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

剧情片英国,美国2022

主演:格蕾丝·富尔顿,维吉尼亚·加德纳,杰弗里·迪恩·摩根,梅森·古丁,贾斯珀·科尔,达雷尔·丹尼斯,朱莉娅·佩斯·米契尔

导演:斯科特·曼

 剧照

坠落 剧照 NO.1坠落 剧照 NO.2坠落 剧照 NO.3坠落 剧照 NO.4坠落 剧照 NO.5坠落 剧照 NO.6坠落 剧照 NO.13坠落 剧照 NO.14坠落 剧照 NO.15坠落 剧照 NO.16坠落 剧照 NO.17坠落 剧照 NO.18坠落 剧照 NO.19坠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9 04:21

详细剧情

贝琪(格蕾丝·富尔顿 饰)和亨特(维吉尼亚·加德纳 饰)是一对喜欢追求刺激的好友,某天,她们攀上一座高达610米的电视塔后,意外受困于顶端,面对恶劣天气和物资短缺,她们必须设法在令人晕眩的高度上活下去。

 长篇影评

 1 ) 女主根本都没机会松手害闺蜜,因为闺蜜早就抓不住绳子掉下去了!

就是在全篇唯一一个反转(真相)那里,女主清醒过来时电影给出的画面,当时闺蜜正往上爬,脚踩在柱身往上借力的时候没踩住迅速往下掉产生了一个往下的速度,画面很快,这里我没看到她抓没抓到绳子,不要紧,再继续看女主,原本女主之前拉闺蜜就拉的很吃劲(记住,她拉闺蜜是身体往后使劲的),这时突然间身体失衡往后倒,她连忙松开绳子抱住柱子(这里也可以看出她下意识的反应是为了稳住身体,因为她身后就是虚空,不抱住柱子前方突然失力而产生身体往后的惯性会让她掉下去,其实这就是一瞬间事关自己生死的事,人此时除开产生下意识的保命反应根本就无暇其他的)

再说为什么说闺蜜没抓住绳子就掉下去了?因为那瞬间女主身体失衡是往后倒的,如果闺蜜是抓住绳子掉下去的,那么女主前方会持续受力并且闺蜜脚滑下跌的瞬间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力带的女主身体往前扑,(就像拔河的时候,如果对方持续发力自己感受到了也会加力往自己这边使劲,但如果对方 突然加力 把绳子往他那边扯,如果时间够快力度够大的话,那么己方就很容易反应不过来平衡就会往对方那边倒,同样如果是对方 突然 松开绳子,己方身体是不是会一下控制不住往以往惯性使力的方向倒?)也就是说是闺蜜跌落的时候没抓住绳子→女主前方突然失力→女主身体往后倒→女主为保命下意识松绳抱柱,看因果逻辑顺序也知道女主根本就害不了闺蜜

至于还有人猜动机的,从女主臆想中和闺蜜一起商量怎么逃生,闺蜜指导自己为自己打气就知道女主不仅是感情,在求生方面也是很依赖闺蜜的,这时候她已经知道丈夫结婚之前和闺蜜那些事了,但闺蜜在她心里依然是正面的,如果女主现实中已对闺蜜产生恶意,不可能自己内心世界中的闺蜜全程正面没有一丝负面的地方吧?而且就算女主sha了闺蜜不管当时是故意的还是不是故意的,在电影反转的时候怎么只体现闺蜜死了不体现是女主的原因导致她死亡的呢?哪怕是有情节暗示一下呢?结果电影全篇这方面明的暗的线索细节都没有,只有一些人拿着所谓的动机和见仁见智的表情断定女主害了闺蜜,这……犯罪要讲证据的啊,即使是电影也要有电影情节支撑的,就像为什么这部电影观众都确定最后闺蜜死了,是因为有电影明、暗线呼应支撑,害人论有吗?

 2 ) 标准的作死指南教科书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观影的前半段,我满脑子里都像弹幕刷屏一样,不停闪过上面这句话。

女主贝琪和女二亨特,你们俩真的是职业的户外攀岩家、极限运动爱好者吗?即使只是一介外行人的我看来,也能明显感觉到电影全程她们诸多离谱的操作,本片作为一部作死教科书,实在太典了。

细数一下都有哪些吧——

攀爬之前不事先踩踩点做下功课,这座年久失修的高塔,俩人头脑一热是说爬就爬,也不管女主是不是已经荒废一年没有锻炼了,每天酗酒EMO,那么快就能去攀爬了吗?最起码也要先恢复训练几天吧?

爬也就算了,如果能事先告知其他朋友或旅馆里可以信任的人,说要是她们多久没回来没消息就报警,那也就不会有后续一系列向外界发消息求生的糟心问题了。

嗯……也许是她们俩确实没有别的朋友了吧。

边开车边拿手机拍视频,纯纯的交通安全错误示范,小朋友们可千万别学习。

当时我还以为女二是在直播,但是并没有,她只是在录视频素材后面回来剪辑了再发。由此可见有时候户外探险直播还是很有用的,除了能赚点火箭嘉年华之类的,还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俩人的包里就一瓶水、一条安全绳、一架无人机、一个自拍杆,然后检查完毕说了声“嗯,东西都齐全了!”就自信出发……你齐全个鬼啦齐全?!多带点吃的用的是会死?要春游的小学生准备都比你们齐全吧!

之前你们没事就去鸟不拉屎的荒山野岭攀岩,当时就没遇到什么危险情况然后手机没信号的问题吗?正常来说应该会配备一部卫星电话的,但她们只有一台续航超强、信号超烂的手机,连块充电宝都不带的。而女主甚至连包都不背,轻装上阵一身轻松,正所谓是前期顺风有多浪,后期守家就有多狼狈。

不带卫星电话也就罢了,你们连手套都不戴?看得我全程提心吊胆,生怕她们被高塔梯子上的铁锈、突刺扎到了手,然后受伤又感染了破伤风。后面看到她们各种徒手拽绳子,我看着都觉得手心疼、宛如刀割。

单肩背包的脑瘫操作就不提了,太多人都吐槽了。看到女主下来时因为单肩背包导致包掉到信号锅上时,我居然觉得大快人心,很想说一句——“你这不是纯属活该吗?”

用绳子拉着手机往下放去探索信号,结果绳子不够长,女二这小机灵鬼灵机一动,想出的法子居然是用肉身增加长度——超危险的单臂悬空操作以身试险?你们就不会把身上的衣服撕成布条(观众:这个我爱看)、或者用鞋带啦、皮带啦延长一下绳索的长度去试试吗?非要玩一波极限操作?

……

类似的槽点,就不一一叙述了,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在看本片时,都能找到各种让人胸闷气短的细节。

但吐槽了这么多,其实我对本片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

全片情节紧凑、配乐和镜头都颇为优秀,让人相当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尤其是恐高症患者,看电影时大概手心都捏着一把汗,比看什么鬼片还要惊悚刺激上几分吧?而电影后半段的大反转也相当震撼、让人头皮好一阵发麻,作为感官惊悚电影,毫无疑问已经达成了电影的目的——吓你一跳。

我个人还挺喜欢这类有点高概念式的小空间求生影片,近几年来的《活埋》、《鲨滩》都给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该类型影片将场景和演员都压缩到了一个极限小的维度,对于电影的调度、编剧、演员的演技和节奏把控都是一大挑战,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我看来,《坠落》里,双女主的这堆作死操作虽然让观众看得血压飙升,但并不算电影本身的bug和剧情的问题,事实上,我还挺能理解的。

更何况如果不这么拍,不给主角们设置一些低级操作引发连锁的灾变,这电影还有啥看头可言?

能理解主角们作死的理由,其一是因为:

对于这两名过去征服了各种陡峭岩壁的极限运动爱好者来说,B67电视塔虽然很高,但其实整个过程不过是爬梯子而已。若不是这座铁塔年久失修,危险系数其实非常非常低,如果户外攀岩的难度系数是10,那么爬这座塔的难度顶多也就2-3的程度。

毕竟对她们而言,爬电视塔的意义超过难度本身,所以她们特别“轻敌”也不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亨特甚至做好了早上出门、中午爬完回来吃午饭的心理准备,拍视频时也全程轻松愉快,根本没把这座塔的难度放在心上。如果不是那些该死的松动螺丝钉,攀登B67压根不算极限运动了。

第二:

则是因为我深知这世界上,即使是顶尖高手,因为愚蠢的作死、偶然的失误、各项准备不充分而失手殒命的人类不在少数,亨特和贝琪并不是只存在电影里的虚构形象,否则网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极限运动作死失败合集的视频供大家观赏了。

人类会作死,本来就是一件很常见的事。

俗话说,溺死的都是会水的,再厉害的高手,准备再充分,总在危险边缘徘徊,也难免有失手的一刻。

因此,虽然两个女主全程作死的举动看起来很愚蠢,但我并不会因此而怒喷本片有多辣鸡有多没逻辑,毕竟电影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展示人类的多样性。

而此刻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在该犯蠢的时候,其实也比女主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本片教会了我一件什么事,那就是我们还是要多爱惜生命,享受人生。

宅家颓废、泡吧酗酒什么的都OK,反正总比没事去爬个悬崖峭壁、老旧的高塔作死来得要好,如果你真的想去,最好中午再去,因为早晚会出事。

要说在我心中,这部电影有什么主要问题的话,那就是剧情的铺垫安排过于刻意生硬,好多情节就差没把“快看,这里是伏笔”几个黑体加粗大字写在脸上,比如:

女主男朋友的“143”暗号啦、帮亨特拍照片的男人是谁啦、可以用灯泡电源给手机充电啦、塔下遇到的嗜血秃鹫啦、到处松动的螺丝钉特写画面啦……等等等等,简直就像老师在考前和学生泄题一样——“这整段都是必考的重点,全部给我圈起来背下去!”

存在感之强,让人非常在意后面必将到来的故事展开,以至于观影时令人很是焦虑,一直在想前面的伏笔什么时候该派上用场了吧、主角她们怎么还不遇到险情?

那种明知道糟糕的事情马上要发生了,而电影里主角们还在谈笑风生的时刻,嗯,怎么形容呢?

……就很如鲠在喉。

这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全部感受了。

 3 ) 坠落影片中的一些硬伤

不知电影创作者有没有请专业攀岩者进行咨询,不然以下bug不可能出现:

1、 攀岩中遇到不了解的岩洞时,专业人士不会贸然直接伸手进去,贝琪老公就不会摔死,也不会有后面故事。

2、2000英尺(600多米)的铁塔,不可能从上到下一个截面大小,影片中这样的铁塔,侧向风荷载早就吹断。高空中的锅盖接收器安装也太随意,根本顶不住风力。

3、如此高的铁塔的爬梯,会有环形背部保护设计。梯子也不会从上到下一条直线,而是不同阶段换着方向,以保持重量平衡。

4、塔顶天线,通常都会设计焊接式简易爬梯,用以维修更换顶部导航灯。天线底部女生休息平面,绝对会设计防护栏和楼梯上下空间,不必像女生一样费力翻上翻下。

5、顶部导航灯绝不是个普通灯泡,片中灯泡亮度照不了多远。

6、天线直接就落在三角形塔顶平面,这样的安全结构太假。

7、爬铁塔,特别是弃用的锈铁塔,专业人会戴手套、戴头盔,不会穿短裤。

8、爬2千英尺高铁塔,不可能只带一条50尺绳。背包不专业,连胸扣都没有。并且各人背一个。

9、影片中在塔顶的风,简直就是凉风有信,不像2千尺高空中的风,脱手的绳基本不会垂着。

10、塔顶灯包有电,中间看不到送电线管。

11、铁梯是一段一段的,不可能从上到下一次脱落。铁梯的自重也不可能让所有锈死螺栓断裂。

12、这种专业的攀爬拍摄,会在头盔上装gopro等运动相机,而不会拿着手机杆摄影,容易掉。

13、攀爬除了上去,更重要的是下来。上爬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危险问题,要么停止,要么修好才爬,越是极限,越会注意安全。螺栓松脱这种事,不可能视而不见。

14、都敢违令攀爬高塔,即不敢把地面围门弄开,车子开进去?

15、大家吐槽的为何不用无人机把手机放到地面发送信号?

暂时想到这些……

 4 ) 片头前情提要都快忍不了了,

开局4分钟,看得我槽点绵绵不绝

干干净净的手指,还带着戒指。

全是open点,不对,飞屋檐是个大包

动态转移的目标是男友的怀抱

男友还不是在保护站,两个人全程处于running belay状态。

两个人之间的绳子这么短,冲坠系数爆炸。

简单说一下冲坠系数,任何物体延展量都是有极限的,跌落的距离/可以延展的绳子长度=冲坠系数,两点间可以供延展的绳子越长,那么越安全。假如你爬了3米跌落了,那么冲坠系数就是2。(不要以为不可能,因为有可能起点不是在地面。)甚至你在转移保护点过程中跌落50cm,你的冲坠系数也有可能为2,风险也很高,所以就有了牛尾的存在

男友冲坠,居然另外一个人没有被带起,男友是有多轻。

发生了冲坠第一反应不是建立保护站加强安全系数,相反还解开绳子,真迷之操作。

忍不了忍不了忍不了

 5 ) 设定取胜,但也不必过于吹捧

第三次更新,评论区小伙伴们纷纷表示有话要说,我就不再编序号了,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明明双肩包,非要一只肩搭着;
用绳子挂手机下去试信号,绳子不够长,鞋带皮带衣服等等不能解下来延长?
在那么高那么小的一块地方过夜,一歪头就会掉下去,背后就是柱子,晚上睡觉不把自己身子绑柱子上?
就背了一个那么普通的双肩包???和户外稍微沾点边的双肩包,胸前不都应该有根横着的带子吗,这样女二就不用捡包而买死了
上去時樓梯拍得很清楚,是一段一段分開駁在圓柱上的,所以不可能全部整條掉光,最多掉幾段。而她們的绳子是可以够到的。

第二次更新,按严重程度调整了一下槽点的顺序,但是编号没变,所以看的时候不要觉得奇怪。


原文在此。

说实话,这个片子没有我预期的好,看完之后,颇有一种好创意被浪费了的感觉。

我试着把造成自己这种观感的槽点分享出来,你说这些是bug也罢,是我主观的挑刺也行,总之,有同感的一起讨论下,没有同感的也不用急着骂,毕竟我还是打了3星的。

先说两个在关键剧情上出现的bug,这个实在是太让人出戏了。

6. 亨特,你真的不是蠢死的吗?

我不李姐。

你看后面贝琪就十分乖巧,老老实实地把绳子固定在梯子上,轻松完成垂降。

但是你亨特下去的时候,明知道长度不够,却选择把绳子绕在柱子上,这是为森莫?是有什么不可知的原因造成你看不到这么显而易见的选择吗?

7. 贝琪,你真的不是在报复吗?

好吧,前面这个问题就让它过去吧,因为对比之下,接下来贝琪的操作才让我明白,亨特就是个必死的命。你看,亨特站在天线上试图重新抓住绳子时,贝琪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她瞎忙活,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帮她挪动一下绳子的位置。

你说呢?你怎么不把绳子挪到塔后面再问这个问题

之前亨特吊在上面的时候,还能解释说那是因为重量太大挪不动。但是现在它就是一根没有任何负载的绳子而已啊,你把它转一下挪到亨特这侧来,她一伸手不就够到了吗!

如果只看这个画面的话,你会以为上面的贝琪已经死了

此处情节如此不合理,以至于实在让人无法不去怀疑贝琪就是故意要坑死亨特的。


OK,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其他细节上的问题,这些地方对观感的影响因人而异。

1. 姐俩这能是攀岩运动爱好者的体型?

我并不是要搞什么外貌歧视,但是亨特和贝琪这俩演员的体型实在和攀岩运动好手设定相差太远了,让人无法不出戏。这里我随便搜了几张真实的攀岩运动员的照片,各位自行感受吧。

Margo Hayes

Laura Rogora

再看本片的主角……让我如何信服

2. 劝沉溺酒精一年有余的人直接去爬600米的高塔?

如果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我建议大家永远和亨特这种朋友绝交:在明知道对方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极差的情况下,还要劝说对方跟自己一起进行高风险运动?

不好意思,这不是什么脱敏疗法,这就是不负责任。

终日酗酒

试图自杀

即便贝琪吓得双手发抖,亨特却依然坚持让她上去

3. 跑去爬塔,居然连塔在哪儿都不知道?

按照影片中的信息,亨特应该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极限运动爱好者,但是她却处处体现出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冒失。比如她在前一天晚上都还不清楚B67塔的确切位置;爬之前对塔体状况不做评估;除了水之外没有带任何给养!讲实话,我在上海就算周末去爬个佘山,都会带几根士力架在身上,而亨特按说是一个以冒险为生的人,如此轻率,是嫌自己命长吗?当然,你可能会说如果万事周全,这片子就没办法拍了,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好的剧本应该是在符合基本事实的情况下让人物遭遇他预料或处理能力之外的意外,这才能让观众心无旁骛的被人物遭遇所牵动,而不是看着看着就走神抓bug去了。

你是有多不上心,需要问服务生才知道塔在哪里

4. 撒骨灰,不是让你挫骨扬灰

难不成是中美文化差异的原因?我活了几十年,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从来没见过贝琪这样撒骨灰的。

这是有多恨自己老公啊,直接就给人挫骨扬灰了。正常操作不应该是抓出一把骨灰,然后随风洒出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吗?怎么到了她手里就跟撒石灰粉似的(虽然拍电影时可能的确用的就是……)。咋了这位姑娘,你之前哀悼了一年多,突然间是有什么急事吗?

老父亲在线教撒骨灰

5. 鞋子+胸罩能抵御600米高度冲击?

610米啊,什么概念呢,我依然举个上海的例子,这座塔也就比上海中心大厦(上海最高建筑,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高度是632米)矮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不知道这俩人是怎么想的,就算真是天真地认为她们在这个高度居然能为手机提供足够保护的话,那好歹你们俩脱了外罩在外面多裹两层也比光用一只匡威鞋里塞个胸罩靠谱吧!而且你用鞋就算了,怎么连鞋带都没扎结实,扔出去没等落地鞋带就散开了,这尼玛都什么操作……

半路上鞋带就开了

8. 让人费解的摘戒指动作

贝琪发现亨特和自己老公的婚外情,生了一晚上闷气后,开始打自己戒指的主意。我开始还以为她要把戒指扔下去。

哼!我要摘下戒指,忘记这个渣男向前看了

结果却只是把戒指从手上换到了脖子上,这明明就是恋恋不舍的感觉吧,跟此时要表达人物move on的情绪对不上啊。

然后挂在脖子上以示决心

难不成就为了引出戒指的存在,为后面充电情节埋伏笔?可就算是为了这个目的,那后面贝琪双手抓住灯座的时候,戒指戴在手上不是更自然地能被她看到,然后想起来这个道具的用途吗?所以这里脱裤子放屁是为了啥呢?

9. 贝琪女金刚的恐怖臂力

无人机从没电到充满电要多久呢?我以大疆Air 2S为例吧,官方手册宣称飞行器的电池完全充满电需要1小时35分钟,那么咱们以此为参考,再姑且打个折扣,让贝琪在上面待1个小时好了,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用双手垂吊这个动作来对比一下吧。这个姿势,正常人如果能维持100秒,就已经是相当牛逼的成绩。

各位不服的话可以自己试试

那电影里贝琪是怎么做到维持下图这个屈臂抓握的姿势1个小时的?即便说她用到了双腿缠绕在做支撑,但考虑到她的一条腿已经划了一条大口子,这种情况下她能坚持的时间只会更短,而不是更长。

强出天际的臂力

伤口还在持续流血

所以我猜,导演这里是想借此情节来表达主人公超越自我极限的意向吧。

但是还是那句话,吹牛能不能讲究点基本法?

10. 零火短路真的没有关系吗?

戒指终于出场了。

但是,直接把这个环形金属物扔进灯座这个操作……恕我物理基础不好,但是如果这样能达到垫高触点的目的,那是不是也同时意味着,电源零火短接了?

11. 对观众的预期管理不好

前面说了那么多细节,最后说个总结性的吧。

影片直到将近40分钟的时候才让这姐俩发现自己真的被困在塔顶下不来了。此前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导演在干嘛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搭建故事背景和铺垫人物情绪,比如交代了女主角与父亲的矛盾,交代了她此前遭受的情伤等等,但是,这些看似丰富人物形象的细节,却并没有对两位主角陷入困境后的情节做出任何推动作用。比如父女矛盾这条线,从手机没信号的那一刻就彻底丧失作用了;比如女主角的情伤,在撒完骨灰后也没有再起到任何作用;甚至是发现亨特与丈夫之间的奸情这个桥段,也仅仅促使贝琪摘下了戒指而已,除此以外就只是为她们俩人提供了一些对话的素材,再没有对情节产生任何推动作用。所以你如果是一个观影经验丰富的观众,看的时候很可能就会觉得始终有点提不起劲,原因就是你的预期不断地在落空落空落空……


写到这里有点意外,一个吐槽的影评居然写了这么多,赶紧收个尾吧。

说实在的,此类生存恐怖/惊悚片并不是什么新鲜题材,比如同样大女主担纲的影片,有《鲨滩》珠玉在前。

《鲨滩》2016年 女主孤身一人智斗大白鲨

而同样描述主角孤身一人从极端环境脱困的类型,还有《127小时》这样的佼佼者。

《127小时》2010年 付兰兰被困峡谷断臂求生

对比之下,《Fall》中的女主角就显得弱鸡了很多,纵观全片,除了提出“扔手机”这个方案以外,这个贝琪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我该怎么办”“我要死了”“亨特你快想想办法”“这样做真的可以吗?”等等极其被动的状态,从这个角色身上你看不到什么自我超越的人物弧光。

主观能动性极低的《Fall》女主

所以目前该片之所以能获得高分,我想除了最近一两年同类型好片子实在太少以外,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胜在了600米高塔这一困境的设定非常新颖,而且成功激发了观众所熟悉的“恐高”情绪。但除此以外,无论是演员的表演,影片节奏,还是剧本的合理性,本片都存在很大问题。

最后我索性列几个同类型中的优秀影片在下面,各位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除了上面提到的《鲨滩》,《127小时》以外,还有《冰峰168小时》,《活埋》。

大家如果想到更多的,欢迎在下面留言补充。

 6 ) 电影不要长于两个小时

本周看了两部时间不长、全是bug、但非常有趣的惊悚悬疑电影。一部是讲高空攀爬的《坠落》,另一部是Amazon新出的改编自2014年奥地利同名电影的《晚安妈咪》。

两部电影的时长都在100分钟以内。这简直是最适合带娃父母的时长——哄娃在九点之前上床,连滚带爬收拾完东西,看部电影,享受一下仅存的个人时光,还有望在十一点前睡觉。现在的电影有变得又臭又长的趋势,比如漫威,除了能多卖点爆米花根本没必要。五六十年代的片子都在九十分钟上下,比利怀尔德《控方证人》这种这么大悬念的电影也在两小时内搞定。人到中年根本没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注意力,虚弱的我们躺在沙发上说。

两部片子都是新片。《坠落》的情节过于简单:两个女生好朋友相约去爬一座废弃的据说是地球上前最高建筑的电视塔,不料到塔顶之后楼梯断裂,两人被困在高空自救的故事。这片子哪怕在不专业的人看来,也全是bug,每秒钟都可以吐槽,比如攀爬不戴手套,不穿长裤,连个士力架都不带,绳子不够长,没有外套高空也没有半夜失温,最重要的是身材根本不像专业攀岩选手。但这些奇妙的bug反而增加了我的兴趣——我怕那那种极度真实,比如主人公要把自己手砍了才能出来的《127小时》,或者干脆就是纪录片的Free Solo——这种bug让我心理轻松了不少,想着反正就是个娱乐故事,随便看看而已,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

但除此之外,整个故事的情节安排得相当不错。根据电影,我去查了查这座塔,发现还真有其物,是KXTV/KOVR,在加州萨克拉门托,是一座1980年代建成的地方电视塔,确实如同电影里所拍,是直上直下的针形,高625米,据说在迪拜和东亚那些通天塔建起来之前是地球上离地面最高的人造建筑物。攀爬难度其实就是爬梯子,除了体力之外不要求其他,但困在高空的小转盘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故事里有反转、有悬疑、有惊悚,还有女主和秃鹫的武打戏……总之在不剧透的前提下我可以说的是,一个半小时你绝对不会起来上厕所。

《晚安妈咪》是另一部内容完全不同但也是以悬疑和惊悚为卖点的小成本电影。这部电影的环境也很简单:一对双胞胎父母离婚,两人在父母家轮流居住。暑假他们到了妈妈的别墅,却发现妈妈带着面罩,同时行为诡异。双胞胎逐渐开始认为,他们的妈妈是假的,有人顶替了他们的妈妈。比如妈妈撕了他给妈妈的画;妈妈的眼睛不是原本的颜色;妈妈甚至打了私自跑出去玩的弟弟等等。一切的线索都让兄弟俩越来越恐惧。

这部电影让人想起的是《万能钥匙》和《逃出绝命镇》一类。我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是部有反转的电影。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儿童视角,后半部分是妈妈视角。我没有看原版,但看剧照,其血腥和惊悚程度估计要大大超过这部,好在这部演妈妈的主角是大美女娜奥米·沃茨,虽然是五十多岁的娜奥米·沃茨,但演技和容貌还是秒杀大多数平庸演员。剧情基本发生在极简北欧风的高级别墅中,主要人物也就是双胞胎小男孩和妈妈三个人,没有多余的枝蔓,没有废话,比漫威电影还是强了很多。

反转大概发生在故事三分之二、双胞胎试图逃出别墅去找爸爸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之前那些不以为意的细节,在反转之后回想起来,竟然都能一一对得上,更使故事有了个合理的解释。妈妈是不是真的?这是故事的最大悬念,也是一直吸引观众看下去的理由。而在悬念过后,电影揭示的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以及悲剧之后不同家庭成员的挣扎与分崩离析。这种小成本小故事看完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再叹口气的电影,以后要多拍。

 短评

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把手机送去塔下发信息?反而要去千里之外的宾馆?

2分钟前
  • 神越
  • 还行

一开始我是坐在椅子上看的,开始爬塔之后我是坐在地板上看的。

5分钟前
  • 瓦晴
  • 还行

她俩好莽啊,感觉很不专业,完全不像很有经验的极限运动者,比如为什么不事先检查安全性,为什么没有助手或者伙伴在下面接应,两人全程单肩背包,不掉才怪,女二还用力晃梯子逗女一,直接加速梯子脱落,只能说她们这么多年就这样攀岩还活着是运气好吧

9分钟前
  • Airy
  • 较差

这俩人眼妆都不防水啊。

11分钟前
  • 赛博老烟枪
  • 推荐

男友的骨灰盒比我网购的眼线笔快递还简陋

16分钟前
  • 弯弯
  • 还行

看的得了急性恐高症,手心冒汗,双腿发软。明明坐在椅子上,却感觉屁股下面就是高空。这要是在电影院看得多刺激。另外,这恐高症里面还多少有点晕胸……

17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这么热的天梯子肯定很烫 they shouldn’t make it to the top in the first place lol 这个怀疑导致我全片都没法进入状态哈哈哈哈

21分钟前
  • Man_K
  • 还行

真的不要再问为什么不拿无人机把手机送到塔下发信息了!!第一部手机掉下去了,第二手机要留着操控无人机好吗

22分钟前
  • Freja
  • 推荐

苹果手机能用三天?

27分钟前
  • Sphiham
  • 推荐

最后女主问鞋那一段绝对是全片高光,如果没有这个片段和反转,这部片子就只能沦为非常非常一般的惊悚片。天呐!这种“我一直以为你和我在一起”的手法我太吃了!

32分钟前
  • 神气神气神神气
  • 推荐

两个女生困在高塔死路一条的时候,还要讨论爱上同一个男人这种事吗?

35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看完的感受就是少交点疯批朋友,可以活得久一点。

39分钟前
  • Eric·要回家
  • 还行

万一吃的不是秃鹫肉呢🐧

44分钟前
  • ANTIDOTE
  • 推荐

电影介绍里“专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可以去掉吗?这作死程度,业余爱好者都称不上。60米绳子了解一下?ATC和Grigri带上?能量棒和每人两升水?包包这么重要的东西,得double secure?全程槽点,惊叹于主角团的鲁莽傻不拉几,Becky没死和适者生存一点毛关系没有,完全是运气好。

46分钟前
  • sisi
  • 较差

我一点也不担心女主角会坠下去,但我一直担心女二号的胸会弹出来。虽然男性凝视被设定在了剧情之内,但也不要老是把个胸拿来晃眼啊。另外,直冲云霄的高塔本身就是阳具隐喻。在狭小空间里编造出一个故事的能力倒是值得肯定的。

51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我小时候爬过我们镇的钢架电视信号塔,爬到一半就不行了,上也上不去,腿抖下也下不来,调整了很久才下来……所以看本片的过程就是一种心里煎熬,仿佛回到过去,观影期间手心里狂飙汗,看其他恐怖片真没有这种效果。近几年大银幕上有不少出圈的攀登类题材的纪录片,已经培养了观众的恐高窒息感,本片也就水到渠成。影片开头,一定会让你想起《垂直极限》,恐高感比《云中行走》吓人,结尾还挺《鲨滩》,能把起承转合玩儿得挺精妙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恐高症患者必看的电影!

52分钟前
  • 1984频道
  • 推荐

手机不能绑在无人机上吗

57分钟前
  • LIEN寶
  • 还行

反转绝了!适者生存倒是可以预测到

59分钟前
  • Salines
  • 力荐

像我这种重度恐高人士,到底是做了什么孽才跑来看这种电影。虽然知道都是假的,仍看到全程心惊。基本上把我各种恐高噩梦演练了一遍。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双肩包除了最后给无人机充电那段,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全程单肩背,看的我好想进去把另一个肩膀给她套上。

1小时前
  • 柠檬咖啡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