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家之人(国语版)

动画片爱尔兰 / 加拿大 / 卢森堡 / 美国2017

主演:莎拉·乔德利,索玛·查亚,诺林·古拉姆高斯,拉腊·萨迪克,阿里·巴德沙阿,莎斯塔·拉蒂夫,坎扎·费里斯,卡瓦·阿达,凯恩·马洪,阿里·卡兹米,曼·沃尔克哈德,雷扎·索勒

导演:诺拉·托梅

播放地址

 剧照

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1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2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3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4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5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6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13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14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15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16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17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18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19养家之人(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2 23:24

详细剧情

塔利班残酷统治下的阿富汗,平民百姓尤其是女性过着水深火热犹如地狱一般的生活。倔强的小女孩帕瓦娜(莎拉·乔德利 Saara Chaudry 配音)随父亲(Ali Rizvi Badshah 配音)外出挣钱养家,不仅目睹了父亲被昔日的学生辱骂羞辱,更和家人目击了父亲遭到非法逮捕的一幕。家中有病弱的母亲、成年的姐姐以及嗷嗷待哺的弟弟,年幼的帕瓦娜只能剪去秀发,伪装成男孩走出家门,踏上生死未卜的养家之路。在此过程中,她遇到了同样扮成男孩的昔日伙伴,也与一名沉默魁梧的塔利班分子成为朋友。当战争的阴影再度逼近时,帕瓦娜想方设法要找到下落不明的父亲,将他带回家中……

 长篇影评

 1 ) 活着就是希望

《养家之人》是继《海洋之歌》之后的又一爱尔兰动画佳作,提名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斩获动画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的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奖项。

在今年的奥斯卡上,它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大热门《寻梦环游记》,让极少动情的我都潸然泪下的年度佳作,我曾以为它在奥斯卡上将会是所向睥睨的,直到我看了《养家之人》── 一部比起成本、制作精细不及,但现实意义却远大于《寻梦环游记》的动画。

以一个小女孩帕瓦娜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阿富汗家庭的故事。

帕瓦娜是个11岁的小女孩,她生活在兵荒马乱的阿富汗,家境贫困,爸爸断了一条腿,妈妈身体虚弱,还有一个弟弟和姐姐。

在阿富汗,女人的地位极低,不能接受教育,不能工作,成年女人甚至不能露出身体的任何部位,只能戴着厚厚的“波卡”。

“波卡”

全家人就只能靠着残疾的父亲外出读信、贩卖东西维持生计

一开始,在和爸爸外出摆摊时,帕瓦娜的眼睛只顾着盯着漂亮的衣服,回家后面对姐姐的指责,也心不甘情不愿的,母亲要她讲故事,她也直喊累,说她已经长大了,满满的小家子气

直到父亲被学生栽赃,被抓走。母亲前去监狱送求情信,被打伤。

家里只剩下比她年长一点的姐姐和年幼的弟弟的时候,她担起养家的重担,用故事哄弟弟,心甘情愿去挑水,冒着危险去市集买粮食。因为禁令,还剪掉美丽的长发,伪装成男孩,干着各种不是她这个年纪该干的重活,面对着贫穷、歧视、黑暗的政权和战争,沉重的现实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在原著中甚至还有一段关于帕瓦娜到恶臭熏天的墓地挖人骨头卖钱的情节。

是的,帕瓦娜长大了,与此同时她也明白了父辈们那些故事的意义:

给予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她所讲述的故事,同时也是她生活的映照:

故事中男孩苏莱曼勇敢的站出来要替村民讨回种子,现实中帕瓦娜勇敢的剪掉长发伪装成男孩,去集市买食物、挑水、工作,为家人带来希望。

故事中身后的未知迷雾被镜子映照出瘦弱不堪的老马的真面目,现实中表面上凶狠的学生在面对战争时却一下子变得胆怯。

…………

生活施以痛苦,她用故事报以梦想。

在艰难的环境下努力的让一家人活下去。

帕瓦娜的遭遇无疑是悲惨的,但是这只是万千阿富汗家庭之中的一例。

Shukur,12岁时被绑架,被逼成为一名舞童(性奴)。

萨金娜,7岁订婚,12岁嫁给了一个65岁的陌生男人,从结婚那天起,就天天被毒打,14岁时因正当防卫丈夫的攻击失误杀人而坐牢。

阿默德,和祖父前去清真寺却遭遇恐怖袭击,年迈的祖父在袭击中身亡。

性侵、童婚、恐怖袭击等社会问题接踵而来

在2017年,阿富汗平均每天就有68人死亡或受伤,一年里就发生了2050起袭击,平均每天5.6起。

无数家庭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那一场惨绝人寰长达14年之久的阿富汗战争(也就是电影设定的时间线),更是使30万平民伤亡

黑暗与混乱是这个国家的标签。

故事的最后,帕瓦娜拖着受伤的父亲,母亲与姐姐弟弟向着未知黑暗的家的方向前行,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他们或许会死在路上,或许会就此失散。

但至少他们还活着,就像帕瓦娜说的那样:

“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最无价的珍宝。”

顽强如小草探头,坚强如倒树生根。

《养家之人》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展现黑暗政府和战争下人民的水深火热,控诉战争、反对战争,它还歌颂在艰难环境下的自由与亲情,致陷身于困境的人们,纵然命运多舛,也要抹干眼泪,继续在黑暗中前行。

因为,活着就是希望,活着才会有未来。

 2 ) “世界和平”远不只是一个梗而已

生长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虽然新闻中各国时不时喊话、又是各种制裁,但总还是有种世界和平的错觉。

小时候看国际新闻,经常也是阿富汗战争、塔利班组织等等,看多了也有点麻木。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塔利班组织竟然还在!

乌云遮月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塔利班时期(2001之前)。

看到许多评论说:自古以来阿富汗就是帝国坟场。这个国家命运多舛,却也屹立不倒。

可无论是政治、历史、宗教还是地理的原因,

时至今日,2021年2月,阿富汗最新信息:“2月5日阿富汗军方击毙至少18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双方冲突一直未停止”——依然有恐怖袭击的威胁。

知晓世界的真实现状,才明白“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远不只是一个梗而已。 阿富汗东北突出的【瓦罕走廊】地带与新疆接壤,不禁担心阿富汗不安定,中国、乃至亚洲都不安全。

云散 · 月晕

聚焦电影中的女性问题:战争本身已够残酷,塔利班政权时期,女性还被严重歧视。 不过看到近期消息:2001之后歧视逐渐弱化,女性地位在上升中,虽然一定存在不少问题,可与2001前相比一切都在变得更好。

帕瓦那救回了爸爸

其他值得一提的有:

1 电影叙事用了现实和主角讲映射故事交替的手法,挺有意思。 2 动漫画面也特别好,很美又有意境。

 3 ) “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

看完《养家之人》,心情复杂。 竞逐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项时,惜败《寻梦环游记》,但在立意上,却远比后者更加影响深远。 一如当年的《茉莉人生》,相比迪士尼、皮克斯,主题、形式都更为小众、冷门,却让人耳目一新。 “故事”本身是软弱的、不现实的,但它有着强大的力量,召唤着,引领着,激励着。 电影里穿插的神话故事,轻描淡写讲述主角哥哥的死因:在路上玩耍时,他捡起“玩具”,突然它爆炸了、于是故事结束了。 这几句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犹如一次次重锤,狠狠敲击神经。 一瞬间,新闻网站上,冷冰冰的数字,凄惨的战争场面,求知渴望的眼神,瞬间鲜活。 然而,看完后又是无力的,就像故事里的母亲和姐姐所说,我们什么都坐不了。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战争带来的轰鸣由远及近,阴云蔽日。个体和小家庭的命运,飘摇不定。 这个国家也曾无比辉煌过,极力寻求过变革,却还是没能摆脱各方利益钳制,在战火中艰难度日。

《时代周刊》曾刊登过一期封面:一位阿富汗少女,因为逃跑被丈夫割下了鼻子和耳朵。可怖,压抑。

我想起《灿烂千阳》里那段话。 “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 2003年,重返喀布尔。我看到穿着传统蒙面服装的女性三三两两走在街头,后面尾随着她们穿着破烂的孩子,乞求着路人施舍零钱。 那一刻,我很想知道,生命已将她们带往何处? 她们会有怎样的梦想、希望与渴望?她们谈过恋爱吗?丈夫是怎样的人? 在蔓延阿富汗二十年的战争岁月中,她们究竟失去了什么?我与许多在喀布尔的女性谈过,她们的故事真实且让人心碎。”

一个有能力、能发声的人,应当努力了解世界、倾听世界,为弱者说话。否则,他/她将不配这份能力与影响力,只是一个寻求利益、渴望物质的平庸之辈。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片的监制,安吉丽娜·朱莉,如此值得尊敬。

 4 ) 这部电影,像里面的人物一样,正在顽强生长

我是个外表冷漠的人,即使在看电影的时候也面无表情。毕竟一个大男人在外面又哭又笑,挺害臊的。

但昨天看的《养家之人》,却打破了我的这个冷漠的原则。电影结尾,一轮皓月,周边环绕着朦胧完美的月晕,帕瓦娜在那之下,推着劫后余生的父亲,踽踽前行。

一滴泪出现在我眼角。虽然很快被我擦去,但是已经晚了。这个故事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说不定哪天会再次触动泪腺。

作为一个写故事的人,我可以坐在大银幕前劝自己,“虚构的”、“用了几个非常打动情绪的情节”、“现实中不会发生的”,让自己始终疏离于故事之外,保持冷漠。

但面对《养家之人》,我根本做不到。他太真实了,没有强行美满的结局,没有被英雄拯救的世界,只有残酷、满目疮痍的现实。

与帕瓦娜同在月光之中的那圈月晕,常被阿富汗人用来做女孩子的名字,哈拉。帕瓦娜最近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一封信上。信上说,这位叫哈拉的女子,踩到了地雷,不治身亡。

让帕瓦娜读这封信的,是一名塔利班士兵。这个士兵身材高大,令人畏惧,前不久还在巡逻,斥责帕瓦娜和她父亲,要注意女孩子的言行。

但此时,这个士兵,小声啜泣,抚摸着信上的“哈拉”。这个哈拉,是他的未婚妻子。

环绕在月亮周围,点缀夜空,本应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却在战争之中,消失在淡淡的几句话中。血都没见到,一个人就消失在生活里。这就是乱离之世,人命如草芥的现实。

我们看过了太多的“战神”、“勇敢的心”,看过太多英雄类的人物力挽狂澜,在战争中闪耀。看太多之后,我们就忽略了一个事实,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我们不会是那个英雄,只能是战争风暴里四处飘零的草芥。

18年年初最火的电影《红海行动》,里面的突击队员救了一个汽车炸弹上的人质。他哆嗦着求队员们,让他们救救自己的孩子。他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一旦被绑上战争这辆车,命运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那个消失的哈拉,只是《养家之人》里的一个小小故事,如果我仔细回想,藏在细节里的很多人,也是那样的消失了。那个把帕瓦娜父亲投进监狱的人,战争开始后,被投进了前线的炮火里,杳无音信。当他踏上去前线的车时,我才发现,甚至他自己也才认识到,他不过是个嘴上刚长出胡须的孩子。

残酷吗?太残酷了。所有人的命运都像他们所处的阿富汗一样,始终在经历战争。帝国来去之间,处在咽喉要道的阿富汗一次次被碾过,他们的目标甚至不是阿富汗,只是因为阿富汗挡了他们的路。

战争里,阿富汗和他的人民一样,只不过是炮灰。

然而残酷却不是《养家之人》的全部,只有残酷,也不能让我这个万年冷漠脸流泪。真正打动人的,是帕瓦娜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帕瓦娜遭遇重重阻碍,依然能够养活家庭,并把奄奄一息的父亲救出来。而阿富汗人民,在四面的战火中,也坚强生活着。战火起时,也许摧毁一切,但路边的野花却在生长着。

那份顽强,是真正令我动容的东西。比炮火更震撼,比热血的嘶吼更振奋。

如今,《养家之人》这部电影,也正遭遇着帕瓦娜和阿富汗人民一样的命运,在各路大片的商战中被波及。本是最美的电影,却被打压的排片越来越少,让人心疼。

不过,《养家之人》也体现出了电影里可贵的品质,在战火之下依然顽强。口碑越来越高,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他像路边的花朵一样,正在顽强生长。

期待他能快点长成大树,被每个人看到。这样美好的东西,不该被埋没。

 5 ) 我用以战胜你的武器就是你仅存的良心

《养家的人》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塔利班统治时期的阿富汗的故事,小女孩帕尔瓦娜生活在一个五口之家中,父亲在战火中失去一条腿,倚靠替人读信、写信,同时贩卖家中值钱的物件为生,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待字闺中的姐姐因为女性身份而无法出门,刚出生不久的弟弟尚没有生活能力。随着父亲的逮捕,这个不堪一击的家庭再次受到重创。在当时的阿富汗,女性不能拥有工作,不能买卖东西,不能暴露身体,除非有男性陪伴,女性不得独自出门。在这个毫无道理甚至毫无逻辑的规定下,父亲被逮捕对这个家庭意味着唯一的劳动力的丧失。

于是,小女孩帕尔瓦娜站了出来,她剪去长发,穿起已故的哥哥的旧衣服,假扮男孩去工作赚钱,去打水,去集市上买食物,以此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家,同时背负上拯救父亲的使命。

在塔利班执政以前,父亲曾经的工作是一名老师,他教帕尔瓦娜读书、写字和讲故事,也鼓励帕尔瓦娜记住那些关于民族和历史的故事。随着父亲被逮捕,小女孩踏上了养家之路后,她开始像向别人讲述起了一个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兴都库什山脚下有个小村庄,象王抢走了村民们用于播种的种子,一个小男孩苏莱曼站出来要为村民们夺回种子。尽管受到村民们的嘲笑,他依然踏上了寻找象王的道路。一个老妪告诉他,战胜象王需要三样东西,一样是能闪光的,一样是能抓捕的,一样是能使人平静的。接着,男孩苏莱曼依次得到了一面镜子、一个渔网,他镜子看到了追随在自己身后的怪物,一匹又老又瘦的马。他来到象王所在的兴都库什山上,用镜子和渔网制服了象王的爪牙。最后他面对象王,讲出了故事,故事让象王平静,把种子还给了村民。

镜子用来认识弱点

男孩苏莱曼用镜子照射自己的身后,看到尾随自己的怪物原来是一匹又老又瘦的马。他与老马和平相处,老马救了他的性命,使他赢得了渔网。可最后当他需要上山寻找象王时,却把老马安顿在山脚下,独自一人离开。那匹老马代表的是自我的弱点,它可以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同时也不断拖累着自我前进的脚步。我们透过镜子看到自我、民族和国家,看到自己的怯懦,看到民族的软弱,看到国家的过失。每个人的身后是这个衰落的民族试图掩饰内心的胆怯而表现出的张牙舞爪和虚张声势。我们的所有愤怒、激进都来源于自身的软弱,就像那个举着枪想要射击帕尔瓦娜的男人,最终被自己的枪声吓到了,犹疑着想要确认山洞中的情形,然后还来不及思考,就被送上了去往战场的卡车。在庞大的时代面前,我们都是胆小而无助的。

渔网用来束缚关系

男孩苏莱曼用渔网罩住象王的爪牙,制服了他们。渔网代表用来制造关系,束缚关系的工具,它可以是家庭、亲情、友谊,也可以是民族的团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电影中,帕尔瓦娜认识了两个帮助自己的朋友,同样女扮男装的女孩儿德利瓦,和丧失妻子的男人拉扎克。德利瓦帮助她一起工作养家,而拉扎克帮助她拯救了父亲。

故事用来引发共情

面对象王时,苏莱曼讲出了自己的故事,“我叫苏莱曼,我的母亲是一个作家,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师,我的妹妹们总在争吵。有天我在街上发现一个玩具,就把它捡了起来,它爆炸了。我不记得后面发生了什么,因为这就是结局。”故事破坏了象王身上的盔甲,它把种子还给了苏莱曼。苏莱曼就是帕尔瓦娜去世的哥哥,这个故事就是哥哥死去的故事。

在故事之外,帕尔瓦娜面临着拯救父亲的危难时刻,她站在墙外,那个能够帮助她的拉扎克站在墙里。墙外,帕尔瓦娜对着心中的小男孩苏莱曼大喊,“讲出你的故事”。墙里,好心的男人拉扎克对举着枪的狱卒说,“你可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面这么乱,放走这样一个男人又如何。”

而与此同时,帕尔瓦娜的母亲正在面对试图带走她的女儿和儿子的男人,这男人强壮、凶恶,手里拿着一把刀。

那一刻,那个长着獠牙的大象是那个举着枪的狱卒,也是那个拿着刀的男人。

母亲用手握住刀刃,鲜血直流。拉扎克替帕尔瓦娜的父亲挡了一枪,肩部受伤。他们手中没有武器,唯有用身上的鲜血吓退敌人。

我最后的武器是示弱,用我的悲惨遭遇换取你的同情。如果你的心底残存最后的人性,你会放过我。而你的一丝犹疑,也许是这个世界最后的希望,这样的主题无疑是悲观的。就如同那些生活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的女性,她们弱小无力,没有武器也没有话语权,她们是如此绝望,以至于她们孤注一掷的把希望放在对方身上。

电影的英文名为“The Breadwinner”,即赢得面包之人,意指小女孩帕尔瓦娜。而寓言中的男孩儿苏莱曼需要赢得的是种子。就这样,电影和寓言渐次发展,故事在现实和隐喻中一一相照。寓言中的男孩把故事讲给了长着獠牙的大象,电影中的女孩把故事讲给了屏幕前的观众。

电影里,女孩儿拯救了父亲,母亲拯救了儿子和女儿。可亲人尚未相遇,战火即将燃起,痛苦并未就此终结。电影之外,塔利班政权在2001随着美国“911”之后对其打击而撤离阿富汗首都,而这个国家的苦难并未终结,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政权之间的矛盾不断,在阿富汗的多个地区依旧频道发生着武装冲突、恐怖袭击等恶性事件,无数平民失去生命。

“从2017年1月至7月,阿富汗境内各类暴力事件就已造成近3000人死亡。”
“2018年的前6个月,美军及其盟友在阿富汗投下2911枚各式炸弹,这几乎是去年同期在阿富汗投下炸弹数量的两倍。”
“2018年前三个季度,阿富汗境内各类简易爆炸装置袭击共造成3634名平民伤亡,创下历史新高。”
“2018年12月24日,首都喀布尔市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2人死亡,超过20人受伤。”
“自阿富汗战争爆发17年来,已有3万多阿富汗无辜平民葬身战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思潮和各种呼吁和平的运动高涨。由于一战期间科技的进步让战争不再遥不可及,通过照片和影像我们能够更真实的接触到鲜血、痛苦和死亡。而这些战争的残酷影像戳破了狭隘民主主义和战斗英雄的泡沫,让那些原本唯恐天下不乱的好战分子良心隐隐作痛。人们开始寻找通过更为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所以我们要记住故事,记住的是历史,我们可以放下仇恨,但不能忘记过去。因为人类是如此健忘的物种,才会让历史不断重演。而在不同的时刻里,我们可能是一个弱小的女孩儿,或是那个手持武器的男人。所以我们要讲述故事,讲述我们犯的错和由此而经历的苦难历史,我们不是残忍,我们只是借此唤醒自己的良心。

 6 ) 《养家之人》:本届奥斯卡的神秘存在,今年最惊艳我的动画片

对影迷来说,预测每年的奥斯卡都是最兴奋的事。

守着看完直播,对着今年的获奖list撸一遍,也成为了每个影迷的自我修养。

但总有那么一两部片子,虽然没有“如我所愿”得到小金人,却依然是我心头割舍不下的存在,比如去年的《夜行动物》,特意为它写了一篇文章:《夜行动物》: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输家,也完全值得一看

导演是Tom Ford

今年的奥斯卡提名,有一部穆斯林元素的电影入围,讲述阿富汗塔利班时代的动画片,《养家之人》(the Breadwinner)。

这两年的奥斯卡,真是一场盛大的文艺界反川普示威运动。比如去年的最佳外语,给了《推销员》,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是伊朗人。而在那不久前,川普刚下达了行政命令,包括给伊朗在内的七个国家的穆斯林公民禁止发放签证。阿斯哈就成为去年唯一一个——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到现场领奖的小金人获得者。

众所周知,川普从竞选到上台,不断提出各项针对穆斯林的严苛政策,“限制入境”是他反穆运动的高潮,但奥斯卡的评委们却在明知道导演没办法入境的前提下,坚持把小金人给了阿斯哈……真是啪啪啪打脸。

所以这部电影一出现在提名,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吸引我了解它的是电影海报,奇幻的异域背景,一个女孩,穿着单色上衣,大眼睛凝望前方,松垮的头巾,高鼻深目,广眼细眉,配色之沉抑,沧桑的天真,形成了一种抓人眼球的反差。

海报

相比于动画提名里的其他大制作来说,《the Breadwinner》还属于一部小众的艺术电影,虽然遗憾落败,但却依然是本届奥斯卡中我最想推荐给朋友的心中最爱。

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女性不准上街,不准购买任何商品,不准与外人交流。电影就在这个氛围中开始,帕瓦娜(Parvana)上街,被发现是女孩,米店老板气得大吼——“滚出去,让你爸爸或者哥哥来”,差点被一群流氓抓住,几番挣扎才仓皇逃回家中。

帕瓦娜去打水

原来帕瓦娜的爸爸突然被抓走关押,家中只留下唉声叹气的妈妈、成年待嫁的姐姐与懵懵懂懂的弟弟,存粮一天天减少,饥饿迫使着帕瓦娜冒险外出购粮,才有了电影开头的那一幕。

二女儿帕瓦娜为了全家人的生存,顶着家人的反对,最终决定剪掉长发,戴上白帽子,假扮成小男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米店买到粮食,掩人耳目打工赚钱,甚至四处打听消息来救出自己的父亲。

在很多电影符号里,长发都代表了传统给女性设定的固有角色。在电影《摔跤吧爸爸》里,剪掉的头发代表了父亲让女儿练摔跤走出小地方的决心,而在《the Breadwinner》里,Parvana主动要求剪掉长发,代表了她对自己将要承担责任的决心。

主线与副线

最为巧妙的,在现实主义叙事的主线之外,还有一条同时进行的浪漫主义副线。帕瓦娜为了安抚幼弟,给他讲了一个睡前童话: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男孩,决定拯救村子而选择孤身去打偷走粮食的大象妖。男孩子遇到了神秘老婆婆,指点他去寻找三件东西,但他却遇到了怪物的追杀。一个小女孩,女扮男装,在随时可能被人发现抓走的情况下,内心不可能没有张皇恐惧。

而电影最高级的地方,就是用这个帕瓦娜自己讲的故事,来承载所有无法通过外部情节表达的内心世界。这个表现手法,直接让那个这部电影,从一部合格的动画片,上升到了足以匹配小金人的杰出艺术动画片。

每一次支线的剪纸风格出现,都是绝望情绪蔓延的时候,故事里小男孩的恐惧,就是帕瓦娜内心的恐惧。Parvana用了哥哥的名字当了男孩的名字。这意味着,当哥哥死去后,在帕瓦娜内心里,早已把自己放在了代替哥哥的位置上,去承担照顾家人的责任。

这种电影的叙事,就像一首波澜壮阔的交响曲,前期两条支线各自蜿蜒进行,到了结尾时,所有乐器一齐奏出了最动人心魄的和弦,汇总到最后的主题上:故事里的男孩找到了镜子,战胜了大象;而帕瓦娜直面了心中的恐惧,救出了父亲。

导演托梅接受采访时说过:“阿富汗孩子对家人和朋友的责任感,完全与我们基于个人主义的文化不同。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很新鲜,在那个环境下却很常见。我的任务或者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电影里,把这个特别的故事,让它变得普通。”

导演托梅

电影所在的阿富汗,塔利班统治地区,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复苏,在21世纪女权运动的浪潮下,阿富汗的女性却被当作男人的附属品。

电影里的所有情节,都在真实发生。曾经有位西班牙记者去阿富汗,回来后写了篇报道,里面详细记载了她们没有受教育权,所有的女子学校都被关闭;不允许外出工作购物,不准与与社会产生任何交集;没有婚姻,因为她们的婚姻不过是父兄的买卖。

那位记者还说起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例如她们得穿软底无跟鞋,走路必须轻悄,因为脚步声被视为“性挑逗”;若是她们被指控“通奸”,将会被揍到瘫痪甚至直接杀死;若想证明是被强奸,至少要找齐四个证人,不然就会被鞭笞。

她们的衣服,只在眼睛部位露出一些网状小孔,光线仅够视物,连手不能露出袍子。

阿富汗妇女

我们如何去想象这些女性的生活?觉得她们可怜?

伊斯兰世界的女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禁区。不了解的人凭借着新闻想象她们,面纱笼罩着无法跨越的文化沟壑。从中东、到中国、到欧美,每一个地方的穆斯林女性,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政治与宗教上的压抑。

有时候,我觉得,正是因为穆斯林女性的自我驯服,在他者看来,带着一种“自甘堕落”,所以对她们的关注,引起的不仅是同理心,还带了一种旁观者无法察觉的某种居高临下的蔑视。西方世界对穆斯林,还存在着一种对异质文化的微妙恐惧心理。

这种复杂的混合着蔑视与恐惧的未知,正是很多人投射在穆斯林女性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上的刻板印象。媒体大加渲染之下,自然引起了很多西方公民对穆斯林人群的排斥。这也是川普那些反穆政策能得到很多人支持的原因。

但这部电影,带我们看到了面纱下的另一面。

里面的每位女性,都是一个个让我感觉到真实的个体:强烈反对妹妹冒险,最后却亲手为她减去长发的温柔姐姐;识破了亲戚的奸计,最后以死相拼护住子女的刚烈妈妈,还有不循规蹈矩的帕瓦娜。

帕瓦娜代表的,是阿富汗最充满生命力的新个体。她是一个特别的阿富汗女孩,在战乱彻底发生之前,她短暂地接受过教育,她被抓走的父亲正是一位老师;同时,缺粮的饥荒带来的极限压力,突破了传统伦理对她最后的束缚。

当她遇到同样女扮男装的老同学时,我们又发现,原来,帕瓦娜不是特别的,在战火纷飞、塔利班残酷镇压的世界里,穆斯林女孩拥有的对自由的渴望、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非凡的勇气,都令人敬佩。

通过《the Breadwinner》,很多人会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即使在阿富汗,也并非全部是心甘情愿蒙面做附庸的妇女,也有思想保持开放的家人;原来,那个被我们隐隐排斥的宗教社会,有互相监督敌视的内部告密者,也有充满人情味的陌生人;原来在最黑暗的地方,只要看到过光的人,就会不顾一切去追求光的方向。

剪了短发的帕瓦娜

电影似乎在隐约地发出一个信号:伊斯兰世界并非不可改变,足够的教育和社会的变迁,可以帮助穆斯林女性走出新的未来。

就像托梅导演说的,《the Breadwinner》这部电影,虽然取材自一个看似特别的故事,用塔利班渲染了一个特殊的背景,但这个故事其实非常普通。叙事的克制,剥离了右派的偏见与白左式的同情,给了观众一个客观又全面的呈现。

去了解,总是比拒之门外的戒备要艰难上很多。

川普政府可以设定禁令,却无法阻止愿意去了解真相的民众。

这个世界很大,有些地方离我们很远。我们可以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而电影就是最好的眼睛。

作为一个文化场域之外的人,或许我们能做的最大的好事,就是通过这样的眼睛,去真诚地了解一次她们。

 短评

好的电影看完以后会影响对世界的认知。当我们每天为自己的小烦恼要死要活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世界的另一端每天为“生计”和"家庭团聚"这些我们早已take for granted的东西与命运抗争。@2017BFI伦敦电影节

4分钟前
  • opal
  • 力荐

我相信动画片的力量,有时候来得比真人版本要震撼,所有的不堪和对世界的控诉,用一种卡通的力量,来给予现实最温柔的一击。

5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画风真美啊,虽然画的是个比末日还残酷的世界

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生活不是故事,故事里的苏莱曼得到象王的种子回到故乡;生活中的女孩寻回父亲,故乡已是一片离乱。现实不是动画,动画里母亲被释放追回了先行的女儿,现实里多少骨肉已天人两隔。女孩伪装成男子,炸弹伪装成玩具,宝石井底深不可测,监狱的路征程漫漫,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无价之宝,人也是最廉价的负担。

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不给人活路,女人不能独自上街,需要男人陪同,而且要穿那个罩袍。男人呢,也是谁野蛮无知谁拿枪,谁就说了算。看你不顺眼,就可以给你投进监狱。作为一个群体活成这样,自我设限,真是比很多动物都不如。要是不能够想像超自然力量作为精神支撑,真的很难活下去啊!

10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你可以铿锵有力,但不要仗势叫嚣。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12分钟前
  • 马卡
  • 力荐

一个国家的堕落从男人开始,一个国家的复兴从女人开始。

15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女导演,自带的社会人文关怀和爆棚同情心,可惜节奏感欠奉,力度是弱点。

1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今年看到的好片很多,这不算最惊艳的,却是单纯想要推荐这部电影。剧情简单清楚,画面风格浓郁却也明快,讲述社会题材避开沉重也不刻意强调时效性,算是今年心头有重量的一部成年人童话了。所以觉得很庆幸自己在COCO上映前一个礼拜看到了并且推荐这样的作品。

22分钟前
  • 竹和
  • 力荐

奥斯卡评委会不是最喜欢政治正确了吗?准备把红毯都抹黑的伟大女权主义者在阿拉伯石油面前都瞎了吗,有这么魔幻现实的片子,还非要看什么童话?奥斯卡,垃圾。愿和平,愿生而为人、不以自己的性别为耻。https://i.lavayou.cn/archives/1751《没有然后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23分钟前
  • null
  • 力荐

你就不能不管吗?你就不能当没看见吗?你知道现在是什么状况吗?他只是个人啊。

28分钟前
  • 青铜猪猪
  • 力荐

飞机上看的。特别煽啊,我这种眼窝浅泪点低的稍微一看就感动的不得了,这不连头像都换了。希望安宁真正能降临在阿富汗人民的身上。

30分钟前
  • 东四牌楼王师傅
  • 力荐

“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 
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

35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对于现实来讲这部作品太过无力,作为动画来讲这部作品又太过沉重...原著台版译名叫作《战火下的小花》,好过现在的译名,Parvana不仅要养家,也要救父,更要与自身命运作斗争...虽然动画与真人电影无可比性,但仍想提一句,这部动画中的女性甚至比诉求类似的《神秘巨星》更勇敢、更写实,也,更悲剧。

37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二十年后还能否相见,在那片月亮拉起海水的沙滩。(190113影院国语版:讲故事真的像念咒语一样,能给以人勇气和力量。)

3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倘若有人说绿教对人类有任何益处,那他必然是混淆了那些天生高贵坚强却不幸生在绿家但历经荼毒扼杀之后仍然闪光的灵魂。灿烂和荣光归于那些不屈的灵魂以及他们的创造,绿教不配分得任何功劳

43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有一天我在街上捡了一个玩具,里面藏有地雷,接着就爆炸了,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这就是结局。”

48分钟前
  • Tough Guy
  • 力荐

85/100 “养家之人”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听过的那些最黑暗绝望的关于穷人的美好愿望的童话,只是那些童话大多以long long time ago开头,让小朋友觉得所有恶是早已逝去的东西。然而“养”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最后揭晓的谜底和它本身一样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52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非常搞笑,要么你就直接用阿拉伯语配音,阿语腔调的英语配音算什么呢?法国人还是印度人在纽约?这又不是梗,所谓的方便观影更是没必要,缺乏内核只知道截取一段故事来衬托中心实在是很无力。

56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59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