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气球

韩国剧韩国2022

主演:徐智慧,李成宰,洪秀贤,李相禹

导演:陈亨旭

 剧照

红气球 剧照 NO.1红气球 剧照 NO.2红气球 剧照 NO.3红气球 剧照 NO.4红气球 剧照 NO.5红气球 剧照 NO.6红气球 剧照 NO.13红气球 剧照 NO.14红气球 剧照 NO.15红气球 剧照 NO.16红气球 剧照 NO.17红气球 剧照 NO.18红气球 剧照 NO.19红气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16:24

详细剧情

将于12月首播的《红色气球》讲述了我们都饱受折磨的相对剥夺感,以及为了抚慰饥饿欲望的渴望而挣扎的我们惊险而温暖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双主人公---你是“小王子”,我是“红气球”

1.双主人公:“小王子”与“红气球”

就像小王子驯服那只野狐狸,小男孩也最终驯服了红气球。

红气球在影像层面形成一种自印、自反甚至自嘲,它是另一个主人公,是小男孩的精神投影或者说镜子里的另一个“我”,男孩的童真、梦幻、自由意志与孤独自闭都是红气球的意义外延。如同红气球永远只成为大人、同伴猎奇的欲望心理一样,它永远不被理解、不被命名,也无法打开沟通的渠道,家人不能帮你、老师不能帮你、小伙伴也不能帮你、甚至路边邂逅的精神伴侣(蓝气球)也不能帮你,你只有自己帮自己,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在对红气球的规训里,在飞往自由色调的天空里。

红气球也是漂浮的梦,它永远不会被砸碎,因为梦可不止一个。它会带你最终冲破一切斑驳的暗淡的冷色城堡(巴黎街道冷冷色调里的无法理解),最终飞向自由意志翱翔的暖色天空之中。红气球所携带的这种梦是孤独的灵魂,孤独到静寂,孤独到自闭,但是从来不会寂寞与冷清,它永远在踽踽独行中保持独立思考。

小王子可以驯服小狐狸,小王子也可以爱上带刺的玫瑰,为什么小男孩就不能拿着破碎的气球飞往天堂呢?

2.自反的气球:法国作者论的深刻隐喻

如果说《天使爱美丽》的意式街道充满幻想,《飞屋环游记》的天空填补返璞归真,那么《红气球》则是幻想中的童真肆意遨游。

被抹上消色的法国街道,永远不被沟通与理解的小男孩与红气球,在某种程度上契合着导演的作者腔调与艺术。红气球则成了“自来水笔”,勾勒导演无尽的意图,哪怕这种意图不被任何人所理解(甚至是同行的导演们的“围攻”---同伴对红气球的“追击”),导演独特的个人情怀与艺术品味遭遇到了无穷的困境,就像小男孩最终只能被在逼仄的空间内面临同伴的围堵,在大人的世界不断遭遇“歧视”与无法理解的“好奇”,此时小男孩、红气球与导演本身构成了三方的对谈,这是关于法国作者论的坚持、艺术的固守与捍卫。

红气球可能会破,可无数的梦与艺术永不破碎。

 2 ) 钴蓝天幕下,一场色块们的旅行~

若将《斯巴达三百勇士》的画面随心剪取,得到的应是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同样地剪取,《罪恶之城》则是一组吞吐欲望与杀戮的黑白照片。而《红气球》,没有前两者的过分豪迈和故做深沉,只是一叠隽永的欧洲风情的明信片----冷冷的青灰色街道纵容着石缝间流淌的朦胧水迹,黑铁支架的路灯沉默而优雅地驻在长街转角,而天空中小朵的云上残留最后一抹落日的金。
 
这是用回忆染旧的画面,处处精美与颓败交织,严谨与纵情相融。明信片里淡淡金发的孩童摘取了唯一的亮色,那一刻,鲜艳的红也摘取了银幕外所有人的视线。

整部影片就是如此起笔,拍摄明信片般地细细对待取景框中的光影流离,变幻的悠扬旋律贯穿始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诙谐和感伤并存的动人故事。

如同开场的数幕,大部分时间影片的基调都是群青沾染一点点银灰,只有一粒饱满的正红仿佛悬浮在昏黯水底的油珠。就像《辛德勒名单》里红衣的小女孩,气球的出现仿佛是神用手指抹开了沉晦的空气,泄露出了生命的天真和动情。

男孩牵着一只红色的气球,雪白的线被攥在手心,骄傲地如同攥住一个约定。他高举气球跑过小巷,鞋子啪嗒啪嗒地敲在潮湿的石板路上。下雨了,他向路人借伞,把气球小心地拢在伞下避开水滴。他在桥上追逐火车白色的蒸汽,兴奋地看着气球被云彩似的气团包围……他带着他的气球,好像并没有察觉到它与一只温顺小狗的不同。直到气球被母亲从阳台放了出去,屏幕上摇摇晃晃的红色又憨憨地停回玻璃门前,观众才发现错的是自己:这只气球本来就是一只摆尾撒欢的小狗。

气球跟着男孩上课,跟着男孩回家。气球看见了镜子里的自己。气球爱上一只蓝色的美丽同类。影片是那么理所当然地编织了一个童话,反而是置疑的人们不知趣了。那么何妨心照不宣地做这么一个奇诡的梦,梦中有一只乖巧又顽劣的气球。

可是紧凑的鼓点和拔高的音调预示着美梦的破裂。似乎每一部与青春有关的电影里,都有那么一群顽童。年龄划下了鸿沟,他们和成人分属不同的世界,各自的王将决定特权与义务的发放。于是他们的笑声放肆尖利,他们得意地犯错甚至作恶,而成人无从指责。这些顽童在《放牛班的春天》里打乱合唱的进行,在《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里用放大镜引光烧死蚂蚁,在《美国派》里吹口哨嘲弄一切纯洁的爱情。更年幼一点的时候,这些顽童杀死了一只红气球。

他们牵扯着气球,刺目的红色变成了纺锤扎破指尖时凝出的一滴血。梦是为了梦逝,梦是为了梦碎。当气球用最后一丝力气挣扎却被不留情地踩爆,于是我看见一个梦境黯然远去的背影。

导演若是足够残忍,就该让这一格画面后响起无情的片尾曲,任靛蓝的底上爬满惨白的文字,镌刻下炮制梦境的名字。可他终究没有这么做。镜头一个个切换,显示的不是THE END,而是一只只五彩的气球脱手而出的瞬间。

原本仰望天空如同从鱼缸底抬首只能看见纠结的水草,此时严峻的天色却骤然开朗。无数缤纷的气球向一处汇集,它们成群地卷过城市的上方,好像画板里明亮色块们正进行着一场浩大的旅行。最后孩童被气球托起升上天空的一幕和《ET》里单车飞起的桥段相仿,他们向高处,向远方,向以幻想触及的彼岸,飞,飞,飞。

如果我有一张车票,我要请所有勇敢做梦的人一起出行。我们填满晃悠悠的慢速列车,窗外掠过风雪和阳光,一路柠檬的黄和熏衣草的紫,一路樱桃的红和芭蕉叶的绿,一路微酣的歌。最后别忘了,伸手到窗外碰碰运气,也许像驯养狐狸的小王子一样,能驯养到一只气球。

 3 ) 镜头里的红气球,镜头外的童趣与童真

1 956年,一部只有34分钟,短小而清新的小电影《红气球》在法国上映。著名导演,法国人Albert Lamorisse,是这部电影的创造者。虽然短小朴素,没有巨星、不卖大场面,甚至连台词都几乎没有,这部电影却收获了许多极高的殊荣,如1957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特别奖、195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最佳短片奖和1956年路易德吕克奖。对于这部电影,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而本文则主要从视听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通过镜头窥探它的艺术与思想。

完整分析视频戳这里! 剧情 人物:皮埃尔、红气球; 相识:上学路上无意邂逅。 相伴:皮埃尔对红气球爱不释手,天天带着它一起玩。而有灵性的气球也十分喜欢皮埃尔,一直跟在他的身后。可 相离:气球被一群小孩抢到,一个孩子用弹弓把气球打破。 安慰:就在小男孩伤心之时,城里所有的气球都向他飞来。最终皮埃尔乘着所有气球,在城市上空飞翔。 几乎没有对白,本片完全依靠清新、质朴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入人心的童话般的故事,带给观者一份淡淡的甜蜜与纯真,和一份重重的回味与思考。

1。平淡与细节中见奇 皮埃尔独自走在上学路上,碰到一只小狗。停下来亲切抚摸小狗,很久才离去,下楼梯之前还回头望望。这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小小的动作设计,表现出小男孩孤单而充满爱心的形象。 放学路上,皮埃尔带着气球奔向桥的中央,看火车从桥下而过,升起大团的蒸汽,一份孩子才有的简单与俏皮。 为了避雨,一路与撑伞的行人同行。伞下的红气球因为太大而挤来挤去,滑稽可爱。即使行人奇怪地看着这个红气球,皮埃尔也丝毫没有要把气球拿开的意思。不论何时,他都陪着气球,红气球也陪着他,彼此关注、彼此珍爱和喜欢。 红气球和皮埃尔一起在市场上闲逛,被镜子里的自己吸引,轻轻碰触镜面,好奇而羞怯地朝里望着,表现出精灵一般的可爱与顽皮。这些细腻的描写,仿佛清淡的小品文,向观众静静地传达孩子天真、简单的快乐与情感,举重若轻地勾勒出纯洁的童心与幽默的童趣。看着他们可爱的身影,观众不由会心一笑。

2.巧用画外空间 皮埃尔上电车后,气球飘到画面以外的空中,这时汽车上的人都好奇地抬起头,看着这个神奇的红气球,引得观众也顺着观众的目光向上看去,想知道气球在哪里,猜测着它会不会跟着电车一起走。当气球重新出现,跟在电车后,观众得到了预期的满足。这种过程使观众逐渐培养起对气球的喜爱和不舍,通过和皮埃尔相同的心情而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情感的共鸣有时并不需要语言。而这种画内暗示画外,引发观众好奇的手法在本片中也经常被使用。

3.构图的暗示作用 皮埃尔被男孩子们追赶,在狭窄的小路上逃跑的镜头中,导演把地点选在了像迷宫一样的小街道,并且在长时间地展现追与逃的过程中,街道变得越来越狭窄。导演用这种方式,通过镜头带给观者压抑感和对皮埃尔的担忧,表现他紧张逼仄的情绪,暗示出皮埃尔渐渐进入困境,最后无路可去,被抓住的结局。 最后,皮埃尔跑到一片开阔的平地,这时其他小孩从四面八方朝他涌来,形成包围之势。这不禁使人想起战争场面中,敌人四面合围而来的景象。导演把这种人物关系放在这里,让观者明白皮埃尔无路可去,并且无形中把皮埃尔和其他孩子分为了正义和邪恶两个阵营,传递出对皮埃尔的同情,替他即将逝去红气球的担忧,以及对其他小孩抢夺气球的粗鲁行为的愤怒。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为了使红气球始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导演采用了电影拍摄中的经典手法,即让红气球一直处在画面中黄金分割点附近的位置。

4.色彩的反衬作用 电影整体色调偏灰,在湿湿的阴天背景下,红气球显得格外红、格外大。导演刻意把气球做得比一般的气球大许多,并且颜色非常鲜艳,似乎想用强烈的红色象征小男孩般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周围冷色调的蓝灰色的成人世界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让皮埃尔关禁闭的老师,严肃僵硬的表情和皮埃尔天真单纯的表情的对比,以及电影开始阴沉的天气和最后晴朗的天空的对比,都在无言中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5.用镜头说话 长镜头是本片一大特色。 皮埃尔因不能坐公车而跑去上学的路上,引起一路上行人的注意。这一段长镜头中,镜头一直位于他的前面,和他一起往前走。皮埃尔始终跑不出画面以及镜头的晃动,都带给观者一种焦虑感,体现小孩的着急。 整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镜头都与主人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仿佛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和观众站在同一立场,客观的记录着注视着,让孩子自己表现和气球之间的感情,除了表现小孩的表情很少有推镜头和特写。 无论是开头交代小孩发现了红气球的两个长镜头,还是气球在学校躲避老师出入教室,还是小孩和气球互相逗着玩的场面,电影通过长镜头传达出的细腻淡雅的情感,也完成了情绪的积累,使整部电影流畅如水、安静温暖,平淡中不失顽皮与精彩。

6.音乐的配合与渲染 本片如同默片,几乎没有独白,充分发挥音乐在其中配合剧情发展和烘托情绪的作用。比如皮埃尔躲在角落等气球,气球朝拐角飞过来时,音乐渐渐慢下来,变得诡异,当孩子一把抓住气球时,音乐突然出现强音,表现小孩的高兴与得意。红气球被蓝气球吸引,情不自禁跟过去,音乐的主旋律改用音乐盒的音色来表现,带有浪漫抒情的情绪。而一群小孩准备偷气球时音乐则变得低沉,用不和谐的和弦预示危险的到来。

7.小演员的出色表演 电影中的主角,是导演的儿子,一个动作有点笨拙,十分可爱单纯、简单执着的法国小孩,这一形象很符合电影中皮埃尔的形象,可以使导演对简单快乐的童年的赞颂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共鸣。试想,如果电影选择的是一个表情严肃、或者世故的小孩,感觉会非常别扭。亦或是小孩的演技非常明显造作,也会让这份童趣变得僵硬虚假。 电影中的皮埃尔是一个孤独的小孩,因此红气球的陪伴和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才更显得珍贵和让人感动。皮埃尔的孤独,主要是通过他安静带点哀伤的表情、几乎没有的简单语言和始终没有同伴、孤独一人来表现。

8.童话般的剧情设计 被打中的气球,在无声的镜头中一点一点死去,周围的喧闹声突然全部消失。一片寂静中,气球静静地变小、变皱,缓缓地下降,这种处理愤怒、失落、无措之感的方式比任何悲伤的音乐,或是小孩难过的脸庞都来得更为强烈。当气球就要落在地上,观众等待着一个同样缓慢而柔软的“死亡”时,却突然出现一双小脚,将气球踩扁。气球真的死去了,而且是以这样悲伤凄惨的方式。气球代表的童真,在孩子们的破坏中破灭。 这时,观众也许会以为故事将以此刻的悲剧收场。可是紧接着,所有的气球都开始向一个方向飞去。五颜六色的气球在晴朗的天空中结对前行,飞向皮埃尔,这个可怜的小男孩。最后在远景镜头中,广阔的天空下,孩子乘着气球,向远方飘去。这种非理性的幻想式设计,是孩子般的思维。表现出一种童心尽情绽放的之感。而观众也终于得到了感情的满足,和皮埃尔一样,带着电影中闪烁的童心,和他一起朝遥远的天边飞去。同样是乘着气球飞行,《飞屋环游记》中的气球只是屋子飞行的载体,而这里的气球更加承担了梦与童真的美好象征。导演在这里,不仅仅站在成人社会的对面进行抨击,而是像孩子一样,真正用童心关注童心,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9.写实?幻想? 电影整体风格以写实为主,自然流畅,不饰造作,使这样一个童话式的故事反而显得更加真实。第二天早晨到来,店主把橱窗前的门撑起来、邮递员来送信和工人在路上的叫卖几个镜头,勾勒出一幅真实的城市景象。皮埃尔带着气球在巴黎城中四处闲逛时,背景展现的是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富于诗意的美丽巴黎。而红气球跟着皮埃尔在空中飞行,不需要用绳子牵着的奇特,引起路人注意,也让这份幻想多了一份真实,让人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导演烂漫的幻想。而这份真实感又让人希望,真的存在这样一个神奇而可爱的红气球,用彩色装点我们苍白的童年。 本片的亮点在于:首先,不需要语言,就可以传情达意;不需要笑声,就可以带来欢乐。导演的所说与所思,观众的所感与所悟,都是通过镜头来组接和完成。和今年奥斯卡获奖影片《艺术家》一样,《红气球》失去了语言的表现力,反而给予镜头本身更大的施展空间。而远离了语言的真实感,我们也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镜头中的真实与镜头外的现实之间的作用,带给观者的神奇体验。 其次,导演表达童趣的手法独特而深刻。镜头中的红气球是导演对镜头外的现实世界中,童心与童趣的表达与思考。 气球是每一个小孩都喜欢的事物,电影中活泼灵动的红气球更是象征着童年时期对自由、飞翔的渴望和幻想。而片中的红气球,不仅是一个气球,而且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好朋友。但同时,导演想表达的又不仅仅于此。孩子的世界确实无时无刻不受到成人世界和人性中邪恶一面的威胁和侵犯,正如陪伴着皮埃尔的气球被他的祖母和老师拒绝,最终还被打破,这些都让我们纯粹的童心受到打击和伤害,使我们不再是简单快乐的孩子。但导演并不消极悲观,在他看来,这种阴暗虽然会暂时出现,但终会被善良与美好驱散,正如影评结尾的那些彩色气球对孩子的爱。

 4 ) 电驴上有个数字修片,效果超好

看过很多次红气球,每次看都超级喜欢
今天为了给个小朋友看,在电驴上找了个数字修片的版本,超级的好啊!!!特别清晰,呼吸都窒息啦,觉得画面感觉与那个时空又近了,人的表情清晰啦,超喜欢!!

 5 ) 只能在童年。

他六岁,他在街头遇到了她,她跟着他回家,他妈妈把她赶出窗外,他又把她偷偷拉回来。

他们就像两个第一次恋爱的小人儿,会赌气,会撒娇,会捉迷藏,他要抓住她,她偏偏躲开,他赌气的走掉,她又悄悄的跟在后面。下雨了,他带着她一起躲在大人的伞下,带她回家。

他去坐车,她跟着;他去学校,她也跟着,进了教室的她引起孩子们一阵骚动,生气的校长关了他禁闭,她只好跟在校长的后面,磨着校长放他出来;终于,他们又高高兴兴的在一起了。

调皮的男孩子当然想得到这个可爱的她,他们满城堵截,他带着她穿过大街小巷,……

唉,他和她还是被男孩子们抓到了,那个可爱的她,那个可爱的红气球就这样被调皮的孩子们抓到了,当那个小石块击中红气球时,我真的心疼了一下,他只能看着她慢慢变小,慢慢的掉到地上,……

全城的气球都来了,从孩子们的手里,从卖气球的小贩里,从敞开的窗户里,五颜六色,都来找他,带着他一起,……

那个结尾一定是每个小孩子都有过的梦想,导演在电影里实现了。我要是也有这样一个红气球就好了,It`s so cool。。。。。。

 6 ) 转一篇文

尋找紅氣球
一九九六 四廿 聯合報副刊

    二月初的巴黎還是冷。也難怪,中國舊曆年都沒到,還算是隆冬呢。天色陰沉沉的,昨天飄落過一陣半凝凍的雨珠——真下雪倒也罷了,濕冷才叫難受。總之這實在不是觀光巴黎的好季節。
    而我此時走著的街道,更不是觀光客們有興趣造訪的名勝。來巴黎之前,我已先在地圖上查到這處地方,略有些概念了。昨晚宴會的主人問起我今天要看些什麼,我說出Menilmontant這個地名,主人有些困惑地皺皺眉:「我對那一帶不熟。只聽說有很多新移民住在那裡……知道怎麼去嗎?」我說知道,二號地鐵往北,拉雪茲神甫墓的下一站。他放心地點點頭,沒有好奇追問。我們不約而同把眼光都投向窗外的夜景:塞納河靜靜流淌著,遊河船像承載著一船璀璨的珠寶無聲但絢麗地滑過,對岸的傷兵醫院屹立在閃爍的流光與冬日冷肅的夜空之間,愈發顯得金碧輝煌,而遠處發著柔光的鐵塔就簡直像幻景了。
    此時我就走在Menilmontant的街道上,如此平常的一個星期四上什、如此平常的行人商店小販街景……與昨晚那般華麗貴氣的夜景截然兩個世界。這平日家居百姓的樣貌是我所預期的,然而找不到眼熟的景物——出了地鐵站佇立街頭,我有一陣短暫的徬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找對了地方。
    天曉得我有沒有找對地方?我要找的景物是不是在這裡、是在這裡的哪段路上哪處轉角、事隔四五十年是否還在……全都是未知數。而我動念要來「找」也是一時好玩,現在真的摸來了這裡,人生路不熟加上天寒地凍,想想自己實在有些傻。
    事情起頭是一部舊電影和一個小男孩。
    好幾年前了吧,有一天偶然在公共電視頻道上看到一段影片,已經演過大半了,沒有對話,但很親切可愛而且富想像力;我把它看完了,印象還久久留在腦裡。不久之前又是很偶然的,在一家出租影碟店裡、「外國影片」的冷門貨架上,不期而遇這部短片:《紅氣球》,一九五二年法國出品,導演是Albert Lamorisse,片長三十四分鐘。我立即把它租回家,錄下來,與孩子們一同欣賞。
    故事很簡單:一個小男孩,一天在上學的路上撿到一只美麗的紅氣球。小孩帶著氣球去學校、回家,一路小心翼翼地愛惜它。漸漸的,他發現這只氣球有靈性:鬆手也不飛走,處處伴隨著小男孩,還會跟他玩捉迷藏,就像一隻可愛而忠心的小狗。氣球也給小男孩惹了些麻煩,譬如搭乘巴士、上學校或者教堂的時候,但這只加深了二者「患難與共」的情誼:氣球成了寂寞的小男孩最好的朋友。
    一群年齡大些的頑童,羨妒小男孩擁有這麼美麗的氣球,伺機乘隙把它盜走,聰明的氣球還是逃回男孩的身邊。頑童們老羞成怒更不甘休,埋伏在大街小巷,把男孩和氣球追得無路可逃,結果紅氣球再度落在頑童手中。可憐小男孩眼睜睜地看著他心愛的氣球變成頑童們彈弓的靶子,被射得遍體鱗傷,洩氣萎縮墜地……最後給一腳踹扁。
    這時奇蹟發生了。忽然之間,全巴黎的氣球,五顏六色的,一個一個,從孩子們手中、從公園裡、從賣氣球的攤子上……全部飛向一處地方:那不再有生命的紅氣球,和坐在旁邊哭泣的小男孩。成十上百的氣球湧落到男孩頭上,愈來愈多,他驚喜地一一抓住,好多好多的氣球,載著男孩冉冉上升,飄過街道和屋頂,飄向巴黎天空的遠方……
    我原是放給十二歲的明兒看的,沒想到迷上紅氣球的竟是兩歲的晴兒。
    這部電影只有背景音樂,沒有對白,除了最後男孩出聲呼喚他的氣球——而英文與法文「氣球」發音是極相近的。兩歲的晴兒完全能夠認同小男孩與氣球的感情(可能比大人更能夠),也依稀理解小男孩的日常活動,不時以他有限的詞彙指認電影裡的物件。小孩家又喜重複;故事聽完要再聽,電影看完還要再看,一遍遍不但不厭煩,而且因熟悉和可預期性,變本加厲地更加喜愛,到了每天必看,有時晚上像聽床邊故事般看到睡著為止的程度。
    這使得我對電影產生好奇,找來一些有關資料:原來影片的編劇和導演全是Lamorisse同一人,連飾演小男孩的主角也是他六歲的兒子Pascal,此片曾獲電影學院最佳原作劇本獎、坎城影展大獎,及教育影片館協會頒贈的「十年度最佳影片」獎。拍攝地點當然是巴黎,且集中於Menilmontant區,導演還特別在片頭向該區的孩子們(想必是扮演小男孩的同學和頑童的那批臨時演員)致謝——也不忘幽默而深情地「向全巴黎的氣球致謝」。
    陪著晴兒一遍遍地看紅氣球,奇怪的是我也不覺厭煩,反倒對片中切家常的街景起了興趣。不同於外人耳熟能詳的那些烜赫的名勝古蹟,這裡美得好樸素,幾乎有點清寒了——
    正是那懷舊的歲月啊,五○年代初,戰後才沒幾年,元氣都還未恢復呢。四十多年下來,這處地方肯定面貌不同了,不過也該還有些保持原樣的建築吧,譬如男孩隨奶奶上的單塔尖頂教堂、熱鬧的砌石大街、男孩住的公寓樓房、他的學校……我忽然冒出個好玩的念頭:過不久會有一趟巴黎之行,可惜不能帶晴兒同行,去到那裡若找得到彷彿電影裡的場景,拍些照片帶回來,等晴兒再大些就可以告訴他:媽媽為他找到了紅氣球的老家呢!
    主意既定,我攤開巴黎地圖, 很容易便查到一條大道和一條橫街都叫作Menilmontant的,那兒的地鐵站也是同名;更巧的是附近正有一座單塔尖頂的教堂,而教堂後邊就有一段鐵路——片中有一景便是男孩o著氣球在天橋上看火車從腳下駛過,白蓬蓬的煙霧一時把氣球的紅色給遮蔽了……沒錯,多半就是了!
    然而一旦「身歷其境」卻又一無似曾相識之感時,我的信心和興致都有些動搖了。
    沿著Menilmontant大道走,我拚命回想電影裡道路的寬度、兩旁建築的形狀,怎麼也無法跟眼前這些既不新也不舊、不算醜但絕不美的的毫無特色的建築物聯想在一起——路口甚至有家麥當勞。至於街上的行人,當然更不見電影裡的小孩、老奶奶、老師、修女、貨郎小販和騎馬的警察等等,而是如同昨晚友人所說的,有很多顯然不是本地人的外來移民——當然完全不同於充斥在名勝古蹟的外國遊客,這裡的「外國人」一看而知是在過日子、謀生活的。
    於是我把肩上的照相機移掛到胸前,用風衣遮住,讓自己混在這群人中不顯得刺眼,然後慢慢朝一處吸引住我眼光的市集走去。
    電影裡也有一處舊貨市場,小男孩駐足在一幅油畫前,畫中是個與他年齡相若的美貌小女孩。紅氣球呢,則發現一面穿衣鏡,興奮地在鏡前起起落落自我欣賞。
    這個市集沒有舊貨卻有屏障,而且規模大得多。待我從頭走到尾,才發現它佔了一條大街的半側,長度正好是兩站地鐵之間。攤販擺售的貨物以食物居多——基本上是個菜市場,間有衣履等日用百貨。剝了皮的全羊、活蹦亂跳的禽類和魚鮮自不待說,稀奇古怪的蔬果香料醃漬熟食更是花樣繁多。由於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貨品便十分國際化,多采多姿,正如賣東西的人和買東西的人一般有趣;吆喝還價的語言各種各樣,難以辨識。我忙著看東西B看人、聽話(偶爾還捕捉到幾句鄉音)、換算比較民生物資的價錢……簡直眼花撩亂,很快就忘了來到這裡的目的。直到走完整條市集、走出摩肩接踵的人叢,給冷風一吹,才想起紅氣球來。急忙掏出地圖辨認一下方向,決定找教堂和鐵路去——只剩下那裡是我比較有把握的地方了。
    巴黎的路難找,即使按圖索驥也不易,因為既不整齊又無規則,連建築也不肯方方正正,時常斜刺裡冒出一幢三角形的樓房,尖角指著你,劈開的兩條岔路夠你傷半天腦筋去選擇。我小心地沿著通往教堂的Rue De Menilmontant走,帶montant字尾的路名地名焉有不高不陡之理,逆著冷風的上坡路走得辛苦,我還不忘左顧右盼希冀奇蹟出現,讓我一眼就驚喜地看到小男孩住的公寓樓房,紅氣球悠悠飄在外頭守候的那個有著美麗紋飾鐵欄杆的陽台……可惜全都是些半舊的、毫無個性特色的商店樓宇,熱鬧地展掛著各國文字的市招,路旁停滿了車、人行道上擺著從商店溢出的貨物。這當然不是四五十年前那條閒適悠然的鄰里街道。
    走錯了兩條橫街才看到教堂的側影。我有些緊張地繞到它的正前方,又站遠些打量再打量;然後閉上眼睛,對照腦海中的兩組鏡頭:其一,從教堂門口朝外看,小男孩和奶奶走向教堂來,氣球尾隨而至;其二,從我現在站的地點朝教堂看,紅氣球猶疑地飄進去找小主人,結果全給教堂的執事攆了出來……
    睜開眼睛,我想自己終於找對了地方。用凍得有點發僵的手舉起相機,把教堂的形象納入鏡框——排除了周遭逼仄的小街、潦草的房舍,教堂顯得莊嚴巍峨起來,一如電影中的樣貌。
    我按下快門:一張、再一張……晴兒啊,你會認得出這是什麼地方嗎?
    從教堂一側再往後走,是個有點冷僻的住宅區,不整齊地排列著半舊的廉價公寓,完全沒有歷史古意的建築。在這些全然眼生的街巷間繞了一陣,我終於來到一座小小的人行陸橋,底下果然是火車鐵道。我興奮地舉起相機,又頹然放下——攔著陸橋兩側的已不是電影中筆直好看的欄柵,而是孔眼繁密的鐵網,根本不可能透過它照相。是防止人亂丟什麼樣的東西下去呢,連欄柵都擋不住的?
    我惘惘地折回教堂的方向,再返向大街。心頭湧現「捕風」與「捉影」兩個詞,此刻含義貼切地令我不無自嘲地微笑起來。找尋一個虛構的電影故事場景已是夠傻的了,何況那是近半個世紀前的事……空間、時間都已人事俱非;而我既非慕名瞻仰亦非懷古訪舊,只能算是——就算是一個影迷媽媽為她的影迷寶寶發一次童心吧!
    又過一天,與那晚宴請我們的友人在舊城區一家雅致舒適的館子裡小聚。酒過兩巡,友人問起我可去了Menilmontant?我回答去過了,然後告以《紅氣球》電影和晴兒出奇地喜歡之緣故……友人邊聽邊睜大眼睛,聽完驚喜地「啊——」了一聲,接著熱切地說:「我小時看過那部電影,印象很深,一直不曾忘記——我記得那個氣球、小男孩,最後悲傷又奇妙的結局……」 說話的人,原先臉上那種巴黎人的些許倨矜的神色,漸漸被一份溫柔取代了。凝視著他,我想到電影裡當時年僅六歲的小男孩,現在也有五十了,正是面前這個男人的年紀。而那創造出這一切的導演爸爸呢?現在還在人世間嗎?他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用鏡頭捕捉創造出來的一個世界,被那樣完好地凝固保存著,以致兩歲的晴兒與一個素未謀面的五十歲的法國人,會分享這同一個世界的美好記憶。魔幻的氣球、魔術的燈籠啊!
    從沉浸在童年回憶中的友人臉上移開視線,望向窗外,發現不知幾時外面已飄起雪來。細細的雪從夜空絮絮落下,那天空,許多年前一個晴朗的秋日曾有上百的氣球飛過,每一個看過那幕景象的小男孩都會永遠記得。而此刻,雪也落在Menilmontant的街道上、教堂的塔尖上,還可能落在五十歲的小男孩Pascal家的屋頂上……以及,每一個在童年都曾擁有過又失去過一個美麗的紅氣球的大人和孩子,在他們的睡夢和記憶裡,雪靜靜落著。



    ——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是五年前,在教室里。那年北京遭遇多年不遇的酷暑,空气里囤积着沉闷的热量。录像带沙沙地转动,粗糙的画面上,一个小男孩与一只大大的红气球穿梭在小城的大街小巷。那气球多么美丽,红得那么透彻,像是天空的一颗小小心脏。
    不久前的一个傍晚,和朋友一起去买碟,不经意间,它出现在了拥挤不堪的货架上。
    我想将这只大大的红气球悄悄地藏在心底,等到我的孩子两岁,再偷偷地放出来,让他们一起玩耍。然后,在他生日的清晨,当他睁开眼睛,打开房门,他会看到那么多那么多的红气球,用结实的绳子拴在一起,我们,和它们,一起去逛街……

 短评

居然也忘了这部,最近出了导演的白鬃野马才想起来,一生只有三部作品,英年早逝。ps,最近的版重新修复,画面无比醉人

4分钟前
  • 绿棉
  • 力荐

太美好了!全程惊奇地张大眼睛看六十年代的巴黎和现在有什么区别。房子风格没有变,蒙马特的面包店也一直在那里,只是街上的车变了。从前的小轿车真美啊。我总觉得巴黎的屋顶不够美,灰灰的,和鸽子一个颜色,入了冬就显得萧索。一只吸睛的红气球握在孩子手中,基调为之改变。您能为我的气球撑个伞吗?

8分钟前
  • 木由
  • 力荐

短短34分钟里的特效、色彩、音乐、剧情、想象力,充分征服我。而当我知道是56年出品的作品时,则更加惊叹不已。每一段陪伴都弥足珍贵。

12分钟前
  • 小小
  • 力荐

恶童遍地走,气球满天飞,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4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力荐

永远不要怀疑孩子纯真的梦想,虽然它们有时是那么不可思议

15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会飞不会叫的狗~

18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童真,自由,有魔力的红气球。结尾太美,不知道《飞屋环游记》的灵感来源是不是这里。

21分钟前
  • Dreamer
  • 推荐

1957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特别奖、195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最佳短片奖、1956年路易德吕克奖。

2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看这片子让我想起小王子,唏嘘不已,感动不已。不知艺术是否总在早期时才更加认真深刻,五十年代的片子到现在都难得有人堪比。

28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1956戛纳短片金棕榈。1.击败费费[大路],唯一获奥斯卡原创剧本的短片。2.通过长镜头与深焦摄影维持空间完整性,使观众忽略特技的存在(细线操纵),让活泼顽皮又不失乖巧的拟人气球形象跃然屏上。3.灰暗阴晦的巴黎街道与色彩鲜艳的气球对比,现实vs梦想。4.气球破损慢镜与[飞屋环游记]结尾。(8.5/10)

3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法国人的脉脉温情

31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这正是巴赞笔下典型的“故事的影像”,以此与“影像讲述的故事”相区分,因为它没有使用蒙太奇的潜在延伸意义来制造幻象,而是依靠长镜头严守了事件的空间统一性,这时影片中的现实脱离了对所暗示虚构时间的想象性再现,使其成为风格统一的“真迹”,而非精美的“赝品”。在这种情况下一切特技都是允许使用的,观众在明确知道事件是经过特技处理的前提下,还能深信其真实性。正如电影中所描绘的童话般幻境,它赋予了非生物以动物的性态,却又借助这一非生命意象将我们引向现实,最终达到了真实性与想象性融为一体的状态——仅从电影摄影本体论层面解释它是符合一切审美与叙事标准的,恰恰由于它没有使用任何电影技法,才使其具备了虚构的真实性,它是纯粹的故事所衍生出的影像,而不是由影像向我们灌输的故事。正因此每个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气球

33分钟前
  • 不朽浩克
  • 力荐

真好!!!我也想变成一只红气球,在孤单的童年里陪伴你。而我要是你,全巴黎的气球我都不要,我只要那个调皮的会跟我捉迷藏的小红气球。童话结局圆满,但又如此忧伤。坏孩子永远存在,心爱之物永远要被凶恶的敌人夺走。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承受了太多太多超过负荷的苦难。

34分钟前
  • Odding
  • 力荐

太好了!!!导演没什么野心,没有强烈的表达欲探讨欲说教欲,只有平和的心态和真正的热爱。

39分钟前
  • 蜉蝣
  • 力荐

童趣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天啊原来“飞屋历险记”是抄它!奇幻动人的想象,鲜艳调皮的红气球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二战后百废待兴的巴黎。小盆友的笑容快把我的心给融化了...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可惜他最后没有再回头看看那个死去的红气球。

47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题外话:看完这个我更害怕气球了 = =

49分钟前
  • ZZS
  • 推荐

内容完全不同于那部同名的中国动画,最后的高潮让人叹服。只是想吐槽的是:帕斯克君,你怎么扔下朋友的尸体跟着其他新欢走了呐……(毫无疑问每个气球都是有独立人格的,红气球中途还想把妹还是吊凯子来着,对了,它的性别是男是女?)

51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饲养红气球作为宠物的男孩,聪明的红气球恰如童年的梦,那刻意和街景分割开来的颜色将童年隔离开了。一帮坏孩子就是想将气球处以极刑,本以为最后气球们会来复仇,看着地上红气球的尸体觉得气愤(那孩子忘得太快了),不过再一想,和孩子们发什么火呢?

5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