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937

剧情片中国大陆1995

主演:秦汉  早乙女爱  刘若英  Ulrich Ottenburger  Rebecca Peyrelon  Michael Zannett  久保三郎  高振鹏  

导演:吴子牛

播放地址

 剧照

南京1937 剧照 NO.1南京1937 剧照 NO.2南京1937 剧照 NO.3南京1937 剧照 NO.4南京1937 剧照 NO.5南京1937 剧照 NO.6南京1937 剧照 NO.13南京1937 剧照 NO.14南京1937 剧照 NO.15南京1937 剧照 NO.16南京1937 剧照 NO.17南京1937 剧照 NO.18南京1937 剧照 NO.19南京193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25 04:25

详细剧情

1937年深秋,为躲避战乱,中国医生成贤(秦汉 饰)携带怀有身孕的日本妻子理惠子(早乙女爱 饰)和孩子从上海逃到南京老家,他没想到南京也差不多快被侵华日军夷为废墟。被告知可以进入欧美列强势力保护的安全区避难时,成贤认为自己与难民身份不同没做理会,投靠了老朋友继续行医。以小学教师刘天琴(刘若英 饰)为代表的同胞的悲剧令他震惊愤怒,但他认为自己首要任务不是反抗暴敌而是尽职做好一名医生。   同年冬天12月13日,南京全面沦陷,日军开始在南京疯狂烧杀淫掠,成贤终于意识到日军的残酷麻木,让妻子先行一步去安全区躲避,自己则留下来继续救死扶伤,他不知道的是,安全区早已名存实亡,而要反抗时,他发现已无可能。

 长篇影评

 1 ) 以后作为中国人该怎样

很多人都说对于南京大屠杀应该放下仇恨,铭记历史,在我看其实不然,历史一定铭记,仇恨更不该忘记,我们中国人应当自强,到了空前强大时。一定打到日本去来个东京大屠杀,一血前耻.有些人会问我,这样不和日本军国主义禽兽没区别了吗,那我问你,杀人法律上该不该偿命,国家与人其实是一样的,日本人二战杀我同胞3500万人,而日本人在中国战场只死了45万人,这里是多么大的血海深仇啊!我们要找法官制裁这个杀人恶魔。可是。没有法官,在国际社会强者才是法官,强者才是王道,如同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就给了他两颗原子弹,直到现在美国'在日本还有“作恶”特权,好比日本杀了美国一人,美国反杀日本10人,为什么,因为美国强啊!中国当年不反侵略日本是因为实在没有能力了,现在呢,日本还是活的好好的,又为什么?还是强大,但好在中国也不是好欺负的了,只是不够强大。日本人并没有因为南京大屠杀受到什么影响,国际上更尊重日本人,所以日本人厚脸皮不承认南京大屠杀,韩国慰安妇,却看似傻乎乎和美国道歉,安倍可真不是什么好人,他是想让中国韩国人知道,他只向强大者道歉,多么气人啊!
         我们也不必过于生气,既然日本人瞧不起我们,那我们就强大给他们看看!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会让日本人跪着向我们道歉!不!不是道歉!是求饶!我们还不接受,会割下日本人的鼻子展示给世界看!你信不信,不仅没人指责你,世界的国家都想着依附于中国,想为日本人打抱不平?(假设中国有空前的实力)就让你和日本人一样!世界人民都会敬畏中国人!现在之所以不声张是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总不能一个大国的领导整天唧唧歪歪说要杀日本人吧?所以中国人当自强,否则反之,日本人,美国人,,,,,,他们一起来屠杀中国人,还要叫中国人奴隶,弱者永远没有话语权,而当今中国社会,无论是地铁里,火车上,公园,学校,甚至是公共厕所里,全都是一个奇妙的东西,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没错,手机。要知道日本人可是全抱着本书看的,'这是我们和日本人的差距我们要虚心学习,这些手机让我联想到2个世纪前的鸦片,还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真是不寒而栗,真为中国人担忧。
            最后,同胞们要努力啊!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 )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中国的外交,从张謇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到遣唐使来到中国,一步一步发展达到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再从宋末战乱到明清闭关锁国,一步一步从高处往下走直到庚子赔款国将不国!以1840年为界,1840年之前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浩荡辉煌,1840年之后是列强铁蹄踏华夏的漫漫屈辱。这是中国外交的昨天,辉煌也好屈辱也罢都已经过去,然而,于史册而言却一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的中国外交是什么样子的呢?有人说由于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上越来越有发言权,这是不错的!也有人说,中国现在的外交不过是用资金堆积起来的与非洲弱小国家的外交。我却觉得中国的外交是对时代对发展的一种顺应,并期待着由顺应潮流转变为主导时代发展的角色。“在长达数百年的海禁以及闭关锁国之中,相对于西方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扩大海外市场,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却陷入了数个世纪的停滞不前。”中国近代的外交政策告诉我们,时代在发展,固步自封的下场只会是落后,而落后的代价就是挨打,就是列强铁蹄的践踏,就是失去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此,我想说一句题外话,在不久前的12月12号,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公祭日这个连雨丝都是悲伤的日子里,我看到一条又一条的: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我高二时读张纯如的《南京暴行》,彼时我才知道,是张纯如完成了《南京暴行》一书后,欧美的许多人才知道,原来二战时的日本还做过这样疯狂可怕的事。有人说,日本的极右势力比例非常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请给我一个解释——为什么至今为止,没有一届日本政府敢于公开承认南京大屠杀?为什么在张纯如的《南京暴行》引起轰动后,日本驻美大使居然敢公然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说南京大屠杀是骗局,是谎言?为什么《南京暴行》一书,即使在张纯如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一家日文出版社出过《南京暴行》的日文版?为什么,日本首相年年都要去参拜靖国神社? 我们有责去了解去铭记那些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痛苦与耻辱、经验与教训,带着这些来努力今朝的事业,历史还在继续被书写,现在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是未来的历史!
  然而中国的外交状况仍旧不是那么乐观的,目前中国的地缘环境是相当恶劣的,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海洋冲突会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这就更加需要科技与资金的支撑。除此之外文化软实力的外交也占比越来越重。中国外交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你,准备好了吗?

 3 ) 关于 南京南京一片中表达 的个人本位主义的合法恐惧权

其实大家应该看看这个片子要表达什么

个人觉得,本片表达了,在危机时刻 作为自然人本题的 不勇气权,与投降权,拒绝牺牲权,和本能得恐惧权。

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就像我们也没有亲身经历的去年的地震,而我们接受的教育与舆论又主流得要求我们去牺牲 去付出。

作为自然人,要我去履行责任,那么我必须得有履行责任的能力。
而我们是不是忽视了自然人是不是当时具有履行责任的能力呢?

觉得日本的侵略行为是有罪的,但是普通士兵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处于什么的状态呢?
日本军部也有宣传机构,士兵也被洗脑的。 在我们的宣传电影中,我们的抗日武装都是英勇得不怕死的。
只要拿刺刀冲锋,日本人就纷纷被杀得狼狈。
其实,很多日本士兵比我们更不怕死。而且在抗战期间近身搏斗中,除了当时的“大刀队”,我们 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两国都有宣传机构,基层的士兵,未必是有罪的。或者说主要责任不在士兵。
那么这个士兵就有他的基本的权利(同情,恐惧,)

我觉得这个片子基本上还是突破以往对抗战题材电影的主流的
至少,陆川导演敢说出一些真实的东西,也顶着很多传统道德的压力

 4 ) 关于《南京1937》的一点分析

《南京大屠杀》的灾难,是通过中日结合的小家庭来展现的。很多抗日战争片都是讲中国家庭的遭遇。通过中国家庭的惨痛离合勾勒出日本人的暴行。而在《南京大屠杀》之中,中日结合的小家庭却更全面的表现了在国难之中,受难没有所谓的国籍的划分。其中一个细节是当日本兵到理惠子家里搜查时,恐慌的理惠子颤抖地从窗子里挂出一串千纸鹤和一小面日本太阳旗。搜查的日军见状后用日语询问她是哪里人,声音竟是温柔的。成贤被抓走以后,理惠子在一大群避难的中国难民中绝望地用日语哭诉,愤怒的难民把对日本的仇恨迁怒到这位日本妇女身上。在一连串的暴行之中,所有的反抗都显得苍白无力。通过一个混血的小家庭来体现侵略者的复杂性,也使片子更加的立体。不过虽然它能够使片子更加全面的展现国难,但同时也淡化了中国人所受的暴行的惨绝人寰和毫无人性。 《南京大屠杀》和《南京!南京!》相比,虽说同样描写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但是角度却有所不同。《南京大屠杀》是通过一个混血家庭,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而《南京,南京》是从一个日本新兵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场暴行。可以说两者都是灾难的展现。《南京大屠杀》是受难的直接体现,《南京!南京!》是施暴者露出的同情来反衬暴行的惨绝人寰。两部电影也在支线当中展现了不同的故事,《南京大屠杀》展现了日本人里惠子与中国难民的纠纷。《南京!南京!》展现了日本慰安妇和日本军官的畸形的关系。 在阅读李永东老师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论文之后我对李永东老师论文第一部分提及到了日军暴行的命名方式与民族政治的叙事选择产生了兴趣。李永东老师在这一部分详细的阐述了中日和西方之间对这场暴行的命名方式的不同。中日将这场暴行称作南京大屠杀。西方则站在中立的立场将其称作南京强奸。两个名字虽然都不能够概括这一场暴行的泯灭人性的全部,但却也是两个最大的角度。中国和日本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是《南京血祭》《南京的陷落》从屠杀的角度来讲述历史。而西方《金陵十三钗》《南京安魂曲》则是从强奸的角度来缅怀。这样的一个区别也体现了西方人在看待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没有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区别看待。奥斯维辛集中营是法西斯强权对一个民族的屠戮。而南京大屠杀则是在侵入一个国家的首都之后的残忍暴行。所以在中国人看待南京大屠杀时,永远绕不开民族国家的表达,而对于强奸这一部分,则是避之不及。而日本人最初则是乐于宣传屠杀的,以树立他们的民族“英雄”。而在西方看来,中国就是一个软弱多病的国家。在国家形象上来说,描写强奸而不是屠杀则更符合他们的“胃口”。对于这样一部通过混血家庭提现灾难历史的影片,中日西方从不同角度看待灾难会更好的表现出这部影片的复杂性。

 5 ) 关于 南京南京

其实大家应该看看这个片子要表达什么

个人觉得,本片表达了,在危机时刻 作为自然人本题的 不勇气权,与投降权,拒绝牺牲权,和本能得恐惧权。

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就像我们也没有亲身经历的去年的地震,而我们接受的教育与舆论又主流得要求我们去牺牲 去付出。

作为自然人,要我去履行责任,那么我必须得有履行责任的能力。
而我们是不是忽视了自然人是不是当时具有履行责任的能力呢?

觉得日本的侵略行为是有罪的,但是普通士兵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处于什么的状态呢?
日本军部也有宣传机构,士兵也被洗脑的。 在我们的宣传电影中,我们的抗日武装都是英勇得不怕死的。
只要拿刺刀冲锋,日本人就纷纷被杀得狼狈。
其实,很多日本士兵比我们更不怕死。而且在抗战期间近身搏斗中,除了当时的“大刀队”,我们 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两国都有宣传机构,基层的士兵,未必是有罪的。或者说主要责任不在士兵。
那么这个士兵就有他的基本的权利(同情,恐惧,)

我觉得这个片子基本上还是突破以往对抗战题材电影的主流的
至少,陆川导演敢说出一些真实的东西,也顶着很多传统道德的压力

 6 ) 关于电影的记忆

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全校组织去看这部电影,好像那时候是全国性活动,单位组织,学校组织,然后回来写感想。于是乎一行人浩浩荡荡从小学门口出发去兴庆公园对面的电影院。结果电影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几乎完全看不懂;还记得电影里面有日军冲进外国领馆界强奸中国妇女的镜头,其实说是强奸镜头,只有妇女被脱光衣服的背影四处逃窜而已,和现在比实在小巫见大巫。三四年级的学生懂个球,大家看见哧溜溜的脊背就笑场了。校长很生气,于是乎回到学校立马全校在操场集合开大会,他一个人在台上声情并茂的说了很长时间,台词大多记不清了,只有一句印象深刻,大概是说:“我们大人们,很多人都留着眼泪在看。”校长的演讲很有感染力,台下开始大规模的失声痛哭,想象一下一个300来人的学校全体师生站在土操场上声泪俱下接受爱国教育的场景,很盛大。

 

接下来是各班回教室分班讨论,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老师在台上问了一个问题,说为什么我们打了败仗,让南京失陷了?全班都好像很沉默,然后我举手发言,说是因为装备差,老师很奇怪问为什么?我说电影一开场的枪战镜头,有一个战士身上捆着炸药包,从城楼上跳下炸日军进城的坦克,结果坦克被炸了以后竟然还能开,这差距实在太大了。说完以后我很是得意,觉得自己火眼晶晶,这种细节问题都能答得上来。老师于是带着比我更得意的神情说,不对。我说那是为啥?老师说是因为国民党反动派腐败消极抗战,我问老师这咋从电影里面看出来?老师更加得意的说,里面有一个镜头,一个光头(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指蒋某某)和一个外国人说话,旁边有一个当官的在一旁听他们说话,然后外国人说我们认为南京守不住了,你们应该迁都。听完这话那个一旁的当官的就黯然退场了,老师说他是干什么去了?他是听完这话就从南京逃跑了,你说有这样的领导,战争能赢么?

 

于是全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起“哦~~~~~”了好长好长时间,佩服老师就是老师。刚才在操场上哭的稀里哗啦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显出了笑容,觉得自己又长了知识。

 

我小学三四年级的大多数事情,到现在都已经忘得一塌糊涂了,但是这场全校规模的电影,直到今天我都印象深刻:从校门口出发去影院时的兴奋,观影时的茫然,校长的讲话,老师的教导,全都历历在目。

 

今天看到有人讲为什么我们这几年的大片都要和抗战有关,又想起这部电影,写下这些。

 短评

狂犬疫苗对倭寇来说药效还不够,他们发起狂来连自己人都杀。南京人民对东京人民却显示出了足够的大度和包容。

6分钟前
  • 淌汗大仙
  • 力荐

又名: 南京大屠杀 / Don't Cry, Nanking导演: 吴子牛 (Ziniu Wu)主演: 秦汉 / 早乙嫒 / 刘若英 / 陈逸达上映年度: 1995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imdb链接: tt0113930

9分钟前
  • 传说
  • 还行

南京南京后遂想起这部电影,记忆中已是如此模糊,电影无法承载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记忆之重。

14分钟前
  • 马西吼吼吼
  • 还行

小时候看过 现在才知道有秦汉和刘若英。。。。

16分钟前
  • 简单
  • 推荐

南京保卫战期间,87师、88师、教导总队的长官王敬久、桂永清丢弃部队逃跑了,国军第72军军长兼88师师长孙元良(本片主演秦汉之父,秦汉本名孙祥钟)没来得及跑出城就躲到妓院里,156师师长李江用绑腿布扎成绳索从城墙上溜下去逃跑了,以上这几支部队向日军集体缴械投降的官兵超过六万人!日军攻陷南京后,光是缴获的德国造地雷就超过一万枚,其他武器弹药和装备不计其数!

18分钟前
  • 天涯浪子觅知音
  • 还行

小时候看的,那时候还不知道刘若英是谁,但还是被日本人吓到了……

20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推荐

小时候看过的,大家高高兴兴排队去剧院结果看完大家都无语了。。。

2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为啥子要让我们还那么小的时候看这些?

25分钟前
  • psychopisces
  • 还行

小学看的,记忆犹新的是两个镜头:日本兵的杀人比赛,有外国人保护的安全区被冲破。我当时没把它当作电影看,心里的那种沉重压得我好难受

28分钟前
  • 烟头
  • 力荐

95年看過後,感受就是掌握了更強大的武力才不會被人隨意屠殺。

32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学校组织看的~~记忆深刻。

36分钟前
  • 鱼丸子
  • 推荐

场面调度和镜头都是不错的,唯一值得改进的就是演员的表演层次,把细节抠一抠八分没问题。日本人的仇是民族性的,是不能抹杀的,也是无法遗忘的,这需要每一代进行教育和铭记,遗忘历史就是对先烈们的背叛。剧本特地安排了一个日本女人和中国男人的婚姻来缓和中日仇恨的政治氛围,试图把一切归罪于日本政府,只是什么样的民族才能诞生什么样的政府。日本子和日本政府之间不能脱钩,这是他们的民族性。二战以后相比于德国人的自我忏悔,日本人不知悔改,更与中国、韩国等被侵略国家狡辩,态度蛮横,这样一个连人道主义都没有的民族,其卑劣性可想而知。导演用中日婚姻来缓和人民矛盾,这大概是许多网友打三星的原因。我们向往和平和友好,可对日本人当年所干事情需要铭记,也需提防这个民族卷土重来。好的日本人是有,但单一个体不能否定其民族劣根性。

37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推荐

小学的时候看的电影,只记得看完后异常痛恨日本人!虽然现在对日本抱有无可消除的心理芥蒂,但也终于意识到该痛恨的是战争、是泯灭掉的人性,而非全体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早上在翻《金陵十三钗》,却还是没敢细看,去南京,我怎么都不敢去大屠杀纪念馆,心理实在受不了。

38分钟前
  • juliette
  • 还行

主旋律的戏份实在是太生硬,90年代的声音、配音方面都有明显的缺陷,电影里拍得最好也是最令人心痛的还是第三幕的夜袭,光影交错中,没有配乐,只有无法想象的痛苦与无力。

40分钟前
  • James Cool
  • 还行

1.片中群众演员人数多到让我惊叹,比如:刘老师教《静夜思》的段落,“大家安静”的那个长镜头,大全景里有一大片人听到飞机引擎声仰望天空;战争爆发后,日军将人民群众驱赶集结然后大屠杀的场面也因此拍得更加写实残暴;2.“孩子······名字······就叫······南京”。3.…在一个多月时间裡,侵华日军通过各种手段,对居留南京的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实行大规模屠杀,集体屠杀共28案19万馀人,分散屠杀共858案15万馀人,被杀人数总计达30万人以上。…

4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吓死我了555555555555

49分钟前
  • 娃娃爱夏加尔
  • 推荐

去年看完没被里面那个小儿子气死!战争年代七八岁这个年纪足可以照顾姐姐妈妈了,完全是半个小男子汉。平常在家关起门日语说得溜啊,被日本兵逮到明明听懂了是在问他年纪,顿了顿还用中文回答,不会配合下妈妈的极力掩饰吗,他全家人最后那样悲惨的结局全都是因为这个熊孩子!

51分钟前
  • Jifferney
  • 还行

拍得不错类似纪录片质感,惨烈的景象昏暗摇晃像多重曝光,视角变成了中日家庭,最后的结尾颇为含蓄,一个叫南京的中日混血儿被带出了地狱

55分钟前
  • 木偶
  • 推荐

这是小学时看过的一部电影 没想到过了这么长时间还能依旧较为清晰地记得 当时仅作为泛泛的爱国主义教育观展主旋律电影之一 如今想来确实有着别样的感受

57分钟前
  • Bill
  • 力荐

有点儿纪录片的感觉,几乎所有直接的战争镜头和烧杀抢掠都在晃动中像是多重曝光一样,好像既残酷又不忍的心情。人很少,散场静,个别掌声多余;观影情绪稳定,骑上车被风一吹,一股巨浪涌上来,一路哭着回去,脑中回放那个诺亚方舟般的结尾:名叫南京的中日混血新生儿被幸存的中国军人带出了围城。

58分钟前
  • Mum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