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女

动画片中国大陆2016

主演:内详

导演:谢承霖

播放地址

 剧照

父与女 剧照 NO.1父与女 剧照 NO.2父与女 剧照 NO.3父与女 剧照 NO.4父与女 剧照 NO.5父与女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8-12 21:50

详细剧情

即使你对「谢承霖」这个名字不熟悉,你也肯定会看过他所创作的、屡次被刷屏传播的动画《低头人生》。《低头人生》这部短片不仅拿下了去年的学生奥斯卡,还入围了第90届奥斯卡动画短片十强。   但《低头人生》只是谢承霖在大三时期的作品,有不少小伙伴也很好奇谢承霖的毕设作品又是怎么样的呢?   其本科毕设作品《父与女》动画短片围绕一个学习高低杠的女孩所展开。   影片试图从小女孩自身的成长,事业的成败,以及她和父亲之间相依的生活等方面入手,来勾勒出一个小女孩从幼年到少女的这段时期的历练和成长,并传递这些经历中所渗透出的父女情。   《父与女》是典型的手绘风格。它通过看似简单的寥寥几笔,勾勒出人世间最温暖最朴实的情感,这种略显粗糙却细腻写意的艺术风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也是手绘动画最吸引人的地方。   谢承霖,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在南加州大学动画学院就读动画。   《低头人生》...

 长篇影评

 1 ) 关于整个片子的分析理解和胡克斯教授讲座的笔记整理

  其实我写这个是为了记录一下免得以后我忘记了 = = 当然也希望对有困惑的人有所帮助,

  在国际动画节上有幸听到爱迪•胡克斯(ED HOOKS)教授关于动画师表演的讲座,期间他分析了父与女这部片子,先全片放了一遍,然后又分析着拉了一遍,很多原来没有注意的细节都被串起来了。教授说他也认识这片的导演,我觉得他的分析和理解基本上还是对的.....
  第一次看这个片好像是在大勇老师办公室他给我们放的,然后回来自己又看了几次好像,不过很多地方还不是理解得很透彻......
  胡克斯教授挑选了很多细节来说明,我觉得他应该和该片导演有过交流的,虽然大勇的理解和胡克斯教授的理解和分析有一点点差别,但是我是比较倾向于胡克斯教授的分析,因为我原来的理解也大致如此。
  首先教授提到,自行车和车轮,是象征着生命,车轮不停,生命不息,所以片里每个人都是在自行车上的,而离开了自行车去往远方,便是象征生命的终结。
  开始的时候,小女孩和父亲一起骑车,她便骑得很轻松,在那片上坡的地方,也能轻松地骑上去,没有什么困难。但是父亲离开了她,离开了自行车,划向了大海,也就是说,小女孩的父亲去世了。在这里,教授还特别提到了小女孩父亲离开的时候,导演对于此处的把握和表现非常好,把情感传染给了观众。就是他第一次走向码头,走到船边上,但回过头去,看了一会,又冲回去一把抱起女儿,这样动画角色的表演才是富有感情的,人在去世的时候对于生命和爱的人的不舍便传达给了观众。然后当他第二次走向船,音乐才慢了下来。他坐上小船。
  之后父亲划向大海,小女孩做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将会影响她的后半生,那就是独自一个人骑车回家。这意味着此后她的生命里将不再有她父亲的陪伴和保护。
  此后的一个场景里,小女孩稍微长大,但是当她骑车上那个坡的时候,却不像原来有父亲陪伴时那样轻松,反而吃力了,这就是象征着她的生活因为失去了父亲的保护和帮助,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变得艰辛。
  而她每次的守望,是在等待父亲回来么?我觉得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是的,因为年幼失去父亲,小孩都会理解为离开,而不是去世,都会以为父亲会回来,但是懂事以后,就会真正懂得生命的离开是不会返回的,而她父亲划船远去的那个地方,其实是象征了她心中的那个父亲离开或者空缺的位置,(我表达的得不好,但是我能理解),或者说是那一道伤痕,她并不是在不停地想父亲回来,而是在不停地回想父亲的离去这件事,每想到这件事,她都会忧伤和惆怅。推广到每个人都一样,每当你的思绪经过那个位置,都会停下来,然后久久的怀念和回想,最后又不得不跳回现实中来,你并不能期待亲人回来,但是还是会去远目。就像我每次看到家里的旧书就会想起买这些书的爷爷,然后思绪停在那里不停地怀念他和他的事情。
  接下去,在狂风里,钢琴的节奏变得更快,女孩在风里只能退着车上坡,这就意味着她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艰难。
  然后,女孩变成了少女,她和同学一起骑车,但是她在上坡的时候,比她其他的同学要艰难,在平路上,大家都骑得轻松愉快,她也显得吃力,然后又来到那个地方,她渐渐慢了下来,最后停住。又一次远目。过了很久才跟上去。然后导演给了车轮和树荫的特写,这个应该是在象征着车轮向前,女孩渐渐地长大。
  然后,女孩有了男朋友,由于坐在男朋友的车上,也就是说生命中有了他的保护和帮助,前进的时候便不再艰难。她也没有再驻足在那个父亲离开的地方。但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胡克斯教授在分析的时候没有讲到,但是我注意到,在经过那个地方的时候,她还是回头看了一下。导演实在太细心了,真的把感情注入了角色。
  接下去的一个场景,我原来真的不太能理解透,就是在黑夜里,月亮高挂,然后是女孩骑车,开着灯,车灯的光经过路面。胡克斯教授要我们特别注意了这里,他说,这里的意思是,大家都会有体会,在夜里,特别在黑夜里,思念和探寻会变得愈发的强烈。我不知怎么表的,但是我理解和体会了,但愿大家也能体会到。
  然后接下去,女孩有了孩子和丈夫,她变成了一个女人。当经过那个位置的时候,他们一起停了下来,结婚以后,两个人的悲伤喜悦,都会理解交融吧。
  但是接下去这里又是一个重点了我觉得,导演真的太厉害太细心了。
  在来到这个生命离开的码头的时候,女人,丈夫,孩子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们还无法理解死亡和生命,于是他们在水边嬉戏,丈夫则是坐在岸边,有一点茫然地看着大海,而女人应该对生命和死亡有着更深刻和沉重的理解,她只是站在她以往远目的地方,尽力地向大海那边看去。
  然后暑往寒来,在于年轻的孩子错身而过的时候,女人的车已经开始摇摆了,这就意味着她已经开始老去。当她来到那个地方,她终于走下了那个码头,但她的背已经开始弯了,当她眺望远方,原来的大海已经干涸,有的地方也变成了湿地。
  生命的车轮继续向前,这时候原来的女孩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奶奶,她已经不能骑车了,只能推着她的车向前。车轮越来越慢,这就意味着她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她要离开她的车了。
  然后,片子又来到了一个重点,我们不得不再次佩服导演的功力。
  当她停车在那,然后要走下去的时候,她的车摔倒,她回去扶起来,再摔倒,再扶起来,一直到第三次摔倒,她只是回头看了一眼,没有去扶车,而是走向原来的码头。
  这意味着什么?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和临死之前,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活下去,就算是那些自杀的人也一样,在最后最后的一刻,也会有挣扎。角色的鲜活和感情,便在这里,老奶奶不停地扶车,便是象征着她生命最后对于生的向往。
  但最后她还是死去了。她慢慢走下去,来到原来的岸边,大海里长满了草。她想草海的深处走去,寻觅父亲的足迹。然后她来到了那条小船。我觉得这个设计太屌了真的。这个小船的场景和意境,设计得太屌了。
  她看了一会,走向父亲的小船,然后扶着船,伸出手指触碰了一下。这个细节,胡克斯教授说他虽然看过这个片子不下200次,但是讲座那天他是第一次注意到。
  老奶奶慢慢地走过船尾,然后躺到船里,感受着父亲感受过的一切。她似乎睡着了。
  然后她像一只猫一样,似乎注意到了什么,突然醒来。然后起身,走过去。她越走越快,最后变成跑,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年轻,最后变成了小女孩。然后她看到了父亲,她停了下来,两人对视着,我们几乎能体会到他们之间的心里对话,父亲充满了愧疚,而女孩似乎是在问他,这么久了你去了哪里。然后父亲向前一步,女孩快步跑过去,两人停顿了一会,最后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看到这里,教授长叹一声,然后张开双臂,说, It's a magic!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女孩最后没有变回她父亲离开的时候的年纪,而是要比那时候年长一点,胡克斯教授的有解释,他说那是因为在开始的年纪,女孩还无法理解父亲离开和去世,你看在她第一次一个人返回的时候,并不显得悲伤失落。最后与父亲相见的年纪,正是她能体会父亲的去世的年纪。我这里还是表达不好,但是我想我理解了。
  这个片子,没有什么特效和花哨的表演,人物角色甚至没有面部的表情和对话,配乐只有钢琴,但是导演却赋予了角色深厚的感情,向我们述说了一个非常感人的关于爱和生命的故事。
  胡克斯教授说,在社会里,艺术家要所起到的作用,就好似古代氏族里的萨满巫师一样,要运用自己的“魔法”,把整个氏族联系在一起,对于今天,也就是要用艺术的魔法,把爱,把真正人性的最美的最真挚的东西坚持下去,让人们联系在一起,他用的词好像是“connect”,
不至于人们孤立互相仇恨自私,最后导致氏族的灭亡。他说,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像这部片子的导演一样出色的萨满。
  我想这段话值得我受用终身。
  就算是黑暗的灰色的作品,其内核也应该是美的,是善良的,是能让人们向善和感动的,我想这才是艺术的责任啊,我想我如果要做一部漫画或者动画,我一定会让它是善良的,能让人们联系在一起的。

  以上...北京下雪了...打字戴手套.....好冰冻啊我屌。

 2 ) 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密码

荷兰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的动画短片《父与女》(2000),虽只有8分钟,足以感人,却让我一直有一个疑惑,看起来是说绵绵的父女情,实际上是在慢慢揭示一个人生的真相,就是女儿从小到大踩着父亲那辆单车,每天都要来父亲离开的那个岸边,即便到了她白发苍苍的年纪,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过来打卡,就好像她要弥合人生的一个缺口。

只有到了某天,她走到海边惊然发现,在经历苍桑巨变之后,那艘父亲当年划的小船已沉匿于岸边,只是自己没有注意。也就是说,在她儿时目送爸爸划着小船离开后,父亲可能遇到了暴风雨或别的什么原因,业已遭受灭顶之灾,只是说女儿一直浑然不知,以至于她煎熬的等待了一生,期盼着父亲的归来。

我所说的疑惑,当然包括这终其一生的守候,到底有没有意义和价值呢。

这足以说明人的命运难以预测。开始就意味着结束。短片诗意的是,虽已风烛残年,女儿仍渴求见到父亲,于是她在岸边打了一个盹,梦见了儿时离开的父亲,跟他紧紧地拥抱了一下。这是人生最终的告别仪式。

女孩踩着的车轮不停地旋转,终有磨损的一天。人,何尝不是呢。正因为生命如此的脆弱和短暂,人生才如此的珍贵,也就值得我们全力的去守护。

观者所要思考的是,人,终究离开了就没有归来。这很像每个人的一生,从初始到垂垂老矣,总是怀抱希望的寻找、期待和经历着一切,无论痛苦和幸福,最终却殊途同归,仍逃不过一别。

人生一切乃徒劳。许多期待,其实只是虚幻的泡影。

女儿每天不辞辛劳地踩着单车去打卡,这也说明人生大多数的光景都是无功而返。或者说,人生如梦,本就是虚幻一场。任何的相遇,哪怕是亲人和爱人,也都是侥幸和偶然,必然的只有离开。

再者,又有多少人长久以来的希望,其实只是缘于一次不经意的疏忽,正所谓百密一疏。如果这位女儿当时晚点离开,目送着父亲消失于视野,或许也就不会出现这一生的守候,但人生没有假设,一切只会顺其自身的习性。疏忽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否则也就没有缺憾。

短片中的父亲,执意渡海谋生或远行,显然忽略和违背了天气和海潮的变化,致使突发变故,以至让女儿守望一生,直至人生将尽才揭开谜底。这种不幸的结果正是那位父亲当年形成的习惯性内因与外力叠加形成的。

只是说我们还是为女儿这终其一生的守候而感动,感动本身也是人生的必需,如同须叟不可缺的空气和水。父女情深。这是时念于心的慈悲之爱,也是仁者一生所行的大道。如此来说,《父与女》所蕴含的这些深刻的人生密码,不细心体味怕是很难拔云见日的。

2020.10.5

 3 ) 写给六楼妹妹的信

六楼上的小妹妹:

你好,抱抱!嗯,让姐姐抱抱,不哭……
你可能不记得我了,正如我印象里的你还在襁褓中酣睡。
我的妈妈和你的爸爸是同事,我们生活在同一幢家属楼里。
你出生的时候,我正准备离家求学,转眼间你都上小学了呢。

还记得你爸爸是一个很和善的胖胖的大男生,人很好。
他的职业是国家机器的末梢,或许不太招人待见,简称城管。
咱们家乡每年都要争做全国卫生城,于是你爸爸总要加班。
他与同事们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对付永远清不完的现场:
违章搭建、占道经营、施工噪音、满街的“牛皮癣”。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之前的六年里爸爸会不会给你过儿童节?
你是他的小公主,总是穿着小裙子,高高地骑在爸爸脖子上。
爸爸的职业不能带来多少收入,妈妈自从有了你就没出去工作。
你的家庭算是窘迫,明天就是儿童节了呀,同学们攀比着。
别人家长用钱堆积出孩子的虚荣和快乐,妹妹你想要什么呢?

我想你也是需要的,漂亮的文具、小花裙子、或者一套童书。
爸爸想到了,托我妈妈买了哦,就放在他的第一个抽屉里,可是
他却再也没机会给你,爸爸不能抱抱妹妹了,爸爸再也不能亲亲你。
五月的最后一个下午,他们接到一个任务,某处违章建筑必须被拆除。

意外就在爆破的一瞬间发生了,四米高的一堵墙倒下,灰尘呛得人流泪。
所有的同事都出来了,唯独不见妹妹的爸爸,等到发现时,他走了……
妹妹,不要怪爸爸,他很勇敢哦,他在危险来临的一刻,努力想跑回你身边。
他不想你刚刚开始的童年就这样结束,以后的儿童节,你怎么可能笑得出来呢。
你那么乖,那么小,那么柔弱,那么娇嫩,找不到爸爸,谁来保护你呢……

妹妹,我们不哭了,看动画片吧,你看这部动画里的小姐姐也失去了她的爸爸
也许父女之间有千般百般的恩情和埋怨,并非生活在一起就能说清楚的
并非所有父亲都有机会,时刻陪伴孩子长大,他们为了各种理由离开
其实,也是因为害怕,他们怕责任、怕束缚、怕你长大会属于另一个男人
而且我相信每个女孩在成长中,都很想拥抱和保护父亲,结果却处处伤害他

动画片里的小姐姐每天都会去看一眼,矗立在爸爸离开的地方,直到她变老
才敢走近,那个或许叫做死亡的小船啊,躺下竟然像是在爸爸的臂弯里
原来,一直到最后,最想念的人还是爸爸,嗯,妹妹,我们都是一样的啊

愿你一切都好,妹妹,爸爸其实没离开,一直在我们心里,不是吗

祝福你~

我是四楼的小熊姐姐啊

 4 ) 生之尽头,爱跨越轮回的海

<父与女> Michael .Dudok.de.Wit作品.2000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简介]:秋日温暖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
  父亲抱抱女儿,登上了小船。女儿在湖边静静的等待,等到船在视线里变模糊,等到太阳就要落山。父亲迟迟不归,女儿一个人骑着小小的脚踏车回去了。从那以后女儿每天都来湖边等候,她一个人骑着单车来来返返,风雨无阻。多年过去,小女孩为人妇,为人母,转眼老去。
  已然老去的她日日来到湖边,直到湖水干涸,化为滩涂。她来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边,躺在小船里,就像躺在父亲暖暖的臂弯。
                                                                   --摘自豆瓣
    
    阅读前请先看动画.
    首先,片中的父亲驾船离开湖岸的场景.有的理解是湖象征着死亡.父亲下了岸后又跑回去抱起女儿亲昵的场景是父亲的不舍,但死亡无法抗拒.最终父亲划着小船消失在茫茫的水面.而这时,对于女儿来说,"死亡"还是一片汪洋水域---她对死亡没有概念,所以看不见里面有什么,也看不见对岸,只知道父亲离开后不再回来.
    之后女孩慢慢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她骑着单车来到湖边等待的情景.可以发现:每次都会描画女孩途经另一个骑单车的女性的场面---
    第一次:小女孩(小学左右)超过推着单车的老奶奶,
    第二次:小女孩(初中生)超过慢速骑车的中年妇女,
    第三次:女孩(高中)跟几个女伴超过慢慢骑车的老妇人,
    第四次:女孩被丈夫带着(少妇),被骑车飞快的初中生超过,
    第五次:女人和丈夫带着孩子与少妇擦肩而过,
    第六次:中年的女人与年轻女子擦肩而过,
    第七次:衰老的女人 和 女孩,
    第八次:推着车的老奶奶 和 小孩子. 八个场景中,是女儿由小到老的变化,而她每次遇见的路人却是由老年到童年. 导演想要描绘的生命轮回的无尽和周而复始,隐喻在这八次路过和不断滚动的车轮里.
    在一开始,小女孩遥望的是一片遥无边际的水面.慢慢的,随着女孩的成长,水面逐渐降低;到女孩过了中年接近衰老时,可以看到湖水已经快要干涸了.
    --因为随着女儿的成长,对"死亡"的认知逐渐由无知,到模糊,到清晰.所以时间的海水慢慢蒸发,露出通向生命终点的湖底.
    无论每个人有多么不同的人生,生与死,却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
    我更愿意把"父亲驾船离开后再不回来"看作"失去".它就像是生命中各种无法挽回的失去,你遍寻不至,只能等待.终于等到生命尽头,等到走过临终的路,才会发现载着你珍贵东西的小船只是沉没在时光的湖底. 女儿看见了父亲,她奔过去投入父亲的怀抱--生之别离与死之重逢终于连结在一起,轮回,画成了一个完整的圆.
     死亡是失去了生命,却走出了时间.尤金的一句话说,"人生而破碎,靠活着来缝缝补补". 我们向往着绚烂的生,但注定最初的爱和纯净要丢失在俗世的尘土中;我们不想死,但却只有在生之尽头,才能重寻最美的本质.
    很轻的动画,很重的人生.
    动画短片并非大众主流,但一部卓越的动画短片可以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更直击人心. 我实在佩服导演将"留白"的极巧运用到了极致. 水墨般清淡的勾勒,没有面部特征,没有人物性格塑造,在这样的八分钟里,任何突兀的色彩,编造的对白,多余的人物都会是一个败笔. 初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我们却不能具体的表述自己为什么掉泪..一百个不同的人会感受到一百种不同的感受,但一定有一种直击内心最脆弱的部分. 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不透露什么,却能让你想到所有--关于亲情,关于爱,关于人生无数的离别和失去,关于等待,关于死亡,关于贯穿始终的生命的无奈,关于轮回.
    是的,作为短片,没有空余的时间来刻画人物,编织情节,推动高潮.但也正因此有了比长篇更深的触动. 我们看那些电影,那些连续剧,那些夸张的搞笑几乎都是精包装的产物,我承认它们同样带来的是不可缺的,如美食一般的"味觉"冲击,只是随着影片结束,感受迅速消褪.
    永恒和本质什么的,太长,太复杂,总让人有难以把握的虚弱感,所以我们常常选择忽略.只是当这些东西变成简单,却有力量的画面和音乐,还是会深深震动--为某种东西,它超越了永恒,连接了命运的生死轮转.

 5 ) 做为父亲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漫画书,其实是一本现在不大有名的《父与子》,德国布劳恩的作品,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和父亲一起看,那也是他最喜欢的漫画。
于是,父子俩看漫画上的父子俩,眉开眼笑,为里面有点迂腐的父亲,有点调皮的儿子,以及那种无法描述的父子情深所感动。这部漫画的结尾也很有诗意,父子俩历险归来,厌倦了热闹和簇拥,于是手牵手走进了月亮消失了。我想,自己之所以喜欢它,可能也因为在骨子里,我和父亲一样,都是一个安静而不爱交际的人。针儿说七十年代初的人虽然在热闹的场合也能游刃有余,但都非常需要自己的空间,只和有限的人交往,喜欢独处。
至少对我来说,她说对了。

看《父与子》的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了——最早买的版本估计在家里都已经破烂不堪,如同萧乾翻译的那本《好兵帅克》,虽然后来买了更精致更好的版本,都觉得不如最初的好(《好兵帅克》的新翻译有厚厚两大本,上下册,而萧乾翻译的呢,只有一本中等厚度的,但大师就是大师,味道都在骨子里了)——今天,我也做了父亲。

感谢WIND的推荐和霓裳云影的资料,我把这个八分钟动画短片看完了。我不知道父亲在和我一起看《父与子》的时候,跟我现在看《father-daugher》的心态是否类似,我想大概是有些不同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和父女之间的情感区别挺大的。我和父亲之间,沉默的时候居多,情感波动非常少,但看《father-daughter》,我破天荒居然为一部动画片流泪。在我成为父亲、有一个自己的女儿之前,我自认做不到这点。

迈克尔·度德威特 Michael Dudok de Wit
男,生于1953年,荷兰,乌得勒支
出生于荷兰。先在瑞士念版画,1978年毕业于英国West Surrey College of Art,专攻动画。在巴塞罗纳待了一年后,1980年代起定居英国伦敦。他曾在Richard William、Richard Purdum等英国著名动画公司工作,也参与不少广告片制作。在法国疯影(Folimage)动画公司支持下,1994年他完成了首部个人动画短片《和尚与飞鱼》(Monk and Fish)。片中的小和尚追着飞鱼到处跑,为他追来了1995年法国凯撒奖与欧洲金动画奖(Cartoon d’Or)。迈克尔在伦敦有个自己的电影工作室,他也从事绘本创作,作品有《四只小水獭》(Vier Bevertjes in de Nacht / Four Little beavers in the Night)、《奥斯卡与小呼》(Oscar and Hoo)、《父与女》绘本版等。他同时也在英、法与瑞士等地的动画学校教书。

上面这段是网上找来的,很多地方有,大同小异。

我想,在见识过华丽的辞藻和复杂多变的表达方式之后,我反而对简单而沉默的东西失去了抵抗力。那些没有台词的细节,在我看来,无一不是顽强的呐喊。我知道这段8分14秒的时间充满了理想化的思念守候和眷恋,但我仍然不能抵挡这样安静的永恒,这样温暖的孤单,这样简单的忧伤。

=======================================================

上面那些,是去年八月初次看这个短篇的时候写的。觉得很多事情没有说得很清楚,尤其是关于父亲的心态。
对于片中的父亲为何独自远航,没有任何说明,我却心有戚戚。在以前的文字里,我描述过内心的“玻璃房子”,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注定的游离和孤独。我知道片子中的父亲是深爱着自己的女儿的——无须理由,或者说,问问我自己就知道了。若非要举个什么证据,我也许会说,对于那么细心敏锐的女儿来说,她如此依恋和怀念自己的父亲不就是最好的证据么。
但他仍然独自离去了。在有些男人身上,是会有一种孤狼的气息,哪怕那个人很和蔼很亲切的样子,但他的内心有一部分是永远不属于任何人的,仿佛隐藏在云端的天空之城。他用那一部分来追求某个疏离于世界,只有他全身心投入的东西。因此,对哪怕是他最深爱的人来说,虽然他可以完全眷恋,但依然是无法完全信赖的。
是的,我在借这篇评论告诉你这点。毫无疑问。

非常喜欢那个幻化的结尾,沧海桑田,无论父亲追寻的是什么,都已经变成了无意义的虚空,甚至连他自己都是,只有在深爱他如同女儿的人眼中,他才存在,一直存在着。父亲并非死于意外,甚至死亡与否都不可知,他只是选择了他宿命的方向,但女儿,如同女儿一般爱着他的人,却熟悉他留下的每个痕迹。那种记忆,永远新鲜。
那也是他存在的意义。

 6 ) 谁是你最长久的等待

你的记忆里有没有那样的一个人,步子总是很大,手心总是干燥温暖,声音低沉,会在你哭的时候手足无措,却总最能够安慰你。

他的离去,早过你的记忆。或者其实你也不能确定他是否曾经真正离去,但是你知道,自那一个特定的时刻开始,你所遇见每一个人的时候,总在他们身上找他的影子。但他当时带来的感觉是很不真实的——又或者太过真实,包括一系列的味道,声音,触感,以及周遭的环境和一切,真实得你无法再从另一个人处找到。你的温暖来自于回忆,你的寒冷来自于对当下的绝望和对未来的恐惧。

其实爸爸带来的感觉是很让人尴尬的,或者你也有几个最私密的时刻,你想一个人待着,却又在暗暗期待什么,在这些时刻,不论大风还是暴雨,你会骑着自行车到他划船离开的湖边,坐在岸上,朝视野尽头望去,就算你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他不会出现。就像对于现在的你,他只是过去的一个部分,手机里的一个号码,每年某几个日子会划过脑袋的一个念头,和别人提起时心里难以表达的感受。

现在有人能给你温暖吧。一样会穿着毛衣,戴着黑框眼睛,斜靠在沙发上看电视,时不时地扭头跟你说话。一样会在降温时提醒你该添衣,一样讨厌你抽烟,一样在明明知道你想什么的时候故意不点破,看你着急,最后才缓缓吐出几句话,却让你觉得最为平静和安稳。可是跟爸爸一样,安全感总是伴随着不安全感而来。人们都会坐小船离去吗?如果某一天,你发现所在之处被湖包围,或者你原来独身一人在大海中的孤岛上,你会因此失去信心,还是原地等待哪怕永远不会到来的救赎?

看别人写的,“在抵达死亡之间,要穿过齐脖的深草”。在当年父亲离开时乘坐的小船上躺下时,召唤你的声音比往常更为清晰。但如果那是唯一能让你们有勇气互相面对的方式——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能让你们有勇气互相面对的方式,你会希望那是在现在,还是希望它是在你的寻找让你一次次伤心跟绝望之后,最后来到的光明?

豆瓣上有个小组,不会和爸爸相处的女生。在同名私密小组里,女生们讨论着细小却深沉的感受。有人发帖说,“但是我告诉你,到了最后,你想念最深的人,就是他”。是吧。

 短评

虽然大家说感人自己就憋着劲的说别哭 结果还是哭了 确实感人

5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爱是一场轮回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8/10。视听分析课。隐喻蒙太奇:大树和自行车象征父亲的依靠,女儿渺小的剪影依靠着树木林巨大的倒影(对比蒙太奇),骑车路过陡坡、风雨摇曳地前行是因为人生路上没有了父亲的帮助,最后树旁的自行车不断倒下象征父亲生命的终结;云彩的大远景空镜头属于抒情太奇,从老年过渡童年拥向父亲是心理蒙太奇。

14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只有死亡能将我们分离,也只有死亡,能让我们在一起。

17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年幼之时他离她远去,她心中惆怅不知他的归期。多年以来旧时时光总是在她脑海浮现,她也常望向远方期盼他的归来。等到岁月之轮亦使她变得苍老,她终于决定走向沧海桑田的父亲之路。等到她发现她童年曾见过的记忆小船,她仿佛看见他就在身旁。

18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力荐

感人至深,第一次看動畫短片有想哭的衝動,so nice

22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忍住没哭。都说父爱如山,其实女儿对父亲的爱,何尝又不深刻呢。

25分钟前
  • 力荐

爸爸为什么不回来了?

30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飞到天上的气球不再落地,枯黄的树叶飘落又沉到水底。夕阳照着单车的锈迹,我的皱纹慢慢爬着像水面的涟漪。你说当夜幕降临,便是重逢之际。此刻晚风乍起,弯月笑靥如谜,山冈上熟悉的黑影,为我送来长眠的讯息。

31分钟前
  • 阙凝
  • 力荐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简单的画面,勾勒出女儿对父亲的盼望,那是一生的守望。对一个人的爱可以延续多久?大片桔黄色的背景,恍若记忆里的某个黄昏,人们从这里告别,从这里等待,从这里久别重逢,在梦里找到回家的路。

32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永远在等待,永远在交替,连河水都已干涸,终点却在哪里?自行车的铃声和滚动的车轮,童年的回忆随钢琴声远去,直到垂死时的幻象,结束漫长一生的守望。

37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也许到了白发苍苍时,也有那么一瞬让我们回到过去

39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力荐

像是水墨风格 父亲知道自己生命将要结束,他想在最后给女儿留下一个希望,于是他告诉女儿:孩子,爸爸将要远行,等着我回来!女儿于是便日复一日的去海边守候父亲的归来!自行车的车轮仿佛是生命的轮回,迎来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轮回!最后父女的天堂里的相见,这正是生命的又一轮回吧!~

40分钟前
  • crystal
  • 还行

父亲其实也在一直看着你,只是已经没有可以拥抱你的身体

43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没心没肺,没多大感觉:(

44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听,静静的讲故事。一生的等待,也许心力憔悴却没有歇斯底里,也正是这样才更加震撼人心吧。

49分钟前
  • Kyle
  • 力荐

爸爸你离开之后我再也没有长大。我怕有一天你来接我的时候,认不得我的样子。

53分钟前
  • dum-dum
  • 力荐

秋日傍晚的暮色,高大杨树投下的影子,被水波惊起的飞鸟,简单细腻的画风,全是乡愁的味道,细节极美。这场等待多么漫长,最后连河水都干涸,长出茂盛青草。她回到童年的废墟,做一场梦,梦中重新变回少女模样,朝着父亲飞奔。其实等到这样的幻觉,也是好的。不断倒下扶不稳的单车好让人心酸。

55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天地真大,人真小

58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有一天我回变成小时候,然后爸爸就在那,永远也不离开我了.... 对爱的人,你可以守望多久?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