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

动画片法国 / 英国2010

主演:Jean-Claude Donda  Eilidh Rankin  Jil Aigrot  Didier Gustin  Frédéric Lebon  Tom Urie  

导演:希尔万·肖默

 剧照

魔术师 剧照 NO.1魔术师 剧照 NO.2魔术师 剧照 NO.3魔术师 剧照 NO.4魔术师 剧照 NO.5魔术师 剧照 NO.6魔术师 剧照 NO.13魔术师 剧照 NO.14魔术师 剧照 NO.15魔术师 剧照 NO.16魔术师 剧照 NO.17魔术师 剧照 NO.18魔术师 剧照 NO.19魔术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9 20:29

详细剧情

20世纪50年代末期,曾经风靡一时的剧场风云变幻,人们迷恋电视、迷恋摇滚,对于曾经伴随他们长大的各种杂耍则不再关注。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魔术师,舞台上得体从容,现实中却不得不为了可怜的生活费而流转于各个表演场所,上至华贵的音乐厅,下至破落偏僻的小酒馆,不变的是他对魔术的执着。在苏格兰某个乡间逗留时,魔术师结识了一个小女孩,她感叹于那些神奇的魔法,于是偷偷离开故乡,转而追随魔术师的脚步。他们辗转来至爱丁堡,生活变得愈加艰辛,而为了满足女孩对魔法的信任和对繁华世界的向往,魔术师不得不想各种办法去赚钱……

 长篇影评

 1 ) 魔术师

        与几位朋友去城北老戏院Music Box Theatre看法国导演Sylvain Chomet新作《魔术师》(L'illusionniste,2010)。

        我并非动画片爱好者(先不谈中国式的水墨动画),大约出于某种偏见,认为这种形式无论在主旨还是形态所呈现的层面深度和丰富度较之电影胶片拍摄的普通剧情片为有限。这里的重点不在于CGI技术是否发达到可以乱真的程度,而是普遍来说,人们对动画片的预期更多是种浅显欢快的naïveté(当然有些具形式探索意义的欧洲动画如波兰和俄罗斯的有些不同),与对“representation”的期待不同有极大关系。 当然早期迪斯尼动画片令爱森斯坦十分着迷并写下一本我认为仍是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动画片研究专著。他更看重的是动画片本质中,如“火”一样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animism泛灵论(身体的不可预期的随意变形等等,完全挣脱“写实”的indexical束缚)。当然,如果这种活力和不确定性渐渐被工业化、类型化和模式化,其魅力也逐渐丧失,如多数当代迪斯尼动画片。3D也只是感官刺激的权宜之计罢了。对于宫崎骏作品,看过几部,想象力不错,但作品太多,不免有重复之处,便无更大兴致一一看过。Chomet作品倒是例外。大约因为它们为数不多,并保持着“手艺人”的独特性、原创性、精致性和非凡的想象力。以及,用动画这种似乎“单纯”的形式,来暗示一些暧昧的、冷酷的、悲哀的、敏感的……等等复杂的层面,而这些东西,(或许又是偏见),深植于法国文化中。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如一个看似单纯如白纸的小女孩,却有成年人的坎坷凄惨身世、丰沛的思想、敏感细微的情感……一个怪异而令人有些不安、却印象深刻的组合。与《杀手莱昂》里娜塔莉·波特曼扮演的早熟的小女孩,有些类似。

        在“L'illusionniste”中的魔术师(依照塔蒂形象而绘,因本片塔蒂编剧,有半自传色彩)无意撞进一家正在上映塔蒂电影的影院,与银幕上的塔蒂影像(来自“Mon Oncle”)面面相觑时(这让我想起蔡明亮的《不散》中陈湘琪的脸部特写与银幕上《龙门客栈》中人物脸部特写的交叉剪切),忍不住眼眶发热而潸然落泪。结尾再次忍不住任眼泪流了满脸,尤其看到橱窗里被(现已沦为乞丐的)艺人卖掉的偶人,屡经降价,无人购买,免费赠送而无人理会,只好苦着脸,寂寞地坐在那里……对于惯于隔开距离而尽量保持“超然”心态审视电影的研究者来说,似乎有些难为情。而平静下来后,也开始思考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这情形非常罕见,往往对于刻意煽情的电影,还要报以讪笑。记得上一次看电影而落泪,应是在gene siskel film center看Lou/ *Ye的《Yi /He/ Yuan》,那是因为感同身受那一代人的创伤,及整个民族的说不清道不明、难以医治的创伤(也还记得导演杨树鹏告诉我,当年在巴黎看完这电影,出来坐在街边哭得稀里哗啦)。

        “L'illusionniste”到底哪些方面触动了我?笼统粗略归纳,也许有以下原因:(1)对人物及其所处境况的sympathy(最初级);(2)对时间流逝(1950年代)、电影史(Mon Oncle与L'illusionniste相隔半世纪的相遇)、电影人(塔蒂)的敏感和感怀;(3)情绪之结果,也许与具体电影并无绝对关系(虽然是诱因),很多时候,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自己的本质,崇尚复古者是也。

        它有些sentimental,但并未太过直露,恰当控制,常可以减法做成加法。而且再次印证:影片对观众的情绪感染力,与“写实”(realism)有一定关系,但无绝对关系。从前完全不会想到,看动画片会哭。那些没有实体的、绘出来的影像(或粘土造成而拍摄下来的影像),与摄影机捕捉、拍摄下来的实物的影像,其在感动人与否方面,并无本质区别。更重要的,在于是否能营造影片整体的气氛和情绪基调,或表达某些切中要害的主题,而引起身处某种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中的观众的联想……此处,则是经济、技术发展,社会娱乐文化形式的变化,造成对传统手工业模式的冲击——包括手工艺人,和以表演为生的民间艺人。马戏团、魔术师、杂技表演者、小丑,都被淘汰,身处廉价旅馆,沦为乞丐或企图自杀;取而代之的是流行音乐(片中对The Beatles的影射)、电视(橱窗中展示)、巨型百货商场和橱窗所代表的消费主义(魔术师为生计所迫在橱窗表演,赚钱后在同一处消费——为女孩爱丽丝买漂亮大衣、裙子和高跟鞋,而后者则是消费主义的典型俘虏)、全球商业资本主义(片中以“暴发户”式的美国人的行为、口音为例)……

        塔蒂原作剧本的基调也许略为明朗,尚未读过,不得而知。因剧本写于1950年代末,这些巨大变化在当代更为显著,随着数字技术发展,网络媒体、数字影像、动漫游戏……大规模生产、无限复制的视觉和影像文化,更将手工业时代的精耕细作和唯一性挤到角落,难以为继。同作为手工创作者和艺术家的Chomet,大约更能感同身受,将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感慨投射(project)进塔蒂的剧本。在里维特新作“36 vues du Pic Saint-Loup”(2009)中,也有关于流动马戏团观众寥寥、异常凄惨的描述。沉静中更有种迟暮的沉痛。不断思考现时与过去的关系而重新界定我们在时空坐标中的位置,文化和艺术的轨迹,反思和反省,常常失望、迷惘更多。

        魔术师并不存在。这是唤醒爱丽丝、导演自我唤醒、及唤醒观众的过程。无论如何叹息惆怅,大家都不可能在时间卷轴中重回过去,或者永远停留在现在,许多我们个人之力无法控制的变化,依然会在这世界发生,而我们为了存活,就要学着适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反抗只是局部,不是常态。

        音乐看似简单、轻盈、甚至有时欢快,与影像隔开距离,来反衬悲哀的基调。声音一如塔蒂电影,有时含混不清,类似murmur,而sound effects很多时候成为创造喜剧效果的sound gag。

        也乐于从中读出对其他电影的reference。除了前文已提到的塔蒂的“Mon Oncle”,亦向《于洛先生的假期》(1953)中著名的打网球场景致敬;爱丽丝随魔术师爬上小丘,忽然倒地,直挺挺滚下来,一个喜剧场景,却令人想起布莱松《穆谢特》(1967)中著名的自杀场景;老魔术师含辛茹苦,为取悦不谙世事艰辛的爱丽丝,一度令人想到约瑟夫•冯•斯登堡的《蓝天使》(1930)。

 2 ) 『等待魔法散场。{L'illusionniste}』

《魔术师》(L'illusionniste)是法国动画导演Sylvain Chomet的作品,他只有两部电影和一个短片,这是他第二部电影,很感人的父爱成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术。一个相信魔术的天真少女,一个过气的暮年法国魔术师,配合淡雅忧伤的故事情节还有爱丁堡下着雨的街景上演了一出灰姑娘变公主的戏码。
几乎没有什么台词,虽然字幕组给出的字幕有些地方没有翻译到,可是这部电影几乎是不需要字幕就可以看懂的。二战末期的法国,有一个为生计所迫、过气的法国魔术师Tatischeff,因为那时候魔术已经不是时髦的玩意儿了,大伙都争相去崇拜摇滚明星。所以Tati不得不到处去表演,从城市到乡间小镇,他带着一些简单的道具和一只兔子,在英国的一个小镇的酒吧,他遇到了小女孩爱丽丝,这个纯真的女孩相信魔术师变得魔术都是真的,他可以变出任何她想要的。魔术师离开了这个小镇,女孩偷偷的跟着他去了爱丁堡,在这个很英伦的城市对于女孩来说什么都是新奇的,华美的衣服珠宝、摩登女郎,都让爱丽丝羡慕不已。在爱丁堡,他们住在最简陋的旅社里,魔术师靠演出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爱丽丝想要橱窗内的漂亮外套和鞋子,Tati不得已要在演出之余去做很多卑微的工作——半夜去做洗车场工人、和一样潦倒的艺人们画招贴海报、在商场把商品当道具变魔术促销宣传…就是这么辛苦,他买回了漂亮衣裙并用魔术的方式变出来给爱丽丝,而爱丽丝始终相信这都是魔术师的魔法。
生活虽然艰辛可是因为魔术师并不希望打破小女孩的天真梦想。女孩渐渐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女人,穿着优雅的洋装,漂亮的裙子和高跟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爱丽丝陷入了热恋,于是,他走了,留下一些钱给女孩,还有一张字条:魔术是不存在的。女孩离开他们住的旅社时,餐桌上那本书在风的吹动下不停的翻动,映在墙上的影子像一只展翅欲飞蝴蝶…可是再怎么努力展翅也没有能够飞起来。
影片结尾,出现了那张让魔术师每每看的时候会黯然神伤的残破照片:一个小女婴。她和魔术师有相同的姓,原来这就是他的女儿。魔术师将对自己女儿没能完成的爱全部给了爱丽丝…
魔术变出了爱丽丝那件高贵的白色大衣、变出了一条美丽的蓝色裙子、一双白色优雅的高跟鞋…爱丽丝也从女孩变成女人,一个卑微的乡下孩子变成优雅的摩登女郎。当他挽着蜕变的她走在大街上,他脸上洋溢着幸福。艰辛的环境下的落魄艺人因为小女孩那一些幻想,并没有沮丧沉沦。当女孩找到爱情,Tati后来也将小兔放生了,火车上,形单影只。陪伴他的仅仅只有那张残破的照片。帮助爱丽丝华丽蜕变也许就是他一生最伟大的魔术吧。
父爱是那么深沉又宽广的,父亲总是用宽大的手掌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大鱼》、《美丽人生》、《当幸福来敲门》…每每看到这些影片心里都会有很多涟漪,老爸不在已经快五年了,记得小时候,他会在下班后买好吃的给我,也是突然拿到我面前,好像会变出很多好吃的一样。每次幼儿园放学,我总是缠着他去附近的商店买巧克力、冰淇淋,他总是会满足我。实际上老爸并不多话,也没有过多的表达,他只是想看着我满足的笑容。如果有天国,我想你就在那里…(写不下去了,原谅我又流泪了,昨天看完片子我还给朋友说很感动,但是我没有哭,是不是哭点没有那么低了…其实…)
话题继续转移到电影,Sylvain Chomet这部作品画面真的很美,2D手绘动画和CG融合的背景让画面很华丽,尤其喜欢几个空镜头,车站、火车在大桥上行驶、水中的倒影、雨中的爱丁堡等等,他的三部作品我都看过,最喜欢的就是这部。现实残酷,梦有一天始终会被现实打破,小女孩会慢慢懂得这一切。梦想是什么?那是现实的延续。现实又是什么?那是梦想的终结…魔法,终有一天会散场的。

 3 ) 无名者的生活

(08年看了《疯狂约会美丽都》,从此关注Sylvain Chomet。那种“手作人”才有的质感让我倾心。细细密密的细节,精益求精的画面,妥帖动听的配乐。温暖和讽刺都那么克制,充满力量。他的片子动人之处,都是结结实实打动了心灵深处,而不是煽起的情绪。Chomet是个顽固的怀旧之人,思念的都是些与现代格格不入的美好。诗意的忧伤。果然是同道中人。难怪我那么爱他。

    今年终于等来《魔术师》。可能是用了Tati剧本的缘故,少了美丽城的辛辣和怪诞,多了几分温润淡雅。不过也恰好表现出他的多面来。毕竟才出过两本长片啊,我很好奇他的潜能究竟有多深:)看完魔术师,我就有预感它拿不了奥斯卡。这种意境太不主流了。然后觉得不拿奥斯卡真的一点也没什么。Chomet的片子就是那种,看完后内心默默欢喜,但不会广而告之或极力想说服他人也去喜欢。只是恰巧遇到同好了,一阵激动,为彼此的贴近满心喜悦,或许会有一番热烈讨论,但能够言说的似乎终究也超不过片子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受。)

   【这篇只是因为对话产生的零碎后感,谈不上影评】


  用魔术为小女孩编织梦境,这当然是最容易看到的情节。但我并不认为这就是本片的主旨。我从片子中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魔术师,和那些落魄的艺人们,在即将到来(或已经到来)的时代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他们的生活方式,真心欣赏他们表演的人群的生活方式,都日渐式微,注定消失。结尾一盏盏灯光暗去,就是最贴切的隐喻。
  
 小女孩只是魔术师在落幕途中遭遇到的人事之一。她给了他最后一个自我证明存在价值的机会。在这一点上,他比小丑和腹语师都要幸运。他至少有一个当真的观众。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从乡村到城市,从熟人社会到商业文明,innocent的小女孩迟早会发现魔术是幻术。他不是救世主,拯救不了任何人。魔术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会带来适当的愉悦,那就是双方都知道这不是真的,纯粹是对精湛技艺的欣赏和赞叹。一旦一方当真,那魔术就不再是魔术了。是巫术。
  
 小女孩对他是一种好奇和信赖,觉得他的魔术有趣神奇,能向她展示一个与小岛生活全然不同的新奇世界。而并非因为了然他的处境,所产生的深深的理解和同情。他们不是一个国度的。倒是他留下那张字条离开之后,小女孩若有所思,她站在窗前看雨的背影有了一点点迟疑和沉重,我愿意理解她此刻开始有点懂他,开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人间不存在魔术”,这是对小女孩说的,也是对魔术师自己说的。他终于对自己——这个兢兢业业除了有限的魔术之外一无所长却自尊敬业的魔术师——说出了这一点。清醒,无奈,带一点残酷,但更多的是怅然和忧伤。然后往前走。
  
 所以后来在火车上遇到那个掉了铅笔头的小姑娘,魔术师思考了一下,没有再把自己的长铅笔变给她。我看到这里顿了一下,按之前的逻辑,善良如他是肯定会把自己的长铅笔通过魔术送给她的。但是没有。应该不会有人解读为自私吧?我的理解是,他的确是打算朝前走了,顺着生活的河流。局长提到教育观,我觉得也是有趣话题:向孩子呈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告诉他世界本来的样子,还是为他制造一个美好的梦境?哪一种更好?哪一种更负责任?


  据说剧本是Jacques Tati原创的。我未曾看过他的片子。但很好奇这位1907年出生的哑剧默片喜剧大师在面对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文化变迁会是怎样的心境?
  
 Chomet在我看来是顽固的怀旧之人(从他坚持手绘亦可见一斑),思念的都是些与现代格格不入的美好。从美丽城就是。但他处理的手法是我尊敬的,也很喜爱。就是克制。无论怀古,还是讽今,都是克制的。所以有力量。我理解这种手法来自一种悲悯的视角。和美丽城的辛辣、dramatic相比,魔术师里的镜头几乎是平缓地扫过每一个角色,有点像一种上帝的视角(以其客观包容而非神圣性而言)。无论你是优雅的,质朴的,纯善的,还是无知的,粗鄙的,势利的,就这么看着你,让你如你所是地存在着。当然会有偏爱,会有自嘲,还有戏谑的幽默,但既不高歌也不鞭挞。我觉得这是一种阅尽人世之后才会有的心态。在我看来,他的作品所具有的诗意,除了手绘的质感外,正来源于此。
  
 而Chomet花七年时间来讲这么一个过去的故事。他讲述一个渐渐消失的世界,那个世界曾经存在过这样的人群和心灵。这让我温暖。但我并不觉得他抱着重归的念头,他只是重访。这种重访让人对现如今的生活和时代的走向都多了些许沉思。他以回望的方式,朝着未来走去。

 所以铅笔头最后没有变长。魔术师还会是魔术师么?对我来说这似乎并不重要。一个时代或许结束了,但生活还在继续,不知为何,我对这个魔术师会好好地过下去充满希望。

  刚刚看到陈丹燕的一段文字,觉得和此片也很般配,引来一用:“我想,如果一个人无论如何,还是想寻找世界的意义,一个人越过千山万水,是想能看到世界上终有一处,古老的一切仍生机盎然,人们安顿在自己的根里,哪怕经历长达十几个世纪的踏伐,都没有被割裂。那么,这个人就该去爱尔兰找一找。”



p.s: 感谢局长观后感(http://www.douban.com/note/141424544/)引发严肃讨论(严肃!这在他该有多难得啊~~),有此影评。

again,推荐两篇有营养的豆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46600/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586487/

 4 ) 其实她爱的并不是魔术

据说这是一部不需要用对白就可以感动人的电影,但是看到最后并未觉得有多触动心弦。后来读了很多评论,只是想说我真的很不喜欢这个女孩子!
中途的时候曾以为两个主人公的关系会趋于《这个杀手不太冷》,这种想法果然是玷污了好电影。说实话,我完全看不出小女孩到底有哪里表现出她是热爱魔术的?
从最开始在那个小镇上,她只是对于魔术好奇,让她那么努力的去接近魔术师帮魔术师料理的原因都只是因为魔术师会以变魔术的形式给她物质的奖赏,不管是硬币还是那双红色的新鞋(话说她穿上新鞋就把旧鞋扔了的那一幕,让我很不爽,那么喜新厌旧物质到顶吗?)
在爱丁堡,她的心思更不在魔术本身,她爱的是浮华的表面和物质的享受,她想要美丽的衣服,想要去高级的餐厅,想要项链,想要爱情,想要所有的人都以欣赏羡慕的眼光看着她,一如她从前看着其他人一样~
从开始到最后,她爱的都不是魔术本身,而是魔术化的物质。她想拥有华丽的外表,而魔术师的举动让她可以没有负担的获得她想要的,她看不到魔术师的努力,那些浮华背后的心血。
是真的不懂,还是不愿意去懂?

 5 ) 伤感的手绘

用糙一点的话说,《魔术师》能淡出个鸟来。好在淡有淡的好法,淡极始知花更艳。一路山水,风雨飘摇,看得个情真意切。电影结尾,房间里空无一人,只有影子,幻化无穷。要不是精致的手绘作品,这般落寞空然的意境恐怕还出不来。

上海电影节放映时,有观众惊呼,怎么从头到尾没有字幕!其实算上简单词句和辅助说明的东西,《魔术师》大概有三十几句对白。然而如果没有字幕,电影并不会太受影响。除了致敬默片哑剧,《魔术师》主要是献给喜剧大师塔蒂,而塔蒂又把这封深情款款的信件寄给了女儿。电影说的是没落的魔术师职业,希望挽回的却是父女间的情感。对普通观众来说,《魔术师》是父亲写给女儿的家书,希望她独自成长。没有煽情画面,没有编造桥段,只有一句:魔术师是不存在的。世间没有万能的魔术,变出各种想要的东西也不可能。

如果抛开父女这一层东西,那么《魔术师》又表现为对旧时光和老手艺人的缅怀。蓦然回首的路灯下,过去的东西都变得美好起来。面对新兴的摇滚乐和消费主义,孤立无援的魔术师只能败下阵来。这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无奈。在更多人看来,《魔术师》也是对电影自身的一种致意,甚至也还可以看做是对手绘动画的迷恋。西维亚·乔迈能潜心这么多年,只为打造一部手绘动画片,在好莱坞的3D动画浪潮前面,他真像个“技艺退化”的老魔术师了。当任何事物都变成了全球化,守护着手绘动画的人,实在值得我们去尊敬。否则像昔日国产动画的手绘精品,只能某一天放在博物馆里去展出,无人捍卫,可悲之至。【风尚周报】

 6 ) 请记住,父爱不是唯一的主题!

       很多人看完都会提到两个字:父爱。而我想说的是,父爱不是导演想传达给观众的唯一主题,如果仅仅局限于此,那你就等于无视了片中很多很多重要的细节。
    还记得放在橱窗里的那个木偶吗?美好事物的没落,古典艺术的消亡,这才是让我看完这部动画片后让我心碎的原因。原来,世界上不存在魔术师的真正原因是那流逝的时光,它最终打败了你,只能去回忆,一生叹息。
    请记住,遗憾是无法用魔术变出来的。所以,帕斯帕斯最后终于做对了一件事,在火车上,没有交换小女孩手里的木头铅笔。

 短评

不是西维亚自己的剧本,所以没有美丽城那么辛辣,他将整部电影娓娓道来,各方面都尽量克制。他在动画里尽情地怀旧,他怀恋被遗弃的东西,小丑,腹语师,狗,他不喜欢新乐队,不会开新式汽车,也不要女士用品店给他的新衣服。最后他学会了放手,他离开了女孩,放归了兔子,并且不再给火车上的孩子幻想。

6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推荐

这个年代还能有这种靠画面和配乐就能撑起来的电影,它已经无关乎好坏了,它代表了一种记忆,一种人文关怀。留给了世界快乐越多,自己就只剩一个,这就是父爱的伟大!它足可让流水线的好莱坞的流水线动画汗颜!★★★★★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一部忧伤的电影,爱是无所不能的魔法。

13分钟前
  • 苏莫
  • 力荐

女主角让我看得很是不爽,明明贪得无厌偏要装纯真少女。论这种风格的法国动画,它比疯狂约会美丽都差远了。

15分钟前
  • Major Tom
  • 还行

吉普力手绘画风,见证老欧洲的快速城市化和魔术师职业的悄然衰亡。两个陌生人从聚到散,就像他们从未遇见过... 那些不够摩登而被时代抛弃的事事物物,总是会有人怀念的。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欧洲动画是让人悲伤,美国动画是让人欢笑,日本动画是让人温暖,中国动画是让人绝望……

21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天真的人最残酷

26分钟前
  • 野象小姐
  • 力荐

那个装纯的少女太讨厌了!!!!!!!!!!!!!!

30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推荐

"魔术师是不存在的"。当魔术师慌慌张张的躲进电影院,恰好里面在放《我的舅舅》,他与于洛先生面面相觑,真是神奇的相遇啊,一下子就被这场戏感动了。西维亚·乔迈以其怀旧的画风令雅克·塔蒂重生,这就是动画的魅力吧。这是一部需要情绪的电影。陷进去你才能很喜欢。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直到最后一刻才揭示的主题让人唏嘘不已,Sylvain Chomet的动画风格如此绝美,连同JacquesTati的剧本和动人的配乐,让此片或许能成为今年最美最诗意的动画佳作。

35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力荐

能够让你幸福,是我这一生最成功的魔术。

39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出来……即便下载过两次预告片无限重复的版本,好的作品依旧不会让你失去耐性。无论画风、故事还是配乐都十分出色。虽然对白几乎少到可以比作默片,但优秀的作品往往无需多言就能够深深打动你。★★★★☆

40分钟前
  • Q。
  • 推荐

小女孩趴在玻璃橱窗前看衣服和鞋子的表情让人觉得她的天真都成了虚荣,若不是她成为魔术师倾注父爱的对象,谁来成全她的贪得无厌?抖开最后一个包袱的时候才明白,无休止的隐忍付出只因多年前的亏欠与遗憾。

41分钟前
  • 柳穿鱼
  • 还行

一如《疯狂约会美丽都》的风格,故事却更淡雅忧伤。这个世界上本没有魔术,只是现实的不堪让我们需要有点光亮。开场前15分钟的孤独和温暖,足以瞬间把人感化,只是越到后来越感觉欠缺那么一点火候,让情绪无以延续……

4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女孩,请一定要记得有个老魔术师曾经不求回报的悉心保护你让你相信童话是真的

4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全世界的雨洒落在爱丁堡灰暗厚沉的街道,细腻写实的画风勾勒出温暖情怀。每个女孩成长的路上都有一个魔术师悉心相陪,直到下一站。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一个可怜、善良、慷慨的老魔术师,遇到一个天真、虚荣、不长脑子的农村小女孩的故事。我要是那个魔术师,我早就跑了。。。

53分钟前
  • 所见非所得
  • 推荐

“打工妹”进了城,过河拆桥⋯⋯难过。

54分钟前
  • 小羊
  • 力荐

我们终于也到了用电影来为青春祭奠的年头。当那个多年前一见钟情的高个子法国大叔借尸还魂在五彩的卡通线条中,那种氤氲的怀恋气氛不只出于对这位曾带给我们无数惊艳和感动的大师的感激,亦是一种借光影梳理岁月的私人情怀

56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每一个幸福童话的侧面,是不是都会附带着一个辛酸忧伤的故事?你的平凡落后于世界,而你的爱又超越了世界。我希望每一个人都需要童话作为食物,否则,抵抗世界冷酷与压迫性的力量又能源于何处?但愿兔子能在狮王山上快乐生活,就像苏格兰高地的地下室酒馆里纯净的笑容一样。

1小时前
  • 不流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