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

大陆剧中国大陆,中国香港2012

主演:郑嘉颖,秦岚,蒋恺,徐洁儿,杨烁,涂黎曼,吴卓羲,夏力薪,王海地

导演:潘文杰

播放地址

 剧照

滚滚红尘 剧照 NO.1滚滚红尘 剧照 NO.2滚滚红尘 剧照 NO.3滚滚红尘 剧照 NO.4滚滚红尘 剧照 NO.5滚滚红尘 剧照 NO.6滚滚红尘 剧照 NO.13滚滚红尘 剧照 NO.14滚滚红尘 剧照 NO.15滚滚红尘 剧照 NO.16滚滚红尘 剧照 NO.17滚滚红尘 剧照 NO.18滚滚红尘 剧照 NO.19滚滚红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5 04:04

详细剧情

20世纪20年代末,拥有不幸身世和遭遇的美丽女子顾海棠(秦岚 饰)带着女孩菱子逃往上海,在这个鱼龙混杂的魔都艰难求生。期间她重逢当初曾救助过的男人于立凡(郑嘉颖 饰)。于毕业于黄埔军校,此番他为了配合工人运动抵沪。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见识过人性最丑陋一面的海棠,凭借一身胆识和智慧周旋于地头蛇黄龙(杨烁 饰)等身份复杂的人中间,却有如一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极度肮脏的环境中绽放出灿烂鲜艳的花朵。她一步步成为在上海滩举足轻重的任务,同时不曾遗失善良慈悲的本性,尽一切努力帮助苦难民众,协助于立凡的革命事业。   动荡不安的岁月里,顾海棠用生命书写着一个女子不屈不挠的时代传奇……

 长篇影评

 1 ) Red Dust (1990)

(一)
    <滚滚红尘>,

出品:汤臣 片长:94’ 发行:嘉禾 作曲:史撷咏 导演:严浩 摄影:潘恒生 编剧:三毛 演员:秦汉 林青霞 张曼玉

      三毛的最后一部作品。影射张爱玲和胡兰成而写的,剧中的沈韶华和章能才身上处处可见张与胡的影子。
      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动乱年代。
      故事,全中国人悲欢离合或一则凄怆无止的爱情故事,更,是三毛自身灵魂的告白。

      混乱的时代,错误的开始。
      她把留声机开得很大声,打赏给下人的时候总是出手阔绰。
      她喜欢趴在床上写作,一派顽皮和天真。
      他给她一个泥老虎,于是她泥足深陷。
      管他是不是汉奸,管他有没有日本血统,那样的年代,谁还在乎那么多?

   

      影片开始。林青霞扮演的沈韶华,坐在阁楼的床边,疯狂的念着一段文字:“玉兰名叫白玉兰,又叫往望春花,因为它的花洁白如玉,即称玉兰。……玉兰名叫白玉兰又叫往望春

花因为它的花洁白如玉,即称玉兰。”一遍遍重复,语速越来越快,蔓延着执拗以及神经质的情绪,让人直觉到一种疯态。

      镜头缓缓从她不断地抖动的身体移开,透过木条封住的窗台,向院中望去。一个青年爬在墙头大声呼叫:让我见她,让我见她。在众多的仆人拉扯下,他被一阵殴打。

      接下来的那组镜头,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可以闭着眼睛描述。
      这个女人,坐在潮湿的阁楼中央。阴暗的房间,墙面写满了字,用手指和血划出的痕迹。外面的风雨,拍打着窗户。哐嘡一声,玻璃掉了下来。碎片在地上反着光。她捡起一片。空气是过分潮湿的,仿佛有苔藓的味道。整个画面呈现在一片墨绿色当中,镜头上迷离着一层水汽。
      女人,低下头,头发浓密的散落下来,遮住了憔悴而凛冽的脸颊。滚滚红尘的音乐由快到慢,由快到慢,由急促到奄奄一息。
      韶华纤纤的手摆弄着那块她捡起的碎玻璃片。微笑着,她割了下去。大腿,手腕。她不呻吟,也不哭泣。血液一点点渗出,再深深陷入在阴影中。

      一直一直,都记得,那些墨绿色的可以窒息的色泽,它穿过一个女人脆弱敏感的身体,穿过四十年代的颠沛流离,穿过旧上海的风霜雪雨,再一次落在我身边。只是现在,我在北京,寒冷的北京。

(二)

      回旋在脑海的是林青霞俏皮的笑和秦汉过时了的眼神表情,以及张曼玉在里面的不羁。

      印象中,那个,黄昏舞蹈的那个片段。
      乱世的男女,在这个狭小的阳台拥舞,她把她的脚轻轻放在他的脚上,像在舞像永恒。
      “我们结婚吧。”主动的是女主角。
      “我的身份会害你一辈子。”他是为她着想吗?还是全当推脱之词?小西姐说过,男人总是有很多推脱之词。
      于是,我还是把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拿了出来,重读了一遍那篇《民国女子》。
      我承认从不了解胡兰成此人以及他的著作,买《今生今世》权为此一篇《民国女子》。《民国女子》是了解张爱玲的一篇好文章,在《今生今世》里,也只得这一篇被我重复读着,其他的,全是小男人的狡黠,所谓的“才子散文”,全当放屁。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此时正值,张爱玲红遍整个上海滩,一位特殊读者因为读了她的小说而生爱慕之情,随后两人结下了一段乱世姻缘,他就是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胡兰成。

      张爱玲的文字成熟老练,对于世事和情爱却认知尚浅。胡兰成长她十五岁,性情风流,且已有过两次婚姻的经历。1944年两人签订婚约。抗战胜利前,胡兰成先到武汉办报,在此期间他曾与一医院护士周氏女子交往频繁。日本战败后胡兰成成为通缉犯,他后来逃避至杭州和温州一带,又与一乡间富孀范秀美同居,在张爱玲探望他的时候也不掩饰与范的亲近。张爱玲伤心之极,她说给胡兰成的一句话,至今仍然以极其刻骨的姿态留在我的脑海,“你与我结婚时婚书上写下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的确,男子的”承诺”或然只是允“诺”了而已,而真正能“承”担下来的,凤毛麟角。两人最终了断了这份乱世姻缘。不久胡兰成与范秀美结婚,后又逃往日本。而张爱玲经香港而后定居美国,于1995年去世。

      韶华是一个敏感且有才华的女子。她从富有而冷酷的家庭中挣脱出来,靠写作为生。作为她的读者,章能才这个无奈地苟活于乱世的男子走入了她的生活。渐渐地,张爱玲的轮廓跳跃出来,一样的家世,一样的才情,一样的承受世间责难的恋情。上海的魅力永远有一部分归自张爱玲的光芒。那是个非上海莫有的奇女子,在那座金玉其外,骨子里却荒凉透了的城市里孤独地生,孤独地走。

      这是三毛唯一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自杀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很多人对于三毛是有情结的。不仅仅是那个背着背包走出去流浪天涯的传奇女子。她与荷西的故事、与王洛宾的故事、《橄榄树》、流浪的气质。一直被很多人传唱和模仿。“和三毛很像”是一句暗语,意味着这是一个从小就与众不同的孩子,身怀异禀,不甘于世俗的俗,不拘泥生活的苦,有为爱情拼命的决心和流浪远方的胆量,兼顾恣肆汪洋的才情与浪漫。

      看三毛的时候,为荷西少年时对三毛说的那句:“你再等我六年,让我念完大学,两年服兵役,六年一过,我要娶你。”而深深感动。也为《五月花》而默默流泪,因为写那本书的时候,是三毛伤心欲绝的时候。荷西工作中因潜水死于大西洋的海底。
      荷西去世的那一年,三毛停了十个月的笔。我还记得有这样一段文字:“父母来问为什么十个月没写文章,我说:‘荷西不能睡觉。’父亲问为什么荷西不能睡觉?我说:‘我不能告诉你,反正他不能睡觉。’他们又追问,后来我说了,因为我们是很开明的家庭,我说:‘六年来,他不论如何睡,一翻身第一件事一定找我的手,然后再呼呼大睡。’”
      这是一个失去挚爱的女人的文字,看不出悲哀,看不出绝望,但实际上,她的生命已经几乎,完全走失。这就是三毛,和,她的爱情。

      滚滚红尘,三毛不是在写一个叫沈韶华的女人和一个叫章能才的男人的故事,在她生命快到终点的时候,她想表达一种人类永恒的生存无力感。相比张爱玲,或者剧中的韶华,三毛的感情经历还算是比较圆满的,至少没有“生离”的痛楚,于是她便用了“死别”这样一个最强烈的方式为自己的故事画上了一个突兀的惊叹号。

      整个故事是内敛的、忧郁的、伤感的、压抑的,同时也是作者压抑中的发泄。全书以韶华在小屋囚禁(小视角)开始,又以时代变迁中离去(大视角)结尾,渐渐发现,拘束压抑的环境尚还活着,自由宽阔的环境反而死去,一个人的心灵从压抑中走出来,寻求死亡(死亡的世界了是自由宽阔的)来解脱,也正反应了三毛对红尘的悲观厌世,对人世滚滚的绝望,终不成活。

(三)

       几年前,我反复看了剧本。
       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前面人物性格的交代:沈韶华、章能才、余老板,还有月凤,没想到三毛写惯自我心情的笔触也能把他们刻画地如此深刻而别致。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这篇出自三毛笔下,取材于她最喜爱的作者经历的文章,却让我有着这样的错觉:似乎是出自故事的主角,张爱玲自己的手中。
      张爱玲的故事,结局凄凉。冷冷的公寓里,老去,逝去,仿佛就是一时传诵的蜚语流言。

在三毛写的故事里,终结似乎在追求一种异于原迹的方向。她想传递一个讯息:章能才其实一直是深爱着韶华的,无论是在日伪政府里任职,还是后来和韶华的离散都只是为形势所迫或者自身性格软弱罢了。因此,安排的结局也就变得合理:解放前夕,韶华历尽艰苦搞到一张逃往台湾的船票,要让心爱的男人逃离苦难。能才以为他们终于能一起过上太平日子,直到上船的刹那,她才发现原来只有一张船票。此时已经来不及了,船已起航,只能眼看着心爱的人渐渐消失在汹涌而疯狂的人潮里,任台湾海峡的冷风吹干模糊了双眼的泪水。几十年后,能才终于回到大陆,寻找韶华时才知道她已死于文革,只留下一本最后的小说:《白玉兰》。---说到这,必须交代一下剧本的结构:三毛在一开始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戏中戏”:韶华一直在构思和写作着《白玉兰》:女主角就叫玉兰,其中的情节和韶华的故事是平行展开的,似乎是在象征和预言着什么---最离奇的是小说的结尾,玉兰生下的女儿居然叫做“月凤”!(月凤是韶华一生的知己。)于是剧中的“虚拟”与“现实”就这么神秘地交汇了起来。至于电影,也尽力做好了有关时空和情节交错与汇合的表现。

      也许是《半生缘》的小说和电影给我的印象太过深刻,而《滚滚红尘》又和张爱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毛又恰恰安排了一出“戏中戏”,种种因素,让我在看剧本时,不时地要把自己从交错纠缠的人物情节错觉中费力的拉回来才行。比如,看到剧本中章能才踩着楼梯上去找韶华时,脑子里想象着胡兰成和张爱玲相见的情景,而眼前浮现的却是世均踏着木板台阶上去看曼桢的影像---背景都是在旧上海的弄堂阁楼里,阴阴暗暗的,都有点乱世的颓废,以及大时代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的浪漫情愫。更为贴近的是:三段“红尘中的情缘”终究都未能逃过滚滚红尘中“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就象电影里曼桢所说:“如果真是那样如意的话,也就不会是一个故事了。”是,“再也回不去了”的不完美,才是“故事”应有的格局。


(四)

      多的不想再写,眼睛有些痛了。
      但不得不提,演员。以及OST。
      关于演员:
      1990年,林青霞不年轻,也不老,秦汉也看不出发福的样子。
      那是俩人感情经历磨难后又让他们走到一起的电影。
      秦汉的优柔寡断和林美人的尴尬位置,同赴长春,让他们的感情由戏外延伸到戏内。
      关于几段感情,林青霞给的答案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年龄”,遇到适当的对象,“那是缘份”。
      17岁以《窗外》入行,她那种“惊人的美”,被琼瑶认证为笔下女主角的最佳人选,她彷佛就是那个从书中走出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女,尤其是和秦汉、秦祥林一起演出的《我是一片云》,戏里戏外都是难解的三角习题,更是她人生的缩影。
      林青霞坦言,有20年深爱着秦汉。他们是台湾影坛的梦幻组合,他们被许多人关注与祝福。可是,她和秦汉的感情,最终以必须说再见结束。但还是很美,至少,经历过美。
林青霞美丽了50多年。她婚后淡出璀璨银幕,却找到了人生的活水。在最近的金马奖颁奖礼上,又看到林美人,还是那么动人,只是岁月让她的美更加深厚,很好。

      关于OST:

    《滚滚红尘》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这种悲壮,仿佛只有三毛自己才能理解。可是当听到罗大佑和陈淑桦合唱的“滚滚红尘”,却发现罗大佑试图表达的也是一种悲壮。
      罗大佑一贯的率性中透着柔情,回应着一往情深的陈淑桦,也配合着暗暗起伏的旋律,虽然两人相爱“想是人世间的错或是现实流传的因果”;虽苦苦相恋不能善终,可是“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虽然无奈“那尘世转变的脸孔后的翻云覆雨手”,然而毕竟“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余音缭绕的耳语回荡,仿佛要把这段生死恋永远留在人间。

      曾经还有缘听过凤飞飞演唱“滚滚红尘”,很淡漠的歌声,平平直直的,却是我听到的最好的方式。

(五)
   

     《诗经·邶》中有诗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是,关于死生契阔。我们谁都心往而无力。

 

 

 2 ) 滚滚红尘

上个月把《滚滚红尘》重新看了一遍。上次看,还是极小的时候。

惊讶于它的幼稚。从第一个镜头开始。

因为知道讲的是张爱玲。忍不住要对照。就更觉得惊人的孩子气和罗曼蒂克。又因为知道是三毛的剧本,勾连着童年的记忆,就还有感慨。

记得张曼玉饰演的女友角色。但印象中,她们二人有些小趔趄。张曼玉有一个狡黠的眼神,因为要气沈绍华,作势同她的男友章能才亲热。但只是作势,她们是亲爱的朋友。

这次看来并没有记忆里的这一段。倒是三人把臂同游,五四青年的烂漫,打断在春秋大义中,很主流的叙述。章能才车中张曼玉质问的一场戏,很有趣,张曼玉义正词严的严肃表情像小孩子认准一件事情再不深究的真切:“韶华,他到底是什么人?!他就是拿着鞭子的人啊!”青年美人林青霞哀哀哭倒在座位里,表演得很表面,舞台剧似的,要让远处的观众也看得到,所以动作剧烈:“他……他是我的男人!”我忍不住笑起来。为这样的戏剧化和文艺腔。

林青霞当时还没有转型演打戏,扮相很琼瑶。因为演的是乱世女作家,所以要拿腔作势。又忘不了天真,不由得忸怩作态。全剧也是这样。不成熟的演员和不成熟的导演,还有幼稚的剧本。看着香港电影长大,记事起,林青霞就已经是《六指琴魔》、《东方不败》中的一个吊梢眼、高帽耸然双唇紧抿的凌厉亮相了,英气、飒爽。现在看到她的少女娇羞,像梦回唐朝一样。

以前翻过厚厚一大本《香港电影年鉴图册》?名字似乎如此。看到郑佩佩十五六岁时演打戏的定装照。还是戏剧女旦扮相。劈七叉,手举一根长矛,刺向前方。双目炯炯,逼得敌人看到也要烫的躬身退避。小孩脸,还是稚气,又怒火中烧。简直像哪咤。好个香江侠女,少年英姿。难怪刀马旦,难怪现在也是碧眼狐狸。

小学二年级读过三毛陈平的书。现在看,发现她的底子除了罗曼蒂克还是罗曼蒂克。无论写作、出走、运命、爱情、革命、选择,没有一样不关乎戏剧性的理想,浪漫化的姿态。在这里,她也以这样切身的想法去整理张爱玲的身世,写作出这么一篇隔山打牛的江湖乱世儿女情。除了一组词“女作家”、“个人”、“奇情”、“汉奸”、“革命”、“乱世”表面化的迭加,再无旁意。几根大树杈干干猎猎的伸向空中,枝蔓都不带有。没有细节和血肉。

三毛自己的东西,也是清且浅。她的固执,有种天真在。她也很骄纵,去撒哈拉上留足印的人,没有那么平静。

然而一种情调是有的,片尾一幕,居然用了航拍。我危危坐正身子,狂风、雪地,一点点蠕动成小黑虫的人物,一个时代的囚人,那种苍凉与绝烈,义无返顾的逆着历史与人世前行。不是剧中的沈绍华,剧外的张爱玲,是三毛自己想要表演的一生呀。

三毛的作品很不幸是那种有文艺腔,没有文艺的东西。小时候我却从里面看到了文艺。前几年看到她的画册。都是跑到世界各地得旅行照片。背着大包,花花绿绿的宽大土布衣裳。挤在各种肤色的人里面,好意的笑。一个有皱纹的旅行女子。颇招我喜。连带到现在,看到这样的女人,觉得全是距离,还是一包好感,轻轻的端着。

大陆好像最近拍了《她从海上来》的电视剧,没有期待。刘若英演的。想想我就要皱眉。刘若英微微侧着身子,四分之三脸上挂着一个僵硬孤直的愣神儿表情,以为那就叫决然——她能对张爱玲想到的全部了。想想她在《人间四月天》等剧和MV里的表演,那种被贴了标签要勇敢面对“一个人孤单”的当代女性表情,真是烦。怎么就知性了呢? 二零零六年六月五日 于 北京

 3 ) 韶华竟白头




《滚滚红尘》是每回K歌的必点,呵,没有办法,人就是有那么土。
但这个电影,却要拖到今天才看。因一早晓得会被打到。

说的是作家沈韶华跟汉奸章能才的故事。
背景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看这个电影可以想起的旧闻太多。
林青霞跟秦汉,张爱跟胡兰成,三毛跟荷西,随便哪两个都可以扯上一车话。
但我记得师太是这样说起林青霞
——人家是可爱、活泼、青春、漂亮、豪放、有气质、具潜力。林青霞只是美。真要命。

真的,一个人怎么可以美成她那个样子,而且对这个美还一点也不在乎。

而有一幕,她跟他在阳台上慢舞,她赤脚踏在他的鞋面,又将下巴搁在他的肩膀。
这时有音乐进来,正是那支歌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真正荡气回肠。
她跟他都深爱对方吧,乱世中也要这个样子抵死缠绵,外面洪水滔天就要来了,知不知道?

当然后来,在人潮中他们离散了。
一回首已是百年身。

张爱在纽约死得简净,遗物不过几件衫几方丝巾。
幽独岁月中,她有没有记起,多年前在上海的寓所中她以手指轻抚过的,他的眉目呢?
是不是当年她太年轻,也太决绝了?
真的,生命应简单应柔暖,若一个男子懂得如何在院子里种樱桃树,以及给孩子做小木马,嫁了给他应该也不是不幸福吧。
一场婚姻,不爱有不爱的好处。

然而总是有人对爱寄望太高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呵,韶华多情,空自白头。



2006-10-18

 4 ) 两种男人两种爱情

 看《滚滚红尘》,秦汉饰演的章能才真让人又爱又恨,初看这人儒雅淡定,细腻体贴。再看到他遭遇袭击一场,觉得是有男子气概的,并不见得怯懦猥琐。可是偏偏是这个人,是伪政权的政客,虽然他声称手上没有血;也是这个人,避难到乡村就和房东太太有了纠结,虽然他说最爱还是韶华。
    无疑他是聪明的男人,所以他自知“随波逐流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可是这样的自知并不能让他强大而坚定,他依然随波逐流。虽然再见的时候,他在纷乱的人群里远远的说“我爱你”,虽然后来的他和
韶华紧紧依偎,在奔涌的人流里不离不弃,可是他的自私他对爱的不执著,还是让人心寒。只是爱着的女人容易原谅也容易忘记。
    是应了张爱玲那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你知道他的软弱,便为他开脱了一切。奇怪这样的怜惜,常常是女子才有。明明自己才是需要怜惜的那个,她最伤心的时候,她最好朋友死的时候,她一个
人承担一切的时候,他并不在。
    也许因为爱,也便不会有这样的计较。
    影片里我最感动的,是余老板的爱。这个人,并不会懂得她的文字,也并不懂得温言软语,可就是这个人,一直陪在韶华身边。她被人欺侮的时候,他挥舞菜刀奔到她身边;她困窘的时候他给她温暖衣食;
他用金条换来两张船票要带她离开,说想与她做患难夫妻……
    你可能会觉得他的爱也那么俗气,他为你付出也是要你有回报的。可是无论如何,他的爱是真的。
    直到最后,他看到韶华没有上船,本来已在船上的他,逆着人流来到他跟前。他要她放心,不会再对她有非分之想,他要她知道他只是想照顾她,他要她好好活着等着她爱的人回来……
    你还能说他俗么?
    我的眼泪流给这个人,我觉得最深的爱在他这里,最高尚不凡的人也是他。
    是否最深的爱,存在于那些凡俗的人之间。那些看似高深莫测,有着所谓深刻思想的人们,其实在现实面前最是无力,他自己不能有立场,怎能要求他有厚重的爱。


  不过《滚滚红尘》,还是有很深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是人被时代携裹下的不由自主,很多事情个人无能为力。也许这是章能才可以被原谅的理由。可是当下的我们,有很多选择与自主,却依然懦弱,我们的无所依让爱情更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这是人的异化吧!

 5 ) 沈韶华=三毛>张爱玲

很久之前听说这个电影拿了许多奖,唯独缺了三毛的编剧奖,有点为她打抱不平,也不大相信。今天看完,觉得三毛的确不合适写很深的东西,无论她里层的东西有多少,所能表现出来的最终结果始终是以引人入胜的情节为优势取胜。这一点三毛一辈子也赶不上她自己的偶像张爱玲。

一个导演如果有私心是比普通观众幸运的,他可以与自己心中的女神亲密接触,并且让她完成自己的电影理想。一个小说家也许在写到理想爱人的时候总也有个实体在心中,可以借由文字得以充分达成不可能的心愿。说白了不过是意淫一场,在《滚滚红尘》里,沈韶华就很有三毛意淫自己变成张爱玲的影子。这一点很容易看出来,学生时代为恋人割腕,绝食。躲在公寓被窝里蒙头写小说,与闺蜜耳鬓厮磨地说着私房话,当章能才握着她的手时,她反手一巴掌的暴烈,为了掩护章能才她急中生智的泼辣...这些部分都是属于三毛的。而刚刚脱离那个生不如死的家庭,坐在人力车上的沈韶华看周围世界那种深入骨髓后的冷漠,会以一个金戒指做小费给下人,半夜里突然托着章能才的脸问你还在吗,这些有点接近张爱玲了。很多细节上都用了张爱玲的名义,却完全三毛化了,譬如那个红色的披肩,如果是张爱玲,我觉得她该不会选这条的,张爱玲在吃穿上的品味彷佛没有被三毛表现出来。当然既然只是以张爱玲和胡兰成做背景,并没有说是给他们两做传,就不应该太苛刻它到底有多贴近真实的张爱玲。

片子的却有几个情节很让人动心落泪,但不足的地方也很明显,这样减损了它的价值。沈韶华双脚站在“大皮鞋”上与他在阳台共舞的时候,突然用那条火红的披肩蒙住头两人深吻,但镜头中章能才的双手显然很僵硬。韶华发现他在乡下另娶妻而大发雷霆,争吵的话也十分琼瑶式。但要表现的意思还是在:张爱玲不是不能接受胡兰成爱别人,她是不能接受他用同一颗心去爱。类似只有白开水的乏味而没有白开水的简单利落的台词还出现在穿插其中的《白玉兰》中,情节或许是有点《小艾》的影子,但语言上完完全全不是张爱玲。这样的情节其实很常见,但为何只有在张爱玲笔下的《小艾》,主题才得以深刻的却是作者的功劳。不知道是否是三毛故意安排这样索然无味的叙述方式以免抢了主线的风头,但主线的那点风头好像也还是没能够撑足剧本。结局章能才走在白茫茫的大地上,不知道三毛有没有顺便也将心爱的红楼影射进去?

看来,术业有专攻,一行一业中有些人又善于写这类题材些,有些人在另一方面更胜一筹。不求一个作家能够尽善尽美,而求一个读者能够懂得选择。

 6 ) 红尘传说



如果只记得一个镜头,那么我记得张曼玉。
她把一头短短卷发铺在板子上,报怨着说:来来来,再用熨斗给我烫平了。那个朝气勃勃的青年,爽朗一笑,笑进记忆。直到现在,每次看到卷发的背影,都很想找个熨斗去试试,能不能让它变回直直的样子,于是想象中有“呲呲呲”的声音在响起。

如果能记得第二个镜头,那么我记得林青霞。
她没穿鞋子,踩在秦汉脚上,相拥,慢慢地转圈。围巾盖住了他们,挡住了视线。那亲吻,让人浮想联翩。不禁想:怎么能有这样的浪漫、温情。经典的桥段啊

如果能记得第三镜头:呃 没有了。
这故事里是讲张爱玲吧? 只有这样一个女性作家,也只有这样一个汉奸。

可惜的是,虽然女一是戏份重的,虽然女一是极美的,虽然女一是红遍整个亚洲的,虽然女一是我也蛮喜欢的,虽然女一是男人并女人心中的的女神……可还是,让女二抢尽了女一的风光,活生生的一个人物,挥之不去。以至于,把那时还不熟悉的女二从此刻在心窝里。
她也把自己刻在大奖名单上。

不经意的张曼玉,撞进心口
来易来 去难去,数十载的银屏游
滚滚红尘里,留下她的传说

 短评

林青霞和秦汉的对戏非常到位,不仅把国乱家亡之时相互怜惜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把个体命运的无力感表达得恰到好处——这当然和两人本身的气质有关。试想要是换了杨幂和黄晓明,这戏就不能看了。所以演戏本就不是扮演别人,而是自我的展现。高贵和平庸,一眼就明白了。

6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最喜欢的作家,最喜欢的演员,最喜欢的歌

8分钟前
  • 清秋雨薇MOMO
  • 力荐

三毛写的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想的是她和荷西,拍的是林青霞和秦汉

10分钟前
  • 海啸
  • 力荐

我对这部电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因为这是一部既有张曼玉、也有林青霞的电影。小时候我自我介绍的时候会说「张曼玉的曼、林青霞的青。」总感觉这么说 会让我的名字更美一些。终于等到数码复刻版《滚滚红尘》。仿佛是有人吹散了时光的尘埃,每一个脸庞都变得焕然一新。28年前,有一个男青年在放映厅看完了《滚滚红尘》。他决定取两位女主演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做名字,送给即将出生的女儿——我就是那个女孩儿。故事的最后,死于文革的沈韶华,在遗作《白玉兰》的结尾写道:「人们问她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她说娃娃生下的那个晚上 月亮好白,就叫月凤好了。」月凤是韶华最好的朋友,她让早亡的月凤以另一种方式得到生命的延续。林夕写了粤语版《滚滚红尘》的歌词,有一句是这样唱的:「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

15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整个民族陪她一起受难。”唉。。。

19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虽然是三毛的剧本,骨子里却是张爱玲的精魂。国仇家恨永远都是小情小爱的脚注,要倾一个国、一个城,才能把爱情的起承转合述说完整。红尘滚滚,滚滚红尘。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三毛的《滚滚红尘》写的是张爱玲和胡兰成,想的是她与荷西,演的却是林青霞与秦汉。而我不解的是,为什么现在的电影或恶搞或庸俗,或疯癫或假正经,再也找不到滚滚红尘这样气质的好电影了呢

27分钟前
  • meiiii
  • 力荐

心里总是留位置给“秦汉”这件事,下场总是很惨烈。“秦汉”的我爱你,听起来总是令人发笑。而我竟然以为上个世纪的人会比我们无私一些吧,真是傻到家了。就算是换一个时空,也还是一样的结果。

32分钟前
  • 推荐

修复画质还行,电影其实没那么好,注重情绪、氛围、情调,故事却比较平淡,有些地方煽情得琼瑶剧,当时热恋之中的秦汉、林青霞演出了痴缠恋人感觉,这无需表演,就是她们自己的写照,电影之外他们终于还是没能在一起,这个片子没有严浩导演的《似水流年》好。

3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严浩的腔调,不提张爱玲与胡兰成,林青霞与秦汉的感情纠葛也够让人唏嘘的了。3星半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三毛的编剧,林青霞与秦汉的情侣搭档,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原型,张曼玉的出彩表演,再加上罗大佑那一曲柔肠寸断的《滚滚红尘》。这些,已足够构成期待一部经典的理由了。”

40分钟前
  • 沈书君
  • 还行

唯一一次落泪是因为余老板,他说他不怕死,他只想照顾她,对她好,待局势稳定之后,章先生就会回来接她走,他不计较。

42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足以泪流

4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张爱玲、三毛、林青霞秦汉,一人一星就值这分了。巨蟹男是典型关键时刻怂的主儿,况且天蝎女炽烈纯粹的爱本就一定要棋逢对手,不是人人都接得住。欸,“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

47分钟前
  • 叭卦我最懂
  • 推荐

她把生命还给了我,而在她最伤心的时候,她只有她自己

52分钟前
  • 苏格
  • 还行

喜欢这样浓烈的感情和浓烈的美。月凤一闪山,“女人遇到最爱的那个人,就是她最危险的时候。”她活泼离去的样子,以后也很难忘记了。原来有一种人,真的是为表演而生的,总之,她不演,可惜了,纵使身边的人儿再动人,也不及她伶俐,目光难以从她脸上移开。

53分钟前
  • 天生变态难自弃
  • 力荐

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

56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张爱玲和胡兰成、三毛与荷西、林青霞和秦汉……全部都是令人叹息的爱情

60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或许可以看作另一出版本的白蛇救夫。只不过这里白蛇是凡人,是林青霞,许仙是妖,是秦汉。这一回许仙算不得辜负过白蛇,他只是活到垂垂老矣。小青也是早夭的人,是张曼玉。

1小时前
  • 不良生
  • 推荐

这个世界上,乱七八糟的男人,终归很多。林青霞只一个。张曼玉只一个。三毛只一个。

1小时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