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他们正年轻

记录片大陆2021

主演:任红举  周有春  马世勋  周继成  薛英杰  汤重稀  包月禄  王贯三  郭瑞铮  雍卫太  李维波  王仁山  谈学贤  叶发坤  孙德山  唐章洪  那启明  林炳远  金东辉  刘素谦  熊朝瑞  白清林  易如元  周全弟  尹志云  叶士礼  

导演:宋坤儒

 剧照

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2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3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4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5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6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3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4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5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6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7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8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9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08:21

详细剧情

  2014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家。71年前,那些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1950他们正年轻》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最好的铭记是不遗忘,《1950他们正年轻》用镜头记录珍贵的民族记忆,一起致敬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

 长篇影评

 1 ) 我们认为枯燥难背的知识点,是他们的青葱岁月

抗美援朝,我上学那会,在历史考试里占分不高,最多出道选择题,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出道大题,类似的还有对越自卫反击战,如果不是互联网的普及,就连1967年的中印边境冲突我也不知道。其实就算知道也没什么用,大部分的材料很少有普通人的视角,所以这部纪录片和《二十二》一样,让冰冷的知识点变得有温度。

任红举老先兵,当他描述宣布名单,自己跳到高处去看领导手中的名单时,我的脑海中蹦出初出茅庐的少年郎,无知无畏,一腔赤诚的想要报效祖国,导演也在采访中提过,他觉得任红举老人年轻时应该相当跳脱。可是现实总和想象中不一样,战场上刀枪无眼,美丽的姑娘一转眼尸骨无存,只有两根长长的麻花辫提醒同伴,她曾经来过。还有一位我没记住名字的老兵,他举着光秃秃的右手向导演讲述失去的原因,我没办法体会到他肉体上的疼痛,但却能理解梦想破碎的悲伤,只是想保护好自己成为手风琴演奏家的梦想,然后就这么失去了。另一位老兵,我也没记住他的名字,导演在采访时称呼他为姥爷,姥爷是个医务兵,导演说他讲了很久,合计估计有十多个小时,但碍于片长 ,只保留下十几分钟,我对这位老兵的印象是世事无常,本以为只是平常的一次口角,可能最多晚上就会和好,谁知道呢,下一秒,人就没了。姥爷是个医务兵,所以他更痛苦,眼睁睁地朋友离世,自己所学的一切都帮不上忙,镜头里,他双手合十请导演帮忙寻找他的战友,导演后来在采访里提到,其实老人家的战友在烈士园里,只不过名字在石碑的高处,离地面三米远。不过老人家没来得及知道就离开人世,真希望那些神鬼精怪,天庭地狱的传说是真的。

刘素谦老兵让我知道,哪有什么盖世英雄,人老了,开始糊涂了,就连参兵的时间也记不住了,但遇到战友的时候,还会称赞对方,越来越好看了。都是耄耋老人了,可在我眼里,我们还是最初的模样。老人家说,你们来再晚点,我就走了,一语成谶。刘素谦和熊朝瑞两位女兵,在一定程度上补全战争中的女性视角,也不知道哪个大聪明说的战争让女人走开,不好意思,女性走不开,也不会走开!

孙德山老兵自费建立的博物馆,还有无数不知名的私人博物馆,都让我们看到宏观叙事下的芸芸众生,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做没意义,可是不这么做,谁还记得,他们来过?

感谢导演宋坤儒,李牧,制片陈志国愿意出资拍摄这部影片,很抱歉没有去影院支持你们;感谢无数先辈,你们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里。很多人总愿意抓着一命二运三风水这句话,哀叹自己命运不济,但纵观历史,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最好的国家,最好的时代。

 2 ) 回家

恰又逢清明, 静静的坐在树下, 真想听他讲讲朝鲜的寒夜, 却发现根本没见过他! 1951, 他正年轻! “雄赳赳, 气昂昂, 挺进鸭绿江” 这一去就再无归期! 春去春来, 七十一载, 长眠异国他乡。 我甚至不知道他安葬在何方! 我要抓紧寻找他, 我怕我哪天去世了, 这世界上再没人记得他! 外公啊, 你往西边看啊, 鲜艳的五星之下, 这条路就能回家! 回来吧, 早日回来吧, 回来看看你们守护的家! 回来吧, 早日回来吧, 十几万的忠魂都要回家! 有一天我会老去, 但他们永远正年轻!

外公与两位战友(我外公是右一)
外公与战友(外公为左一)
我外公闫德恒烈士

 3 ) 一些零零碎碎的感受

我对这场战役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电视剧电影塑造的宏大的战斗场面,或者来自于教科书里黄继光、毛岸英等英雄人物。这个纪录片的讲述者是文艺兵,是卫生员…看完之后对这场战争好像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你现在还拉不拉琴啦” “不拉了” (此时我还以为是年纪大了拉不动了 镜头一转 是被炸断的手。 147个人,就回来3个 还有一个手榴弹,我们就同归于尽 一个九十多岁的爷爷说,他们都死了,只有我还颤颤巍巍的活着。 我当时就没想着能回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明知赴死也义无反顾啊) 我去丹东纪念馆没找到,去沈阳也没找到他...我答应要带他回来的… (以前去烈士陵园的时候,看到长长的名单,只会感叹这场战争牺牲了好多人,没想过是真的会有人一个一个名字找下去的。) “你跟你自己子女说过这些事吗” “没说过,自己人不相信自己人,哈哈” (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和陪伴啊) 爷爷奶奶们年纪都很大啦,但提起这场战争大部分都是精神满满的,细节记得也都很清楚。 刚开始看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派文艺兵去,后来看到一个记忆不太清楚的奶奶还能完整的唱“雄赳赳气昂昂…”好像就理解了。 这个纪录片拍了四年,看到最后已经有三位被框起来了,记住他们的故事,他们就不朽。 和平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生活。

 4 ) 这片不是拍给死人,而是拍给活人的

去看这场片子时,全场把我算在里面,一共四个人。电影场看着空荡荡,我那会儿想,这片子大概就是除了有点什么情怀的人自己跑去看,普罗大众无论怎么宣传也很难起心动念去看的那一类片子,至少我是如此。若不是因为近期一些机缘巧合,我怕是很难让自己走进影院去看一部有关于抗战的纪录片。 正如片中老兵被人问起“你跟家人讲过自己的经历吗?”他答“没有,我们说出来的话,自己人总是不相信。” 是的,我们总是不相信,年轻人无法相信老人的疲惫和过时,尽管他们也曾年轻。他们的玩笑陈腐,头脑空空,他们的过去不值一提。 他们不会向我们说起如何被一颗炮弹炸去半生的音乐梦想,如何大着胆子去偷伪军锅里的年糕,如何看到自己的指导员肠子白花花流了一地,没有红色,血流干了,只剩下白色的内脏,头徒劳地撞在木板上,说,给我枪,给我枪,你给我一枪。 不愿说,不想说,不能说,痛苦咀嚼一千遍一万遍也还是痛苦,最后变成祥林嫂式的笑话,全是历史的渣滓。既不能换来钞票,也不能带来欢笑。 所以开口,他们只会说,今天真好,祖国昌盛,民族万岁。 高烈度战争吞噬无法想象的资源和人力,人异化成武器,数字。纪念碑上千行姓名,夏回山上无名野坟,除了亲历者,似乎没人在乎。朝不保夕的战争让人茫然,茫然于个体生命的价值。一位老兵说,发的新衣下午就要换上,奖的罐头当天就会吃掉,因为没人顾得了明天。战场上只有生死,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太脆弱太虚幻,一戳就破。 老军医说,我救的那孩子,整个下巴都被炸掉了,看得到喉咙眼,没有护士能一个人给他喂饭喂到底的。我常去给他喂饭,他就和我亲。 眼泪涌出来,他哭,为了死在异乡的孤魂,为了那个不曾在阵亡薄上留名的孩子,他说,他也有爹有娘啊。 老军医的眼泪开了个头就抹个没完,和前一秒安安静静的他像两个人。大概经历过生死的人都有两只在不同世界的眼睛,一只留在人间飘荡;另外一只留在阴间流泪,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盏悔泪,那只眼睛被死人的思念吞没,一路寻找着看着他他却无法看见的眼睛。 愿意为他们流泪的,能够为他们流泪的,最有资格为他们流泪的,只有活着的他们,老掉的他们,数着自己生命的倒计时。战争过后是漫长的遗忘,他们的存在对抗着这种遗忘。 他们是活着的记忆罐,储存着鲜活的姓名,面孔,甚至习惯,爱好,他们知道那个抓虱子时被炸死的姑娘叫王大菊,知道那个被炸掉下体的文工兵唱了一路的歌,知道那个被炮弹误伤的运输兵前几个小时还在和朋友吵架。 于是他们活着,我们把他们叫作英雄而他们称呼自己为幸存者。你看到他们流泪的眼睛,就会知道对他们而言,活着好像是一种亏欠。 “我去过沈阳的纪念馆,没有找到战友。又去丹东纪念馆,也没有他,连名字都没有。我答应过要带他回来的啊,我还活着,我在这一天天晃荡着,他还躺在那里没有回来啊。” 老军医拿手捂住眼睛,嗓子眼里一声呜咽。此刻他衰老,软弱,可怜巴巴,他乞求,“能不能,帮我找找他,帮我们老兵,说句话…” 他们已经衰老到只剩乞求。 甚至于,连乞求也微弱了。再过五年,十年,乞求声也将消亡,连同缺了手足的孤魂野鬼,埋葬在尚年轻的1950,来不及留下后代,刚死就被人忘掉,就好像没活过,中了枪,喘着气,最后一口。 这不公平,这不公平。 没人愿意死,没人愿意成为堆砌战争燃料的数字,可摊在他们那一代中国人手上的,就是我们那贫瘠,荒凉,落后的祖国,被肆意地占领和屠杀,都是衰老和不信。要想不被欺负,就得有人牺牲,就得有人时刻焦虑枕戈待旦,就得有人硬着头皮顶上去,用牙啃拿命垫。 此刻的世界就比那时候好吗?阿拉伯战火纷飞,非洲许多国家尚且吃不了饱饭,韩国的经济心脏被财阀捏着,毒品悄悄渗入美国的心脉。印度女孩出门要担心被强奸,而在墨西哥,怀揣警察梦的小伙子要扛起枪来贩毒。和平从来不是这世界的硬通货,但我们还在过着好日子,吃得饱穿的暖,理想有机会实现的好日子,上一代人做梦都想过的那种好日子。 我们的祖国,用一代人的鲜血,砌出下一代人的台阶,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浪费,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勇敢。

我们可以轻易扔掉一个老兵的乞求,可以轻易扔掉这群一只脚踏进了棺材的人,甚至可以扔掉边境线外的一千座坟一万座坟。但扔掉他们并不能使我们变得更坚强。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当我们像他们年轻时一样茫然失措时,当我们问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问我们民族的智慧,创造力,自信心在哪里时,谁来给我们一个答案呢? 所以你看,我们怎么能忘掉,怎么能豪情万丈,视往日如粪土,活得四仰八叉,浑浑噩噩?百年积弱的东亚病夫,烧光了一代青年人的命,才喘过气来,睁开眼睛,往前走。 漫长的流落,逃窜,我们曾在自己的土地上活成了丧家犬,我们太知道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会落后,为什么会被人指着鼻子骂,这是沙子堆起来的军队,这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创伤应该刻进胸膛,让死去的精魂住进年轻的心脏。得记住了,别偷懒,别盲从,别混日子,别让自己眼里的光熄灭,别活成下一代人的债。 记住过去我们也就拥有了未来,尊重个体我们也就拥有了整体。曾经年轻的他们老了,我们也会老,但我们希望我们的民族永远年轻。 最后,祖国昌盛,民族万岁。

 5 ) 1950他们正年轻

看完了写点什么好了。

对于抗美援朝最初的记忆来源于黄继光,但是小学课本里他很近又很远。所以电影里他的战友提到了黄继光,说他最后匍匐前进堵住敌人的地堡时,唤起了很多的回忆。

其实在网络世界里很久很久都被另一种话语霸占,以前肆意侮辱烈士的人还可以堂而皇之当上大V,明明没有过很久,但是好像好多人对于战争的记忆都很模糊,定格在一部部电影电视剧里。

其实我还挺喜欢这部电影的基调的,整体真的蛮积极向上,我去之前很害怕会很煽情,那样的话即使感动到了荧幕前的观众两个小时很成功却又是另一种意义的失败。这部电影并没有很着重于描写战争和悲痛,老人们和你拉家常一般诉说自己在战场上和战友们的情谊。就像二十二一样,其实他们已经有创伤后遗症了,所以不再记得自己的事,而是对身边人的点点滴滴牢记。其中一位老人说的话我很难受,她说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我们有很多很多途径去了解这段历史,并不需要幸存的英雄们掀开自己的功勋章给我们展示。听着他们娓娓道来曾经的故事也是一种幸福,何止是“值回票价”这四个字。

前几天在看正义联盟的时候,亚马逊战士们面对荒原狼的降维屠杀仍旧不肯放弃,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那个时候弹幕齐刷刷的感动一片,我也非常非常感动,和朋友说这让我想到了志愿军,天堂岛是虚拟的,但是志愿军是真实的。

时至今日对那兔上甘岭的那一集印象深刻,也去了上甘岭这部电影,希望在这里一并安利给大家。

还记得第一次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时候,我也是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哭,我觉得很难受很痛苦,人类的共情能力是很强的,如果我一直停在这个痛苦的阶段反而不会再去刻意回忆他,但是我还记得出来的时候门口有八个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才是我真正真正震撼的开始,所以这个地方我去了第二次第三次。每一次都是有着不同的心情但又是相同的缅怀。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

这是电影最后告诉我们的,切题而又升华。我们不应该牢记伤痛和仇恨,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忘记。就像老人们最后说的那样,我们不希望有战争,但是我们不会投降。

没有人希望世界不和平,但是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人,很可惜没有在9月3日那天看到这部电影,不然会有不一样的纪念意义。

但是今天也不算晚,哪天都不算晚。

 6 )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很感谢片方把这部纪录片搬上大荧幕, 因为我落座没多久的时候,我就仿佛又坐在了我爷爷奶奶身边,听他们讲当年。

不知道我为什么从头哭到尾,可能是因为自疫情席卷全球以后,我变得更加关心这个,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的文明,我关心我们如何走来,又将往哪儿去。 结束观影后,我的同伴说想表达些什么,但真的太词穷了,根本没办法只用评价电影或者纪录片的方式来说些什么。 是啊,这不止是一部纪录片,也是1950年代那批跨过鸭绿江的年轻人,他们的昨日再现。

他们操着天南地北不同的方言, 从不同的地方出发, 每个人都有嵌在自己记忆里的独一无二的画面, 有的战士饱尝遗憾和悔恨不愿再提, 有的战士不断收集那段历史的物件, 有的战士回想当年意气风发, 有的战士因为痛苦掩面而泣, 相同的是,来自大江南北的他们,当年和战友唱着一样的歌曲,为了一样的使命而抗美援朝,相同的是,逝去的战友都活在他们心里。 上战场的时候十几二十岁,今天他们普遍年龄在80-95岁之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十个年头,但提起那段历史,还是会痛哭不止。 这些老人,他们的精气神,他们佩戴的勋章,他们苍老的面庞和饱经战争洗礼的身体,很直观地让你看到,这就是活着的历史。 从战争里捡了一条命回来的人,打了一场必须胜利的战争,做到了保家卫国,荣誉背后,是每个人沉甸甸的青春。 我能看到这部纪录片,我觉得很安心,因为我看到,还是有人在做很真诚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能上映,是导演和工作人员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诚意,也是对去电影院的观影者的尊重。这份尊重,对我来说久违了。

 短评

比任何特效都来的震撼,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新生活,致敬

8分钟前
  • 具廷谟(不麦麸
  • 力荐

这片子才是各学校该组织观看的

10分钟前
  • cainhyde
  • 力荐

让人感动的主题,不合格的纪录片。

12分钟前
  • Yuchen
  • 推荐

老兵们的口述史,在视角方面不逊PJ的一战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二刷,导演见面会之后补充一些:电影特别好听的配乐,是导演宋坤儒的太太写的,导演笑称主要是不花钱。导演本身做故事片出身,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部院线影片居然是纪录片,试过找更专业的纪录片导演,但都不看好这个题材和形式。他们拍摄了大量的老兵采访素材,因为不够专业,是靠反复看素材去进行剪辑的。导演不希望网络上线,如果到下周没有排片,以后可能只会在电影节和资料馆放映,因为他认为这部电影适合在电影院里认真观看,而不适合现在年轻人碎片化的观看方式。对于没有排片的地区,之后只能考虑重新剪辑和院线版不同的网络版,内容可能会更精简。

17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力荐

“我去了丹东烈士陵园,没有他,我还去了另一个,也没有。我想请你们写个条子,我最大的心愿是让他的骨骸回家”

18分钟前
  • 晏昕
  • 力荐

“等我老了 一根白发 安在你的提琴上 我们还演凑”可是他们不会再变老,他们也把灵魂留在了那一年。电影已老兵的讲述和战争场面想穿插,让人冲击到无法喘息。他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有时可能歌还没唱完就会有轰炸,无法想象他们真实的行军,只是他们有信念坚信他们能打败敌人坚信他们有未来。现在的他们看到了胜利,回到了祖国,更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可是他们却无法忘记那一年,更不敢忘记,更不愿想起那场战争。现在他们的生命或许已进入倒计时,却时刻惦记留在异国的战友,盼有生之年能看到他们回国。而我们却只能做的是铭记,铭记他们,铭记那段历史。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19分钟前
  • 豆豆粒
  • 力荐

一个人坐在放映厅里看完这部并不算完美的纪录片,银幕上闪过的那一张张和我差不多年岁的脸让我禁不住鼻酸。看着电影的时候在想,也是因为这些年轻稚嫩的脸庞,才有如今的家国。通过这部纪录片,认识这群可爱的人,向他们靠近,了解当时,哪怕一点点也好。“等我老了,扯一根白发,装在你的琴弦上,我们一起唱那好听的歌。”ㅠ

23分钟前
  • 薗子的荒蛮之地
  • 力荐

那个奶奶说你们再不来我可能就没了。奶奶的战友在一旁说,不会的。在结尾采访列表,那个奶奶已经去了。

28分钟前
  • 母线暂态
  • 推荐

最记得是 片中刘素谦奶奶说 你们再迟几天来 可能就找不到我了然后片尾的名字上 标上了框框...

30分钟前
  • 养鱼摸鱼来吃鱼
  • 力荐

每一代都应该记住这段历史。

31分钟前
  • N次放映室
  • 力荐

#点映# 他们也怕鬼故事,也有文艺梦,也会和情同手足的战友闹不和;她们也爱美丽,也会组成一起梳妆打扮、拍照的姐妹帮。不同的是,那是1950年——青春只能在硝烟四起的战火中绽放,便有了一个个真正热血的故事。而这些青春回忆,有的记忆犹新,载入了衣服上的光荣勋章,有的不愿回想,是心中难以填补的伤痛;讲故事的人,时而幽默,时而自豪,时而热泪盈眶,时而陷入沉思。尽管在历史的加成下,意义远大于表达形式,但老兵们在镜头前的神情动态和话语都足以真实还原那段时光,他们直抵人心的声音值得聆听,无论你是否经历过那些年的人。

36分钟前
  • 戲味尚宮
  • 推荐

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兵们不断地提“飞机”,我们真的太缺飞机了。

41分钟前
  • 竹傲风
  • 推荐

主创人员创作出这样题材的纪录片值得鼓励敬佩。不足之处在于:故事线不清晰显得故事很平。明明情感很强烈,但可看性弱。作为想要传播给下一代作教育警示的片子其实是很不足的。四星完全是给题材的,纯靠内容完全不值。还是希望这样的片子更多吧。

43分钟前
  • 查毛
  • 推荐

“他也有爹和娘啊…”“我想成为手风琴演奏家……”“到了战场一看全是坦克,这要是让他们开到东北,那全是平原啊……”“丹东烈士陵园是第一站,没有他(战友)的名字是……”“我回来了,他们还在那边啊…”“你来的正是好时候,晚来几天,我就没有了…”

47分钟前
  • 冰纡
  • 力荐

数次梗咽,片中大都是平淡的语调,老兵们陷入回忆时的眼神令人心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场立国之战,那群最可爱的人为我们用青春与鲜血换来了现在

49分钟前
  • 一字千金小可艾
  • 推荐

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我们才有现在。我以为看这部片子我会哭得很惨,但我没有,而是深深被这群可爱的人的坚强、勇敢、充满信念所感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54分钟前
  • 松鼠掉到花盆里
  • 力荐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看到最后这句字幕,有点泪目。

55分钟前
  • 高莫障
  • 力荐

“我们崇尚和平,我们不愿意战争,但我们也绝对不会投降”

57分钟前
  • 白大漂亮
  • 力荐

先说优点,主创团队创作这样题材的纪录片值得敬佩鼓励。缺点挺多的,最重要的一个是纪录片故事线不清晰,显得内容很平,明明情感很强烈,但可看性弱,作为想要传播这个题材,给下一代做教育的目的来说其实是很不足的;另一个是对男性的问题是如何打仗,到了女性的问题就成了爱美爱干净,显示出了男性创作者严重的狭隘。总的来说,四星完全是给题材的,纯靠内容是是不值的,还是希望这样的片子更多吧

58分钟前
  • 罗曼地瓜
  • 推荐

第一个是被炸飞,只剩下两个大辫子在石头上的女孩。“她好漂亮的,是我们的白毛女”第二个是被炸掉半条腿,队友背着她匍匐前进,而她一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第三个……第四个……无数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少女前仆后继“我个子那么小,我背的动伤员吗?背不动呀!那也要背,那真是……救命啊”“我们去了147个,回来的只有三个。一个胳膊没了,一个腿没了,只有我幸运负伤。”“有时候转移伤员,飞机来了,那我就扑在伤员身上。有用吗?炮弹来了我能挡住吗?没有任何用处,但是这对伤员们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感恩先烈

1小时前
  • biubiupiu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