脉脉有一个严酷的基础:所有病人都必须严格遵照既定的规则生活,不得反抗或怀疑医护人员的意志,否则就会受到电击甚至切除额叶的“治疗”(惩罚)。
  
麦克默菲的到来打乱了这一切,他是启蒙者的化身。他开朗热情,天性无拘无束,对生活和人群有一种本能的热爱。最重要的是,他并不把周围的人当作真正的疯子,而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正常人,对他们有种兄弟般的感情,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当和他一样享受人生。“你们和那些街上的混蛋没什么不同”——这就是麦克默菲对同伴的态度。因此,他和缄默耳聋的酋长说话,教他打篮球,教大家玩牌赌钱,甚至略施小计,把他们带领出去进行了一次海上钓鱼。
  
于是我们看到,“疯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苏醒了,疯人院逐渐出现了生机。最明显的表征是,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开始“提问”了。我们看到,最初一次会议的讨论环节,几乎是护士长的独角戏,病人一律沉默,麻木不仁。但后来,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并提出各种问题,一次比一次热烈。“比利不想谈论的问题,为什么要逼他回答?”“为什么宿舍在白天和周末要锁起来?”“为什么我不能得到我的香烟”
  
为了看棒球大赛而进行的两次投票已经体现了这种苏醒:第一次,麦克只得到了犹犹豫豫的三票,第二次却是全票——民众的民主素质是在民主实践中提高的。当然,护士张瑞秋压制了这种病人们妄想主宰自己部分生活的行为,虽然两次投票都是她这个实际上的独裁者首先提议的,但显然——独裁是不可能改变的,民主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引起香烟争端的第三次会议达到了一个高潮:“你们有什么权利把我们的香烟扣留在你们桌上,只当你们心情好的时候才发一包?”要注意契奇维克歇斯底里时的一句台词:“我不要他的香烟!我也不要他的、他的、他的、他的、他的、他的……香烟!我甚至不要你(指麦克)的香烟!我要我的香烟!我的、我的、我的!”
  
这里强调“我的”,其实在强调一种天然的合法性,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也即“天赋人权”的觉醒。
  
在这一次香烟争端之后,一直沉默的酋长开口说话了。作为疯人院里一个真正健康的正常人,酋长代表的是社会中真正的清醒者和理性者,对环境具有理性的洞察,因而选择了装聋卖傻,默默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他不认为自己具有反抗或逃走的能力,但他的沉默并非出于麻木,而是代表拒绝:拒绝与权力或体制发生关系。而麦克也看出了这种洞察,所以他力邀酋长一起逃跑,“只有我们两个”。
  
然而,麦克的计划失败了。他的计划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一直在独善其身和成为领袖这两者之间徘徊。理性告诉麦克,他不可能成为这样的领袖,但他不由自主地完成了对病人们的“启蒙”之后,潜意识里又无法完全抛弃他的同伴(他们弱于他)。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错失逃跑的良机,并且被比利——这个享用了麦克的友谊和女人的年轻人——出卖。
  
让麦克致命的行动,并非是他的最后一次“Party”,也不是他“诱使”比利与女伴发生了性关系——类似的麻烦他已经惹过很多次了——而是他对护士长瑞秋的攻击。这时候,强权者暴露出了其容忍的底线:一切想要威胁其存在的人,必然会受到最不公正的、最严酷无情的报复。
  
比利遭胁迫自杀的悲剧发生以后,护士长说了一句话:“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回到日常秩序。”于是,疯人院里,“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病人们照常打牌、赌钱、吃药,偶尔谈起麦克。风波过后,英雄对于民众,已经成为过去式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有酋长,还在苦苦等待麦克的归来。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个被施加脑部额叶手术的、没有灵魂的麦克。麦克的精神被杀死了,麦克也就随之死亡了。
  
这时,酋长身上的力量复苏了,“我感觉自己像山一样强壮”。他用枕头闷死了被“改造”过的麦克,独自一人,举起了那个麦克不曾举起的水箱,重重地砸向疯人院的玻璃窗。他高大修长的身影在晨曦的微光之中,在灰蒙蒙的天空下的荒原上大步向前,渐行渐远。
  
当强大的极权已然稳固之后,历史就形成一种难以抗拒的惯性,如同疯人院那张“精心研制”的作息表一样,这就是秩序的力量。在疯人院里,秩序给予病人们保护,同时也造成他们被彻底剥夺自由的现实。民众是具有疾患的。他们热爱英雄,但同时软弱无力、畏惧强权、只重视自己的利益、无原则可言。而且,正如李普曼说,民众是需要被统治的——“我确实知道,对同居于一国或一地的人群来说,最大的必需品莫过于被统治,如有可能便实行自治;如蒙天赐,就受廉明政府的统治,但无论如何,非被统治不可。”当自由与秩序(权力)进行博弈的时候,其实是“利益”站在天平的两端。而权力掌握着所有的资源,自由手里则空空如也,高下立判。因此,疯人院依然存在,而且还将存在漫长的时光。然而酋长毕竟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实现理想的希望,尽管模糊,尽管在寥廓的原野上,他白色的身影只是沧海一粟。

 4 ) 悲剧吗?

  这是一个不相信眼泪的狭小空间。时代无法诉说的悲哀,那是被神明所遗弃的地带。如果连自由都被带走,如果连悲伤都被带走。   是的,你们不需要情感,只需要活着,活到老迈的无法再行走,连天空的颜色都无法辨认。贴着温柔与优秀标签的护士微笑着,恶毒地说。那是限制一切的规章、制度,他们打压着每一个精神有些失常的人们。开始,妥协、接受,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接着,是放弃,僵硬的精神死亡。然后,迷茫的眼神看见了渺茫的希望,开始静默、抵触、挣脱,疯狂的呐喊。   嗟叹是圣人的职业,你们是普通人,无需介意,请大声的长啸疾呼。   当然,黑暗看不见眼泪。因为它讨厌。   最可怕的不是被人限制了自由,而是自己将自己锁住。自己主动的带上精神的枷锁。   没有反抗就没有改变,这个肮脏不堪的角落也许会永远堆上阴暗的灰尘。   如果不是mc的出现,如果他不曾出现,他不曾大喊混蛋,不曾打破监管者的脑袋,不曾带给他们希望,那扇宽敞的、雪白的,又温暖的能让阳光桀骜不驯地撒了进来的窗户。   可怕的是他未曾出现的那段时光,但是,可爱的是他出现了。   电影带给了我们深深地绝望,但是,却把希望留了下来。   这是最重要的。时代也总是这样,总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送来了丝丝希望的曙光。我无法解释那希望出现的原因,但我却清楚的知道它出现的时间和方式。它硬挺挺地接下了时代的一击,以它的气节,用它的方式。没有摇晃、没有颤抖。

 5 ) 自由何以成为悲剧

我觉得,人们对于这部电影的口碑已经完全具备了社会学的研究价值。因为看完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的,十之八九是热泪盈眶的模范观众——他们天性善良、追求自由、尊重个性、反对桎梏、对待顽劣孩童很萌很有爱。于是,乌托邦的敌人,似乎仅仅是一小撮冷血的护士长而已。

这显然不符合世界的本质。

换一个角度说:McMurphy在现实中的投影是什么呢?
他就是那个在深夜里撬走你自行车的家伙。
他就是那个在酒吧里调戏你女友的家伙。
他就是那个爬上你亲手栽的樱桃树,大肆饕餮的家伙。
他就是那个酗酒唱歌,吵得你整宿睡不着的家伙...

对了,他就是一次次把你气得想抄家伙的混球,在你咬牙切齿唾骂其为人渣的时候,言辞间不会留有半点同情。

嗯,我想说的就是这个——相比自由,人们更想要的是安全,而最安全的立场,就是“跟大多数人站在一起”。McMurphy们之所以被打入另册,无非是他的自行其是破坏了游戏规则,大伙为了自己的安生,把他送进了高墙里面。随后,我们就把这个过程集体遗忘了,并且无比心安理得。

人类的聪明莫过于,永远可以为自己找到合情合理的立足点,可以在价值判断的杠杆上表演花巧的体操,而且绝少失误。一种挑衅体制的诉求冥冥中催生出下贱的移情作用,当McMurphy被疯人院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大家忽然又成了它的亲密战友,称他为英雄,与他一同企盼起“自由”,勾划着一次完美的越狱。

这不是很奇怪么?

我想为这部电影续写一段,那就是酋长壮烈地逃跑之后,披头散发、满身泥水、气喘吁吁、面目狰狞地敲响了你——一个对McMurphy寄予无限同情的善人的家门。

自由何以成为悲剧?
因为你就是那把锁。

=========================

豆瓣评价的上限只有五星,我则实在想给出六星的好评。
为那一个McMurphy,为那无数个模范观众。

=========================

这一段作为对秋夜星空的回复,也是对正文的最后补充。

秋夜星空:

不瞒你说,电影我看过两遍,第一遍真的也可以算是个模范观众,而第二遍,我开始焦虑,因为我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于护士长的身上——一个彻底的理性主义者和专业主义者,原则至上,一丝不苟地做着任何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如果说McMurphy是我们内心某一部分的投影,护士长难道就不是我们内心另一部分的投影?在我们自持掌握了真理的时候,当我们拒绝深入和关怀一种完全陌生的生存状态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全然无意之中做了跟护士长一样的事情?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欲除之而后快的“坏人”、“神经病”、“无赖”、“奸小之徒”,其身份是否都那么可信?

当然,这是一个可以被意识到,却无法弥补的问题。可是奥妙在于,这里的许多人甚至拒绝被唤起这种意识——当他们把自己假想成受害者的时候,他们是满足的,但是当你指出他们也可能是施害者的时候,他们却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

谁都向往自由,但是若不能直视自己人性中的天然缺陷,你并不会因这种向往而变得高尚。

最后,我对“善”与“恶”的本质讨论没有兴趣,因为在我的字典里,人性是不可能被净化的——任何想当然地试图净化人性的人,即使是借着自由的名义,其灵魂中也必然住着一个暴君。

 6 ) 要飞越的其实是我们的心

昨天晚上终于有空安静下来,刚好也很有看部好片子的心情,于是翻出了这部《飞越疯人院》。好电影就是这样的,无论哪个时代何种社会背景都不会影响电影所能传达给观众的思想,因为真理是永远都不变的。什么是好电影?对于我来说,一部好电影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让我反复思考,找出它对我的价值,而不是告诉我,我应该明白怎样的道理。

《飞越疯人院》就是这样的一部好电影。

我不想再对影片的内容进行赘述,相关的影评已经很多了,我只想说两处让我感到难过的情节。一个是刎颈Billy自杀,一个是McMurphy被人为的变成真正的白痴。

我不知道那位女护士为何总是要去揭那些所谓的精神病人的疮疤,每次看到Billy惊恐的眼神,结巴着说不要告诉他妈妈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残忍。谁的心里都有一块不愿意让别人碰触的地方,如果我们明明知道还非要去把它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尤其是对那种心思已经极度敏感的人,真是居心何在呢。伤害一个人不会让我们得到任何的快乐,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故意伤害别人。

McMurphy,因为他的反抗,他终于被处以极刑——切掉脑白质,变成一个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行尸走肉。看着他空洞无神的眼睛,想起他带大家去出海钓鱼,想起他为大家争取看比赛的权利,想起他看到Billy的死,愤怒的扼住那位冷血女护士的脖子……酋长说不会留下他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就是结束他的其实已经终结的生命么。我们因为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啊。

不得不悲伤的承认,在某些制度的束缚下,我们无法也无力去改变什么,只能像其他的那些精神病人一样,慢慢的习惯既定的时间表,习惯被压制,习惯被束缚。直到变的自觉自愿,永远也离不开这些束缚他们的制度。

当McMurphy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移动那个水泥台子之后,他说:我试过了,至少,我试过了。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有那样的勇气去破除自己内心的那层早已被磨的厚厚的茧子呢。

不是不可以,而是根本就不曾想到过。

 短评

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的电影,影史只有三部,另外两部是《一夜风流》和《沉默的羔羊》。

5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与其说麦克是逃离者不如说他是反叛者,虽然两次三番想要逃离疯人院的主角都是他,但他的同理心和理想主义也将他困在了疯人院里。除了逃跑他更想反抗,也想要摇醒那些并不愿清醒的人们。所以唯一真正的逃离者是酋长,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也并不为疯人院里任何一种价值观所裹挟,他从来都是个局外人。但同这里自欺欺人的某些病人一样,他也对外面的世界感到无所适从。然而麦克的勇敢无畏以及他对生活的热情点燃了酋长心中的希望,也成全了这次真正意义上的逃离。

9分钟前
  • 精神废墟
  • 力荐

“至少我试过了” ★★★★

13分钟前
  • Q。
  • 推荐

(8/10)很久以前就在CCTV看到国内有个相似案件,某个官员把上访者说成是精神病就把他送进精神病院……

17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片末切除额叶手术和禁闭岛相似 尼科尔森的演出像是史楚锡流浪记中那位 酋长的存在 又有些类似绿里奇迹 但总体还是最接近肖申克救赎的原型——七十年代风浓郁 船上一段是为上扬气氛的最高潮 众疯人都是很有爱的小朋友 奇迹最终可以催生 反派除护士长外渲染不足 其实护士长是无耻之徒里的传奇毒贩奶奶!

21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为什么我联想到在7中的日子

24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不自由毋宁死。

28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疯人院和护士长化妆成各种形状潜伏在我们周围,飞越疯人院就永远有意义

2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哲学家只说不做,人权卫士有心无力,普通人像傻瓜一样只知道看热闹。未觉醒的力量需要人去唤醒。那个人就是“飞过杜鹃巢的人”。他牺牲了,唤醒了原力。大众的愚蠢已经不止一次被吐槽了。电影结局的美好,和当下现实的残酷,即使过了40年都未曾改变,要不然也不会有《鸟人》。你永远都飞不出疯人院。

32分钟前
  • 我不是
  • 力荐

R.P.McMurphy对体制的挑战以脑叶被切除告终,他对自由的追求失败了吗?他所有的尝试都改变了——哪怕一丁点——“疯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灵禁锢。关于受到争议的死亡,则是酋长对完整人格的高度尊重,代表另一个层面的自由。

35分钟前
  • 锡罐头
  • 力荐

高能神结尾,酋长举起盥洗台时莫名的感动…身虽死,但信念犹存!唤起大家对自由的向往才是最重要的,尼克尔森把这个虽不安分守己但是心地善良的角色演活了…口吃小哥那段真想掐死护士长,孩子发型多in啊!每位卡司的表现都很精彩,比精神病还精神病,特别是那位翻飞的大爷,您的舞步好喜感啊…

40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谁是疯子?谁又是正常人?没有答案。

4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谁是疯子?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49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疯子如此可爱,正常人如此可恶

50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一部不看到最后一刻不会明白全剧情的影片,看我很压抑,在主角掐护士那一段的时候,我都是咬着牙看完的。仿佛我也在使劲一样!主角的女朋友真的很不错。疯子和天才中间就只差一步,疯子很容易满足。他们都是受过精神刺激的人,有很大的心灵创伤。最后一段真是让我泪目,印第安人替主角逃了出去。

51分钟前
  • 热心网友方先生
  • 力荐

它拍出来就是为了被过度诠释的。

52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上大学时候看的,几乎是我从理想主义变为现实主义者的转折点."现实是沥青水泥马路,想在上面睬一个脚印,比登天还难".

57分钟前
  • Zuschauerin
  • 力荐

这个世界上,一切都被预先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的许可了。---昆德拉

60分钟前
  • 夏小昭
  • 力荐

最后实在看不过去了。无法忍受赤裸裸的残酷……

1小时前
  • littletwo
  • 力荐

不可能飞越的,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疯人院

1小时前
  • 扭腰客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