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审判

战争片英国2015

主演:马丁·弗瑞曼,安东尼·拉帕格利亚,丽贝卡·弗朗特,安迪·尼曼,本·劳埃德-休斯

导演:保罗·安德鲁·威廉姆斯

播放地址

 剧照

世纪审判 剧照 NO.1世纪审判 剧照 NO.2世纪审判 剧照 NO.3世纪审判 剧照 NO.4世纪审判 剧照 NO.5世纪审判 剧照 NO.6世纪审判 剧照 NO.13世纪审判 剧照 NO.14世纪审判 剧照 NO.15世纪审判 剧照 NO.16世纪审判 剧照 NO.17世纪审判 剧照 NO.18世纪审判 剧照 NO.19世纪审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0 00:30

详细剧情

该片是为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而拍摄,讲述1961年对纳粹高官阿道夫·艾希曼的世纪审判电视转播。

 长篇影评

 1 )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本片更多地是作为一部电视纪录片而非一部电影去叙事,所以毫不奇怪里面的情节偏叙事而非煽情,但正是这种手法让我觉得更加真实而非狗血地赚人热泪。

在看之前我对于纳粹、法西斯的认识仅限于教课书(大概也就是考试内容了囧),而真实情况远比我想像的来得可怕和残酷。片中Leo偏执地要拍到Eichmann崩溃的画面,要让观众知道,他并非一个恶魔,他是个人,这种可怕、冷血的犯罪正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类做出来的。如果人类无法认清这种事实,仅仅停留在“啊真可怕”“他真是个魔鬼”“无法想象”这样无关痛痒的感叹上,然后继续我行我素,那悲剧将很有可能重演。

另外,片中关于收视、抢新闻的描写很有现实意义,让我想到《娱乐至死》。是让大众深思,认清真相重要,还是先保住收视率,让观众留意这个审判重要呢?“not a f***ing TV show”“And a f***ing TV show.And.And”矛盾,可又相关,非常讽刺。影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获取资讯变得更便捷,同时也让资讯变得更廉价,人们只看自己想看的,而不一定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如何在吸引观众的同时,呈现真实也许是媒体人永恒的课题。

 2 ) 西方欠一部纪念吉卜赛人被大屠杀的电影

2006年,我们就拍了《东京大审判》,可以对照着本片来看。

本片是为奥斯维辛集中营作的一次铭记,西方对于这个总是不厌其烦地拍摄影视题材来强化,避免淡忘。相比,我们的南京还应该挖掘出更深刻的东西。

影片还让人知道了阿道夫·艾希曼,相比同样叫阿道夫的希特勒,这个的知名度还不及隆美尔,但他的恶行却昭著,只在党卫队队长希姆莱之下。两个阿道夫传说都逃亡阿根廷,有人说自杀的那个只是希特勒的替身。希特勒的几个骨干,要么是因“背叛”而自杀(隆美尔),要么是战败逃亡被捉自杀,要么是被审绞刑(阿道夫·艾希曼)。

对了,很奇怪西方只重视纳粹对犹太人的残害,却忽略了被屠杀40万的罗姆人(吉卜赛人),大概只因为犹太人有自己的国家,而且犹太裔掌握了大量的财富,有话语权,可吉卜赛人散居世界各地,历史上一向被歧视是小偷骗子流民,好吃懒做,是各国的负担,但其实有不少吉卜赛人也靠自己的本事生存着。所以,我觉得西方应该拍一部吉卜赛人被屠杀的电影。

 3 ) 自审

The Eichmann Show-2015

如果说这电影,真是不行。剪辑和逻辑还算中规中矩,题材如此好,情绪控制还算可以,表演令人失望。Martin Freeman从头到脚都是猴子一般的演员,浑身散发一种愚昧的喜感,挤眉弄眼,故作思考,所有他的表演都只是表情在改变而已。Anthony LaPaglia才是从灵魂到演技都撑起片子的所在,多年电视剧的经验给他带来沉稳的气质,可惜跟原型Leo Hurwitz似乎外形上相差太远了,看到最后有点失望的。带来惊喜的是Rebecca Front,她演喜剧的时候从来不傻,而这次她的演绎也是全片最令人信服和舒服的角色。
镜头好几次给了汉娜·阿伦特,因为正在读她的《反抗“平庸之恶”》,这几天一直在读在想《论道德哲学的若干问题》,很多想法实在不能不说,也算是前半段的读书小结好了。
Leo Hurwitz好几次对着镜头里的Adolf Eichmann说“你究竟在哪里?”他说的这个“你”,我想指的应该是艾希曼内心的自己。“灵魂自己洞察灵魂”,当我思考时,我是自己的伙伴;当我行动时,我是自己的见证者。失去跟自己对话的能力,便失去思考的能力。没有人能记住他在与自己的谈话中未曾想通的事情。记忆这个问题把我们向恶的本质带近了一小步。从不思考,从不记忆,最大的恶不是根本的,而是没有根基的,因为没有根基,它就没有界限,于是它能够到达无法思虑的极端并席卷整个世界。艾希曼声称“他一直按照康德的道德概念生活”“遵照康德的义务规定”行动,最后阿伦特称这是“恶的平庸性”。
正如Leo Hurwitz好几次说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艾希曼。他的同事说自己不可能。我想这个时候真的就要每个人问自己,自己真的没有哪怕只是某一次在小恶和大恶面前选择了小恶吗?真正的道德问题并不是随着纳粹的行为产生的,而是随着那些人的行为产生的,那些人只是“调整了”自己,而且他们的行动并非出于信念。……不是在罪犯那里,而是在普通人那里,道德瓦解为一套孤立的风俗——一些可随意改变的风格、习俗、传统……当历史宣告希特勒的犯罪性道德失败,这些道德就立刻又被颠倒过来……我们必须说,我们不是一次,而是两次,见证了“道德”秩序的彻底崩溃。
每天读的阿伦特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和无助。而这些都是影片里根本无法带来的,除了播放灭绝犹太人的影片片段给艾希曼看的那一段,那些真实的影像,这些事情竟然真实发生过。而艾希曼,依然目无表情。不知道阿伦特跟赫尔维兹是否交流过,影片中的赫尔维兹简直成了阿伦特的代言人,令人甚至想,是不是他的这些想法都灌入到了他的纪录片中,从而也被阿伦特吸收了。
阿伦特离开德国,却从未放弃德语,“如果我确曾有意识地为欧洲文明做了什么事情的话,那必然只不过是自逃离德国时就作出一个决定,即决心决不用任何提供给我或强加给我的另外一种语言交换我的母语。……母语总是唯一可靠的准绳用来衡量人们后天习得的其他语言……”前几天重看“Woman in Gold-2015”,逃离奥地利的Maria Altmann回到故土,却是选择坚持用英语,因为战争带给她的伤害未曾获得回偿。她说“Restitution-the return of someth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At the very least, we should be reunited with what is rightfully ours.”林太乙说,故土当然是回不去的,时移境迁,更何况经历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最恶的洗劫?
假如再一次回想“The Reader-2008”,Hanna Schmitz便是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普通人,丧失了与自我对话的能力,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丧失了记忆。当她反问法官,她是确实想不通,而这一句,问的是所有幸存者,甚至包括战后出生的所有人。“对话dialegesthai,思考是dianoeisthai,思考就是自己跟自己无声对话,最后终于想明白一个事情 to think a matter through”,总有一天,当终于想清楚明白,自己终于和自己达成一致,然而,对于曾经这样的自己,自己和自己真的还能共处下去吗?所以汉娜选择了自杀。
遭受不义比行不义要好,相比于我作为一个人与自我相矛盾,我与整个世界相矛盾要更好。
我大概一辈子也没有办法想通,即使终于想透了,也许也做不到。

 4 ) 法西斯的本质就是人性

法西斯的本质就是人性——电影《世纪审判》观感

执行“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的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受审,来拍摄艾希曼庭审电视片的导演Leo Hurwitz想通过抓拍艾希曼眼神和脸部表情变化来证明法西斯主义者也是“人”而非“怪物”,结果他失败了。Leo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的人文情怀,他想探讨“法西斯本质的问题”。在他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法西斯”,一旦让人们理解了这点,我们才能“抵制住诱惑”,防范种族灭绝这类暴行再次重演。那么,Leo所说的“诱惑”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人性的优越感。

我一直认为人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动物性。动物会通过某种特殊方式,比如撒尿,来圈定它们的势力范围。它有多大的能力它就圈多大,它有可能去侵犯同类的领地,但它无法拓展他能力之外的领地。这被我们称为动物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在人类身上其实也有体现,人类大到可以组织国家、社会,小到拉帮结派,无不是这种本能的体现;那些能够圈定自己势力范围的人通常被我们称为“领袖”。与动物的本能表现不同的是,人类的“领袖”总是在试图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就敢跃跃欲试,这就是人性,那种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越更高贵的人性,而这种“证明”往往需要类似于“法西斯主义”这种意识形态的宣传手段作支撑。

基于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器一开动,对人的思想控制是无与伦比的,尤其处于敌对状态的人,那种“把人还当作人来看待”的人性就所剩无几了。有一部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片《女狙击手》,当片中女主角被问及击毙多少人时,她回答说:“我没杀人,我杀的是法西斯”;最近还有网传,某宗教称不杀人,但可以杀敌人。且不谈正义与否,当这些被意识形态控制住思想的人,他们是可以把某类人从“人”中区分开来,从而为泯灭人性的杀人行为找到可以安心的借口。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个纳粹头目艾希曼,即使面对自己犯下罪行的纪录片、证人控诉,他也可以一直面无表情地坐在那儿看着、听着,因为他根本就没将犹太人当人看待过,那么,Leo所说的人性在他这儿就无从谈起。Leo之所坚持要拍艾希曼的眼神和面部表情,甚至不惜因此跟制片人Milton Fruchtman发生冲突,是因为他坚信,但凡有一点人性的人,即使不担心“自己行为导致的形象后果”,也一定会下意识地对自己的暴行有所反应。事实上,在看纪录片时,艾希曼的确脸部肌肉抽搐了几下,这被其他人认为是笑,虽然Leo坚持认为不是,但不足以证明这是一种悲悯或忏悔式的人性反应,最后Leo承认在艾希曼身上没有发现他想证实的人性。

当然,他无法发现,因为法西斯主义早已完全占据了艾希曼的内心,甚至完全压制住了“潜意识”里面可能有的人性。所以,Milton的认识可能是对的:艾希曼所犯的反犹太人暴行是用来表明他可以忍受最残酷流血事件,“是思想优越性的象征。”这种优越感一旦占据了艾希曼大脑,我们还指望发现他“盔甲上的裂缝”?Leo的不成功不在于他不了解人性,而是他没有了解“人”是完全可以被驯化成没有人性的魔鬼,只要他的内心完全被一种优越感占据着。(作者:石板栽花,转贴请注明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2015年5月13日)

 5 ) 可怕的人性

之前也零零碎碎接触过纳粹迫害犹太人和集中营屠杀的信息,但总觉得比不过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还是犹太人遭受的经历更为惨痛。
整个二战期间,犹太人被屠杀了近600万人,而且是被囚禁至集中营里任人宰割,迫害手段也是各种惨无人道,犹如日军711部队的罪行。
有一点值得探究的是,犹太人被纳粹迫害、屠杀的具体细节和真相在二战后却并不为世界所众知,集中营的幸存者们之后也没有在世界舞台上控诉纳粹的罪行、哭诉自己的遭遇。高晓松他的一期节目中将这种现象归因为犹太人不想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反感,所以没有犹太人站出来要求一个说法。电影中也说集中营的幸存者们甚至抱有着罪恶的协助者的心理而不愿站出来。直至发生了电影所记录的这起电视直播公开审判的事情,全世界的人们,主要是西方世界的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集中营里发生的屠杀的血腥和惨无人道,二战中犹太人的境遇才被广泛知晓和同情。
这起审判在西方世界里被称为是“世纪审判”,而不是对中国人民来说更为熟知的东京审判。对比之后就可以发现,这起审判中公诉方不仅提供了大量的人证还有许多影像资料,准备充分,而反观东京审判中中国表现,却差强人意,抱有着“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旧思想,对审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没有准备充分的证据,使得有些战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6 ) 伤痕也是面对生活的勇气

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在二战期间成为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地狱。这座死亡坟墓,冤魂无数,血泪杂糅。母亲看着襁褓中的孩子被残杀,男人拖着妻儿的尸体去掩埋,女儿看着父亲被当场枪决...说到种族主义,总是接壤着超越想象的暴行。看得心里很堵,想到南京大屠杀的纪实电影,这些历史的痕迹总是拖着人前进的脚步,让人明白和平的力量,渴望永远保持公正、善良和诚实。
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生来就特别优异于其它民族,而把这些自负的优越感凌驾于别人的生命之上,反而映衬出自己灵魂的丑陋和残缺。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尽管有太多问题,但尚且保持着和平和安宁...

 短评

BBC一定在PS:如果你們的boss是我,那愛怎麼拍就怎麼拍,哪用管audience,rating這些東西!// 那些atrocities看着都快要得PTSD了,親身經歷過的感受更是無法想像。。// Hurwitz因為Eichmann沒crack就要quit會不會太不專業啊。。//Jews是很慘沒錯,但並不能justify他們對待Palestinians的方式。。

4分钟前
  • sarah🇺🇦
  • 还行

如果是纪录片,很不错,如果当作传记电影,有点渣

5分钟前
  • 浑浑噩噩
  • 还行

单从电影的角度只有三星。只是再次记录当年记录庭审艾希曼的历史。

9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推荐

电影没有将“世纪审判”应有的震撼表现出来,更像是一个强迫症导演和一个碎嘴制片人的肥皂剧,虽然片中加入了一些有关二战纳粹残忍暴行的真实纪录片段,但总体来说拍得很一般···

10分钟前
  • 二佳
  • 较差

又一部描写艾希曼审判的影片,由BBC拍摄,从当时电视纪录的角度切入,其中加入了很多当时审判的纪录片,让影片有着历史感。

14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那些来自集中营的真实镜头虽然没有颜色,却血腥到刺眼,恐怖到让人无法直视。在Leo挖掘艾希曼人性失败而濒临崩溃时,那位奥斯维辛幸存下来的酒店女老板对Leo说,你做的事情很重要,谢谢你。这一刻反而最打动我。与对话尼克松不同,当艾希曼被击溃的那一刻影片表现的有些平淡

16分钟前
  • 19431818
  • 还行

2015.12.23这种题材,很难拍坏。本片有两大短板:一是导演镜头语言的运用有失庄重,显得轻佻而随意;二是选角不当,Anthony LaPaglia有演技但缺少感染力,Martin Freeman“耍猴戏”式的表演风格和本片内容极不协调。另外,听到Eichmann一直被念成“艾赫曼”,真是好难受啊。

19分钟前
  • 小悬子
  • 还行

影片基本上是为当年报道审判艾希曼的纪录片制作公司做了一次情景再现,复古风不错,基调偏冷,但是不喜欢这种没情节就来一段抒情的设定,而且马丁的表演太用力看着非常容易出戏。

22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今年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年复一年,人类仍有必要不断回顾,以此告诫自己不要作恶,因为那样的罪孽真的发生过。

25分钟前
  • 昀在
  • 力荐

虽然这片子用很多篇幅描写了导演leo的挣扎崩溃,但正是milton的坚韧不拔不为个人情绪所妨碍不企图去寻找人性的看似冷酷的选择成就了这场转播,让大屠杀的真相和细节为世人所知。martin用克制内敛的表演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角色,很多场景都可圈可点。

27分钟前
  • sofie99
  • 力荐

我只能当成文献史料片看,二战中屠杀犹太人的那些令人震撼的影像资料,历史这个东西。

30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CCTV6电影频道正在首播从来没有在国内各地电影院播放过的这部北爱尔兰大不列颠王国出品的故事片,本片是由CCTV6电影频道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译制的!

31分钟前
  • gaoxing
  • 还行

加加林在登月,猪猡湾在激战,你们-我们为何且何以关注一个叫做艾希曼的人!?

36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夜与雾》再一次触碰人性之最黑暗。以电视转播为第一视角。Only in proportion as publicity has place can any of the checks applicable to judicial justice operate. Where there is no publicity, there is no justice.Publicity is the very soul of justic

41分钟前
  • 推荐

23.4.3奥斯维辛集中营原没有南京大屠杀残忍!为什么这种罪恶之人的审判如此复杂!该死!

45分钟前
  • 🤔 Spencer玄子
  • 推荐

马丁演严肃角色,还是不错的。。。但是还是觉得他在卖萌。。。哈哈哈!

47分钟前
  • Leah
  • 推荐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跨年夜我要看这个电影......天呐......影片本身中规中矩,但是蕴含意义非凡。切入点也十分可取,少了些煽情,多了些客观理性思考,尤其是导演角度。所以是多给半星,三星半,推荐一看。

49分钟前
  • 牧三洵
  • 还行

虽然我看本片的动力是我想在大银幕舔Freeman(擦擦口水),但是它承载了更多。我尤其中意片子选择了电视制作组这个角度来讲故事,而非直接记录审判。这样可以少点煽情,多点理性思考。

51分钟前
  • 苹果碳酸水
  • 还行

恶魔的样子是什么样的?一部关于直面恶魔审判的纪录片的电影,由恶魔本人大量出镜扮演恶魔。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政治不是幼儿园,在政治上服从就等于支持。”——汉娜·阿伦特

54分钟前
  • 壞壞噠貓先森
  • 推荐

全片的气氛非常的沉重,加上穿插了一些真实的影像片段,整体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厚重感,不过全片有点太依赖历史影像资料了,最终还是削弱它的故事。还好全片依旧秉承了BBC一贯的高水准艺术,羽翼很丰满,条理也清晰,演员的演技更是没话说,让人重新审视了历史和战争,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片子。

59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