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语

喜剧片中国香港1999

主演:张国荣,叶靖岚,狄龙,吴家丽,琦琦,李蕙敏,白嘉倩,林家栋,沈傲君,邓一君,黄家诺

导演:张之亮

 剧照

流星语 剧照 NO.1流星语 剧照 NO.2流星语 剧照 NO.3流星语 剧照 NO.4流星语 剧照 NO.5流星语 剧照 NO.6流星语 剧照 NO.13流星语 剧照 NO.14流星语 剧照 NO.15流星语 剧照 NO.16流星语 剧照 NO.17流星语 剧照 NO.18流星语 剧照 NO.19流星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05:23

详细剧情

少君(琦琦)产下儿子明仔(叶靖岚)后被丈夫抛弃,为了不让明仔跟着自己过苦日子,她把明仔遗弃在了一艘豪华游船上,期望好心有钱的人士捡去,但自己从此落下心病。证券经纪人李兆荣(张国荣)见到明仔时虽已是因金融风暴而破产的穷光蛋,还是决定收养他,两人住进养老院天台的一间木屋,李兆荣开始靠骑单车为别人送货挣生活费。

 长篇影评

 1 ) 一部关于“好人”的电影

    很多年前,当网络还不普及的时候,当这个世界还没有豆瓣的时候,我在网络上找到了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是在那个作者自己的主业上,很唯美的样子,不像现在各类空间般的花哨。不过,我更欣赏的,是那篇评论的文字。对于那个年代的我,的确点明了很多自己没有读出来的东西...也是在那里,第一次知道了灰暗的张之亮。
  只可惜那个时候没有保存那个地址,也没有备份那篇文章,这么多年过去了,找了很多次,可是一直没有找到。不可否认,这是很多年来心头的一个遗憾。
  
  我也是在03年的夏天看过的这部电影,那个炎热的暑假,一个人漫步在街头,最后从电脑城的小贩处淘到了一套rm格式的张国荣电影全集。那个年代的效果实在不敢恭维,整套看下来,除了小时后很喜欢的《纵横四海》,就是这部《流星语》了。
  
  后来同你一样,苦苦的寻找这部电影的DVD,可结果一直很失望,终于有一天,在一家即将倒闭甩货处理的店铺找到了它,一直很珍惜的收藏着它...曾推荐给一个曾经很喜欢的女孩子看,碟子拿到她那里,结果她说看张国荣的电影怕鬼。那天拿给她的还有讲述John Nash的《美丽心灵》,她也是一年后落满了灰尘在我无数次的追要下才还给我。于是,我再也没有和她谈论过电影...
  
  春节的时候在姥姥家无聊,发觉那个夏天留在那个电脑里的《流星语》依然还在,一晃,五年都要过去了...
  于是录成了mp4,留在了iPod里。录制的过程中,小小的窗口,没有声音,仅凭字幕和画面去理解剧情,那一幅幅熟悉的画面滑过眼前,真的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也许真的是年龄大了,才会明白更多的事情。
  
  我第一次落泪的时候和你一样,也是在福利署的人来领孩子的那一刻,官僚体制的残酷与无情,小人物在大环境下命运的悲凉与无奈,加上短短一个多小时内和那对“父子”产生的深厚感情,那一刻,泪水真的止不住的落了下来...
  
  其他的画面,曾经让我动容的刹那,几乎都在你的这篇评论里。所以,当我读下去的时候,找回了那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只是还有两个镜头,一个温馨,一个感动。
  
  阿荣躺在床上为明仔唱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的时候,是否也让我们回忆起那些无限美好的童年呢?以及那个时候似乎可以拿出所有时间来陪伴自己的父亲呢?
  
  另一个就是阿荣房间里的电脑与望远镜了。
  很多时候都觉得现在的自己看电影有些变态,过于的关注那些无谓的细节,可很多细节,也真的是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金融风暴过后的香港,可以观察星象的电脑和那种体积的天文望远镜,绝对是奢侈品。摆在那样的房间里,的确很不协调。
  可这正是阿荣的梦想啊!纵使要去捡别人搬家过后剩下的“垃圾”,可永远不曾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可当格林威治的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时候,和身边的明仔相比,又被他撕的粉碎...
  我想会喜欢这部电影,会喜欢阿荣,更多的是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终究是感性的人,理想和感情,终究斗会选择后者。
  
  再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其实这只是一部关于“好人”的电影,一部关于“良心”的电影,寄予了导演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太多的温情与希望。

 2 ) 悠闲是最终福气

《流星语》(1999)是张之亮的电影,就像他的《自梳》和《仙乐飘飘》一样,《流星语》也是一部文艺气息浓厚却平淡清新的影片。戏中的哥哥饰演的阿荣本是一位成功的金融家,但在亚洲经济危机中受到重创后一无所有,女友也弃他而去,正在这时,他还捡了一个小男孩明仔。平淡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和明仔的感情也日渐深厚。他用尽全力爱着这个可爱的孩子,和那些居民管理会的人员争夺孩子的一幕尤其让人感动。在这部电影里,看着他骑着自行车悠闲地穿越市井街区,过着平淡如水却无比快乐的生活,看着他那时不时就展露的笑颜,我知道,他是幸福的,起码比他有钱的时候幸福。当繁华散去,欲望平息,人所拥有的就是一种平凡的福气。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如此打动我的原因,那如水般一点一滴流淌的生活细节在电影里如春蚕吐丝般将我的心密密缠绕,带给我妙不可言的温暖和力量。除了哥哥能把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切之爱演绎得情深意切外,电影里饰演明仔的小演员也是一大亮点,当我听着这个小家伙用软软的童音说着嗲嗲的粤语时,心简直要酥软成棉花糖了。难怪乎哥哥在戏后是如此疼爱他,还特意为他写了一首《小明星》作为电影的片尾曲。

 3 ) 寻找“明仔”叶婧岚

    豆瓣最近有个叫“哭的一塌糊涂的电影”(意思是这样啦)的活动,有人推《流星语》,我找来去年推朋友看《流》时写的有关“明仔”的种种,希望有人可以告诉我更多有关他的消息。
——————————————————————————————

       香港电影《流星语》,于1999年上映。导演张之亮(很有名的那部les片《自梳》的导演),联合张国荣、琦琦、狄龙等大牌明星共同拍摄。张国荣,是我很爱的演员,《流星语》更是看了三遍以上,跟《美丽人生》一样,属于每看必哭的那种,可是,在这里,我却不想说张国荣。一是因为,我觉得对于张国荣,别人再多说一句都是误解,我何德何能去为他解释些什么?二是因为,我发现,除了张国荣,影片中的“明仔”也很值得关注。

        我从不掩饰我对港片的喜爱,毫不夸张,喜爱程度远大于A片(American film),只不过,近几年的港片没有太多令我中意的罢了。于是,时不时的便翻过去的经典港片来看。最近,又看了一遍流星语,忽然对其中“明仔”的扮演者叶婧岚极感兴趣。我甚至在想,如果以后我有孩子,那让他有“明仔”一半懂事、可爱,我就很满意了。我希望他像叶叫“阿荣”那样叫我“文”;像个小大人一样跟周围的邻居打招呼;在离开我不久就疯狂的想念我,而我用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他搞定......好吧,就当我yy过度了,可是,注意,我是说“如果”,所以,重点不是在以后我有没有孩子上,而是在“明仔”身上!

        影片中,张国荣扮演的李兆荣是一位富有的证券经纪人,买卖外汇赚钱,还是“最top的那一种”。结果,金融风暴,李破产,一夜之间成为负债累累的穷光蛋,当晚,又在一艘第二天便不属于自己的豪华游艇上,看到了一个被遗弃到“有钱人家”的婴儿......终于,他还是收养了这个小孩——明仔。他靠给人家送货、帮人家洗船换取微薄的收入,将明仔一直照顾到四岁。虽然生活艰辛,他却毅然放弃去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机会,放弃重返金融界的机会,只为跟明仔生活在一起,照顾他,逗他开心。直到明仔的亲生母亲出现......

        用小孩子担当主演的此类“父子”温情片很多,近几年的就有郭富城的《父子》、周星驰的《长江七号》,will smith的《当幸福来敲门》。这些片子,感动自不必说,但要揪心到流泪就不至于了,可《流星语》却是每看必哭。想来,怀念“周游世界”的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定是因为表演出色的叶婧岚了!

        原本,扮演明仔的小孩子已经确定了,后来,张国荣和导演张之亮看了叶婧岚的表演,一致同意让年仅4岁的他来演明仔。一开始定下的小演员比叶大很多,最后只在影片中担当了一个小配角。叶婧岚,小小年纪,表演却是如此自然,无论开心抑或悲伤,拿捏的都是那样到位,多一分稍嫌造作,少一分略欠火候,根本就是自己的真情流露。当然,这其中,张之亮和张国荣定是花了不少心思。这个可爱程度绝不亚于“方枪枪”的明仔,今年也该有十五六岁了吧。

        他现在在做些什么?《流星语》之后,有拍其他电影吗?还有跟张国荣联系吗?对叶婧岚,我有太多的好奇,于是,去搜索了有关他的消息。

        原来,继《流星语》之后,张国荣和叶婧岚还有过一次合作,那便是2000年,张国荣自编自导自演的公益短片,以戒烟为主题的《烟飞烟灭》。只不过,在这部大牌云集(按出场顺序:梅艳芳、陈冠希、容祖儿、张国荣、王力宏、莫文蔚、粱咏琪等人)的36分钟短片中,叶婧岚并没有太多的镜头,台词就更没有几句了,黑黑的,呆呆的,人长高了不少,却不及《流星语》里的“明哥”来得印象深刻。是发展剧情的关键人物,却不是表演的关键人物。 观众的关注点大概都放在张国荣的演技或是短片的主题上了吧。

      《烟飞烟灭》虽然是部公益短片,说教味却没有那么浓,加上是张国荣自编自导自演,又是张之亮作的监制,恩,总之,对张国荣或是叶婧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看。

 4 ) The Kid

第一次正儿八经写影评,不善表达的我像完成作业一样紧张兮兮。

2003年后《流星语》这部电影的影碟被我反复看过很多次。直到2009年我开始怀孕生子以来,有两年的时间很少有时间能好好的像从前一样去看哥哥的作品了。今天能在内地的影院看到大屏幕的《流星语》,实在要感谢能让此事成行的各方相关人士。
这是一部温情的影片。但以前每一次看都像在旁观别人的故事,因此总有些什么让我觉得不够力度。有时候会认为与其结尾阿荣把明仔送还给亲生母亲这样的从血缘上来讲的合情合理,倒不如安排一条阿荣和明仔母亲的感情线,结局让三个人生活在一起,孩子一举拥有了爸爸和妈妈两个生命中最亲的人,这样岂不皆大欢喜?sorry,我承认,我曾经臆想的这个结局现在看来有多么的可笑和狗血。
不知不觉的,这一次观影我总是将自己带入影片,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观影体验。看到银幕上襁褓中的婴儿和四年后可爱的明仔,影片采用“四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从来没有想过,这简单的一闪而过的三个字对已为人父母的人来说竟包含了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快乐。从怀孕到生产,再到今天我的孩子已经一岁多了。一起相处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在脑中一幕幕闪回。我才头一次能够体会到片中的阿荣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伟大——除了不能喂他妈妈的奶,我什么都做过了,我就是他的爸爸妈妈——一个母亲得遇到多大的困难,才能毅然决然把刚刚出生的孩子抛弃,那需要多大的决心?她一定还没来得及体会用母乳安慰孩子的那种幸福感吧?更不用提母亲对孩子来说一天强过一天不可撼动自然天成的亲近地位,她一定不知道那种感觉是什么滋味吧?在生死未知的分别日子做母亲的会魂牵梦萦到什么地步?这且不说,当阿荣告诉明仔的生母明仔是被妈妈抛弃的孩子时,还轻描淡写的补上一句“没人性哈?”,以前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小小的笑一下,觉得这是对残忍抛弃亲生儿子的母亲的一种当面讽刺。但这一次我却从阿荣的轻描淡写读到他内心的些许理解和包容。这是为人父母带给一个人的成长,使得一个人对生活与人生态度的改变吧?所以轻描淡写略带玩笑的口吻不仅有其合理性,更显现出演员在表演的时候绝非轻率而是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入的思考才选择的表现方式。谁都知道,张国荣本身是没有真正的拉扯过一个孩子的。
于是,在今天的我看来,没有人有权利质疑阿荣和明仔是一对亲生父子。既当爹又当妈的四年,使这对父子比亲生父子或者母子更加的亲密,面对这种亲密,血缘关系是苍白无力的。他们之间在四年中建立的感情是很难用什么所谓堂堂正正的一纸出生证明来一刀斩断的。然而,正是这不能斩断的关系,在片子的结尾的的确确是被干脆得无话可说的生生断掉了。看着远去的房车,阿荣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的复杂。我头一次觉得这合情合理到平淡的结尾是那么的直击人心。头一次感觉我就是那个孤独矗立在街头的阿荣,我的心已经完全被这样的结局击碎了。
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看同一部影片,能获得不同的感受。好吧,那让我给自己做个约定,随着我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每隔一段时间,就让我来重温这部影片吧。看看是不是还会常看常新?如果是,真的要再次感谢这班有着如此诚意的电影从业者,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让这部电影存在于这个世界。感谢张国荣的诚意支持和精彩演出,相比那区区一元钱的象征性合同金额,这部影片的价值已经毫无疑问是无价之宝了。

 5 ) 《流星语》:永不消逝的童话

      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有一个兰姐孑然一身还负担起一帮老人的晚年,也不太可能有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金融大亨自愿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蜷缩在穷街陋巷只为抚养一个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更不太可能有一个叫龙sir的警察与一帮穷困潦倒的搵食者亲如一家,甚至违背职责为非法收养者开辟一条生路。张之亮说现在的人们只相信鬼神,不相信童话。因为鬼神的价值在人们看来也许可以直接保佑你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而童话,恐怕什么实用价值的东西也无法给你,但是它给予人心的,也许是其他任何物质也满足不了的美好与温纯。

   所以在今天来探讨《流星语》这部电影故事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许是徒劳的,比如过于煽情,比如过于巧合,比如过于一厢情愿,因为它属于那个港人在经历了金融海啸后,社会一片颓废和绝望的二十世纪末,也属于十年后的这个时代,这个我们把不择手段和冷酷无情当做生存利器,这个周身充斥着虚假食品、虚假文凭、虚假身份甚至虚情假意的新世纪,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童话,我们把它叫做黑童话。

  《流星语》某种程度上道出了张之亮自己的心声。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当他站在街上一眼望去,满是沉重的脚步与阴郁的面孔,于是他如此迫切地要讲述这样一个充满人间最美好的亲情与友情,最无私的扶持与帮助的故事。童话总是诞生在苦难之中,《流星语》也不例外,我们看到影片迫不及待地就跳过了阿荣的中产时光,直达草根,张之亮这种对草根阶层无限美好地刻画与描摹,不禁令人遥想起与《流星语》出品时间并不是太遥远的UFO时代。

   不知道《流星语》中的春风里是否与《新难兄难弟》中的春风街有何地域上的联系,但亲历过UFO的光辉岁月并在《流氓医生》中亲轧一角的张之亮显然将那些作品中的草根情怀一脉相承地贯彻到了这部电影里。在这些电影里,在鳞次栉比的写字楼与低矮破旧的唐楼之间,我们一次次看到表面光鲜的中产阶级,其精神世界的荒凉与荒芜,而最炙热的情怀和最真诚的感动,却在熟视无睹的街头巷尾,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不能认为这是张之亮和那帮当时意欲创新的UFO人用贫民阶层对抗中产阶级,用草根情怀对抗商业原则,用道义对抗法理,用过去对抗未来。我们宁愿相信这是他们对一种即将消逝的人情关系的极力挽留,尽管这种努力无时无刻不凸显着乌托邦式的无力和无奈,尤其在城市生活已进入后现代的香港,对于住了一辈子也许都不知道身在何处,与谁相伴四周的新时代“笼民”来说,电影里的邻里关系是无法效仿的,更无法重生,像一件旧物孤零零地躺在博物馆的角落里,在灯光照耀下孤芳自赏。《新难兄难弟》、《流氓医生》、《救世神棍》、《记得香蕉成熟时》、《半支烟》,直到《流星语》,这些电影的出现在那样一个金钱至上,功利当先,电影市场在利欲熏心下一落千丈的时刻出现绝非偶然,这些作者用老香港守望相助的社区精神寄托当下,借物言志,寓意不言自明——我们应该追逐未来,但也不应当遗忘过去。

   可惜在《流星语》推出的时候,UFO已经分崩离析,那些曾经誓言精益求精,共创香港电影美好明天的热血男儿们早已志在四方,曾志伟、陈可辛、李志毅各自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张之亮就如同兰姐一样,在新世纪来临前,苦苦留守住了这风雨飘摇的精神衣钵。他一再感谢张国荣不计报酬的倾情演出,一再称没有哥哥就没有这部电影,因为他知道在那样一个尴尬的历史夹缝里,能助一臂之力的那只手的意义是何等重大,施救者可能不自知,但被助者必定铭记一生。电影外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情怀,又岂止一部电影可以全部囊括。

  《流星语》对其他演员来说同样意义重大。狄龙褪掉大侠和大哥的英雄气质,朴实无华地演活了一个重情义、重传统,却又木讷腼腆的中年警察,眉宇间遮掩不住岁月的流逝与世事的沧桑,200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褒奖实至名归;吴家丽摆脱妖冶风尘女子的窠臼,洗尽铅华,素颜出演的兰姐为她赢得了200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殊荣,也是对其多年努力的肯定;饰演明仔生母的琦琦,已嫁做人妻,其丈夫便是大明星任达华。邓一君,《流星语》中那个戏份不多的老是坐在柜台后张望的大学生,你是否还记得他在懵懂的花季,在《记得香蕉成熟时》的季节里,他曾经少年的眼神中,那份纯真与羞涩?一心想当警察的林超贤在电影中终于圆梦,虽然只有几个镜头,但美梦并不在乎时间,此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已经成为香港警匪片的中流砥柱。

   当然,最令人感伤的还是哥哥的故事,四年前,他还在长椅上,与狄龙在电影中对死亡轻描淡写:“这样自杀的人也可以少两个”,四年后,他经受住了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心惶惶,却没有过自己的关,在那样一个夜晚,他就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最绚烂的美也掩饰不住转瞬之后无尽的孤独与黑暗。我们相信哥哥在那边过的一定很幸福,因为那里的世界,一定是流星雨的天堂。而他在《流星语》中演绎的温情童话,就像那夜空中密布的繁星,永远闪耀着光芒,在我们最彷徨无助,最孤独寂寞的人生时刻,向我们绽放最温暖的笑容,投下最疼爱的目光。

 6 ) 回忆里的你有许多个样子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下午 05:45

流星太短暂了。
你很美,但是你能一辈子这么美么?都很短暂的。
留住这一刻就好了。
 

昨天在电影院里看《流星语》。十二年前的电影。其实那时候的龙哥应该比现在年轻才是。但我觉得这十来年他变化不大,面孔大了一些,人真正发福到电影里那个老警官的状态了。所以就像看他刚刚拍的电影一样。

看他拿着两个哑铃跑到兰姐门口,一面挥舞着一面说“我减肥!” 忍俊不禁。
教小孩们玩溜溜球的时候十分有爱心,但神情还是一本正经。他对自己的小孩可没有这样慈祥过吧。
不过我还是觉得他无名指上的大金戒指好闪啊,是剧务粗心忽略了这个细节么?不然这样招摇还能追求兰姐么?哈哈。

虽然他在片中两次落泪,但是我却不觉得多痛,只觉得演得不错。可能太多的戏太多的人物堆积在我心里,混在一起化作一个立体的他,不再拘泥于一个角色了。他在这里哭过,但他在那里笑过。他在这里死过,但他在那里活过。他在这里老了,但他在那里还年轻着。
 

想到前两天我写在纸上的句子,也算我自己的诗吧——

当下的你只有一张面孔,但回忆里的你有许多个样子。

*********************************
后记:

看完就写了,竟然忘了贴过来。豆瓣你要包容我哈,作业交了。以后有这种老片重映活动一定还要邀请我。谢谢。

这是一篇龙迷角度的观后感。当然,没有张国荣就没有这部电影。放映结束后导演又回忆了不少关于当时哥哥参演这部电影的往事,有些趣事,有些又心酸。他的一部分灵魂凝结在这些胶片里,永生。

 短评

看到一句“哥哥从来不演戏”深有感触。他的所有神情肢体语言与感情流露与角色是天作之合,我知道现实他绝对不是这个样子,可还是觉得这就是他啊,是破产的基金经纪人,是落魄的可爱的父亲,也难怪会有人觉得他人戏不分…其实都被他骗啦)我已经尽量专注电影本身了可还是被阿wing和明仔萌翻的同时也哭惨

6分钟前
  • wine
  • 力荐

“有咩冬瓜豆腐,我孭噶!” 催泪大虐片!(龙龙的眼泪,我见犹怜%>_<%)

8分钟前
  • Wongwongwong
  • 推荐

哥哥从来不"演"戏。

9分钟前
  • sue
  • 力荐

故事情节偏单纯,和烟飞烟灭一个路数。巧合多得像大陆剧。不大实际,女主为何穿旧时代衣服和梳麻花辫,因为上海人么?在上海那段,为何上海人还在穿棉袄,抗日么?倒是狄龙戴上警帽又摘下警帽小声啜泣的情节,才现出点张之亮的味道来,泪下。张哥哥海滩奔跑那段帅得我快哭了,你让我怎么爱你才够?

13分钟前
  • 阿依达
  • 还行

最初因为背景,选了这部电影:香港电影低迷时,20个导演组成创意联盟,约定各自用低成本拍一部高质量的戏振兴市场。但演员里最终只有张国荣以1元片酬参与了这个计划。这也是联盟唯一的作品。温暖又悲伤,克制又美好,再落魄的装扮也盖不住Leslie的温柔。再厚的粉丝滤镜,也可以拍着良心给五星

17分钟前
  • 散发弄扁舟
  • 力荐

在某个午夜看到泪崩。个人觉得是哥哥演得最好的一部戏。(又重看了一遍,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部戏最大优点是人物多而不乱,主线副线都完整且有很好的戏剧作用。人物设定合理,最后20分钟矛盾升华,所有的冲突点爆发,情绪饱满得刚刚好,且画面利落,台词没有废话。就这个完成度来讲,优秀。)

21分钟前
  • 膏膏
  • 力荐

结尾没有过分煽情,呈现的是极为克制的温情,看似不真实,但其实这才符合这对父子的角色性格,心善的阿荣与懂事的明仔。

2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看到香港版海报和英语译名《the kid》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这片的灵感真的来自于卓别林。香港金融风暴,影界一度低迷,张国荣收一元港币片酬,支持本土电影业发展,小童星叶靖岚大打亲情牌,狄龙的好心警官暗中催泪,着实让人感动得不行。四一将至,在欢喜悲愁中怀恋哥哥。

30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五星给张国荣和明仔的父子搭!四岁的孩子真是天资聪颖,可爱自然。可惜香港不相信文艺片。好奇这样的片子那年怎么没有拿金像奖,一看有许鞍华的《千言万语》和张艾嘉的《心动》还有陈果的《细路祥》,一切都明了了。如果放在淡市,这部片就不会只是拿了男女配角。

32分钟前
  • Mushroom
  • 力荐

兩星半入,非常奇怪的一個改編,很有可能是導演根本就沒想好...

36分钟前
  • 冰山李
  • 还行

哥哥唯一一次当爸爸,胡子拉碴却性感的一塌糊涂.原本这个角色在证券公司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是胡子拉碴的,可当时哥哥在拍写真集,摄影师非常想拍面颊光洁的哥哥,求了很久,哥哥最后还是为了粉丝同意了。于是就是现在版本的证劵公司回忆部分干净的哥哥。

41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突然很想他...

44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你怎能将父亲演的如此真实?!

49分钟前
  • 阿朽
  • 力荐

平淡感人不做作。除了明仔和阿荣的关系外,兰姐和龙Sir的副线也十分动人,小人物没有说出口的爱成了一生的遗憾。人生就是如此普通中 有着不寻找的经历,虽然主线的设置由太多巧合推动,但谁又能说现实不比虚构更充满巧合?

53分钟前
  • Paradox
  • 推荐

即便张国荣分文未取,照搬Chaplin的《流星雨》出自张之亮,不掩平庸

57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shining star 告诉我 在天上会有 什么心情 请你照亮我生命 不要闭上眼睛

60分钟前
  • Katrina
  • 力荐

故事和手法都很一般。兰姐去得蹊跷,让lung sir变成了愚蠢而不是迟钝,可惜了狄龙的表演。某人眉目间流淌的温暖让人受不了,还唱歌!太过分了。只患难见真情?是不是才是有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呢。快乐,发现应该符合经济原理才行。税赋、补贴式的付出并不能产生更多的快乐,自由发展才能高效高产。

1小时前
  • Schewimmer
  • 还行

一直不好意思跟人講這部我看哭了。在這裡悄悄記一下。

1小时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每多看一部张国荣的电影,我对他的喜欢和欣赏便多一分。隔了许久看他一部电影,竟然有一种比见亲哥哥还亲切的感觉(笑)。看《流星语》,我一直在想,哥哥做爸爸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有来世,我愿做他的女儿……另:我喜欢电影兰姐和龙sir的感情线。我喜欢电影对感情克制含蓄的处理。明仔长大后,还会记得有阿荣这样爱过他吗?

1小时前
  • Mångata
  • 力荐

看越多张国荣哥哥的电影作品,对他的喜爱也随之水涨船高了(本片取材于查理·卓别林的经典名作《寻子遇仙记》,张国荣为了支持这部电影,降低电影成本,象征性地以1元港币片酬出演《流星语》)。——《雾都孤儿》的奥利弗、《悲惨世界》的珂赛特、《海蒂和爷爷》里的海蒂、《西葫芦的生活》里的西葫芦、《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里的沙希达、《何以为家》的原型人物赞恩、《流星语》里的明仔……都算是不幸儿童里的幸运儿,不过现实世界里也有不少像《无人知晓》那般遭遇不幸却没能遇到转机的不幸儿童。—— 李兆荣、明仔和少君这条故事主线最后算是美好收尾,但龙Sir与兰姐的分线却悲惨结束了。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