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光荣战役 剧照 NO.1光荣战役 剧照 NO.2光荣战役 剧照 NO.3光荣战役 剧照 NO.4光荣战役 剧照 NO.5光荣战役 剧照 NO.6光荣战役 剧照 NO.13光荣战役 剧照 NO.14光荣战役 剧照 NO.15光荣战役 剧照 NO.16光荣战役 剧照 NO.17光荣战役 剧照 NO.18光荣战役 剧照 NO.19光荣战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9 00:22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聊两句配乐

随意打开的一部电影,看完才发现是爱德华兹威克导演的。片子略缓慢,需要一点耐心。

面对战争,解放和死亡,黑人和白人没什么不同。白人团长可以赢得黑人士兵的尊重,黑人士兵也可以比白人更英勇。在职责,怜悯,共情和荣誉之中,人人平等。

配乐听起来感觉就像霍纳的,看到结尾果然是!相同导演和配乐的组合,这部里头的音乐并没有燃情四季那么出挑,也可能这部毕竟是主旋律电影吧。可以感觉到五年后的那部片子的配乐还是受到了这部89年的电影的影响,或者说是霍纳的风格的延续。可能多数人并不喜欢这种节奏舒缓的古典实施史诗风格的电影和配乐。毕竟没有节奏明快的"当代"电影和配乐来的那么动人心弦,但的确是我的心头之好了。

看到霍纳的名字,好激动。天堂那边也一定需要好的作曲家。

 2 ) 转贴:百度南北战争吧scopa2055 的历史研究

原帖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702842921

简述

罗伯特=古尔德=萧(Robert Gould Shaw,1837年10月10日-1863年7月18日) 是在南北战争期间参与北军,担任全以黑人组织的麻萨诸塞州第54志愿步兵团的军官,最终阶级为上校。参与在南卡罗莱纳州,查尔士敦附近的华格纳要塞攻坚战失败而战死。
在1989年的电影「光荣战役」("Glory",1989)中作为主角,由马修=柏德瑞克(Matthew Broderick )饰演。


早年生涯

罗伯特 \出生於波士顿的一个知名的废奴主义家庭中。家族有父亲法兰西斯=乔治与母亲莎拉=布莱克=史塔基斯=萧,以及四位姊妹安娜、约瑟芬、苏珊娜与艾伦。家族在罗伯特五岁时搬到了波士顿郊外West Roxbury的一座大农场中。而在他的少年时期曾游学於瑞士、义大利、汉诺瓦、挪威与瑞典,后来父母搬到了纽约的史坦顿岛,加入了废奴主义的文学社团。他回国之后就学於圣琼斯大学预科(后来的福坦莫大学),并在1856到1859年间进入哈佛大学就读,加入陶瓷社,但未完成学业前即肄业。


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开打后,罗伯特志愿从军,在1861年4月加入了纽约第七步兵团,并前往防卫华盛顿三十天。之后在5月时改隶属於麻萨诸塞州第二步兵团,为少尉。
而到了1862年下半年时罗伯特的父亲提出了纯黑人部队的构想,并请他担任指挥。罗伯特最初一度婉拒,但在深思熟虑下最终接受此了提议,并就任麻州54团的指挥。从他的书信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对於黑人部队是否能够成功组建抱有疑问,但仍被这些士兵的牺牲奉献所感动,而尊敬起来。在发觉黑人士兵的薪饷少於白人士兵时,他们发动了拒收的行动。而54团的姊妹团麻州55团也同样参与杯葛,直到1864年国会通过黑白同饷的法案为止。
1863年3月31日罗伯特升任少校,同年4月17日升进为上校。

婚姻

1862年5月2日,罗伯特在纽约市与安娜=尼兰特=哈格提结婚。因父母的担忧,两人是在部队离开波士顿前结婚的。

书信

罗伯特最为人知的便是他超过200封寄给双亲与朋友的书信。现在这些书信都在哈佛大学的休顿图书馆中保存。而这些书信现在已电子化,并对一般大众公开。
http://oasis.lib.harvard.edu//oasis/deliver/deepLink?_collection=oasis&uniqueId=hou00649
作家彼得=巴恰特(Peter Burchard)便依此写作出小说《伟大的冲锋》(One Gallant Rush ),日后也成为电影《光荣战役》的底本之一。


华格纳要塞攻坚战

罗伯特随麻州第54团,与另外白人的两个步兵旅共同参加位於南卡罗莱纳州查理士敦的华格纳要塞的攻坚战。当部队畏於南军炮火下时,罗伯特奋起高呼「前进!第54团,前进!」,激励士气,身先士卒,却被流弹击中心脏而死。54团的黑人士官长形容,他是在率领大队攻坚时被打倒在要塞外的。
南军的指挥官强森=海格(Johnson Hagood)在战役后为了羞辱他,把罗伯特的遗体与黑人士兵们同葬在万人坑中,而不像其他军官一样被送回北军阵地。他曾对被俘的北军军官说「若他是领导白人的军官,我本可以将他厚葬;所以他活该与这些黑鬼葬在一起。」不过罗伯特的父亲听到消息之后,却说这样的死法才是光荣而正义的。他在对团中军医林肯=史东(Lincoln Stone)的书信中写道:「我们不该把他从这些忠勇无畏的兵士们倒卧之处移走;......就我想像所及,再也没有比此处更加神圣的墓地,因他身处於这些忠心而牺牲奉献的勇士们之间,我们也想不到更适合与他齐葬的人们了。--多完美的守护者!」
而他的妻子也未再嫁,战后便搬到欧洲与其姊妹住了。


第54团的电影与史实

电影《光荣战役》中的内容虽然基於史实,但却有些异同之处。下面列出几点:
1.麻州第54团确实是北军中最初正式编制的黑人部队之一。(最早的非正式建置黑人部队是南卡第一义勇步兵团。)
2.电影中的54团被描写成大部分由逃亡黑奴所组成,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北方的自由黑人。
3.电影中的54团除萧上校外皆非以实名登场,而他的副官卡波特=福布斯的名字也是由罗伯特的其他朋友的姓与名中组合而出的。
附带一提,史实上54团的副官是爱德温=哈洛威中校(Lt. Colonel Edwin Hallowell)。在华格纳攻坚战时身负重伤却活了下来,在1865年54团解散前接任团长一职,最后以准将退役。
4.电影中罗伯特很快就接掌了54团,但实际上他花了几天考虑。而他也不是一接任团长便马上升为上校,最初几个月间他都保持少校的军阶。
5.在华格纳要塞攻坚战前,罗伯特曾经寻找备位的旗手,但实际上找旗手的是乔治=寇克=史壮少将(General George Crockett Strong)。而他找到的黑人士官威廉=哈威=坎尼中士(William Harvey Carney )在战后保护军旗有功,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荣誉勋章的黑人受勋者。
6.电影未提及罗伯特有结婚的事情。
7.电影最后说54团在华格纳要塞攻坚战时损失过半,但正式记录上死伤者为272人,占全团40%,其中战死者116人。不过若与被俘的人数相加起来就过半了。
8.实际上在攻坚时,54团的右边才是海。之所以变成左边乃是出於拍摄时光线角度的考虑。
9.电影中鼓噪拒收薪饷是士兵自发的,但实际上是罗伯特自己要求士兵们拒收的。

 3 ) 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当摩根·弗里曼掌掴丹泽尔·华盛顿时,他说,不要抱怨全世界,要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对白。

当我看到汶川大地震时,许多十几岁的娃娃兵练兵多日,第一次派上前线,却被安排每天挖掘大量的简易坟墓时,我想起了这出电影。作为一个战士,不能上战场是可悲的,同时很有可能下一次的坟墓就是为你而挖的。

100多年后的今天,奥巴马有着与丹泽尔华盛顿当年演泽的角色一样的坚定眼神,实现了黑人当美国总统这个伟大的梦想,我又想起了这出电影。还记得第一个晚上黑人们睡在同一帐篷里时,丹泽尔·华盛顿的一个认真的笑话吗?"我去参加总统竞选了,但是没有选上。"

 4 ) 尊严的旗帜永远飘扬

完整的文章和图片在我的Blog上面:
http://spencersong.blogspot.com/

看完这部电影,上IMDb 去查,果然,音乐是James Horner做的,大气磅礴而又动人心魄,这就是他的典型风格,片子的音乐很不错,对于战争片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导演Edward Zwick的作品还有“Legends of the Fall”和 “Shakespeare in Love”,看来是位值得关注的导演。

影片拍摄的主题主要是尊严和荣耀,黑人士兵们就算穿上了军装依然还是干着奴隶的苦力,只有走上战场,他们才能获得尊重和光荣。这就是影片的主题。主角Shaw上校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他的书信至今还保存在哈佛大学。

影片有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其一是Denzel Washington因为触犯军法而被施以鞭刑。当脱下上衣的时候,这位黑奴的背上已经全是伤痕,皮鞭一次次的抽打到他的身上,而他却始终倔强地瞪视着Shaw上校,最终,流下了一滴眼泪。从小受尽屈辱折磨的他为什么流泪?原因就是屈辱,他穿上了军装,拿起了武器,要为自由,为尊严,为自己的人民战斗的时候,却又一次被抽打,因为自己的过失,这种屈辱,是无法忍受的。Denzel Washington在这一场景中的表现非常出色,镜头对他的脸进行了特写,他的表情从开始的倔强到抽搐,再到眼中充满泪水,最后泪水忍不住滑落,表现得层次丰富,触动人心,最终,Denzel Washington也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奖的最佳男配角。
第二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是Shaw上校为部下请缨时,所说的:“There is more than rest and fight, sir, there is character, there is strength of heart.”一群几百年来被称作奴隶的人,他们的身上,心里,他们的家族,他们历史,都铭刻着两个字:“低贱”。如何铲平这个标记?只有战斗,而他们得不到战斗,他们只有被嘲笑,被羞辱,和他们当奴隶时一样,他们慢慢地积聚愤怒和勇气,慢慢地酝酿着爆发,当他们最终被释放到沙场上的时候,什么能让他们后退?什么能让他们恐惧?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

第三个打动我的场景是:Shaw上校在最后一战前嘱咐战地记者:“If I should fall, remember what you see here.” 然后他放走了自己的战马,和他的士兵们肩并肩的站在一起,冲向敌人的堡垒。在他们被压制在壕沟里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没有希望了,他们失败了,可是,这位年仅26岁的上校拔出手枪,高喊着“54军团,冲啊!”向敌人扑去,子弹击穿了他的身体,这位黑人军团的领袖死去了,在他身后,战起了无数悲愤的奴隶,他们举起了联邦的旗帜,前赴后继的向敌人发起了猛攻!Shaw倒下了,他与他的黑人兄弟们被埋葬在了一起,但是54军团的旗帜却再没有倒下,他们的英勇事迹很快被传遍全国,打动了林肯总统,最终,将近18万黑人被征召入伍,倾斜了战争的天平。Shaw 与他的士兵们,成为了挣脱枷锁为自由而战斗的先驱。

我常常想,那些史诗般战役中的普通一兵们,在前进中躲避着飞矢或者流弹,在停下时趴下或者找地方的隐藏,在肉搏中竭尽全力想要幸存下来的普通一兵们,知不知道他们将被后世传颂呢?知不知道会有人为他们正在进行的事业著书立说呢?知不知道他们会出现在电影、小说中呢?知不知道他们每一次小小的鼓足勇气,每一次微不足道的生存和胜利,都在时代的天平上,为正义与解放的一方添加上一枚砝码呢?我猜他们当时并不知道,但是说到底,人如何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呢?正如同那些二战老兵有理由自豪一样,他们“Made the world a little better.”这就足矣。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我们这一代如何争取到我们的尊严和荣耀呢?JFK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为他那一代人争取到了尊严和光荣:“火炬已经传给新一代美国人。这一代人在本世纪诞生,在战争中受过锻炼,在艰难困苦的和平时期受过陶冶,他们为我国悠久的传统感到自豪--他们不愿目睹或听任我国一向保证的、今天仍在国内外作出保证的人权渐趋毁灭。”我们这一代人该怎么做呢?我相信我们将是伟大的一代,我们将是改变中国的一代,当共和国召唤的号角吹响,80年代人,知道该如何去做。

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渴望尊严,渴望光荣,自由、尊严,1789年就已经向世人宣布的这些作为人的基本权力,我们中的很多人还没有拥有,在追求解放中寻找荣耀,这也许就是本片的最高主题,人们都会死去,“主啊,请让我的家人知道,我面向敌人而死!”

南北战争之后,尊严的旗帜被插在了太平洋彼岸的那块大陆上,全世界所有的人们,都遥望着它,瞻仰着它,然后用沾满鲜血的疲惫的手,把它捧回自己的家乡。

愿它永远高高飘扬。

欢迎光临我的BLOG:
闲话:http://spencersnote.blogspot.com/
正经:http://spencersong.blogspot.com/

 5 ) 看电影学管理

题外话:最近看了两部片子,《光荣战役》和《燃情岁月》,印象深刻。查资料,导演都是爱德华 兹维克 (Edward Zwick),妙处不可言传啊。《Glory,光荣战役》好像又是一部小众电影,尽管有两位黑人大牌主演,有些遗憾。

上校Robert的老板给的指令很简单:组建一支黑人部队,上不上战场无所谓,只要部队存在,煽动南方更多的黑人反叛,给北方联邦政府造成正面舆论影响。南北战争的时代,黑人遭受严重的种族歧视,无论南北,都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更别提尊严和荣耀了。坚定的理想主义者Robert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南方脱逃的黑奴们是他唯一的兵源,一盘散沙凝固成坚硬的石头从细微处开始。首先,尽管物质方面不宽裕,上校Robert也能全力争取到必需的食物,必需的鞋子、制服和枪弹;其次,有标准的技能训练方法和足够的训练时间,所谓“慈不掌兵”,他尽量去模拟战场的残酷条件,执行严格纪律,让全部人员掌握了战斗技能;第三,凝聚人心,磨炼士气:力求让士兵理解战争、自由的必要和光荣,与士兵同生共死,士兵之间互相帮助,达到上下一心、同心同德;第四,专业水准:分派、指挥和任用合适的人员,巧妙设伏,勇于决胜,第五,以身作则:Robert没有骑着大马在后边督战,躲在办公桌后指手画脚,而是拿起刀枪冲在最前。

仔细想来,做个中层还是很容易的,上述五条都做得像样些,工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做个官油子也没问题,和他的不参加战斗的黑人军团一起做北方联邦的宣传画和花瓶呗。

关键的是,Robert突破了他作为中层的范围,用他追求自由、平等和荣耀的理想主义和生命,实现了更高的战略目标。黑人得到北方联邦更多的理解、尊重和荣耀,黑人也涌现了投军热潮。由于18万黑奴的加入,北方彻底获得了广泛的民心,彻底扭转了实力对比,加快了统一的胜利到来。
同样,Robert和54军团的黑人兄弟们,也永远被历史所铭记。既然选择了战斗的职业,能够推动历史的进步,就是最大的荣耀。又一片幽暗的天空被先驱者的生命点燃。

 6 ) We die for freedom

看看美国人怎么拍自己的内战吧。没错,观点是很主流,毕竟成王败寇;取材是很讨巧,为了自由而战。但它没有讲领袖怎么运筹帷幄、没有见对手多么穷凶极恶、没有拍战争如何波澜壮阔,反倒是我军士气时高时低、内部勾心斗角、军官为非作歹,最后甚至打了大败仗。可是,这并不影响你喜爱这部影片,敬佩那位稚气未脱但坚毅勇敢的白人上校,感动于那群向往自由捍卫尊严的黑人士兵。不以成败论英雄,他们配得上“光荣”。
当然,本片的艺术加工痕迹明显,台词说教味浓,结构偏松散,众人与上校的关系存在跳跃,都是缺憾。
本片可算是导演Edward Zwick和演员Denzel Washington的成名作。后者凭此片一举拿下了奥斯卡、金球双料最佳男配角。

 短评

在Mr. Hinojosa 的课上解决的电影。总是能在战争里看见闪闪的精神。你们到底 为了什么奋斗,为了什么流血牺牲,为了什么可以不回头的义无反顾的向前。配乐赞。

3分钟前
  • 大朵奇葩花۶
  • 力荐

#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慢慢欣赏这部片子的精彩。群像刻画非常精彩,最爱的是大战前的祷告戏,音乐与剧情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出黑人士兵独一无二的乐观与互助的精神。丹泽尔华盛顿的演出完全没有表演痕迹,把自己与角色融入了一体。

4分钟前
  • 留下来
  • 推荐

看DVD的时候好几部里面的,当是觉得其他都很一般,只是被感动了,现在还是觉着一般,不过能把我感动了加一星。

6分钟前
  • 谍影重重
  • 推荐

爱德华·兹威克作品,讲述南北战争时期一支黑人部队的故事。虽为明显的美国主旋律,但几乎全片都在刻画人物,把黑人士兵与白人军官的由相抗都互解的过程讲述得热血又感人,最后的一场大战就是兹威克的拿手好戏了。

11分钟前
  • Jerry_Zoo
  • 推荐

一个有头脑的人,是能够驱除一切邪恶目光的人。能听到人们心中的呼唤,心中的爱,能跨越一切障碍。

13分钟前
  • 私房歌
  • 推荐

这什么二逼片。前面一直在各种煽情,海滩上非常有气势的进军,然后被炸得七零八落,从早上趴到晚上,苦逼啊。

14分钟前
  • raul
  • 较差

IMDB的高分电影 有关美国人的英雄记忆 所有一切操练准备 在最终都化成为荆轲赴死 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壮烈

15分钟前
  • 阿门
  • 推荐

上影节day3相较于昨天俄国人的战役还是略逊一筹,除了动作设计和拍摄手段的落后,南北战争的整体格局与战斗方式本就在硬件上少了几分味道,战前拍手歌的戏特棒,主角太尬了1

18分钟前
  • Himizu
  • 推荐

完美!在战争高潮出现之前就完成了所有的叙事,大部分时间都是文戏却能保持张力十足、一个人,一个团,一场悲壮的战役,仅仅1800万的预算拍出了那个时代战争片的恢宏气势,每个角色都可爱丰满,两个小时的节奏极好,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2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一部影片,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人、一支部队、一个国家以及民主的成长过程

22分钟前
  • 雲無憂
  • 推荐

丹泽尔·华盛顿真是帅,尊重与歧视。很好的美国主旋律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终于看全了,也终于知道那种自杀式的冲锋陷阵不是傻逼行为,而是为了自由与光荣的一种殉道方式!看着喜欢的演员一个个死去,滋味不好受啊~ 那时候的他们还都不是大牌呢!4

26分钟前
  • S@m
  • 推荐

爱德华兹维克的电影镜头优美,音乐出色,叙事沉稳,只要配以好的故事质量绝对不会差。这部其早期的电影绝对符合以上的条件还有惊喜,在如油彩画的摄影下,耳边一直飘荡这优美的旋律,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十分的具有感染力。算是好莱坞艺术与商业结合的一部典范之作了。

27分钟前
  • bay135
  • 推荐

起码争取一下能要到军装和皮鞋,我们抗日时候哪有这些?可我们的战争片却把感人的历史拍得让人生厌。

32分钟前
  • 狂而无依
  • 力荐

現在很難拍這種正氣的片子了。

33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我一直不明白这种站桩当靶子摆阵对射战斗。现在能明白点。就跟牛仔对射一样,别人是有honor的。不偷袭,不玩陷阱,指挥官站在前面冲。说实话,真都这么打仗,也太天真了,你看看三国,全是玩阴的啊,全tm是火攻水淹加夜袭反夜袭啊。我们这种没节操的战斗模式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刘邦?

35分钟前
  • Remy Mathers
  • 推荐

描述内战的作品很多,黑奴是战争诱发的潜在因素,本片着重于黑人军队,他们逃出农庄,他们毅然从军,他们为权益呐喊,他们渴望冲锋陷阵,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力量,死有何惧,苟活才是耻辱。高举尊严与自由的大旗,昂首向前,54军团,让光荣永世传扬!

37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关于自由与荣耀的故事,对于黑人,自由是投身战场的目标;荣耀则贯穿于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对于萧上校,自由是帮助黑人恢复正义;荣耀则是为此神圣而庄严的使命献出生命。故事的承载并不算大,仅仅是黑人建军到被允许上战场并且通过英勇战斗获得赞誉与荣耀,并未将南北战争进行到底,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回答了黑人们为谁而战的重要问题。题外的话,百年前的战争,依然保持着冷兵器时代的对阵与冲锋方式,根本不懂得匍匐前进与卧倒,傻得可歌可泣可叹!

42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那些被告知的,错误的信息。并非一切努力都将有结果。死伤过半,也没能攻下来。坚持坚持坚持坚持坚持放弃。给自己定下了五个坚持。作为人生标准。

44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愚者成功+伙伴之情+金羊毛,不谙政治、不懂世故的出水之鱼们,在相处时化解冲突、变得完整,最终追寻共同使命的故事。本片的亮点是,54军的每一个人都是出水之鱼。上校Robert起初不懂练兵和政治(因为54军顺理成章地可以上战场),不懂如何了解黑人士兵;Forbes总是混淆私情与公务;黑人士兵不知北方白人的歧视;Trip——黑人士兵中的出水之鱼——有现实感而无使命感。最后他们都完善了自身,形成了一只凝聚的队伍。本片的不足是,54军以外的每个人都过于脸谱化。54军因使命而斗志高昂,其他黑人军团却满足于烧杀抢掠;Robert, Forbes信奉黑人解放,其他白人(无论官阶大小)却视黑人为自由的奴隶。(更多内容见长评)

45分钟前
  • DIY shop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