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星期天2002

战争片英国2002

主演:詹姆斯·内斯比特,艾伦·吉尔迪亚,Gerard Crossan,Mary Moulds,Carmel McCallion,蒂姆·皮戈特-史密斯,尼古拉斯·法瑞尔,克里斯托弗·维利尔斯,詹姆斯·休伊特,Declan Duddy,Edel Frazer,Joanne Lindsay,Mike Edwards,Gerry Hammond,Jason Stammers,大卫·克莱顿·罗杰斯,肖恩·奥卡恩,大卫·皮尔斯,凯茜·基拉·克拉克,杰拉德·迈克索利,达伦·西里,马克·雷德黑德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播放地址

 剧照

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1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2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3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4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5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6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13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14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15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16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17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18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19血腥星期天200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2 15:53

详细剧情

  1972年,北爱人民因不满英国政府未经审讯便予以拘留的不人道做法,决定在1月30日这天举行一场游行。英国陆军将军福特(Tim Pigott-Smith 饰)同时发表声明,定义这是一次非法游行,并将进行镇压。双方的矛盾冲突在前一夜便凸显开来,形势一触即发。北爱温和派议员库普(James Nesbitt 饰)意识到形势严峻,四处奔波告诫人们要克制,千万不可使用暴力。而另一方面英国派来一队伞兵作为先锋部队,防止北爱共和军的人伺机作乱。游行在紧张的气氛下展开,前半段的有条不紊被随之而来的混乱彻底破坏。一群激动的年轻人偏离游行路线,向驻防的的英国军队抗议并投掷石块。英国方面用高压水龙头、催泪弹和橡皮子弹还击。接着事态愈演愈烈,英军开始用真枪实弹向百姓射击,连臂膀上扎了白色手帕(以示和平)的老人也不放过。惶恐的人们四散逃窜,许多人倒在了血泊中不再起来。暴乱结束后,军方对外声称只有三人丧生,而当晚库普从医院拿来的资料显示总共13人死亡,14人受伤。

 长篇影评

 1 ) 《血腥星期天》

这是2002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叙述的是发生在1972年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德里的一个真实事件。

当时,北爱尔兰的民权组织策划了一次游行,抗议英国政府未经审判就拘捕的政策。参加游行的人数约有一万五千人。英国政府则禁止此次游行。并派出了伞兵在道路上设置了路障。游行队伍原计划去市中心,后改为向自由德里角进发。

经过路障时,两方相遇,开始只是这边投掷石块,那边用橡皮子弹和高压水枪回击。到了后来,军队这边控制不住了,使用了实弹。结果导致14人死亡,13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迫于民众的压力,英国政府装模作样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当然是,军队这边没有错,开枪的士兵无一受到处罚。

影片就是从英国政府和北爱尔兰民众这两方面对这一天的血腥事件加以描述的。游行开始前,两方面都认为这是一场常见的游行活动,将采取常见的措施。

政府这边的指挥者福特少将说:“对游行组织者一经发现立即逮捕。”

游行组织者古柏说:“星期天我们要举行和平游行,并会不断的进行下去。”

游行的参加者谢里在出发前对他姐姐的孩子说:“有朝一日他会和我们一起去扔石块的。”

尽管各方都以较为平静的心情看待这次游行,然而政府毕竟派出了军队,和以往游行只有警察待命不同。因而游行前的气氛也比往常稍稍紧张了一些。

军队高层的预判是:“遇到枪战,要做好实弹还击的准备。”

和稍有理性的警察不同,在普通士兵中,抵触情绪更为激烈。因为从1971年到现在,已经有30名英军遭到枪杀。所以他们觉得今天是复仇的好日子:“我们今天不能心软,看看前些天阵亡的少校,他的人权何在?墙外的所有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在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了有些共和军战士也混入游行队伍中。古柏已经隐隐的感觉到,他希望的和平示威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后来的调查报告中,认为是隐藏在游行队伍中的一名狙击手首先开枪。可实际上,更多的人认为是英军的一名伞兵紧张过度开了第一枪。

于是惨案发生了。并非是无意识的乱开抢,而是军队非常精准的瞄准了民众。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一名伞兵去观察受伤者,看到他还没死,立即上去补了一枪。

谢里负伤后,被送往医院,半路上却被英军拦下。还要检查谢里身上有没有“钉子炸药”。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这种毫无人性的检查也是英军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了。

实际上,触发点并不重要了。英国政府和军队高层有意识的策划了这场惨案的发生。

之后事情越闹越大,士兵们的情绪更加激烈,认为“所有搞民运的人都是恐怖分子”。而在高层,则开始为自己择清责任。英军中校告诉新闻官:“你要想办法自圆其说。”而福特将军则说:“自始至终我在这里是来督战的。”

游行示威一向是民众表达诉求的重要手段。唯有此,才能让政府听到自己的声音。当然这是在正常情况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游行示威会给政府极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改变以往的错误政策。如要求提高工资待遇的游行,各国的反战游行。都是如此。

也有许多政治家和阴谋家利用群众的盲从和愚昧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有些游行,是直接冲着推翻政府去的。如俄国的二月革命、菲律宾的游行,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反政府游行等等。

政府这里,对于这类游行,一向是非常挠头的。支持吧,无疑是为自己的添堵,镇压吧,更会使民怨沸腾。

像影片中的血腥星期天,虽然被镇压下去了。在影片最后,夜色妩媚,灯火璀璨,一片升平景象。可是民众的心中却形成了永远抹不去的痛。民众不得不面对人生中最惨痛的经历,由开始的惊诧,到失去亲人的悲痛,到政府冷漠态度所引发的愤怒,最后留下的是永远的记忆。他们每年的这时候都会聚众去祭奠自己的亲人,他们还建立了博物馆寄托哀思。直到近四十年后的2010年,卡梅伦政府才一边正式向北爱尔兰民众正式道歉。一边心里暗暗庆幸,这事幸好没发生在我身上。

这个事件,也告诉了所有的统治者:民意不可违。

正应了米兰·昆德拉的那句话:“人类与权力的斗争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写到这里,说点题外话。据美国媒体报道:1943年2月,宋美龄访美。当天晚上,罗斯福总统夫人设宴招待宋美龄。此时白宫外面传来了示威游行的声浪。罗斯福夫人问宋美龄:“在你们中国遇到这样的示威游行会怎样处理?”这时,宋美龄做了一个优雅的姿势,她抬起手,往脖子上轻轻的一划。于是罗斯福夫人明白了。

自中国进入现代以来,清政府、军阀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对待人民都是这样的态度。于是有了三一八惨案,有了较场口惨案。有了数不清的“血腥星期天”。

再看咱们的人民。一直处于民智未开的状态。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没有受到文明的启蒙。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诉求是什么。愚昧的众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蛊惑。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领导下,有一个理性看待人民的政府,才有可能摆脱愚昧,团结起来。

影片的拍摄手法很独特,用手持摄像机,影像不规则的跳动,不时有物体不经意的遮住摄像头,很像随机拍摄的纪录片,更增加了观众的真实感觉。

本人评分:7.0。

 2 ) 真实事件改编

《Bloody Sunday》,最近看的,又是一部反映北爱问题的片子,很沉重,根据真人事件改编,以前听U2《Sunday,Bloody Sunday》,后来看到创作背景,就想一窥究竟,待到看完,也明白了u2为何会写出那样的歌、


       以前看过类似的片子,比如《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同样反映北爱问题,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相比之下还是《因父之名》震撼一些。

 3 ) 血腥星期天

1972年1月30日的星期天惨案,只是北爱尔兰事件的一个缩影,平民要求和平游行示威,在与政府对峙中迸发了流血惨案,13死14伤,军方无伤亡,面对这起事件,英方的处理结果是涉事军方成员得到嘉奖而具体内部情况一直不明。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用手持摄像机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描绘了这起惨案,让北爱独立运动得到更多的关注及同情。

 4 ) 血腥星期天

演借此凸现了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感,同时以此暗喻着对立双方的无法沟通和不可调节的巨大矛盾。有人说这不是一部十足客观的影片,他没能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触摸北爱人民不愿回首的过去,甚至在叙述上无法避免主观臆想与猜测。假如和《大象》相比的话,显然格林格拉斯缺少了惊人的客观和冷静,但别忘了他在影片中扮演着近似战地记者的角色。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他要把看到的真实记录下来,权衡对比之后才能逼近事实真相。因此我们看到了死去的老人,逃窜的人群,死别的恋人,同样还有质疑军方决定的军人

 5 ) 相克相生

    民权领袖没有错吗?谁知道死人中没有共和军杀的呢?难道女王知道英军滥杀平民,她就不会授予其勋章了吗?同样的戏在人世不知已经上演过多少次了,事情该怎样发展,就怎样发展,只是各自程度不同而已。就看你怎样具体去做,改变事件的进程,英军在努力,民众在努力,共和军也在努力。但这都与因果无关,如果你无法改变,那也不要怪谁。

       这一切的背后,有一种东西是持续连接、没有中断的,那是一种因果,每一秒十万个因果持续着,才有了我们共同经历过的一个事件。真理何在?不在英国士兵那里,也不在游行者那里,也不在爱尔兰共和军那里,真理就是这因果。因果面前,众生平等。

    现在的朝鲜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吗,显然不能,那么那里的人应该怎样活呢?那就是在另一个因果中的人们,他们具体的作为了。

 6 ) 论文化的意义

刚刚结束了二战的考研狗,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吃饭的日子是我人生的升华,生活中容易表现出来的戾气和浮躁都被慢慢抹去,无论是成绩还是所获得的心境都是我一生的财富,[书写一生不潦草]。 高考我没考上的大学,考研我会考回去的。只要你肯努力,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生气] 乾隆问纪晓岚知不知道为什么要开恩科,纪晓岚说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乾隆说不是,是为了让天下的读书人有个念想,好好寒窗苦读,不要上山落草。从最犬儒的角度来说,科举是否真正公平不重要,但是大家认为它公平很重要。特别是读书人认为它公平,很重要。其意在安抚天下人心

 短评

从今天起,每一个德里市的青年、少年都将加入共和军。

9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在U2的歌声中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1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DON将亲身经历写成书 并协助制作了此片 他说每次看都禁不住想起那天他的朋友头部被英国军队的枪击中倒在他身边的画面 导演手法一般 铺垫过长 手持过晃过多严重影响观感 渐黑transition运用过度 但只凭这血淋淋的历史事实足以震撼人心

19分钟前
  • Fran
  • 还行

其实英国也是有一批对北爱持续持同情立场的牛逼导演了,肯洛奇和保罗都如此。去年在柏林,看了那部关于血色星期天前一年的《71年》,两部片子都非常粗粝而真实,格林格拉斯这部则更彻底的集中事件当天,伪装成一次历史素材重剪。

24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片中的伞兵全部由退役军人扮演

25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民主在《血腥星期天》里并不存在。不仅如此,所谓的“民主”在现实中亦无法成为真实。这才是格林格拉斯这部现实主义作品反映出来的真实。统治者于这场“和平”对话当中掌握着至高的权力,而议员领导多数人争取自身利益的运动最终反向指涉少数派群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平权之路总是举步维艰,而绝大多数成功案例总是发生在电影世界里。

30分钟前
  • Muto
  • 还行

“感谢英国政府,今天你们摧毁了民权运动。”爱尔兰人誓要为他们的兄弟姐妹讨回正义,他们也确实做到了。2010年,英国政府公布调查报告,正式承认了自己的滔天罪行,即使这个道歉已经晚了38年。政治斗争里没有好人,流血事件中没有赢家,在这么一场真相与耻辱的对决里,输的永远不会是人民。他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去掩饰,去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但军队永远永远,都不该向手无寸铁的平民开枪。

33分钟前
  • tangerine
  • 推荐

因为最近香港的事专门找出来看的。嗯……只能说,社会学与经济学才是济世良方,民运无用,非民主国家尤其是。背后是不太好听的真相:万物向来刍狗,更何况里面混着大量没有脑子的、行走的荷尔蒙。

36分钟前
  • 临时昵称
  • 还行

真他妈无聊!

40分钟前
  • Violette
  • 很差

有点做作...虽然我知道导演是追求记录片风格但既然都是演出来的又何必要做到这样所谓的"记实"...?...新闻节目倒是也罢...但这毕竟还是电影啊...真不知道柏林人怎么想的...如此枯燥的电影也能金熊...也就话题性还过的去...过度摇晃的镜头都让我差点看吐了...好晕...

43分钟前
  • 某茶君
  • 还行

02年柏林金熊奖。格林格拉斯的伪纪实手持之作,从技术层面来说,影片除了手持塑造的真实感以外,平行蒙太奇的加入也功不可没,尤其是片尾用此来撬动情绪外,还有所深思。其实很难断定影片的好坏,只能说在通往自由之路,我们还需要努力。。

4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保罗·格林格拉斯的《血腥星期天》拍得真好,这个调度,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血淋淋的反民权杀戮,心脏一阵阵紧缩,眩晕,紧张,手心冒汗,不是纪录片,胜似纪录片。决定好好学一下北爱尔兰历史。再去重温《风吹麦浪》《因父之名》《哭泣的游戏》……

5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有些纪录片的风格,事实的残酷足以令人震撼!难能可贵的是,几十年后的英国能将这段历史公布于众,将丑陋揭露出来,让人们记住这个真实又耻辱的日子。然后想一想,我们呢?14年前的死去的那批人呢?

52分钟前
  • Daisy cat
  • 推荐

朋友推荐我看的,故事就是讲述70年代英军屠杀爱尔兰民运人士。镜头多次摇晃而且经常渐变黑屏,看起来很累人,剧情没有多少艺术色彩,不够观赏性,但很写实。

57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对真实事件的实景重现,本片从拍摄方式到内容呈现,属于泛伪纪录电影。走进人群期间的手持摄影,黑屏转场,是对电影手法的极力隐藏,为了就是突出真实感,但其实该片是有着明显的叙事性。比如对英军暴力行径的控诉之外,也部分英军对执行命令的困惑,对爱尔兰共和军的暗中煽动也是有所笔墨。并通过主角议员,以及那名遭遇不幸的少年,也表达了对民族、信仰方等冲突方面的扼腕。并将矛头直指操控一切当局,有着强烈的政治观点。

1小时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1小时前
  • rebix
  • 力荐

混乱下的欺骗,夹带私念的正义。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多年以来一直津津乐道《千与千寻》是目前唯一一部拿过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动画电影,后来才知道2002年第52届的柏林电影节还有一部真人电影与《千与千寻》一起拿到金熊奖,最近想起这部迟迟还未观看的电影,《血色星期天》,于是就特地在这个星期天特别观影了。—— 原来是《谍影重重》2、3、5 以及《菲利普船长》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的作品,作为一部剧情枪战电影拍得仿佛是现实纪录片一样真实,厉害了。决定观影时没想到是如此题材的电影,让我联想起《为了萨玛》《民主的边缘》还有某些禁片以及某些历史等等。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记者出身的绿草导演采用他拿手的新闻纪实风格拍摄,手持摄影,场面调度灵活拟真,模拟环境声,呈现了粗砺真实的视觉风格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从头到尾都从双方的角度来描述整个事件,一个看似相对客观的视角,让事件还原起来更加真实可怖。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被完美展示出来,流氓无产者、便衣军队都是事件的助帮凶。当然还是把所有的同情投给了受屠杀的北爱尔兰民众,把利剑刺向了愚蠢鲁莽又试图掩盖罪恶的英国政府。首尾呼应的两场发布会,和平革命的主张作古,从今天起,每一个德里市的青年、少年都将加入共和军。

1小时前
  • 莱尼圆
  • 推荐

保罗·格林格拉斯的手持代表作,之后他还把手持风格延续到了好莱坞以及谍影重重系列并形成风潮。影片以粗糙的手持影像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场景,让你误以为这是一部残留的纪录片,增加真实性之后自然更有益渲染气氛。无论如何,朝平民开枪的军队都是令人不齿的,可惜此类事件仍时有发生。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