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生命2006

剧情片大陆2006

主演:王好明,李石成,张世华

导演:颢然

 剧照

生命2006 剧照 NO.1生命2006 剧照 NO.2生命2006 剧照 NO.3生命2006 剧照 NO.4生命2006 剧照 NO.5生命2006 剧照 NO.6生命2006 剧照 NO.13生命2006 剧照 NO.14生命2006 剧照 NO.15生命2006 剧照 NO.16生命2006 剧照 NO.17生命2006 剧照 NO.18生命2006 剧照 NO.19生命200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2 15:25

详细剧情

因为初恋情人爱上了一个赤脚医生,战胜军发誓要成为艺术高明的大夫,然而在医学院的学习过程,却让他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的真正意义。毕业以后,他放弃了留在省城的机会,选择了一家更需要他的乡村医院。他用爱心和高超的艺术拯救了无数临近死亡边缘的病人,也获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可是多年的辛劳却使他患上了肺癌。

 长篇影评

 1 ) 人生并不是微不足道

 生生不息,自然本身就是个有机体。在自然中,生命是绝对平等的。之所以会有微不足道和渺小的想法,源于个体生命本身的自大观念。
 如果,人能反省所遇见的狂躁和膨胀,会发现世界和生命出奇的光辉。

 这部片子,想讲的东西太多,有点像部科教片。

 2 ) 圈粉达伦

《珍爱源泉》“3+3+3”。三段故事、三个维度、三层含义彼此独立存在却又相互映射,达伦用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诠释了他对生命和爱的理解。独立导演的第三部作品,敢于挑战如此宏大的主题,看得出他的野心和自信!影片中充满中、西方的宗教隐喻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在讨论形而上的同时并没有枯燥的说教,有着很强的带入感!实拍化学反应代替电脑特效,让人看到他对细节的把控能力!8分!ps:好吧,我承认,正式被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圈粉!

 3 ) Fountion

喜欢探讨神秘主义的命题是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习惯,坦白讲,这些问题本身没什么意义,它跟我们的经验生活是不挂钩的,《Pi》至少影像风格凌厉,拍得很酷,到了《The Fountion》,一帧帧特别假又特别巴洛克的画面的确完全让我失去了兴趣。起码看完《The Fountion》后,我对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期待是封顶了。

 4 ) 转自时光网 瞬息天涯:从现在到永恒——《珍爱泉涌》

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questions/blog/305940/

       很想把它称为一部概念电影,导演阿罗诺夫斯基利用充满隐喻和象征的视觉语言以及交错穿插的迷幻蒙太奇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玛雅神话的神秘基调,《2001:太空漫游》似的宇宙思维,尘世生活的爱与痛楚,还有那些关于死亡、永恒、重生、轮回、救赎、信仰、意义等诸多内容的哲学思考,使得电影中每一个画面背后似乎都暗藏着某种启示和冥想。彷佛是一个奇妙的魔方,尽管电影本身只有一种结构,但它却能够让你通过不同的途径去理解隐藏在结构背后的那些错综复杂的隐含讯息,而这里仅仅是多种真实或者虚幻的可能性中的一个。

 

(一)叙事
      电影通过平行交叉的叙事方式,将西班牙征服者、药理科学家、太空行者这三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故事以共同的主题爱与死亡融合在一起,形成某种科幻式的影像风格。我认为,药理学家汤米并没有经历一场跨越千年的奥德赛之旅,而征服者托马斯和太空行者汤姆也并非都是伊兹书中以丈夫为原型虚构的角色。影片真正要讲述的是汤米在面对妻子将要离开人世时所表现出的从痛苦、恐惧、迷狂到最终领悟的过程。在这里,征服者是伊兹书中描写的故事情节,而太空行者则象征着汤米的精神世界。
      故事的正真基点是2001年,深爱着自己妻子的汤米因为害怕失去已经处于脑癌晚期的伊兹,而带领自己的科研小组近乎疯狂地进行着药物实验,渴望能够靠奇迹挽救妻子的生命。但是,现实中变幻无常的病情以及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使汤米变得越来越焦急、越来越恐惧。他一心想着自己的实验而忽略了对伊兹最后的陪伴与关爱。当然,所有的这些表现完全是出于对妻子的爱,出于那种希望永远在一起的强烈感情。同样深爱着丈夫的伊兹完全明了汤米此时此刻的心情,她不忍心也无力去阻止丈夫去追求那最后的一点希望。但是她知道自己终将要离开人世,为了帮助汤米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勇敢的生活,她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哲学启迪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期望或者说遗愿通过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她为汤米准备的笔和墨水,希望他帮自己完成故事的最后结局。当汤米说“可我不知道结局是什么”的时候,她告诉他,“你知道的。你会知道的”。汤米一开始显然因为偏执于自己的恐惧和逃避而无法领会妻子的意图,但经过一段艰难的心灵奥德赛之旅,他最终还是领悟了伊兹的一片苦心以及她一直向他讲述的关于生死的感受。
      可以看到,影片对于三个故事的交叉叙述,表面上看似混乱但实际上却是有逻辑的。在第一次讲述汤米的故事之后,有关征服者和太空行者的叙述是和汤米的现实境遇紧密相连的。从现实画面到西班牙场景的转化通过阅读书本这个情节来过渡,从镜头中快速闪过并逐渐淡出的文字内容向我们表明在西班牙发生的故事是汤米和伊兹个人间哲学对话的一组阐释符码,征服者托马斯是现实中沉迷于实验的汤米的象征体,他和汤米一样为了拯救爱人,为了能够和心中的女王永远在一起而冒险。托马斯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而杀死了反叛的部下,指引他通向生命之树结伴同行的牧师也因为叛乱而丧生;而现实中的汤米则不顾药品协议的规定将一种得自于神秘之树的配方实验在猕猴的身上。他们都遇到了来自周围的种种阻力,同时也都不顾一切的奔向自己的目标。而猕猴作为一个事实上的协助者也和牧师一样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是西班牙故事中的女王却不是伊兹以自己为原型构建的,她是汤米(托马斯)心目中想象的女皇,美丽高贵同时脆弱无助、需要人来拯救,实际上是伊兹在他眼中的一个心像,因为汤米始终认为一旦他接受了那枚代表真爱的戒指,他就有责任去守护她、保卫她,而当外敌(病毒)入侵威胁到她的生命时,寻找那棵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生命之树是唯一的办法。
      与西班牙的情节相比,远在银河深处的故事与汤米心境的联系更为紧密。汤姆总是静静地守护在大树的身边,感受她的生命力,不停地告诉她“不用担心,我们会好起来的”,“我会永远呆在你身边”。导演多次通过象征性的连续蒙太奇将现实和太空世界的场景贯穿起来,比如通过光影的闪烁变化,镜头中轻抚的树干变成了伊兹光滑的身体;树干上的木须变成了她皮肤上的汗毛;金黄色的流动星云变成了医院地面上的圆形图纹;而汤米和汤姆相似的身体动作,如回头、仰望、悲嚎等也经常被并置于镜头的转换中。一开始,大树的生命力“还很强”;当伊兹在博物馆晕倒后,大树的毛须开始向下倾垂;最后伊兹因抢救无效而死去时,大树也最终萎缩枯败。很显然这儿的大树是伊兹身体状况的隐喻,而这个玻璃球一样的星体则是汤米心态及思想的隐喻。在这里,伊兹似乎总是在汤姆身边,却又从来没有真正出现过。汤姆害怕面对伊兹的幻影,害怕她一再地提醒自己去完成小说的结局,而他一直以来所做的都是在研究星云,研究怎样让大树活下去。当现实中的伊兹死后,星云开始聚拢,汤姆身边的幻象变成了伊莎贝拉女王,她像伊兹一样告诉汤姆,“你能够让新的西班牙摆脱奴役,你能够做到。”这一次,汤姆听从了伊兹的话语,“让我们来完成它”,他终于离开了那个守候多年的球体为妻子的小说补完了最后的结尾。而汤姆也随着星云的大爆炸消失在宇宙之中。
      这样看来,影片以西班牙和太空情节作为开始采用的是一种倒叙的手法,但是却又不仅仅是一种叙事方式。事实上,影片开头所描写的托马斯和汤姆的境遇正是现实中汤米所面临的困境。托马斯在历经磨难之后尽管找到了通往生命之树的道路,却为守卫在路上的玛雅勇士刺伤,命悬一线。这是伊兹小说中最后的情节,也是她为丈夫设置的一个谜样符码,结局如何,是就此终止,还是带着伤痛继续寻找,或者其它,一切都由汤米来完成。而汤姆的世界里则存在着几种声音,一种是汤姆自己发出的,他对着大树说“你能做到,我不想让你死”;另一种是记忆中妻子发出的,她说“陪我出去走走吧”,“下了第一场雪”;第三种则是那个围绕在身边的妻子的幻影发出的,她说“完成它!”。这三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代表了汤米痛苦而矛盾的心情。他渴望奇迹发生,渴望能够找到治愈癌症的解药。然而他却清楚那希望是多么的渺茫,他“不知道怎么样去完成它”。他因为不能陪伴妻子去观雪而懊恼,“我抱歉,是我不好”,他只能不止一次地这样去表示歉意和愧疚。他也想帮助妻子完成那一遗愿,他看着手指上地刺青,“好吧,我相信你,带我走,指点我”。可惜伊兹没有留下任何指点就离开了,一切还是需要他自己去领会。影片最后,汤米放弃了对于永恒的追求,接受了人类必将面对的死亡,因而也最终将自己从对于死亡的恐惧中
解放了出来。

 

(二)主题
     “于是,他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了伊甸园,并在那里安设了基路伯,和四面转动的火焰之剑,要把守通往生命树的道路。”这是影片开头引用的“圣经”中关于创世纪的话语,它在暗示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影片想要讨论的主要内容。从亚当和夏娃吃下“知识之树”(tree of knowledge , or tree of good and evil)果子的那一刻起,人类便开始生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里,生存和死亡、贫穷和富有、悲伤和快乐、善良与邪恶……究竟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如果他们选择的不是“知识之树”而是“生命之树”,情况有会怎样?是什么把我们和造物主区分开来,又是什么让我们变得特殊?或许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一个从现在到永恒的过程。
      影片结尾,汤米最终获得了构想小说结尾的能力。生命之树的守卫者在动手的一瞬间看到了“人类之父”亚当,他放下了手中的火焰之剑,为自己的罪过甘愿受死。托马斯如愿以偿地见到了生命之树,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永恒不朽,当他喝下那代表着无限生命力的树脂时,他痛苦的倒在地上,绿草和鲜花从他身体中爆裂而出将其埋葬在大树的旁边。而汤姆则平静地穿越星云来到Shibalba的中心,随着星体的爆炸而化作宇宙中的一颗尘埃。
      从故事和结局来看,《珍爱泉源》主要想探讨的是对于死亡的看法,并由此引申出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汤米终于冲破了那个充满恐惧和逃避的玻璃球体,实现了某种精神上的超脱。伴随着明亮壮观的画面和快速悠扬的鼓乐,宇宙行者汤姆安详地与Shibalba星云一起爆炸消亡,这种类似于宗教涅磐式的场景实际上表现了从恐惧中永远解脱出来的精神快感。而帮助汤米实现这种解脱的正是关于爱和生命意义的重新认识。一开始,汤米的内心是脆弱和敏感的,他不愿意伊兹和他谈论任何涉及到死亡的话题,实际上是害怕失去她。于是,他向宿命宣战,要“停止衰老,停止死亡”,他认为要摆脱痛苦就要战胜死亡,"死亡是一种疾病, 像其它任何一种疾病一样存在治愈的方法”,他要找到它。但是,他的这种反抗或者蔑视并非出于西西弗斯般简单的执着与快乐,而是潜意识里的无助和绝望。就像那个玛雅守护者说的,在他那里,“死亡是通往恐惧的道路”。
      与汤米不同,常年受病痛折磨的伊兹对待死亡却有着一种唯美主义注释和认同。她告诉汤米,那一团金黄色的星云实际上时一些即将消亡的星星汇聚在一起,有一天它们会爆炸消亡孕育出一个新的星球。而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它叫做Shibalba,在那个世界里,那些死去的灵魂可以得到重生。她还告诉他,根据玛雅人创世纪的神话,生命是人类的祖先亚当用自己的身体创造的,他的躯体变成大树的树干伸向大地,他的灵魂变成树枝展向天空,而Shibalba则是他的孩子们在天堂中创造的。当然,汤米当时一心想着治疗,并没有在意妻子说的话。但伊兹一直用自己宗教式的奇幻方式让汤米了解生命的存在形式不止是一种,我们都只是宇宙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在伊兹病情加重后,她又给汤米讲述了玛雅导游告诉她的一个故事,说导游的父亲死后,有一颗种子埋到了他的墓穴里并长成了一颗大树,导游说父亲成了树的一部分,他的灵魂则随着觅食的鸟儿一起飞去了远方。影片没有提到导游的情况以及故事的来源,但是很显然伊兹始终在用一种超越外在形态的宇宙思维在开导汤米,试图让他明白死亡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实际上,汤米最后的领悟和超脱也正是因为参透了这一真谛。他为托马斯安排了死亡的结局,托马斯的身体变成了花草,实际却是以另一种形式得到了重生。而汤姆终于来到了Shibalba的中心,那是伊兹所说的自己的位置,在那里星云像之前说的那样聚拢爆炸变幻成另一个星球,而生命之树则重新焕发了生机。可以说,汤米在思想中接受了伊兹关于生命的观点,因而那个代表着困扰和逃避的汤姆也随着伊兹灵魂的重生消失了。当然,汤米的领悟仍然是他和伊兹间真爱的结果,在汤姆最终决定冲出那个玻璃球体之前,妻子的影像不断的显现,而那个象征着汤米内心镜像的伊莎贝拉女王也终于和伊兹的镜像站到了一起。是她(们)的爱和信任,是汤米拥有了“完成它”的勇气和力量。于是,当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妻子邀请他外出散步的场景再次出现时,他没有走向实验室,而是奔向了那片雪地,奔向了妻子,奔向了Shibalba的“心里”。在那里,他找到了丢失的结婚戒指,他将其戴在中指上,覆盖了因为伤痛、因为渴望永恒而刻上去的刺青戒指,他不再需要靠吞食大树的树皮来克服心里的恐惧,也不再需要靠在手臂上雕刻年轮来穿越时间的伤痛,因为他知道伊兹并没有真正离开,她会和他永远在一起。
      在雪白的墓地上,我们看见汤米埋下了一颗温暖的种子,相信不久以后那里一定会长出一棵茂盛的大树。
     “别了,伊兹。”
     “我已经帮你完成它了。”
     “你还好吗?”
     “是的,一切都好。”
   

(三)视觉语言
      导演对汤米死亡恐惧的主题展现是通过镜头色彩的变幻来实现的。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镜头中的画面不断在彩色和黑白,阴暗和光亮中转化。这种色彩的变化是和主人公的遭遇和心境相联系的。其中,有关汤米、托马斯和汤姆的场景基本上都是在阴暗中拍摄的,直到最后才爆发出明亮的白色。而每一次镜头从彩色向黑白过渡,主人公几乎都处在一个困惑、焦虑或痛苦的状态,比如当汤米回到家中寻找伊兹时,当神父出现引领托马斯为生命之树而展开冒险时,当伊兹晕倒后汤米从医院走向实验室时,当汤姆感受到大树的活力正在衰退时,当汤姆抱着枯败的大树痛哭时……等等。与此相反,有关女王、伊兹及其幻影的场景大都比较饱和的光亮中拍摄,而每一次男女主人公同时出现在画面上时,雷切尔·薇姿扮演的角色总是占据着镜头的亮部,其脸部的特写也总是被打上一层柔和的亮光。这样的安排显然不是随意的,它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状态,一边是乐观坦然、一边是悲伤矛盾;一边是宁静安详、一边是彷徨无助。最后,当两者共同呈现出炫目的亮色时,实际上也就是代表着他们从幽闭走向开阔、从黯淡走向光明,从幻想走向现实的终极转变。

 5 ) 面对死亡的三种境界

《珍爱源泉》(The Fountain)对我来说太感人了,也太私人。很可能只是对我或者一部分观众来说。

曾经离鬼门关有点近,所以生死这类的主题一向另我着迷。生寄死归的东方观念也一直根深蒂固。The Fountain里,相爱的人处心积虑地互相拯救,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导演Darren Aronofsky都拿捏得特别好。引申到自我超越,理解死亡既永生的观念也表达得很有魄力。

Rachel Weisz这个演员非常了不起,由她所扮演的感情丰厚的女人几乎每一次都能打动我。在她身上我能看到一种理想的女人味,她总是能把爱表达得非常高尚,有一种无私的味道。

当然,这部片子里Hugh Jackman也发挥的相当不错。相当于一人分饰三角:现实中的医生,也是一个心碎的丈夫;神话中的骑士、也是一个忠诚的探秘者;幻境中的神父、也是前两者的映像和一切悬念的终结。相对于超现实角色和神话角色的平面化,Hugh Jackman扮演现实中痛彻心扉的丈夫更令人印象深刻,几乎是他所有表演中的一次突破。Darren Aronofsky特别会调动演员情绪,以至于让他们在镜头面前大胆地展示各个角度特写,细入毛发,都逼真可信。这部电影和当初《梦之安魂曲》一样,表达情绪十分传神,十分到位。仅仅是表演,最重要的就是表演,足够带动观众投入到剧情中。

欣赏这样的电影,唯一的隔膜是,观众能理解导演多少。如果理解Darren Aronofsky和合作编剧Ari Handel的大致想法,这就是一部感人而且深刻的电影。它探讨了爱和永生的不同意义。如果不做这些理解,这部电影对大多数人来说相当于故弄玄虚,对有些人来说是对牛弹琴。

我只知道这部The Fountain正是我想要的那种电影。关于生死,给出了很多种解释,但是没有惟一答案。

电影中很多景致和道具都有所指,有很多隐喻,可以做很多理解,这些有兴趣的人尽可以考究下去。我很赞赏的是剧本里最简单的设置:女主角是一个晚期脑瘤患者,自知生命不久,她惟一牵挂的人是自己的丈夫。于是,她以研究玛雅文明为引,写了一本关于古西班牙裁判所屠杀异教徒的小说。书中,女王要求自己最忠实的骑士去寻找圣经中的生命之树,树上的果实会让人获得永生,也会拯救王国。她向骑士允诺,一旦得到生命之树,他们将永不分离。故事写了十一章,最后的一章留给男主角。然后,女主角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最后,骑士有没有找到生命之树?男主角有没有完成这部小说?生命之树的秘密是什么?

有的时候,缘起不重要;有的时候,谜底不重要。象这部The Fountain,如果有明确的结局,要不是一部无厘头就是烂到了极致。好在导演没有去分析终极答案,而是把故事重点放在过程中。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务,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寻求解脱的过程。最终结果只能问自己。实际上就是,面对生命和死亡,另你获得解脱的那一刻就是你的答案。

Hugh Jackman的三个角色相当于三个层次的解答:骑士渴望永生,忘记了承诺,最终死于“重生”,是自私者的结局;男主角把戒指纹进手指,把果实埋进坟墓,等于给了小说一个结局,他始终没有背叛承诺,得到了安慰,是一个怀有爱的人的结局;“神父”是传说中真正获得了永生的人,他用身体和灵魂滋养了天地,化身为星云,是无私者的结束。每一种都有永恒和重生的双重意义。永恒的死亡,永恒的爱,永恒的存在......也是Darren Aronofsky理解生命的三种境界。仅仅作为观众,我对这种理解不做评价,但是对电影中表达这种想法的方式很欣赏。

所以,理解The Fountain并不困难。这部片子还有一点做得不错,就是形式看起来玄奥,但是毫不说教,一切尽在表演中。The Fountain大部分时间在现实与传说中切换,所有代表思考和有象征意义的心态都是通过绚丽的视觉效果来表现。场景美轮美奂(据说不是CG效果?!那个化学星云,服了),色彩耀眼,音乐沉厚纯净,镜头衔接得别有意味(尤其是在星云和细菌,宇宙和地板间的过度...)。这是一部信任观众的影片,理解力正是导演和观众间一种美妙的互动。

The Fountain里还有一个关于死亡的解读,就是女人留给爱人的使命。不管是女王要求骑士寻找生命之树还是女主角要求丈夫完成最后一章,实际上都是用自己的方法留给爱人希望,使他们免于失去自己的悲哀。使命,让男人忙于拯救的同时自己也被拯救。比死亡更恐怖的是绝望,女主角深知这一点,她用西班牙女王象征自己,只要能给爱人留下获得解脱的希望,就不畏惧死亡。她也得到了安慰,和男主角一样,是心怀有爱的人的结局。

如果你即将离开,一定要为真正牵挂你的人安排时间摆脱绝望,这是一件最有意义的遗物。很高兴看到Darren Aronofsky抓住了这种感觉。对我而言,这种剧情太感同身受了。当然,这属于非常私人的感受了。

 6 ) 完美的Xibalba星云与开放的The Fountain

阿伦诺夫斯基

《The Fountain》的主角其实只有两人,即Tommy和Izzi这对情侣,如果有人真能看出其他角色也真实存在话那才真是科幻了。敬业的阿伦诺夫斯基反复在电影节的放映展映活动之前告诉底下观众,《The Fountain》的核心是爱情。可他是用了“科幻”手法和“三段式”故事讲述一个纯粹动人的爱情片,令人无法置信。

必然的《The Fountain》不是科幻影片,尤其是有板有眼、被严格定义的SF作品。初看剧情设置实在大俗特俗,大有卖弄苦情之嫌,有心人敌不过死亡绝症,该内容出现几率和失忆一样随处可见。

不过阿伦诺夫斯基用了另外两段平行发展的故事加重了观者的思想负担,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狠命地“灌输”生与死的对立等形而上问题,以及主人公为克服这一切的努力尝试(维持生命与追求永生)。不过灌输不等于不近人情,也不等于苦口婆心的说教,尽管追求的目的一样,《The Fountain》运用了精致美丽而梦幻动人的图像(而这部片子90%以上的画面都不是出自CGI制造),轻易达到为之叹服的融化。

《The Fountain》呈现的星云与太空效果深邃而迷幻,顺带也加深了故事的困惑性。电影并不玄乎,只是一个关于真爱与永生的话题,遗憾的是很多人可能更期待它真是一部科幻片,不过很遗憾,真的完全不是。又或者它是一部导演处女作,也会赞美多于贬损。

音乐心驰神往,得承认有些称得上感动的心潮涌动一半是来自音乐,来自Clint Mansell。阿伦诺夫斯基的三部电影配乐都是由他完成的,个人都相当喜欢。并不一定是属于旋律优美,而是切合主题,音画结合,起伏之间完全是另一部分故事情绪。

不少先行睹过《The Fountain》的国人看过之后大表失望,尤其他们也承认是期望值过高导致。主要的批评观点集中在《The Fountain》卖弄玛雅元素、宇宙未来、长生永恒之类的滥情调,认为西方观众没品味而恰好阿伦诺夫斯基投合了他们所兴趣所好这类,“死即永生”的概念似乎我们东方人更明白不过,新锐如阿伦诺夫斯基一旦碰触到它也难免变得老生常谈。

《The Fountain》最主要的一层内容就是爱情和死生,太极禅宗的众多内容则包含在后者当中。《The Fountain》的故事并不依靠任何的历史事实和严肃科学的参与,它开头出现的西班牙人与玛雅人要放回结尾才来解读,宛如一个毫不相干又平行发展的故事。


爱情

我朋友大牙早先说过“《Kill Bill》是爱情片”并进行了一番详尽的讲解陈述,那么说《The Fountain》是爱情片恐怕是除了误读为科幻片的人都能得看得出来。爱情的崇高与流俗与否则是争论的另一回事,再煽情的爱恋一样有人感动,再唯美的感情一样有人麻木。

相反说《The Fountain》是科幻片就容易遭到所有人的一致鄙弃,包括导演阿伦诺夫斯基本人先前风声四起,大谈科学、畅讲科幻,但真说要杀害脑细胞并应该具有一定智商才能读懂的应该是他的处女作《Pi》。假使在之前一无所知,就像不曾知道《Requiem for a Dream》之前的阿伦诺夫斯基。也就是如果对他和它一无所知,那么在坠入云里雾里时,《The Fountain》也会是一部在画面上称得以“精美与梦幻”的影片。

死生

What If You Could Live Forever?

Tommy寻找的出发点似乎只是为了避免Izzi的死亡。他不顾一切的寻求绝对,药物试验只为了癌症肿瘤;他执迷不悟的寻求永恒,无法从Izzi的离去中解脱。无限的追求对于影片里的外人不过是近似于空虚无物的东西,这是无法达到的任务。

西班牙人Tomas追求的也是和女王的永远一起,哪怕要远赴新世界,冒生命风险,支撑他的新年只是来自女王,至高无上的女王。Tomas发自对女王的服从和爱慕去寻找生命之树与永恒源泉,遇见玛雅人,这同时也是Izzi书里的故事。

Tommy极力在寻找良药避免Izzi的走向死亡,并接触到了中美洲某种树上的物质。Izzi则通过写《The Fountain》告诉Tommy,他的寻找行为本身就是远离着自己。

争议

飞往Xibalba星云的未来男子则要维持永恒生命才可以到达那里,那里只有永生,人们在离开人间之后飞向那里,而在Xibalba,他也可以找到心爱的人。玻璃泡状宇宙飞船的生命之树边,男子通过“吃树”维持自己的生命(500或者1000年?维基有说法称大概是猎户座大星云,离地球约1600光年)。这可看作是Izzi遗留给Tommy的任务,即“完成”《The Fountain》那本书以及Tommy想要避免死亡寻求生命永恒的疯狂想法,这是未来的Tommy,他要到Xibalba星云寻找爱人又必须消除死亡到来的恐惧。

最后Tommy顿悟了,他埋下了一颗种子。这可做两种理解,没有人会相信那真是生命之树的种子以及Izzi变成了树,否则那只是个童话。若是有,也只是“某种树”的种子,他的行为只是形式化的纪念,尽管他确实为《The Fountain》做了结,由此又成为未来部分的开始。

而同时回答结局之前,Tomas找到了树,光头男则以永生作别(Tommy完成了书,也只是意味着他顿悟参透:原来自己疏忽的是在人生最后阶段陪伴Izzi走过,甚至他丢掉了结婚戒指。返身去追Izzi就是该过程的起点,点提得其实过于直白,至少出现了3次以上用以强调这一分歧的开始)。

在这里,指环也是一个过于直白的信物,同时出现了三段平行故事中。Tomas以指环为精神信念,在喃念中却没有完成最后愿望;Tommy遗失了指环,亦失去Izzi所真正需要的陪伴;光头男子以指环归位完成最后的涅磐永生(可理解为即是死亡再重生)。


开放

由黑暗到光明,由黑到白。

Tommy始终处于黑暗的场景之中,在过去与现在都是如此。相反Izzi几乎每次都是出现在通往光亮的出口,这点可以注意镜头的光线,又比如女王打开大门让晨光倾泻进来以及她出现在Tomas的想象中都是近乎发白的高贵纯洁形象。最后光头男子达到Xibalba星云中心,以“发光发热”的爆炸方式释放了自己,达到该变化的高潮顶点,同时迎来结局。

此类设置还有很多,《The Fountain》是个开放的故事,可做多种解释,死即永生(或重生)是解读之一罢了。

个人要反驳的一个看法就是太空船(大玻璃泡)里的树绝不是lizzi的化身——Tommy在坟墓上埋下种子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并在500年后一起飞向Xibalba星云,这是不现实的。第一段故事没人有疑问,来自于lizzi的《The Fountain》一书;第三段却似乎游离得厉害,光头男究竟是谁,长生500年后的Tom,真是不好确定。

于是我把这飞向Xibalba星云之旅理解为Tommy摆脱死亡阴影的一种内心纠斗,他无法接受死亡的结局,无法完成《The Fountain》一书,又渴望重新和死去的lizzi汇合。尽管抱着美好的信念以及生命之树的维持飞向了遥远的宇宙深处,但他还是惧怕死亡——尤其那是一棵枯败的树。生命之树作为唯一的真实存在,如果是lizzi的化身,或者灵魂于其中,再出现一个背后的lizzi真的不太合理。

之前想了“大炮打麻雀”来形容《The Fountain》,不过始终觉得不及那层意思。《The Fountain》用近乎奢侈的效果和迷幻讲述了一个极简核心的爱情故事。Tommy所发现的不过是自己疏远了离开人世之前的lizzi最需要的陪伴,比如他一直找不到的戒指,在最后出现了另外2个故事中的相同行为,但结局却不一样。为什么,未来的光头男(和尚)能够套上戒指并以恒星爆炸一般飞向星云中心永恒重生,而Tomas却在生命之树下以过度惊喜和失手意外掉落了女王的戒指。原因就是后者是Tommy补上的书的结局,而前者才是他真正领悟到的失去。


L和大牙关于《The Fountain》的无拘束对谈:
http://bigteeth.blogbus.com/logs/5067978.html#cmt

 短评

探讨永生、轮回、牺牲,以及不朽的爱情战胜死亡,交叉剪辑和匹配转场够华丽,但巨大的野心和唯美的视听语言并不能掩盖内容上的苍白无力。东西方元素大杂烩后只熔铸出一只四不像的怪兽。Clint Mansell的电子乐依然令人欲罢不能,多次使人想起达伦的巅峰杰作[梦之安魂曲]。(6.5/10)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这片子应该在电影院看的,我的电视太小了,看这种片子有些滑稽。

14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珍爱多一秒,大梦方觉晓,若欲得解脱,唯有到死亡。

1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开始。达伦这次做作了,向科恩兄弟学学吧~

23分钟前
  • 豆友1576610
  • 还行

看不进去

28分钟前
  • glen
  • 还行

好电影是不言而喻的,佛经里讲不可言,本片涉及大量宗教信息,但并不晦涩。汤米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抗拒甚至妄想征服,有畏无敬。注意妻子的葬礼上他更多的是愤怒。宇宙中,死亡就是往生,恒星的湮灭会诞生新的恒星,坟上种下一枚种子,种子长成大树,开花结果,当鸟儿吃掉果实,你就会和它一起飞翔。

33分钟前
  • 铁旦
  • 推荐

死磕终极命题的,基本都很难看。

37分钟前
  • 皮革业
  • 较差

我靠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电影确实好难明。

41分钟前
  • 七色潜水艇
  • 还行

相当的精彩。什么是永生?怎样才能永生?无论古老的历史中,还是遥远超进化的人类,都不会停止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都不会停止对这条路的寻觅,一切皆是浮云,唯独,最后的爱是你-我永生的源泉。

44分钟前
  • Gareth
  • 力荐

佛说,前世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相遇;我说,昨天,今天和明天,遇见你,三生有幸,珍爱也就是这般感觉,在一起平平淡淡,等到一个人离开了却撕心裂肺,身如枯木。三个穿越时空,变幻莫测的故事,平行叙述,而主题永远因为爱情,何为永生,何为死亡,有爱便永生,无爱便消亡。佛说,不可说,一说即破

49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受不了 神神道道 拖拖沓沓 一星是给配乐的

54分钟前
  • 滋滋
  • 很差

很早就买了的碟,很美,但太晦涩了。我们死了以后都要去那个叫做“屎粑粑”的星云、、、、、、

55分钟前
  • 深红
  • 推荐

非常地美不过非常非常奇怪会有studio愿意送上三千多万(甚至原来是七千多万)

59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剧本出来后,就该明白是赔钱的,何况还经历了一次失败(皮特、凯特版本)华纳还能继续投资也是够勇敢。

60分钟前
  • 长袜子
  • 很差

为男女主角

1小时前
  • 桃花岛傻姑
  • 还行

用实拍化学反应达到CG效果从而省了上百万美元预算的影坛传说。

1小时前
  • 爱的镇魂歌
  • 推荐

达伦很有想法,但表达太悲观了。

1小时前
  • 黑胖砸儿
  • 还行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1小时前
  • mslb
  • 力荐

留一聲浩嘆…,很多人覺得達倫阿儸諾伕斯蓋的哲學觀很混亂,其實導演羅織各種元素自有他的深意,並非單純的噱頭,他是想把東方哲學:禪、佛、瑜伽、太極等所揭示的奧義,與瑪雅古文化、西方基督教精神、甚至物理學的物質不滅論等做一個統合,告訴我們他自己對於死亡的思索和認定,亦既是“萬法歸一”,

1小时前
  • 匡轶歌
  • 力荐

构图太精美了;感情和音乐的起伏相得益彰

1小时前
  • bok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