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谜踪

悬疑片美国,俄罗斯2018

主演:约翰·赵,米切尔·拉,黛博拉·梅辛,约瑟夫·李,萨拉·米博·孙,亚历克丝·杰恩·高,刘玥辰,刘卡雅,多米尼克·霍夫曼,西尔维亚·米纳西安,梅丽莎·迪斯尼,康纳·麦克雷斯,科林·伍德尔,约瑟夫·约翰·谢尔勒,阿什丽·艾德纳,考特尼·劳伦·卡明斯,托马斯·巴布萨卡,朱莉·内桑森,罗伊·阿布拉姆森,盖奇·比尔托福,肖恩·奥布赖恩,瑞克·萨拉比亚,布拉德·阿布瑞尔,加布里埃尔·D·安吉尔

导演:阿尼什·查甘蒂

播放地址

 剧照

网络谜踪 剧照 NO.1网络谜踪 剧照 NO.2网络谜踪 剧照 NO.3网络谜踪 剧照 NO.4网络谜踪 剧照 NO.5网络谜踪 剧照 NO.6网络谜踪 剧照 NO.13网络谜踪 剧照 NO.14网络谜踪 剧照 NO.15网络谜踪 剧照 NO.16网络谜踪 剧照 NO.17网络谜踪 剧照 NO.18网络谜踪 剧照 NO.19网络谜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2 20:32

详细剧情

工程师大卫·金(约翰·赵 饰)一直引以为傲的16岁乖女玛戈特突然失踪。前来调查此案的警探怀疑女儿离家出走。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独自展开调查。他打开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用社交软件开始寻找破案线索。大卫必须在女儿消失之前,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找到她…

 长篇影评

 1 ) 二刷注意到的15个细节

严重剧透。未观影者慎入。

仅凭记忆,可能有出入,希望大家补充纠正。

不完全按时间顺序。

~~~~~~~~~~~~~手动分割一下~~~~~~~~~~~~~

1. David 第一次跟 Peter 打电话时有好几个伏笔:桌上的大麻,被 David 打断的提问(Peter 想说 Margot 需要聊一下妈妈),还有挂断电话前 Peter 家的门铃响了(Margot 找他拿大麻)

2. 一个脑洞:Peter 做 Kimchi Gumbo 是不是为了做给 Margot 吃?因为 David 找到的菜谱标题是 Margot/Pam’s favourite kimchi gumbo(这里忘了具体写的是 Margot 还是 Pam… 求小天使指正

3. Margot 的 gmail 的安全邮箱是妈妈的邮箱,密码是 Margot 的名字加生日,所以 David 才能一路重置密码。又一次体现了 Margot 对妈妈的思念

4. Detective Vick 的“演技”真的爆棚,第一通电话就态度自然地要求 David 告诉他所有已知信息,之后 David 开始挨个联系 Margot 的 FB 好友,她也自然地要求“一切新进展都要通知我”并且“把那个文件 share 给我”,充分做到了知己知彼

5. Vick 的儿子 Robert 跟 Margot 也是 FB 好友,所以 David 挨个打电话时应该也有问过他,但电影好像没展示他是如何应对的(很可能是 Vick 包办了

6. Vick 的 Facebook banner(“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母爱相比”),以及曾帮儿子掩盖骗钱真相的故事,暗示了她会为儿子付出一切不择手段(这个其实很明示hhh

7. David 半夜找到那个湖然后把 Vick 叫起来的时候,Vick 一边披头散发往外冲一边安抚被惊起的儿子 Robert;后来 David 打了人,Vick 在电话里发火时,Robert 又被惊动进门来,她又好声好气地安抚。可见 Robert 很关心这个事件,而且极度依赖妈妈

8. Vick 发现 David 在湖边报了警时有一些慌乱,因为这一步在她的计划外。她原本是想将 Margot 的事件伪装成离家出走,车被找到之后她才不得不寻找替罪羊

9. Vick 在车被打捞出来后,在电视上呼吁大家帮助搜寻 Margot,并叉掉了两个区域(尸体实际所在地),用的理由是“地形复杂、专业人员已搜索完毕”。这里我很疑惑有没有真的搜查过,毕竟这是涉及大量人力的事情,Vick 不可能一手遮天

10. David 打开 Margot 的 Youcast 页面,刚打开直播几秒,fish_n_chip 就进来了,并很快退了出去,说明 Robert 一直在关注这个网站和 Margot 的账号

11. David 在电话核实那个吸大麻的 Derak 的不在场证明时,在 Bieber concert 下面加了一行(confirmed),应该是找其他人确认过。之后页面上滑后停住的第一行好像是一个妹子,她的不在场证明也是 Justin Bieber concert,不知道跟 Derak 有没有关系

12. David 买的偷录摄像头是黑色的小方块形状,逼问 Peter 的时候其中一个滚到了茶几底下,从另两个角度的镜头中其实可以看到茶几下地毯上躺着个摄像头w (话说我记得这个摄像头原本是放在厨房的橱柜里,也不知道是怎么一路滚到了客厅茶几下…

13. David 对人脸的记忆力真是厉害啊,殡仪馆那张女孩捧花的照片,换我肯定是直接把页面关掉了…这里 David 其实是先觉得照片有点脸熟,在 Margot 与其他人的合影中找了一会儿,才想到 fish_n_chip 的

14. David 第二次在 Google 搜索 Vick 的结果有点失真…照理说 Margot 的事情闹这么大,Vick 的名字也应该满大街都是,排在最前面的应该是一堆新闻才对

15. Vick 其实没有主动说过她是 assigned 的,是 David 感谢 assigned 的是她,她才顺着话说希望 no case to assign 云云。当然这也是她有意误导的结果

~~~~~~~~~~~~~~~~~

目前就记得这些,个人记忆不一定准确,希望大家多多纠正或补充~

 2 ) “桌面电影”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

(文/杨时旸)

多么无趣的片名——Searching,被译成《网络谜踪》,听起来不过像是15年前某个矫揉造作的悬疑片,但实际上这部电影却引得众多影迷惊呼。今年真是“桌面电影”的重要一年,《解除好友2:暗网》的热门又紧接着被这部《网络谜踪》接棒,整个故事都能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呈现,视频电话、搜索引擎、Facebook、ins、视频报道……一切一切,从某个角度去看,这样的呈现方式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我们生活中不面对屏幕的时间已经远远低于面对它的时间,屏幕已经是我们视网膜的延伸。

抛开外在形式,《网络谜踪》还是一部本分的悬疑惊悚类型片,《消失的爱人》混搭着《看不见的客人》又掺杂一点美剧《谋杀》里的冰冷,甚至在悬疑、惊悚和罪案故事之外,还令人想起那部悲伤又动人的《无人引航》,一个关于亲子之间的疏离、走近与重新相互理解的故事。《网络谜踪》讲述一个高中女孩突然与单亲父亲失去联系,父亲遍寻不得,开始登陆女儿的所有社交媒体账号自己试图挖掘线索,最终救出了九死一生的女儿的过程。

无论故事的设置,悬念的铺排,反转的接续,抑或结尾的团圆,《网络谜踪》都是一部教科书式的悬疑片,它的外部形式和内在故事相得益彰互相助力,这是它成功的一层重要原因。一切都发生在房间之内,方寸屏幕之内,一切交流、沟通都在线上,但线上的焦虑与急躁都是线下真实发生的一切的反射,这样的形式把每个观看电影的人也有效地纳入情绪之中,人们面对屏幕,看着其中的人面对屏幕,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独特景观。

《网络谜踪》一直有意无意地塑造一种“内外有机”的叙述模式,一方面,是有关桌面电影的形态与内在悬疑故事的内外结合,另一方面,还有寻找女孩的案件破解过程与父亲破解女儿内心过程的结合。罪案成为了一个契机,让原本看似亲密但实则早已疏远的父女关系重新启动,“寻找”变成了双重的动作与双重的动机——寻找女孩的肉身下落,以及寻找女孩的内心世界。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整个故事无非是一个关于“破译”的过程,破译犯罪者到底是谁,破译犯罪动机,破译女孩的内心轨迹,成长过程。

故事起始之初,是从一家人和美的生活开场的,孩子慢慢长大,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又是以母亲的患癌、斗争与最终的早逝作为转折的,从那开始,一切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实际上的内里正在被慢慢蛀空,生活维系了它表演性的一如既往,徒有其表的完美,但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地损坏。父亲沉浸于记忆与悲伤,但对所有人避之不谈,表面上仍然阳光,但实际上偶尔的皱眉、旁人提及亡妻时的回避,才是真的内心黑洞的闪现,而女儿一直扮演着某种乖巧上进的设定,延续着母亲当年对自己的殷殷期望,但她自己却有着无法对外人诉的悲伤。

如果和那部同样著名的桌面电影《解除好友2:暗网》相比,《网络谜踪》更加完整地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由社交网络反射出的所有人际关系、情感模式变化以及生活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被拯救的和被篡改的,被暗中操控的也被及时纠偏的,一切都更加真实,也更加全面。其实,故事在第58分钟开始,突然起了一些变化,暧昧的水花突然被溅起,女孩被官方宣告死亡之后,盛大的表演开始了,那些原本和女孩并不熟悉的同学们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自拍的视频,女孩哭得梨花带雨,表示那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男孩纷纷表演责任感,声称随时准备着为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并不会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什么真实的悲伤,悲伤只会发生在现实空间之内,一切网络上显形的内容都是表演性的,那些拍摄、发布、互动的过程本身就和沉浸于悲伤的凝重相悖,但是如今,我们却都相信或者说愿意说服自己相信这样的表演,并自愿或者半自愿地参与其中。

其实,《网络谜踪》的底色是团圆和温暖的,是父亲的坚持最终解救了女儿,现实的、真诚的一切战胜了虚拟的和矫饰的东西。这是人们对于互联网美好的期许。

 3 ) 《网络谜踪》有哪些讽刺网络社会的亮点?

1、女主没确定失踪前,同学都说自己跟女主不熟,确定失踪后,又纷纷在网上表示祝福、关心,声称自己是女主的好朋友……真是假惺惺,只为蹭热点罢了,让我想到现在谁谁谁去世了就有很多营销号或名人纷纷写文发图表示悼念,其实只是蹭阅读量和宣传一波自己罢了。

2、我觉得我就像女主,最大众的社交账号上经常联系的人往往都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想觉得真孤独;但网络上又往往会有一个无人角落用来放下真实的自己。

3、网上人人可以评论调侃,他们以为不用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殊不知这些话会刺伤当事人的心,他们是不知道换位思考么……

 4 ) 女警官的名字Rosemary Vick的由来

根据网友S在Reddit上的解释:

女警官Rosemary Vick前半部分Rosemary来自于电影“Rosemary's Baby”,即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魔鬼圣婴》,戏中名叫Rosemary的女人产下了一个“邪恶”的孩子。而本剧中警官Rosemary的儿子应对自己的恶行负责。

后半部分Vick则是来源于“Vick Mackey”,美剧“Shield”(《盾牌》)中舞弊的警察角色。

当然有网友觉得网友S的解释比较牵强,警官儿子的行为谈不上邪恶,而且Vick这个角色不太有名。

但网友S其实是编剧Sev Ohanian,那还扯啥了。

编剧在社交网站玩的飞起,也算是一种坚守。

 5 ) 《网络谜踪》有哪些精彩的细节和伏笔?

注意,我这篇回答会牵涉到剧透。

开始前插播一个刚发现的,和剧情无关。 去翻了Margot的饰演者Michelle La的ins,原来她已经结婚了呀。看起来像十几岁呢哈哈。

重点翻译下:我在LA长大,我学的是生物化学,曾经作为一个科学家给政府工作。已婚,团购了表演课学了一年,离职,开始演艺生涯,我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人生真的不可预测。

这样再看她在电影里的打扮,跟我当时得知《我不是药神》里黄毛演员已经30多岁的心情一模一样。

接下来是正文了,这是分割线。

我主要分享一些聊天记录所暗藏的细节。

去quora看了下外国网友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他们发现了一个我们不容易发现的细节。

PS:直接把他回答的截图发上来,这个操作应该合规吧....

注意看这张合照后方的标语

以下内容我是对Quora上Sade Glo回答节选部分的翻译:

在电影最开头,我们看到Margot高中第一天和爸爸的合照,在他们后方,你可以看到学校的标语“Home of the Catfish” 在电影的结尾,我们得知:Margot被catfished了

这个Catfish有鲶鱼的意思,也指代那些在网上使用假身份行骗的人。

Home of the Catfish 鲶鱼之家?还是骗子之家?

结果却是Margot被这样的人给骗了。


10月30日我的知乎更新,对原答案也做了一些增补。

1、第一次作答时,对于margot聊天记录里的Det.Poscone一头雾水,后来发现了:Det.Poscone应该就是继Vick警探被捕后负责这个Case的警探。

David的电脑界面截图,17年6月份,也就是距离5月11日过去了半个多月

通过视频旁露出的邮箱界面可以看到P警探给David邮箱发了这个视频,大致意思就是凶杀组提供vick的认罪视频给了警探,然后David签了保密协议后得到了这份视频,这个应该是作为David起诉的材料了。(有些是自己猜的,也许有误)

结尾处Margot电脑聊天记录截图

P警探和M妹应该也是时常联系吧,19年也在询问M妹一切是否都好。

David打开Pam的邮箱界面截图

2、Pam妈妈和Issac妈妈的关系非常好。

Pam去世后Issac妈还十分同情父女,让儿子多和M妹一起玩,也会第一时间给David发慰问邮件。

上图是妈妈Pam邮箱里的一些邮件,这个Blankensmith就是Issac家的姓氏了,这个发件人也是他妈妈,在问Pam要不要一起报普拉提的课程,应该是以前生活里会一起做运动的朋友了。

Margot注册脸书的截图

3、Margot是2001年4月13日的生日,也等于说最后结尾19年,她刚刚满了18岁。生日第二天Toyota就通知M妹可以提车啦。

结尾处Margot电脑里聊天记录截图 your car is ready to be picked up.

4、M妹和生物小组Abby是小学同学,Abby很早熟,小学4年级就已经可以和同学“科普”如何生小孩了。

Margot 小学四年级 和同学在实时聊天室里的聊天记录截图


10月29日我的知乎更新

David同事的设定,电影里和David交际最多的同事叫Michael。

Michael就是这个左上框里的Mike

David边和弟弟聊天,边给他找食谱,电脑界面闪过的和Michael的聊天记录

看到这个和Michael的聊天界面,得知Michael已婚,同性婚姻。

Michael看到新闻后给David发的慰问邮件也是“David,我和我的丈夫...”

Vick警探公众发布结果后David打开邮件,Michael发来的慰问信


以下是原答案:

针对结尾的几处细节

刚刚一口气看完,结尾很喜欢,于是仔细看了父女俩的对话。

Margot和爸爸的聊天记录截图

仔细看了结尾父女俩的对话。

1、时间线是19年的4月,也就是将近两年后。(有可能有偏差,我是看到和钢琴老师最后聊天是在4月)

2、Margot在申请大学的钢琴专业。

3、父女之间不用说,关系肯定比以前要亲近很多了,那句mom would be too让我瞬间泪目。

4、分享几个我仔细看才感受到的小细节:

Margot重新捡起了钢琴,David一如既往还是把钱放在台子上,然后会开玩笑“别忘了拿,我把Shahinian老师的电话设置成了快速拨号哦”,然后Margot哈哈哈说之前从没听过这个笑话,表示老爸你很会玩梗嘛哈哈(老爸可爱

喜欢这样的互动~

我特别喜欢这个打字中的细节,特别真实,而且就仿佛David当时的样子就在我脑海里,谢谢苹果电脑的精湛演技XD

再说说这几个对话框

除了和爸爸的,第二个就是Isaac的,那个Margot小时最好的朋友,失踪后爸爸追问过的但说其实不是很熟,和她玩有原因是因为他的妈妈很同情他们的那个男孩子Isaac(好长前缀哈哈,看来两年后了关系还是很不错哦~~,约了周末见面。

还是和Peter叔叔关系很好,约了明天见~

那个趁火打劫蹭热度演技一流的生物小组爱逼Abby同学,两年了还在约Margot,M妹昨日回绝了她:“爱逼,我不想和你玩。”(给M妹点赞

然后就是S老师,没有头像,哈哈,在问老师她的推荐信是不是OK,M妹应该是继续向S老师学弹琴,肯定是S老师的得意门生吧,S老师应该帮她写了推荐信之类的给大学吧~(不太清楚国外推荐信的程序,但差不多应该是这样吧,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哈~

那个DET POSCONE暂时还没搞懂是啥。(这条已更新,也谢谢@千堆雪 @Elaine的分享^^)

然后那个Derek(就下巴打断的那个)看来也是和M有联系(也许一直都是骚扰?),肯定是说了很不好的话,M叫他闭嘴。(看D的ins名称后缀是6969就可以猜到这小男孩满脑子是啥了。

另外说到这个Derek Ellis,应该是他的妈妈Evelyn Ellis吧,有给David在第一时间发送了慰问邮件,第一句就是“all things aside....其他的先不说,请节哀顺变吧”——这之类的意思。怎么去理解这个家长的态度,大家的想法应该会有些不同。

最后一个就是TOYATA啦 小妹妹要有新车啦。


最后再附上这个图

这张温馨的合照是M妹回到学校照的~19年在申请学校,但是我看之前爱逼在17年事发后和爸爸视频说她想明年进伯克利,估计M妹妹重读了一年?(或者是其他情况

 6 ) 母亲最后的供述的另一种解读

十分怀疑母亲最后说的一段话的真伪性。我觉得这是电影故意留个大家的一个悬念。

一个十分宠爱自己儿子,甚至不惜为他犯罪,杀害那个吸毒大叔来掩盖真相的母亲,在面对审讯的时候,会真实完整的交代儿子的犯罪真相?我是不相信的,一定有一定程度的美化。通过在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改编优化,从而减轻儿子的罪行。

这个揽下全责(take full responsibility),值得回味。

第一个疑点,margot开始的时候告诉爸爸说自己晚上不回家。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margot这一晚上是有明确的目的地,而且她知道要很晚,可能没法回家。而在叔叔家吸大麻并不需要占据整完时间,所以也就是说她在吸完大麻之后,应该另有安排。而这个情节电影并没有讲她要去哪。

不过有一个相关的证据是,警官说儿子是跟踪。如果确实是跟踪,那就很难解释margot为什么要深夜去湖边?原因很有可能是Robert(警官儿子)约了margot。

警官说margot在车里吸嗨了。而根据叔叔所说,他们平常在家里面吸毒聊天。就算当晚是单纯的去湖边吸毒,肯定也不会彻夜不归,因为这是一个常规事件,margot不会突然说彻夜不归而引起父亲的怀疑。

所以一定是有人约了她。而且警官说的margot吸毒这个事情,全程父亲都没有告诉她。所以应该是Robert本身就知道margot吸毒,告诉的母亲。

第二个疑点,车上的2500美元信封。如果儿子真的想还钱,想告诉margot真相,大可直接网上转账,为什么要当面换现金?当面承认错误比在网络上应该是更困难的。

Robert在youcast上说自己因为要支付母亲的住院费,所以需要借钱。这一点也很值得怀疑。Robert究竟是为了编造相同的际遇来骗取同情,还是说确实也想骗到钱?我倾向于后者,如果单纯的想借相同背景来增加共同话题,大可不必透露出自己没钱。而是应该更多的聊母亲生病的感受。所以我认为Robert是真实的需要钱。

结合警官讲的那个儿子以前筹钱的故事:找每个邻居借25元钱。很显然儿子有骗钱的前科。因此我更觉得车上的那个信封里的现金,是母亲准备为儿子洗白所卖下的伏笔。

第三个疑点,儿子一直借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猜测和吸毒可能有关联。

一个警官为什么会与前科犯人共建解毒所?这个应该是戒毒所需要做的事情吧?

另外图中警官左边的大叔,也就是后面承认自己杀害了margot的人,是因为吸毒和性侵被抓起来的。他最后愿意承认是自己杀了margot,应该是和警官达成了某种py交易?PS:警官也是单身

这种py交易是第一次吗?还是说以前在建戒毒所的时候就有过py交易,为的是保护儿子?让儿子在自己的眼皮下解毒

第四点,爸爸第一次登上女儿facebook的时候,信息流里面,Robert还在12小时前发了动态。可见他毫无悔改。

第五点:那个哀悼会的网站。在父亲提交完个人信息以后,给出的提交成功页面。这个服务员!看的毛骨悚然,为啥又是她,这个网站是谁做的??

从这个图片来看我觉得是Robert。因为如果是一个正规的网站的一定是会正式的请一个模特。而恰巧也是这个女生的概率太低了!从个人的习惯来讲,当你使用了这个女生的形象之后,一下次还是有很大的概率再使用的!

所以我觉得是Robert建了这个站,来骗取margot的照片和视频。最终他也拿到了这个数据。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现场和最后的哀悼会视频直播页面,根本没有任何地方用到了提交在这个网站的数据!!

最后结论:Robert是一个被溺爱过度的孩子,他有吸毒的习惯,在案发那天是他约了margot,想要性侵她。挣扎中,margot掉下了悬崖。或者是被推下了悬崖。。。

 7 ) 桌面电影:对镜头语言和行业生态的一次革新

你永远想象不到,技术的进步会让电影变得多么新奇。

2018年,国外上映了好几部用电脑+手机桌面素材拼成的电影,比如以暗网为噱头的《解除好友2》,讲述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的《网诱惊魂》,以及主打人肉搜索的《网络谜踪》。

这类电影多为惊悚、悬疑题材,影片镜头全都是电脑、手机的截屏视频,不仅形式新颖,也很有带入感,尤其当观众用电脑全屏观看的时候,仿佛就在看自己的电脑桌面。

《网络谜踪》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xp桌面

在这类影片中,角色的交流都是通过打字和视频聊天体现的,人物动作也都是以操作电脑、浏览网页为主。影片通过这些动作,来体现网络犯罪、人肉搜索的惊心动魄。

这种“桌面电影”形式新颖,颠覆了人们对电影的常规认识,甚至有人评价说:这种电影形式重新解读了镜头语言。

举个例子,通常的电影中,要想表达角色的内心波动,低级一点的方法是通过旁白,高级一点的方法是通过演员的表演。

而“桌面电影”就不一样了,它可以让角色在聊天窗口打一段文字,犹豫再三后又全部删掉,这样角色欲言又止的内心独白就全都展现给观众了。

其实,这些另类的拍摄方式在惊悚悬疑片里非常多见,早在2014年的《巢穴》、《弹窗惊魂》、《解除好友》就是类似的“桌面电影”,算是伪纪录片流派的一个变种。

不过以上影片的品质都很一般,纯粹属于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小成本惊悚片,因此这种拍摄方式也没能走进大众视线,直到今年的《网络谜踪》获得烂番茄、IMDb、豆瓣等网站的一致好评,“桌面电影”才真正为观众熟知。

烂番茄新鲜度93%,爆米花度89%

IMDb评分7.9

豆瓣评分8.7

《网络谜踪》为何能在同题材影片中获得最好的口碑?

首先就是剧本扎实,逻辑自洽,多重反转非常烧脑,悬疑感也做得不错。

《网络谜踪》讲述了一位父亲(约翰·赵 饰)发现自己的女儿失踪,于是他破解了女儿的社交账号,通过人肉搜索寻找女儿的故事。

在“桌面电影”中,为了满足观众的窥私欲,黑客破解账户的过程往往是一大看点。

《网络谜踪》里父亲的破解手段算不上高明,甚至是一个电脑小白都可以完成,但正因如此,反而令人不寒而栗,不禁让人想到那句:“互联网时代,我们都在裸奔。”

推理的过程中,编剧还设置了几个烟雾弹,嫌疑人依次登场,真凶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色,而当观众得知真相后,却又发现早有铺垫,人物的性格、动机完全自洽。

另外,《网络谜踪》虽然是电脑屏幕视角,却没有局限于形式,片中也使用了新闻视频(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和监控视频(用电脑播放)做补充,毕竟仅仅靠浏览网页和视频聊天,很难完成一部电影的全部动作。

这一点上,《网络谜踪》要比《解除好友2》更具电影感,并且没有了多人视频的那种聒噪。

《解除好友2》的多人视频,屏幕总是眼花缭乱的

悬疑推理之外,《网络谜踪》也探讨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单纯的悬疑、猎奇更有深度。

本片的主线就是在讲父女关系,通过一起失踪案,让原本有隔阂的父女最终走向和解,探讨了家庭成员之间沟通、帮扶的重要性,给了观众一个非常温情的结局。

当失踪案上升到社会热点事件后,影片也讽刺了媒体、网红、围观者吃人血馒头的现象,顺便还黑了一下比伯粉。

尤其是那个女同学,最初她声称自己和失踪者不熟。当案件成为网络热点后,她又恬不知耻的出来蹭热度,自称是失踪者“最好的朋友”,在社交网站收获一大波流量,这种人何其多啊!

总之,《网络谜踪》通过一起离奇的失踪案,将网络的众生相呈现在观众面前。虽然没有过于猎奇的画面,但本片展现出伪善、恶劣的网络生态,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的拍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无人机、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如谷歌眼镜等)都可以用来拍电影。

《网络谜踪》是印度裔导演阿尼什·查甘蒂的长片处女作,查甘蒂当年就是用谷歌眼镜拍了一部的迷你广告片《Seeds》,在YouTube成为网络红人,才获得了拍电影的机会。

这些微型设备的诞生,带来的不仅是镜头语言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其低廉的成本,为那些筹不到资金的新人导演们提供了机会。

目前中国电影也有了类似的尝试,相信在新技术的“降维打击”下,大投资烂片收割票房的现象将越来越少,小而美的低成本电影将受到更多观众的青睐。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qichangxiong@baozou.com

 短评

9.6/10 不带脑子这片子可能会让你震到。仅仅是几台屏幕,外景也没多少;硬是被导演玩的反转再反转,从节奏掌握到剧情漏洞都不漏全部给弄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帅脸享眼福,还要纠结啥深度呢? PS:影片真火了绝对又有人又要说自己早就猜到Boss,显聪明打低分鸡蛋里挑骨头的。

6分钟前
  • Seok97
  • 力荐

形式绝赞!媒体狂欢和换女号两段最惊悚带劲,网络时代的可怖之处由此表露无遗,但故事整体落后当下的网络文化非常多,想想《黑镜》都拍到哪了,这才哪到哪。

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确实是重新解读电影语言,节奏快且充满代入感,我们每一天不就是这样过吗。给剪辑师加鸡腿!故事本身讲得也好,情感和悬疑结合完美,铺垫好家庭背景之后所有发展都顺理成章又出人意料,换一个老爸能火眼金睛至此可能会显刻意。题外话:John真是英俊啊我从进剧院第一眼看到他开始就不会呼吸了妈呀

13分钟前
  • roobs
  • 力荐

还是得瘦,从前置摄像头里看,才会好看。

1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不要随随便便就死掉,不然马上会有人变成你最好的朋友。

19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这个剧本和这个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真正要亚裔在好莱坞获得尊重应该是靠searching这种硬实力,而不是crazy rich asian的stereotypes.

23分钟前
  • Sammy
  • 推荐

不用说最亲近的父母了,随便让最好的朋友随便看一下我在豆瓣上发的东西,他们都会what's the fuck!

2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为杰伦疯狂打call!

27分钟前
  • 惨绿
  • 推荐

Bieber concert (confirmed)

30分钟前
  • R
  • 推荐

全程通过一个桌面,把案件的悬疑性带到那么强的地步,佩服!有个细节很赞:当爸爸首次听说汤不热,搜索的是Tumbler,谷歌推荐的是Tumblr。嗯,细致的推理逻辑可见一斑(请点赞)~

31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男主要感谢谷歌,要是他用的是某度,不但找不到女儿,还会被广告骗2万块。

3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看到结尾回想起一个细节,妈妈电脑里保存的班级电话簿,上面有真凶的联系方式来着,备注写着:家长在警局工作,离异家庭,喜欢玛格。

37分钟前
  • 马什么梅?
  • 力荐

非常新颖的表现形式,整个故事都在电脑屏幕上完成,节奏感把握得极好,多处反转出人意料,想起前面的铺垫又觉得顺理成章,悬疑的氛围持续到结束。影片中各式social media玩得极溜,导演说想要通过影片表达网络有时候也不全是negative的。五个主创拍片十三天却在电脑前剪了两年!

39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看似牢不可破的密码,跳转几次邮箱就可破译;看似无比相熟的女儿,连吸食大麻都未曾知。本来代表身份的头像,竟是无需版权的图库模特;本来孤立寡言的女孩,却在直播软件里袒露心扉。最亲近的女儿却比密码还难破译,最沉默的女孩却比模特还健谈。面前提供海量信息的屏幕,当你在凝视它,它也在吞食你。

4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评价名不符实…《暗网》先入为主,这部就一点也不惊艳了。

4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三星半。感谢google,感谢facebook,感谢twitter,感谢gmail,感谢youtube,感谢youcast,而我一个都上不了

52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从头到尾都是电子屏幕这个设定太酷了!导演在形式主义上做到了完美。一个父亲在女儿失踪后抽丝剥茧的寻找真相,各种峰回路转都暗藏铺垫、合情合理,还有亲情的对比反思。是不是今年最好的悬疑片不好说,但绝对够原创、够新颖~~~感谢互联网救命之恩!!!

5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为什么两个尖脸生出一位饼脸。

58分钟前
  • 六十六个猴
  • 推荐

其实抛去形式的话,故事本身还是比较狗血的,反转说服力也欠缺。但因为坚持把所有的镜头都用各种电子荧屏展示,除了电脑页面还有电视新闻、监控录像等等,有种奇异的满足窥探欲的感觉。整部电影就好像在网上找到一个都市传说之后拼命谷歌了两小时看遍各大论坛各种留言的感觉。作为新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把形式拿捏的还是得当,甚至有些太老练了。不过这部电影和亚洲首富连看会令人思考,一部是疯狂拿自己的肤色洗脑,一部是完全隐去亚裔背景,完全两个极端啊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

Amazing! 剧本写得太好了,千回百转。几乎没有实景拍摄,但节奏感超强。这种拍摄方式真的太省成本了。

1小时前
  • 香槟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