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界黑幕

剧情片俄罗斯2013

主演:德尼斯·什韦多夫  伊丽娜·尼齐纳  伊利亚·伊萨耶夫  尤里·贝科夫  

导演:尤里·贝科夫

播放地址

 剧照

警界黑幕 剧照 NO.1警界黑幕 剧照 NO.2警界黑幕 剧照 NO.3警界黑幕 剧照 NO.4警界黑幕 剧照 NO.5警界黑幕 剧照 NO.6警界黑幕 剧照 NO.13警界黑幕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3-08-12 23:24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了一位警官在意外撞死小孩之后如何对待自己的罪行的事件,尤其表现了他在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之间犹豫挣扎的过程。 事发当天,警官谢尔盖·索博列夫开车去医院看望即将生产的妻子。由于车速过快,他撞倒了一个路边玩耍的男孩,男孩当场死亡。慌乱之间,索博列夫打电话向警局的朋友求助,于是全局上下都替他包庇罪行,造假证据,杀人灭口。随着这个案子的进展,索博列夫逐渐明白了自己的懦弱导致了许多无辜者的死亡。为了避免事件继续恶化,索博列夫试图弥补犯下的过错,然而现在挽救已为时太晚,他不得不为此与整个局势作斗争……

 长篇影评

 1 ) 俄罗斯警察不维稳

这是一部让观众越看越压抑的电影,在俄罗斯冰天雪地无限洁白的镜头里,残酷的杀戮竟然如此触目惊心,局内人根本没有任何机会。从《马伊娜》、《父亲的诗》到《警界黑幕》,上海电影节几乎成为冰雪电影节,加拿大、土耳其、俄罗斯的原住民、赤贫和警察与普通人,在漫天大雪中艰难的选择着,魔都上海的天气闷热不休,天气预报中的降雨就是传说,然而这几部冰雪电影看下来,令人不禁在盛夏里寒颤。《警界黑幕》单纯从片头来看,本以为能够解开俄罗斯黑警的秘密,角色将被大众传媒、社交网络等公开罪行、被谴责甚至罪有应得,然而当剧情逐步深入,我发现这个想法是完全错了。在俄罗斯电影人尤里·贝科夫的操控下,《警界黑幕》却是彻底的黑色,他以导演、编剧、主演及配乐的身份,有条不紊的将本片中的绝望表达出来,电影之中的俄罗斯警察在遇到大事之后,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杀人灭口,除此之外,所有的做法都将造成更大的破坏、伤害,甚至失控。

警察A因妻子待产,驾车赶往医院,在路上意外撞死未满七岁的男孩Z,并阻碍其母亲Y求救、限制自由,A寻求同事帮助,警察B带队到现场,不仅安排假口供、鉴证记录,并授意同事给母亲Y注射酒精。幕后大佬C命令B解决好整件事情,B对孩子父亲X拳打脚踢,母亲Y唯有签字画押。父亲X后持枪劫持警察两人,B软硬兼施后将其一枪毙命。A在犹疑之后,决意带着失去两位亲人的母亲Y逃亡,B威胁其不交出就将杀死他的老婆孩子。最终,A杀死Y。A和B作为C的骨干,再见面。此前,有多名警察死于各种局面之下。

俄罗斯警察A、B、C都足够狠,C是操纵者和指导者,然而A也并非无辜,他和B不过偶尔相信问题可以更容易解决一些,如果需要都会毫不犹豫的对同事下手。A在道德、法律之间的挣扎、犹疑,也不过是在最坏和次坏之间选择。在整部电影里的任何时间点去考量,都是完全的负能量。在失败中找不到胜利,在绝望中没有任何希望。即便我们不能以电影故事作为俄罗斯的现实,然而一定有相当严重的潜规则在俄罗斯警界横行。俄罗斯警察不维稳,直接以简单、粗暴、直接的暴力来解决难题,从肉体上解决也可以说是从20世纪苏联体制遗留下来的经验,本片中ABC似乎都是转业军人,少校、上校也或许是私下外号(原谅我没有搞明白俄罗斯这些黑警察的绝对背景)。导演本人亲自出演杀伐果断的B,是冷峻的腐败警界的重要中间环节,他说的台词最终都得以实现。中国以维稳为大局,金钱、权力和乡党人情都是解决手段,总之各种利益交换为主,即便是威胁也往往以有钱有背景吃得开为说辞,而在《警界黑幕》里我们统统见不到,只有拳脚、子弹,既然警察不维稳,那么草民也就选择暴力来反抗,X持枪直闯警察局的桥段很是彪悍,然而也没有中国人善于见到的记者、大V跟进。当A枪杀Y之前,双方都已经明白就是这样的结局了,不禁使我想起当年斯大林借布哈林的人头一用,斯大林时代的政界黑幕其实也是如此的逻辑。(搜狐特约上海电影节影评)

 2 ) 暴力只是一两下

《警界黑幕》

我看过的暴力片子实在是太多了,表现形式上的,内容上的,我主动看的,我被动看的,甚至上升到美学高度的……

总结下来,能震撼我心的画面,不是地上流淌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有多少断肢,而是突如其来的那么一下,或者两下。

副警长谢哥老婆生孩子,他向医院疾驰,因为超速,撞死一个小孩。谢哥在“导演”的指挥下,把孩子的妈关进了车里,直到“导演”这帮人过来。那是一个深冬,孩子一定死透了。交警拿出酒喂给孩子妈喝,随后给孩子他妈验血,就这样孩子他妈就被套路了。最后警方的调查报告就变成了孩子他妈酒后疏于对孩子的照顾,而导致了正常速度驾驶的谢哥撞上了孩子。这样的情节是大同小异的。之后最暴力的场景出现了,“逼签”。“导演”在办公室里逼着小孩他妈在报告上签字。

小孩的妈看见了所谓的调查报告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这帮人套路了。

小孩他妈不签,“导演”暴打了小孩他爸,两下,就两下,干净利索的两下!“你不签字,我就把他打成残废。”

黑白已经被颠倒,是非也已经不再重要。

故事演到这,我已经彻底绝望了。多数的绝望都不分时候,而深冬让这看起来更彻底。

这是发生在深冬的某个俄罗斯小镇上,帮助戕害小孩一家的警察们是一个共同的利益集团。事儿出了之后,“导演”先带着谢哥到了“话事人”这,“话事人”此刻正在筹划以不安全为由,拆掉一家公寓,建市场、停车场、餐厅的事情。真是上行下效,这做派如出一辙。

他们这帮人的嘴里有个共同的敌人,就是分区总部。“不能让总部知道!”“要是总部知道了,我们全都完蛋。”“总部的人马上就到,你赶紧逃吧!”

这是照着黑帮片的做派去拍这帮警察。话事人家门前那俩站岗的,就是在提醒。你看,大哥家门前都站人,这家门前也站人,这是个大哥。“教父”家门前也这样。大哥训话了,这帮小弟就得按照大哥的意思,把这事儿处理了。

这片子里面的男人终于是人们理解中的俄罗斯男人了。小孩他爸离开警察局之前承诺,回去拿了枪就杀回来。他杀回来了,他杀了一个警察之后被关了起来。在这段里,谢哥还让我们知道了被杀的那个警察曾杀了一个醉汉,之后仗着自己是警察的职权之便,随便冤枉了醉汉一个袭警的罪名之后,逍遥法外。

小孩他爸杀进警察局的那场戏拍的过瘾,紧张而仓皇,却又不掉范儿。

走廊里面,警察仓促的准备,反应,喊话,反击,终于在门口看见小孩他爸,枪响,长镜头,手持,整个段落处理的极其干净。“哐”的一枪,“噗通”一下,电光火石之间。之前,我们被建立起了开枪杀人很容易的影片内部世界,于是这场戏的尽头,大门的位置那,我真实的感受到两名人质警察的恐惧。

谢哥这个人应该自责,应该内疚,他也应该了,但是完全不够。结尾的部分,谢哥听命令,杀了小孩他妈,成了逃犯,没落的搭了车祸目击者的卡车,去了医院看望老婆孩子。结尾他的那枪是无奈,是宿命感。中间呢?中间在小屋里的几枪,显得很多余,即便那是所谓的人性觉醒,因为后面怂了,开枪了,所以这笔就被抵消了。这就是这片子评分低的原因,要曲折,结果分分钟被掰正;要深入,结果分分钟迂回,浮回水面。叫人扼腕。

 3 ) 既然拿了奖,来说说吧

本来看了也就看了,压根没把它当参赛片。影片简介估计是吸引人去观看的主要原因,毕竟这么个故事在如今的社会环境里,是具有足够吸引力的。P民总要通过某种艺术形态宣泄一下自己的怀疑,更何况这种怀疑有时候并不像艺术作品那样虚幻。

但是居然拿奖了,而且一拿就是三个,包括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这事情比较令人诧异。因为没有看全参赛片,所以也不能妄加推断。但就这个片子本身呈现出来的质量,不由得让人觉得是不是矮子里拔高子了。

最佳艺术创作算是颁发给影片的制作环节的,那么贝科夫一个人编剧导演剪辑音乐,劳苦功高,而且水准符合要求,没有太大纰漏,应该算是得奖正常。

最佳导演和影片么,真心没觉得好到那个份上。

先从导演的角度来讲。既然没有把编剧奖给他,说明评委会并没有觉得剧本有什么可取之处。但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个人,意味着他在创作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融会贯通的。影片的故事设计是想要搞一个蝴蝶效应,一件原本责任相当明确的事故,然后警局出面想搞定,结果搞不定,于是一点点升级。

这种本子编好了很好看,编不好就容易虎头蛇尾。任何一个点,如果交代不清楚或者人物行为上缺乏逻辑依据,就可能出现崩溃的结果。而且只适合于小开始大结尾。

本片的本子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起因不够小,而结局不够大。超速撞死人是大事儿,撞死小孩儿更是大事儿。所以起因就显得太大。结尾呢自然就是杀人。因为起因已经是死人的,所以尾巴的事儿只能是死更多的人。这就是麻烦之处。前后对比差异并不强烈。

人物塑造上,几个主人公在事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十分不明,尤其是男主角。为了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导演不得不加进去很多奇奇怪怪的犹豫不决。至于最后他枪杀那个母亲更是交代得糊里糊涂。

那个铁哥们儿也是奇怪的形象。从头至尾不知什么原因充当着杀手的角色。

全片里唯有一个人物比较鲜活,就是那个给母亲喝酒的老油条。这家伙塑造得最好,当然也是最接地气的人物。

至于那些幕后黑手更是莫名其妙。

对于这么个本子,也许创作者自己是很明白的,因此他就放心大胆地拍了。结果就是掉进了自己的本子设下的陷阱。犹豫蝴蝶效应类故事,需要小头大尾巴的特点,而本子本身缺乏这个特点,导演没能在镜头的节奏上让观众感觉到事情在发酵。

如果影片以慢节奏开始,快节奏结束,那么或许会更好地体现他原先设计的故事的初衷。但制作过程中,他显然不得不背离这个初衷,一开始就用很强烈的语言来讲述故事。

冰天雪地里面,主人公奔跑喘息哭泣叹息等等,已经把精力全耗尽了。后半部分越看越疲劳,越看越冷。

但在这个影片里,导演还有意无意地加进了第二条线索,那就是国家力量的败落。破烂不堪的警局以及警察们面对手持猎枪的父亲的惶恐无助以及黑手们的腐败占据了将近一半的篇幅。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他存心想要表达的线索,还是在他看来这只是令事件发酵的不利因素之一,总之这条线其实花了他不少精力。

因此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疑问,难道在昔日辉煌依旧的时代,这样的掩盖罪行会变得更加顺利么?还是说如果警察们的条件好一些,他们就不会保留有极权主义时期的那种思维方式?这个疑问导演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由于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导演为什么要拍这个电影,以及这个电影究竟想引起我们怎样的思考变得模糊起来。不论那些看完所有参赛片的评委是怎么想的,至少在我看来,没有明确艺术主旨的影片,技术上再符合标准也只是一般性。导演不应该只是一个工匠,而必须是一个导师,诱导人们进入他设计好的世界。

所以以这个角度来看,导演奖实在不应该颁给他。

至于说最佳影片,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恐怕真的是矮子里拔高子吧。。。

 4 ) 在主人公身上营造出不断升级的道德焦虑感与现实抉择困境

虽然上海电影节远远没有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影响力,但是它在发掘亚洲和东欧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新导演依然很有眼光,比如像2013年横扫金爵奖和最佳导演等三项大奖的俄罗斯新导演尤里·贝科夫(Yuri Bykov)就是可圈可点的例子。迄今为止,这位导演的四部作品都将焦点对准了俄罗斯当代社会的种种阴暗面,无论是警察黑幕,还是政府腐败,他都能用风格化镜头抒写出贴近现实的脉搏感,扣人心弦的叙事方式,借鉴了不少好莱坞的戏剧性冲突典型,还在主人公身上营造出不断升级的道德焦虑感与现实抉择困境。他的剧本有点近似于伊朗导演法哈蒂的叙事手法,却并没完全将戏剧冲突埋藏在主人公的两难处境里引爆,而是采用多线索人物关系走向的结构,衍生出当代俄罗斯人的现实问题思考,更融合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偶然/宿命论调,令影片的基调更透出绝望与压抑的气息。 这部金爵奖作品的开头跟《蓝白红三部曲之蓝》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用车祸这个偶然事件来牵引出两个人物家庭的命运剧变。叙事浓缩在一天之内的创意有取巧和炫技的成分,手持摄影在烘托叙事气氛与人物情绪表达却相当突出,节奏处理深得好莱坞商业片的真传,用丝毫不闷场的人物对手戏来掩盖住情节中过多的巧合和逻辑漏洞。男主角的思想与心态转变似乎有迹可循,像极了好莱坞式的剧本设计,每个关键场面的演绎都算得特别精准。尽管影片反映的警察黑幕故事有点司空见惯,然而剧本的现实主义刻画之下,又不断抛出残酷的现实思考与人性道德难题。悲剧结局并没能为主角在道德困境里带来太多反省的意识,却遗留下一丝戏谑的呼应:新生命在这个道德沦丧、正邪颠倒的社会里会成为希望的明灯吗?

 5 ) On “Майор”

1、刚看完这部片子就觉得有最佳影片相,其实主竞赛单元我就看了三部,除了被影评人们一致狂喷的[坑爹的诗],还有睡倒一片的保加利亚片儿[我是你],这个中奖率也挺高了。果不其然毛熊片一下拿了仨。比起北京电影节的发奖方式而言,上海电影节还是有点国际电影节的意思的。不过说实话这片儿给个最佳配乐实在过了点,照我说,音乐应该全去掉。相反摄影没拿到倒是有点意外,虽然我没看瑞典片,但这部影片的摄影确实是很亮的。

2、谈这部电影,首先是苏俄传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熊仔侠的文章《前苏联十五加盟共和国电影十年回顾(2001—2010)》(《当代电影》2011年11期,可在知网、国图等网站下载)。本片基本处于他所论述的“新俄电影”脉络之中,作为一种与主流商业电影相抗衡的力量,新俄电影更注重艺术品质和文化传统,并“在世界电影版图内重新定义了俄罗斯电影”。很容易辨认的就是苏俄电影中十分常见的叙事母题:为了掩盖一个谎言而讲更多的谎言,这种片子不要太多了以至于每次我看到这种毛熊国的片子就想掀桌,大约毛熊国文化里诚实真的是一个非常可贵和非常难得的品质吧……

3、从另一个角度讲,本片还要放在60-70年代欧洲政治电影的脉络之中进行解读。这个政治电影是狭义的政治电影,特指弗朗西斯科·罗西和科斯塔-加夫拉斯为代表的、电影类型意义上的政治电影。当然,这种政治电影首先是现实主义的,其次通常是左派的甚至激进左派的。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政治电影也逐渐变成一种电影方法,政治批判性有所减弱。本片的译名很符合这个路数。就政治电影的八股而言,本片在“黑幕”上做得不算深入,只说“会有严重后果”,警界与政治的关系完全没有展开。想一想[Z],直到前年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合拍的[迪亚兹,不要清理血迹]的处理方式,比对一下就知道本片少了什么。

4、此外本片最大的变化则是明显受到了盛极一时的“罗马尼亚新浪潮”的影响。不仅是摄影风格上:低照度、手持、长镜头、低饱和度——有几个长镜头做得真是令人赞叹,而且是叙事上“罗马尼亚式”的集中叙事,影片故事发生在一天之中,虽然故事的展开有点耸人听闻的意思,但起码还算比较紧凑。以罗马尼亚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故事还是过于戏剧化了,明显往商业片那边偏移,基本也就在[想吹口哨我就吹]那个水准,甚至不如它。

5、说剧作,问题挺大,因为男主定位不准。整部影片看下来,他基本上是个有行动力有良心没主见的人,那么“没主见”这点其实应该强化,否则这货两次天翻地覆的转变着实说服不了我——男主费那么大劲把女人救出来,最后又亲自把她杀了,这里头价值已经混乱到一定程度了,前面写这个人物用的力气其实基本白费了。
又或者说,这部影片就是要搞成这样一种拧巴的逻辑,就是说这货心头闪过一丝善念,最终还是受了胁迫,根本没有所谓英雄,主角也不能带来救赎……总之就是洪洞县里没好人,行吧,这个倒是蛮艺术片的,可是长得又是个商业片的架子,自己这儿都没掐清楚。确实导演是想弄出一个复杂的人物,但又被“逃亡”这个情节团块绑架,展示动作场面的时候人物塑造只能靠边放的。问题在于,这个程度的剧作编造痕迹过重,是不足以在电影时间内忽悠到观众的。

6、小结:其实这部片水准也就是中上,剧作有硬伤,但是其他方面做得都不错。搁这几年毛熊国影展里不算冒尖,但绝不是差的(那些烂喜剧要多烂有多烂……)。再放大一点看,不得不说罗马尼亚新浪潮那套调调真是看得人已经审美疲劳了,如果只是为了得个奖,那拿过奖之后赶紧去找自己的调调。罗马尼亚那一套,因为太容易转化成方法,确实容易上手,尤其是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导演。其实如今第三世界艺术电影的正路,绝对还是锡兰、卡普兰诺格鲁、阿彼察邦(甚至河濑直美)这个与本民族传统有相当深刻契合,同时视听语言又极富特点的路子,看样子尤里·贝科夫也不是个安于混电影节的主,祝福他不落品质的前提下,获得商业成功吧。

 6 ) 关于我们

电影看到后半部,思绪里忽然迸出一个想法:电影也许叫“失控”更恰当。
记得比较清楚的两段台词:“我们都是平凡人,一旦跨过那条线,就成了禽兽”;寡妇说,你们是怎么的一群混蛋啊!警察说,我们是和你一样的人,如果你得到丈夫撞了人,你会去报警吗?”
电影一开始,其实情况很简单,警察撞了小孩,警察通过恐吓让小孩的父母退缩,可是情况的发展却越发激烈和糟糕,警察杀了小孩的父亲,警察为了掩盖有杀了无辜的人又杀了自己的同伴,最后小孩的母亲也没能幸免于难。就像一辆失控的列车一样脱了轨,一切发展到了不可收拾。
我觉得撞了人的男主角的情绪变化发展很有代表性,也许可以代表平凡的我们。当他撞了人朋友想帮他掩饰时,他选择了默许;当知道朋友通过恐吓让小孩母亲签了字后,他抗议不肯离开牢房;小孩父亲持枪闯警局时,他又激动的出来想承担一切;警察们杀了小孩父亲,他愤怒;知道了警察们要去处理小孩母亲,他终于正义上身去救人;可是当被朋友威胁时,他又杀了小孩母亲;最后朋友放他走时,他果真再一次退缩离开。
有感电影细节处理的很细腻,长镜头也将主角们的精湛的面部表情刻画的淋漓尽致,配乐尤其加分。
这是一部有关人性的电影,仔细想一想,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或许,他们就是我们。

 短评

摄影赞。北极熊国的冬景也真是太入画了。但后半截突变圣母白眼狼式伯恩是怎么回事!好在结尾硬掰回来。

6分钟前
  • 重现
  • 还行

我靠,大奖呀. 摄影确实挺厉害的, 调度精准, 几个手持长镜灵动发挥, 又不抢, 也不瞎晃, 难得, 雪景调子很棒. 音乐太多.

8分钟前
  • 🌞娘卷卷🌙
  • 还行

配樂不錯

12分钟前
  • 牛同學
  • 推荐

La rigidité environnementale hébergée par 1 mise en scène fluide met en contraste la psychologie agitée des personnages. 1 intrigue ciselée enchaîne 1 effet domino jusk’au dérapage.Dans la ligne de mire la dépravation institutionnelle russe ms surtt la turpitude humai

15分钟前
  • KUMA
  • 推荐

又是手持。。。

18分钟前
  • 不聊电影
  • 还行

讲诉警局黑暗的故事。男主驾车去医院,途中撞死了过路的母子中的小男孩。男主电话给同事,他们来后包庇此案,把母亲伪装成酒后神经错乱。各种陷害,诬蔑。良知谴责着男主的心,最后他帮助那位母亲逃脱警员的追杀。

19分钟前
  • 暖暖
  • 还行

男主不是与整个局势作斗争,而是不断自我纠结,不断左右摇摆,可惜影片在这方面实在太节省了,只交代心意改变的结果,而完全忽略过程。不喜欢导演的风格,太多背后拍摄的镜头,太多晃动的镜头,令人精神消磨殆尽。btw,影院里一对双胞胎小姑娘一直在嬉闹,其中一个和着配乐翩翩起舞,实在太抢镜了。

23分钟前
  • 沐珑秋刀
  • 还行

金爵奖

26分钟前
  • MissDragon
  • 推荐

人性,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31分钟前
  • 白月猫
  • 很差

【HKIFF】真冷啊,呼出的白气,凶狠的黑拳。高纬民族驾驭起这个题材来还是蛮得心应手,将道德感绑架不断鞭打,可惜后来还是拍飞了。

36分钟前
  • Obtson
  • 还行

《警》沿用了導演前作《我要活下去》的男主角;導演自己擔任男二號。電影通篇充滿一種擰巴的道德抉擇,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揭開了俄羅斯警察系統的一些黑幕,這又能和《恐怖直播》一類的電影成為充滿戾氣的某朝觀眾的共鳴和聯想——「我們更可以拍一部警界黑幕!」

37分钟前
  • 熊仔俠
  • 较差

还是不够狠

41分钟前
  • 身居地狱求杯水
  • 还行

把官僚腐败草菅人命拍成了盗亦有道的人情世故,黑暗绝望得一塌糊涂

45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黑暗。无力。俄罗斯真的适合这部电影的气氛。

47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还行

是不错,但是不是最佳的节奏,上海合作组织果然能一手遮天

48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极其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画风!

53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上海电影节各种最佳什么的.........

54分钟前
  • P
  • 还行

终于看了一部靠谱的竞赛片。电影拍的比较狠,有几场处理得干净利索,包括配乐也很对味。情节较紧凑,又有一个很能深挖的背景。处理人物的时候并未脸谱化,都有他们的挣扎,却仍因犹豫与自私堕入深渊。后半段转变略遗憾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siff #26. 到现在,这部片是看过的主竞赛里面最好的片子。被采访时提到里面最喜欢的镜头,就是警察局黄色灯光下走道的那个∞型长镜头,角色不断在房间、走廊外与走廊间进出,调度复杂而又不引人注目。虽然剧情发展牵强了些,不过与同题材《孩童姿势》相比,倒真是一点也不闷。

1小时前
  • 月球漫舞者
  • 推荐

最后的完成度和拍摄效果非常好,以长镜头为代表的摄影对于人物表演的精准捕捉和景色的描绘都到位。演员的表现特别精准。只是故事的逻辑性和走向都不那么合理,有一些自以为是的讲述。故事背后的深意引人深思,但还不够震撼人心。#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1小时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