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娃娃之恋

剧情片美国2007

主演:瑞恩·高斯林  艾米莉·莫迪默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凯丽·加纳  保罗·施耐德  

导演:克雷格·吉勒斯佩

播放地址

 剧照

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2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3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4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5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6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3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4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5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6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7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8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19充气娃娃之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8

详细剧情

在寒冷的冰雪中,单身汉拉斯(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感到有些孤寂而无聊。他是一个典型的宅男,性格自闭,无友无伴。他的哥哥格斯(保罗•施耐德 Paul Schneider 饰)和嫂子(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 饰)住在隔壁,见此情景也觉得辛酸。嫂子见他整天宅在家中,于是邀请他前来吃饭,但是兄嫂的嘘寒问暖仍无济于事。某天,拉斯居然从玩具公司定制了一个充气娃娃比安卡,并带她参加家庭聚会,一起吃饭,一起入眠,一起去教堂礼拜。周围的人都觉得拉斯的精神不正常,兄嫂为此专门咨询了医生达戈玛(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饰),后者认为拉斯的症状是一种幻觉,最好的治疗就是因势利导。而此时,拉斯对于比安卡的痴迷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还要在教堂跟它举行婚礼……

 长篇影评

 1 ) 社区生活与人际交往

很多人看这部片子后,都会看到Lars的前后变化,而忽略了Lars周边人的变化。当然Lars的变化是明显而自发的,而后者的变化则是相对隐蔽而被动的,更是非本质的。


    Lars生活于一个社区之中,这个社区中的人们大多相互认识,教堂中或者Party中都可以相互看到。这是电影中展现给观众的一个情况。但是电影还隐藏了(应该说是背景化了)一个高于社区的“社会”。“现代社会”的存在使得连Lars这样有交往障碍的人,平时生活都没感觉到多大不便。他起床,三餐可以叫外卖,工作只需电脑,一切井井有条。很难想象Lars在中世纪如何生活。“现代社会”把原来属于人际交往范围之内的职能大多收归“社会”,人的能力在增长,但人的活动空间在缩小,庞大而秩序井然的“社会”压在渺小的个人身上,使得个人可以不动脑筋地生活下去。而伴随着原先做布朗运动的个人被规范化为机械运动,真正的公共空间在不断地缩小。


    哈贝马斯,这是看完这部片子之后的第一反应。不仅是影片的所描绘的图景图解了哈贝马斯笔下的现代社会状况,更重要的是,导演也持有和哈贝马斯一样的乐观精神。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所形成的个人交往的丧失,还是交往理性高于工具理性,哪一种更合理,这是他们面对的第一问题。导演似乎理想化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但他所持有的观点与人类天生的“聊天本质”相契合,所以尽管觉得这很难达到,但还是会认为这是一部温馨真诚之作。


    社区与语言,是哈贝马斯,也是导演所用到的对付规制化的“社会”的两种武器。社区提供了一个固定的交往人群与交往地点,而语言的生活化而非书面化更是暂时摆脱社会的避难所。社区和语言,亦即聊天与聊天对象,乃是再造人类活力与公共空间两把钥匙。但是编剧要让故事一波三折——这是一个日益“社会化”的社区,而Lars则具有交往语言障碍。


    情况似乎陷入死局。社区的公共生活日益压缩——只剩下礼拜天的教堂,人们则相对无言。Lars看起来是这个井然有序但一潭死水的社会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受害者。有些人也会尝试着交谈——他的嫂嫂热情邀请他去早餐,但大局已定,死水微澜。


    而编剧的理想主义情绪还是战胜了现实。这种理想主义是我所称赞的,他设想,Lars这种人,不仅有,而且比别人更有交往的冲动——这种冲动包括聊天、击掌庆祝、手与手之间偶尔的肌肤相亲、眼神的交流、以及听到朋友的笑声。Lars 的冲动,最终幻化成充气娃娃的出现——一个虚拟的交流对象。编剧的理想主义这时候达到了顶峰,他不顾现实的桎梏,硬造出这么一段离奇故事,来实现他的关于人类的信念——人类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一个冷漠的族群,人类曾经,现在也应该是热爱交流的、热爱分享的,热爱同类的。


    而充气娃娃的出现,最终改变了Lars,也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说,改变了其他人。虽然在最后的一段,关于社区中其他人的改变,编导对剧情的处理,还是陷入了一种关于改变的俗套,无法实现整部电影的内在现实性,但他能把这样一个容易被煽情与被离奇化的故事讲成一段颇具现实主义神采的温馨小品,同时也前后一致地贯彻了自己的思想,想到它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也算不负。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同类之间的交流乃至最后的同气连枝,竟然是通过一个充气娃娃来完成,是否是对本片所传达思想的一种讽刺。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2 ) 请问你有没有考虑过充气娃娃的感受?

我有一头漂亮的头发,黑色的大眼睛,性感的微张嘴唇,健康的肤色,火辣的身材。我的手感很好,我的柔韧性极佳,我能一直保持微笑,我不会在你烦的时候更烦你,不会唠叨不会抱怨,我是很好的倾听者也会是很好的性伙伴。使用者,你好,我是充气娃娃。
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你是一束光,在打开装着我的箱子后,我知道我是属于你的。你对着我说话,什么都说,音乐、电影、烦恼、高兴、甚至你上一次做爱的感受。你带着我散步、吃饭、走遍很多地方,你带着我一块泡浴缸,然后安然入睡,我们好快乐。可你始终是孤独的,你需要一个人陪,而任何人都只是陪你走一小段的路过人。你开始狂躁不安,开始对我大发雷霆,可我还是保持微笑,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没有第二种表情。
该死的工人,他们在把我装箱的时候肯定忘记放上了使用说明,我是用来操的,不是用来爱的。而你,想操就操呗,还要玩花样,玩花样就玩花样呗,还要动真格的,要动真格的就动真格的呗,还要后悔,后悔就后悔呗,还要找借口,找借口就找借口呗,还要全推我身上。请问你知不知道要做一个充气娃娃又要倒模又要安装又要上色又要搬运,这有多辛苦么?请问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个充气娃娃的感受啊?
最后,我消失了,你好了,还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么?

 3 ) 纯粹感性——由电影《充气娃娃之恋》引发的思考

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或许徜徉在寻常的小巷里,或许漫步在马路上头六尺六的天桥上,更或许,他或他们就和你住在同一把楼梯,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却每每将他们当做如同客观存在的空气一样视而不见。他们的生活,总之寻常得不能再寻常,是喧嚣的都市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批人。然而,他们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比如身份,也许是下岗工人,或是城市底层的扒手;比如精神,也许自闭,自恋,洁癖,乃至于极度自卑,这些林林总总的缺陷被这都市所完全遗忘,被中上层的精英分子嗤之以鼻——于是他们,成为了这座城市中如同尘埃般的小人物乃至于边缘人物,异次元文化的代表,过着这社会主流认同之外的生活。用一部电影刻画一名或者多名这样的人物,来反映城市化或资本化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用以剖析这社会的诟病,以此来阐发自身的情怀,或是寄托某种信念,这是我国的第六代导演和美国独立导演的惯用手段,这已然成为了一种经典。
   冷峻的电影视觉,非介入式的旁观者叙述拍摄方式、间离的效果(如同吉姆·贾木许的电影影像风格)冷静得令人战栗地表现都市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或者,干脆用一种高度主观且迷乱崩溃的情节与镜头处理方式,用以展现垮掉的一代以后所谓的当代青年分崩离析自我麻醉的精神状态。这两种处理方式,无论其力度还是其所寄托的思想,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家之选,都可以将导演眼中那所谓道貌岸然的人权社会批判得体无完肤。然而,当一部又一部的艺术电影,应该说是越来越多的艺术电影将小人物的可悲宿命一次又一次地加以展现,用银幕上的的纯粹暴力或冷暴力刺激着受众的神经之时,作为一位阅片量算不上贫乏的看客,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这种悲哀,来源于此类电影对于现实的无情批判然而其影片本身又在现实面前的无力与苍白,正如同查拉斯图拉在社会众生百态面前的渺小与苍凉。于是,反其道而行之,我期待着这样一部影片,它无需到达如何深邃的思想境界,无需拥有多么惊艳绚丽的镜头技法,更排除对于现实暴力或冷暴力的夸张表现,它只需用最普通的视觉,最朴实的技法,带着一种返璞归真的态度去讲述一个或者是一群小人物的故事。这样的影片无疑是感性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算是纯粹感性,它正是利用这种感性,去触及看客最敏感的情感神经,在一番流泪或是唏嘘的同时,或多或少的让人联想到生存的意义与自身的价值,达到说教片与批判式电影无法企及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影片绝不滥情,因为它是由真情实感与淳朴的人文关怀造就的。一个意外的机会,我欣喜地发现了这样的一部影片,一部名不见经传,从标题上可能让人联想得不着边际的影片,它叫做《充气娃娃之恋》(克雷格·格里斯佩作品,瑞恩·高斯林主演,2007年)
   这里,本人必须稍费笔墨简要概述一下本片的大致情节。因为方才提到,如果仅是从本片的标题理解,很可能会走进一个低俗的死胡同。尤其是如今标题党拥有相当势力的年代,本片的片名更是有可能遭到不必要的诟病。拉尔斯,一位家在冰雪城市中的27岁的青年,有着天真无邪的微笑和近乎天使般的童真,深受小城中街坊邻居以及同事的喜爱。可他,却是一个缺憾的存在。母亲的早逝和父亲的自闭,哥哥的过早离家,使他成为了一个惯于与世隔绝的边缘人物。这种隔绝最终使之产生了神经性臆想症。即使哥哥和嫂子随后归来,对他疼爱有加,都完全无法破解他与世间的隔阂——他遭受铁链紧锁的心灵丝毫不敢奢望爱情,虽然有人一直在等着他。然后有一天,他恋爱了,他的伴侣竟是一具用硅胶制成的充气娃娃比安卡,他与“她”相敬相爱,成就了一段没有性爱的纯洁感情。而他的亲人和友人们,放弃了所有成见,为了他,而去对这位无声的伴侣倾注超越常人的爱。最终,拉尔斯的臆想症治愈了,找到了一位值得去爱的真实伴侣。而那位叫做比安卡的善良“少女”,获得了成为人的尊严——得到了只有人才能享有的葬礼……
    对于一名合格的观影者来说,分析这部影片,首先便是要突破单个镜头乃至于场景的束缚,坚决不纠结于对于该片技术层面的分析,一定要放眼于这个故事的本身。如果对于这样一部纯粹感性的电影,尚且还要局限于镜头技法用光等等基本元素的话,那还不如将本片视为一部精神康复协会拍摄的病人康复实录。触及故事本身的核心,也就成功触及这名叫拉尔斯的青年一己的世界。诚然,拉尔斯是一个缺憾的存在,他极度自闭,害怕与人亲近,别人对他轻轻的触碰,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剧痛,一种难以言喻的折磨。然而在现实中又有谁不是缺憾的存在?离家过早,撇下弟弟拉尔斯和自闭父亲的哥哥格斯,痴迷游戏和动漫玩偶的好友,为一只被恶作剧的泰迪熊而伤心落泪的女孩玛格,还有喜欢给猫穿衣服的大叔……他们,难道是生活中完美的个体么?套用一句在剧中那位慈祥的大娘所说的话“在上帝面前,这样又如何?”显然这世道没人会是毫无缺憾的存在,缺憾,乃至于人格的裂痕,总是无法规避的事实。缺憾,可能会恶化,恶化成为一种残疾,最终人的精神会像得了瘟疫的花蕾一般,凋零死去。同时,缺憾也会如同伤口一样痊愈,虽然会留下疤痕,但最终会变成一件带着伤疤的美好事物。治愈这缺憾的良药,便是爱。拉尔斯身边的人们,都在用爱实践着自己治愈拉尔斯的诺言。而这个过程,对于其他人来讲,何尝不是一个治愈自己的最佳途径?拉尔斯的善良、微笑、天真无邪的质朴和对比安卡毫无保留的爱,使身边的亲人邻居对这件看似荒诞的事情,从不解到理解,从理解到包容,从包容最终成为了自发式的博爱,如同爱拉尔斯一般地去爱比安卡,这本身就是一场奇迹,一场在冬日冰天雪地的小城中上演的奇迹。哥哥格斯,在拉尔斯的那一句“不,我从没有恨过你”的感言中,摆脱了对弟弟多年的遗憾和内疚,在那一刻,他完成了灵魂上的自我救赎。那位身世不幸却无比善良的心理医生,也在为拉尔斯的治疗过程中,终于摆脱了多年前车祸丧失亲人的阴影,获得了对生活新的体验与感悟。“若你不去感动别人,别人也绝不会想到感动你”拉尔斯是这句话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正是他多年来对街坊邻居的善良以及不可言表的深切的爱,对故土家园身体力行的爱与奉献,于是获得了大家更加热切的回报。比安卡,本身只是一具用硅胶制成的成人玩具,“她”的本质用途便是泄欲。一旦被主人玩儿腻了,便会像无数的玩具的那样遭到唾弃,最终回归垃圾场——这便是充气娃娃的宿命。然拉尔斯的出现破解了这种宿命,他将“她”当成了人,当成了自己的女人。他与“她”彻夜交谈,向“她”倾诉,甚至为“她”感动,为“她”流泪。两人相处多时,却始终没有发生性的关系,因为拉尔斯是如此的纯洁,他只敢奢望与自己爱的人比肩相依。而后大家为了回报拉尔斯的爱,使比安卡最终从一种泄欲的工具变成了所有人依赖的存在,“她”参与一切社区的公益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了无声地但却是最纯真的倾诉。于是“她”最终获得了人的尊严,在拉尔斯的顽疾将要治愈的前夕,“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一场小城中难得一见的隆重葬礼之上安详且毫无遗憾的离去。比安卡,最终为拉尔斯冰封的心灵打开了窗口,他终于可以像常人一样去生活,去恋爱。可以感性地说,拉尔斯是一位释去翅膀的天使,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天使的善良,天使的微笑,他是一位为了爱而生的男人。比安卡,则是他新的翅膀,为了最爱她的男人,甘愿化身成羽毛。爱,让这座冰雪城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使之城。
        贾樟柯曾说过,他越来越认为一部电影的好坏,不在于蕴含了多么深刻的思想,而在于承载了多么深厚的情感。这句话诚然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可它却揭示了一条隐性的重要规律,在这里我可以将其解释为“回归效应”。“回归”所指便是感性元素的回归,在这些关注一种类人,甚至一个种族在当今生存状态的电影作品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天与地》便是从着重对美国体制的抨击转而发展到对整个越南民族在战后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的关注上来;安哲罗普洛斯以一部《流浪艺人》(1975)享誉世界,用一群流浪艺人身处乱世的见闻抒写希腊战时的苦难,三十年后又以《哭泣的草原》(2004)重新审视了另一段俄国与希腊的战争史,但这回他已经从荷马变成了埃斯库罗斯,从展现一群人的见闻经历变为挖掘两个人的世界(主要便是情感世界)。两位世界级电影大师在一定时期内的叙事蜕变,正是这种“回归效应”的完美展现。“总有比丑陋更稍微为美丽的东西,总有比贫穷更稍微美好的事物,人只有在与身边的人进行比较才能获得自身的满足。直到有一天,发现了别人超越了自己,便觉得无可原谅”这段本人已忘记其出处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小人物的悲惨宿命,更无论这社会中比小人物更加边缘化的种群。但这绝不是生活的真相,更不是人类生存的目的。过分强调这种生存中的隐性或显性的暴力,极可能会营造出不安定感与对现实的绝望感,这种问题曾经在一些地下电影和黑色电影中爆发过,于是地下电影与黑色电影的衰落也成为了必然。为了在银幕上展现世界的穷奇壮美与人类所受的恩典,伟大的先驱者们发明了电影,电影本身就是由感性的心理寄托而诞生的产物。虽然有些影人看客从来没有苟同过感性,将感性斥责为电影中低俗的伎俩,但每当一段醇厚而真性情的故事在银幕上呈现之时,总会有无数的心灵为之震颤,无数的人们会为之流下真诚的眼泪,这有力说明了感性元素是电影长久不衰的硬性保障,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几乎不可能为《美国制造》投入过多情感,而一定会为《勇敢的心》洒下热泪的本质原因。如今世界电影的发展已经到达相当的高度,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今后电影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越来越来多的以此类小人物乃至边缘人物为题材的艺术电影掀起感性回归的浪潮,毕竟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充气娃娃之恋》已经做出了一个极佳的榜样。

 4 ) 冠冕堂皇恶心你

《充气娃娃之恋》刚出来时,被冠以“禁片”之名,我想要么是定义者没看内容,要么是广告手段之一种。我是看到敏思博客有人评价它好之后才看的,实话实说,感觉大不以为然。不久前,又有人在我耳边嘀嘀咕咕盛赞它好:什么温情啦仁爱啦,听得我忿忿不已:这片若拍色情点、猥琐点,也许不会如此恶心。

一个芳龄27的自闭熟男,不约会、不交友,住在车库里,哥嫂想与他吃顿饭,都得费NB大劲,他拒绝办公室女孩的追求,却从网上花巨资订购了一款“充气娃娃”。买回她,非是将之当性爱用品,而是堂堂正正扶植为女友,引荐给亲人朋友,参与社交、聚会、礼拜等活动。哥嫂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本着帮他治病的目的,串通全镇人配合他的虚妄,将这个充气娃娃视同真人,呵护她,与她交往,给她安排工作。后来这男人对生活中的真女孩动了心,充气娃娃女友成了多余,碍手碍脚,他那无厘头的大脑又虚设出“女友”病危的情节,甚至试图把“她”溺死。充气娃娃终于如愿以偿死去,人们给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该花心男再以治愈的名义,和活蹦乱跳的女孩开始了另一场旖旎情事。

这部电影满足了一部分自恋、爱静、怕烦的男人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幻想。做出负心薄情之事,还希望得到首肯与谅解,这样的贪心,现实社会肯定得不到满足,就把它架在一个心理疾病患者头上,让一个充气娃娃充当受害者。换个角度说,不要以为这是电影虚构人物的病态表现,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看似正常的男人女人,怀揣男主角一样的心思,搬演着同样的情节。

先从该“女友”Beyonca(充气娃娃的名字)说起:她不仅身高体重长相都是按照Lars(男角一号)的要求订做所出,他还赋予她与他类似的经历和性情,此外作为“女人”,Beyonca最突出的优点是安静,服从,她不唠叨,不反驳,听从Lars摆布(唯一的缺点是不会自我清洁)。到后来,他有了新欢,希望她消失,她便乖乖“死”去了。

这和一部分男人择妻的标准何其类似!男人们设想的终生伴侣,不仅外表上有订制标准,内里也需要她和自己有诸多相同切入点,沉默寡言,对自己不干涉,唯命是从。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在新欢出现时,旧人最好能彻底消失,以免发生债务追讨纷争。

追究Lars的病根,自闭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他还是一个自私薄幸的男人。喜欢Beyonca时,想当然的为她安排一切,以为她会喜欢一切安排;但当Beyonca在一帮朋友的爱心哄抬下,有了独立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社交活动,他又开始心生不满,与“她”怄气,质问她,评判她;当这位“女友”成为他追求新目标的阻碍时,他便想着法儿让她消失,甚至险些做出“谋杀”之举。现实中,这样的男人太多了。奇怪的是这种行径,竟然在电影中得到所有人的谅解;同情,难道是障眼迷雾,能盖住对自私卑劣人性的摈弃之心么?

那心理医生的治疗方式也有问题:抛开这光芒万丈的人间幻象不说,治愈一个疯子的方式,便是呼吁大家陪他疯掉么?这样的纵容与迷幻,真的就能治愈Lars?若这Lars对身边姑娘日后心生不满,是不是也该让她消失?她若不能识趣的“病危”,他又该如何?——他会企图溺死充气娃娃,我毫不怀疑,他也会谋杀真人。

再来,若这Lars又追思起Beyonca的好,其疯狂的大脑再构思出令她复活的闹剧,这满镇爱心的人们,是不是再陪同他搬演一出神话剧呢?若死者为真人,无能复活,是不是也能纵容他恋尸?

这部电影从头至尾,就是一部打着温情、仁爱的旗帜,让负心薄义、反复无常堂而皇之起来的闹剧,荒唐透顶,恶心透顶!


 

 5 ) 乍听觉得变态 实际却恰恰相反

乍看『充气娃娃之恋』这个片名,大多数人心中恐怕总会闪过一丝疑惑:莫非这部喜剧影片,竟胆大到会把“充气娃娃”当作笑料和卖点?可当影片进行不到一半时,我们就应该明白了,片名听上去固然稍显变态,可影片的实质却完完全全与设想相左。

整部影片留给人最为深刻的感受,首先应当是一个“情”字。这种“情”从构成上而言,包涵了多个阶段多种成分,起是兄嫂两人对Lars体贴关心的亲情,承是Lars对充气娃娃虚幻出的爱情,转是小镇居民改变态度所流露出的温情,合是Lars在经历一切波折后表现出的所谓难以言状的释然与憧憬。但无论是哪一种情感的承载、表现和抒发,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道具,那就是Bianca这个充气娃娃。正是在“她”(而非“它”)的作用之下,原先自闭寡言的Lars微微打开了尘封已久心窗,原先冷嘲热讽的小镇居民渐渐敞开了相互理解的怀抱。

而从充气娃娃开始思索,我们可以发现,这部电影也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非典型人物的非典型故事。电影是放大和夸张的,它的落脚点始终是人们的生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有朝一日或许也将会成为Lars抑或小镇居民的化身。可能你我有时也会像Lars一样,找来一个“充气娃娃”倾诉心事;可能你我有时也会像小镇居民一样,习惯着把别人的“充气娃娃”当作真人来好好侍奉着。充气娃娃或许并无任何特殊显赫之处,但她有时也会启发我们仔细地审视一下这个世界。

给自己找一个倾诉的对象。影片中出现的“充气娃娃”其实何止Lars的一个?编剧有意识地强调了男同事收藏的玩具人、女同事爱惜的绒毛熊,为的或许就是告诉我们,其实大多数人或许都有这样的“充气娃娃”,他们是我们在孤独寂寞难过痛苦时渴望拥有的倾诉对象。倾诉对象,在原本自闭的Lars眼中,是他的“情人”充气娃娃,而在其他人心中则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的,不论是关怀的家人、亲密的朋友、喜爱的玩偶,还是虚幻的网络。
此处自闭的Lars,好比无处发泄的现代人,心中纵使惊涛万丈,表面却依旧矜持得碧波荡漾。直到邂逅了“充气娃娃”,仿佛方才学会了点头、微笑、握手、寒暄,心头上的冰山才在拨云见日后逐渐消融。

给别人留一个理解的微笑。还记得小镇居民当初是如何评论充气娃娃一事的吗?就连Lars的哥哥对于Bianca的出现,也一时难以接受,表现得一惊一乍,更何况那些原本事不关己的围观看客。但美好的故事里,总是存在着一些心底善良的人们:从不可思议、不知所措,到后来的不以为意、不动声色,再到最后为了充气娃娃的不计得失、不辞辛劳,我们看到了小镇居民对拉斯际遇的理解和认可。
现实中出现如充气娃娃一般突兀而莫名事件的可能性固然微小,但不理解与不宽容却时常伴随左右。大师格里菲斯用了跨越时空的影像巨著『党同伐异』来说明人们容忍与理解的困难和可贵,即便到了现在,这样的主题却还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提戒着我们的言行。

从幕后花絮了解,影片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要求剧组同戏里一样善待充气娃娃Bianca,不仅搬运时轻拿轻放,还只在有戏份时才会出场,甚至连换装都要在拖车中进行,足见导演对其呵护有加。对于这位引人深思的特殊角色,让她受到怎样的礼遇,应该也都不为过。

 6 ) 倾听而不拥抱,相爱而不做爱

亲爱的Lars
我是Beyonca ,我在世界的另一个尽头给你写信,这里没有雪,没有寒冷,当然也没有Karin做的可口食物。我还穿着你给我的粉色蕾斯边的羊毛外套,我很喜欢它,像芭比一样可爱,要知道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已经并不能在随便说自己可爱了。
认识我的时候你27岁,Lars。你的母亲在生你的时候因为难产死去了,你的父亲从此陷入了长期的沉默的痛苦中,哥哥无法忍受这种长期沉没的痛苦而走掉了,你独自一人应付成长这件事,事实上你没有成长,因为你不知道怎样与人相处,那种长期的沉默与孤独让你习以为常,你一直觉得自己是杀掉母亲与全家幸福的人,所以在你看来你的出生是罪恶的,所以你害怕皮肤的接触,你会觉得疼,你觉得喜欢拥抱的人是受虐狂,天啊,Lars,其实这样不对,拥抱是爱的一种表达,你身边的人是那么善良与爱你,而你不知道,你学不会与人相处,想停留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但世界会推着你往前走,尽管你还有个孩子的心,但已经长成了男人的样貌,需要工作与祈祷,没有人等你了,Lars,只有我。
我理解你的,Lars。事实上我们有些同病相连,我从出生那天就穿着难看的网眼装,有乳房和性器,人们并不爱我,只是需要我,这种需要是一种使用,拥抱和接触也是使用的一部分,我讨厌使用,所以我也讨厌拥抱和皮肤的接触,我也会觉得疼,但说不出来,也没人在乎。
谢谢你把我接回你的家,住在你母亲高贵温馨的粉色房间里,我们每天说话,我知道了成长的故事,你我们在一起的时光真美啊,感谢你带我去湖边欣赏风景,感谢你让我参观你童年的秘密嫉妒,感谢你带我去朋友的酒会,你让我认识了这个世界,之前除了在床上,我哪也没去过,也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你的邻居们,因为爱你而爱我,因为爱的凝聚,我变成了有爱的人,因为善良的凝聚我变成了善良的人,这种凝聚如果发生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想我们也会变成正常的小孩,充满了生活的勇气吧!可不幸是发生在过去的不可扭转的事实,我们要去独自承担这件事情。
你向我求婚,我拒绝了,是的,因为我也无法面对过去,我也不知道还应该去做些什么,面对未来,我也是有些迷茫和恐惧的,如同你一样。你问的你的哥哥如何成为一个男人,他告诉你了选择与勇气。我觉得你还是应该找一个更有温度的女孩子,一个喜欢拥抱的女孩,让你也喜欢上拥抱。
那一天你发现我昏迷不醒,那是因为我身上被你凝聚了嫉妒与偏执,你以为我是只属于你一个人的专署品,我被你赋予生命和性格,但你却容不得更多的人分享,因为你害怕失去,害怕被剥夺,我能明白那种感觉,你被你自己剥夺了母爱,但反过来想想,正因为这样,你的邻居才更关心你,爱护你,在你遇到难关的时候像炉火一样偎在你身边。其实爱像任何一种能量一样,遵循能量受横定律,它不会消失,只能转移。你告诉我木头给人三次温暖,伐木的时候,劈柴的时候,燃烧的时候,爱也是这样。
我知道你后来嫉妒了我的,其实我也嫉妒你,你有那么多的爱呢其实!你给Margo的玩具熊解下了锁套,帮它做人工呼吸,救活了它。 事实上,很少有人心细,纯洁成你这个样子,如同你在我生病的时候唱歌给我听,你的爱应该分享给更多人,而不仅仅是我。
你宣布了我的死亡,Lars。因为我能力有限,已经无力更加爱你。我的葬礼是粉色的,我知道镇上的人爱我,因为爱在转移和分享。你也把你的爱转移到更需要它们的人那里吧。我是你特殊时期的情人,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使者,我们倾听而不拥抱,相爱而不做爱。
好吧,我愿意为你而死,因为,我就是为你而生的。
你的
Beyonca

 短评

Beyonca就是内在的那个孤僻的Lars,他为她塑造了和他类似的身世,带着她去自己小时候玩耍的地方,通过和她的对话来表达出他的想法和感受,把无处承载的爱都給了她。至于后来让Beyonca死掉,也就表示那个拒绝现实的Lars开始打开心扉了吧。电影里面Lars总是微笑,但是我这种常人的思维中,总是害怕他会忽然发疯、伤害他的嫂子,并且不停的想着哪有这么善良的小镇,难得基本没有反角。

3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多么天真.多么温暖.我多么喜爱.

5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名字翻得真囧 此片纯情之至 完全是心灵的

6分钟前
  • 🌞娘卷卷🌙
  • 还行

我被评价骗了,导致我在快到结尾的时候仍然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可是就是在看到结局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叫做无聊和失败。

8分钟前
  • 2013
  • 推荐

一群人集体演戏为了让一个人开心……真难得

11分钟前
  • AC
  • 推荐

其实是个很哀伤的故事,只是借着充气娃娃这个由头。我们有时候都会如此自闭,只是还要装作热爱生活。

1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社区是我家,温暖靠大家~

21分钟前
  • sUsU
  • 推荐

有一种文明就是相互关爱、相互包容,没有歧视、没有漠视,这种文明离我好遥远...7.5

2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这个冬天很冷,所有人都裹上御寒的棉衣,连充气娃娃也不例外。你能接受小狗穿上毛衣为何接受不了假人穿呢?带着好奇心围观一个妄想症病患的生活,看他欢欣歌唱争吵流泪,却无法走入他的世界。这世上的人形形色色,你可曾体会过边缘人的痛苦?这场盛大的爱恋是一整个小镇与充气娃娃在谈,但拍得闷了点。

28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that's how life does. everything at once.but it'll get better in time.

31分钟前
  • hospitality
  • 还行

很真挚,拍得非常可爱。

34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所谓人情味

37分钟前
  • A-sun*
  • 还行

一个人到底要多孤单才会开始和自己的影子说话呢?

38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整部影片留给人最为深刻的感受,首先应当是一个“情”字。这种“情”从构成上而言,包涵了多个阶段多种成分,起是兄嫂两人对Lars体贴关心的亲情,承是Lars对充气娃娃虚幻出的爱情,转是小镇居民改变态度所流露出的温情,合是Lars在经历一切波折后表现出的所谓难以言状的释然与憧憬。但无论是哪一种情感的承载、表现和抒发,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道具,那就是Bianca这个充气娃娃。正是在“她”(而非“它”)的作用之下,原先自闭寡言的Lars 微微打开了尘封已久心窗,原先冷嘲热讽的小镇居民渐渐敞开了相互理解的怀抱。

41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还行

一个充满温暖的小镇可以融化一颗冰封多年的心,导演和编剧借一个荒诞的故事另辟蹊径地讲述和解读了爱的意义和价值;高斯林看似木讷实则灵气十足的表演,和一个化解哀伤的充满希望的美好结局。

4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安全感缺失症候群同胞发来贺电。

4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太惊了,拉斯的充气娃娃让我想起童年曾经躲在衣厨里和洋娃娃对话的情景,还好我是小女孩儿,不是怪叔叔~~~ 只当休闲片,略微嫌闷。。。

50分钟前
  • taki zhang
  • 还行

我一直以为那个充气娃娃会变成人!!!

53分钟前
  • 711|湯不餓
  • 还行

高司令的个人表演秀。

5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比较平淡,比较可爱,只是比较

5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