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2009国语

记录片法国2009

主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格伦·克洛斯  雅克·冈布兰  

导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播放地址

 剧照

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1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2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3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4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5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6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13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14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15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16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17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18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19家园2009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2 16:14

详细剧情

  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导演扬恩•亚瑟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从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明天并不遥远,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未来?

 长篇影评

 1 ) 家园

所有的画面都是航拍的,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尼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戈壁荒漠;从美国德克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影片持着客观冷静的视角,向世人展示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及的现状,用奇特美丽的美景唤醒世人,请珍视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影片配乐也是一大亮点之一,有一种神秘感,时而沉静,时而激荡,与影片节奏搭配得严丝合缝,给观众带来舒缓轻松的感觉,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传达着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的怜爱之情。

 2 ) 《家园》

一部耗时十五时间,走访五十个国家进行拍摄,只为将地球呈于世人的匠心之作,《家园》是一部美到每一帧都无可挑剔的记录片佳作,而其对我们们所生活的这颗蔚蓝之星的审视又是如此的真挚而又客观,于此中电影以宛若上帝般的视角为切入,在叹为观止与触目惊心共存的自然画面中,对人类过度现代化和温室效应的隐忧形成了其最为有力的内在纵深,于此方才那对环保的着点是如此的荡气回肠,动人心扉。

 3 ) 来,我们给自己写下墓志铭

没有完整看简介,看到说导演用了15年,走了50个国家进行拍摄,也好奇豆瓣9.3的高分,于是下了这部《家园》。
影片开头的十几分钟,绚丽的色彩、开阔的俯瞰以及那些自然景观形成的抽象图形和线条让我误以为这是一部歌颂地球和谐美好,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风光片——我完全错了。

航拍画面平稳推进,背景音乐散发着神秘气息,旁白用第二人称描述人类的时候,仿佛有一种神明的视角与口吻。当然我们多数人早就被打造成坚定的无神论者了,被问及信仰的时候可以轻蔑地讪笑对方。没有信仰,于是也没有忌惮,相信人定胜天,相信无限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偶尔搬出神仙们来,也多是为了些自己的琐碎小事。我们的专注力相当有限,专注于积敛财富,经营舒适生活,追求幸福人生。

当场景从自然变作乡村,变作城镇,最终变成摩天大楼林立的钢筋森林的时候,我一时错觉,仿佛看到科幻片里邪恶力量切入的铺垫。广袤农场上的巨型收割机,拥挤不毛的人工牧场,铺满塑料的温室大棚,戴防毒面具全副武装的工人在喷洒农药,还有匀速摆动的石油开采机——这一切带给我们生存下去的安全感。这些画面令我陌生和震惊,以及反胃,我想起那些科幻题材里毁灭地球的邪恶外星生物了。

生命的长度和广度有限,欲望却从来没有限度,那些表面正当的专注力以耗费一切有可能利用的能源和资源为代价,就应当被称作狭隘和残忍。看似合理的出发点演绎出荒谬的结果。影片叙述,人类为了抵抗饥饿砍伐森林进行耕作,为了填饱更多人的肚子利用石油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50%的产出没有用来救济饥饿边缘的贫民而用来生产肉类和制作新型燃料,为了满足食欲耗尽地球几十亿年的积蓄。这很可笑可我一点也笑不出来。

没有描述未来灾难的电脑特效,没有触目惊心的血腥暴力。那些实实在在的现世镜头,以及被放大字体的数据资料已经令我陷入绝望。我看到似曾相识的画面,像灾难片科幻片或者恐怖片;我默默地对比自己的年龄和那些资源即将消失的年份,惊恐地发现自己将不可避免地经历那些未知的状况;旁白语速均匀地陈述着人类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影响,我带着不安愧疚以及无奈,仿佛接受审判。
悲观已经来不及,你必须相信如果如此继续,末日审判的画面将不仅仅出现在《圣经》的诗章里。世界末日不是什么玛雅预言,而是我们一手书写的结局。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
惨象和悲剧就摆在眼前。和谐结束在人类出现之后,野蛮出现在文明璀璨之后。我们批判法西斯主义的灭绝人性,却在对大自然剥削屠杀斩尽杀绝的时候毫无愧疚羞耻。
我们自导自演倾情奉献了这出悲剧,那么是不是也要手牵手肩并肩悲壮地写一篇感天动地的墓志铭然后慷慨赴死呢?上帝又要发笑了。没有人可以逃脱罪责,即使在无意识的状态。这是我们的家园,以大自然为宏观的视角,一切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观念利益冲突都将失去意义。生态的毁灭必然造成饥荒、贫穷、土地与人口的冲突,以及战争,人道主义危机,复活岛的寓言将会在更大的舞台上重演。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像影片最后说的那样,既然悲观已经失去意义,让我们一起,承担责任,珍惜手中的财富,运用知识和教育的力量,依靠我们的智慧与努力,大胆尝试,积极应对,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奇迹,扭转现状。

不论结果,至少可以在努力之后,写一篇坦坦荡荡的墓志铭。

 4 ) 看到人类的欲望好可怕。电影看到四分之三,看得好绝望。不过我们还有希望,因为希望还有我们。

让我们来行动,不管什么非政府组织,不管什么国家政策,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悲观。

1、节约用水用电,水主宰着地球,而电消耗着地球。
2、少吃肉,因为它们的生产消耗更多的水和非再生能源。
3、不盲目消费:
一年也穿不几次的满柜子的衣服。
冰箱里过期的、坏掉的食品。
为了攀比、虚荣心、被所谓时尚绑架而购买的手机、MP4、电脑等等,常常没有坏就被换掉,只因为他们过时了。
看看你自己家里有多少用不着的东西,那是你的欲望,也是从地球上扒下来的血肉。
现在还有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他们饥饿、贫穷,也有很多人他们叫嚣着减肥,忍受着高血脂、高血压等富贵病的折磨,还有一些人穿皮草、购买不可思议的奢侈品。我们又是哪些人?又该是哪些人?
4、其实我们很渺小,飓风、海啸、干旱、洪涝我们无力抵抗。
   其实我们很庞大,我们点滴的行动,会产生力量,只要去做。

 5 ) 复活的托罗密罗树

        1722年的一个星期天,荷兰人雅可布·洛加文在南太平洋上发现了一个小岛。小岛上几乎没有树,却有着无数神秘的石像。恰巧这一天是基督教的复活节,洛加文在航海图上这个岛的位置旁记下了“复活节岛”几个字,从此“复活节岛”为人所知。复活节岛上神秘的石像成为了世纪之谜,而复活节岛的原住民拉帕努伊人是如何兴起并衰落的,也一直是一个人类学上的疑问,直到不久前,这个疑问由环境学家做出了回答:随着岛上的人口持续增加,拉帕努伊人开始掠夺性地使用岛上自然积累了数百万年才沉淀下来的资源,他们砍掉几乎所有岛上特有的托罗密罗树,捕杀依靠树木为生的海鸟为食,失去了木材的供应,赖以为生的捕鱼业也被迫停顿了下来,食物缺乏引发了社会巨变,后来演变为战争,最终这个曾经在南太平洋繁荣一时的文明随风而逝,只留下了无数破败的石像。纪录片《家园》的导演扬恩·亚瑟在片中借旁白而感慨: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不再是个无法解决的谜,岛上的居民面对环境的改变为什么不做出必须的努力,这才是一个最大的疑问。
        《阿凡达》之后,大家都向往着潘多拉般的世外桃源,想象着离开自己天天蜗居的石屎森林,去过天神般的自然生活。实际上我们往往是眼睛看得太远,却忘了关注自己脚下的这个世界。在潘多拉,万事万物都互有联系,实际在我们的家园地球上又何尝不是这样?40亿年前,所有的动物、植物的起源,都是海洋中的藻类。数亿代生物的躯体,才形成了现在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水的温度变化产生风,你能和空气、水、植物隔绝吗?不能,甚至一刻都不能,万事万物都互有联系。
        我小时有时生病,身上红肿,家中的老人便去找来某种植物,捣碎将汁液涂在患处,不多时,红肿便消除了。我们的皮肤和细胞能够识别植物中的基因,万事万物都互有联系。但现在,这种植物无从寻觅,我甚至都叫不出它的名字。甚至再过几年,它也会像复活节岛上的托罗密罗树一样,全部消失不见。
        这是件不幸的事,但我们却没有抱怨的借口,是我们自己选择了现在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自己选择了不节制自己的欲望。是我们自己将金钱和物质看得那么重,造出一个又一个浮华的偶像,却忽略了古代智者告诉我们的“克已,顺天”的真理。是我们自己,把地球这艘巨大而坚固的方舟,驶到了悬崖的边缘。我们没有抱怨的借口。
        而我们更没有悲天悯人的时间。当看到《难以忽视的真相》和《家园》里那些令人触目惊心事实时,悲天悯人已经太晚,而成天去关注破坏和污染本身更只会创造出更大的破坏和污染。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不参加反战示威,但如果你们举办和平游行时,请通知我。”
        问题的解决只在内,而不在外。我们不能企望找到一颗“潘多拉”,来替代我们美丽的地球,因为只要稍微了解一些地理和天文知识,都会知道哪怕是在浩翰无比的宇宙中,要找到一个天然形成的像地球这样有着精致却脆弱的生态系统的星球,都近乎是像捡到一张一亿元大奖的彩票那样幸运。而且如果不改变我们自己,哪怕再有十个“潘多拉”,一样无法逃脱地球现在的命运。我们同样不能企望别人都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实际上无论你是穷是富,住在哪里,你总能为了我们的地球,做上点儿什么。了解了真相,却心灰意冷,维持原状,这同样也是恶。事情再难,再不可为,但若有信念而为之者众,也许亦能扭转现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应该是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不停地四处宣讲自己的发现,经过他的不断努力,通过《难以忽视的真相》,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环境仍持续恶化,但也不是没有一丝曙光。
        洛加文登上复活节岛时,全岛只有一棵仅存的托罗密罗树,而最终就像拉帕努伊文明一样,这颗树还是死掉了。但它的种子被带到了瑞典培育,最终人工培育的托罗密罗树重返复活节岛。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就像这座岛的名字一样,哪怕是再恶劣的情况,希望的树种也还是会有的。至于能否让希望之种延续,完全在于我们现在的内心和行动。

 6 ) 唯美震撼的环保纪录片《Home》

上周五(6月5日)晚饭后,头脑开始迟钝,赖在躺椅上拿电视遥控器漫无目的地快速翻台,突然一段壮观的航拍画面闪入眼帘,让我精神一震,立马停住在香港明珠台并一直看完......这是一部讲述地球环境变化和资源使用的纪录片--《Home》。

《Home》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让我以从未有过的角度注视地球:从两极到喜马拉雅,从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格陵兰茫茫冰原,从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犹如魔法球的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恍如外星的大峡谷、宝石花纹般的大堡礁……一系列波澜壮阔自然景观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完美设计。航拍下,万里长城、上海摩天大楼、我居住的深圳、曾经到过的印度乌代浦尔的“湖中宫殿”,这些熟悉的景象,在全新的视角下带来了震撼的感受。

震撼的,更多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这一切,触目惊心!是否此前看到的美景有一天也会沦落至此?!

《Home》(中文译名:家园 / 地球很美有赖你 / 卢贝松之抢救地球)是一部法国制作的非盈利影片,于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首播,并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影、电视、DVD和互联网同步公映发行。而我刚好碰上了明珠台在香港地区的电视首播。

《Home》的导演是著名法国摄影师、生态学家、环境保护者Yann Arthus-Bertrand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专门从事空中摄影已超过30年,极具声望。他的空中摄影作品集《Earth from Above(空中看地球)》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售量超过3百万册;同名的免费摄影展在全球110个城市展出,观众达1.2亿人次。而《Home》便是Yann Arthus-Bertrand 30年空中摄影和环保工作的一次动态精华荟萃。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 ( Luc Besson, 《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导演) 则担任《Home》的制片。

整部影片拍摄时间跨度18个月(在上海的镜头中可以看到建设中和完成后的"环球金融中心"),共计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使用装在直升机上的Cineflex高清摄影机拍摄了733盘录相带,样片总长488小时。影片拍摄得到巴黎春天集团(Printemps-Pinault-Redoute)1000万欧元的资助以及许多著名品牌的赞助,包括YSL, Gucci, Boucheron, Ellos, SomeWhere, Stella McCartney, Avenue, Alexander McQueen, Bottega Veneta, Sergio Rossi, Puma等。

让影片增色不少的电影配乐,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Armand Amar创作,并由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演绎。影片音乐中融汇了蒙古、亚美尼亚、伊朗等国的吟唱和器乐,使影片犹如冥想般舒缓又带着淡淡的哀伤,以另一种方式,传达了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在《Home》里面,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 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

*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
* 全球军费开支多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经费的12倍
* 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
* 10亿人在饱受饥饿
* 全球超过50%销售的谷物用于喂食牲口与生化燃料上
* 全球40%耕地质量下降
* 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
* 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
* 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
* 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
* 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
* 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长此以往,电影《Wall-E》里面,整个地球变成垃圾场的命运将不再是科幻情节,也不再遥远,但人类有能力整体移居外星球的日子还遥遥无期,人类正在毁灭自己唯一的家园!

人类早已是地球的统治者,但不能再充当肆意妄为、目光短浅的独裁者,而应该作为地球的管理者,用智慧的远见,与其他所有物种去共同分享、去挽救去持续保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欣慰的是,许多国家、许多人已经在行动:以取之不尽的太阳能、风能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重植林木,建立起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减少使用、替代、再用、循环、回收,做一个负责任的消费者……

正如《Home》影片最后所传达的信息:“现在已不再是悲观的时候,让我们立即联手,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是继续破坏直至毁灭还是行动起来拯救我们唯一的家园?答案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本文由Jansen Wong原创,配图版本首发于个人博客http://www.plusview.com/blog ,保留版权。

 短评

纪录片也可以感人

5分钟前
  • jiyun
  • 力荐

爱地球啊!

7分钟前
  • 薇拉
  • 力荐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BBC的Earth-The Power of the Planet以及Planet Earth的結合。自然之美令人顫抖,但是背後隱藏的訊息卻令人心寒。

10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你一定要看!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最美的画面,最沉重的心情

15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非常震撼我的2009年好片

18分钟前
  • 左翼
  • 力荐

就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被狗日了……

20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悲观已经太迟了。

2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如果真有心,不如把航拍的钱省下来捐给环保组织。这个片子真不亏为一次昂贵的“谴责”

26分钟前
  • YY
  • 很差

压抑感、沉重感、无力感。影片最后给了我们“希望”,但不是我没有信心,只是绝望太过强大。对于地球这个家园,人类只是在通往毁灭的路上。

2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主打宏大气场,看着不是很亲切,虽然那些鸟瞰镜头非常美。ps,在imdb观察半天才发现Luc的名字,“又名”怎么翻的啊!

32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唯美画面

34分钟前
  • 蕾蕾
  • 力荐

如果我是中学教师,这部片子实用性也太强了点吧!清晰舒缓的女声解说,用于英语听力练习再好不过;我要是教地理,第一堂课也先用这片子引起娃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啊,哪个旅游公司提供坐直升机把这些个景色全看一遍的服务,收费几多啊??

37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逊色于行星地球很多

39分钟前
  • 豆友1576610
  • 推荐

需要有这样的人,记下这样的瞬间。

4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研究地球的外星人必看

42分钟前
  • zing
  • 推荐

虽然看过不少这样的电影 但还需要时时警醒自己。画面和色彩非常漂亮

47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破坏环境只是为了让空气和水更加稀有 以便用来交易 获取利益 当然大众是买单的那位

49分钟前
  • 刘二
  • 力荐

俯瞰这地球的伤痕。We all have a date with the planet! “导演走访50个国家,俯瞰生态光影,美不胜收。” 镜头太美了,不过缺乏说服力和“号召”的力度,更多的仅是展示地球“伤痕”。还可以,但触动不多。只能算是环保纪录片里的一张空皮。

52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人类就是地球上的一个大毒瘤

55分钟前
  • 把渣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