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生存指南

喜剧片美国2009

主演: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卡罗尔·博内特,罗德里戈·桑托罗,扎克·吉尔福德,简·林奇

导演:Vicky Jenson

播放地址

 剧照

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1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2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3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4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5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6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13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14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15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16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17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18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19毕业生生存指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2 22:12

详细剧情

美丽大学生瑞登·梅比(阿里克西丝·布莱德尔 Alexis Bledel 饰)即将迎来毕业的那一天,她乐观向上,学业优秀,从小就对人生作出理性而系统的规划。毕业后她决定进入当地最棒的出版社哈伯曼&布朗宁,再于几年后发表一部个人小说。憧憬固然美好,但现实却无比残酷。瑞登的大学同学,同时也是她学业上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杰西卡?巴登(凯瑟琳·雷特曼 Catherine Reitman 饰)成功得到那家出版社的工作,失意的瑞登只好返回家乡。即使降低了标准,求职之路也充满艰辛。与此同时,瑞登多少有些脱线也让她烦恼不已。在这一过程中,青梅竹马的好友亚当(扎克·吉尔福德 Zach Gilford 饰)始终陪在她的身边,而瑞登似乎又对帮助过自己的邻居有了别样的情感……

 长篇影评

 1 ) 毕业啊~

大致是讲一个年轻大大学生刚毕业后,工作、爱情和的故事。工作上事事不顺,面试n家没人肯要,帮老爸卖东西还受同学的奚落,更是结识了已经是34岁但有型有钱的专题广告片导演,理所当然的对这种型男加事业有成型的男人有了感觉。同时明显是喜欢她的大学好友adam精心为其准备的音乐加告白晚餐却被错过了。如此典型的毕业后两难选择,深爱自己且有长久感情但青涩的男生和事业有成又很酷的男人,如此的难以选择。我想看的是,对于这种精神的背叛,该是如何处理。一次变心是否就意味永远也无法挽回和以后也会轻易的变心?就此生活不再过问是否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该如何挽回呢?坦诚的面对可能会好些。Life sucks without you ,I miss you ,I , well, of course I miss you, I knew I would, but it is not like a “hey, we had some great times…you know ,keep in touch” kind of thing, it was more like ,”I can’t eat…I can’t sleep,I forget what it feels like to laugh” kind of thing. I really think that when you left, you took my heart with you.我觉得女主角最后的这段话还是稍微有点感动了我。虽然有所出轨,但谁也没法保证永远也不会走错路。何况也还很难讲那是否是对错的问题。

 2 ) 事业与爱情的伪命题

最近,身体与心灵都格外轻松,最明显的表现是习惯了边听歌边敲字,喝一口清茶,享受这种难得的“放肆”,虾米播放器里循环着若有若无的乡村音乐,就这样让思绪无边的飞扬。

第一次看 Post Grad 是在半年前一个寂静的深夜,那时候没有确定下一年将要飘向哪里,没有想好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甚至对从未褪去的浮躁有一种习以为常的默许,荧光秒针转过一格又一格,在黑夜里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光亮,难以入睡,却不想再做徒劳的抵抗,于是翻到了《毕业生生存指南》,看到这翻译恶俗的名字,没有任何期待,只想用来催眠,但是它没让我得逞。

我一直认为,看电影的过程与其说是看情节,不如说是在找自己,在电影中,感受自己未曾体验过的事物,重温自己曾经历过的往事,强迫自己检视当下。电影让我们有机会同时我们看到过去、现在、未来,如何能不热爱呢?

现在的我,站在大学青春的尾巴上,论文停留在手边,朋友们围绕在身边,阳台下是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但是20多天后,嗖的一声,这一切都将同时消失,再多的毕业照片都留不住此时的光景,曾有朋友对我说,写一篇对大学四年的总结吧,让自己更明白这些年奋斗却也荒废的青春,每次提笔,却总是不知如何开始,所幸遇到了Post Grad帮我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

主演里中国观众熟悉的有吉尔莫女孩中的Alexis Bledel,Glee中的Jane Lynch。如果非要以演员阵容豪华度来说,这部片子算是“屌丝”级别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偏爱,因为它在讲述的仿佛就是我或者我身边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在一群学士服中逆向而行的大学毕业生Ryden Malby,是一个对事情严格规划的美丽女孩儿,她严谨的按照自己计划的人生努力前行,拿全A成绩、得到大学奖学金、少参加party少喝酒以勤奋学习保持奖学金、争取在最好的出版社工作,雄心勃勃的要成为全美最好的出版人。同时,在她的身边有一个青梅竹马、无微不至关心她的男性朋友,从来都不是男朋友。看到这里,你会说,天!多么老套的故事,都可以预测结局了,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故事,却让我感动,因为它简直就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却直到被演绎出来后,才让我们恍然大悟,当初自己的生活也很美,多么痛的领悟!

一、“潜规则”不只在中国

LA熙熙攘攘的顶级出版社内,满怀信心的Ryden 在面试时被冷冰冰的面试官无情的潜规则,尽管Ryden有光鲜的简历与坚定的理想,工作机会却仍然被抢走,原因用俗话说就是“别人有熟人”。回到家里,鬼马的家人与默默爱她的亚当都变成了浮云,找不到工作变成了心头大患。特别是在同学离校聚会上,眼睁睁的看着同学都拿到了好的offer迫不及待炫耀的样子,内心更加纠结。

这让我想到了身边真实的例子,三年一等奖学金的朋友却在考研中落榜,拒绝工作,坚持要再考一年;同班同学在交谈中问我:你这四年学到了什么?其实他是在对自己说:这四年我都虚度了,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不一定要上大学,社会大学可能会让我成长的更快。

“读书无用论”开始以燎原之势蔓延,“读书多不如关系硬,关系硬不如能力大”似乎被奉为定律,就连我自己,都曾怀疑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的大学前三年,夏天长出了痱子,冬天手冻的发麻,这些日子究竟值不值?如果换一种可能性,在社会上闯荡三年,又会是什么样子?

以上这些问题,从来都没有答案,我也不想这么着急的确定答案,我只知道,当我一次又一次收到邮箱里的工作申请拒绝信时,当我畏惧大牌子的公司而没敢迈出第一步时,当我躲在象牙塔里以学习的名义拒绝走向社会时,一定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是我自己封闭了自己的心灵,拒绝了另一种成长的方式,回避了另一种更辛苦的成熟方式。

“潜规则”不止在中国,它存在于任何有人的地方,如果无法对抗它,那就愉快的走另一段路,而不是走回起点。

二、“Maybe I’m set, but that does not mean I’m happy”

这是亚当对最失落时Ryden说的话,那时,亚当已经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offer,握在手里的似乎是一张贴着金子的通行证,但是,当Ryden低落对他说:你什么都确定了,这多好时,他温柔的摸着Ryden搭在他肩上的头,说:你这个小笨笨,下一步确定了,并不表示我一定会开心,你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知道了自己的梦想,现在你只需用一生去追寻梦想。

别人的生活永远看上去更美,实际上,羡慕与被羡慕这表象下的一切,多数不为人知。

亚当喜欢音乐,也许称不上梦想,但是努力的开演唱会证明自己音乐的价值,同时,他也被所谓的“成功”所诱惑,毫无疑问,律师离“成功”的距离更近,当他老爸说出:“I just want more for you”时,从他动容的眼神中,我就隐隐猜到了亚当的选择。

是的,他选择了哥大法学院,但是他并不快乐。现实中,太多这样似乎需要急着确定下来的事情。身边的朋友被催促着开始了工作,却仍想上学;上了名校,却不是喜欢的专业;结婚了,却不是最爱……于是有人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连我现在,也没有达成两年前所期盼的去美国读传媒研究生。

我想,这种确定带来的不快乐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以后没有机会再完成心愿;另一种是现在虽然不是百分百满意,却仍然可以慢慢积累,达成目标。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愿意为之寂寞的积淀与等待。

即将毕业的日子里,仍然围绕着浓厚的“确定,但不快乐”的氛围,曾经的学姐告诉我,毕业时的微笑只是伪装,内心满是担忧与悔恨。我却想说,亲爱的,不如意只是暂时,请捉住这机会放肆的笑吧!这一刻过去,就再也不会有同样的人跟你坳各种怪造型相互嘲笑嬉闹的大哭大笑。

今后的日子,你仍可以努力向上,但朋友却不一定再会见到……

三、烂桃花VS 闷骚青年
每个女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若干的烂桃花,是这些烂桃花让女孩儿们成长,也正是这些烂桃花们让女孩儿明白最适合自己的究竟是哪种青年。

剧中的Adam是典型的闷骚男青年,爱着Ryden却从不曾轻易说出口,Ryden面临着一些女孩儿曾面临的问题,一边是装文艺会耍酷的烂桃花,一边是从不轻易表白的闷骚男青年,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闷骚男青年们像Adam一样孤寂的唱着“maybe one day you will know , how hard it is for me to show my heart”时,烂桃花们却在女孩儿耳边说着最温柔的情话:“你知道我在见到你是想到的是什么吗?除了那美丽的脸庞和惊人的智慧,我还看到一个小女孩将要拥抱整个世界。”

女孩儿们会选择谁?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再烂的桃花也需折花人,闷骚青年们也总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这让我想起在毕业散伙饭上听到的一个故事,姑娘芳龄二十有四,自小城来,在大城市里渐渐迷失了方向,恨嫁之心与日俱增,混混沌沌中却始终有一人揣在心头,十年来暗恋情愫时刻萦绕心头,驱之不散。若问这人是谁,姑娘会羞涩之情溢于言表,旁人劝其勇敢追求,却始终未见良缘佳成。爱与被爱的故事天天在这个城市上演,但是暗恋十年会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纠结,闷骚青年们始终都不明白的一件事是:为什么ta没有关注我?为什么ta看不到我看的小电流?为什么ta和别人手牵手?为什么ta和别人结婚?最后的最后,闷骚青年们的结局是不在闷骚中毁灭就在闷骚中爆发!

Ryden毕竟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儿,她选择了闷骚青年,她为了闷骚青年大声的喊出爱:“如果你再不理我,我会一直跟着你,我们约会吧!”这是多么理想化的结局,闷骚青年负责继续闷骚,暗恋对象负责倒追表白。现实生活中,这真的会发生吗?

如果你问,怎样不做烂桃花,怎样不做闷骚青年,我说,毋宁问怎样去追求自己之所爱,唯有四字而已:认真、勇敢。

四、回归正题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逼迫自己做单选题,例如,请在工作与学习中选择一项,请在爱情与学习中选择一项,又例如,恶狠狠地对自己说,老子半年内励精图治,只能做这一件事,成败与否,在此一举!

可是,生活从来都是多选题,他要求我们多任务运行,他在我们面临选择时提供多条分叉口,他在我们成功或失败时都提供更多可能性,只是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

事业与爱情,从来不是相互冲突的存在,他们互相依存、互相支撑的存在着。所谓事业与爱情的命题,也是个虚有其实的伪命题。二十岁时,只有当我们学会兼顾学业、事业与爱情后,三十岁,我们才可以建立家庭、事业、自身发展的牢固三角结构;四十岁时,我们就可以灵活处理老人、孩子、爱人的多个家庭以及事业、自身发展的繁忙;五十、六十岁时,我们就会发觉当初的多任务处理是生活所能给予的最好考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磨难,而所谓的幸福,只是磨难中积少成多的感恩与感悟,幸福不是谁给的,是靠自己追求得到的!

电影中的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Ryden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结束了一天的输入数据、整理文件、清理boss高级定制皮鞋上口香糖的工作,深夜回到家,在与朋友聊天时,突然发现“what you do with your life is really just one half of the equation , the other half, the more important half really is who are you with when you are doing it. 在生命中做了什么只是等式中的一边而已,而更重要的一边是当你做这些事情时,谁陪在你的身边”。看,谁狭隘的说这部剧是讲一个女孩儿为了爱情放弃事业,只身来到纽约寻找爱人的故事?只有这句话才是编剧们一直想传达的主题,编剧们想要告诉苦苦等待白马王子解救的公主们:自己跳上马,寻找一个王子和自己一起前行吧。

记得非诚勿扰上一个女孩儿曾问男嘉宾:如果我在结婚后做一个全职主妇,每个月花销很大,你愿意养我吗?如果我是男嘉宾,我会反问这样的女孩子一个问题:如果我每个月给你足够的钱支使你干完我需要你做的事情,你就离开我家,你愿意吗?还是刚才的那个问题,当家庭、事业、自身发展不能同时兼顾时,作为一个生活者,我们并不合格。成功的标准从来不是单一的,财富、地位的判断体系过于老旧,一个生活的平衡者才是成功的生活者。

Ryden的追寻绝不仅仅是爱情,而是追寻一个更好的自己,过去的她过于狭隘、执着于自身的发展,现在,成熟的她开始追求平衡的生活。Ryden的老爸说:“自从你孩童时代起,你就把自己的一切都安排的很好,得高分、打扫干净房间、乖乖的吃蔬菜,可是我总觉得这有点麻烦,因为宝贝你知道吗,这个世界很扭曲,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游戏规则,所以关于你辞职、离开你唯一的家并飞行3000里到一个从未去过的陌生地方这件事,我觉得这是你最牛掰的决定,因为无论你在哪儿,都可以活的很精彩。”

世界这么大,心安即是家……

 3 ) 毕业生的苦楚

这是我期待已久的片子,没错跟所有人一样,被他的题目蒙蔽,所以……但是有一点是值得可定的,那就是主人公在找工作的初期所面临的种种境遇,是很现实的。尤其是同样身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我,真的是感同身受啊。我们没有经验,我们没有能够创造及时价值的能力,我们有的只是刚刚走向社会的热诚、坚持、努力。所以,在一次次碰壁之后,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是继续执着的前进,我猜没有多少人能够像主人公一样,在最后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爱情。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失去一些不想要但是又不得不失去的东西,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我今天就遇到了抉择的事情,之前是无人问津,现在是一个人际关系弄到的实习职位,一个梦想已久的面试机会。我要怎样选怎呢?人生充满意外,也同样充满戏剧性,我们每每面对这样的境遇,选择总是最难的……

 4 ) 事业与爱情的伪命题

最近,身体与心灵都格外轻松,最明显的表现是习惯了边听歌边敲字,喝一口清茶,享受这种难得的“放肆”,虾米播放器里循环着若有若无的乡村音乐,就这样让思绪无边的飞扬。

第一次看 Post Grad 是在半年前一个寂静的深夜,那时候没有确定下一年将要飘向哪里,没有想好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甚至对从未褪去的浮躁有一种习以为常的默许,荧光秒针转过一格又一格,在黑夜里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光亮,难以入睡,却不想再做徒劳的抵抗,于是翻到了《毕业生生存指南》,看到这翻译恶俗的名字,没有任何期待,只想想用来催眠,但是它没让我得逞。

我一直认为,看电影的过程与其说是看情节,不如说是在找自己,在电影中,感受自己未曾体验过的事物,重温自己曾经历过的往事,强迫自己检视当下。电影让我们有机会同时我们看到过去、现在、未来,如何能不热爱呢?

现在的我,站在大学青春的尾巴上,论文停留在手边,朋友们围绕在身边,阳台下是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但是20多天后,嗖的一声,这一切都将同时消失,再多的毕业照片都留不住此时的光景,曾有朋友对我说,写一篇对大学四年的总结吧,让自己更明白这些年奋斗却也荒废的青春,每次提笔,却总是不知如何开始,所幸遇到了Post Grad帮我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

主演里中国观众熟悉的有吉尔莫女孩中的Alexis Bledel,Glee中的Jane Lynch。如果非要以演员阵容豪华度来说,这部片子算是“屌丝”级别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偏爱,因为它在讲述的仿佛就是我或者我身边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在一群学士服中逆向而行的大学毕业生Ryden Malby,是一个对事情严格规划的美丽女孩儿,她严谨的按照自己计划的人生努力前行,拿全A成绩、得到大学奖学金、少参加party少喝酒以勤奋学习保持奖学金、争取在最好的出版社工作,雄心勃勃的要成为全美最好的出版人。同时,在她的身边有一个青梅竹马、无微不至关心她的男性朋友,从来都不是男朋友。看到这里,你会说,天!多么老套的故事,都可以预测结局了,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故事,却让我感动,因为它简直就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却直到被演绎出来后,才让我们恍然大悟,当初自己的生活也很美,多么痛的领悟!

一、“潜规则”不只在中国

LA熙熙攘攘的顶级出版社内,满怀信心的Ryden 在面试时被冷冰冰的面试官无情的潜规则,尽管Ryden有光鲜的简历与坚定的理想,工作机会却仍然被抢走,原因用俗话说就是“别人有后门”。回到家里,鬼马的家人与默默爱她的亚当都变成了浮云,找不到工作变成了心头大患。特别是在同学离校聚会上,眼睁睁的看着同学都拿到了好的offer迫不及待炫耀的样子,内心更加纠结。

这让我想到了身边真实的例子,三年一等奖学金的朋友却在考研中落榜,拒绝工作,坚持要再考一年;同班同学在交谈中问我:你这四年学到了什么?其实他是在对自己说:这四年我都虚度了,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不一定要上大学,社会大学可能会成长的更快。
“读书无用论”开始以燎原之势蔓延,“读书多不如关系硬,关系硬不如能力大”似乎被奉为定律,就连我自己,都曾怀疑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的大学前三年,夏天长出了痱子,冬天手冻的发麻,这些日子究竟值不值?如果换一种可能性,在社会上闯荡三年,又会是什么样子?

以上这些问题,从来都没有答案,我也不想这么着急的确定答案,我只知道,当我一次又一次收到邮箱里的工作申请拒绝信时,当我畏惧大牌子的公司而没敢迈出第一步时,当我躲在象牙塔里以学习的名义拒绝走向社会时,一定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是我自己封闭了自己的心灵,拒绝了另一种成长的方式,回避了另一种更辛苦的成熟方式。

“潜规则”不止在中国,它存在于任何有人的地方,如果无法对抗它,至少绕过它,走另一段路,而不是走回起点。

二、“Maybe I’m set, but that does not mean I’m happy”

这是亚当对最失落时Ryden说的话,那时,亚当已经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offer,握在手里的似乎是一张贴着金子的通行证,但是,当Ryden低落对他说:你什么都确定了,这多好时,他温柔的摸着Ryden搭在他肩上的头,说:你这个小笨笨,确定,并不表示我一定会开心,你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知道了自己的梦想,现在你只需用一生去追寻梦想。

别人的生活永远更美,实际上,羡慕与被羡慕这表象下的一切,多数不为人知。

亚当喜欢音乐,也许称不上梦想,但是努力的开演唱会证明自己音乐的价值,同时,他也被所谓的“成功”所诱惑,毫无疑问,律师离“成功”的距离更近,当他老爸说出:“I just want more for you”时,我就隐隐猜到了亚当的选择。

是的,他选择了哥大法学院,但是他并不快乐。现实中,太多这样急着确定下来的事情。身边的朋友被催促着开始了工作,却仍想上学;上了名校,却不是喜欢的专业;结婚了,却不是最爱……于是有人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连我现在,也没有达成两年前所期盼的去美国读传媒研究生。

我想,这种确定带来的不快乐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以后没有机会再完成心愿;另一种是现在虽然不是百分百满意,却仍然可以慢慢积累,达成目标。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愿意为之寂寞的积淀与等待。

即将毕业的日子里,总是仍然围绕着浓厚的“确定,但不快乐”的氛围,曾经的学姐告诉我,毕业时的微笑只是伪装,内心满是担忧与悔恨。我却想说,亲爱的,不如意只是暂时,请捉住最后这机会放肆的笑吧!这一刻过去,就再也不会有人跟你坳各种怪造型相互嘲笑嬉闹的大哭大笑。

今后的日子,你仍可以努力向上,但朋友却不一定再会见到……

三、烂桃花VS 闷骚青年
每个女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若干的烂桃花,是这些烂桃花让女孩儿们成长,也正是这些烂桃花们让女孩儿明白最适合自己的究竟是哪种青年。

剧中的Adam是典型的闷骚男青年,爱着Ryden却从不曾轻易说出口,Ryden面临着一些女孩儿曾面临的问题,一边是装文艺会耍酷的烂桃花,一边是从不轻易表白的闷骚男青年,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闷骚男青年们像Adam一样孤寂的唱着“maybe one day you will know , how hard it is for me to show my heart”时,烂桃花们却在女孩儿耳边说着最温柔的情话:“你知道我在见到你是想到的是什么吗?除了那美丽的脸庞和惊人的智慧,我还看到一个小女孩将要拥抱整个世界。”

女孩儿们会选择谁?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再烂的桃花也需折花人,闷骚青年们也总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这让我想起在毕业散伙饭上听到的一个故事,姑娘芳龄二十有四,自小城来,在大城市里渐渐迷失了方向,恨嫁之心与日俱增,混混沌沌中却始终有一人揣在心头,十年来暗恋情愫时刻萦绕心头,驱之不散。若问这人是谁,姑娘会羞涩之情溢于言表,旁人劝其勇敢追求,却始终未见良缘佳成。爱与被爱的故事天天在这个城市上演,但是暗恋十年会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纠结,闷骚青年们始终都不明白的一件事是:为什么ta没有关注我?为什么ta看不到我看的小电流?为什么ta和别人手牵手?为什么ta和别人结婚?最后的最后,闷骚青年们的结局是不在闷骚中毁灭就在闷骚中爆发!

Ryden毕竟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儿,她选择了闷骚青年,她为了闷骚青年大声的喊出爱:“如果你再不理我,我会一直跟着你,我们约会吧!”这是多么理想化的结局,闷骚青年负责继续闷骚,暗恋对象负责倒追表白。现实生活中,这真的会发生吗?

如果你问,怎样不做烂桃花,怎样不做闷骚青年,我说,毋宁问怎样去追求自己之所爱,唯有四字而已:认真、勇敢。

四、回归正题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逼迫自己做单选题,例如,请在工作与学习中选择一项,请在爱情与学习中选择一项,又例如,恶狠狠地对自己说,老子半年内励精图治,只能做这一件事,成败与否,在此一举!

可是,生活从来都是多选题,他要求我们多任务运行,他在我们面临选择时提供多条分叉口,他在我们成功或失败时都提供更多可能性,只是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

事业与爱情,从来不是相互冲突的存在,他们互相依存、互相支撑的存在着。所谓事业与爱情的命题,也是个虚有其实的伪命题。二十岁时,只有当我们学会兼顾学业、事业与爱情后,三十岁,我们才可以建立家庭、事业、自身发展的牢固三角结构;四十岁时,我们就可以灵活处理老人、孩子、爱人的多个家庭以及事业、自身发展的繁忙;五十、六十岁时,我们就会发觉当初的多任务处理是生活所能给予的最好考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磨难,而所谓的幸福,只是磨难中积少成多的感恩与感悟,幸福不是谁给的,是靠自己追求得到的!

电影中的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Ryden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结束了一天的输入数据、整理文件、清理boss高级定制皮鞋上口香糖的工作,深夜回到家,在与朋友聊天时,突然发现“what you do with your life is really just one half of the equation , the other half, the more important half really is who are you with when you are doing it. 在生命中做了什么只是等式中的一边而已,而更重要的一边是当你做这些事情时,谁陪在你的身边”。看,谁狭隘的说这部剧是讲一个女孩儿为了爱情放弃事业,只身来到纽约寻找爱人的故事?只有这句话才是编剧们一直想传达的主题,编剧们想要告诉苦苦等待白马王子解救的公主们:自己跳上马,寻找一个王子和自己一起前行吧。

记得非诚勿扰上一个女孩儿曾问男嘉宾:如果我在结婚后做一个全职主妇,每个月花销很大,你愿意养我吗?如果我是男嘉宾,我会反问这样的女孩子一个问题:如果我每个月给你足够的钱支使你干完我需要你做的事情,你就离开我家,你愿意吗?还是刚才的那个问题,当家庭、事业、自身发展不能同时兼顾时,作为一个生活者,我们并不合格。成功的标准从来不是单一的,财富、地位的判断体系过于老旧,一个生活的平衡者才是成功的生活者。

Ryden的追寻绝不仅仅是爱情,而是追寻一个更好的自己,过去的她过于狭隘、执着于自身的发展,现在,成熟的她开始追求平衡的生活。Ryden的老爸说:“自从你孩童时代起,你就把自己的一切都安排的很好,得高分、打扫干净房间、乖乖的吃蔬菜,可是我总觉得这有点麻烦,因为宝贝你知道吗,这个世界很扭曲,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游戏规则,所以关于你辞职、离开你唯一的家并飞行3000里到一个从未去过的陌生地方这件事,我觉得这是你最牛掰的决定,因为无论你在哪儿,都可以活的很精彩。”

世界这么大,心安即是家……

 5 ) 算不上指南,但算喜欢的片子

    即将毕业的时期,看见标题就下来看看。
  影片的开头还是挺新颖的,于是就有好感。我觉得女主算是漂亮姑娘,起码看起来讨人喜欢。就业这个问题,其实全世界都是一样的,片子里也没有拍出什么新意,但看下来,感觉还不错。
  就是一家人的平凡生活,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就这样不是挺好么,生活哪有那么多狗血的事。


  你有青梅竹马吗?一起长大还爱着你的竹马?很幸运,女主就有一个。会在她不开心的时候给她爱斯基摩派,会对她随时敞开怀抱,可往往就是这样,我们总会忽略和伤害那些常在身边的人,而对邻居的成熟男人倾心不已,当然,不会有什么结果。
  

   其实家长对我们的长大应该是诚惶诚恐吧,希望我们能够独立的担当,却在潜意识里仍然把我们当孩子,然后再会发生一些事情让彼此都意识到这个问题。

   如果你也找工作郁闷了,看看这片子吧,说不定会有些启发。也许你现在焦躁不要,但仍然不要忘记你身边的人,用心去看,你会发现许多。

   btw,那个小车车很可爱。

 6 ) 关于Post Grad

大概几个礼拜之前看到片子的名字就加了想看,在网上一直没找到。今天无意间发现了这张碟,还顺便发现了女主角还是Rory,于是就很平静的拿回家看了。
和想象中的差不多,印象深刻的还一如既往的是美国干净的街道和干净的天。片子很阳光小美女也很朱诺,不过感觉没有一个主线,最后的高潮还是建立在一系列很不强烈的快感之上的。
配乐有很多熟悉的歌,听起来很舒服。Rory还是Gilmore Girl里面的样子,永远看上去都是18岁。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后她很羞涩很吃醋的说的那句:“She’s not!”这81年生的姐姐可真可爱,要知道90年出生的Kristen Stewart都这么骚了啊!
至少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很高兴~

 短评

诚意之作。可爱的人、有趣的家庭和通往幸福的道路。“这个世界很扭曲,……但我想这是最牛的决定。”PS.女主角的眼睛里有个美丽的湖泊。

8分钟前
  • Lan~die
  • 还行

Actually,不咋样。比较平淡。不过美式幽默倒还不错。只是这个主角让人无话说,看到她和邻居happy时,真为她男友pity。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11分钟前
  • 还行

这女人bitch。。。 随便跟男人上床 如果我是男的 不管跟我到哪里 绝不原谅

14分钟前
  • 匪匪
  • 还行

your life is full of shit. and suddenly everything turns to good for no reason?

17分钟前
  • _▁PSycHo。
  • 还行

和我想的不同···要说指南的话至少应该是女毕业生投简历屡被拒后想方设法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摆脱待业的励志故事!而本片大抵是讲述女主与亲切发小和性感芳邻之间的罗曼史。要说指南神马的,就是每天祈祷自己最强的竞争对手突然发狂得罪主管自己丢掉工作。

18分钟前
  • 银河铲屎官
  • 还行

看到一半退场了。。。实在是太无聊了。。还有很多人也看不下去就走掉了。。。可见很烂

23分钟前
  • elly的小hui儿
  • 较差

和阳光小美女类似~不能说是烂片~为了梦想常常要放弃很多东西~和睦的家庭~世俗偏见~这是生活的选择哲学。最后吃冰激凌那段我被感动了~

27分钟前
  • yukainju
  • 还行

虽然是典型的美国青春励志商业片剧情一猜就中,但觉得它有点点不同。1.女主角湖蓝色眼睛很美,人纯净聪明不轻浮不脑残 2.蓝颜知己变亲密恋人,这过程表现的很自然有感动 3.家庭剧有些仿Little Miss Sunshine(模仿毕竟是模仿) 4.节奏不错 5.青春不只是一味奋斗,爱情是可以这样勇敢挽回的,有启发喔。

31分钟前
  • 若汐
  • 推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美国的毕业生和我们也一样,在毕业的时候同样会面对的问题,工作、事业、爱情、未来···其实我是因为是喜剧才看的,没想到看着看着就杯具了···

34分钟前
  • twelve
  • 推荐

世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不幸的、糟糕的事,都会立刻被抵消掉,自动恢复平衡,如果你能尽情地享受啃雪糕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在宇宙间维持平衡的方式。

35分钟前
  • 火柴阿萌
  • 还行

全世界都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啊~但是马上想到大学分一流二流的问题 我们最难了

37分钟前
  • 小biu~
  • 还行

oh..blue eyes. and lovely family.

41分钟前
  • 我不绝望
  • 还行

如此一般。。但隔壁叔叔有爱,蜜色皮肤!!

42分钟前
  • 多肉喜
  • 还行

完全是看AlexisBledel才下載的

4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一个明显的动作不接出现在13min,爱斯基摩派那段,好好的台词就这么给毁了

47分钟前
  • WHEATBERRY
  • 还行

这是很久前看的,补mark一下而已。我都开始忘了之前看过的东西了,会不会到老的时候,轮个循环,又把老电影再当新电影看一次?

50分钟前
  • _
  • 还行

maybe it worth watching for every guy that is looking for a job post grad...I feel like watching myself...

52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愛斯基摩派

57分钟前
  • 影熟人
  • 还行

真是一部蠢电影啊,到底要讲什么?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真焦虑啊?真爱真是无敌啊我虽然找了这么久工作并且好不容易得到了一直梦想的工作还是会为了真爱辞职啊?我们家虽然像《阳光小美女》一家那么怪但是我们是吉祥的一家啊?我讨厌女猪。PS,老妈是Reid妈妈演的,这点我喜欢

1小时前
  • 蚂蚁没问题
  • 较差

等到大学毕业再去找工作就太迟了,大一开始兼职,大二找份稳定的兼职并坚持下去,大三你将会跟着师兄一起去给新人面试。那么等到毕业好多家单位都会来抢你。但如果你在原单位继续坚持,我坚信你绝度不会是基层而是中层干部。

1小时前
  • ariellah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