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动画片美国2016

主演:艾伦·德杰尼勒斯  艾伯特·布鲁克斯  艾德·奥尼尔  凯特琳·奥尔森  海登·罗兰斯  泰·布利尔  黛安·基顿  尤金·列维  斯隆·穆雷  伊德里斯·艾尔巴  多米尼克·韦斯特  鲍勃·彼德森  凯特·麦克金农  比尔·哈德尔  西格妮·韦弗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安格斯·麦克莱恩  

播放地址

 剧照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1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2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1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1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1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1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17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18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19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2 21:45

详细剧情

患有短期健忘症的多莉(艾伦·德杰尼勒斯 Ellen DeGeneres 配音)曾经也拥有美好的家庭,然而一连串的意外让她与和蔼可亲的父母失散。此去经年,多莉邂逅了小丑鱼父子马林(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 配音)和尼莫(海登·罗兰斯 Hayden Rolence 配音),与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险。平静的日子里,童年时期的片段记忆突然闯入多莉的脑海,于是她再度踏上寻找父母的旅程。这一次,她来到了海洋生物博物馆,遇到了不打算回到大海的章鱼汉克(艾德·奥尼尔 Ed O'Neill 配音)以及童年时的朋友鲸鲨运儿(凯特琳·奥尔森 Kaitlin Olson 配音)。循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她离父母越来越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和马林父子失散了。   对友情、亲情的执着,让这群小家伙无论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

 长篇影评

 1 ) 我愿奉上13年情怀,看你再次去冒险

(本篇以吐槽为主,非鸡汤情怀文,玻璃心请左转去五星影评,看完留有遗憾的欢迎留下吐槽讨论)
13年前还在小学,妈妈带我看了第一部,回过头来,我带妈妈来重温情怀。第一部只看过一遍,但无数情节还是记忆犹新,粉色的水母群,海龟洋流,海鸥的鬼畜叫声,牙套杀手,孙楠的片尾曲,张国立徐帆的配音,一切只能说是完美。当年的2D比如今3D还要身临其境。
讲真,今年期待之最,是的,Xmen、惊天魔盗团都要往后放,然而看完当真是失望的。故事草率,世界观不完整,视觉奇观为0,情感细节糙的能起毛边。
第一部本质来说算是个闭合性的故事,续集寻找多莉标题是噱头十足,但细想就知道,在本身闭合圆满的第一部上再做文章很难出新花,产生过高的期待,我承认,是我不好。

私以为,全片好看的只有两场,一是开头重温多莉与马林13年前的相遇,二是拥抱的水獭。

第二部简直像教科书一样示范了一个出彩的功能性配角成为主角后出现的弊端。这部其实不能算是多莉去哪儿,而是多莉的爸妈去哪儿,但是并不像第一部中对尼莫的铺垫,以及尼莫线的描写,珍妮和查理只是出现在多莉记忆中的脸谱化优质父母,对于观众来说并没有兴趣,更产生不了爱,于是也没有了期待,谁又会介意找寻结果。我们知道多莉这么多年过得快乐,但马林没了尼莫就是失去了全世界。程度不一样,力量等级也是天差地别。当我并不觉得你找的东西重要时,那么过程和结果都已经与我无关了。
再说寻找的内在动因。第一部中马林和尼莫的走失在于二人性格内在矛盾,以及父子间爱的表现差异。马林与尼莫所有的矛盾源于对尼莫的爱,而对尼莫的爱又源于失去妻子的伤痛。矛盾中裹着爱,爱中带着伤,非常流畅自然,人物性格也简单直接可信。但多莉和父母走失是因为健忘症,拜托,有病又不是谁的错,有病是个吃药就能好的事儿,但父子间情感是吃药疗伤怎么都解决不了的亘古矛盾,这就是区别。
再说过程,马林寻找尼莫的过程结果是成长,我一直觉得成长是最复杂的一种情感,远超过生与死,所以我才会无限制推崇宫崎骏的动画,因为成长远比生死要复杂的多。马林和尼莫带着对彼此的矛盾和愧疚,在一番旅行后达到了最浅级别的成长,即相互理解。但多莉的一路,就是突然想到,咦,我好像有个爸妈,去找找看吧。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外部危机,哎,什么都没有你让我看个啥。视觉奇观?抱歉也没有。直接导致全片情感高潮,多莉与父母的重逢的瞬间水的一塌糊涂,竟然拿上个世纪电影中“我的眼中只有你”的视听语言草草了事。就算是贝壳梗,在贝壳第二次出现时谁也都能猜到高潮场面会是如此了……
片中除多莉马林尼莫外最重要新增角色,章鱼,简直是全片最大败笔,仅次于“黄健翔”。在章鱼出现的那一刻起,这个片子基本就已经放弃所有的危机情境了。功夫章鱼简直无所不能不往不利,这么一个强大的队友帮你找朋友找妈妈,最后只要一块你自己都懒得要的小饼干。然而结尾又反悔不给你饼干,并告诉你说你是章鱼你不应该吃饼干,你应该去海里啊笨蛋!唉……一句话完成人物转变的戏都去食屎吧……所有值得做戏的细节全部由章鱼的超人实力解决。第一部中最好看就是一只小鱼在那么大的海洋中寻找几千公里外牙医家鱼缸里的儿子,任何鱼都会吃掉它,任何暗流都可能要他死,儿子那边还随时会有个牙套恶魔来要它的命,说出来都觉得惊险。毕竟对它们来说,翻越一片海峡,跨过一道玻璃一道窗,全都是要命的艰难。而这一部中所有的危机困难都轻巧地绕了过去。请告诉我,危机杀手章鱼除了配音马东东,还有什么值得我喜欢的地方。看完全片,我感觉看到的是超人从海绵垫上走过,而不是乞丐从荆棘丛中穿梭,嗨点自知。
遗忘与自由本是能够做出大花的东西,可惜片中依旧轻巧带过了。

最后我只能说,不论这片拍成什么样,我都愿奉上13年情怀,看他们再次去冒险。

但是如果只是这种级别的续集,下一次请不要让宝宝等13年好吗。

 2 ) 皮克斯照这样下去,和居委会有什么区别

看《海底总动员2》之前,我特意起了个大早,把第一部又看了一遍。要知道作为一个宽容的动画电影脑残粉,每一次坐在影院看动画片,我都是怀着坚信自己还没长大的虔诚心情,不惜坐在熊孩子中间回忆童年的。

但看完这部“2”,我失望透了。距离前作上映已经过去13年了,而皮克斯居然看起来毫!无!长!进!至少在“海底”系列这个IP上,前作带给人的惊喜感,在这一部中被消磨的荡然无存。

从表现方式到价值观,“海底”系列两部作品看上去都几乎如出一辙。

更可怕的是,翻一翻近五年皮克斯的履历,令人完全不敢相信,曾经最擅长剑走偏锋的动画工作室,已经走到了如今保守、传统、主流到这般田地,如果放在十年之前,你根本不会把这些词同皮克斯三个字放在一起。
 
大概没有几个看着《玩具总动员》长大的朋友,愿意相信和接受皮克斯正一遍一遍炒冷饭的现状。看看近五年皮克斯的动画作品,你不难发现,主题趋同已经成为皮克斯重灾区,关于家庭凝聚力的说教,从《勇敢传说》开始,就一而再再而三,换汤不换药的重复。而其他动画工作室,即使同样涉及家庭主题,出发点显然要更加灵活机动。

Part 1: 旧瓶装新酒的“海底2”
一个中心:寻亲
海底系列的寻亲梗,玩了两部还不过瘾,按彩蛋的个性,如果还有第三部,八成是会让这一次出尽风头的章鱼汉克做主角。至于故事,我们不妨大胆的预测一下,汉克年少轻狂,一言不合离家出走,长大后幡然悔悟,决定找到家人,解开心结。

原来生活在海底世界,一不留神就和家人失散了。
 
两条主线:主动寻找与被寻找
先来简单回忆一下,第一部中两条主线的运动轨迹:
马林、多莉(寻找)⇋尼莫(被寻)
 
第二部中,寻鱼之旅的格局较之前作,的确有所复杂化,多莉成了寻找的中间环节,既是施动者,又是被寻找的对象,她心急火燎的满世界找爸妈,天生劳碌命的马林,带着儿子满世界在找她,而多莉的父母,除了贝壳铺路等待被找到,存在感实在太弱。

运动轨迹:马林父子(寻找)→多莉(寻找+被寻)→多莉父母(被寻)
 
如果说第一部是双向相遇问题,第二部则可以看作是多鱼追及问题,主创们纵然数学不错,遗憾的是,整个故事并能从“寻找”的大框架中跳脱出来。
 
三个平面化的人物
在续集中,怂鱼马林依旧胆小怕事,熊孩子尼莫依旧人小鬼大,而升格做主角的话唠多莉,没脑子加一根筋的程度,俨然一个海底邱莹莹。虽然经历了第一部的冒险,但三条鱼身上,几乎找不出一点系列动画主人公应有的,螺旋式上升型性格变化。
 
Part 2: 皮克斯2012-2016:五年五个失散儿童
退一步说,如果寻找家人作为贯穿海底系列的主题,被重复强调也姑且算理由充分,但简要盘点近五年皮克斯的动画作品,亲缘纽带的割裂与重建,这个主题出镜也有些过于频繁。

并且在表现父母与子女关系出现危机时,几部作品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离家出走的方式。再经由一系列巧合,主角们幡然醒悟,懂得了家庭的意义。皮克斯这双幕后之手,越来越像调停家庭矛盾的居委会,和得一手好稀泥。
 
除去《海底2》中幼年走失的多莉,皮克斯近几年还生产了还有哪些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的宝宝呢?
 
《勇敢传说》:叛逆公主vs强势王后
这就是那部与《无敌破坏王》同年,一度令观众惊呼皮克斯与迪士尼拿错剧本的影片。公主从不满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再到理解母亲的用心良苦,影片最后回归到一种类似“一家人最重要是齐齐整整”的价值取向。
 
《头脑特工队》:敏感少女vs心大老爸
这部同样是双线叙事的影片,内心戏丰富的女孩与家人的相处为一条主线,五种情绪的调和则是另一条线索,推动女孩与父亲的关系走向,以其深夜出走作为矛盾激化顶点,而后逐渐破冰。影片所要传递的理念,成长即是接受不如意,有些不像以往的皮克斯,脑后长反骨的话语风格。
 
《恐龙当家》:病娇龙少爷+忠犬小野人
这部电影不得了,一下就出现了两个与家人失散的主角,人类男孩和小恐龙。与前两部主动出走的主人公不同,本片中两位主角更像《海底2》的多莉,属于意外失散。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搭伙过程中,虽然小恐龙和小野人建立了超越种族和仇恨的情感,但故事最终还是收束在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如此中庸的价值观,说是皮克斯你信?
 
找不到恰当的理由来解释,为何皮克斯近年来的作品,都格外注重家庭内涵。在家长与子女关系的修复上,几部影片也基本都安排了子女主动妥协于家长的结局,将叛逆视为不成熟,而学会自控、回归家庭传统视为成长的表现,俨然为权威家长制代言之势。按惯例,我们对价值观本身不做讨论,只是想说,与以往皮克斯作品所倡导的,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为,这样意气风发的笔墨相比,最近的几部作品,格局或多或少都有所局限。
 
Part 3: 从迪士尼到梦工厂:家庭观念与时代接轨
“与时代接轨”并非政治课本的专属名词,它的潜台词是顺应潮流,已经不局限在小家庭,而是时代之下的大势所趋。与时代接轨的家庭观念,则不同于以往的家长权威,是家庭成员间基于平等话语权的良性互动。这么说如果太抽象,我们通过以下几部,与上文所提及的皮克斯作品,相对同时期的其他动画作品为例,进行横向比较,相信你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功夫熊猫3》:顺应时代的护航者
同为寻亲主题,《功夫熊猫3》却并没有把过多精力消耗在“寻找”,而是去讲述熊猫阿宝利用自己的武学修为,带领全体同胞共御强敌,重振村落。片中阿宝的父亲绝非霸占家长权威不放松,而是认清属于儿子的时代到来后,自愿退居幕后为其保驾护航,完成了权威的交接。懂得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才是影片中阿宝成长的必修课。
 
《疯狂动物城》:改变传统的坚实后盾
在本片中,兔子朱迪从梦想成为警员,遭遇家人的不理解,到面临人生瓶颈时,获得家人的鼓励,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弱小个体带动了家庭认知的革新。朱迪父母同样没有固守家长权威,而是为女儿改写传统的成就感到自豪,并在女儿警察事业举步维艰的困境下,发挥强有力的后盾作用。在这里,家庭可以被诠释为理性的指导与情感的助力,是随主人公一同适应改变的精神支柱。
 
《精灵旅社2》:包容差异的血缘纽带
索尼的“精灵旅社”系列,虽然不如许多系列动画名头响亮,但在家族观念的解读上,却是比较有发言权。吸血鬼和人类结合的设定,本身就挖下一个观念差异的坑,到了这部续集,老中青三代翁婿,在身份认同与育儿方法上的差异,更是不言而喻。我们在这部有趣的动画电影中,既能看到用手机的德古拉,又能看到假扮吸血鬼的人类。差异面前,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不讲父权与家族权威,每个人身份平等的个体,这样的家庭观念显然已经走在我们时代的最前沿。

几组作品简单比对下来,我们就能看出皮克斯近来几部动画作品,有些过分迷恋权威家长制,较之其他热门动画影片,未免显得保守的落入窠臼。在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的当下,不顺时而动,本身就是一种倒退。把握不住恰逢其时的主题,故事也很难以创造新意。作为曾经最天马行空的动画制作团队,我们还是希望看到皮克斯在时代语境下,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每一次都打着情怀的旗号高调宣传,却让走出影院的观众再也找不回熟悉的配方。

(本文原载6月21日【电影通缉令】公众号,内容有删改,From D)

 3 ) 皮克斯的灵气所在,仍然无人能及

这部承载着我少年时代记忆的经典,在13年之后又回来了。

依旧好看得热泪盈眶。首先,请看原版,不要看中文配音。我事后听了两句张国立和徐帆,把童趣演绎成了弱智。

在我看来,皮克斯仍然是美式动画中唯一真正懂得动画的灵魂所在的制作组。也许你会不同意,且听我细细道来。动画的最大特征,在于每一帧都是彻头彻尾的创作,比真人电影存在更大的发挥空间,也比真人电影更容易落入想象力匮乏的窠臼。《海底总动员2》非常仔细地观察了大自然和周遭的世界,并赋予了其角色相应的特征。这不仅仅是章鱼会变色会喷墨这样人人皆知的表面特征,而是细致到比如片头加演的短片《鹬》中,在浅滩上的贝壳在涨潮时在水下纷纷舒展开这样的细节,甚至连海狮抢占礁石赶别人下水这样需要仔细观察的习性也被生动描绘了。下面是我在旧金山码头拍的一段小视频,对比片中海狮的叫声和行为,不由得不会心一笑:

旧金山码头海狮抢占地盘 -- 腾讯视频



如果你生活在北加州,不难发现片中的水族馆是以Monterey的水族馆为蓝本的,尤其是水族馆的大明星海獭和巨大的中央水箱。以下两张是我实地拍摄的。




再者,这部电影不仅细致描绘了自然,更是完全从自然的立场出发的。无论是偶然套在多莉身上的垃圾,还是视力不好的鲸鲨在水族馆中频频撞墙(海里并没有墙),更不用说在水族馆“触摸区”的人类儿童们,那对海洋生物来说就是恐怖的灾难。这些都是小细节,但也都是在轻轻地控诉人类为了一己之私,而对向往自由的海洋生物进行的侵害。

这些对自然的细节描绘和紧贴自然的立场,就让观众抽离出了人类身份,而充分带入到了这些鱼儿们的角色中。所以,多莉一家重逢的那一刻,带给我们的情感冲击力如此之强。因为我们都把它当做身边的一个善良、欢乐而又需要帮助的朋友。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些看上去有些毛病的人,往往也有其他鲜亮的闪光点。



而动画片几乎必备的幽默成分,更是皮克斯的拿手好戏了。片尾的高潮部分尤其令人叫绝,无论是章鱼多莉配合飙车,海獭集体卖萌,还是“大鱼吃小鱼”那一刻,不仅幽默感和想象力十足,更富有动画非常难做到的灵气。

当然,本片也不是没有遗憾。就不提划时代的《机器人瓦力》和《头脑特工队》了,和13年前的原作相比,这部续集依旧灵光闪现且感人十足,新角色章鱼非常抢眼,但其他配角如鲸鲨和白鲸的性格特征并不独特。几个主要角色也无多少突破,健忘的多莉作为配角无疑亮点多多,但作为主角来深刻挖掘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当然,多莉的主角之路还是比纯耍贱的《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和纯卖萌的《卑鄙的我》的小黄人要有故事得多。

<图片4>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很多人要拿这部电影和《疯狂动物城》比较。几年前就有不少人觉得《马达加斯加2》胜过《勇敢传说》,因为前者更加热闹,而后者似乎剧情过于简单。然而,我还是认为一部动画片的灵气所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细节的生动描绘,以及幽默感的水准,而不是塑造一个成人的世界观,然后说教和灌输政治正确的道理。所以《勇敢传说》虽然剧情简单,但其中那古老苏格兰森林的淙淙溪水声,和红发姑娘的成长蜕变,至今依旧在我心中,而《马达加斯加》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一片喧闹。三个天真可爱红发小弟弟也强过四个成人化的活宝企鹅。说到《疯狂动物城》,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疯狂动物城》那么庞大的剧情和阴谋,到头来最引人瞩目和流连的,还不是和主线剧情无关的树懒们?因为这些树懒,反映出了这部动画的灵气所在。



其实拿迪斯尼和皮克斯一对比就能发现,悲壮或宏大的故事,一直是迪斯尼的所爱。从《白雪公主》开始,一直到《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灰姑娘》等等,直到最近的《疯狂动物城》,都是主角连遭不幸,在逆境中艰难成长,最终绽放光芒的故事,或是告诉我们人人要和睦相处,社会才会和谐。而皮克斯则更加关注普通人的平凡成长这一过程本身。比如《玩具总动员》的告别童年,《海底总动员》的父子和解,乃至最近的《头脑特工队》的成长的烦恼,讲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但都是那么的真诚和细腻,并充满天马行空级别的想象力的惊喜。这样贴近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往往能带给我们更多感动。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皮克斯的这种以小见大。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4 ) 真的只是卖情怀炒冷饭吗?

      今年迪士尼成绩骄人,《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和《美国队长3》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上周末上映以来票房口碑皆高开高走,为上半年画下圆满的句号。然而一些皮克斯和《海底总动员》的粉丝却似乎对这部迟来的续集不太买账,认为迪士尼炒冷饭打安全牌,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图片1>
      我也是皮克斯资深粉丝,玩具总动员系列至今仍稳居我最爱动画长片系列头名。但对十三年前的《海底总动员》却是麻麻地,除了绚丽的海底世界和传统的父子关系,其他也没留下太深刻印象,在皮克斯众多优秀作品里面算不上特别出众。十三年后,在父亲节这个日子,和先生女儿一起重温了《海底总动员》再一起走进电影院看观赏了《海底总动员2》,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心境。
      寻找尼莫和寻找多莉,父亲找儿子和孩子找父母,一次主题的呼应,一场情感的轮回。如果父亲寻找儿子有与生俱来的强大精神驱动,纯粹是亲子关系的集中体现,那记忆只有几秒的多莉执着寻找失散的父母,更多是因为趋避孤独的本能和自我认同的缺失,是对“我是谁”的追问。来到既是父母又是子女的年纪,越来越感到亲子关系不再仅仅是指向分离的相亲相爱。父母是我的源代码,是我来自哪里,是我之所以是现在的我;子女是我的升级版,是我去向何方,是如何成为更好的我。《海底总动员2》和《海底总动员》比少了些欢乐多了些忧伤,少了些明媚多了些阴郁。
      然而《寻找多莉》真正打动我的部分并不是寻亲大冒险、励志合家欢,而是放浪者的理想,是个别者的尊严。海洋生物研究所里住着一群在人类眼里“生病”了的海洋生物,七只脚的八爪鱼,高度近视的鲸鲨,以为自己的声呐系统坏掉了的白鲸。他们真的病了吗,他们只是不一样。长着和他的国语配音马东同款眼袋的八爪鱼汉克幽默机智擅长伪装,目测已经红过小丑鱼父子。因为视力问题经常在游泳池里撞墙的鲸鲨,只要回到没有墙的大海里,视力就不再是问题。不能放出回声定位技能的白鲸只是在游泳池里呆久了,忘了自己的天赋技能而已。大小鳍的尼莫和健忘症的多莉先后担纲主角,传递了一种对待缺陷的态度:接纳和尊重。现实中的主流人群何尝不是常常沉浸一种虚妄的道德优越感中,对和自己不一样的小众群体实施某种“救援、治疗和放生”,愚蠢傲慢又自以为是。
      势单力薄的弱势群体中,敢于反抗陈规、挑战陈见的往往是不受束缚和统驭的放浪者。想想多莉会怎么做,可能是《寻找多莉》最核心的主题,多莉的健忘让她只能遵循本能和冲动做决定,她从不深思熟虑计划周全,她总是做了再说,她是那个活在当下的人,是勇敢的实践家,是自由的革命者。只有这样的一个多莉才有可能带领一卡车的鱼成功越狱,重返大海。这听起来像是一种仅仅存在于动画片中的疯狂和不可思议,甚至有左的倾向,但对左顾右盼营营苟且的我们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也许有人要说看动画片,何必想那么多,图个乐而已,那我想《寻找多莉》在这一部分依然是合格的。章鱼汉克、呆鸟贝琪、海狮相声二人组和海獭宝宝卖萌天团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碟中谍和闪灵也是梗不在老,常用常新。“你忘记我只要两秒或者三秒,而我忘记你却很难。””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总有一句戳中你。
      没有理由不从现在就开始期待下半年即将上映的迪士尼作品:动画长片《摩阿娜》,真人童话电影《彼得的龙》,以及和史匹堡联手的奇幻大片《吹梦巨人》。亲爱的迪宝,不要停,请将开挂进行到底!

 5 ) 经典在延续

电影本身满足了一个孩子对于海洋冒险的所有想象,第一部在心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和《狮子王》、《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等自己童年最爱的几部动画电影并列。这种情怀来得不如《魔兽》电影之于《魔兽》玩家那么浓烈,但却细水长流。影片的定位非常保险,因为它没想超越前作,只求延续,延续海洋冒险,回归温馨亲情主题和主角的自我成长,足够好看。尤其是片中响起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时,忍不住又加了一星。

 6 ) 这盘冷饭的调料是皮克斯的灵魂

《海底总动员2》是一部好电影:技术上登峰造极,内涵上则维持了皮克斯的一贯灵魂。
于是你也许要问了:皮克斯的灵魂是啥?

我觉得,皮克斯的灵魂在于:比起主角与反派势力的对抗,皮克斯更多关注的是平凡的主角自己的成长。所以在皮克斯的电影里,“反派”的存在感都不强,主角遇到的困难一般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比如,《玩具总动员》中,虽然有个喜欢破坏玩具的熊孩子,但主角胡迪之所以遇到一系列的麻烦,起因还是自己非要跟新玩具巴斯光年争宠,企图把他赶走。
《海底总动员》中,也是尼莫自己跟爸爸赌气,才被人类给抓走的。
就连《超人总动员》这样充满超级英雄气质的作品,全片最大的“敌人”都是主角超人自己的家庭危机。
而从去年的《头脑特工队》到这部《寻找多莉》,更是连反派都没有了。故事中没有恶人,电影的主线也不是大反派要破坏和谐社会,打倒了大反派世界就和平了。多莉和主角们要克服的只有横在眼前的困难,要战胜的只有自己。
这样才更接近我们每个人真实的生活:阻止你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大反派,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己。

这是其他动画很少做到的。因为一旦没有突出的反派,就很难在简单的故事中形成足够强烈的戏剧冲突,电影的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所以梦工厂的《功夫熊猫》拍了3部,对手一部比一部牛逼;迪士尼年初的《疯狂动物城》,也少不了绵羊副市长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我不知道大家的喜好如何。但是对我来说,皮克斯这种以小见大的灵魂更难能可贵,而这种更贴近我们每个真实平凡人生活的细腻,也总能给我更多感触。

但是,《海底总动员2》并不是皮克斯最好的水准。原因之一,是故事本身太胡闹了。
说到故事,我还是想拿《疯狂动物城》做一下比较。
《疯狂动物城》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画佳作。但从整体设定上讲,它比《海底总动员2》讨巧很多。它在保留部分动物特性的基础上,凭空塑造了一个世界观,说到底是披着动物的外皮讲了一个传统的英雄故事:在逆境中努力成长的主角战胜了邪恶的反派成功构建了和谐社会。这样的故事是非常容易让观众接受的。
而《海底总动员2》选择了一条困难得多的道路。不管是整体设定还是细节描绘,这部电影都是非常现实的。而电影的立场又完全在人类的对立面:片中的人类即使算不上反派,也绝对是鱼类完成任务的障碍。
这样的处理,不仅要求观众在观影的时候抽离自己的人类身份,还得让他们代入主角们、也就是海洋生物的角色中。这个难度就相当大了。
虽然选择非常大胆,但可惜的是,《海底总动员2》在这一点上做的并不够好。
由于设定的真实性很强,所以故事本身也要有足够的可信度,才能让观众更好的代入。而本片的故事本身,如上文所说:过于胡闹了。
像是章鱼开车上高速逆行什么的,看的是很过瘾,但总会有一种“你在逗我吗”的感觉。这就很让人出戏。
皮克斯在过去不乏做的非常好的例子。比如《玩具总动员》,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部神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设定相当真实。
小时候找不到东西,爸妈总会调侃我:难道它们自己会跑?
《玩具总动员》成了我的坚强后盾。我至今还坚信:有时候我找不着东西,就是它们自己跑了。(没错我就是这么一枚充满童真的boy)
而到了《玩具总动员2》,虽然故事依然非常精彩,但片中的一段玩具集体过马路,还导致了一场大车祸的戏,就有点过于胡闹了。这场戏也降低了我对《玩具总动员2》的代入感。
当然,不管是玩具过马路,还是章鱼开卡车,这种夸张的动作场面看着是很过瘾的。所以我虽然觉得很让人出戏,但相信还是有不少人反而很喜欢这种安排。

相比于故事的胡闹程度,我认为《海底总动员2》更大的问题,是角色的塑造不够立体。
主角组的3条鱼,马林和尼莫的性格塑造在前作中就已经完成了,本片难以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多莉虽然好些,但“健忘”这个特性太过突出,也很难让人记住她其他性格特点。
其他的主要角色,鲸鲨和白鲸只强调了生理缺陷,几乎没有进行性格塑造,让人感觉他们的出现完全就是为剧情服务的。连抢眼的章鱼哥汉克,我们也只看到了他出神入化无所不能,但他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想回大海、只想在一处盒子里安安静静的过一生,我们也不得而知。
要知道在前作中,连出场2次、一直在喊“我的!我的!”(Mine!Mine!)的、打酱油的海鸥群都极其有存在感。
因此,对本片而言,看过前作的观众更容易对主角产生共情,对电影的感触也就深刻得多。而对于没看过前作的观众,不够立体的角色难免让电影的动人程度打了不少折扣。

除了故事和角色的问题,“多莉去哪儿”这个译名也给电影扣分不少。我认为这个译名完全丧失了英文原名的意味。
Finding Dory,就应该叫“寻找多莉”才对。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了:电影明明是主角多莉找父母啊,为什么会叫“寻找多莉”呢?
我的解释是这样的:
这部电影的核心,其实是片中的一句台词:多莉会怎么做?
用一个词来形容极其健忘的多莉,应该是没心没肺。
小时候她的父母教导她,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担心,只要继续游下去就好了。
于是“继续游下去”(Just keep swimming)就成为了多莉最喜欢哼唱的小调,当然也是她自己的鱼生准则。不瞻前顾后,想到什么就去做吧。
于是,她想起自己是有爹妈的,就决定去找;她想起爹妈在加州,就决定从大堡礁游去美国;在整个寻找父母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继续游下去就好了。
而陪着多莉找爹妈的小伙伴马林和尼莫,在被困在鱼缸里陷入绝境的时候,也靠着“多莉会怎么做”的指导思想成功脱困。
电影的最后一幕,马林和多莉在空旷的悬崖看着辽阔的深海。找到父母的多莉填补了自己心中一直空缺的“家”,终于找到了完整的自己;一向过于谨小慎微的马林也真正找到了“多莉的精神”。
这样的结果才让Finding Dory最终成立。
所以……“多莉去哪儿”是个什么鬼?

----------------我是总结的分割线----------------------
说了这么多,还是得总结一下。
《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不是皮克斯最好的作品。故事过于夸张,角色不够深刻,让观众的代入感不够强,影片的动人程度也就比不上很多皮克斯以前的作品。
但这部电影,技术上无可挑剔,故事内涵也维持了皮克斯一贯的灵魂:平凡小人物的自我成长。即使不是最顶尖的水准,也绝对是一部一流佳作。我还是非常推荐小伙伴们去电影院观赏的。

最后说几句皮克斯吧。
2010年《玩具总动员3》大获成功之后,《赛车总动员2》口碑扑街,《勇敢传说》、《怪物大学》反响平平。皮克斯陷入了“新作无趣、续集乏力”的质疑声中,仿佛一下就跌下了神坛。
去年虽然有《头脑特工队》,狠狠的打了批评者的脸,但随即推出了形似半成品的《恐龙当家》,又激起一阵批评的声音。
到今年的《寻找多莉》,明明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还是有不少人拿来说事儿,“皮克斯不行了”之类的言论又此起彼伏。
呃,我只想说,何必呢。

我当然希望皮克斯能拿出更多《瓦力》《飞屋》《料理鼠王》《头脑特工队》……
但也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因为新作达不到期待的高水准,就刻意给出差评,刷低了一部佳作该有的高度。
毕竟评分网站的网友们,还是身负引导国人观影水平的时代重任的啊!
(好吧,其实我只是不爽多莉豆瓣评分没有魔兽高而已……就酱……)

<图片1>

 短评

这部电影教育我们,要想让女孩子不迷路,不要跟她说什么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告诉她,你穿过一条小吃街,在卖关东煮的路口,朝着有冰激凌店的方向走,看到麦当劳不要停,走到前面卖披萨的地方,你就找到了。

6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还行

依旧好看得热泪盈眶。皮克斯才真正懂得动画的灵魂所在,一切站在自然的角度,海底的垃圾,灾难般的人类儿童。多莉一家重逢一刻的情感冲击力如此之强,高潮部分的幽默又令人叫绝,想象力、灵气、幽默都高过几个竞争对手一大档次,而不是在刻板的搞笑卖萌或说教。胜过zootopia。分数属于魔兽水军压低

8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也许是因为夹杂着童年回忆,所以对小丑鱼们满怀期望,结果换来的又是一个迪斯尼生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老旧的故事内核外裹着一层华美的特效糖衣,可是相同口味的糖果,一颗觉得新鲜,年年如此也就甜腻了。

12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较差

看的中文配音,画面配置中文化程度好高,不过唱起歌来好难听。小小的出发点点,虽然已感受不到什么感动了,但完成度不错,给小朋友看的好电影。

1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没有疯狂动物城好看,估计小朋友会喜欢吧,章鱼太抢镜,自从看了美人鱼后,有了心理阴影,无法直视章鱼了,现在连章鱼都不吃了

17分钟前
  • 空心豆
  • 还行

章鱼很抢戏,国语版是马东配音。有点想看英文版的摩登家庭的Jay配的版本,感觉会是个臭脾气的老头儿章鱼。另外,片子只能说是一贯的迪士尼水平和风格,家庭、朋友,13年后技术能做到这么好的情况之下,也只是敢做了海狮和鲸鱼而已,略失望。

20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编剧:如果我是多莉我会怎么写???然后这部脑洞无穷大的动画就诞生了 PS:烂番茄95% MTC78分 这两项和《疯狂动物城》基本没差 北美首周末票破了动画片开画纪录 一群人觉得不好看我也是不太理解 更别拿动物城踩多莉了 靴靴

23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力荐

这一次皮克斯把动画片留给了孩子。“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也忘不掉”。影片隐藏了一枚彩蛋,据说是美国动画片史上第一对同性情侣的出现,在六月上映,致敬LGBT骄傲月。片尾还有彩蛋,国语版有惊喜。

24分钟前
  • 蒜 | BOY A 🌈
  • 还行

第二幕结尾the best use of a POV shot. 故事的深度与格局和The Good Dinosaur基本一致。Zootopia太过政治,近年最好的好莱坞动画仍然是Inside Out。

27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评论真是逼太紧,如果你是多莉你还会这么喷吗?2333

31分钟前
  • 臭魚本魚
  • 推荐

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永不会被忘记。电影少了些搞怪,多了点温情。多莉恐怕是动画片中最平凡的主角了,孤僻、缺乏自信、做事不想后果,记不住任何东西。但她同时又是那么可爱,一往无前,友善的对待每个人。每个人都在应对心中的懦弱,是多莉让他们看到渺小与强大。

3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2013.06.16-观影过程时常联想起《千与千寻》的台词: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2016.06.17 —— 相较之下,还是更喜欢第一部,这次的皮克斯动画拍得感觉更像是梦工厂,技术出类拔萃的同时,故事却偏向于恶搞而缺乏足够的惊喜;影片看起来还有些像是「海洋动物研究所」的宣传片。

3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其实总是比第一部更好的,但是可见观众尤其是成年人观众的要求更高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好事。

38分钟前
  • 小奇喵
  • 推荐

彼得潘综合症末期看这种程度的低幼动画还是能笑得很开心的。在飞起的萝莉心面前,各种情节套路和鸡汤都不重要了。Hanks将会有属于自己的系列。就是可惜格局太小了。上一部穿越了太平洋,这部居然就在一个海洋中心里鬼打墙!各种动物受伤的原因,放生对它们的利弊一点没有。迪斯尼这次政治觉悟不够啊

40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中规中矩的一部皮克斯动画,没有犯错,但也没惊喜。对于皮克斯来说,这是不够的。

42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那么至此,可以断定今年迪斯尼最佳非疯狂动物城莫属啦。海底2没有什么硬伤,但套路玩得再好也还是套路(这次长评就不写啦,免得迪宝宝粉又攻击我星爷=_=)另外就是国语版配音确实更差一些。

44分钟前
  • 丢了的心
  • 还行

怀着对寻找尼莫的童年回忆,带着孩子进了电影院,然而阅片的快乐却不复存在,笑料不足,也略显无聊。

45分钟前
  • 臭兰人
  • 还行

哪里是《海底总动员》,明明是《海洋馆总动员》。海底世界越来越少,陆地戏份越来越多。笑点惊喜、细节情怀,这些皮克斯式招牌没撑起一个,片尾“找章鱼”彩蛋都比正片精彩。“我记不住,只会忘记…但我们会在原地等你回来” 好在多莉一家的再会有泪点。“不要计划相遇,最美好的事情总是偶然发生的”

4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在皮克斯的动画中属于面向较低龄观众群的,最后为了在剧情上力挽狂澜节奏快到要上天了,失忆算什么,该想起来的都会在电影第三幕想起来,哈哈哈。可是说了这么多,还是好感动,看到那个主观镜头都快哭了,想抽自己耳刮子。。。

4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B+】依旧是寻亲+冒险,创意不足但保留了第一部的余韵,大概粉丝滤镜太厚我觉得很好看。

49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