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

记录片中国大陆2022

主演:内详

导演:王路

 剧照

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 剧照 NO.1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4-05-31 16:22

详细剧情

《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是一档主打“桌面电影”概念的科学纪录片,它将沿着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出发,尝试“运用新数据新工具新方法,重新认识当代生活”,和大家一起挖掘热门概念背后的原理和奥秘,对生活提供确定性研究。

 长篇影评

 1 ) 形式新颖 逻辑清晰 强推!

强烈的桌面探索感与科普结合,形式极有新意,以前看的桌面电影都是悬疑恐怖片,这个片子确实开创了一个新的镜头语法。 叙事语态也不同于大部分纪录片的上帝审视视角,选择的是研究员视角,去搜索、发邮件、逛工厂、打开软件,更像一个普通人在教你怎么探索世界。(原来学者都这么搭讪的,以前总觉得专家离我们很远。当然我没试过联系,我有机会去“评测”一下。) 解说词逻辑清晰,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词汇,大白话却干净利索。这在纪录片作品中确实少见。 所以,那个脸部识别的用意是想表达理科生眼里去逛工厂的时候,眼睛里看到的画面吗哈哈哈哈

 2 ) 桌面纪录片,一个新的科普形式

这个纪录片推崇桌面研究,但其实这点做的最好的是流行语那集,展现了很多桌面的操作过程,收藏网站、飞书整理语料、甚至工厂的信息都是从广告中获取(不错的创意),其他的比如猝死那集,更多是把桌面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手段,多为用xmind展现思维过程,用和老板的聊天记录展现讨论过程等,但我更想看到的是更桌面化的东西,虽然这个可能比较难,因为做的很多研究更需要实践调查,是桌面难以展现的,但既然放上桌面的标签,还是希望能尽量向桌面电影学习,让人更有自己在使用电脑的代入感。

每集都有不一样的风格,这是好事,但也说明目前还没有摸索出最高效吸引人的纪录形式,每集的作者风格都比较明显,有些讲故事的手段还不够熟练,这种调查纪录片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讲故事,需要在一些地方设置疑问点(埋伏笔),最后来个意料不到的结局。但好在有几集最后的结论上去了,比如流浪猫的最后,以为讨论的是动物可爱度,其实大家根本不在意;流行语那集最后引到了网络的负面化,这很好,但还不够。 但这种纪录片科普是很好的内容创作,没想到腾讯先做出来了,而且几个标签打得很好,理工生/理性分析、桌面研究、日常生活、科普(理论数据+采访调查版)。

我更喜欢的是理工生的标签,因为文科生做久了就失去条分理析的能力,这个纪录片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论证过程,而是论证逻辑,多看几集,你的脑子就可以短时间内掌握这样的理性论证思维,讨论问题就更清晰,这是好事,虽然时效比较短。

另外,我是从青理工在B站上投稿的流行语那期顺藤摸瓜过来的,基本追平,目前是12集。该纪录片在腾讯上的遇冷和B站上的火热是否说明这样年轻化和有趣的纪录片其实更适合在B站投放,工作室或者可以转投B站爸爸(开玩笑的)。

 3 ) 第3集笔记 游戏技术给我们的现实世界带来了什么?

从1958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款电子游戏诞生以来,到2022年的今天,游戏技术不仅在游戏以内内尝试模拟各种我们生活中遇到情景,它还将技术延伸到的游戏以外的世界。

游戏技术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这是1992年发售的德军总部3D,当时的3D效果让人惊艳:

当时的计算机其实并没有能力实现真正的3D演算,这其实是根据平面图生成的假三维。

就像街头3D绘画。你只是在一个看似立体的平面中行走,无法通过抬头或者跳起来看到更多的图像:

那么,真正的三维世界应该怎么实现呢?

Part1 3D世界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由三角形组成的:

有了立体的形状,还要有光和影。最主流的做法是光栅化,把颜色、光照、阴影、暗处等等 ,一层一层的叠加起来,最后要叠加几十层,才能模拟出一个相对真实的结果。

而真正的真实,就像摄像机一样。假设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都能主动发射一根光线,并且在后续的碰撞或反射中继续追踪光线。每个像素发出的光越多,画面就越清晰。

但是因为今天的算力还不够全面使用光线追踪方案,折中的新方案是把一个简化的光线追踪作为其中一层图层。

现在距离一个足够真实的人物还差两年事情:动作和表情。

Part2虚拟人物

1937年,迪士尼用转描技术制作了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动画看上去在动,利用的是人类的视觉暂留原理,每幅图的暂留时间是0.1~0.4秒,所以只要在1秒中连续播放24副以上的静态面,人眼就看不出它是间断的。

而在真正的人物动画中,我们需要模拟关节和骨骼。一个虚拟人物的全身有1427个关节和骨骼:

人体全身有骨头360块。 四肢大关节有12个,小关节有210个。(动画比真人多好多啊!是不是因为动画没有肌肉,需要用这个方法模拟肌肉在动态呀?)

让虚拟人物在表情方面告别僵硬的是FACS方案——面部表情编码系统。

FACS的核心,是将人脸划分成了70个左右的独立运动单元:

把这些单元组合起来,就能呈现不同情况的表情了:

苹果手机里的拟我表情也是使用的这个标准建模,再把你的脸型套在上面:

技术发展到这一步,数字人似乎就呼之欲出了。

但在此之前,我们还得解决和这个世界的交互。

游戏中的互动模式,一开始是钢体模拟。就是无论怎么和物体互动,物体的形状和体积都不会改变。也就是说你能在游戏中打飞一个箱子,但是不能打碎它。

新型的模拟方式叫粒子计算,把每个物体都看做是很多粒子的组合,对每个粒子分别做运动和受力计算,就能实现诸如液体流动、爆炸的模拟效果。

但是,由于粒子的计算量太大了,所以游戏中并不是每一次都实时模拟计算,而是用提前计算好的效果反复出现。

在游戏里,这样的体验就已经是够了。但是在游戏之外,真实世界也需要用到这些技术来代替真实世界中的物理实验,比如模拟飞机驾驶练习、训练机器狗等等。它们要求虚拟环境不能只是看上去真实,它们对虚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我们在生活中见到越来越多的游戏技术,它们正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词汇——GameTech,它们正推动这世界的进步,而在这背后的,正是我们对游戏的喜爱。

 4 ) 第1集笔记:如何快乐吃糖?

第一集关于无糖饮料,干货满满,节奏很快。所以又重看了几遍,做了个笔记,分享给大家。结尾有复刻节目中的三张思维导图。

Part1 | 零糖到底是怎么回事?

1.1 代糖是什么?

例如这款无糖饮料中的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就是它的代糖:

代糖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

人工甜味剂普遍甜度很高,能达到蔗糖的几百到上千倍,因此只需一点点就能让饮料变得很甜,所以成本很低。

天然甜味剂由几种糖醇组成,它们的甜度和蔗糖差不多,但成本比蔗糖还要高。

1.2代糖为什么没有能量?

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糖为什么有能量?

糖之所以有能量,是因为酶会把我们吃进去的一切糖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出能量。

而人体中没有酶能分解代糖,它们怎么进来就怎么排泄出去,因此代糖完全不产生能量。

1.3代糖的安全吗?

《甜味剂的安全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一书,给了我们两条确切的答案:糖精、阿斯巴甜和其他甜味剂与癌症风险增加无关。在食品安全标准范围内添加,都能保证食品安全。

节目组写邮件给《甜味剂的安全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的主编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科技总顾问。邮件中询问了关于糖的问题:

陈院士回复邮件说可以面谈:

面谈中,陈院士说节目组为了吸引眼球,将糖妖魔化了。在他看来近年来人们对糖产生恐惧,开始疯狂的控糖。但实际上,糖可能并没有那么可怕。现代人的肥胖是吃的太多动的太少,不能全怪糖。事实上中国人摄入糖超低于其他国家,但是我们消费糖的趋势上升得很快,所以才有了甜味剂的产业。至于甜味剂,最早也是最成熟的商家就是无糖可乐了。

Part2 | 无糖可乐为什么这么难喝?

人们普遍觉得无糖可乐不好喝,对比一下两款可乐的配料表中差异的部分,发现它的果糖被替换成了代糖,其它并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代糖和糖一样都是甜的,为什么代糖可乐会变不好喝呢?

2.1 “甜味”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

人们用各种形容词形容代糖的甜味,比如醇厚,苦味……那么:

2.2 我们是怎么感受到甜味的?

在我们的舌头凸起里包含有1万个味蕾,每个味蕾里有100个味觉细胞,它们的细胞膜上有5种味觉受体:甜、酸、咸、苦、鲜(没有辣吗?)

节目组给一篇有关甜味受体的文章作者发邮件询问:

2.3 为什么无糖可乐和可乐甜味不一样?

刘教授回答说,因为代糖和甜味受体的结合能力强,不易短时间消除:

刘教授还给了一个业内人都知道的甜味曲线的概念:

可以看出代糖会在我们的嘴里停留太久,所以导致我们觉得无糖可乐不好喝。同时,代糖还带有一些苦味。

Part3 |代糖饮料还能更好喝吗?

3.1 “好喝”的饮料是怎么配出来的?

节目组来到一家大型代糖产生研发公司,想要了解一下代糖的配方是怎么设计的。

在工厂里,我们了解到有些代糖有前甜味,有些代糖有后甜味,复配就是要把各种代糖调配在一起,让它们复合的口感更接近蔗糖。

调配的时候需要用蔗糖先定下甜度,然后换成甜度总量一样的甜味剂来取代蔗糖。

复配的代糖只能在口味尽可能的接近蔗糖,但是蔗糖给我们带来的口感不止是甜,还有饱满的口感和醇厚的风味。

那么,存不存在一种更完美的代糖?

3.2 更完美的代糖

阿洛酮糖是一种稀有糖,天然存在于无花果、葡萄干和猕猴桃中,口感接近果糖但是没有热量,是完美的甜味剂。

我国还在摸索提取工艺中,而且国内还没有审批它在食品中的应用。

3.3 真的能更快乐吗?

糖为什么让我们感到快乐?

看回味觉细胞,甜味受体结合的同时,电信号同时激发了我们大脑的一条奖赏通路,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正是多巴胺让我们快乐。

然而,科学家用大量实验向我们证明了,告诉我们大脑需要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刺激才能获得相同的快乐。

比如2019年奥胡斯大学的Michael Winterdahl教授做的小猪实验,他连续12天给七只小猪注射1小时的蔗糖溶液,并在每一次注射蔗糖24小时后对小猪进行大脑成像。

十二天中,小猪的杏仁核、丘脑、伏隔核、纹状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序的可用性下降,接受的多巴胺变少了。每一次小猪都需要更多的甜味才能获得同样多的快乐。

到最后,甜真的还甜吗?


思维导图:

Part1 零糖到底是怎么回事?

Part2 无糖可乐为什么这么难喝?

Part3 代糖饮料还能更好喝吗?

 5 ) 惊!那些你不知道的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的事??

惊!那些你不知道的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的事??哈哈竟然不困?! 还很认真的看很认真的听甚至有脑记录并思考🤔了! 严谨又可爱,幽默又认真,是很有趣的片子,有认真学到耶哈哈哈~当下热点都一一解析,不推崇不抨击,看则无聊实则满满的知识点,各个数据依托研究不落 好棒呀,很喜欢这种类型的纪录片,第一次看就很喜欢,谢谢每一位工作者🥰 然后内心OS☞原来理工工作者是这样的哈哈哈

 6 ) 第二集确实不如第一集

咱就是说,第一集是不是天花板拉得太高了,确实有被惊艳到,但是第二集除了时长少了73.5%之外,配音也没很可爱。特别是在5分半左右的时候和词云出现时,背景声音的音量和旁白的音量,两者的音量不分高下,混合在一起听起来特别难受。第一集的呈现形式非常多样,而且逻辑很缜密,还有很多实地探访,很有代入感,整一个就直接被吸引住了。第二集感觉只是在做无聊的学术报告,两集对比真的太明显了。看了第三集的预告,感觉还是可以小小期待一哈,希望能比第一集更加惊艳。

 短评

选题真不错,有点小众啊

5分钟前
  • 阳光雨
  • 推荐

好爽

10分钟前
  • 戴一
  • 力荐

这种手法奈飞纪录片大量使用,原来叫“桌面电影”。EP03游戏有学到。

13分钟前
  • 茁壮开心
  • 推荐

非常好看,是一个做研究的态度的纪录片

15分钟前
  • 图灵莉莎
  • 力荐

前3集好棒

20分钟前
  • Strawberry Ju
  • 推荐

第一集喜欢,不说废话上xmind引起强烈舒适,对营销狗的逻辑化、视觉化呈现有启发,持续关注~

21分钟前
  • 崔腿粗师傅
  • 推荐

有点喜欢!

22分钟前
  • 姜大噪
  • 还行

太强了!画面很炫啊!

24分钟前
  • drnkccnut
  • 力荐

好好看,精致的转场,有理有据的论述和逻辑,唯一的缺点就是在腾讯视频而不是B站

26分钟前
  • 风也温柔
  • 力荐

非常不严谨,但是有意思

27分钟前
  • 薛定谔的玫瑰
  • 力荐

形式很有趣 长知识可以学习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游戏技术这期好有趣8流行语14 流行音乐

29分钟前
  • 德敛於
  • 力荐

一部在研究问题和表达形式上非常不常规的纪录片。关注的是年轻人感兴趣的小问题,用科研的态度尝试解答,虽然很多问题最后也没有答案。

31分钟前
  • Psicose.
  • 力荐

还是b站上那个视频火了以后开始看的,这种优秀的纪录片应该放在b站上更好。

36分钟前
  • 超越自己
  • 力荐

电脑录屏做视频,旁白吐字再清晰些

37分钟前
  • Ben
  • 力荐

选题和深度都很好

42分钟前
  • 阿席达卡
  • 力荐

强行给五星了~桌面电影版回形针即视感,给文科生和非行业相关看的硬核科普。/「解说员」每期不固定、也不出镜是个不适点,在这一点上回形针真的做的很好,大概就是长期节目和短期栏目的差别吧。

44分钟前
  • 废物时钟
  • 力荐

内容制作可靠 没有废话 需要一定的理科知识观看会更好 逻辑结构清晰

4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所以理工科的残忍来源于可以将任何事物掰碎了、揉细了一点点的去剥解,对我们的身体可以,对我们的情感也如是......细思极恐

50分钟前
  • 大頭皮鞋
  • 推荐

如果说开头两集还是桌面电影形式的效仿噱头大过内容本身的话,这两周内容部分已经渐入佳境,严肃活泼的风格也渐渐站稳脚跟,男版解说的塑料普通话感觉是有意为之,让硬核知识至少“听上去”没有那么晦涩难懂。不知不觉追更了起来…这种轻快的、UGC风格的知识科普向纪录片居然让腾讯先做出来了,真的好不甘心啊!!!

55分钟前
  • 某S
  • 推荐

不够看!加更!第二季!!//选题奇葩 思路清奇 内容硬核 第一人称游戏即视感好评(任性团队爱更不更 全程随缘更新😊 ep14📍

59分钟前
  • 20c Pyru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